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绿色发展报告VIP专享VIP免费

2
2023 绿色发展报告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1
2023 绿色发展报告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6
8
11
13
17
18
20
5
10
21
3
前言
一、双控转变推动绿色发展
(一)双碳工作逐步成熟化系统化
(二)数据透视我国绿色发展
二、产业加快发力,绿色动能澎湃
(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跃居第一
(二)工业加快向绿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崛起
(三)碳市场扩容日程加快,全国碳市场规模逐步壮大
(四)低碳技术加快应用,赋能各行业绿色转型
(五)绿色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
三、2023 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
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目录35前言6一、双控转变推动绿色发展8(一)双碳工作逐步成熟化系统化10(二)数据透视我国绿色发展11二、产业加快发力,绿色动能澎湃1317(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跃居第一18(二)工业加快向绿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崛起20(三)碳市场扩容日程加快,全国碳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四)低碳技术加快应用,赋能各行业绿色转型21(五)绿色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1三、2023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四、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新挑战27(一)能源结构偏“煤”,能源电力绿色转型仍任重道远28(二)智能电网滞后,可再生能源消纳及电网互动能力亟须提升28(三)绿色产能激增,行业竞争加剧28(四)碳市场活力弱,亟须扩容扩充、发展碳金融29(五)极端天气增多,气候融资缺口较大29五、COP28新行动及未来展望30(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3倍,光伏风电需求将保持高增长31(二)光储充场景普及,电动汽车需求将持续爆发31(三)绿电绿证需求快速增长,绿电交易市场空间将打开31(四)碳足迹标准陆续出台,将迎来绿色产品消费热潮32(五)全国CCER市场启动,碳汇开发热潮将重现32(六)碳市场将实现扩容,碳价有望进一步上涨32(七)低碳技术加快普及,CCUS将展开市场化应用32(八)首批深化气候适应试点将落地,大城市或率先探索32(九)国际气候合作加强,中美合作更加常态化、机制化322前言3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3年是我国绿色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面对日益严峻的极端气候,我国更加注重双碳工作的系统化推进,积极稳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双碳工作开始稳步发力。今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扩容、启动全国CCER市场、实施碳达峰试点、推进深化气候适应城市试点建设等工作,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绩凸显。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创历史新高,并超越煤电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动能;碳市场扩容加快,全国CCER市场实现重启;碳足迹管理体系整体框架确立,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普及。然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任重道远,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愈发不容忽视。我国亟须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日益扩大的气候投融资缺口,应对日益加剧的国内绿色产业竞争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展望未来,在中美气候联合声明带动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预计将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目标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光伏风电、绿氢产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在电动汽车试点和碳足迹体系带动下,新能源汽车需求和绿色产品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在欧盟碳关税和国内碳市场改革下,国内碳市场改革、扩容、碳汇开发将进入快车道。4一、双控转变推动绿色发展5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一)双碳工作逐步成熟化系统化“双碳”目标提出后,由于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及其2.强化市场作用,推动全国碳市场扩容扩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地方出现过“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的情况,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发展和碳达峰进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对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程。为此,中央越来越重视双碳工作的系统化。有色、造纸、航空7个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查要点、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专题研究。5月,生态环境党的二十大将“双碳”目标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主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下,即“双碳”工作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并相继展开钢铁、石化和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和经济建设工作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统一和协同工作。据悉,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初步方案已完成,碳起来。市场扩容在即。1.立足能源安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并将CCER纳入交易范围,全国控控转变排企业及自愿减排企业对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CCER重启呼声高企。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为更好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第一批四类CCER项目方法关系,我国发展战略亟须从“能源约束”转向“碳排放约束”,学。11月,生态环境部审议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以解决好“气候治理”和“能源安全”两个难题。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奠定了全双控转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管理措施,最大特点是国CCER市场启动的制度和政策基础。放开清洁能源消费。今年6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便发布《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3.健全标准体系,加快计量标准和碳足迹管法的通知》,将外购绿电排放因子调整为0tCO2/104kWh,理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上海外购绿电碳排放核算量为0。从此,上海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实现与碳排放脱钩。计量、标准、碳足迹体系是进行碳排放核算的基础支撑,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至关重要,对如期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由于碳排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也意味标准体系逐步落地。今年4月,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着我国双碳管理的升级,从“单项控制”转向“系统控制”。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可以说,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行业碳核碳中和提供了制度保障。6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绿色发展倒逼提升航空制造业未来竞争力,推动航空制造业不少于30项,进一步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重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计量中心建设加快。计量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今年5月,国可报告、可核查”目标的重要保障。今年6月,国家碳计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量中心(内蒙古)包头分中心揭牌;7月,市场监管总局批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探准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8月,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11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8为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提供支撑。部门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聚焦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碳足迹整体框架形成。11月初,国家标准项目《温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特定场景重型货车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开始征求意见,标等领域,加快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进程。志着我国产品碳足迹将迎来首个国家标准。同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5.突出试点引领,开展碳达峰、智能光伏和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化气候适应试点工作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首批15个地区展开35个碳达峰试点。今年11月,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至此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在全国体系的整体框架搭建完成。15个省份展开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工作,共计35个名额。国际将支持试点地区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4.瞄准重点领域,推动能源、工业、交通领技术示范、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域绿色转型成对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影响。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中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等内容,推动能源、工业和交通等响和风险评估,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并计划到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试点城市扩展到100个左右;到203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推进智能光伏试点,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扩大了市场准入范围,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率。今年11月,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决定组织开展第市场交易,推动新能源和各类用户平等参与电力交易。今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并优先支持光储融合、建筑光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伏、光伏绿色化、先进光伏产品等八个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展试点示范的通知》,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新业态,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合,加快智能光伏技术进步和行业应用。量发展。6.加快技术应用,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先进提高能效水平、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用能大户,也技术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推动工业节能减排至关重要。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推广减污降碳效果明显、创新性突出的低碳技术。今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在此前明确的25个年9月,科技部公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重点领域基础上,增加乙二醇、聚氯乙烯等11个领域,进包括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土壤和生态修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今年10月,复、环境监测和节能减排6大领域共85项绿色低碳技术,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以7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供各类工业企业、各类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机构等用户在进行8.注重生态协同,发挥生态的绿色价值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改造时参考。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今年9月,中办、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展开技术示范工程。国办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探索完善生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发布《绿色低碳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示范工程,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构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进程的关键。森林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人类应对全7.引导绿色消费,推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伙伴及武器。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绿色生活方式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6月,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鼓励公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优先选择绿色低碳9.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气候应对行动取得新产品,并培养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与工进展作方式。今年是气候大年,COP28会议将对《巴黎协定》进行首“以竹代塑”,推广绿色产品。今年11月,国家发改次盘点。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COP28在能源转型、气候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以融资等议题进展,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2023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阐述了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推广碳普惠,为低碳生活提供市场化激励。今年以来,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深圳、武汉等地进一步加快推进碳普惠参与碳市场相关工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提到,要启动“21世纪作。今年5月,武汉发布《武汉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和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并支持到2030年全球可组织等符合规定的主体可参与碳普惠减排量交易。今年8月,再生能源装机量增至三倍。作为世界两大碳排放国,中美两深圳“全民碳路”碳普惠项目在深圳排交所上市交易,标志国的联合声明为推动COP28达成主要议题注入了信心。着深圳“首个碳普惠交易品种”正式进入碳市场。(二)数据透视我国绿色发展1.碳排放量实现较低增长,能源和工业仍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显排放主要来源示,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根据中国的官方数据和商业数据的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长约为4.7%,低于GDP5.2%的增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速,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在持续下降。上升,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我国碳排放总量也进入了较低增长阶段。根据CarbonMonitor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碳排放总量约为84.93亿吨,其中,能源和工业部门碳排8放量占比最大,分别为47.8%(40.62亿吨)、36.9%(31.37力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快。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亿吨),合计占比84.7%。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达到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按火力发电消耗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当于减少17.3亿吨碳排放。有国外研究机构估计,由于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创纪录增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于今年实现达峰,并于2024年有可能实现结构性下降。3.造林面积快速增长,生态碳汇能力持续提升2.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长,电力结构不断向绿《自然》杂志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森林得到恢复和保护,有助于从大气中去除约2260亿吨碳。这相当于以目前的速在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我国能源和电度燃烧化石燃料约20年的排放量。经过持续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我国森林面积连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截至今年初,我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今年以来,国家新设立了一系列的“全国绿色林业工程立项”,预计全年植树造林面积达到200万公顷,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60万公顷完全实施完毕。按新造林4.42吨/公顷每年净碳汇量计算,预计2023年新造林每年可增汇884万吨。森林面积的增加为我国绿色发展增添了生态底色,也为增强和发展我国生态碳汇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9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何为新型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产业,如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一年来,我国在能源、产业、低碳技术和碳市场等重点领域进展如何,值得关注。二、产业加快发力,绿色动能澎湃10(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跃居第一1.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光伏成第二大电源。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光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发展清洁能源最重要的支撑。据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高增长。截至2023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过4.7亿千瓦,超过水电装机总规模,成为我国装机规模仅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光伏装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的48.8%,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截至今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43亿千瓦,同比增长年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1亿千瓦,同比144.78%。截至10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4亿千增长12.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4亿千瓦,瓦,同比增长47.0%,光伏“第二大电源”地位不断巩固。同比增长47.0%;风电装机容量约4.0亿千瓦,同比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到2023年底,我国并网光伏发15.6%。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近20%。2.绿氢市场化初步成熟,绿氢耦合发展加快“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在构建我国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氢能产业列入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并将氢能定位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能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绿氢投资成为新风口。今年以来,央企绿氢项目投资规模激增,绿氢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重点方向。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1月至9月,绿氢项目投产、在建和申报的项目达到57个,投资额达到3000亿元。绿氢项目和化工项目结合偏多一些。11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绿氢电解槽出货量快速增长。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在《2023消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国家能源局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在此数据显示,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背景下,仅在今年一季度期间,国内就有13个绿氢项目签约或进入开工环节,涉及绿氢产能超15万吨/年,电解槽容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历年总和。截至2023年9月底,达835MW,超过2022年全年。目前,国内规划绿氢项目近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123万千瓦。15G-20GW,预计2023年碱性电解槽出货量将达到1.22GW,新能源侧和电网侧储能是新型储能建设的重点,累计装机占较去年0.75GW增长61.5%。根据IEA统计,到2030年,筹比约为92%。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新备电解水制绿氢产能将达到134GW。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工业和化工领域氢能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工业具有显著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特征,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独立储能首次“报量报价”进入电力现货市场。11月,国源。目前,工业领域和化工领域氢能主要以灰氢为主,绿氢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征求替代空间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氢气产量约意见稿)》,规范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接入管理。同月,广东梅州3300万吨,绿氢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氢能联宝湖独立储能电站首次成功以“报量报价”的方式进入电力现货盟统计预测,到2030年我国绿氢占比将达到15%,2050市场,开辟了独立储能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市场化新路径。年将大幅提升至70%。4.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完善,推动绿电和绿证3.新型储能迎建设热潮,助力新能源电力消纳大规模发展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建设储能便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增长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推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源-网-荷-进,今年以来,电力交易呈快速增长态势。储协调互动生态的重要支撑。绿证实现全覆盖。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储能投资再创新高。2023年,储能投资规模和增长再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创新高,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电力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制度,明确绿证适用12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健全绿证交易,扩大绿电消费,完善动新能源、新型主体、各类用户平等参与电力交易。绿证应用,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绿电交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减碳增绿作用凸显。今绿电交易更加便捷和普及。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年1-8月,绿电成交量达483.7亿千瓦时。据国家电网数据,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今年前三季度,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绿电交易规模约占全国交《基本规则》主要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与运营,从而构易规模的29%,居全国首位。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29.67万建起“能涨能降”的市场价格机制。此外,这次扩大了市场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13万吨。绿电交易消费逐准入范围,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交易,推步“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工业加快向绿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崛起工业和制造业是用能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是推动碳委等部门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点发力方向。同时,如何在转型的同时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已成为碳达峰工作中的重要考量。占有率。整体看,我国工业用电量保持较低增长水平,并支撑了庞大工业体量的平稳增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目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无疑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前,我国钢铁业正推进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也是地方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和构将对钢铁走向碳中和作出重大贡献。建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1.传统能耗产业转型加快,钢铁业正执行最2.高耗能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如何走向碳严排放标准中和成为关键重点工业产品节能改造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钢铁行业正进入碳排放量的下降通道。从排放量工业能效的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2023年2月,国家发改看,水泥、石化、化工、电解铝四大重点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的44%,是工业领域减排的重点发力方向。总体来看,我国水泥需求量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水泥碳排放基本实现达峰,处于震荡期。钢材需求将于2023—2025年间达峰,碳排放总量也基本达峰。高耗能产业如何走向碳中和更为重要。由于钢铁水泥生产流程中存在部分难以避免的碳排放,在全面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升级和技术研发和应用等减排措施作用下,市场预计,2060年我国钢铁行业产生的CO2排放预计在2.7亿-5.6亿吨,水泥行业CO2排放量降至0.3亿-1.6亿吨,因此,如何将高耗能行业难以避免的碳排放中和掉,推动耗能产业碳中和成为关键。加强循环利用,以绿电和碳市场促进行业碳中和。研13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究表明,循环利用将贡献钢铁行业碳减排的30%,基于绿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特别提出面向省级及以上园区开氢的清洁氢冶金为代表的流程优化创新将贡献23%。总体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而言,循环利用和绿氢应用是钢铁行业等高耗能产业碳减排园区碳达峰路。的最关键抓手,也是高耗能产业逐步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转型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也加快钢铁、4.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崛起,出口新三样爆发水泥、石化等产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程。绿色新动能3.绿色制造和零碳园区成产业绿色发展的助“双碳”目标在增加我国能源和产业转型压力的同时,推器也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爆发式“双碳”战略下,绿色制造已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增长,并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求的新趋势和新潮流。2016年9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方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出建成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的实施目标绿色制造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工厂超5000家。截至2023年初,我国共培育建设3616家绿色工厂、267家绿色工业园区、403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3万个绿色产品。今年11月8日,工信部公示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1491家,绿色工业园区10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5家。今年上半年,“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零碳园区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作为区域经4.1光伏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市场增长空间依旧济和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往往是产业发展、能源广阔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国务院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产能扩张迅速,光伏产业迈入万亿阶段。目前,我国已能低碳园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园区循环化发展”“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能电池板、85%的太阳能电池和97%的太阳能硅片。今年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前三季度,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4过70%。10月,我国光伏电池产量5224.1万千瓦,同比增长4.2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62.8%;1-10月累计产量43643万千瓦,同比增长63.7%。根据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全年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双碳”元人民币,今年有望继续实现产值规模扩张。目标提出三年来,作为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得以迅速地普及应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4%,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辆。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场占有率达到30.4%。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和技术优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我国光伏插电混动迅速崛起,电动汽车仍占据主流。根据中汽具有产业链完整度高、技术积累深厚、产业规模效应显著协数据,今年10月,我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5.6等三个优势。据欧盟委员会测算,中国光伏制造总成本相万辆、64.6万辆,累计产销量分别为516.7万辆、比欧洲低35%,比美国和印度分别低20%和10%。多重516万辆,分别占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70.3%、优势因素带动下,我国光伏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数据显示,70.9%。此外,今年以来,插电混动汽车发展迅猛,今2023年1—7月,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320亿美元,同年1-10月,产销量分别达到218.1万辆、211.6万辆,比增长约6%;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分会预计,超过去年全年的158.1万辆和151.8万辆,由于插电式2023年全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有望接近600亿美元,同混合动力汽车的逐步普及,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比重比增长20%左右。由去年的80%以上有所下降。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场空间依旧广阔。今年以来,隆基、晶澳、晶科等光伏头部企业纷纷扩产,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能阶段性供需失衡情况开始显现。同时,我国光伏主要出口国欧洲等国在经历俄乌冲突光伏产品紧俏阶段后,库存量保持高位,开始逐步加强新能源领域绿色贸易壁垒,令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压力加大。但在全球加强应对气候危机的情况下,今年COP28预计将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中信证券预计2023-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从345GW增至544GW,年均复合增速达25.54%,国内新增装机有望从149GW增至273GW,年均复合增速达35.43%;目前,可再生能源中约三分之二由光伏贡献产生,光伏产品仍处在较长景气周期中。15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进步,以及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的带动下,期末,中国的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0GWh,显电动汽车仍将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示出了行业的成长空间极其巨大。行业规模扩大,但增长有所放缓。作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锂电池产品需求高企,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长超过43%,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出货量605GWh,同比增长34%,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同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锂电池累计出口额486.05亿美元,同比增长39.3%。4.3锂电池需求爆发,行业进入长期景气期市场空间广阔,储能电池表现亮眼。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在30%左右,市场替代空间依旧广阔。其次,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日益增长背景下,配建储能成为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措施,将催生海量需求。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到“十四五”16(三)碳市场扩容日程加快,全国碳市场规模逐步壮大今年以来,碳市场扩容及CCER重启成为双碳领域热点话题。生态环境部相继召开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研讨会。全国CCER市场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加快出台,年内实现重启,碳市场扩容扩充加快。1.碳市场扩容加快,碳交易量和成交额显著增加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扩容呼声不断,市场规模将实现倍增。今年5月以来,上线交易。自那时起,该市场已经覆盖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态环境部相继召开“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超过45亿吨的企业,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究”启动会,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根据碳市场。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降低碳排北京理工大学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全国碳市场在完成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市场的配额总量会从目前的碳价创新高,碳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45亿吨扩容至70亿-8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2030年碳达峰时,达到3.65亿吨,累计成交额高达194.37亿元。随着第二个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价格屡创新高。10月31日,全国碳市场10月份交易收官,当月最高价达82.79元/吨,创下全国碳市场历史新高。2.CCER年内重启,市场需求将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主管部门加快CCER市场重启各项准备工作,10月,生态环境部相继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第一批四类CCER项目方法学,17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基本扫清了CCER市场重启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全国CCER3.碳普惠推广加快,逐步实现与碳市场衔接市场将正式启动。2014年,武汉在全国率先进行碳普惠机制试点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家暂缓受理CCER项目,已“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步伐,备案项目861个,已核证碳减排量的项目254个,减排量多地出台碳普惠专项政策推动碳普惠发展,并日益重视为5000多万吨,仅占碳市场覆盖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1%。碳普惠与碳市场互通工作,推动碳普惠项目参与碳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第一个履约周交易。期累计使用CCER约3273万吨用于配额清缴抵销,市场中剩余的可流通CCER数量约为1000万吨。碳普惠与碳市场互通,居民迎来碳资产时代。将碳普惠体系与碳市场衔接成为拓展减排量消纳渠道,碳市场扩容将提升CCER市场需求。当前,全国碳市实现价值转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碳普惠闭环发展场对应的CCER需求理论上限约2亿吨。未来,随着钢铁、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深圳、武汉等地推动符合规建材等其他行业纳入,市场预测CCER的需求有望增长至4定的主体可参与碳普惠减排量交易,碳资产时代逐步亿吨。由此可见,CCER需求缺口巨大,CCER项目开发迎来临。来历史性机遇。(四)低碳技术加快应用,赋能各行业绿色转型1.AI推高算力能耗,智能技术仍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利器AI高能耗引发市场担忧。今年以来,在国际AI科技巨建智能电网。其次,智能技术与能源的结合可推动传统能源头OpenAI的ChatGPT大模型带动下,国内外人工智能行清洁高效利用,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可获得性业进入了“百模大战”,这进一步推高了全球及我国算力能和可持续性。耗水平。据中国能源报消息,2022年,我国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5%以上。市场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25年,该数据算力中心将消耗全球能源供应的20%。AI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我国在多个双碳政策中提出,要通过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和能源使用效率,引导电网、碳足迹管理等与大数据、AI技术融合,构建智能电网和精准的碳排放核算体系。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依赖智能技术,AI、控制技术等数字技术可在分析能源大数据基础上,引导能量的有序流动,实现从能源供给端到消费端的高效管理和精准匹配,助力构182.CCUS技术异军突起,技术应用推广日两国发表气候联合声明,提出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益加速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CCUS成为各国统筹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选择。在多数国家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背景下,保持能源供应3.绿氢制备技术逐步成熟,绿氢耦合助力产稳定和推动碳减排成为一个国家同等重要的事项。作为主要业落地应用于燃煤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高排放行业领域的碳减排技术,CCUS技术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低碳化新能源电力成本下降为绿氢产业注入动力。氢能制备利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转型,成为各国在保持化石能源消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生产成本。绿氢主要采用电解水方式,费稳定情况下推动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电解水制氢一标方氢气需要3-5度电,所以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CCUS商业化应用条件逐步成熟。《中国碳捕集利用新能源发电进行电解制绿氢逐步成为降低绿氢制取成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建成或本的有效路径。正在建设的CCUS示范项目超过100个,涵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其中超过半数的项目已建成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从2013年1元/度降到投产。初步具备了大规模捕集、利用和封存CO2的工程能力。2023年的0.2元/度,甚至更低。即在不考虑初始固定投近期,京韵泰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全球首座万吨级二资成本情况下,光伏发电制氢理论成本大约为7元/kg。光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工厂,直接吸收工业尾气中低伏等新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为开展低成本绿氢提供了基础。浓度二氧化碳,形成快速捕碳固碳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有效缓解了CCUS技术应用的高成本问题。CCUS商业化应用具有能源和原料的双重属性,绿氢耦合发展空间巨大。条件正逐步走向成熟。氢具备能源和原料的双重属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用能和化工产业,在推进能源转型和工业领域低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CCUS技术市场空间巨大,并成为国际气候合作的作用。据索比氢能网数据,2023年1-9月,有57个绿氢重要依托。国际能源署表示,为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项目相继签约、备案、公示、批复、开工、投产,项目总投放,每年需要捕获并存储1.2亿吨CO2。但近十年,全球的资已超3000亿元,其中多数氢能项目为绿电+氢能制备+CCUS项目只捕获了4500万吨CO2,市场需求和增长空间化工耦合的发展模式,绿氢耦合应用空间巨大。巨大。今年以来,亚马逊、苹果等国际科技巨头纷纷投资碳捕获、利用技术,投资额达数十亿美元。今年11月,中美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预测,到2030年我国绿氢占比将达到15%,2050年将大幅提升至70%。19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五)绿色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消费领域是居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升级和创新消费品。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在国家政策和节能补贴的支持下,南京、上海等13个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推动绿色消城市开展绿色节能补贴活动。双十一期间,多个电商平台绿费理念对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色节能家电、以旧换新订单量增长超50%。1.绿色消费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2.商场和建筑是绿色消费的主要承载体绿色消费理念加快推广。今年以来,国家加快推进各商场是线下消费的主要载体,住宅用能是居民最重领域绿色消费,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要的碳排放来源。因此,绿色商场和绿色建筑建设是推费的措施》,提出要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广泛开展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目前,商务部分批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全国创建了500多家绿色商场,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同月,工信部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促消费活动,发布推广百项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超20亿平方米。近年来,我国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将节能环保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化管线2.4万公里、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1万个,有效促进了老旧小区节能减排。3.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整体框架形成绿色产品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离不开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支撑。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这将进一步为我国绿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消费提供体系支撑。20三、2023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21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中国银河:打造我国首个应对欧盟碳关税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下。因此,加强城市生态治理、改善城金融产品——TRS市整体生态风貌便成为一个城市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2023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生效,并将于2026年起开始试行征收碳关税。作为欧盟碳关税覆作为无锡的母亲河,梁溪河沿线有22条支浜、30个盖产品和被征收的最大国家,我国相关行业亟须提升应对碳居民小区、3个学校和运河外滩商业综合体。为改善母亲河关税风险的能力。两岸生态环境,2022年,无锡将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项目列为美丽河湖建设“一号工程”,秉持着全龄友好、海绵由于碳关税与欧盟碳价相关联,而国内企业参与欧盟城市、低碳环保等理念,历时一年多,无锡城建在河流沿线碳市场交易程序繁琐,且国内碳市场又缺乏有效应对碳价波建成了6个低碳驿站、1个低碳展示馆、13公里的低碳道路、动的金融产品。为解决以上痛点,中国银河证券旗下子公高效净化过滤的WTS湿地以及百年一遇防涝标准的地表排司银河国际创新性地推出全国首个应对欧盟碳关税金融产水通道,由此为城市创造了一个兼具休憩场地、社会停车、品——欧盟碳排放权期货合约跨境碳收益互换(TRS)产品,低碳生活宣教场所的绿色生态图景。可让境内机构客户资金不出境而实现直接参与欧盟碳市场交易,通过碳金融手段让中国企业有效降低欧盟碳关税带来的风险。TRS产品通过让客户参与境外碳市场并进行套期保值项目中低碳驿站采用装配式木结构,并融入多功能实现了对碳关税风险的有效规避,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稳定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健康的科普宣传窗口;低碳性、促进产业链绿色转型。这也是利用金融手段推动绿色发展示馆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30%以上,热回收效率70%展的最佳实践案例。目前,该产品已获得第四届国际金融论以上,年节约电量约2.5万KW·h,光伏发电产电量约坛(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香港中国金融协6Wkw·h,节约电费约5万元。相较于常规建筑,年减少会“卓越跨境金融服务大奖-最佳方案奖”等,充分证明排放量约40吨C02。低碳道路采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工本产品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性与引领性。艺的透水混凝土漫步道,实现生态透水和源头减排低碳效果。项目示范引领效果显著,为全国城市生态改造提升提供◆无锡城建:推广绿色建筑,助力城市母亲了经验参考。河生态升级党的二十大将“双碳”目标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2◆蚂蚁集团:以碳核算的数字化助力亚运碳行业领导者,伊利发布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双碳目标中和及路线图,积极探索食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大型赛事活动碳中和是落实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2022年4月,杭州亚组委秉持着“绿色、智能、2022年,伊利提出将在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提出为打造亚运史上首届“碳中中和,并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个阶段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带动公众广泛参与绿色低碳,启动“人的具体任务。为此,伊利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行动,探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索了“碳足迹+水足迹”的“双足迹”解决方案,通过打造绿色牧场、绿色供应链、绿色包装、低碳物流、废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绿色公益平台建设者,蚂蚁科技弃物管理和零碳产品,构建全链条的绿色生态。并在业积极落实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内率先探索产品的水足迹认证,完成了4家工厂和2款文件要求,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碳排放核算全流程当中,成产品的水足迹认证,以低水促进低碳,成为联合国《水功开发出亚运会、亚残运会碳中和数据管理平台,提高了对行动议程》的首家中国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效率。在此基础上,蚂蚁集团依托“蚂蚁森林”平台,鼓励公众通过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积攒“绿色能量”,参与者每贡献1千克“绿色能量”,蚂蚁集团就会捐赠等量碳信用,用于抵消亚运会办会产生的碳排放。据悉,排放1吨水会产生至少5公斤的碳,伊利碳足迹+水足迹的“双足迹”模式为全产业链乃至整个乳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目前,伊利打造了5家“零碳工厂”、推出了5只“零碳产品”、发布了6项低碳团体标准,31家工厂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且已有40家合作伙伴加入“全球低水足迹倡议联盟”,为价值链企业制定了节水计划,书写了通过“双足迹”更深层次推动行业全链减碳的绿色故事。据悉,“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在一◆腾讯:国内首个科技企业亿级资助计划,年多时间里,有超过1.06亿人次(5480万人)参与,捐赠推动CCUS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超10.6万吨碳信用,并且还获得了"一年内最多人参与的环保活动"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此外,蚂蚁集团将此次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如动提炼为大型赛事活动绿色低碳运营地方标准,成功运用到果没有CCUS,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厦门马拉松等其他大型活动当中。目标,并且遏制全球变暖的成本将成倍增加。因此,加强CCUS技术研发推广,推动CCUS技术成本降低和规模化◆伊利集团:以“双足迹”推动产业链全链应用至关重要。绿色减碳今年3月,腾讯联合产业、投资和生态合作伙伴共食品行业产业链环节较多,且90%以上的碳排放来同发起「碳寻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在技术和资金自食品企业的范围三,实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作为方面的优势,助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碳寻计划」首23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期聚焦CCUS技术,旨在连接创新技术研发方和产业力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推动制造业量,推动前沿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走向节能减碳事关“双碳”目标大局。而绿色工厂是推动工业绿规模化应用,是国内CCUS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色低碳转型、实现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亿级资助计划。目前,「碳寻计划」已完成首轮top30评选及终选评审,将要进入现场考察阶段,最终将拟落2022年,工信部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地5-10个技术试点,加速5-10家初创企业,孵化数个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绿色工厂建设,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可持续工具或平台,最终实现千万吨级的减排。型。在此背景下,江苏宝洁有限公司(简称太仓工厂)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工厂照明、压缩空气系统、冷「碳寻计划」将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等非营利性机冻机、废水处理等生产全流程进行节能改造,并加强余热回构项目,每年资助约2-3个千吨级试点项目,每个金额收、新能源利用的低碳用能措施。目前,宝洁太仓工厂通过2000万左右;针对早期初创企业,每年约5家企业入选,引进新废水处理工艺实现工艺废水0排放,每年冷冻机节加速商业孵化。并且首轮优胜项目包括在国内相对空白能改造可节约173万KWH的用电。并且在新能源使用方面,的DAC领域(从空气里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全球领先100%使用风能,光伏发电量每年600MWH,新能源车使的用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吸收利用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用减少20吨GHG排放。碳等代表了全国乃至全球CCUS领域最前沿和创新的技术。预计,在2030年产生2000万吨减碳效益。这将为在一系列节能减碳改造措施下,宝洁太仓工厂行政楼荣获国内CCUS大规模应用提供催化性资本和可参考的试点LEED金奖,洗发护发车间和织物护理车间荣获LEED银奖,经验。在2021年成功评选上江苏省绿色工厂,2023年成功评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日化品行业绿色工厂建设的典范。◆五粮液:践行生态责任,壮大企业碳中和文化实现“双碳“目标最终需要企业落实自身的生态主体责任,作为宜宾当地龙头企业,五粮液在推进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绿色低碳转型和当地生态改善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宝洁中国:打造绿色工厂,推动产品生产低碳转型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65%左右,是为践行企业生态责任,2022年,五粮液提出了生态为底色、品质为核心、文化为支撑、数字为动能、阳光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其中,首要便是打造“生态五粮液”。在此背景下,五粮液把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生产全过程,从管理、技术、交易三个方面,逐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产业链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并力争将企业24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此,五粮液建成行业内首家国家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极氪在电池的研发过程中尽级“绿色工厂”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022可能降低钴、镍、锰、铝等金属的使用量,提高低碳铝的年公司实施环保工程建设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共计约使用量,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绿电铝使用率100%。2.3亿元,缴纳环境保护税38.8万元。在采购方面,极氪001车身采用了15%的可再生钢板材料和25%的可再生铝合金材料。低碳制造方面,建立绿色2023年,五粮液先后实施废水沼气发电减污降碳项目、工厂,并计划于2023年完成绿电直购,绿色电力使用率宜宾岷江生态修复项目、环保生态湿地项目等。沼气项目每达到100%。包装及物流方面,自有包装循环包装采用率年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站沼气400余万立方米、发电800余100%,零件入厂使用可循环包装覆盖率82.1%,供应商循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余吨;生态修复项目打造门环包装覆盖率77.4%。2022年,极氪整车材料利用率达到户森林255亩,并栽植各类乔木共计约2万株;湿地项目61%以上;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查,真正向建设面积23000立方米,设计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天。市场输出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电动汽车。这些项目在推动企业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成为企业切实履行自身生态◆山西美锦能源: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责任的榜样。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出行◆极氪:以智慧工厂打造高端绿色低碳制造“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在构建我国绿色低碳清洁体系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加快氢能在各领域的应用便成汽车产业链条多、产品生命周期长,是制造业实现碳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方向。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攻坚领域。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其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绿色属2021年,国家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性。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及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探索氢能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国家转型仍是业内关注的重点。相关部委也在部分城市支持氢燃料电池示范推广。为此,山西美锦能源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利用自身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优势,建设两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厂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推广平台,积极生产和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山西美锦能源也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研发,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市场认可度。2023年,山西美锦能源先后完成供能设备输出功率控制方法与氢能驱动车辆,燃料电池汽车去离子装置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及作为一家以智能化、数字化、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极氪在为市场提供电动汽车产品的同时,通过利用5G、AI、工业大数据等先进制造技术,积极打造极氪智慧工厂。以数字孪生驱动产品绿色研发设计,并打造了低碳可持续供应链,推广低碳制造、低碳包装及物流,加强整车和电池回收,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重举措推动减碳措施落地,以减少生产和物流相关的生态足迹,达到零碳的目的。25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其系统,燃料电池车的能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读介质,燃料电池商用车下电延时回充SOC的控制方法等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全国9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示范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对发展壮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推进双碳进程意义从技术创新效果看,以上四种技术创新实现了对氢重大。为助力基地建设,华为充分发挥在光伏电站开发领域能汽车稳定供能、提升了车辆性能和续航里程;提高了的成功实践经验,利用在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领燃料电池车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先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电站,从而更方便了氢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截至今年9月30日,解决了高寒、高海拔、低气压的高原环境下光伏电站的高效山西美锦能源旗下飞驰科技共推广各类氢燃料车1831发电、安全运行、智能运维和电网友好等难题,首次将全球辆,累计安全运营里程约1.05亿公里,大约减少交通领“水光互补”项目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域碳排放8.3万吨。柯拉一期光伏电站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华为数字能源:打造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水光互补”电站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同时,项目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光伏+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举措,带动民族地区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而建设大型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便成+N”的效益,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双赢,具有很强的示范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引领效应。26四、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新挑战27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各国正加快能源转型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第和绿色产业发展步伐。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大电源”。同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上,我国仍面临能源结构偏煤炭、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有待量达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达到提升、光伏锂电池等行业竞争加剧、碳市场亟须扩容等挑战。2022年全年水平。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的快速增长亟须电网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一)能源结构偏“煤”,能源电力绿色转化的新型电力系统刻不容缓。型仍任重道远电动汽车普及需要智能电网的支撑,亟须发展V2G和目前,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过高,“一煤独大”局柔性充电。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形成了较大压力和挑面有待缓解。化石能源使用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减战,不利于电网的稳定。因此,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并少化石燃料使用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发挥电动汽车电池储能作用,实现汽车与电网的互动(V2G)《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非化石能成为行业破解充电难题的关键。源消费占比达到17.5%,而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约30.4亿吨。总体来讲,煤炭占比虽然也有所下降,(三)绿色产能激增,行业竞争加剧但存在波动。光伏、锂电池产能激增,产品价格震荡下行。根据国家从发电类型来看,今年1-10月份,全国累计发电量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电池总产量为384.28GW,73330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为51077亿千瓦时,基本可以满足全球一整年的新增装机,这也就意味着第四季火力发电占比总发电量的69.7%,仍保持高位。鉴于火力度的所有新增产量基本会转化为库存。在巨大的产能压力发电主要以煤电为主,我国能源和电力“一煤独大”局面仍下,市场上光伏和锂电池产品价格一路下行,光伏组件已跌待缓解。至每瓦1元左右;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显示,今年锂电池创下139美元/千瓦时的纪录低点。(二)智能电网滞后,可再生能源消纳及电网互动能力亟须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加剧,行业有待优化整合。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等绿色产业发展迅猛,企业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需要匹配有消纳能力明显增多,带来了激烈的行业竞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智能电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起价格战,部分中小车企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出现经营困难;同时,锂电池企业也出现净利润大幅下降情况。新能源产品市场有待优化整合。28(四)碳市场活力弱,亟须扩容扩充、发展进行业绿色发展。碳金融(五)极端天气增多,气候融资缺口较大碳市场体量大但交易不活跃。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便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截至今年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世界7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2.40气象组织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变暖加速演进,全球重大自然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10.61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与我国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增多趋势。今年,我国华北、东北、华碳市场地位不符,且交易不够活跃,呈现出明显的履约交易南等多地遭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特点,碳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亟须丰富碳市场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主体类型,发展壮大碳金融。城市采取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十分必要。国际挑战增加,碳市场扩容扩充迫在眉睫。今年以来,气候投融资面临巨大缺口。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需要巨额资欧盟加强对进口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欧金的支撑。联合国秘书长称,2030年,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盟新电池法、欧盟碳关税相继实施。未来,我国钢铁、电解铝、候变化方面的资金需求将飙升至每年3400亿美元之多,而目电池等产品出口将面临额外的压力。全国碳市场亟须扩容,前支持金额还不到这个数额的1/10。据估算,我国2030年以覆盖钢铁等重点耗能产业,并积极推广绿证、重启CCER后投融资缺口将大幅攀升,2030年前年均缺口约0.54万亿元,市场。将钢铁行业排放成本转化为国内减排企业的收益,促而2030年后平均每年气候投融资缺口约1.3万亿元以上。29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五、COP28新行动及未来展望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并将提出新减排行动计划。其中,削减化石能源使用、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部署、增加气候转型资金等成为主要话题。未来,我国也将采取更多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转型。30(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将激增,光伏风电需纷制定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增加绿电使用比例成为求将保持高增长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国家能源局表示,我国绿证已获得RE100组织认可,交易将持续提升。随着欧未来7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增至三倍。今年联合盟碳关税、国外科技巨头打造绿色供应链等措施落地,中国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主席国和两个可再生能源组织企业对绿电绿证的需求将陆续爆发。敦促各国政府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作为阻止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努力的一部分。11月绿电交易的市场空间将快速打开。截至今年10月底,中旬,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我国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核发绿证1.48能源装机增至三倍。这表明COP28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增长亿个。随着电力交易市场规则和制度的完善,以及绿证对可目标基本确立,将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张。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绿证的环境价值属性将得到重视,绿电交易也将从试点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阶段。光伏风电产品将进入持续景气周期。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和全球可再生能源联盟在一份联合报告中预(四)碳足迹标准陆续出台,将迎来绿色产计,为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品消费热潮需要达到11000吉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中风电光伏占比就超2/3,按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碳足迹标准、标识认证落地。《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规模计算,仅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将在5000GW以上。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绿氢项目投资将持续爆发。202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多个国家纷纷加快推广新能源电力制氢项目试点示范。今建立。预计,明年将有首批相关产品的碳核算标准和标识认年的COP28会议上绿氢也成为热点话题,同时,中国角边证服务落地。会日程中关于丰富绿氢场景应用的讨论也受到极大重视。未来,绿氢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得到市场更多绿色消费热情将得到激发。产品碳核算标准和标识认的投资机会。证制度的落地将为商品提升可信的绿色认证服务,解决市场上产品绿色属性不清晰等问题,激发公众的绿色消费热情。(二)光储充场景普及,电动汽车需求将持续爆发(五)全国CCER市场启动,碳汇开发热潮将重现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将持续爆发。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0%行业临界点,将进入更快速的市场拓展首批新CCER将入市交易。目前,全国CCER市场期。11月,工信部、交通部等部门在北京、深圳等15个城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年内基本可以实现启动。目前,市市展开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我国电动汽车市场需场相关企业已在首批方法学确定的领域准备CCER项目。求将进一步激增。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3预计,明年初将有新的CCER项目备案并入市交易。亿辆,如按替代50%燃油汽车的比例计算,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增量将在1.5亿辆左右。碳汇开发将迎来热潮。在经历六年的暂停后,CCER需求缺口巨大。随着第二期碳配额清缴履约周期的开始,全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场景将普及。庞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碳市场价格屡创新高,突破80元/吨大关。未来,随着碳电对电网安全形成冲击,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问题将受到重视。配额的逐步收紧以及碳价与国际接轨,全国CCER市场重随着光伏和储能上网的便捷,“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可通启后CCER项目开发将获得市场较好的经济回报,CCER项过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自由调节和调度电力需求,能够提目开发迎来历史性机遇。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将成为流行的充电场景。(六)碳市场将实现扩容,碳价有望进一步(三)绿电绿证需求快速增长,绿电交易市上涨场空间将打开碳市场价格将逐步提升。为避免双重征税,欧盟碳关绿电绿证需求逐步激发。近两年来,国内大型企业纷税可扣减进口产品在其生产国已实际支付的碳价,碳关税的31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实施有望加速我国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截至2023年10月底,和中心成立,中美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我国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为82元/吨,对比同期欧盟碳组”,这预示着未来中欧、中美在气候领域的合作将逐步加配额期货价格90.23欧元/吨仍然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强并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国内碳配额的逐步收紧,国内碳价将逐步提升。参考文献:碳市场实现对钢铁等行业扩容。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展开钢铁、石化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会[1]新华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印发通知要求石化、建材、钢铁等七个重点行业的部议.2023.7.分企业开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明年,全国碳市场有望实现对钢铁等行业的扩容。[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2023.10.(七)低碳技术加快普及,CCUS将展开市场化应用[3]生态环境部.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2023.11.低碳技术示范加快。今年以来,科技部先后公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4]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温室气体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领域转型所需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3.10.并推出示范工程和保障措施。后续,绿色低碳企业、相关投资机构将推动技术加快在更广领域和范围内应用。[5]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3.11.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落地。今年以来,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押注碳捕获、利用技术,国内也陆续[6]工信部.《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落地CCUS相关示范项目。11月,中美气候联合声明中提到,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2023.11.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未来,CCUS的市场化[7]光明日报.从“新三样”领跑看外贸韧性和动应用项目将加快落地。能.2023.08.(八)首批深化气候适应试点将落地,大城[8]经济观察报.锂价跌破15万元大关,产业链上下游市或率先探索博弈加剧,产能过剩疑云再起.2023.11.今年8月,在我国华北和东北经历百年一遇的强降雨[9]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丽水: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天气及洪涝灾害后,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时代美丽城市.2022.08.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在此前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继续申报深化试点。相比此前试点集中在中小城市,此次深化[10]中国发展网.四川泸州持续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预计将更注重推广大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经验,明发展.2023.05.年首批试点将公布,预计大城市将率先展开探索。[11]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户用光伏累计装机超百(九)国际气候合作加强,中美中欧合作更GW,为乡村振兴、能源转型持续提供绿色动力.2023.11.加常态化、机制化[12]齐鲁晚报网.德州:5个国家试点县整县屋顶分布随着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发出气候联合声明,式光伏开发规模位居全省首位.2023.06.预计今年的COP28将取得积极进展。在全球减排承诺和努力还远不足以应对气候危机的情况下,COP28将为推动《巴[13]中研网.2023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与规划分黎协定》目标实现提出更有雄心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都需析.2023.06.建立在紧密的国际合作基础之上。此外,11月,中法碳中[14]人民日报海外版.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绿色消费加快迈向主流.2022.02.[15]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全球提高可再生能源部署目标,我国光伏产业如何把握新机遇.2023.11.[16]时代周报.中国光伏蜕变20年:坐拥万亿产值、千亿级上市公司,何以成就世界第一.2023.11.[17]新京报零碳研究院.COP28前瞻:各国在博弈什么.2023.11.[1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达到减排目标》.2023.11.32332023绿色发展报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3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