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 微电网洞察VIP专享VIP免费

施耐德电气出品
GREEN
碳背下新型电力统的应用创新
光储直微电网
www.se.com/cn
CONTENTS
目录
3
4
5
10
11
11
12
13
14
15
17
22
25
27
32
34
37
38
39
1机遇 -与电力交
1.1 发展光储直柔的必要性
1.2 展目标
2探索 -储直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业价
2.2 布式电能并网带来的谐
2.3 体系
2.4 对柔性负载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控制
3路径 -实现高效能与清洁低碳
3.1 可行 - MGDT 光储直柔规划投资中规避风
3.2 系统预测调优控制– EMA 用于储直微网系统咨询顾问
3.3 设备管理系统 (BMS) – 协同构柔性负载
3.4 统设 – ETAP 算优化
3.5 储直柔系统 – DC Systems 方案
3.6 直流母线配电系统
4实践 -SEMW 储直电网示
结语
关于作者
致谢
前言
达成碳达峰、碳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是第一要务而清洁电力则是能源转型的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保障
中国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为适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保障电力系统安可靠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定运新能源发电比
例和终端电气率的快速提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
重要个环节都构建的过程发挥重要用。
光储直柔”技术使建筑在能效升的基础上一步实现
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使建
传统能源系性消的角色转变为未来整个
系统中具有可再生能源生消费能量调蓄功能
位一体”合体这也是建筑面向构建来低碳能
统应当发挥的重要功能。
基于施耐德电久以来在电力行业的深耕同时收
集了业界各科研院线专家、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
与行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的专家学者等的调研中进行
。我 告 ,对
光储直柔微发现其中的挑战与机遇探索光储直柔
方案、产品柔性术,帮助
户 实 碳 目 标 ,迈
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
1
莫理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三院电气副总工程师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委会委员
与施耐德电气结缘已有二施耐德电气在中低压配用电及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中一直处于技术和标准的引
位置。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气候问题突出全球温升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北方洪涝南方雨高温
持续等异常极端气候现象低碳排放有利于全球温升速度的控经济低碳化是需要全世界各国协同才能实现目标。我国在
2021向全世界庄重承“3060”双碳目标了实现双碳目标国能将发生根本性变,现在石能源占主导地位
转为到碳达峰末期非化石能源将占导地位其中风光为主的新能源比例将大幅度提高建筑用能进入电化阶段。适应
能源结构的改变更好的接纳新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将是电力行业未来5-10年的重要任建筑等用能侧建设的适应新
能源接入和消纳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是新型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光储直柔技术最由江亿院士提精准概括
了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
新型建筑电气系统需要给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布式储能系统、充电桩、柔性用电设备等提供接口这些接口基本是
器等电力电子元器件出现,所以是一电力电子化的系统由于统、设备本质都是用直流供电,所以,型电
系统中将存在直流供用电环新型建筑电气系统需要尽可能的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与电的友好互动所以新型建筑
气系统需要配置合适的建筑园区能源调度管理系统和柔性用电设备运行优化管理系统于变换器等电力子元器件对过
压等故障敏感容易误动作实现建筑园部电网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继电保护需要重新研究和确
虑设置微网运行控制系统将是必要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电能质量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
数、LED照明和变频设备等柔性负荷带来的谐波超标造成中性线过载和变压器过热噪声直流系统的纹波等问题都越来越
多的被行业内提及。
国内已有一些企业给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常称为光储直柔技术方案但由于这技术是近
几年刚开始兴目前研发的主要企业对建筑电气系统特点了解不够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未能完全适新型建筑气系妥善
解决问题。耐德电气在经过详细调研和长期研发积累后提出了整套的光储直柔技术方案方案阐述了光储直柔的必要性与价
探索光储直柔发展面临的挑研究光储直柔系设计与控制方案用基人工能技术的预测调优控制
统 可 行 工 具 、抑 制 波 的 ETAP辅助计算工具基于Current OSDC Systems直流系统解决方案直流母线配电系统
方案、SpaceLogic AI BOX楼宇节能盒解决方案等总之提供了面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场的从规划调析设计
网建设到长期能源运营全生命期服务解决方案方案可以较妥善的解决前实践经验下已知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诸主要
问题最后以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为实展示了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技术方相信可为读者提供光储直柔示范例。
开启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新篇章
序言
2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 —— “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
GREEN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施耐德电气出品www.se.com/cn前言目录CONTENTS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1机遇-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3的能源体系是第一要务,而清洁电力则是能源转型的“牛鼻子”。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保障1.1发展光储直柔的必要性与价值4中国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为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1.2光储直柔的战略发展目标5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适应新能源发电比2探索-光储直柔发展中面临的挑战10例和终端电气化率的快速提升,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将在构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1光储直柔的市场及商业价值11光储直柔”技术使建筑在能效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使建筑2.2分布式电能并网带来的谐波11从传统能源系统中刚性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为未来整个能源系统中具有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能量调蓄功能“三2.3缺乏光储直柔的整体技术标准体系12位一体”的复合体,这也是建筑面向构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应当发挥的重要功能。2.4缺乏对柔性负载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控制13基于施耐德电气长久以来在电力行业的深耕,同时收3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14集了业界各科研院的一线专家、深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行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的专家学者等的调研中进行3.1系统可行性规划-MGDT为光储直柔规划投资中规避风险15价值提炼。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对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光储直柔微电网,发现其中的挑战与机遇,探索光储直柔3.2系统预测调优控制–EMA应用于光储直柔微网系统咨询顾问17完整解决方案、新一代直流产品及柔性控制技术,帮助客户实现减碳目标,迈向零碳未来。3.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协同构建柔性负载223.4配电系统设计–ETAP谐波计算优化系统电能质量253.5光储直柔系统–DCSystems解决方案273.6直流母线配电系统324实践-SEMW光储直柔微电网示范基地34结语37关于作者38致谢39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1机遇—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序言开启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新篇章与施耐德电气结缘已有二十余年,施耐德电气在中低压配用电及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中一直处于技术和标准的引领位置。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气候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温升严重,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北方洪涝、南方少雨高温持续等异常极端气候现象,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全球温升速度的控制,经济低碳化是需要全世界各国协同才能实现目标。我国在2021年向全世界庄重承诺“3060”双碳目标,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现在的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转为到碳达峰末期非化石能源将占主导地位,其中,风光为主的新能源比例将大幅度提高,建筑用能进入电气化阶段。为了适应能源结构的改变,更好的接纳新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将是电力行业未来5-10年的重要任务;在建筑等用能侧建设的适应新能源接入和消纳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光储直柔技术最早由江亿院士提出,其精准概括了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新型建筑电气系统需要给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分布式储能系统、充电桩、柔性用电设备等提供接口,这些接口基本是以变换器等电力电子元器件出现,所以,这是一个电力电子化的系统;由于上述系统、设备本质都是采用直流供电,所以,新型电力系统中将存在直流供用电环节;新型建筑电气系统需要尽可能的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与电网的友好互动,所以,新型建筑电气系统需要配置合适的建筑园区能源调度管理系统和柔性用电设备运行优化管理系统;由于变换器等电力电子元器件对过电压等故障敏感,容易误动作,为了实现建筑园区内部电网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继电保护需要重新研究和确定,考虑设置微网运行控制系统将是有必要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电能质量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LED照明和变频设备等柔性负荷带来的谐波超标造成中性线过载和变压器过热噪声大、直流系统的纹波等问题,都越来越多的被行业内提及。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给新型建筑电气系统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通常称为光储直柔技术方案,但由于这一技术是近几年刚开始兴起,目前研发的主要企业对建筑电气系统特点了解不够,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未能完全适应新型建筑电气系统,妥善解决问题。施耐德电气在经过详细调研和长期研发积累后,提出了整套的光储直柔技术方案,方案阐述了光储直柔的必要性与价值,探索了光储直柔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研究了光储直柔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采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调优控制技术,提供系统可行性规划工具、抑制谐波的ETAP辅助计算工具、基于CurrentOS的DCSystems直流系统解决方案、直流母线配电系统解决方案、SpaceLogicAIBOX(楼宇节能盒)解决方案等。总之,提供了面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场景的从规划调研、分析设计、组网建设到长期能源运营全生命期服务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较妥善的解决目前实践经验下已知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的诸多主要问题。最后,本书以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为实例展示了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技术方案,相信可为读者提供光储直柔示范案例。莫理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三院电气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委会委员2机遇——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1.1发展光储直柔的必要性与价值1.1.3发展潜力1.1.1政策支持巨大的太阳能资源:中国地域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可以利用分布式的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实现能源生产,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6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比重达80%以上,并着重指出大力发展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光储直柔技术的发展需要涉及光伏发电、储能和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碳建筑,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为光储直柔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提出:要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为“光储直柔”建筑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电力市场改革:中国正在进行电力市场改革,推动能源市场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光储直柔技2021年12月3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力供应。提出:发展智能光伏建筑,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国际合作与影响力: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已经获得国际认可,发展光储直柔技术可以增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强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进一步细化了“光储直柔”建筑发展的技术路径。2022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综上所述,光储直柔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其对于推动能源转型、提升能源供提出:“十四五”累计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建筑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能源浪费和排放有着关键作用;同时光储直柔技术也具备巨大的发展电力系统,发展柔性用电建筑;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打包可调、可控用电负荷,形成区域潜力,是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建筑虚拟电厂,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及电力市场化交易,提高建筑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1.2光储直柔的战略发展目标国家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发展建筑“光储直柔”系统、建筑侧需求响应、建筑层面的储能利用、建筑光伏利用等均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政策支持为“光储直柔”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光储直柔(”photovoltaics,energystorage,directcurrentandflexibility,PEDF)是指通过要支撑,也对合理构建“光储直柔”系统、开发系统关键设备、开展工程应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1]。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用能来构建适应碳中和目标需求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或称建筑能源系统)。1.1.2能源安全,稳定,高效,可持续性屋顶光伏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但能源供应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较大。发展光储直柔技术可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同时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储生能源转型,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储能系统光储直柔技术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光伏发电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大量发电,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柔性电网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能量调配,减少能源充电桩直浪费。这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直流设备光储直柔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储能技术可以平衡电网负荷波动,解决因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带来的电网不稳定问题,从而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柔注[1]数据来自: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建筑光储直柔技术与工程案例”,2023,6(01)屋顶光伏—直流建筑45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机遇——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利用建筑表面敷设光伏板、充分利用建筑作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是实现建筑低碳发1.2.2“储”展的重要途径;储能是实现建筑能量蓄存、调节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筑层面整体考虑储能方式,包括建筑周围停靠的电动车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储能资源;直流化是实现建筑内光伏高效利用、高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储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效率高、安装效机电设备产品利用的重要途径,系统内设备通过DC/DC(直流)变换器连接到直流母线,在建筑维护要求低等优点,是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资源和备用电源。截至2018年,我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内打造出直流配电系统;“光储直柔”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整体柔性用能,使得建筑从传统目规模达107万kWh。有研究预测我国2050年的电化学储能容量有望达到3.2亿kWh。能源系统中仅是负载转变为未来整个能源系统中具有可再生能源生产、自身用能、能量调蓄功能“三位一体”的复合体,也是建筑面向未来低碳能源系统构建要求应当发挥的重要功能[2]。电力系统的储能需求不只来自于电源侧和电网侧,负荷侧同样需要储能。而在建筑中应用的储能属于表后储能(behind-the-meterenergystorage),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建设,接入用户内部配电网,1.2.1“光”以用户内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通过物理储能、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随着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与建筑配用电系统的融合发展,储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未来主要的可再生电源之一,而体量巨大的建筑外表面是发展分布式光伏有利于提高建筑配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允许建筑以虚拟电厂的角色参与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的空间资源。2018年建筑面积超过600亿m2,屋顶面积超过100亿m2,估计可安装超过800GW的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超8000亿kWh。因此,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建筑的总体设计,把太阳能设施未来储能电池技术呈现出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的趋势,因此未来建筑对于储能电池的需求会越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是未来建筑和能源系统的融合发展趋势。光伏组来越大。成本上得益于电动汽车和电源电网侧储能的快速发展,储能电池的成本在近年快速降低。例件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建筑一体化变得更加可行。与10年前相比,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效率提如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初投资价格已经低1.5元/Wh,考虑使用寿命和效率后的单位度电储存成本已升了6%,2018年已有超20%效率的产品实现商业化;同期光伏组件价格降低了94%,2018年已经低于0.7元/kWh。目前很多城市的电力峰谷差已经高于0.8元/kWh,特别是随着灵活性资源逐渐不到2元/Wp。而且与光伏电站相比,建筑光伏通过与建筑设计、施工同时进行,又或安装在已有建稀缺,未来电价峰谷差逐渐拉大,电池储能的收益会逐渐增加。经济性会成为建筑储能市场化发展的筑屋面上,可以节省土地租赁等一系列建设维护费用,比集中式光伏电站更具经济优势。在新材料驱动力。方面,碲化镉、铜铟镓硒等新型光伏电池技术在国内外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光伏的转换效率和经济性有望进一步突破。考虑到低碳发展机遇和技术拐点的即将到来,未来光伏将会越来越多建筑储能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真正将储能配置在建筑内部的项目还比较少。从电动汽地应用在建筑中,并且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建筑兼具绿色、经济、节能、时尚等优势[3]。车和电网储能借鉴来的电池设计和管理技术也需要与建筑场景的特殊需求相结合,例如更多考虑建筑电池的热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对温度非常敏感,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为20~40℃,在该范围内电池的工作性能较好,安全性能良好,可使用循环次数也相对较高。北京市颁布的《用户侧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中要求控制在0~45℃。因此,电池布置如何与建筑设计结合保证电池散热,电池控制如何与建筑负荷特性匹配防止过热事故发生都是储能电池应用于建筑场景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4]。9000分布式能源装机配图70%800060%700050%建筑600040%500030%建筑本体冷热电力电器400020%300010%围护结构水蓄冷蓄电池扫地机20000%冰蓄冷电动车带蓄电设备1000蓄热水罐相变材料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万千瓦)分布式新增占比(%右轴)数据来源:能源局建筑中可供利用的蓄能资源数据来源:建筑光储直柔技术与工程案例注[2]数据来自:中国光储直柔建筑战略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组,《中国光储直柔建筑战略发展路径研究》系列报告。注[4]数据来自:李雨桐,郝斌,童亦斌,赵宇明,陆元元《.民用建筑直流配电设计标准》解读[J].建筑电气,2022,41(07):25-32.注[3]数据来自:李雨桐,郝斌,童亦斌,赵宇明,陆元元《.民用建筑直流配电设计标准》解读[J].建筑电气,2022,41(07):25-32.76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机遇——光储直柔与电力交互1.2.3“直”1.2.4“柔”随着建筑中电源和负载的直流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直流配电的应用场景将更为广泛。电源侧的建筑设备往往具有可中断、可调节的特性。例如空调和供热系统可以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特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等普遍输出直流电。用电设备中传统照明灯具正逐渐被LED替代,空调、水泵等性和人对温度波动的适应性来进行短期负荷功率调节,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洗衣机、电机设备也更多考虑变频的需求,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数字设备,都是直流负载。建筑内部改用直流配洗碗机等也都具有延时启动、错峰工作的功能。寻找建筑用户体验和电网灵活性需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用电网,可以取消直流设备与配电网之间的交直变换环节,同时放开配用电系统对电压和频率的限建筑设备的可调节性也能够为电力系统所用,成为一种潜在的灵活性资源。制,从而展现出能效提升、可靠性提高、变换器成本降低、设备并离网和电力平衡控制更加简单等诸多优势。在建筑入口处设有AC/DC整流器,其将外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建筑供电,或者在建筑事实上,建筑设备的灵活性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例如IEAEBC的Annex67项目就电力富余时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对外电网供电。而建筑内部通过直流电配电网与所有电源和电器围绕建筑柔性用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用户调节意愿调研、控制策略优化、设备调节效益分析、可(设备)连接。当电源或电器(设备)的电压等级与配电网电压等级不同时,需设置DC/DC变换器。调节程度评价等。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的需求响应技术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模拟仿真阶段,实际工程应用较少。未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可能会调动起建筑设备柔性调节的随着直流建筑研究和示范项目的积累,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也已开展直流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例如积极性,一方面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参与其中的建筑用户会越来越多;另一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低压直流相关标准化工作,先后成立了低压直流配电系面电网辅助服务市场、电力容量市场逐步开放,建筑设备柔性调节的收益更加多样[6]。统战略组(IEC/SMB/SG4)、低压直流配电系统评估组(IEC/SEG4),并于2017年成立了低压直流及其电力应用系统委员会(IECSyCLVDC)。2018年6月,德国电气工程、电子和信息技术行业标准化kW组织(DKE)发布了“德国低压直流标准化路线图”。2018年11月,IEEE-PES成立了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旨在搭建直流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的国际信息互通平台,推动直流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直流电力系统技术以及产业的支撑配套。未来随着“光”和“储”在建筑中的应用,低压直流配电技术将在建筑中得到持续关注和研究;同时随着标准的建立和更多家电设备企业的参与,建筑低压直流配电的生态环境也会逐渐成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委会发布的《直流建筑发展路线图2020~2030》中预测直流配用电技术将拉动每年7000亿元的市场规模[5]。储能的灵活性调节Time数据来源:SolarPowerEurope注[5]王昊晴,刘宁,马钊,段青.面向安全可靠用电需求的“光储直柔”直流建筑标准体系研究[J].供用电,2022,39(08):15-20+57.注[6]直流建筑发展路线图2020-2030(Ⅰ)[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1,49(08):1-10.892探索探索——光储直柔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光储直柔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1光储直柔的市场及商业价值10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下,从包含分布式电源的复杂供电系统及其关键设备的能量效率、建设成本、及系统用电安全和电能质量等众多角度,同时对实际工程的“投资-收益”分析的指标、方法和相关工具上都亟待更多的数据支撑及系统性的闭环分析。此外,“光储直柔”系统技术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成熟度,但整体上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在光伏与建筑设计融合度、电化学储能安全隐患、柔性用电技术成熟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距离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光储直柔”不能“跑偏”,如果只有“光储直”,没有柔性控制,那么储能利用效率就不会太高,整个项目的性价比也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力中长期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等越发多元的电力价格体系,使得电力这种未来能源体系的价格波动不断增加。再加之新能源自身消纳的价格与上网的价格、储能系统运营的价格和柔性负荷参与市场的收益价格,使得整体的能源价格体系复杂度急剧提升,这不仅对原有简单配网体系下的能源价格管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于光储直柔系统的柔性互动综合经济性也同样如此。第三,当逐渐增加的新能源渗透率对配网运行提出挑战的同时,电网运行和电力市场也提出了与市场参与、需求响应等的网荷互通需求,而且即使是在配网内部,不同源荷之前的变动对于配网运行策略也提出了不同的调整,如何进行自身需量的管理,如何应对不同系统间的调整对自身整体配网运行的影响等挑战。综合以上来看,一个先进的柔性控制技术必备成熟完善的系统可行性规划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调优控制技术[7]。2.2分布式电能并网带来的谐波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等分布式能源,其输出电压是直流电,当前仍然有大量的分布式能源通过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入配电系统。这些变流器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的频繁开通与关断来实现电力变换功能,其输入输出关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产生一系列的谐波分量,对交流侧的电能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开关频率附近的谐波分量幅度较大,也是优先需要重视的谐波分量。除分布式能源以外,负载侧的变频器、电动车充电器、照明驱动器等器件的安装均呈增加趋势,此类负载均需要作为谐波源在交流微网的系统规划时考虑完善。而在光储直柔的接入系统中,由于系统内大量光伏、储能、电力电子负载均在直流侧汇集,在其交流出口的谐波状况应优于全部交流接入的微网系统。但考虑到当前的直流负载体量有限,仍然有部分光伏、储能在交流层面接入,整体系统的电能质量仍需着重考虑。从上游的交流系统角度看,光储直柔仍然作为一个可控电力电子负载存注[7]数据来自: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建筑光储直柔技术与工程案例”,2023,6(01)11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探索——光储直柔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在。当整体配电系统的谐波超标时,将产生以下危害:2.4缺乏对柔性负载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控制•线路损耗增加及供电质量变坏。大量谐波注入电网,使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供电质量建筑业终端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建筑面积的19%,其能耗占比变坏。却高达38%。其中,暖通空调系统(HVAC)能耗占比大于45%,在医院、酒店、商业建筑等不同种类建•对电气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增加了变压器的铜耗及铁耗,铜耗与铁耗与电流频率的平方成正筑中,暖通空调系统部分能耗占比甚至更高。作为建筑用能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负载的管理及其柔性体现需要更高的全局视角。比,谐波电流使变压器损耗增加、且发热严重,不但降低了输出容量,还使运行噪声增加。•谐波与弱电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计算机、通信、有线电视、楼宇自动化等弱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建筑空调能耗高的关键在于缺少对空调全系统生命周期的整体把握,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谐波降低系统电能的波形质量,威胁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电问题:一是规划执行割裂,各个环节的厂商不同,单项目各自管理,不仅沟通成本高,而且结果与预期差距很大;二是楼控系统失准,数据失真、缺损,缺乏分项计量,能耗不明,表计安装位置欠考量;三能质量,要对分布式发电及电力电子负载合并产生的谐波进行抑制。一旦注入电网的谐波超出是虽然AI软件推出了解决建议,但缺乏专业人员与物业运维人员交流,产生大量无效或无法执行的GB14549中所要求的限值,需要设计相应的谐波抑制措施。建议。2.3缺乏光储直柔的整体技术标准体系用户从传统的能源消费者向生产者、交易参与者、聚合者的多元角色转型,用户将面临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自身建设的新能源发电资源-光,如何调节和使用自身的可以利用资源-储和柔,如何应对更“光储直柔”技术作为面向民用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的新技术,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必须依靠加多样化、随机性更强的配网体系-直。如何从全局的视角去规划和管理优化此类微网系统的优化运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明确设计、设备、控制、保护、调试、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化流程,行将成为所有工商业用电企业的挑战。进而有效和规范地指导“光储直柔”项目全环节的实施。此外,“光储直柔”技术对其他行业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经编制和发布了一系列与“光储直柔”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能源基金会也组织国内专家梳理了“光储直柔”技术标准体系。但是,从实用化和指导性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技术标准还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的标准无法覆盖“光储直柔”系统应用全环节的实施需求,更缺乏系统典型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要求等与工程实施相关的标准等[8]。注[8]数据来自: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建筑光储直柔技术与工程案例”,2023,6(01)1213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3路径3.1系统可行性规划—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MGDT为光储直柔规划投资规避风险施耐德电气的MGDT(MicroGridDesignTool)可提供清晰的光储微网系统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报告。施耐德电气作为能源管理领域全球头部企业,已成功设计、建造和维护了800多个先进的微电网控制项目。我们将行业专家知识带入每个执行的可行性研究,包含:a)能源设施的运营需求。d)公司的财务目标和约束。b)与电网互联的关键调控技术。e)现有能源设施有效利用率分析。c)与市场协同相关的激励措施。f)关键性负荷分类。负荷能耗分析合理建议分布式能源(容量)电网费率分析储能策略规划交直流配电系统仿真MDGT微电网规划工具助力高效、准确地设计相应光伏、储能的额定容量及系统投资回报率,适配业务需求。从系统规划的层面来说(包含系统装机容量的制定、光伏的产出曲线及负荷曲线等等),光储直柔与交流微网的规划是类同的。光储直柔系统相关的分布式光伏、储能、交直流转换系统、充电桩、柔性负荷等基础设施将会是长期投资,需要对前期成本投入以及可以达成的能源服务目标做出良好的综合判断。15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在面对越发复杂分布式系统的规划建设场景,利用MGDT微网规划工具在设计阶段依据项目的3.2系统预测调优控制自然资源条件、负荷分布条件、电力系统结构、土地建筑条件、各种能源的价格体系与电网接入方式等关键信息最优化的生成整体微网各类关键要素的设计容量和运行模式等。可以实现在项目规划设计–EMA应用于光储直柔微网系统咨询顾问阶段对投运后实际运营期间的经济性和回报率等有个前期的认知。用户资料收集光伏储能容量设计设计结果展示在新型配电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用户从传统的能源消费者向生产者、交易参与者、聚合者的多元角色转型。光储直柔系统是典型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着眼于整个配用电系统,交直流配用电将在长时间内并存(包括建筑光储直柔场景)。统一的配电系统监控、楼宇控制系统、以及再上一层的预测调优控制系统(EcoStruxureMicrogridAdvisor)才能实现综合用户价值。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将聚焦两个方面–供电安全与经济用能。微网顾问系统输入站点地理位置—光伏资源曲线配置光伏、发电机组及电池的输出光伏、机组设计容量覆盖整体交流配电系统的EMA输入用户负荷曲线类型/容量/成本/补贴微电网性能及经济性分析预测调优控制输入用户分时电价...多能互补的能流模式建筑楼宇控制电力SCADA(交直混合)EBO交流配电部分暖通策略PO(可包含光储)(冷机、风机运行调节)MV交流配电变压器LVAC荷光储光储直接柔部分交直变换AC/DCLVDC柔性柔性光负荷储负荷直流源直流负荷直流源直流负荷DC/DCDC/DCDC/DCDC/DC16能源转型为用户带来更多挑战:供电安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对供电系统的稳定平衡能力带来更多要求,增加了维持电力系统平衡稳定的难度;•极端天气、夏季用电高峰持续考验电力供应保障,借助调优系统深入发掘用电侧的分布式新能源潜力,有序管理本地发用电平衡,有利于更好应对潜在停限电。17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新型配电系统(包括光储直柔)及新能源发电的混合系统往往依托大量电力电子设备,需要关注能源转型为用户带来更多机遇:经济用能多种电能质量问题,易造成用电设备过度损耗。通过可靠成熟的电能质量分析优化,保障系统关键节点的电压、频率、畸变率,有利于延长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维护用电安全。•峰谷电价政策带来更大获利空间:峰谷价电差达0.7元/kWh以上省区有23个,储能峰谷套利空间明显。通过调优控制系统智慧储能控制策略进一步挖掘经济价值。0.8晴天多云天气•增容扛峰需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充电桩等负荷接入导致用电量增大,带来增容需求,传统0.6供电局静态扩容周期较长,成本较高;通过接入调优控制系统控制“交直流转换设备+储能+柔性负/MW荷+并网设备“,实现动态增容可有效降低增容成本,缩短增容周期。有功•灵活多变的电价机制与电力市场改革:用户可聚合能源资产,提升能效水平的同时,参与需求功0.4响应、辅助服务获取补贴或参与市场交易获利。面向更加灵活多变的电价机制,用户需要及时可靠的用率户侧分布式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快速应对电力市场的活跃变化。0.2•柔性负荷调节潜力巨大:调优控制系统可进一步聚合挖掘充电桩、储能系统、楼宇空调等可实时调节的柔性负荷资源,提高新能源的本地消纳率和用电能效。00:00阴雨天2023年4月各地最大峰谷电价差04:0008:0012:0016:0020:0024:001.401.20时刻1.00发用电波动性配图0.800.60SpectrumPrint0.400.2020%MagnitudevsHarmonicOrder0.00浙上广四河海天广湖吉重山辽北江江山河安贵冀黑新陕内云福青宁甘内江海西川北南津东南林庆东宁京苏西西南徽州北龙疆西蒙南建海夏肃蒙︵江古厦古东门蒙部等西︶15现货市场模式10负荷调整电力用户需求上报售电公司分布式电源及储能5电网企业需求侧响应需求侧上报交易中心0510152025303540455055现货价格大幅波动需求用电侧用能精细化发电厂调峰调频电厂1819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施耐德电气EMA(EcoStruxureMicrogridAdvisor)微网顾问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调优•微电网系统优化调度:基于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天气气象信息的收集,制定储能充放策略,实控制技术,从整体配电用能的角度,实现以下具体功能价值:现电费优化管理,与智慧楼宇管理,电能管理,智能配电等系统协同。使用户电力供需比的达到最优,提供经济可靠的功能。1.经济性调优,减少用能支出2.供给可靠电能,提高系统弹性功能价值2-供给可靠电能,提高系统弹性3.绿色低碳用电,优化碳足迹•系统与电网接入/断开自动切换,保障供电连续性4.电网友好交互,赋能能源资产•平衡供电与负荷,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功能价值1-经济性调优,减少用能支出•供电能力不足,优先保障关键负荷•削峰填谷,优化整体用电成本;•多费率电费控制,降低能耗;功能价值3-绿色低碳用电,优化碳足迹•储能与柔性负荷智慧调度实现动态增容•最大化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生产生活的低碳化程度功能用例:•优化碳足迹,提供充足可靠的低碳零碳能源•能源经营数据可视化:通过一目了然的数据概览,了解能源运营的财务收支、能碳指标与实时•助力建设示范性零碳工厂、楼宇、园区光储直柔系统落地能源流向情况。功能用例:•利用日间光伏消纳后剩余电量为储能充电•综能系统实时监视与分析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积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本地耗电量,发电量,以及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功能价值4-电网友好交互,赋能能源资产•快速应对电力市场活跃变化,积极响应电价政策变化与20电力市场改革;•聚合能源资产,挖掘能源资产收益,获得补贴收益或参与市场交易获利;•基于平台的需求响应避免了用户履约程度低、维护人员经验不足问题。功能用例:•接入需求响应平台后,可响应并自动执行需求响应要求,借助柔性负荷或储能系统减少系统负荷。21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除此之外,施耐德电气基于EcoStruxureTM架构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高度集成化、可快速•混合(同时制冷和供暖)部署的能源中心ECC(EnergyControlCenter),大幅优化整套微网体系核心的建设安装空间。在该能占用模式和温度:一般来说,有4种占用模式,其设置取决于功能模式。源控制中心内,我们将微网运营优化调度有所依赖的关键要素都囊括在内,使客户能够直接实现从接入、运行、监测、预测、优化、调度控制等通过一套ECC轻松实现,并打通云端应用-边缘计算-终端控•未占用(15/35°C)制的所有设备集成。•节能占用(17/30°C)•正常占用(20/26°C)3.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协同构建柔性负载•停止。暖通空调系统停机,以实现限产占用模式的切换是根据每小时的计划或由内部或外部的逻辑命令完成的。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在建筑或园区中,柔性用能的体现可能会关联BMS(BuildingManagementSystem)系统。其中情况,非占用模式可以与停止模式合并。根据温度设置,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设定点偏移(±3℃)进行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环境指标(温度、湿度、空气流量及空气过滤),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柔性潜力。调整。暖通空调系统通常由外部系统(即EMA)控制,也可以是自主的(独立的BMS)。施耐德电气定义并很好地理解该系统与外部BMS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实施为满足微网EMA要求(前温度测点: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文描述)而必须进行的任何修改,这对真正实现更高的实际用能柔性非常重要。暖通空调系统必须满•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每个区域内以确保正确的调节足包含公众建筑物通常的使用标准,并且必须满足这些标准,独立于外部系统所建议的优化,比如对•同时也要安装一个通用的外部温度传感器接待公众的区域进行通风的任务。对于建筑HVAC系统来说有如下要点:多区域多区域是对一组区域分别应用不同的命令的能力,使用同一套HVAC系统管理几个区域,如一栋功能模式:一般来说,有2或3种功能模式。楼的几个楼层。不同的占用日历可以专门与每个区相关联。每个EMA指令都有如下格式,如果有•夏季(制冷)多个区,每个区都会有自己的三联表段:•冬季(供暖)>开始时间22ANSL模式温差设定点区域_1(偏移_开始;偏移_结束;ANLS转换模式)区域_x(偏移_计时开始;偏移_计时结束;ANLS转换模式)>结束时间其中ANLS:积蓄指令(A)正常指令(N)低功耗指令(L)睡眠指令(S)当考虑暖通空调HVAC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协同管理时,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与设置:电费管理和最佳启动/停止原则首先确定最佳启动和最佳停止时间,目的是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参数。第二则是电费管理,目的是根据费率特性节省电费。可采用“启发式算法”产生温度设定值。优化的约束条件则是场地的占用计划和场地的舒适度。在占用期间,可通过室内最低温度、室内最高温度和温度的偏差/漂移来管理舒适度。2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暖通空调管理模块的输出则是:3.4配电系统设计–ETAP谐波计算优化系统电能质量•电价管理和未来24小时的最佳启动/停止指令•未来24小时的室内温度预测如上文所述,在新型配电系统中,除分布式能源以外,负载侧的变频器、电动车充电器、照明驱动•未来24小时的耗电量预测器等器件的安装均呈增加趋势,此类负载均需要作为谐波源在交流微网的系统规划时考虑完善。而在光储直柔的接入系统中,由于系统内大量光伏、储能、电力电子负载均在直流侧汇集,在其交流出口的暖通空调使用模式谐波状况应优于全部交流接入的微网系统。但考虑到当前的直流负载体量有限,仍然有部分光伏、储能在调试期过后,暖通空调管理模块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下使用。在交流层面接入,整体系统的电能质量仍需着重考虑。从上游的交流系统角度看,光储直柔仍然作为一个可控电力电子负载存在。以下demo案例中,利用ETAP谐波分析简述了交流微网与交直流混合•供暖模式:在寒冷天气期间设置,舒适管理的临界温度是室内最冷临界温度型微网中谐波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冷模式:在温暖天气期间设置,舒适管理的临界温度是室内最热临界温度•供暖和制冷模式:此模式在供暖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的过渡时期设置。在此模式下,最冷临此模型中谐波源包含在交流微网中常见的光伏逆变器、充电桩、照明驱动器及变频器。通过整流、界温度与最热临界温度都是管理舒适度的关键温度逆变等环节,在低压配电母线380V系统注入谐波,以评估在低压配电侧的总谐波畸变率。模型中各类•无人模式或关闭:建筑物内没有住户,室内临界温度特定,称为无人模式谐波数据可取自ETAP模型库(也可手动定制输入)。最佳的启动/停止优化微网EMA根据不同区域的占用规划来优化HVAC的启动和停止顺序。该优化包括:SpectrumPrintWaceFromPrint•尽可能晚地启动HVAC系统,同时观察用户到来时室内温度是否高于“优化启动设定的不舒%MagnitudevsCycle适温度”。%MagnitudevsHarmonicOrder•然后尽可能早地停止HVAC系统,同时观察室内温度是否高于“优化停止设定的不适温度”20100或“优化停止设定的偏差温度”,直到用户离开建筑物。50•在最佳启动期间,向BMS发送舒适指令。在优化启动前和优化停止后,向BMS发送睡眠指令。150电价管理优化-50微网EMA随时计算一个温差设定点,该设定点应该应覆盖建筑管理系统的默认设定点,以考虑10现场的费率结构。这种优化包括:-100•在价格高峰期之前积累能量(冬季供暖或夏季制冷):在价格高峰期之前,发送一个蓄积命令。0.20.40.60.81•在价格高峰期尽量减少能源:向BMS发送"节能"命令。•在非高峰期和正常电费期间,向BMS发送舒适指令。5所有优化均在以下约束条件下进行:•在每个峰值价格结束前,确保室内不会达到临界温度。0510152025303540455055•保证在高峰价格期间,室内漂移温度高于临界偏差。2524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如下第二幅图中的谐波源由于光储直柔系统的接入,大部分光伏、充电桩、照明、变频负载谐波源3.5光储直柔系统–DCSystems解决方案由光储直柔的接入变换器替代。结果显示有利于系统谐波的降低。但在实际项目当中,其余的交流逆变器及驱动器接入仍然需要统一系统评估。3.5.1关于CurrentOS协议当整体交流配电系统的谐波超限时,需要实施相应的谐波抑制措施。谐波抑制主要为两方面:一施耐德电气的DCSystems提供了一套基于CurrentOS的直流微网系统解决方案。CurrentOS是抑制谐波电流发生量(减少分布式电源谐波输出);二是谐波源附近将谐波电流就近吸收或抵消(加协议是一种创新的直流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充分结合直流电与电力电子的特点,构建更为简单、安全装电力滤波器)。在ETAP设计软件中可以对无源滤波器进行建模,例如单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且经济的直流微电网:也可设置有源滤波器APF(一种用于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电力电子补偿器)。•CurrentOS协议化解针对直流配电的常见质疑,并充分利用直流电的固有特性,保证人员与资使用ETAP软件,可以合理设计由于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涌现的交直流耦合系统电能质量治理,做产的高度安全。到有据可依,避免滤波设计容量不足或是浪费。可以有效地降低畸变度,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系统损耗。•CurrentOS协议定义了能源管理规则,以使微电网便于控制。该协议也支持微电网的寻利行为,充分利用可用电气资源,并按照优先级驱动负载。26•CurrentOS为电气系统进行软件交互定义了通信模型。尽管如此,CurrentOS微电网的固有结构足以灵活应对各种通信损失与网络攻击。借助CurrentOS协议可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水平,其中包含下列内容:•CurrentOS定义了不同等级的电气保护区域,以促进运维人员理解系统、清晰风险等级、熟悉操作注意事项。•该协议规定了电路连接、预充电和断开连接时的电流特性,以便实现黑启动且避免系统误跳。•该协议定义了检测短路故障、接地漏电故障、串联电弧故障的脱扣准则,并保障双向选择性。•该协议定义了安全线功能,该功能用于在维护时对微电网部分进行安全断电。•CurrentOS协议定义了针对所有连接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直流微网能源管理在电路层级进行分布,以实现最高的韧性和最有利的工作模式。•CurrentOS协议定义了直流系统工作电压区间与限值。•该协议规定了电路的电压响应以及电压相关的优先级服务,可以通过开关阈值或线性调整电路的功耗/供电来实现。•该协议规定了如何校准设备,如何补偿线路损耗及线路电压降落。•该协议阐释了如何在初始设置外影响负载与电源特性。27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3.5.2安全第一!区域0-无保护源可能存在极高过电流在这个区域,存在着具有高功率的自主电源。这个区域包括电池(多组电池可能有多个电源直流电通常会让人们感到畏惧。运营交直流混合配电/直流应用的电工人员往往会在最危险的部或大容量电池)、公共电网和大型光伏装置。件上面对直流:电池室、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在这些区域中持续存在电压,且很难断电(因为电池带有负载,或者太阳光照射),且很难阻断短路故障。当直流配电系统使用传统的机电断路器或熔断器进行区域1-具有较高短路能量的受保护源可能存在极高过电流保护时,有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在这个区域,来自区域0的电源若发生故障,下级的保护器件被动进行保可能有多个电源护(如熔丝或断路器)。•难以分断短路电流•在断开连接或位于母线时产生电弧,导致严重后果。区域2-具有较低(受限)短路能量的受保护源过电流较小,可能难以触发保护动作•难以保障选择性。电源与负载电容可能会导致所有保护同时失效。在这个区域,电流受限超低电压(ELV)源(处于潮湿或湿润环境中电压<可能有多个电源,双向电力流动•熔断器与通用断路器只能管理有限的线路长度,否则可能会被毁坏。120VDC或60V或30V)。换而言之,由于短路电流特性与机电技术的限制,直流易产生诸多问题,所以只能选择交流。这也是直流配用电直到最近才开始兴起的原因。而固体技术、超低故障能量及快速分断是应对新型电力系区域3-多个电子源极低过电流无短路功率统发展,并支持新一代架构优化的有效解决办法。在这个区域,可能存在“产消者”(发电机、用电设备或二者的组合)。根据安全类型、电压水平和段内最大电流,阐明直流电的风险并定义电气保护区域对于习惯了交可能有多个电源双向电力流动流配电的设计运维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区域4-单一电子源无明显过电流3.5.3保护区域划分这个区域中只有用电设备。不支持多电源,单向电力流动电气装置的风险通常决定于其安全类型、电压水平和段内最大电流。直流微网装置可能具有特定3.5.4工作电压与限值的风险。根据电池储能与装置在某一点的供电情况,可以对危险和非危险装置部件进行分类。对直流微网装置,从区域0(最高危险区)到区域4(最低危险区)确定了五个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下是对这些区域传统配电体系中,电压通过标称值和公差来定义。而在DCSystems的直流微网中,标称电压值的定义:只是一个标签。关键值是适用于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电压区间限值。在这些限值范围内,电压对于所有电路来说都是一个有意义的信号,用于告知系统内的电力可用性,使其可以做出相应的响应。注:在铁路牵引中,直流电已在长线网络中应用了几十年。但是这些网络具有较大的电感,可以限制故障电流。这些应用中使用的断路器通常具有很大的灭弧室。通常比通用断路器(比如施耐德电气的CompacT或MasterpacT系列)大很多。例如,所谓350V“标称”系统实际上在320VDC至380VDC28之间属于正常运行范围。而250VDC至320VDC属于紧急负载运行区间。380VDC至540VDC则是系统不同的过电压状态区域。DCSystems直流微网可提供(标称)350VDC或700VDC选项。DCSystems解决方案的核心原则是通过电压水平来触发负载与电源的运行模式。因此,不需要通信系统和中央控制来保持其应用的稳定性。3.5.5电压信号驱动电网平衡通常,电压理解为带有一定公差的标称值。在DCSystems解决方案中,将其视为一个电压区间,通过电压值反映应用中的电能可用性。如果电压超过中值或“标称值(”350VDC或700VDC),则意味着“供过于求”。电压水平将提示负载尽可能主动运行和储存更多能量,如储电设备(电池)或储热设备(热水应用、冰箱和冷藏室、暖通空调储能等)。较高电压水平甚至可以触发制氢设备运行。如果电压低于中值或“标称值(”350VDC或700VDC),则意味着“供不应求”。该电压水平将指示:29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负载按照相互的优先级匹配降功率或被停用3.5.6DCSystems直流微网核心产品•储热设备降功率或停用•储电设备向电力负载供电3.5.6.1直流固态保护器电路会根据电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被定义为下垂曲线。这些DCSystems直流微网系统中采用的保护装置称为固态保护曲线描述了功率响应(横轴)对电压(纵轴)的关系。器。这些设备工作于如前文所定义的区域2到区域4当中。由于>对于小型简单负载,通常采用最简单的响应类型。这些小负载的激活固态开关技术的应用,它们可极速分断故障(<8μs)。并且能够在与停用不会威胁微电网的稳定性。其运行逻辑十分简单:短路情况下实现完全选择性,不受设备额定值的限制,简化直流•若高于电压设置,则全功率运转系统的保护设计。•若低于电压设置,则停止运行>在其他一些情况下,这种“阈值”模式并不适用,而需要更平滑的响应:•基于Current/OS规则的固态保护元件•当负载功率对电网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时•电流等级16A,200A•当负载可向功耗调整提供更大作用时•电压等级700Vdc,350Vdc在这种情况下,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模式之间可以实现平滑的过渡。通•快速关断:8µs过每个电路的下垂响应,可以实现更趋于线性的过渡:使负载从全功率使•RCD剩余电流保护用到零功率,然后再以线性方式返回。在斜坡两端的电压值是设定值,可以当前该设备具有16A和200A版本,适用于700V和根据每个微电网案例进行调整。350VDC微网系统。固态断路器的优势如下:•固态技术可实现更加简单、快捷的直流保护>若为光伏(PV)等简单电源,系统可能会表现出相似的电压响应:电•通过极速分断提高对人员的安全性,在故障时大幅降低故源将提供全功率,直至达到特定的最大电压。障能量•与机电技术不同,在跳闸过程中没有气体排放>双向功率电路可以是电池储能系统,或是具有V2G功能的双向充电•固态技术具有原生的计量、通信和本地计算能力。这一点使桩等负载。其与机电技术之间的成本差距大大减小。储能设备等双向功率电路配置一定的电压死区,系统在其中将处于非3.5.6.2市电双向变换器柜AFE活动状态。在此“死区”之上,用于电池充电或反馈交流系统的功率将线性市电双向变换器柜AFE是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双向AC/DC增加,直至达到标称充电功率。在此“死区”之下,从电池放电到直流电网或变换器。它将电力与电网互动结合,实现负荷供电平衡。交流系统提供的功率将线性增加,直至达到标称供电功率。•交流和直流的双向转换>DCSystems的分布式稳定性控制•交流电网和直流电网的电气隔离(350V或700V)•将复杂性转移到组件,提高系统的简单性。•AC/DC的转换效率>96%•无中央实时控制的自治系统:通过电压波动传达微电网的状态(能源•保障直流电网的稳定性可用性),以便根据优先级设置来匹配需求和供应。•交流电网的联动(电流源)•固有的网络安全性。•支持并网、离网双运行模式在此稳定性之上,集中的调控策略仍然可以实现如前文所述的其他关DCSystems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减少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所需的投资。在高密度地区和高层建筑联优化目标。区域,光伏产量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电力消耗。但是,如果将微电网结合电池储能作为本地电气资源,30注:其他相关产品/附件信息可垂询当地办事处31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路径——助力实现高效用能与清洁低碳可以使电网的电力需求更加稳定。此外,电池将在低负荷时段进行充电。这将有助于保持整片地区(包与交流配电系统不同,直流配电系统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因为它不需要任何同步。直流配电括附近街区)的电网正常运行,从而避免在街道上进行大规模的电缆和供电站升级工程。帮助建筑物系统更适配分布式光储直柔系统。在母线槽的干线及支线回路中通过插接箱进行插接,能灵活实现减少耗能高峰,甚至可以通过微电网为高峰时段供电,最终将会减少全民电费负担。配电需求,通过在插接箱内安装对应变换器及控制单元,能有效实现交直流及直流之间的转换及控制,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基于系统实时功率及用电优先等级的需求,通过控制单元对末端电动车或电池柜的灵活控制及切换,实现源荷一体的功能,如下图某种典型直流应用所示。采用分布式母线槽直流配电系统,其相对集中式电缆直流配电系统,具有更简化的系统配置,更低的系统电压降,更灵活的调节功能及拓展性的功能。数据中心DC/DCDC/DC数据中心380Vacto750Vdc+750VAC/DC0VDC/DCDC/DCDC/DCDC/DCDC/DCDC/AC光伏充电桩储能柜直流电器直流负荷交流负荷3.6直流母线配电系统直流配电系统相比交流配电系统有许多优点,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因为直流系统中没有无功功率损耗和频率稳定问题,可以降低铜损耗,提高整体系统效率并改善电能质量。直流系统可以更轻松地集成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这有助于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直流配电母线槽系统中,母线槽电流可以超过10000Adc,电压可以达到1500Vdc,相比380Vac交流系统,同等规格的母线槽,采用直流系统能传输更大的功率。现有交流母线可以通过将交流母线的相邻或相隔的母排并接,形成两极的直流母线系统。如下图所示。电流:25~10000Adc电压:1500Vdc电流:16~1200Adc电压:750Vdc母线插接箱32334实践实践——SEMW光储直柔微电网示范基地—SEMW光储直柔微电网示范基地能,还承载着部分控制信息传递功能。在建筑应用场景下,母线拓扑选择树干式拓扑结构,形式简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单、成本低,保护配合、故障定位相对容易。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电力系统新能源、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接入的“双高”特性日益突出,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等因素给电力系统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供需协>固态保护器:提供了极速的多重保护,特别是集成了RCD漏电保护与电弧保护,帮助实现μs同,成为了建设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级关断;作为双转型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始终坚持立足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并基于全球实践,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直流充电桩:功率控制和调制功率输出可以根据直流总线电压、电池SoC、最大电池功率等首先,部署清洁能源。武汉工厂在办公楼屋顶部署的光伏板,帮助实现新增照明、直流空调、充进行动态调整。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根据负载需求我们可以按需规划,即插即用,如果系统需要做后期的扩展,只要确保市电双向变换器功率足够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在直流母线上连接新增的负载,具备非常高的可扩展性。其次,构建直流系统。第三,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充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DCSystems将系统的复杂性转移到了系统构成:电源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监控系统组件级别,通过无中央实时控制的自主系统,帮助简化整个架构,通过简单的母线上的电压波动来>市电双向变换器柜AFE:基于IGBT等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技术,传输微电网的用电供需状态,根据设备的优先级进行实时配置,并且通过控制储能电池的充电放电具备灵活调节交流系统有功无功、潮流反转、快捷方便等特点来满足系统的需求和响应。最终帮助整个工厂减少了577吨/年的碳排放(范围二),实现了年均>直流母线:直流母线是直流配电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实现能量输送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功13%的减碳目标。3435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结语第四,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追踪产品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全足迹”,进行碳核查,以及获得能源使用数据的基础。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通过安装各负荷侧的传感行业的共识及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器,搭建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广泛采集、互联互通,以及各项能效指标的可视化管理,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并通过大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实现各项能效指标持续改善。电力的消纳和调配需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变得至关重要。建筑能耗是中国能源消耗中的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发展中的“灯塔工厂”,为中国乃至全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球的智慧工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成功示范。而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是我们在武长,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和建筑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打汉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推动光储直柔造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大助力。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城市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加速迈向高效和可持续未来。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和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政策、标准、产品等的协同推进和示范工程的应用验证,我们需要持续努力:•推动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政策的落地•推动相关标准完善和跨行业标准协同•推动直流配电设备和电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打通“光储直柔”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打磨技术方案,推动技术应用价值的商业闭环,提升“光储直柔”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一起携手,立足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助力客户实现绿色转型,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为产业发展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3637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宋显凤致谢关于作者施耐德电气我们由衷感谢参与此次调研的行业专家及企业专家,感谢他们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们分享远见卓能源管理低压业务部-母线槽识。同时,也感谢施耐德电气内部战略团队、研发团队、行业团队及产品团队同事们的付出和努力。施耐德电气产品架构师特别鸣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陈丽华袁旭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三院施耐德电气施耐德电气广东电力设计院能源管理低压业务部高级战略能源管理低压战略与业务拓展部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业务发展经理战略技术专家南方电网科研院光储直柔市场负责人CurrentOS协会赵亮王犇39施耐德电气施耐德电气ETAPCHINA高级技术专家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敏赵钧陶施耐德电气施耐德电气战略部微电网架构师中国软件研发中心-综合能源微网数字化方案负责人赵姝琦施耐德电气公商建行业架构师备注:作者先后顺序以姓式排序38SchneiderElectric(China)Co.,Ltd.SchneiderElectricBuilding,No.6,EastWangJingRd.,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102P.R.C.Tel:(010)84346699Fax:(010)845011302023年12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