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河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_2VIP专享VIP免费

ICS
13.040
CCS
Z 6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 25562023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3 - 12 - 12 发布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 25562023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3
5 其他控制要 ....................................................................... 4
6 污染物监测要求 ..................................................................... 4
7 实施与监督 ......................................................................... 6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ICS13.040CCSZ60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2556—2023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23-12-12发布2024-01-01实施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台服务公共标准地方南省河DB41/2556—2023目次台前言.................................................................................II1范围...............................................................................1平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务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35其他控制要求.......................................................................4服6污染物监测要求.....................................................................4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7实施与监督.........................................................................6IDB41/2556—2023前言台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平本文件由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鑫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乾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轻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霞、张志华、孙鹏、王聚中、张兵、冯继锋、鲁雪燕、陈灵、郭西林、赵永军、李国栋、肖文娟、李森、郑瑶、朱岩岩。服本文件由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年12月12日批准。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本文件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IIDB41/2556—2023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台1范围平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其他控制要求、污染物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现有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务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炉窑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使用。服2规范性引用文件共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公文件。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准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标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方HJ/T44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63.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地HJ/T63.2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2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省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南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河HJ538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DB41/2556—2023HJ685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77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台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916环境二噁英类监测技术规范HJ973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平HJ103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HJ1131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务HJ113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113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205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固体废物焚烧服HJ1240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B41/T1327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共DB41/T1344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41/T2199固定污染源废气氨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6号.排污许可管理条例.2021年1月24日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年9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9月1日准生态环境部令第10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2019年11月21日生态环境部令第24号.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021年12月11日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方3.1生活垃圾地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3.2省焚烧炉利用高温氧化作用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3.3南烟气净化系统烟气净化处理所采用的各种处理设备和设施组成的系统。3.4河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处于高温段(≥850℃)的持续时间,可通过炉膛内高温段(≥850℃)有效容积与炉膛烟气流量的比值计算。3.5二噁英类2DB41/2556—2023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统称。3.6现有企业本文件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生活垃圾焚烧企业。3.7台新建企业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或备案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生活垃圾焚烧企业。3.8平测定均值在一定时间内采集的一定数量样品中污染物浓度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对于二噁英类的监测,应在务6~12个小时内完成不少于3个样品的采集;对于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监测,应在0.5~8个小时内完成不少于3个样品的采集。服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1新建企业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按表1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共值执行,排放限值均以标准状态(温度273.15K、压力101.325kPa)下的干气体为基准。公序号准1表1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单位:mg/m3(二噁英类除外)颗粒物10取值时间标381小时均值2二氧化硫353024小时均值方4氮氧化物1501小时均值12024小时均值地6氯化氢201小时均值1024小时均值5一氧化碳1001小时均值8024小时均值省8锑、砷、铅、铬、钴、铜、锰、镍及其化合1小时均值物(以Sb+As+Pb+Cr+Co+Cu+Mn+Ni计)0.0224小时均值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03测定均值测定均值7镉、铊及其化合物(以Cd+Tl计)0.3测定均值南109二噁英类a0.112测定均值a单位为ng-TEQ/m3。氨b81小时均值24小时均值河b适用于烟气处理使用氨水、尿素等含氨物质的情形。4.2焚烧炉在启炉、停炉、故障或事故时间内,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不作为评价是否达到本文件排放限值的依据,但在这些时间内颗粒物浓度的1小时均值不得大于100mg/m3。4.3企业恶臭污染控制应符合GB14554要求。4.4企业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排放监测点浓度限值为1.0mg/m3。3DB41/2556—20235其他控制要求5.1生活垃圾的运输应采取密闭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垃圾遗撒、气味泄露和污水滴漏;生活垃圾运输廊道应采取封闭措施,贮存设施应保持微负压状态。生活垃圾运输车卸料、生活垃圾贮存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优先通入焚烧炉中进行高温处理;焚烧炉停炉后,恶臭气体应台收集并经除臭处理符合GB14554要求后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处置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飞灰飘散和遗撒,飞灰收集、输送、储存与处理系统各装置应保持密闭状态,并符合HJ1134要求。5.2生活垃圾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炉膛内烟气停留时间和焚烧炉渣热灼率应符合GB18485要求,平焚烧炉启炉阶段,应在4h内达到稳定工况。5.3每台生活垃圾焚烧炉必须单独设置烟气净化系统,处理后的烟气应采用独立的排气筒排放;多台务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排气筒可采用多筒集束式排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烟囱高度应符合GB18485要求,具体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5.4渗滤液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应与渗滤液处理系统同步运行。服5.5焚烧炉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检修、尽快恢复正常。每次故障或事故持续排放污染物时间不应超过4h。5.6焚烧炉每年启炉、停炉过程排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故障或事故排放污染物持续时间累计共不应超过60h。5.7燃烧器采用油作为启炉、停炉、助燃时,不得采用重油。公6污染物监测要求准6.1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HJ819、HJ1039、HJ1205和《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企业自行监测制度,制订自行监测方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按照相关规定如实标公开污染物自行监测数据。6.2企业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孔、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方6.3对排放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测位置进行。烟气中二噁英监测的采样按照HJ77.2、HJ916的规定执行;其他污染物监测采样按照GB/T16157、HJ/T397、地HJ75的规定执行。6.4企业对焚烧炉烟气中重金属类污染物监测应每月至少开展1次;对烟气中二噁英类的监测应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对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有关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省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6.5企业安装、使用、运维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具体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排污许可证和HJ75、HJ76、DB41/T1327、DB41/T1344、DB41/T2199的规南定执行。烟气自动监测指标应至少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和氨。6.6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测定采用表2中所列的方法标准。本文件实施后国家发布的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如适用性满足要求,同样适用于本文件相应污染物的测定。河表2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测定方法标准序号污染物项目环境空气标准名称重量法标准编号1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GB/T154324DB41/2556—2023表2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测定方法标准(续)序号污染物项目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台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1颗粒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57平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HJ11312二氧化硫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1240服3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2HJ693共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氮氧化物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1132公4HJ124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7氯化氢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548准5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54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44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标变换红外光谱法一氧化碳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973HJ12406锑、砷、铬、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汞方7钴、铜、锰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3地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657HJ77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8省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铅HJ777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38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5南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779镉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1河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210铊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111镍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T63.2HJ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77712二噁英类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77.213氨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35DB41/2556—20236.7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按公式(1)折算为基准氧含量为11%的基准排放浓度,以此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21O基⋯⋯⋯⋯⋯⋯⋯⋯⋯⋯⋯⋯⋯⋯⋯⋯⋯⋯⋯⋯⋯(1)基21O实实台式中:基——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实——实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平O基——干烟气基准氧含量,%;O实——实测的干烟气氧含量,%。务7实施与监督服7.1本文件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7.2企业是实施排放标准的责任主体,应采取必要措施,达到本文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7.3对于有组织和无组织废气排放,采用手工监测时,按照监测规范要求测得的任意1小时均值浓度、共24小时均值浓度、测定均值浓度超过本文件规定的限值,判定为超标。7.4对于焚烧炉烟气采用在线监测时,一个自然日内,垃圾焚烧厂任一焚烧炉排放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一氧化碳、氨的自动监测日均值数据,有一项或者一项以上超过本文件规公定的24小时均值限值,判定为超标。7.5本文件中未作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按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执行。准7.6企业未遵守本文件规定的措施性控制要求,属于违法行为的,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7.7本文件实施后,企业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求宽于本文件的,应当在标准实施之日前依法变更排污河南省地方标许可证。6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