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长远,激发价值中国企业ESG战略与实践白皮书1寄语如果评选2022年的商业热词,ESG一定会位列其中。在追求长期主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增长确定性的新商业文明浪潮中,众多企业正在投身ESG建设。过去两年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也始终对ESG话题保持密切关注,推出专栏、榜单等,呈现企业的ESG实践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冲突与多变的大背景下,环境(E)、社会(S)与公司治理(G)却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共识。无论基于双碳、共同富裕的国家顶层战略,还是追求高质量的经营目标,抑或是实现全球化发展的远景,ESG都已经成为重要的解题思路。但同时,大量国内企业对于ESG理论框架、指标维度、实施战略等,尚缺少系统的了解。再加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一些海外的理论与实践很难直接指导国内企业的ESG建设,也拖慢了战略实施的步伐。这也是我们与贝恩携手,推出这本白皮书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梳理、对企业的问卷调研、对先行企业的案例深访,系统呈现ESG相关信息,助力企业更好地制定ESG战略并推动其落地。其中,我们会通过数据与案例解答那些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ESG到底是什么,它和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区别是什么?ESG战略应该由谁来规划?谁来负责落地?行业内是否存在ESG最佳实践值得借鉴?有没有哪些误区是可以提早被发现和避免的?是否有一套ESG行动路线图,可以让企业按图索骥,有步骤地推进ESG战略?一直以来,《哈佛商业评论》坚守长期主义理念,而ESG自诞生之日起,便在助力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校准发展方向,看向长期增长。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报告,为更多企业带来启发,让我们在长期主义的共识下,共建可持续的商业社会。麻震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2近年来,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事件的影响,企业经营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在中国,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和共同富裕战略的提出,经济发展模式向兼顾环境和社会福祉的新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提升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如何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ESG。ESG是兼顾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影响和公司治理的企业评价体系,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从财务绩效体系向ESG体系转变,背后是从股东视角向利益相关方视角转变,是商业文明的一次重大变革。当企业规模和利润不再是判断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如何满足各方关切,如何将业务战略和ESG战略有机统一,成为企业必须认真回答的时代命题。在和中国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内领先企业已经认识到ESG的战略意义与长期价值,并且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普遍存在ESG覆盖不完整、将实施ESG定位为成本支出而非战略收益、ESG与业务割裂、未建立体系化推进机制等问题,阻碍了企业充分利用ESG转型最大化价值创造。本次白皮书基于贝恩多年以来的丰富的ESG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咨询经验,结合受访中国企业的领先实践,呈现全球ESG体系下的中国特点、中国企业ESG现状,并就如何平衡ESG和业务增长建言献策。我们建议,企业要最大化ESG价值,需要厘清ESG与业务的关系、明确ESG定位,优选合适的ESG议题,制定目标并细化举措,对业务模式做出必要调整并提供组织保障。此外,白皮书中还系统性地提出10步走助力企业规划并落地ESG战略,涵盖全面诊断、制定愿景、拉通战略、构建治理体系、勾勒转型路径等在内的十个要点,希望帮助广大中国企业致胜长远。邹娟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能源转型业务主席中国区可持续发展业务主席寄语3陈龙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伴随所有者经济过渡到参与者经济,好企业定义从“赚很多钱”到“为社会创造很多价值”转变,而过渡的桥梁便是ESG。陶景文华为董事、华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的企业想要在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高质量竞争力,或许可以参考华为的历程,思考如何通过ESG或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活动中创造社会价值,并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在全球化的商业秩序中迈向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