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版权信息COPYRIGHT书名:中国芯片往事作者:杨健楷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ISBN:9787121446894字数:255千字版权方: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序古《孙子兵法·势篇》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中国的芯片产业正是一部“择人而任势”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李国鼎为代表的台湾经济技术人员引进了CMOS集成电路技术,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张忠谋先领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转型,后设立台积电。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巨变,原电子工业部先后在无锡和上海发起了“908”“909”两个国家芯片工程,建造了两座芯片制造厂。2000年,中芯国际在上海张江成立,招徕海内外英才,为中国芯片产业开启了新篇章。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中国的芯片产业不能跳脱出全球芯片产业之“势”,故必须顺应,善加择“人”,才能最终发展壮大。“势”究竟为何?如何适应中国之“地”情?如何择“人”?这三个问题,即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需要回答的“天时”“地利”“人和”三问。首先说“天时”。天时,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时机,主观上无法改变,只能认清并尊重,顺势而为。其次说“地利”。中国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我们发展芯片产业,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最后说“人和”。这个问题最难解决。若要建成一个芯片制造厂,如何确立一位领军人物、如何获得政府长期且坚定的支持、如何物色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团队、如何培训熟练的操作工,凡此关乎人的问题,均非易事。翻阅《中国芯片往事》一书后,我认为,健楷此书,应该能够为这些重要问题提供一些答案。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本书以人为视角,通过一线采风得来的一系列人物故事,勾勒出一个个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呈现出整个宏大的图景,为读者了解中国芯片产业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观点。本书也认识到了下游电子整机工业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叙述了相关发展历史。芯片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完整介绍它,除了要厘清上游的设计、设备和材料,还要介绍下游的封装、测试和模组等行业,这样才有助于人们理解芯片产业的复杂性。作为一部兼具科普和商业案例双重属性、叙述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历史的作品,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同的读者,从书中会得到不同的收获。我期望产、学、研各界人士能深入研究本土的高科技工业发展史。是为序。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国际资本市场研报资讯+V:quanqiuzixun8前言›起心动念2019年盛夏,我产生了写中国芯片产业史的想法。当天,我就与资深媒体人陈慧玲前辈进行交流。陈慧玲前辈是我进入芯片产业报道领域的老师。2018年底,我刚到北京从事媒体报道工作。我原来是做房地产投资的,又是纯粹的文科生,对于技术名词一窍不通。这时,陈慧玲前辈成为我的领导,她此前在成立了将近二十年的台湾电子产业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工作了几乎同样长的时间。她是一位老将,对于华为、富士康等声名卓著的电子企业有很深的了解。我脸皮厚,经常向她请教。她也向来喜欢提携后辈,经常在一张纸上画来画去,为我讲解。数月后,陈慧玲前辈回台湾。在她临走前,我们在地坛公园闲谈。她赠送我一本《方贤齐传》,这是由她操刀的一本记录台湾科技政策的推手方贤齐的传记,它翔实地记载了台湾芯片产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时的情形。那时,我碰巧在读胡启立写的《芯路历程》,有了《方贤齐传》,我得以对比两岸芯片产业政策与实施过程,因而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我正好在写基于地域维度的芯片产业的文章,编辑张丽娟老师和媒体前辈欧阳洪亮都十分支持。第一篇文章写上海,难度不小,我专门找来系列著作研读。陈慧玲前辈向我推荐了另一位资深媒体人宋丁仪老师,宋老师转而为我推荐了10多位芯片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一举解决了我的采访难题。正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