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研究成果汇编(2023)方法论之一绿色投资组合构建与评估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4月本文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研究成果之一,由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供稿。文中观点、信息仅供研究、交流使用,不代表协会立场或对任何机构及其业务的背书。由于写作周期原因,报告内容未能反映各国市场与监管的最新变化,请读者注意鉴别。本报告首发于www.amac.org.cn,对本报告全文或部分内容的任何转载、引用须注明来源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AMAC不对任何片面、不当引用或延伸性结论负责。1第一章绿色金融:发展、定义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绿色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和投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低碳和清洁能源项目,绿色金融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维护生态平衡,有助于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和资源,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从关注短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也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绿色金融的市场关注度日益增加,发展绿色金融也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文书洋、张琳等学者(2021)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在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速和长期稳态。尽管绿色金融在市场实践中被各利益相关方高度关注,但作为绿色金融具体实践主题的绿色投资组合,当前并没有明确的方法学共识,部分绿色投资组合还面临着“漂绿”争议。我们认为绿色金融产品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绿色投资组合的要素及披露情况如何区别于一般的投资组合?绿色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维度应纳入哪些“绿色”要素?以及如何定性、定量地体现在投资组合的构建过程之中?基于传统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的评价方法,如何构建绿色投资组合“绿色维度”的评价标准?本文围绕着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主旨在于解析绿色投资组合的构建与评价。以下有六节:第一节介绍绿色金融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介绍绿色资产的发展现状,第三节阐述欧盟与其他国家地区绿色投资组合的监管规范与评估,第四节探讨绿色投资组合的构建策略,第五节介绍绿色投资组合的信息披露,第六节总结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发展建议。21.1绿色金融发展概述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绿色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社会责任投资(SRI)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起步阶段,社会责任投资的标准方式是建立类似于传统市场的投资组合,同时避免投资那些与酒类、烟草、武器、赌博和环境污染有关的项目。随着社会责任理念的发展,社会责任投资逐渐转化为理念更加广泛的ESG投资,并开始关注平等、核能和环境等领域,投资过程中需进行一系列广泛的尽职调查,涉及环境(如污染)、社会(如劳动标准)和治理(如透明度)因素如何对投资收益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绿色金融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1997年《京都议定书》推动绿色金融理念在全球范围推广。在21世纪之交,全球政策议题从低碳发展扩展到绿色增长,其范围也从应对气候变化,扩展到了控制空气和水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003年10家国际领先银行签署“赤道原则”推动绿色金融实践上升到新高度,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确定后,巨额的绿色投融资缺口成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动力。绿色金融的定义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倡议发起绿色金融研究小组(GFSG),该小组于同年发布了第一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环境效益”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GHG)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