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政办函〔2024〕77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9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2—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为推进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综合函〔2023〕234号)和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关于印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任务清单的函》(综合函〔2024〕18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及国家中心城市特点,结合西安市用能结构、产业结构、减排空间,综合考虑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地形气象条件不利等问题,以新能源应用示范为主线,在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探索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的协同创新路径,促进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建设“美丽西安”奠定基础,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模式”。(一)基本原则—3———全面统筹,协同增效。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推动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源头防控,协同发展。找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头,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减污降碳的根本途径,开展新能源应用示范,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用能结构、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创新政策,协同控制。基于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推动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现有环境监管机制,实现协同控制。探索建立金融激励政策,加强减污降碳工作在政策制度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统筹融合。——因地制宜,示范创新。结合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优势和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分领域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创新模式。通过选典型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总体目标到2026年,形成一套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构建“4+3+3+6”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西安模式”,即开展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4个领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在园区、企业、项目3个层次培育和遴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金融政策、碳评纳入环评新机制、—4—碳排放信息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新机制3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政策,提升市级层面试点工作机制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编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监测核算、固定污染源排放量全口径核算、协同管理创新6种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和创新能力。投资约262亿元,推进66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以上,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上下达目标。碳排放强度下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减污降碳协同度达到同类型城市领先水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三)年度目标2024年度,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机制,印发试点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遴选办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安排部署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标杆城市打造,以及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排放企业关停和退城搬迁。全市热电机组采暖季热电比平均达到110%,累计完成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渣土车、商混车替代80%以上,完成A级、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不少于80家,完成238台燃气锅炉低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