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树林碳储量碳汇核算指南》(送审稿)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及“双碳”目标背景下,自然资源碳汇尤其是蓝碳交易工作被上升到越来越高的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9月、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及任务分工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下发《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指南》,提出“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项目开发及交易”。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批复我市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支持我市“积极推动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探索建立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部署安排“构建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体系、完善拓展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2022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提出“开展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调查监测,加强海洋碳汇基础理论和增汇技术研究,拓展蓝色碳汇空间。全面推进碳汇市场化交易。”7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落实“健全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深入推进陆地和海洋碳汇等产权指标交易。按照市政府批示意见,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2试点,探索开展了“红树林湿地保护碳汇”开发及交易工作。在技术标准建设方面,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发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通过了来自自然资源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业内权威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属国内首创,有效填补国内空白”。《红树林碳储量碳汇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充分衔接试点经验及《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指导和规范深圳市红树林碳汇交易及生态价值市场化,保障蓝碳交易长期可持续发展。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深圳市地方标准《红树林碳储量碳汇核算指南》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由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主导制定。(二)主要编制过程1.前期准备2005年开始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连续15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研究,提供了近15年红树林生长情况相关资料和近三年样方调查数据。2021年6月,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以福田红树林为对象,开展26个样方调查,获取每个样方株数、林龄、树高、胸径等关键监测指标参数,最终构建合理的红树林监测技术体系,用以支持监测报告编制和项目碳信用核证,并基于监测指标构建本地化的红树林碳汇缺省值。2022年6月24日,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受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开展《2022年度深圳市森林资源碳汇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项目内容包含深圳市森林资源碳储量、碳汇调查评估以及增汇策略研究,借鉴国内外森林碳汇评估经验,初步探索了适宜深圳自然禀赋的评估技术路线,具备研究成果转为技术标准的现实基础。2022年10月,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红树林碳汇方法学研究,项目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编制了项目设计文件和项目监测文件,通过相关机构的核证,最终构建红树林保护碳汇方法学。3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在红树林样地调查、遥感数据获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红树林碳汇能力调查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