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基金会: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VIP专享VIP免费

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
调研报告
发起方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万科公益基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方
中华环保联合会 安利中国 小鹏公益
协力
阿拉SEE江南项中心 阿拉善SEE八闽项目中
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 阿拉善SEE自贸岛项目中心
特别致谢
参与问卷调研执的枢纽组织
为名完善贡意见议的
其他
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
成都天府新区爱思益生态保护中心
阿拉善SEE湘项目中心
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进会
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
青海省宝源生态保护中
阿拉善SEE齐鲁项目中心
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
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零废弃公益联
襄阳市绿马甲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童享自然)
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
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
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
南京市建邺区绿石环境教育服务中心
汾阳市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
呼伦贝尔环保志愿者协会
济南市绿行齐鲁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福建省保志愿者协会
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
南昌青赣环境流中心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
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
云南省绿环境发展基金
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
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
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
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
西安空气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盘锦湿地保护协
山东省环境保基金
郑建、王媛、吐地 ·艾力黄群、韩端、郭之罡赖德溟、程世功吴海燕、韩文旭、刘今朝、周云凤、胡煜姚姚、
蔡勇、江振辉、流冰田政逸、骏杰、彭武
1. 前言 4
2. 执行摘5
2.1. 调研方法 5
2.2. 主要发现、结论及建议 6
3. 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10
3.1. 基本信息 10
3.2. 工作领域概览 13
3.3. 筹资及人力资源状况 17
3.4. 2年调研数据对比 20
3.5. 分领域分析 24
3.5.1.议题分生态保护与修24
3.5.2.议题分染防治 27
3.5.3.议题候变化30
3.5.4.手法分析:公众宣传倡导 33
3.5.5.手法分析:生态环境法治 36
3.5.6.手法分析:绿色低碳企业推动 39
3.5.7.手法分析:国际合作 42
3.5.8.手法分析:行业建与发展 45
3.5.9.手法分析:其他手法 48
4. 县域保公益组织观察 52
5. 结论与建议 57
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 目录
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发起方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特别支持方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利中国小鹏公益协力方阿拉善SEE江南项目中心阿拉善SEE八闽项目中心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阿拉善SEE自贸岛项目中心特别致谢参与问卷调研执行的枢纽组织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全国自然教育网络西安空气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盘锦湿地保护协会山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南京市建邺区绿石环境教育服务中心零废弃公益联盟汾阳市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襄阳市绿马甲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童享自然)呼伦贝尔环保志愿者协会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济南市绿行齐鲁环保公益服务中心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其他为本次调研提供协助的组织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成都天府新区爱思益生态保护中心青海省宝源生态保护中心阿拉善SEE齐鲁项目中心阿拉善SEE潇湘项目中心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为名录完善贡献意见建议的个人郑建、王媛、吐地·艾力、黄群、韩端、郭之罡、赖德溟、程世功、吴海燕、韩文旭、刘今朝、周云凤、胡煜、姚姚、蔡勇、江振辉、何流冰、田政逸、郭骏杰、彭武、张卫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目录1.前言42.执行摘要52.1.调研方法52.2.主要发现、结论及建议6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103.1.基本信息103.2.工作领域概览133.3.筹资及人力资源状况173.4.2年调研数据对比203.5.分领域分析243.5.1.议题分析:生态保护与修复243.5.2.议题分析:污染防治273.5.3.议题分析:气候变化303.5.4.手法分析:公众宣传倡导333.5.5.手法分析:生态环境法治363.5.6.手法分析:绿色低碳企业推动393.5.7.手法分析:国际合作423.5.8.手法分析:行业建设与发展453.5.9.手法分析:其他手法484.县域环保公益组织观察525.结论与建议57序言如约而至的《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建设性强。这是继2022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次共同发布“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之后的第二份报告,很有价值。中国环保50年,也是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50年。在早期,中国环保公益组织以环境教育,意识提升,政府响应为特色,比如长江禁伐天然林、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空调26度行动……这些广受关注并影响深远活动多与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的吴登明,自然之友的梁从诫,北京地球村的廖晓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2001年底,《三联生活周刊》发表《民间环保英雄的“主角”时代》,接受记者采访时我感慨地说:环保组织太依靠这些环保的民间“英雄”了,不具有可复制性,中国有几个梁从诫,有几个廖晓义?”。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党的18大之后,随着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的不断推进,让我们看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和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四大”转变。我们欣喜地注意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进程中,环保公益组织建设性地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3年度报告指出,连续两年提交问卷的313家组织中,有48%在2022年度收入还在增长;其中业务领域涉及“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际合作”等的组织占比较大,显示一部分专业化类型的组织面对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其发展“韧性”在增强,内容在深化,影响在扩大。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连续2年在受调研组织中占比达一半。一方面这凸显了教育与意识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需求依然旺盛,环境教育传播和意识提升仍有增长潜力,任重道远。《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的连续发布,不仅为构建国内环保公益地图和为资方制定资助策略提供一手资料,而且对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环保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也能有所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正致力于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并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而中国的环保公益社会组织在其中一定能够大有作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贾峰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首席专家0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从“310现象”到新变化趋势《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终于要发布了。作为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长期关注者,我对这一报告有两个深刻印象。首先,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的“310现象”。报告对600余家环保公益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机构全职三个人,年度筹资十万元。三个人和十万元都是中位数,也就是说,一半机构的全职人员和年度筹资都不高于这两个数字。我国环保公益组织已经发展了三十年,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从机构成长而言,依然道阻且长、仍需继续努力。其次,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的新变化趋势。虽然统计口径和抽样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但连续两年的调查可以形成对于变化趋势的判断。在313家两年都参加的伙伴中,专职人员不变(中位数三人)、年筹资下降一万元(从2022年的10万下降到2023年的9万)“、污防”议题伙伴下降30%(从总数的10%下降到总数的7%)。筹资规模和议题结构的变化,生动反映了我国环保公益组织近年来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值得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入分析。我的期望:首先,调查坚持下去。每年调查也好,双年调查也罢,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能继续记录我国环保公益领域的变迁、跟踪环保公益伙伴的成长。其次,类型空间建构。将来的调查中,还可考虑建构一个以议题、手法、规模或成效为核心维度的两维或三维类型空间,每家伙伴都可依据各个维度的数据而找到自身在整个类型空间中的定位。第三,进一步关注在地社群。过去三十年,我国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机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属于核心特征。在环境治理政策和社会治理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下,这种机构化和职业化的趋势也许会出现逆转,更多没有正式登记注册的在地社群,可能会成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一个新平台,其人员构成、行动策略、治理成效也就值得更多关注。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031前言2022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是近七年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普查,因此项目发布的含2753家组织的“2022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基于500家组织调研问卷完成的《2022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一经发布即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着摸底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建立环保公益组织调查、信息收集的框架和机制,为构建国内环保公益地图和为资方制定资助策略提供参考的目标,2023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继续出发,一来我们深知第一年的工作只接触到环保公益组织中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有登记在册的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约6000个,此外还有一定数量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并未以生态环境作为唯一业务领域的组织。项目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同时,根据我们对环保公益组织的定位,多样的基层环保公益组织亟待纳入观察,比如近年来日益活跃县域环保公益行动力量。二来,从2022年到2023年,整个世界正在走出疫情的阴霾,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历经疫情的考验,又逢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如何直面挑战,作为关注行业发展的调研,我们希望能够透过问卷和连续对比,观察、记录发生年度转换间的微妙变化,向更多从业者、关注环保公益的各方传递希望,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气候变化应对举世瞩目的历史机遇里,坚守环保公益的价值,砥砺前行。对此,发起方于2023年初即再次启动“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继续完善行业基础数据。本次调研继续以“多方协作、共创共享”为宗旨,共计邀请27家枢纽组织参与到调研的执行,并通过上线名录“线上挑错”,推动全行业参与到环保公益组织的现状调研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本年度调研最终形成了一份含5209家组织的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并收集到其中614家组织的工作领域、收入、人力资源状况等信息,通过两年连续对比和数据汇总,撰写完成《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力图呈现更多环保公益组织直面挑战的现状,领域发展的草蛇灰线。此外,在县域环保行动力量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报告特别以河流守望者“巡河宝”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展示县域环保行动力量的发展现状和环保公益走向生活化的趋势。所以,2023年度报告将基于累积的更大规模数据和信息,展现一线环保公益力量画像,带来更广泛多样的环保公益业态,助力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下各方思考环保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本年度调研的成果离不开行业伙伴的鼎力支持,感谢参与本年度调研的枢纽组织和为名录挑错的行业同仁,感谢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利中国、小鹏公益对本项目的特别支持,感谢阿拉善SEE江南项目中心、八闽项目中心、自贸岛项目中心、珠江项目中心的协力,以及河流守望者的数据支持及访谈配合“。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将继续开展,我们相信真实的中国环保公益地图一定更大,还有很多环保公益行动力量等待发现,由衷期待更多的伙伴与我们同行,共同为环保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发起团队0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执行摘要2.1.调研方法组织形式:本次调研分为环保公益组织名录完善及问卷调查2个部分。在“多方协作、共创共享”的宗旨下,项目共招募在某一环保公益工作领域或地域具有引领作用、拥有较多环保组织伙伴的枢纽组织共27家,深度参与调研的执行。本次调研对于“环保公益组织”的定位与去年维持一致,即:组织形式不限:为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中国环保公益行动的现状,本调研对于环保组织的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也可以是从事环保公益业务的工商注册类机构、学生社团,或待注册的组织;业务范围包括环保:鉴于基层环保组织的多样性,本次调研的环保组织既包括以环保为主业的组织,也包括参与环保业务的社会工作、乡村振兴等其他类型公益组织。持续运作:即在近一年(2022年7月1日至今)开展过至少一次环保业务或活动。1)名录完善在2022年的调研中,发起方协同枢纽组织,共收集到2482家环保公益组织信息。本年度调研通过以下3种方式完善名录:1)邀请枢纽组织核实名录中属于其地域或领域的部分,排除不符合定义的组织并查漏补缺;2)在发起方公众号上线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在线挑错”,广邀行业从业者对名录提出完善意见,每季度更新一次;3)发起方继续广泛收集其他名录1。最终得到含5209家组织的名录,即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2)问卷调查本次调研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于2023年7月至9月收集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的工作领域、收入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信息。本次调研面向全行业发布问卷信息,并重点向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的5209家环保公益组织发出问卷邀请,最终回收670份问卷回复,回收率约为12.8%,其中614份为有效回复,有效率为92%。614家提交有效回复的环保组织中,有114家提供了其2022年度年检报告,由调研团队录入其上年度收入和人力资源信息,其余组织选择自主填写其财务和人力状况信息。3)案例研究随着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县域公益作为一种扎根基层的新兴公益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县域公益之于当下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本年度调研与枢纽组织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下文简称河流守望者)合作,以河流守望者旗下“巡河宝”为例,展现县域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报告撰写团队分析了河流守望者巡河宝平台自2023年3月新版本上线至9月20日约半年的数据,包括期间在巡河宝平台入驻的非政府部门组建的团队(含注册组织、未注册的民间自组织和学校团队),以及这些团队期间开展净滩行动、河流评测、河流巡护活动的情况,并访谈了河流守望者执行秘书长周淑芬(小川),邀请她对数据进行解读,并分享对于县域基层环保行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观察。12023年度收集的名录主要包括SEE基金会创绿家和劲草同行伙伴名录、广东环保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8)、2023年“涓05流行动”申报清单、绿点公益广东高校社团名录、海口市环保类社会组织列表、海南省级环保社会组织列表、浙江省环保社会组织信息登记表等。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执行摘要2.2.主要发现、结论及建议组织形式:614家参与问卷调研的组织中,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占约71%,其中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相当,各分别占总数的34%;工商注册类机构和待注册的环保公益组织分别占总数的13%和12%;其余1%为其他注册形式的环保公益组织。成立时间:从起始年(注册组织为登记年、未注册组织为成立年)来看参与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绝大多数(83%)在2010年及以后成立,与去年一致。有16家参与本年度问卷调研的组织于2023年刚刚成立。从注册类型来看,在2020年前成立的受访组织中,社会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在2020年及以后成立的受访环保组织中,工商注册类组织和未注册的组织占比显著提升。地域分布:参与调研的614家环保公益组织覆盖了除西藏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在地区层面,位于华东地区的最多,占总数超过四分之一(28%);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环保组织数量相当,分别占总数的17%、16%、12%和13%;位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组织相对较少,在总数中占比小于10%。县域环保组织:在614家受访组织中,所在地位于县或县级市的县域环保公益组织共有111家,占比18%。其中,位于湖南的受访县域组织有20家,为各省市自治区最多,其次为江西省(16家)和贵州省(11家)。工作领域:本调研采用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2022年版环境资助项目工作领域分类,包括共九大类一级工作领域和50个二级工作领域。一级领域包括三大生态环境议题“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以及六大工作手法“公众宣传倡导”、“生态环境法治”、“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国际合作”、“行业建设与发展”、“其它手法”,分别涵盖从议题和从工作手法出发的环保公益组织。每个参与问卷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需选择其唯一的工作领域首选项(具体到二级领域),并可选择不特定数量的工作领域次选项。47%的参与调研组织首要工作领域为工作手法“公众宣传倡导”,具体在二级领域上主要为“自然/环境教育”和“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是本次参与调研组中最为主流的组织定位;23%的参与调研组织以议题“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7%的组织以“污染防治”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以其他议题或工作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占比均不到10%。工作手法:交叉分析可见——在以三大生态环境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次选项为“公众宣传倡导”的占比均超过80%“,公众宣传倡导”是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最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以“污染防治”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一半将“生态环境法治”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气候变化”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各有近一半(47%)将“其它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主要是其下的“社区工作手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及“保护授权/托管”。筹资状况:614家参与调研的机构中94%提供了2022年收入信息,年收入中位数为10万元。0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年度收入在0-5万元(不含5万元)的组织最多,占总数的38%,同时有17%的参与调研机构2022年收入达100万及以上。从收入来源来看,受调研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分别有47%和44%的受调研组织将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列入其收入的三大主要来源。人力资源状况:在正式注册且提供专职人员人数信息的组织中,专职人员规模中位数为3人。近一半(48%)的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在1-5人,专职人员规模在10人及以内的占总数多达70%,在10人以上的仅占到约8%。2年调研数据对比:2022-23年的两年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通过问卷形式,已调研到共计801家环保公益组织的信息,分布于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并涉及到全部9个环境公益工作领域。其中,313家连续参加了去年和本年调研。从2年的调研数据来看:工作领域上,本年度调研中,“公众宣传倡导”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类组织在受访组织中占比基本持平,“污染防治类”占比下滑3个百分点,从去年的10%降低至今年的7%,同时“气候变化”类组织占比略高于去年。在313家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中,近80%在首选的一级工作领域上没有变动;在其他20%工作领域有变动的组织中,以“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从38家下降为30家,与此同时,以“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增长了8家。显示环保公益组织的工作领域正随着环境议题的变迁悄然发声转换。筹资状况上,参与本年度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上一年收入中位数(10万元)相较于去年调研下降1万元。对比去年与本年度调研发现,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的上一年收入分布基本一致,主要的变动为上一年度收入在5万-50万元(不含)区间的组织占比较去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而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较高收入组织占比较去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313家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中,48%组织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长,8%保持不变,38%的组织有所下降;“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际合作”等类型的组织收入增长的占比较大;“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其它手法”等类型的组织中收入下降的占比较大。人力资源状况上,参与本年度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专职人员中位数与去年持平,均为3人。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在313家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中,32%的组织专职人员数量增加,28%保持不变,仅20%有所减少。专职人员增加组织占比较高的有“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其它手法”两类;而“生态环境法治”、“绿色低碳企业推动”、“行业建设与发展”3类组织中,专职人员数降低的组织占比相对较高。县域环保公益组织观察:本次调研获取了巡河宝自2023年3月2.0版本上线至9月20日约半年的数据,包括期间入驻的非政府部门组建的团队(含注册组织、未注册的民间自组织和学校团队),以及这些团队期间开展净滩行动、河流评测、河流巡护等,在县域场景中常见且组织门槛较低的环保活动的情况。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共计有2665个团队在巡河宝入驻,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1199个团队是所在地位于县或县级市的县域团队,占比45%,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可以从中一窥县域环保的现状。同时,本次调研访谈了河流守望者执行秘书长周淑芬,邀请她对数据进行解读并分享对于行业的观察。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07执行摘要县域入驻团队概况:巡河宝主要通过动员各地的团委发动基层一线组织入驻平台,在期间入驻的1199个县域团队中,一半为已注册的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约三分之一为学校团队,接近五分之一为其他未注册的民间自组织。县域团队河流保护活动开展情况:1199个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中已有587家在3月至9月期间开展过至少1次活动,占比49%;它们共开展了约3.1万次河流巡护、2.8万次河流评测和超过4000次净滩行动。相较于净滩,河流评测和巡护活动的规模更小,门槛更低,因此县域团队开展这两类活动的次数显著高于净滩行动,同时两类活动的参与总人数远低于两类活动开展的次数,体现有同一批活跃的参与者常态性地多次参与这两类活动;而净滩活动的总参与人数则高达近16万人,虽然开展频次较低,但是三类活动中触达公众人数最多的。活跃县域团队的特征:注册组织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开展过至少1次河流保护活动的县域团队中占比58%,在开展至少10次活动的活跃组织中占比高达74%,可见活跃在县域的环保公益组织多为已注册的社会组织。根据河流守望者负责人介绍,它们很多是县域的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团队规模上,多数县域环保组织中常态化参与活动的活跃志愿者人数在5人及以内,而最为活跃的县域团队其活跃志愿者规模可达百人以上;在收入上,据河流守望者负责人介绍,县域基层团队的收入普遍较为微薄,但由于在县域开展河流保护等环保活动的成本较低,且县域团队普遍人员费用较低,仍能够可持续地在基层开展环保活动。综上,本报告提出以下结论:在公益行业整体形势趋于紧张的背景下,环保公益组织展示出直面挑战的韧性,志愿性组织的适应性尤显。《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2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报告》显示,近年来公益行业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整体呈紧缩趋势,表现为公益组织数量和资源的双重下降。在这一不利背景下,受调研一线环保公益组织在筹资和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出一定的韧性。本调研项目连续开展2年已覆盖全国801个环保公益组织,显示参与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在上一年度收入规模和专职人员规模上,在2年间均保持基本一致。其中连续两年参与调研的313家组织中,48%组织2022年度收入还在增长,而业务领域涉及“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际合作”等类型的组织在增长群中占比较大,显示一部分专业化类型的组织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一方面,小规模组织一直是国内一线环保公益组织的主流,也是总量的基础。近年来,以县域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县域环保公益组织正在蓬勃发展,收入微薄,但参与门槛低,花费不多,仍能持续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显示更适应长远资源紧张的局面。这些均使环保公益组织在公益行业整体趋于紧缩的情况下展示出韧性。“倡导者”是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治理体系中基础且重要的角色,环保公益组织需加强面向公众开展宣传倡导的能力。“公众宣传倡导”是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中最为首要的工作领域和最为常用的工作手法,不仅以“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连续2年在受调研组织中占比达一半,且在以“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均有超过80%在业务中采用“公众宣传倡导”这一手法“。倡导者”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前沿的绿色低0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碳理念、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共识,为环保事业筑起牢固的社会基础,是环保公益事业的“基石”。在公益行业资源整体趋于紧缩的背景下,环保公益组织应坚持做好“倡导者”,进一步地链接公众,凸显其贴近大众和社区的优势。基于调研的发现和结论,本报告面向行业相关方给出如下建议:对于主管部门:围绕环保组织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开展行业交流和能力建设,增强环保公益组织直面挑战能力对于环境资助方:基于行业定位,输出资源关注县域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支持更多基层力量持续地参与环保持续对气候变化等重点议题进行投入促进国内外行业交流对于环保公益组织:基于议题发展趋势(如气候变化),创新公众宣传倡导的价值参与和发起行业联合行动,抱团取暖拓展环保场景,探索跨领域合作和服务收入注重自身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年报的公开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09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3.1.基本信息组织形式:614家参与问卷调研的组织中,社会组织占71%,其中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相当,均占总数的34%,工商注册类机构和待注册的环保公益组织分别占总数的13%和12%,高校社团占3%,其余1%为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注册形式的环保公益组织。各组织形式在受调研组织中的占比与2022年基本持平。图表1受访环保公益组织组织形式分布成立时间:从成立年份(注册组织为登记年、未注册组织为成立年)来看,参与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绝大多数(83%)在2010年及以后成立,与去年调研情况(84%)基本一致。有16家参与本年度问卷调研的组织于2023年刚刚成立。从注册类型来看,在2020年前成立的受访组织中,社会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在2020年及以后成立的受访环保组织中,工商注册类组织和未注册的组织占比显著提升,达到约40%上下。图表2受访环保公益组织成立年1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地域分布:在地区层面,与2022年一样,参与问卷调研的组织位于华东地区的最多,共174家,占总数超过四分之一(28%);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环保组织数量相当,分别占总数的17%、16%、12%和13%;位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组织相对较少,在总数中占比小于10%。参与调研的614家环保公益组织覆盖了除西藏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其中接近10%(59家)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为各省级行政区中最多,其次为华中地区的湖南,共有53家环保组织;组织数量在20家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还有华东地区的江西(44)、山东(30)、江苏(25)、福建(25)和浙江(22),华中地区的湖北(37),华北地区的北京(32),西南地区的贵州(25)、重庆(25)和云南(21),华南地区的广西(37),以及东北地区的辽宁(24)。图表3受访环保公益组织地域分布(地区)图表4受访环保公益组织地域分布(省级行政区)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11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县域环保组织:在614家受访组织中,所在地位于县或县级市的县域环保公益组织共有111家,占比18%。其中,位于湖南的受访县域组织有20家,为各省市自治区最多,其次为江西省(16家)和贵州省(11家)。图表5受访县域环保公益组织地域分布(省级行政区)慈善组织:在614家参与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中,慈善组织占13%,与2022年的占比14%基本持平。图表6受访环保公益组织中的慈善组织1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2.工作领域概览工作领域分类:本调研采用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2022年版环境资助项目工作领域分类,包括共九大类一级工作领域和50个二级工作领域。九个一级领域包括三个生态环境议题“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以及六个工作手法“公众宣传倡导”“、生态环境法治”“、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国际合作”“、行业建设与发展”“、其它手法”,分别涵盖从议题和从工作手法出发的环保公益组织。组织领域分类方法:每个参与问卷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需选择其唯一的工作领域首选项(具体到二级领域),并可选择不特定数量的工作领域次选项。工作领域分布:与2022年调研情况一样,约一半(47%)的参与调研组织业务从手法出发,且首要工作领域为“公众宣传倡导”,在二级领域上主要为“自然/环境教育”和“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是目前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最为主流的组织定位;此外,23%的参与调研组织其业务从议题出发,且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以其他议题或工作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占比均不及10%。表格1本调研采用的工作领域分类及以各一级领域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以该一级领域为未以该一级领域为首选工作领域首选工作领域,但以之为次选工作领域一级工作领域二级工作领域组织占比组织占比数量数量1生态保护1.1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3923%24540%与修复1.2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栖息地保护1.3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417%13420%生1.4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态1.5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1.6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境1.7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议1.8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题1.9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10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污染防治2.1水污染防治2.2大气污染防治2.3土壤污染防治2.4固体废弃物管理2.5化学品及新污染物环境管理2.6放射性、噪声、光、热等其他污染防治3气候变化3.1节能增效305%12220%3.2可持续能源3.3生态系统碳汇3.4碳捕捉、碳固存技术创新3.5气候适应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1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以该一级领域为未以该一级领域为首选工作领域首选工作领域,但以之为次选工作领域一级工作领域二级工作领域4公众宣传组织占比组织占比倡导4.1自然/环境教育数量数量4.2公众意识倡导4.3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含公民科学、绿色29147%21735%消费/选择、低碳生活、零废弃生活等)4.4生态环境奖项4.5影响力传播5生态环境5.1政策/法规研究112%15425%法治5.2政策建议/立法推动5.3生态环境法治的公众参与6绿色低碳6.1绿色供应链102%11919%企业推动6.2绿色金融/信贷6.3企业ESG及环境责任落实41%518%工6.4企业绿色行动(含企业碳中和、企业生物多作样性、清洁生产、绿色办公等)手6.5绿色行业行动法7.1政府间合作促进7国际合作7.2社会组织国际倡导平台搭建7.3海外公益慈善项目开展7.4人员交流7.5国际会议/考察交流7.6国际合作研究8行业建设8.1行业基础设施建设142%9215%与发展8.2创新创业孵化8.3人才培养8.4平台组织及议题研究机构发展9其它手法9.1社区工作手法173%23638%9.2保护授权/托管(民间公益保护地、协议保护、社区共管)9.3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9.4生态补偿9.5环境健康/受害者援助9.6其它1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7环保公益组织首选工作领域分布结合首选工作领域及次选工作领域(图表8),可见虽然只有17家受访组织以“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但有236家组织(在全部组织中占比38%)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主要是涉及其下的“社区工作手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2个二级工作手法。与首选工作领域的分布一致,以“生态保护与修复”、“公众宣传倡导”为次选工作领域的受访组织依然是较多的。有245家受访组织以之为次选工作领域,217家受访组织以“公众宣传倡导”为次选工作领域。图表8环保公益组织首选及次选工作领域分布对比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15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交叉分析可见——在以三大生态环境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均有超过80%的组织将“公众宣传倡导”列为次选工作领域,可见,与去年调研一致,“公众宣传倡导”依然是调研环保公益组织最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以“污染防治”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一半将“生态环境法治”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气候变化”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各有近一半(47%)将“其它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主要是其下的“社区工作手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及“保护授权/托管”。在以工作手法为首选项的组织中,以“公众宣传倡导”、“生态环境法治”、“国际合作”、“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均有超过一半以“生态保护与修复”议题作为次选工作领域。以“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要领域的组织中,一半(50%)将“污染防治”议题作为次选工作领域,体现面向企业开展工作的环保公益组织仍主要聚焦污染防治议题。表格2以各生态环境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采用的工作手法工作领域首选项总数公众宣传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国际合作行业建设其它手法倡导法治企业推动与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13915%47%84%36%17%12%22%37%污染防治4123%47%93%51%32%17%气候变化3080%20%40%20%表格3以各工作手法为工作领域首选项的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工作领域首选项总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与修复公众宣传倡导29126%20%生态环境法治1161%64%64%绿色低碳企业推动1050%20%91%30%从地域来看:工作手法方面,在除了东北之外的地区,以“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的受访组织均占比最大,其中华南地区此类组织占比最高,达55%,而华北地区此类受访组织占比偏低一些,为31%,相比去年的51%有明显的下降;三大议题中,东北地区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工作领域首选项的受访组织占比最高,达46%;其次为西北、西南地区,分别有28%的组织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工作领域首选项。在西北地区,以“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占比在各地区中最高,达17%,而西南地区本次没有该领域的受访组织“。气候变化”在受访组织占比最高的地区是华北,达到12%,其他地区则均未超过10%。1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9各地区环保公益组织工作领域分布3.3.筹资及人力资源状况收入规模:614家参与调研的机构中94%提供了2022年收入信息,其中年度收入在0-5万元(不含5万元)的组织最多,占总数的近40%(37.5%);约30%的组织2022年度收入处于5万-50万元(不含50万元)区间;2022年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组织占约27%。在提供2022年收入信息的组织中,年收入中位数为10万元,低于去年调研的11万元;对比去年与本年度调研可见(图11),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的上一年收入分布基本一致:上一年度收入在0-5万元(不含5万元)的组织占比均为38%上下,上一年度收入在5万-50万元(不含50万元)区间的组织占比较去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而同时上一年度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组织占比较去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参与本年度调研的环保公益组织中,有17%的参与调研机构2022年收入达100万及以上,与去年的18%基本持平,有12家环保公益组织的收入甚至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17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10环保公益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分布图表11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2021年与2022年收入规模分布对比各领域组织收入规模:参与调研组织中占比较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或“公众宣传倡导”类组织具有更高比例的低收入规模组织,在两类中2022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组织占比均高于60%;“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法治”两类组织中2022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下组织的占比也高于60%“。国际合作”、“绿色低碳企业推动”“、气候变化”类组织则具有更高比例的高收入规模组织,在以上三类组织中2022年收入在100万元及以上的组织占比分别为50%、30%和30%。图表12以议题/手法为工作领域首选项组织的2022年收入规模分布1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主要收入来源:与去年调研的情况一致,受调研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分别有289家(47%)和267家(44%)组织将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列入其收入的三大主要来源,与去年调研的46%和45%基本保持一致,且分别有201家(33%)和126家(21%)家机构将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列为组织的首要收入来源。个人捐赠是受访组织位列第三位的收入来源,有近30%的组织将其列入前三位收入来源,约11%的组织更是将其列为首要收入来源。图表13环保组织主要收入来源人力资源情况:本调研请环保组织填写其专职人员人数,接近一半(48%)的参与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在1-5人;专职人员规模在10人及以内的占总数多达70%,在10人以上的仅占到约8%。占总数约13%的未注册机构因其组织形式原因,本调研不统计其专职人员数量。在提供专职人员人数信息的组织中,专职人员人数中位数为3人,与去年保持一致。对比去年与本年度调研(图15),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占比上的变动主要是因为本年度的受访环保组织中,有更多的组织因为其组织形式(如未注册的民间团体、学生社团)而不具备全职人员(即图12、图13中的“未注册”组织,占比从去年的11%提高到本年的13%),以及在调研中选择不披露人力资源信息的组织占比提升(即图12、图13中的“未注明”,占比从去年的6%提高到今年的9%)。图表14环保公益组织专职人员规模分布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19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15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2023年和2022年专职人员规模分布对比各领域组织人力资源状况:多数领域中专职人员人数在5人及以内的组织占比超过50%;在以“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环保公益组织中,专职人员人数超过5人的组织占比较高,分别为50%、50%、30%。图表16以各议题/手法为工作领域首选项组织的专职人员数分布3.4.2年调研数据对比2022-23年的两年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项目通过问卷形式,已调研到共计801家环保公益组织的信息,分布于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图表17),并涉及到全部9个环境公益工作领域。2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172022-23年两年间参与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组织的地域分布(省级行政区)图表182022-23年两年间参与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组织的工作领域分布在这801家组织中,313家连续参加了去年和本年调研,占比39%,以下将分析这313家环保公益组织在工作领域、收入、人力资源方面的变动情况。工作领域变化:在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中,近80%在首选的一级工作领域上没有变动。在其他20%工作领域有变动的组织中,以“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从38家下降为30家,“占比下滑3个百分点,从10%到7%。生态环境法治”和“其它手法”类组织也略有减少;与此同时,以“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增加了8家,略高于去年,“生态保护与修复”、“公众宣传倡导”、“行业建设与发展”类组织的数量亦略有上升,显示环保公益组织的工作领域正随着环境议题的变迁悄然发声转换。共有12家在2022年首选工作领域为“污染防治”的组织在本年度调研中更改工作领域,变动至“公众宣传倡导”(5家)“、生态保护与修复”(3家)“、气候变化”(2家)“、绿色低碳企业推动”(1家)、“生态环境法治”(1家)等领域。共有10家组织在本年度调研中从其他工作领域调整为以“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这些组织在去年调研中的首选工作领域包括“公众宣传倡导”(4家)“、生态保护与修复”(3家)“、污染防治”(2家)“、生态环境法治”(1家)。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1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19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一级工作领域变动情况图表20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一级工作领域分布变化收入变化:在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中,超过一半的组织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长或保持不变,近40%的组织2022年收入相较2021年有所下降。从工作领域分开来看(以受访组织2023年工作领域为准)“,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际合作”等类型的组织收入增长的占比较大,均超过50%;与此同时,以“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收入下降的占比超过一半。图表21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2022年收入较2021年变动情况2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22不同工作领域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2022年收入较2021年变动情况(以本年度工作领域为准)人力资源情况:连续2年参与调研的组织人力资源情况比较稳定,合计有60%的组织专职人员数量保持不变或增加。仅有20%的组织专职人员数量有所减少。从工作领域分开来看(以受访组织2023年工作领域为准),专职人员增加组织占比较高的有“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其它手法”两类组织,均有50%的受调研组织专职人员数增加;而“生态环境法治”、“绿色低碳企业推动”、“行业建设与发展”3类组织中,专职人员数降低的组织占比相对较高,均达到三分之一。图表23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专职人员变动情况图表24不同工作领域连续2年参与调研组织专职人员变动情况(以本年度工作领域为准)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3.5.分领域分析3.5.1.议题分析:生态保护与修复共139家组织将“生态保护与修复”列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14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3人。另有245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在地域上,参与调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类组织在全国分布较为平均,分布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湖南(12家)、辽宁(10家)、广东(10家)、云南(9家)、广西(8家)等。“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的分布与受调研组织整体收入规模分布几乎一致,约三分之一的组织在0-5万元(不含)区间,约五分之一在10-50万元(不含)区间,首要的资金来源是国内基金会资助。与去年相比,收入在0-5万元(不含)的组织占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同时收入在10-50万元(不含)区间的组织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带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年度收入中位数由2021年的3.5万元提高至2022年的14万元。参与本次调研的组织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生态保护与修复”下全部10个二级议题,与去年一样,其中近19%将“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列为首选二级工作领域,为最高,其次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7%)。从工作手法来看,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公众宣传与倡导”均是采用最多的工作手法(表5),其下的“自然/环境教育”、“公众意识倡导”、“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影响力传播”等二级手法均被众多“生态保护与修复”类组织列为次选领域(图31);此外,超过一半的“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栖息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组织将“社区工作手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保护授权/托管”等其它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超过一半的“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将“生态环境法治”手法列为次选领域;有接近一半(43%)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组织将“绿色低碳企业推动”手法列为次选领域。图表25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2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26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27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28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4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生态保护与修复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28,570,000818,075139,856881专职人员数505.7531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5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29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30生态保护与修复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1.1.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27)1.2.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栖息地保护(17)1.3.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3)1.4.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3)1.5.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6)1.6.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7)1.7.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6)1.8.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3)1.9.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2)1.10.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5)表格5生态保护与修复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公众宣传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国际合作行业建设其它手法倡导法治企业推动与发展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1.1.2785%30%4%15%26%52%栖息地保护1.2.1788%35%24%18%24%65%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3.1385%38%23%15%38%46%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87%30%13%17%22%26%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4.2388%63%25%13%25%44%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00%86%43%29%29%100%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5.1669%19%25%19%6%38%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00%0%0%0%0%33%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6.783%25%8%0%17%50%60%40%0%20%20%20%1.7.161.8.31.9.121.10.52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31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采用工作手法(细分到二级工作手法)3.5.2.议题分析:污染防治共41家组织以“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7.5万元,较2021年的22.60万元有明显下降,专职人员中位数为3人。另有134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地域上“,污染防治”类机构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湖南、江苏)以及陕西、天津等地。受调研“污染防治”类机构中,超过四成(44%)2022年度收入不到5万元,相比2021年的32%提高了超过10个百分点;该类组织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国内基金会资助。参与本次调研的组织工作领域首选项覆盖了“污染防治”6个二级议题中的4个,与去年一致,其中多数将“水污染防治”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约四分之一将“固体废弃物管理”作为首选工作领域。从工作手法来看,以“污染防治”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以“公众宣传倡导”为次选领域的组织在手法中均占比最高(均高于90%),并以“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公众意识倡导”、“自然/环境教育”等二级手法为主;在以“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化学品及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超过一半将“生态环境法治”手法作为次选领域;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三分之二将“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作为次选手法。图表32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7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33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34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图表35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6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污染防治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3,325,000686,69275,0003862专职人员数216.7532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36污染防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37污染防治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2.1.水污染防治(24)2.2.大气污染防治(6)2.3.土壤污染防治(0)2.4.固体废弃物管理(10)2.5.化学品及新污染物环境管理(1)2.6.放射性、噪声、光、热等其他污染防治(0)表格7污染防治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公众宣传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国际合作行业建设其它手法倡导法治企业推动与发展水污染防治29%大气污染防治2.1.2492%54%25%13%8%33%土壤污染防治2.2.固体废弃物管理2.3.6100%67%67%0%33%化学品及新污染物环境管理2.4.60%放射性、噪声、光、热等2.5.00%其他污染防治1090%30%20%20%30%1100%100%100%0%0%2.6.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29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38污染防治组织采用工作手法(细分到二级工作手法)3.5.3.议题分析:气候变化共30家组织以“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21万元,与2021年的22.18万元持平,专职人员中位数为4人,略高于去年的3人。另有122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地域上,与去年一样,受访“气候变化”类组织多分布于北京(5家)和广东(5家);但与此同时,受访“气候变化”类组织覆盖的省级行政区数量由去年的11个提高至18个。“气候变化”类组织收入规模高于环保公益组织整体水平,超过一半(56%)2022年收入达10万元,接近三分之一(30%)年收入达100万元,更是有3家年收入达1000万元及以上。受访“气候变化”类组织2022年度收入规模分布与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参与调研的组织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气候变化”下的全部5个二级议题,其中接近一半(46%)以“气候适应”为首选工作领域,其次是“节能增效”(23%)。从工作手法来看“,气候变化”类组织较多采用“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自然/环境教育”、“公众意识倡导”“、影响力传播”等“公众宣传倡导”手法“,社区工作手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等其他手法,以及“绿色企业行动”等“绿色低碳企业推动”手法。图表39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3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40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41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42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8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气候变化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9,518,6861,282,500210,00015702.25专职人员数307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1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43气候变化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44气候变化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3.1.节能增效(7)3.2.可持续能源(5)3.3.生态系统碳汇(2)3.4.碳捕捉、碳固存技术创新(2)3.5.气候适应(14)表格9气候变化下各二级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公众宣传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国际合作行业建设其它手法倡导法治企业推动与发展节能增效可持续能源3.1.571%29%57%14%14%14%生态系统碳汇3.2.碳捕捉、碳固存技术创新3.3.260%40%60%20%20%60%3.4.气候适应3.5.250%0%50%50%0%50%150%50%100%0%50%100%10100%7%14%29%21%50%3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45气候变化组织采用工作手法(细分到二级工作手法)3.5.4.手法分析:公众宣传倡导共291家组织以“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8万元,与2021年的9.44万元基本持平,专职人员中位数3人,与去年一致。另有217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地域上,“公众宣传倡导”类组织位于广东的最多,共有29家,占比10%;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级行政区也有较多分布。人员规模上,约55%的“公众宣传倡导”类组织专职人员人数在5人及以内,与整体水平的56%相当,低于去年的69%。参与调研的组织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公众宣传倡导”下所有的5个二级工作手法,其中以“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为首选领域的组织占50%,相较去年占比的43%提高了7个百分点;此外,占比33%的受访“公众宣传倡导”组织以“自然/环境教育”为首选领域,略低于去年占比的38%。从关注议题上来看,以“公众宣传倡导”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生态保护与修复”均是被纳入次选领域最多的生态环境议题(表8),在二级议题层面,“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保护地体系/栖息地保护”、“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公众宣传倡导”类组织较为关注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细分议题(图52)。图表46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47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48公众宣传与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49公众宣传与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10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公众宣传倡导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3,195,116460,83280,00017602专职人员数45633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50公众宣传倡导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51公众宣传倡导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4.1.自然/环境教育(96)4.2.公众意识倡导(39)4.3.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含公民科学、绿色消费/选择、低碳生活、零废弃生活等)(144)4.4.生态环境奖项(1)4.5.影响力传播(11)表格11公众宣传倡导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4.1.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4.2.与修复自然/环境教育4.3.9671%17%22%公众意识倡导4.4.3951%21%15%公众行动倡导/动员/参与4.5.14457%34%20%生态环境奖项1100%0%0%1155%36%27%影响力传播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5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52公众宣传倡导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3.5.5.手法分析:生态环境法治共11家组织以“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5.37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2人,均低于去年调研的水平(15万元和4.5人)。另有154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参与调研组织的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生态环境法治”下的全部3个二级工作手法,其中55%以“生态环境法治的公众参与”为首选领域,与去年调研基本持平。“生态环境法治”类组织关注的议题较为分散,如“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气候变化”下的“气候适应”,以及“污染防治”下的“水污染防治”等具体议题。图表53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3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54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55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56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12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生态环境法治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914,687347,35353,68011专职人员数64.5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7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57生态环境法治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58生态环境法治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5.1.政策/法规研究(2)5.2.政策建议/立法推动(3)5.3.生态环境法治的公众参与(6)图表59生态环境法治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3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表格13生态环境法治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5.1.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5.2.与修复政策/法规研究5.3.250%100%政策建议/立法推动350%100%67%生态环境法治的公众参与650%50%100%100%3.5.6.手法分析:绿色低碳企业推动共10家组织以“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为48.91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6人。另有119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与去年企业购买服务为主要资金来源不同,参与今年调研的此类机构主要以国内基金会资助为主要资金来源。在收入规模上,2022年度收入在100万元及以上的组织在“绿色低碳企业推动”类组织中占比达30%,相比2021年的54%下降明显,同时2022年度收入小于50万元的机构占比达50%,相比2021年的18%上升了超过30个百分点。参与调研机构的首选工作手法覆盖了“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下5个二级手法中的4个,其中主要为“绿色行业行动”,占到“绿色低碳企业推动”类组织的40%。而在去年调研中占比达55%的“企业绿色行动”在今年调研中仅占30%。从议题关注来看“,污染防治”是被纳入次选工作手法最多的生态环境议题,其中以“固体废弃物管理”这一二级议题为主;以“绿色行业行动”为首选工作手法的组织,主要关注的议题是“生态保护与修复”;以“绿色金融/信贷“为首选工作手法的组织同样关注“气候变化”议题。图表60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39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61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62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63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14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绿色低碳企业推动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23,660,2223,021,216489,097190,000专职人员数3511644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64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65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6.1.绿色供应链(1)6.2.绿色金融/信贷(2)6.3.企业ESG及环境责任落实(0)6.4.企业绿色行动(含企业碳中和、企业生物多样性、清洁生产、绿色办公等)(3)6.5.绿色行业行动(4)表格15绿色低碳企业推动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与修复绿色供应链6.1.10%0%0%绿色金融/信贷6.2.20%50%50%企业ESG及环境责任落实6.3.0企业绿色行动6.4.30%绿色行业行动6.5.475%67%0%50%25%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41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66绿色低碳企业推动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3.5.7.手法分析:国际合作共4家组织以“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50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10人。另有51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地域上,受调研的“国际合作”类组织3家组织位于北京,1家组织位于浙江。细分领域上,2家以“海外公益慈善项目开展”为首选工作领域,其余2家分别以“政府间合作促进”“、社会组织国际倡导平台搭建”为首选领域。图表67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4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68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69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70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16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国际合作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37,390,94010,097,735500,00005专职人员数4527.51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4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71国际合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72国际合作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7.1.政府间合作促进(1)7.2.社会组织国际倡导平台搭建(1)7.3.海外公益慈善项目开展(2)7.4.人员交流(0)7.5.国际会议/考察交流(0)7.6.国际合作研究(0)表格17国际合作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与修复政府间合作促进7.1.1100%0%0%1100%100%100%社会组织国际倡导平台搭建7.2.200%海外公益慈善项目开展7.3.00%0%0%00%0%人员交流7.4.国际会议/考察交流7.5.国际合作研究7.6.4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73国际合作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3.5.8.手法分析:行业建设与发展共14家组织以“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30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3人,略低于去年调研的33.32万元和5人。另有92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参与调研组织的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行业建设与发展”下的全部4个二级手法,其中主要为“人才培养”,占“行业建设与发展”类组织的50%,相较于去年的33%有明显提高;其次是“平台组织及议题研究机构发展”,占“行业建设与发展”类组织的36%。“行业建设与发展”类组织对议题关注主要包括如“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二级议题。图表74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45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75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76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77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18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行业建设与发展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748,804960,000300,00040,000专职人员数95314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78行业建设与发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79行业建设与发展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8.1.行业基础设施建设(1)8.2.创新创业孵化(1)8.3.人才培养(7)8.4.平台组织及议题研究机构发展(5)表格19行业建设与发展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与修复行业基础设施建设8.1.1100%0%0%创新创业孵化8.2.10%0%100%人才培养8.3.743%43%29%8.4.540%20%20%平台组织及议题研究机构发展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47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80行业建设与发展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3.5.9.手法分析:其他手法共17家组织以“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40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4人,低于去年的102.88万元和5人。另有236家组织将其列为次选工作领域。重点观察:参与调研组织的首选工作领域覆盖了“其它手法”下6个二级手法中的5个,与去年一样,其中以“社区工作手法”为主,共6家组织将其列为首选工作领域。从议题关注来看,以“社区工作手法”为首选领域的组织中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或“气候变化”(主要为“气候适应”)议题列为次选工作领域的均超过一半;在以“保护授权/托管”、“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或“生态补偿”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中,将“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次选领域的组织均为三大议题中最多的。图表81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成立年4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82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注册地(或未注册组织驻地)图表83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图表84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规模专职人员规模表格20其它手法首选工作领域组织2022年收入及专职人员百分位数其它手法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7,160,010944,113400,000121,827专职人员数165.54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49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图表85其它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首要资金来源图表86其它手法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的组织分布9.1.社区工作手法(6)9.2.保护授权/托管(2)9.3.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2)9.4.生态补偿(1)9.5.环境健康/受害者援助(0)9.6.其它(6)表格21其它手法下各二级手法为首选工作领域组织的工作手法首选工作领域9.1.组织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化9.2.与修复社区工作手法9.3.667%0%83%保护授权/托管9.4.2100%0%50%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9.5.2100%0%0%9.6.1100%100%0%生态补偿0环境健康/受害者援助633%17%33%其它50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87其它手法组织涉及的生态环境议题(细分到二级议题)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14公益组织观察随着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县域公益作为一种扎根基层的新兴公益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县域组织互联网筹款研究报告》所说,县域公益“从基层公众开始,从志愿者队伍做起,形成了茁壮生长的草根公益组织……县域公益的兴起,代表了这一种更普遍的、更规模化的、更为毛细血管式的公益事业在中国大地上扎根”。鉴于县域公益之于当下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本年度调研与枢纽组织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后文简称“河流守望者”)合作,以河流守望者旗下“巡河宝”为例,展现县域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河流守望者成立于2018年9月,聚焦中国河流保护,推动建立中国最大的河流保护网络,以“互联网化”和“公众化”为核心战略,开发趣河边、净滩行动、巡河宝等互联网产品,倡导巡河、净滩等公众联合行动,实现河流保护公众参与创新。巡河宝是河流守望者旗下的公众参与河流保护综合平台,于2019年上线为微信小程序,并于2023年3月13日升级为2.0版本。新版巡河宝具备河流评测、河流巡护、活动开展等功能,这些均是在县域场景中常见且组织门槛较低的环保活动。包含县域团队在内的环保公益组织可在小程序中以团队形式注册,并开展以下活动:净滩行动:发动公众一起清理河滩垃圾,守住垃圾入水的最后防线。河流评测:发动公众从水质、水流、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人与河流关系等维度为河流进行健康评估。2河流巡护:发动公众定期巡护身边河流,发现、提交河流问题并跟进解决。图表882023年3月-9月入驻巡河宝县域团队地域分布2“河流评测”是河流守望者提供的,基于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指南》,并经过简化与创新的一个公众参与河流保护启蒙产品。52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本次调研由河流守望者巡河宝平台提供了自2023年3月新版本上线至9月20日约半年的数据,包括期间在巡河宝平台入驻的非政府部门组建的团队(含注册组织、未注册的民间自组织和学校团队),以及这些团队期间开展净滩行动、河流评测、河流巡护活动的情况。期间共计有2665个团队在巡河宝入驻,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1199个团队是所在地位于县或县级市的县域团队,占比45%,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可以从中一窥县域环保的现状。此外,报告撰写团队访谈了河流守望者执行秘书长周淑芬(后文简称为小川),邀请她对数据进行解读,并分享对于县域基层环保行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观察。巡河宝县域团队组织形式。在1199个县域团队中,一半为已注册的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约三分之一为学校团队,近五分之一为其他未注册的民间自组织4。据河流守护者执行秘书长小川介绍,目前巡河宝主要通过动员各地的团委发动基层一线组织入驻平台。一方面,与团委合作较多的基层组织大多为有一定规模且已注册的社会组织,一般是县一级的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等;另一方面,团委与高校社团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能够动员到更多高校社团入驻平台。因此,入驻巡河宝平台的县域环保团队多为已注册的县域社会组织和高校社团。图表892023年3月-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团队类型分布图表902023年3月-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组织形式分布3巡河宝目前在湖南、江西2省有更为充分的动员,因此来自湖南、江西的县域团队数量更多。4团队的组织形式是团队在巡河宝小程序登录时,自主判断并选定的,尚未经过第三方的核验。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3公益组织观察县域团队河流保护活动开展情况。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的所有团队中,已有1234个团队在此期间开展了至少1次净滩、河流评测或河流巡护活动,占比略低于50%。具体到县域团队,1199个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中有587家在3月至9月期间开展过至少1次活动,占比49%。其中,开展过净滩行动的县域团队最多,有493个,在所有县域团队中占41%;开展过河流巡护和开展过河流评测活动的县域团队数量分别为209个和134个。图表912023年3月-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团队开展活动情况具体开展活动次数: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共开展了约3.1万次河流巡护、2.8万次河流评测和超过4000次净滩行动。相较于净滩,河流评测和巡护活动的规模更小,门槛更低,因此虽然开展过这两类活动的县域团队数量少于开展过净滩行动的组织数量,但开展河两类活动的次数显著高于净滩行动。另一方面,参与巡河宝县域团队河流评测活动的总人数为6941人,参与巡河活动总人数为7513人,均远低于两类活动开展的次数,体现出有同一批活跃的参与者常态性地多次参与河流评测及巡护活动;而同期约4000次净滩活动的总参与人数则高达近16万人,可见净滩虽然开展频次较低,但是三类活动中触达公众人数最多的。图表92巡河宝2023年3月-9月活动开展情况54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图表93巡河宝县域团队2023年3月-9月活动开展情况(气泡大小为参与总人数)活跃县域团队特征:组织类型:2023年3月13日至9月20日期间,通过巡河宝开展过至少1次河流保护活动的587家县域团队包括340个注册组织、116个未注册组织和131个学校团队,分别占比58%、20%和22%;在开展至少10次河流保护的144个活跃的县域团队中,注册组织有107个,占比高达74%,可见活跃的县域团队多为已注册的社会组织。据小川介绍,随着“脱贫攻坚”的结束和“生态振兴”的提出,县域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正重新选择其业务聚焦点。河流保护等环保活动在县域范围内适用场景较多、组织和参与的门槛较低、且能够较好地保证志愿者参与的价值感和收获感;此外,环保活动的灵活度和延展度均较高,既可以容纳大规模团队的参与,又可以和教育等其他议题关联。因此,河流保护等环保活动正越来越得到县域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的青睐,它们已成为基层环保公益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图表942023年3月-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不同组织形式的县域团队活跃情况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5公益组织观察团队规模。鉴于河流巡护活动是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最为常态化开展、参与者较为固定的环保活动,可从县域团队河流巡护活动的参与人数来判断其活跃志愿者的人数规模。在587家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开展过至少1次河流保护活动的县域团队中,约64%尚未开展过河流巡护活动;接近30%的县域团队有1-5人参与过河流巡护,是开展过巡护活动的县域团队中占比最高的;不到10%的县域团队有超过5人参与河流巡护,其中6个组织参与河流巡护的人数超过100人,其中最多的可达2483人。可推测多数县域环保组织中常态化参与活动的活跃志愿者人数在5人及以内,而最为活跃的县域团队其活跃志愿者规模可达百人以上。图表952023年3月-9月期间入驻巡河宝县域团队河流巡护参与人数规模收入情况。目前对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收入情况尚未有具体的统计。据小川介绍,县域团队的收入普遍较为微薄,但巡河宝为其提供了工具包等支持,可以大大降低组织河流保护活动的成本,而大型环保活动一般由政府采购资金来承担。此外,入驻巡河宝的县域团队全职员工数量较少,基本以兼职和志愿者为主,人力费用较低。因此,即使县域团队普遍收入微薄,它们仍能可持续地在基层开展环保活动。在小川看来,在巡河宝上活跃的县域基层环保团队具有以下的共性:首先,认同河流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投入,也认可巡河宝的理念和产品功能;第二,与政府部门、团委或者高校联系紧密,能够借助行政动员的力量或高校资源展开行动;第三,团队对于环境保护抱有强烈的兴趣,能够长期坚持开展活动。县域团队面临的挑战。据小川的观察,巡河宝县域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2个挑战——1)县域团队需要更充分的能力建设,例如专业的培训,从而能够更加系统性地开展河流保护等环保活动,发挥支持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2)县域团队间缺乏交流的平台,大多组织只是在本县内开展活动,缺乏平台来开展相互间的链接和打开视野。这些也是主管部门、资助方等相关方可以提供支持的方向。56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结论与建议在公益行业整体形势趋于紧张的背景下,环保公益组织展示出直面挑战的韧性,志愿性组织的适应性尤显。近年来,公益行业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整体呈紧缩趋势,表现为公益组织数量和资源的双重下降。《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89.13万个社会组织,与2021年相比减少1.06万个,减少了1.18%,是社会组织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社会组织捐赠收入1085.3亿元,较2021年的1192.5亿元下降了约9%。具体到环境公益领域,最新的《2022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报告》显示,国内环境公益领域核心的13家CEGA成员基金会在2022年共提供约2.84亿元环境资助,为2018年CEGA成立以来最低,流向环境领域的公益资源显著下滑。在这一不利背景下,受调研一线环保公益组织在筹资和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出一定的韧性。本调研项目连续开展2年已覆盖全国801个环保公益组织,调研显示虽然受调研组织2022年度收入中位数10万元略低于2021年的11万元,但受调研组织2022年度收入规模的分布与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在人力资源方面,在正式注册且提供专职人员人数信息的受访组织中,两年的专职人员规模中位数均为3人,专职人员规模分布基本不变。在连续参与2年调研的313家环保公益组织中,超过一半的组织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长或保持不变,60%的组织专职人员数量保持不变或增加。仔细来看,2022年度收入实现增长的组织中业务领域涉及“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际合作”等类型的组织在增长群中占比较大,显示一部分专业化类型的组织发展受此外部环境影响不大。环保公益组织展示出韧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规模组织是国内环保公益组织的主流——在连续2年的调研中,上一年度收入低于10万元的组织均占比超过40%,全职人员规模在0-5人的组织均占比在60%左右,整体与历年环保公益组织调查反映的情况持平5,也是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总量的基础量。另一方面,本次调研展现出县域环保公益组织正在蓬勃发展。河流守望者巡河宝平台的案例显示,随着“脱贫攻坚”的结束和“生态振兴”的提出,县域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正逐渐成为基层环保公益的重要参与者。河流保护等环保活动具有在县域范围内场景多、组织和参与的门槛低、成本低等特点,即使县域团队普遍收入微薄,它们仍能可持续地在基层开展环保活动,显示其更适应长远资源紧张的局面,值得关注。“倡导者”是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治理体系中基础且重要的角色,环保公益组织需加强面向公众开展宣传倡导的能力连续2年,“公众宣传倡导”是受调研环保公益组织中最为首要的工作领域和最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本年度调研中,占比47%的环保公益组织业务从手法出发,且首要工作领域为“公众宣传倡导”,与去年调研的占比51%基本持平,占到全部受调研组织的一半。除此之外,另有217家参与本年度调研的组织以“公众宣传倡导”为次选工作领域,占比35%,合计共有82%的组织业务涉及“公众宣传倡导”。在以“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为首选工作领域的受调研组织中,均有超过80%的组织将“公众宣传倡导”手法列为次选工作领域,与去年调研的情况一致。5如《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2014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研究报告》等,具体请参考《2022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7结论与建议倡导者是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治理体系中扮演的基础且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公益组织在包括气候行动在内的环保公益事业中可扮演四种角色——倡导者、监督者/行动者、赋能者,以及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四种角色在结构上呈金字塔状,数量依次递减(四种角色并非互斥)。倡导者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前沿的绿色低碳理念、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共识,为环保事业筑起牢固的社会基础,是环保公益事业的“基石”。本次调研印证了这一判断,并显示出环保公益组织作为环保公益事业倡导者的基本盘是稳定的。在气候变化应对等前沿议题上,环保公益组织作为倡导者则有着更大的价值发挥空间。在公益行业资源整体趋于紧缩的背景下,环保公益组织应坚持做好“倡导者”,进一步链接公众,凸显贴近大众和社区的优势。在本年度调研中,有近30%的受调研组织将个人捐赠列为前三位的收入来源,超过10%的组织更是将其列为首要收入来源,有效的公众传播可有力助推个人捐赠的募集。综上,环保公益组织若要争取其在环境治理体系中更为稳固的一席之地,提高面向公众的宣传倡导能力至关重要。从本次调研的结论出发,我们面向行业各相关方给出以下建议:对于主管部门:围绕环保组织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开展行业交流和能力建设,增强环保公益组织直面挑战的能力对于环境资助方:基于行业定位,输出资源关注县域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支持更多基层力量持续地参与环保持续对气候变化等重点议题进行投入促进国内外行业交流对于环保公益组织:基于议题发展趋势(如气候变化),创新公众宣传倡导的价值参与和发起行业联合行动,抱团取暖拓展环保场景,探索跨领域合作和服务收入注重自身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年报的公开58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扫码查阅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附录1.CEGA环境公益项目分类方法(2022版,报告采用的环保公益工作领域分类释义)2.参与2023年度中国环保公益组织调研的组织列表扫码查阅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线上表格)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592023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版权所有©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