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VIP专享VIP免费

305
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
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
张永生 ** 
摘 要: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碳中和固
然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机遇。全球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
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碳中和将给中国
经济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有望开启新的高质量发展奇迹。但是,
这个奇迹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实现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碳中和 碳达峰 发展范式转变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二氧
化碳力争 2030 年前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体现了
中国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
战略机遇。当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绿色转型是一
场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 , 挑战也非常巨大。
* 本报告是在笔者相关演讲的基础上形成的。
** 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禹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
研究所。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ixD/lRV+SHEmgYdmt4iz0w==
经济蓝皮书
306
中国为什么提出“双碳”目标
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战术层面的考量,而
是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是党的十八大
后中国发展理念深刻变化的结果。
(一)从“要我减”到“我要减”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从早期的“要我减”变成“我要减”,经历了
一个转变过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早期,中国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国内环
境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没有太充分的认识。当时比较普遍的发展观
念认为,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而发展是第一要务。虽然自 1983 年起环境保
护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
互冲突,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恶化。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减排符合
自己的内在利益。因此,党的十八大后,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生态文明
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在认识和行动上不断深化,采取了非常
严厉的环保政策,主动提出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
(二)气候雄心与大国担当
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展现了中国的气候雄心和大国担当,是中国新发
展理念和自信心的体现,说明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中国正从西方发达
国家的“学习者”,日益成为世界“引领者”
中国的气候雄心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巴黎气候大
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两个“共赢”。一是绿色复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
气候变化之间的共赢;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共赢,是各国
机遇共享,而不是各国零和博弈。
中国的气候雄心,体现为两个“由内到外”。一是内在发展理念到外在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ixD/lRV+SHEmgYdmt4iz0w==
307
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
行动的体现。中国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基于新发展理念。二是
中国在国际上倡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是国内行动在国际上的延伸,国
内行动和国际行动具有高度一致性。
碳中和是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
(一)全球范围的碳中和
迄今为止,有 140 多个国家以各种形式承诺了碳中和。这意味着发展范
式的深刻转变。第一,大多数国家加入了碳中和的行列。这些国家碳排放含
量占全球的 75% 左右,人口占 60% 左右,经济规模占 75% 左右。第二,这
些国家有七成左右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过去常规发展模式,碳排放要先
到达一个高峰后再下降,整体呈倒“U”形曲线。这么多发展中国家承诺碳中
,通过低碳模式实现经济起飞,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的颠覆性改
变,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这种发展范式的转变,不同于过去讨论的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的是
强调效率提升、产业升级,以及“微笑曲线”。诚然,一个国家可以升级到
产业链的顶端,通过将高排放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减少本国
生产端的碳排放;但是,其消费端的碳排放,却因进口高碳产品而不会减少
对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言,这种产业升级就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生
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转型,则是指从发展内容到发展方式的转型。
(二)回到发展的初心
当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增长的内容和方式就要发生转变。如果
新的增长模式没有出现,此时又要实现经济增长,那增长就必须建立在物质
消费主义基础上,靠过度消费来促进增长。因此,相当部分的所谓现代经
济活动,本质上都是凯恩斯意义上的“挖沟填沟”GDP 高增长并没有带来
与之匹配的福祉提升。发展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
普遍现象。这就是所谓“高增长、低福祉、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模式。因
305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张永生禹湘摘要: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碳中和固然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机遇。全球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碳中和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有望开启新的高质量发展奇迹。但是,这个奇迹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实现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发展范式转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机遇。当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绿色转型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挑战也非常巨大。本报告是在笔者相关演讲的基础上形成的。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禹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w==经济蓝皮书306一中国为什么提出“双碳”目标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战术层面的考量,而是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发展理念深刻变化的结果。(一)从“要我减”到“我要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从早期的“要我减”变成“我要减”,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早期,中国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国内环境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没有太充分的认识。当时比较普遍的发展观念认为,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而发展是第一要务。虽然自1983年起环境保护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冲突,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恶化。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减排符合自己的内在利益。因此,党的十八大后,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在认识和行动上不断深化,采取了非常严厉的环保政策,主动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二)气候雄心与大国担当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展现了中国的气候雄心和大国担当,是中国新发展理念和自信心的体现,说明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中国正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者”,日益成为世界“引领者”。中国的气候雄心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两个“共赢”。一是绿色复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共赢;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共赢,是各国机遇共享,而不是各国零和博弈。中国的气候雄心,体现为两个“由内到外”。一是内在发展理念到外在w==307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行动的体现。中国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基于新发展理念。二是中国在国际上倡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是国内行动在国际上的延伸,国内行动和国际行动具有高度一致性。二碳中和是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一)全球范围的碳中和迄今为止,有140多个国家以各种形式承诺了碳中和。这意味着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第一,大多数国家加入了碳中和的行列。这些国家碳排放含量占全球的75%左右,人口占60%左右,经济规模占75%左右。第二,这些国家有七成左右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过去常规发展模式,碳排放要先到达一个高峰后再下降,整体呈倒“U”形曲线。这么多发展中国家承诺碳中和,通过低碳模式实现经济起飞,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的颠覆性改变,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这种发展范式的转变,不同于过去讨论的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的是强调效率提升、产业升级,以及“微笑曲线”。诚然,一个国家可以升级到产业链的顶端,通过将高排放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减少本国生产端的碳排放;但是,其消费端的碳排放,却因进口高碳产品而不会减少。对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言,这种产业升级就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转型,则是指从发展内容到发展方式的转型。(二)回到发展的初心当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增长的内容和方式就要发生转变。如果新的增长模式没有出现,此时又要实现经济增长,那增长就必须建立在物质消费主义基础上,靠过度消费来促进增长。因此,相当部分的所谓现代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凯恩斯意义上的“挖沟填沟”,GDP高增长并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福祉提升。发展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这就是所谓“高增长、低福祉、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模式。因w==经济蓝皮书308此,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单纯靠效率提高,就无法解决不可持续问题。发展的初心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福祉,或过上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一个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些不同的需求,需要通过不同的发展内容来满足。不同的内容,则对应着不同的资源概念,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以及无形的知识、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绿色转型实际上是从发展理念、资源的概念,到生产和消费的内容,以及商业模式、政策等方面系统性的转变。这些需求,既包括市场化的需求,也包括非市场化的需求,而GDP更多的只是对市场化内容的测度。因此,如果增长过于以GDP为导向,就难免会使经济发展过度物质化,大量非物质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增长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福祉,导致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也会带来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将彻底重构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现有的经济体系,大都是在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如果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经济体系的重塑。无论是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概念,还是城市和乡村等空间概念,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这种改变更会加速。在这个过程中,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的内容和方式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三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机制(一)碳中和驱动经济跃升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表明了中国的决心。这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市场预期,无论是受碳中和冲击较大的行业还是绿色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形成了碳中和的预期。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预见从现在到2060年的40年时间会出现哪些具体的技术,以及碳中和实现的具体路径会怎样,但市场预期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只要有了稳定的预期,w==309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大家就会采取一致行动,很多预期就会自我实现。绿色转型会驱动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比如,从传统能源结构到新能源结构,从燃油车到电动车,都会让经济更具竞争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坚决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环境状况也有大幅改善。除了GDP增长之外,保护环境还带来很多非市场化的福祉提升。这可能并未在GDP中得以反映,但作为无形的福祉提升,却可以被居民切身感受到。(二)碳中和与开启新征程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与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间节点恰好同步。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过去我国讲实现现代化,更多的是追赶西方国家。但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个新的标准来看,其实西方国家也未能实现。比如,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都很高,可持续发展(SDGs)表现也不如意。这就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绿色转型这个新事物上形成竞争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新绿色发展时代,中国不少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包括光伏、风能、电动车、机器人、5G、互联网、高铁、特高压等。中国现有大约3.72亿辆汽车,每年销量达约2500万辆,如果全部换成电动汽车,将成为巨大的新增长来源。现在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如40多年前很少有人料到中国改革开放会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从现在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有可能在绿色发展上创造新的奇迹。只不过,前一个40年,中国更多的是在学习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而这种传统工业化模式本质上又难以持续;后一个40年,中国则会走上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如果说工业革命是西方国家为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那么现在全球兴起的绿色发展,就可能给中国提供一个为全球做出新的重大贡献的机会。w==经济蓝皮书310四“双碳”目标与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挑战由于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达85%,工业碳排放占70%左右,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就是能源转型和工业转型。根据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和情景分析。这里着重讨论“双碳”目标与中国制造业的问题。第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制造业占比稳定”,以及GDP增长。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27%,2035年GDP还要倍增,从2020年的100万亿元增加到约200万亿元。如果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同时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工业达峰会更早),未来新增的2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在2035年时基本就是零碳排放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目前,工业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0%,这些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如果把直接、间接和过程排放都算进来的话,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到工业碳排放的80%左右。如何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从根本上要依靠制造业转型。制造业不能按过去那样的模式来发展,需要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碳中和是否会提高中国制造业成本?如果从总成本计算,绿色转型反而会带来全社会成本的下降,包括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福祉损失和机会成本等,只是这些成本过去没有体现在商品价格中。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企业看起来成本低、效率高,但一旦把上述成本考虑在内,传统发展模式将促成高成本经济。绿色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所有的成本都考虑进来“算总账”。这样一来,要重新定义很多概念,政策的含义也会不一样。从2010年起,中国就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很大程度w==311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上是在为全球生产,但很多生态环境的代价却留给了自己。如果以牺牲环境和福祉为代价维持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反而会造成成本高昂。第三,如果将碳排放纳入成本,是否会降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相对竞争力?总体上不用担心,因为现在不只是中国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努力,全球都在以此为目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总体不会因实现“双碳”目标而下降,但是个别行业和个别产品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太阳能、风能装机设备、智能电动汽车等,全球范围的“双碳”目标实现,反而会大大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双碳”目标预期会带来相对价格的大幅调整。绿色转型意味着经济结构大幅调整,高碳经济的比重会下降,低碳经济的比重会上升。这种调整,正是通过高碳和低碳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实现的。有的产品价格上涨,有的产品价格则下降。这就是资源在全社会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可以预期,高碳产业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会越来越高,需求会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智能电动车等新兴绿色行业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今后新能源相关的成本会很低。五“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简单化倾向,很多人将其简单地视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碳中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转变。只有“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才能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一)为什么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首先,如果不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碳中和目标就很难实现。实现碳中和,前提条件当然是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但是,实现这个“替代”需要系统性转变,否则,碳中和的目标就不能“自我实现”。比如,w==经济蓝皮书312就能源体系的转换而言,它涉及政府的环境监管体系、能源价格体制、碳排放交易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制、商业模式、用能端的电气化、金融体系、财政税收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还涉及城市体系、交通体系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缺位,都可能使这个转型无法完成。其次,如果不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推动碳中和的过程可能就会走入误区。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高资源消耗、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气候变化只是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维度。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必须要能够促进其他不可持续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将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则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就不一定会促进其他不可持续问题的解决,最坏的结果,甚至可能会加剧不可持续的危机。除了气候体系外,生物多样性、环境、资源等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崩溃,都可能导致全球生态环境体系的崩溃。(二)减污降碳必须相互促进一是新能源固然会大大降低碳排放,但其生产会带来大量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新能源生产本身的碳排放,相对忽略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其会带来所谓关键矿物需求的大幅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生产同样的电力,光伏发电对金属矿物的需求是燃气发电的5倍左右;一辆电动车对金属矿物的需求是常规汽车的6倍。要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碳目标,金属矿物总需求会提高6倍。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可以减少一些方面的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如减少燃煤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但也会在另一些方面加剧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等问题。二是即使上述新能源生产过程引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都不存在,假定我们有了百分百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成本非常低廉,远远低于化石能源成本,这也不意味着不可持续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因为新能源的使用同样也带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比如,人们会因能源价格低廉而使用更多的电器,而即使电器的生产和消费不产生碳排放,但电器的生产过程也w==313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需要消耗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使用的能源越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就越多。六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机制为稳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出台了“1+N”的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这里重点强调其中的战略和实现机制。(一)关于碳中和战略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是解决战略认识问题,总体方向不能走偏。至于其他问题,更多的是技术性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一是信心问题。由于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一些人担心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否会阻碍中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学家通常相信市场的力量,认为如果能源和资源出现枯竭,市场一定会自发地出现新的能源和资源。比如,化石能源枯竭了,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就会出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质上相当于假定全球化石能源在2050年或2060年枯竭。这样,我们面临的问题就转变为: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构建一个繁荣的新世界?况且,目前太阳能、风能的成本几乎已经同燃煤电价成本相当,接下来还会大幅下降。基于电动车、互联网、5G、机器人,探讨假定化石能源枯竭后如何打造一个繁荣的新世界,大家就不会有太大的担心。二是战略方向问题。实现碳中和目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低碳排放、低中和”,就是减排减到最后剩下一点,最后用中和的方式,如碳捕捉、碳汇等方式来解决。另一种是“高碳排放、高中和”。也就是还按照目前的方式来生产,但使用碳捕捉技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是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减碳只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维度。如果只是解决减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其他不可持续问题。三是碳中和的时间窗口问题。虽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不是碳达峰后才开始实现碳中和,而是w==经济蓝皮书314现在就要按照碳中和的内在要求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早达峰和低峰值。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现在到2035年是绿色转型的一个时间窗口期。如果现在不抓紧转型,就会被锁定在一个高碳状态,再转型成本就会更高。四是路线图问题。要按照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来倒推。碳中和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解决的应用题。全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应制定一个不同的规划。具体的路线当然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包括电力体制改革、成本和收益分析、减排曲线斜率等。实现碳中和目标,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盲目冒进。(二)关于碳中和的实现机制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的新模式,相当于从旧分工结构转向新分工结构。比如,从化石能源结构转向新能源结构,从燃油车结构转向智能电动车结构。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以下先决条件。一是政府决心。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使其能够洞察历史发展大势。与此同时,中国的体制又为这种远见卓识转化为政策与行动提供了保障。二是要有新的市场约束条件。严格限制碳排放,就意味着企业的约束条件发生改变,由此带来不同的行为模式。三是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稳定的预期会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目前,市场已经给出明确反应。由于化石能源代表历史,其融资正变得越来越困难。若新能源和电动车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就会有大量投资。有了稳定的市场预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目标。(三)两大政策着力方向一是促进低碳新经济发展。比如,新能源、智能电动车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新能源运行不稳定问题、上网安全问题、电价问题等,都需要着力解决。w==315中国碳中和的战略与实现路径二是要特别重视转型公正。虽然长远来说转型是一个战略机遇,但很多产业会受到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一些重化工业的部门、行业和地区,还有特定的就业人群。国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帮助其转型,包括职业培训、财政转移支付等。参考文献张永生:《2060碳中和,打造绿色繁荣新世界》,https://www.sohu.com/a/469558899_100042088,2021。张永生:《碳中和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有望开启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457997869646643&wfr=spider&for=pc,2021。张永生:《碳中和技术创新:迫切需要新的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355799815847129&wfr=spider&for=pc,2021。张永生:《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总体不会因“双碳”目标而下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972656077807508&wfr=spider&for=pc,2021。张永生:《碳中和不是简单地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36029848922139&wfr=spider&for=pc,2021。张永生、巢清尘、陈迎等:《中国碳中和将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TheRoleofCriticalMineralsinCleanEnergyTransitions,”WorldEnergyOutlookSpecialReport.IEA,202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