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虚拟电厂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根据《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国能发监管规〔2021〕61号)、《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发改能源规〔2023〕1217号)、《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发改运行规〔2023〕1283号)、《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发改运行规〔2023〕126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重庆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及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一)电网供需形势重庆电网负荷季节性和峰谷特征明显,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下,最大降温负荷占用电负荷比重超过50%;冬季取暖负荷上升明显,最大取暖负荷占用电负荷比重接近40%。受用电结构影响,重庆电网平均峰谷差率在35%左右,最大峰谷差率在5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网调峰较为困难。(二)建设意义虚拟电厂旨在依托负荷聚合商、售电公司等机构,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需求侧资源的聚合、协调、优化,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随着我市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的快速发展,建立虚拟电厂市场化运营机制,可充分挖掘、聚合需求侧各类可调节资源,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缓解电网峰谷差大、高峰电力供应紧张、新能源消纳困难等问题。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引导可调节资源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互动,一方面可节约电源、电网为满足尖峰负荷的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可获取互动收益、降低用电成本,进一步提升重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三)实施范围重庆虚拟电厂重点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用户侧储能、分布式燃机、冻库、充换电设施、空调负荷、集中式供冷供热、铁塔基站、公共照明和工业可调节负荷等可调节资源。按照虚拟电厂聚合资源的类别,重庆市虚拟电厂分为负荷型虚拟电厂、电源型虚拟电厂,其中负荷型虚拟电厂聚合资源主要为可调节负荷,电源型虚拟电厂聚合资源主要为用户侧储能和分布式光伏等用户侧电源资源。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能源保供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为目标,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开发绿色低碳、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技术革新为动力,将虚拟电厂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二)建设原则重庆市虚拟电厂建设管理工作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推进”的原则,结合重庆实际发展需求,坚持市场驱动,构建虚拟电厂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建设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聚合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打造虚拟电厂示范工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提高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率,有效提升需求侧资源的聚合及响应能力。(三)发展目标构建“1+N”虚拟电厂建设管理服务体系,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重庆市统一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为全市N个虚拟电厂提供资源接入、资格审核、运行监测、能力校核、清分结算、运行效果评价等服务工作,实现全市虚拟电厂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2024年,初步建成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逐步推进虚拟电厂聚合资源接入,推动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及辅助服务市场,适时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可调节能力达40万千瓦;2025年,构建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常态化市场机制,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可调节能力达60万千瓦;2026年,随着重庆电力市场交易品种的动态更替,适时完善虚拟电厂市场交易机制,拓展虚拟电厂面向聚合用户的用能服务和数据服务,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可调节能力达100万千瓦。三、建设任务(一)加强需求侧资源精细化梳理。建立常态化可调节资源排查机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