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资源的潜力通过试点示范得到初步验证。
到2030 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市场机制更加完善,车
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二、重点任务
(一)协同推进车网互动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
命提升至 3000 次及以上,攻克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电池安全防控技术。
研制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的车网互动系统架构及双向充放电设备,研发光
储充一体化、直流母线柔性互济等电网友好型充换电场站关键技术,攻克海量
分布式车网互动资源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技术。加强车网互动信息交互与信息
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车—桩—网”全链条智能高效互动与协同安全防控
技术体系,实现“即插即充(放)”智能便捷交互,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电网
运行安全。
(二)加快建立车网互动标准体系
加快制修订车网互动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优先完成有序充电场景下的交
互接口、通信协议、功率调节、预约充电和车辆唤醒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
力争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双向充放电场景下的充放电设备和车辆技术规范、车桩
通信、并网运行、双向计量、充放电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
修订。同步完善标准配套检测认证体系,推动在车辆生产准入以及充电桩生产、
报装、验收等环节落实智能有序充电标准要求。积极参与车网互动领域的国际
标准合作,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三)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
鼓励针对居民个人桩等负荷可引导性强的充电设施制定独立的峰谷分时电
价政策,并围绕居民充电负荷与居民生活负荷建立差异化的价格体系,力争
2025 年底前实现居民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全面应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充换电设施
灵活调节潜力。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场站对电网放电的价格机制。建
立健全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需求侧管理以及市场交易机制,优化完善辅助服
务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车网互动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频
次和规模,探索各类充换电设施作为灵活性资源聚合参与现货市场、绿证交易、
碳交易的实施路径。鼓励双向充放电设施、储充/光储充一体站、换电站等通过
资源聚合参与电力市场试点示范,验证双向充放电资源的等效储能潜力。
(四)探索开展双向充放电综合示范
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与园区、楼宇建筑、家庭住宅等场景高效融合的双向
充放电应用模式。优先打造一批面向公务、租赁、班车、校车、环卫、公交等
公共领域车辆的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鼓励电网企业联合充电企业、整车企业
等共同开展居住社区双向充放电试点。结合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双向充放电可
持续商业模式,完善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双向充放电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建立
健全双向充放电车辆的电池质保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试点成效评
估与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经验。
(五)积极提升充换电设施互动水平
大力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设施,原则上新建充电桩统一采用智能有序充电桩,
按需推动既有充电桩的智能化改造。建立健全居住社区智能有序充电管理体系
和流程,明确电网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用户等各方责任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