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学术性企业,清能互联、华北电力大学,优势是背靠高校,教授对政策规则制定也有参与,预测算法准确率较高;
b)国能日新、远景、图迹科技,优势是最初服务于电力市场,甚至承包新能源硬件生产,对发电企业全流程熟悉,之前也
提供过一些功率预测的软件;
c)中心端企业,南瑞、科东、清大科越,主要做主站端调度软件,对政策的解读和剖析较深入,且数据作为报价辅助系统
最重要的因素,这些企业比较了解主站端的数据结构和模型,全流程了解从披露、出清、结算的市场,可以全流程做模拟
分析和校验。
市场空间预测:市场空间预测:
1. 交易中心侧系统,每个省每年投入2000万左右;
2. 调度现货系统,已经建成八大试点是每年1000-3000万,未建成的是3000-4000万;
3. 现货报价辅助决策系统,市场份额每年10个亿左右,硬件占比40%,软件60%,更新换代后期硬件投入减少,上云后硬
件投入越来越少。
【【Q&A】】
Q:现货报价辅助决策系统市场份额每年:现货报价辅助决策系统市场份额每年10个亿左右是如何估算的?每年收年费吗?个亿左右是如何估算的?每年收年费吗?
A::第一批投入硬件较多,五大四小更多都以集团体量投入,体量比较大,新能源厂站每个厂会在60-80万,火电是150-300
万,是一次性投入。
之后每年不止是收年费,因为规则每年都在变,主站端变化整体也需要变化,目前来看不太健全、漏洞较多,每年变化都
很大,预期每年会有。按照每年增加5-8个省份来估算,滚动计算,已建成的更新+新建成的投入,平均后计算出来是每年
的市场是10个亿。
Q:八大试点三大类参与者的份额占比?:八大试点三大类参与者的份额占比?
A:不是按照省份去瓜分份额,是按照五大四小发电集团,竞争者争取集团建成的资格,比如国电投包给自己的发展公
司,发展公司再联系软件开发商,因此份额不明显。目前五大集团基本都被比较著名的几家做完,其他的公司还没有承包
集团级的开发。
整体比较分散,不会某个发展公司的全部项目都被一个公司承包。
Q:电厂使用交易辅助决策软件会对营收有多大的贡献?:电厂使用交易辅助决策软件会对营收有多大的贡献?
A:各省的规则都在调整,算法和系统功能也在变化没有连续运行,难以估算具体贡献,只能看有哪些亮点帮助获益。
Q:商业模式什么时候才能被验证?:商业模式什么时候才能被验证?
A:不依赖于某个厂商能否验证,而是之前电力是计划经济形式,目前政府的重点还是求稳,要求电价波动不能太大,因
此关注的不是获利、而是让电厂少亏损,通过调整报价来获取其他方面的收益。需要等政府决定可以自由竞争,电网能承
受结果的时候,才能套利迎来更多收益。
Q:欧美电力市场化后,用户用电习惯有没有更加贴近新能源曲线?还是只通过涨价来解决问题?:欧美电力市场化后,用户用电习惯有没有更加贴近新能源曲线?还是只通过涨价来解决问题?
A:各地报价中,市场更多想要新能源的电量,但是风电和光电曲线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因此用户的实际用电曲线都需要
调整成和新能源曲线相似,但是国内还是达不到这种程度。新能源在关键时候可能会有突发情况造成不稳定,大型工业企
业不会调整用电曲线去适应新能源,只会配比火电曲线来控价,只有小制造业才会向新能源靠拢。
用户对于现货市场关注也不高,只会关注均价和用电成本,对现货参与度较低,更多都是调节自己的中长期曲线。
Q:欧美的电力交易软件使用情况怎么样?售价市场规模是什么情况?:欧美的电力交易软件使用情况怎么样?售价市场规模是什么情况?
A::欧美发电企业属于私企形式,已经成为纯金融模式,不需要考虑能发多少电,电网在中间做优化和调整满足发电情
况,因此价格波动很大,出现过电价过高、推进新能源导致发电企业容量降低冬季大范围停电的情况。对于国内参考价值
较低。
Q:交易辅助决策的客户变多时会不会失效?:交易辅助决策的客户变多时会不会失效?
A:极端情况下所有企业都由同一家系统,确实回到同一起跑线,会趋同。
但是交易辅助决策有红利期,先使用系统的会提前获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策会改革,系统更新后又会有新的时间差,
做中心端的企业优势也在此,因为他们会先知道政策及系统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