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VIP专享VIP免费

碳减排趋势下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
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么 新
2023 年 2 月
CONTENT
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评
二、碳达峰时代如何实现更低成本的低碳化发
三、碳中和时代如何实现更高效率的脱碳转型
四、加快碳减排趋势下的产业培
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评估
碳减排趋势下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2023年2月目录CONTENT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评估二、碳达峰时代如何实现更低成本的低碳化发展三、碳中和时代如何实现更高效率的脱碳转型四、加快碳减排趋势下的产业培育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评估1.1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解和认识——政治维度政治语言中的碳达峰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党的二十大紧密相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中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其中四个重点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变革剧烈: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1.1“双碳”工作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第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我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环境问题,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在要求。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节能减碳本质上是科社会系统性变革。技创新的过程,不管是减碳、固碳、用碳,都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双碳”目标,要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做好自主创新。科学创新是“双碳”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清洁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在这些具有前瞻性的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才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需要全面革新工业革命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净零碳能源新结构。1.2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解和认识——经济维经济语言中的碳达峰度传统要素分配发生变化双碳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孕育着巨大经济发展空间•双碳背景下,生产函数和消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实现“双碳”战略需投资约为150万者效用函数会发生变化顿·索洛研究:促成经济增长亿至300万亿•碳排放容量将成为一种稀缺性的因素里有约87.5%可以归•平均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资源,配置碳排放容量的过程,因于技术创新变革,12.5%投资3.75万亿至7.5万亿元,相当于将不断明晰和分配温室气体容可以归因于资本的增长全年投资的10%左右量资源产权•双碳战略是一次技术创新下的新增投资分布领域及占新增投资比例•双碳成为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运动(变影响要素,产业转移和比较优革),在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能源49%进一步提势等区域经济学理论将被改写长期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升中国经济增长的交通运输27%品质建筑16%1.3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解和认识——技术维技术语言中的碳达峰度技术创新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实现碳中和需要技术范式的彻底变革•高碳能源推动的工业革命都是来自于技术创新•当前传统技术不足支撑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要突破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工业领域•发展原料、燃料替代和工艺革新技术,推动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生产流程零碳再造交通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形成公路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发展“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关技术,助力实现用能电习近建平筑总书领记域非常看好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的发气化。要发展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排放技术展前景,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1.4对碳达峰、碳中和周期的认识碳达峰是过程目标,碳中和是最终目标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机制平直接影响驱动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技术驱动1.5中国与发达国家周期的不中国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相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量占全球的30%左间紧、任务重右,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已年经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中国主动达峰,提渡期前达峰,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对世•全世界尚没有在现代化过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程中同步碳达峰的国家发展与降碳协同具•发达国家以自然达峰为主,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更多的是参考价值,必须要走自己的。1.6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识别实现“双碳”目标的潜在技术路径和措施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消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加快行业退出明确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的约束性目标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达到或低于世界水平加速全社会电能替代,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电气化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数据来源:于贵瑞,郝天象,朱剑兴.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4):423-434.二、碳达峰时代如何实现更低成本的低碳化发展2.1产业高质量低碳转型世界前二十单位GDP能耗水平国家排名俄罗斯(吨标煤/万美元)沙特阿拉伯4.37776.482印度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伊朗4.1036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为7.1:39.0:泰国7中国3.846553.9,“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巩固。3.4423•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三次产业比例又调整为7.7:37.8:土耳其3.190巴西12.927865印度尼西亚54.5。加拿大2.6062年份韩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4653墨西哥美国2.3594第一产业,表:“7.十1四五”7时.7期我国产7业.3结构变动7.趋0势预测6.86.66.5西班牙2.3535%36.035.557.458.0澳大利亚1.8024日本第二产业,38.637.837.336.936.4法国1.3829%1.3246第三产业,54.354.555.456.156.81.2186%1.18621.092近年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信息,意大利韩1.0236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国1.0196英国0.7882从产业结构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看,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占0612345比高且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高。从重点工业产品看,我国综合能耗水平已稳步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中国单位GDP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但多数产品的综合能耗水平仍有待提升。数据来源:BP、IMP、人民日报、德勤,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中国物价》2021年第9期作者:尹伟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2.2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结构》》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中国能源禀赋:多煤贫油少气。因此能源消费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煤炭能源结构水电转型化石其他非非化核电水可再石能风电能源生能源源天然石油光伏气》中国能源转型四大趋势•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2.2能源低碳转型——节能增效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能效水平提升的碳减排效应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从2005年至2018年,14年的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32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城市节能降碳工程亿吨标煤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园区节能降碳工程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假设我国能效水平固定在2005年水平,这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会达到约719亿吨标煤能效提升措施减少消费187亿吨标煤,相当于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75倍;相当于减少518亿吨碳排放,超过目前球全一年的碳排放量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以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2005-2018年我国能效水平和GDP的变化情况能效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设推广高效设备,淘汰低效备能效标准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查和日常监管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2.2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智能电网是以现代信息和电网技术为支撑的、适应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新一代智能化电网,坚强性、自愈性、兼容性、经济性、集成性和优化性是智能电网的六大特征。图:智能电网基本架构图: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及重点方向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际能源系统转型对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借智能电网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五大重点领域,分别为清洁鉴智能电网应用白皮书友好的发电、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2.2能源低碳转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和纽带,电力系统型的“源-网-荷-储”互动运行模式能更广泛地应用于整个能源行业,对带动整个能源系开发和供应的主力仍将是大型能统的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源基地及电力的大规模跨区输送。源网荷储一体化指的是“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但分散灵活并清洁高效的分布式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能源将成为中国能源供应和能源在实施路径上,源网荷储一体化包括区域转型不可或缺的部分。(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三个层次的具体模式。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利用包括天然气、生物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还可以与余热、余压、余气等能源形式耦合互补。“光储直柔”建筑新型配电系统是发展零碳能源重要途径“光”是在建筑区域内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是在供电系统中配置储能装置,用电低谷时将富余电量储存、用电高峰时释放电量;“直”是形式简单、易于控制、传输效率高的直流供电系统;“柔”是建筑根据清洁能源的发电情况,柔性调节建筑用电需求,使建筑用电与清洁能源发电实现实时匹配。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光储直柔建筑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际能源系统转型对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借鉴;国海证券,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投资机会展2.3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图:全球分地区化工产品销售额和消费额(2019)图:承诺目标情景下,中国化工产业不同措施、不同成熟度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和能源体系二氧化碳减排量中国的化工业规模居世界榜首,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及化工产品消费国。短期内,主要减排措施是提高能效和材料利用效率,从现在到2030年,这两种措施将合计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左右。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工产品产值占全球的40.6%,预计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全球销售额的48.6%。据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化工产品需求消费额占全球总消费额的41.6%。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合成氨、甲醇和乙烯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消费量的约30%、60%和20%。我国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期,也是行业整合转型升级期,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将基本完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为新趋势。城市低碳转型主要内涵:2.4城市低碳转贡献了85%的型GDP中国城市居住着60%的人口消耗了80+%的能源50%的城市排放了全国80%的二氧化碳城市低碳转型行动要点中国-低碳交通网络-低碳城市更新-低碳建筑体系-低碳能源系统等2.5乡村低碳振兴乡村低碳振兴重要策略: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低-构建清洁、可靠的低碳能源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精准农业-增加碳汇、开发碳金融-推进农房节能改造数据来源:中外对话城市怎么办,“碳乡”融合背景下,低碳乡村的路径探索2.5乡村低碳振兴:清洁、可靠的低碳能源河北省临漳县狄邱乡北孔村大型沼气工程“煤改气”“煤改电”存在成本高、补贴少、供应不稳定等问题,返煤现象频现推进农作物秸秆、林业废料、禽畜粪便等沼气供气供暖。强化清洁供暖设施建设,加大生物质锅炉(炉具)、太阳能集热器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开发风、光、水、地热等自然能源,可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地区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电网的能级。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带动集体产业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有效的将乡村生态价值转换为GDP。农房绿色建设与改2.5乡村低碳振兴:农房绿色改造+碳汇增造收开发碳汇交易围护结构节能节材与绿色材料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设备设施节能数据来源:杭州市农房建筑绿色技术指南2.6减污降碳协同(末端治理)废弃物处理是重要的碳排放源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有较强的同源之一性碳废排弃放物的处理占全球3.2%重点任务之一数据来源:2021.10.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路径与政策研究三、碳中和时代如何实现更高效率的脱碳转型3.实现更高效率的脱碳转型——碳中和技术1.低碳能源技5.资源循环术传统发电节能提效循环利用、再制造可再生能源低碳材料开发、共享经济储能、输配电技术、核能、氢能碳中和6.碳捕集、封存与利技术用2.低碳产业技术捕集: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传统产业(钢铁,化工,有色,建材)脱碳路径能源结构+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封存:地质封存、材料封存+材料替代+末端吸收利用:地质利用、化学利用、生物利用3.数字转型技术7.碳汇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生态修复(能源资源效率提升)海洋碳汇技术4.生物能源技术8.低碳管理技术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碳资产管理生物发电供应链碳管理合成生物学碳信用开发碳排放监测3.1低碳能源技术零碳能源愿景能源供应端低碳化技术体系短期中短期中长期高效火电光电+储能氢能风电+储能化石能+CCUS-燃煤热电联产地热生物质能-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创新性技术提升核能(SMR,核聚变)水电海洋能高效技术推广颠覆性技术突破数据来源:黄震等,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3.1低碳能源技术——太阳能创新性技术提升颠覆性技术突破3.1低碳能源技术——风能3.1低碳能源技术——储能3.1低碳能源技术:氢能氢能仍处于产业化早期,绿氢生产仍需克服诸多技术瓶颈和成本压力灰氢蓝氢绿氢数据来源:毕马威3.2低碳产业技术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绿色材料/产品开发•材料/燃料替代•能源替代源头末端•CCUS•余热、余能、余料耦合生产•工艺与设备提效过程•资源、能源循环数据来源:climatewatch•智慧工业与流程再造3.2低碳产业技术:钢铁行业重点工艺系统碳减排流程再造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减碳排绿色还原炼铁燃料替代零碳排余热余能重整传统氢冶金路线生物炭冶金电解还原氢冶钢捕集利用碳捕集负碳排碳循环利用钢-化工联产参考资料:欧洲氢能炼钢减排的技术路线对中国2060碳中和的挑战与启示3.2低碳产业技术:石化化工行业石化化工行业减排技术路线数据来源:德勤,石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3.3数字转型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支持不同利益相关者碳减排的作用空间•监管与反•能源管馈理•大数据分•资源利析数据来源:百度用3.3数字转型技•柔性生产术场景一: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节约能源消耗•优化资源使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物流效率•化工产业系统协建材物流同冶金数控生产•迹矿山追溯排放足园区管理油田电网安全数据来源:工业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预测性维护中的应用现状场景二:建筑智能运维3.3数字转型技场景三:智慧交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术+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节能降耗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提高通行效率节约能源3.4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气生物气化(产业化)直接燃烧(产业化)生物质沼气(产业化)生物质混燃(产业化)产电菌(实验室)生物质能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基材料及化学品生物柴油(产业化)醇类生物燃油(产业化)有机酸类燃料乙醇(产业化)中间体平台化合物、聚合物生物航油(示范-产业化)生物基无机复合材料生物炭功能材料3.4生物质能利用:生物PLA沼气生物生物柴油航油3.4生物质能技术合成生物学:定向改进酶的功能和微生物代谢如:蓝细菌光合生物制造合成纳米生物学:基因工程+纳米材料人工光合作用(实验室阶段)循环经济的减排机3.5资源循环技理术生产回收流通部门循环经济重复利用消费维修回收3.5资源循环技术——废塑料为例利用方式:废塑料利用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化学回收、物理回收重点研究:物理回收利用方式回收利用情况:减碳原理:物理回收再生塑料与原生塑料相比,缩短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减少生产环节。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石油作为原材料的消耗(考虑到节省2019年中国国内产生废塑料6300万石油并不全做塑料,本研究暂不考虑)吨,废塑料回收量1890万吨我国目前废塑料主要处理方式填埋(32%)和焚烧(31%),废塑料回收比例较低,近年平均回收比例约为25%2011-2019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废塑料回收利用碳减排贡献不同情形不同环节原料开采生产合计碳减排效果年份废塑料产量废塑料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碳减排量基准情景tCO2/ttCO2/ttCO2/ttCO2/t2005(万吨)减碳因子(万吨)减排情景原生塑料0.2802020960(万吨)890再生塑料2.2-2.72.41.780.02约1.78600050028480.60.621.781600(物理回收)[1]PlasticRecycling: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403.5资源循环技术:以再制造为例原运输运输材料消耗原始材料级原回材收料原材料零部件产品装新产旧件回碳排产放对材品开采加工制造配品收一次使用比料制原材料/耗能原材料/耗能原材料/耗能耗能造再运输制旧件回能源收消耗能造成品测试重装维修清洁检查拆解碳排耗能耗能耗能原材料/耗能耗能耗能耗能放对源产比品制造再次使用新零件直接再制造件委托再制造件新品替换件再制造碳减排=新品制造碳排放—再制造产品碳排放直接再制造件代替零部件生产,有固碳作用;物料碳排放加工能源碳排物料碳排放加工能源碳排再制造可节约70-80%新材料,减少79-放放99%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小组发布的《重新定义价值---制造业革命循环经济中的再制造、翻新和直接利用》3.6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流程说明(该技术体系仍处于示范阶段)BECCSDACS参考资料:张贤等,2021,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3.6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不同环节各种技术路线的成熟度参考资料:张贤等,2021,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中国已投建项目类型3.6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高成本是CCUS尚不能大规模推广的障碍工业行业覆盖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水泥、钢电力、水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净减排成本分别为铁等领域,钢铁类的示范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300~600元/tCO2、180~730元/tCO2、120元/tCO2。而中国碳价普遍低于80元/t。参考资料:张贤等,2021,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3.7碳汇技术一:生物炭土壤固碳技术生物炭: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裂解而成的富碳固态产物。具有稳定性、多孔性、营养性。可实现:固碳减排、土壤改良、减少化肥流失。数据来源:科学网—生物质炭土壤改良的固碳减排潜力有多大陆地碳汇3.7碳汇技术二:陆地碳汇增强技术森林碳汇草原碳汇农田碳汇湿地碳汇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的技术途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红树林固碳3.7碳汇技术三:海洋碳汇强化技海水养殖区固碳盐沼湿地固碳术微藻固碳海草床固碳微生物固碳数据来源:焦念志,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3.8低碳管理技术:碳监测•碳监测技术分遥感卫星反演技术大数据监测平台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类络.碳卫星.大数据碳排放检测平台在线监测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如能源数据).耦合在线站点监测、卫星遥感及大数据,形成.环境碳浓度监测.基于大数据对碳汇的检长期高精度的温室气体.固定源排放的碳监测测(如农田碳汇)科学业务化监测网络北京冬奥粗细天空地一体化碳监测3.8低碳管理技术:规划评区域排放、企业排放、活动排估放、产品碳足迹碳交易:全国配额市场、区域低碳管理与咨询相关的产业与就业机会碳市场、CCER、国际碳交易减排策略与规划排放核查、信息披露、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与体系减排咨询、体系建设地方、企业与产品ESG、碳排等产业链放及其他环境信息披露与咨询产品碳足迹3.8低碳管理技术:碳足迹评价发达国家的碳关税、产品碳标签、碳足迹等政策正在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出口碳壁垒数据来源:德勤四、加快碳减排趋势下的产业培育4.1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政府.新兴产业.产业转型企业谁来投04.技术创公共机构新03投什么.政策倒逼.市场驱动.碳达峰周期:协同转型何时投02.机制创新.碳中和周期:技术转型碳中和01为何投技协术同转转型型能源转型4.2潜在市场空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长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将持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政策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到2050年基本达峰生能源电力对传统煤电等化石能源电力的替代。强化政策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在2040年左右可达峰值25%73%不同情景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含在2℃目标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构CCS)•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成将在不断强化节能的同时,在2025年前达峰,峰能源结构优化是减排根本对策值排放量约为40亿t•到2030年后将呈快速下降趋势,到2050年将下降到3亿t左右,比峰值排放量降低92%。工业领域4.2潜在市场空交通运输领域间城乡建筑领域不同情景下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同情景下建筑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不同情景下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含间接排放)在2℃目标情景下,2050年在2℃目标情景下,2050年•工业部门终端能耗为16.5亿在2℃目标情景下,2050年•交通部门终端能源需求为4.02亿tce,比2020年下降约24%•建筑部门终端能源需求为7.13亿tce,比2020年下降约22%•工业部门碳排放量为12亿吨,比tce,比2020年下降约8%•交通部门碳排放量为5.5亿吨,比2020年减少68%以上•建筑部门碳排放量为3.06亿吨,2020年减少44%以上•工业电气化率到58.2%比2020年减少69%以上•交通电气化率到25%•工业部门总投资需求2.66万亿•交通部门总投资需求17.57万亿•建筑电气化率到60%•建筑部门总投资需求7.94万亿1+N政策体系4.3政策驱动力时间政策名称部委N系列2022年3月22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改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2022年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改委能源局2022年1月24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发改委节能降碳增效行动2022年2月3日《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国务院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2021年12月3日《“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能源局见》2022年1月20日《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2022年2月11日《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工信部十大方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2022年3月28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源体系、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2022年4月12日《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委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2022年4月12日《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2021年10月21日《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2022年3月1日《“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应急部能源局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全民行动2022年3月11日《“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工信部发改委投资、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2022年6月30日《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工信部发改委2022年7月13日《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国中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保障政策2022年6月2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住建部十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2021年7月01日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住建部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农业部发改委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住建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发改委序碳达峰行动2022年4月2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能源局科技部2022年6月24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2-2030年)》科技部等九部门2021年12月31日《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2022年2月21日《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自然资源部2022年5月7日《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国家林草局教育部各地区具体实施政策,以战略性指导文件,保障支撑文件,地方法规等形式出台2022年3月15日《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2022年5月31日《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5月31日《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政部4.3政策驱动力——能源双控转型调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如何准确把握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政策要求?•有利于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原料用能扣减不是放松对相关产业发展的要求;•相关产业要持续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如何准确理解原料用能的基本定义和具体范畴?如何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科学运•提出原料用能的概念内涵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用原料用能政策?•我国开展原料用能统计核算已经具备一定工作基•原料用能不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础;•科学核算能耗强度及下降率;•原料用能的范畴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品•有效衔接各地区节能目标任务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4.4双碳背景下地方、园区遴选企业的考虑新增长空间原材料工业过程生产企业能源消费零部件生产结构技术设备产品社会责任供应链(碳含量)综合价值清华碳中和技术评估与验证平台框架技术验证体系验证伙伴计划技术数据库依托不同领域专家与专评估工具包业机构技术信息源市场推广体系汇聚技术系统建模与推广伙伴计划减排潜力评估重点领域选择政策与资金助推技经济价值评估术转化与市场拓展市场壁垒评估创新障碍评估清华碳中和技术评价与验证平台体系数据验证专利支撑专家库政策专家库学术成果体系实验案例技术专家库技术奖项辅助工具技术工程应用案例碳中和技术仿真模拟工具统计计算工具实证验证中试试验工程应用自主验证委托验证众筹验证验证机制地址:苏州高新区光启路100号No.100GuangqiRoad,NewDistrict,Suzhou215163www.TSINGHUA-RIET.co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