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VIP专享VIP免费

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
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
1
© Andre Dib / WWF-Brazil
助力“一带一路”绿基础
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
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
关于本报告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冲击,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
设、运行和管理也因疫情受到影响。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
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疫情引发了全社会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
再思考,疫后经济绿色复苏的呼声也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提供了战略机遇。
基础设施项目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应引起政策制定者、投资者、项
目所有者、以及价值链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重视。
《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系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生态环
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生物多样
性评价的方法学,并基于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总结了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的维度及
方法,并给出针对相关风险的减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未来更多有效管理制基础设施项目
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思考和实践。
本册报告关注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从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陆生动
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补偿评估、隧道的特殊处理、全生命周期规
划设计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从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和管理角度总
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益
借鉴。
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
自 1961 年在瑞士成立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拥有 500 多万的支持者和一个在 10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活跃着的全球网络。从本土到全球WWF 用基于科学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满足
人与自然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关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生态环境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
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作为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的主
要技术支撑机构,牵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 年)
等政策规划,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历次国家报告编制;牵头实施中国生物
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
制定《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 20 余项。
编制单位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报告编写团队:王蕾、胡飞龙、刘立、陈晓婷、刘颖
报告出版支持及协调:王娜、许怡萱、田帝
目 录
引言...............................................................................................04
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 .........................08
1. 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典型案例 .......................................11
2. 陆生动物保护典型案例 .....................................................13
3. 水生生物保护典型案例 ...................................................16
4. 生态系统维护典型案例 .....................................................18
5. 生态补偿评估典型案例 .......................................................21
6. 关于隧道的特殊处理典型案例 .........................................23
7. 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典型案例 .........................................24
结语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26
© Ola Jennersten / WWF
©AndreDib/WWF-Brazil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1关于本报告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冲击,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也因疫情受到影响。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疫情引发了全社会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疫后经济绿色复苏的呼声也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基础设施项目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应引起政策制定者、投资者、项目所有者、以及价值链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重视。《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系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方法学,并基于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总结了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的维度及方法,并给出针对相关风险的减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未来更多有效管理制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思考和实践。本册报告关注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从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陆生动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补偿评估、隧道的特殊处理、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从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和管理角度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自1961年在瑞士成立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拥有500多万的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活跃着的全球网络。从本土到全球,WWF用基于科学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满足人与自然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关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生态环境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作为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的主要技术支撑机构,牵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年)等政策规划,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历次国家报告编制;牵头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制定《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20余项。编制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报告编写团队:王蕾、胡飞龙、刘立、陈晓婷、刘颖报告出版支持及协调:王娜、许怡萱、田帝目录引言...............................................................................................04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081.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典型案例.......................................112.陆生动物保护典型案例.....................................................133.水生生物保护典型案例...................................................164.生态系统维护典型案例.....................................................185.生态补偿评估典型案例.......................................................216.关于隧道的特殊处理典型案例.........................................237.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典型案例.........................................24结语: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26©OlaJennersten/WWF引言引言4《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开放签字,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旨在推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遗传资源利用惠益分享。《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六次会议和第十次会议上分别制定了2010年和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尽管国际社会采取了积极行动,但实际进展却不尽人意,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仍在不断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并未减轻。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风险报告》指出,人类社会44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产出(占全球GDP总值的一半以上)中度或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及其服务。然而,仅占地球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的76亿人口,却造成了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半数植物的消失。如果按发生概率和影响力来衡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位列今后十年的最高的五大风险之一。2019年5月,在法国巴黎结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第七次会议,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地球失去了1亿公顷的热带森林和85%的湿地;全球四分之一的陆生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群被过度捕捞。这些将最终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认为,“爱知目标”将无法实现,各国需要作出彻底的、全面的努力来进行转型变革。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21年,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到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与经贸互动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特征、相关政策制度等存在差异,随着合作逐步扩展和深入,产生生态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可能导致生境丧失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导致国家利益与形象受损。2016年,《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成功获得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COP15)主办权。COP15大会上,各方将共商“2020年©GlobalWarmingImages/WWF引言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描绘新的蓝图。2017年5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旨在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形成绿色发展共识,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此背景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减缓和管控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与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生物多样性风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建设,人们就会以新的方式协作、用新的方式连接,让一个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条铁路不单是一条铁路,它需要把当地人培养成合格的铁路管理人员,遵循现代化铁路的运行规律;一个手机通讯站,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市场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高效,人们将更加期待社会的稳定、团结;一条高速公路,将串联起整个国家的交通,人们将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便利生活。“一带一路”沿线,有数万亿美元投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公路、铁路、桥涵和电力传输设施,以及电厂等附属设施。根据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并基于众多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亚投行)对基础设施差距的分析,中国有能力通过“一带一路”加强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加贸易和改善民生,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是一种入侵,将导致景观和栖息地的碎裂化,以及其他负面效应,例如直接致死、环境污染、微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二、生物多样性金融及其面临挑战金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等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生物多样性金融可以被广泛理解为实现“爱知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金融工具。因此,生物多样性金融应该被理解为绿色金融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大部分绿色金融被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根据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IDFC)的数据,2018年,在全球投向绿色金融领域的1340亿美元中,只有90亿美元进入了非气候金融专项投资。经合组织(OECD)2019年最新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投资只有约800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债券市场总规模为108万亿美元。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主体上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对于投资者:投资回报不足、投资流动性差、投资风险不确定、项目数量有限、5引言评价标准模糊、二级市场不充分、ESIA和监测费用高等。(2)对于投资对象/项目:没有商业案例、知识和能力有限、高尽职调查成本、难以满足抵押品/担保要求。(3)对于监管者/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例如设立奖励/保障措施)、生物多样性绩效评估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监测/评价项目能力有限。通过绿色金融来加快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需要研究“一带一路”投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且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绩效标准(IFCPerformanceStandards,2012)和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EUSustainableFinanceTaxonomy,2019),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支持保护或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模式,如使用自然保护方式-环保基础设施等,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和资源,包括自然资本联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网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供资倡议、自然资本金融联盟(NCFA)、《生物多样性公约》、经合组织及其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数据库、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IDFC)、私营投资保护联盟(CPIC)、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等,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三、“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中国在2016年提出了“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的理念,将中国的成长与全球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2017年以来,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陆续出台了对外投资相关的绿色指引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如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出台的《“一带一路”生态保护环境规划》,2017年财政部出台的《“一带一路”融资指导意见》等,这些均有利于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引领作用。2019年4月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正式成立,并启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绿色照明行动倡议和绿色“走出去”行动倡议。围绕促进绿色发展的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2019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和新西兰联牵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工作组,推广NBS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影响力,为增强各方决心,加快执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奠定基础。此次会议上,各缔约方提出180多个案例,从中选取了15个精品案例,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和“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成功入选。6引言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供应商和项目所有者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加强知识普及和意识提升工作,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进程,建议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如商务部、财政部等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物多样性融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投资者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威胁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意识;使COP15中“一带一路”沿线广泛利益相关者参与达成一致,从最高政策层面为COP15制定合理目标。作为一个促进合作和联结的参与平台,“一带一路”可以借鉴、支持并扩展不同国家现有的倡议,例如“不丹生命”或马来西亚的“中通森林脊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一个潜在的机会,促进在那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将跨境保育公园与跨境保护活动作为项目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带一路”能遵循环境规划的最佳实践,确保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净损失,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收益,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AliceC.Hughes.UnderstandingandMinimizingEnvironmentalImpactsoftheBeltandRoadInitiative[J].ConservationBiology,2019,33(4):883–894.[2]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https://www.marsh.com/cn/en/insights/research/global-risks-report-2020.html[3]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2019.[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图表:中国已与137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http://www.gov.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559.htm7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RanjanRamchandani/WWF8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在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线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担负起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响应绿色“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承诺。很多企业根据项目的整体状况,对物种及栖息地、土地利用变化、水生生物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子进行调查评估,并在预防、管理、技术、监督等各个环节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风险,并给自然带来惠益(图1,表1)。植物植被移植合理选择位置取土场贯穿全过程砂石料场表土植被回填减少土地占用规范施工行为生产生活场地动物施工便道重要物种保护迁徙通道廊道/通道建设哺乳动物噪声鸟类工程建设水生生物水体污染覆供给服务保持水土调节服务涵养水源盖文化服务减少污染支持服务净化空气全林地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灌丛土地利用类型环境保护融入建筑和建设工程要生态系统草地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措施/方案湿地区域景观变化素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斑块及比例景观景观指数有害生物控制施工面积乡土植物绿化图1基础设施建设减缓案例总示意图9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表1基础设施建设减缓案例关键要素示意图植物动物生态系统景观植减重迁噪污减重供给/高沙湿森被少要徙声染少要调节/原漠地/林有移土物通防栖物文化/冻湖/害植地种道治息种支持服务土泊/灌生和占保地保河木物修用护占护流复用玉磨铁路√√√√√√√√√√√福尔斯柯特通道巴西“电力高速”√√蒙内铁路汕昆高速√√√柬埔寨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青藏铁路中老铁路√√蒙华铁路成兰铁路√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公路京沪高铁√√斯里兰卡CKE机场高速昆磨高速跨南腊河桥√√√√√√√商合杭高铁湖北G209高铁√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马达加斯加9号国道修复√√√√√乌干达KE机场高速√√√√√√√√√√√√√√√√√√√√√√√√√√√√10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1.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典型案例1.1玉磨铁路项目——物种保护范例(1)玉磨铁路项目概述玉磨铁路(玉溪-磨憨)作为泛亚铁路中线中国境内部分,起于云南省玉溪,途径普洱、景洪,止于磨憨口岸。出境后在老挝境内经琅勃拉邦接通老挝首都万象,通过万象-曼谷铁路连接泰国铁路网,再通过泰国铁路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相通,共同构建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国际大通道。中铁十局玉磨铁路11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4%,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弱、生态较脆弱,15标恰位于野象谷车站。(2)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了减少土地占用,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2019年,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一长桥橄榄坝特大桥铺架,这是中老铁路国内段首次桥梁铺架,大桥全长3.5公里,共有桥墩108个。大桥于2016年开始进场施工,顺利进入铺架,铺架持续3个月左右,架设107孔214片T梁。橄榄坝位于澜沧江下游,距离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30公里,因地形椭圆、林木葱绿而得名“橄榄”。这里花开四季,青山绿水,傣家竹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热带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橄榄坝特大桥由东向西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当地民族群众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纳入到施工建设中,编制了详细的实施规划。据调查显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3年)收录于附录Ⅱ的匍匐大戟(Euphorbiaprostrata)、霸王鞭(Euphorbiaroyleana)2个物种位于项目建设区内。项目建设区涉及的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属于CITES附录Ⅱ物种的适生生境,2个物种均在此区域有分布。由于铁路建设工程直接开挖的面积不大,对生境的破坏小,施工区域集中且较小,仅会造成2.22hm2施工区域内分布的2个物种个体灭失。在施工期间能严格控制人员进入非建设区域,杜绝在非建设区域对野生植物的私挖乱采行为,可减缓对保护植物的影响,造成的影响属于轻微。对动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野生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名录。在我国的数量现在仅有300头左右,主要就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等地,野象谷车站又恰好处于野象活动的区域。在建设野象谷车站时,施工单位在林业部门的协同下,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最终决定线路走向避开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通过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等措施,将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个线路两11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侧设置了大象防护栅栏,这个大象防护栅栏分两大类:一是路基及桥台范围内采用钢绳结构的大象防护栅栏,墩身范围采用装配式的大象防护栅栏。这样的建设模式不直接穿越原始森林,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环境影响,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2019)。15标段在玉磨铁路修建过程中,设计修建亚洲象防护栅栏31.372公里。隧道爆破采用控制爆破,减少对野象的惊扰。一般来说,铁路沿线设置声屏障是为了减少火车运行对村庄、学校、医院的干扰。但是玉磨铁路15标段大部分声屏障,都是为了减少对野象的惊扰而设置的(澎湃新闻)。施工作业人员早已和野象达成默契,只要野象前来,大家就暂停施工迅速撤离,实现了项目建设与野象共生。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保护措施:本段范围线路大多数地段走行于山区,桥隧工程较多,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为了保护环境,减小桥涵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中贯彻落实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原则,尽最大限度地弥补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了环保、水保体系,制定了系统的环境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从培训教育着手,通过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员绿色施工的意识。施工中坚持“少硬化、多绿化”的原则,场地布置尽量采用绿化方式,项目拌合站、驻地等场地内有效绿化面积达14.5亩。此外,项目部优化技术方案和临建设施布置,减少耕地、林地占用面积。尤其是在和平隧道进口及斜井便道线路规划过程中,为减少占用耕地和林地,项目部通过多次现场勘查并调整线路至山脚荒地,延长便道长度355米,减少占用耕地3.5亩,反复5次调整线路减少占用林地25亩。该项目部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秉承少占耕地、林地、临时用地的原则把玉磨铁路打造成一条生态铁路线(王勇等,2016)。病虫害和外来物种入侵:评价区的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植被组成种类较复杂,自身抗性较强,森林病虫害发生概率极低,加之拟建项目涉及保护区面积很小,不可能因此改变大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因项目建设导致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很小。如能在施工结束后对裸土地及时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可进一步减小当地紫茎泽兰、飞机草等外来入侵物种依托种子特殊生态适应性和繁殖方式迅速再入侵的可能。1.2福尔斯科特通道——补植植物与栖息地恢复英国福尔斯科特通道(BournemouthSpurRoad)道路项目是英国大西部计划的一部分,涉及建设通往现有场地的临时通道。工程完工后,将在新的通道上进行大量种植,包括完全由木本植物组成的261m的树篱,975m2的天然林地植物,335m2的天然灌木和2632m2的野花播种。最初的景观设计包括草木12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播种,但是,由于网络物种的增加和维护成本低廉,因此在NetworkRail的批准下,将使用野花种子播种。NetworkRail(2017)生物多样性计算器测量了与项目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结果显示,这项工作需要拆除20m的树篱和现有的草皮地面覆盖物,导致丧失了1.6个生物多样性单位。预计补植工程将提供3.2个单位,BNG为1.6个单位,从而大大改善现场的生物多样性,并为该地区已知的几种物种提供必要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包括农田和草地组合鸟类,如黍鹀、灰山鹑、田凫石鹬和黄鹡鸰。1.3巴西“电力高速公路”——调查、监测抢救物种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一期”是装机容量1123万千瓦的巴西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站的第一条送出工程。这条贯穿南北的“电力高速公路”,横跨4个州,穿越66座城市,输送距离2076千米,输送容量400万千瓦,总投资额达60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2元人民币)。在工程策划阶段,“一期”就编制了社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在植物保护方面,对种子、树苗、果实以及包括兰花和凤梨在内的附生植物都进行了详细记录、保护,共抢救5177个调查物种中的1018个。所有物种都经过分类和量化,以便后续沿线移植、补种。根据巴西森林法规定,“一期”目前正在沿线4个州自然保护区内补偿种植880公顷含有原生植物的森林。在动物保护方面,“一期”聘请了生物学家、兽医和野外救护人员对整条线路进行监控和调查,最终统计列出4类陆生脊椎动物448种。其中,有11种被巴西环境部评估为珍稀动物,如鬃狼、美洲豹、美洲狮、貘和食蚁兽等;6种飞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包括黄脸鹦鹉、鸸鹋和紫蓝金刚鹦鹉等。实施了2973项保护措施,包括1928项驱赶措施、867项抢救措施、75项树木或鸟巢隔离措施。在项目建设期间还在当地大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如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落后地区,当地民众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为此用两年时间为沿线社区建设和修复了2000多千米的道路和200多座桥梁(人民网,2017)。2.陆生动物保护典型案例2.1蒙内铁路桥——涵洞式动物通道(1)项目概况新建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蒙内铁路)位于肯尼亚境内,呈东南至西北走向,是连接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标轨铁路,主线线路长度约472km,共设梁式特大、大、中桥梁72座,桥梁长度约占线路总长度的6.3%;涵洞共有1044座。线路行经平原区和高原区。蒙巴萨位处印度洋西岸,沿线地形总体上13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线路穿越不同的自然地带,沿线有农田、灌丛草地、典型草地、沙地、低山丘陵、荒漠草地、河流、湖泊等交错分布,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类型。沿线分布有多处国家公园、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区。铁路货运可减少公路货运,从而减少碳排放,因此蒙内铁路的成功修建将减少40%的公路二氧化碳排放,并降低公路运输相关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是新时期中非的“友谊之路”,也是中非“生态环保之路”。(2)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和重点设计涵洞式动物通道设计:一百年前,英国就在肯尼亚铺设了“米轨”铁路,该铁路路线与“中国造”的蒙内铁路有很大程度上重合,它同样穿过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察沃国家公园,它占地2.07万km2,栖息着非洲几乎所有的动物物种,由于“米轨”铁路没有防护装置,曾发生过多起火车撞动物事故。此次中方承建的蒙内铁路,铁路穿过两个肯尼亚国家公园,一个是内罗毕国家公园,一个是察沃国家公园。为确保蒙内铁路沿线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中交集团与肯尼亚专业动物组织KWS合作,研究察沃动物园动物迁徙路径以及生活习惯,在动物经常迁徙的地方设置动物通道,新的铁路都高出地面,并且留出了给动物通过的空间。为了方便野生动物的穿行,蒙内铁路在察沃国家公园内共修建了9处大型动物通道,其中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6处,涵洞式动物通道3处。察沃河特大桥是其中之一,大桥全长2000m,是目前肯尼亚最长的铁路桥梁之一。大桥桥墩最高处35m,它不仅为动物穿行提供了通道,使铁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还给乘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景地点。考虑到野生动物们的饮水习惯,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了多处涵洞。这些动物通道的位置和数量,都是在参考了“米轨”线路近5年间发生的列车碰撞野生动物的案例,对动物过境点进行了统计和测算后确定的。蒙内铁路高架桥的平均高度,也远高于地区同类型项目的桥梁高度。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m以上这一设计能够让长颈鹿(成年时大约在5.5m至5.8m)不用弯腰就能通过。据统计,蒙内铁路专门设置了14处动物通道,在野生动物园区段长170km,设计了总长30km的88座桥梁,动物过桥涵洞达969个。桥涵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及采取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减小桥涵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应根据环境评价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并在工程建设中贯彻落实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原则,尽最大限度地弥补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王晓伟,2016)。本线桥涵的设置及修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线路尽可能避开生态保护核心区,对确实不能避开的尽可能设桥或涵洞,最大限度地增加桥下活动的范围。合理选择桥涵位置,尽量保持原有天然河道及水流状态,桥跨宁宽勿窄,以免造成对河道的冲刷和桥前壅水过高而引起河岸冲刷,避免弃土堵塞河道,破坏河流附©ChrisJRatcliffe/WWF-UK14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近的自然环境。桥梁施工中桥墩基础尽量采用钻、挖孔桩,减少开挖。本线的弃碴及相关的防护工程,由路基专业统一调配和处理。弃碴场位置的选择,应统一规划,尽量选择荒地或旱地进行弃碴,并远离河道、库塘,不堵塞或压缩河床、以免恶化河流水文条件,作好碴体的防护工程(弃碴挡墙)防止流失,弃碴场竣工以后进行复垦以恢复植被或种草植树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基坑开挖等临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做到桥涵工程与环境景观的协调统一。桥梁设计时,给出必要的防止河岸冲刷的工程防护措施。噪声控制:为了不打扰动物生活,蒙内铁路施工期间,总会在晚上6点收工,方便让动物们通过。工程亦采取降噪措施,减少铁路运行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绿色贯穿管理、施工各个环节:蒙内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中方聘请了专业的环评公司作指导和咨询,全方位掌握施工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管理、施工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绿色环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周密布置和科学规划,尽量减少破坏地表,保护河岸,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着力进行水土流失防护,进行噪声、水、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蒙内铁路施工沿线,随时能看到从预留野生动物通道穿行的斑马、狒狒、角马。2015年,一头大象在喝水时陷入泥潭,施工单位帮忙用了5个小时将其成功解救。2.2汕昆高速公路——隧道、桥涵动物通道设计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工程位于我国粤北山区,土地肥沃,山川秀美,生态环境宜人,是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路线走廊带内分布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工程沿线山高岭峻,植被物种多样而生长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廊道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是区域内野生动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和栖息地。为减小高速公路对沿线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工程前期阶段提出了对工程沿线野生动物分布较多的路段设置动物通道的要求。对于山区的高速公路来说,其本身也不是完全封闭的,隧道上方、桥梁和涵洞都可以沟通高速公路两侧区域,缓解高速公路的阻隔效应。AK65-AK85、AK90-AK110、AK195-K205、AK295-AK325等4个路段由于山高岭峻,设置了较多数量的隧道和桥梁。其中隧道路段基本上可以视为对野生动物完全无阻隔的路段,野生动物完全可以在隧道上方通行,适合各种陆生野生动物;跨径在20m以上的桥梁也可以被野生动物利用,供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和地栖性鸟类从桥梁下方通行。根据工程沿线不同种类动物对动物通道的利用要求,梳理工程拟设的各个隧道、桥梁的形式及规模,同时结合隧道和桥梁周边环境状况,提出了各路段可供野生动物利用的通道(邱艳华等,2019)。15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2.3柬埔寨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设置隔音墙柬埔寨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全长190.63km,高速公路限速为每小时80km至120km,为预防野生动物经过并对其迁移造成影响,仅设3座加油站、4个休息站,并且在公路两旁建有57km长的隔音墙。2.4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项目——深度了解栖息地马普托大桥项目起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区,大桥设计为单跨双铰重力式锚碇悬索桥,全长3.011km,主跨680m,南北引桥长分别为1.097km和1.234km,是非洲主跨跨径最大的悬索桥。项目施工单位通过与莫桑比克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密切合作,了解大象、河马等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与活动范围,尽可能回避野生种群的栖息地,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搜狐新闻,2019)。3.水生生物保护典型案例3.1京沪高铁不打扰大闸蟹生息京沪高铁常州至上海段多次跨越阳澄湖,阳澄湖区段全程长达23.46km,如何减少工程施工对于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产生的影响成为一大难题。施工单位从设计到施工、监测等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确保了施工过程实现“零污染”,保护好了阳澄湖区大闸蟹、鱼类等多种生物的稳定繁衍发展。组建专家团队:工程项目部派人多次登门拜访当地施工管理和环水保方面的专家,学习湖区施工经验,拟定了多套水中施工和环水保方案。随后,中国交建项目部聘请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作为环水保咨询机构,给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委托苏州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对阳澄湖水样的pH值、DO、总磷、总氮及工程围堰土壤中的铅、镍、锌、铜等项目进行检测,并每月反馈检测数据及报告,使阳澄湖环水保过程控制有据可依。策划“双排筑坝围堰”:2008年8月28日,中国交建项目部和苏州大学环境监测中心签订协议,委托其对阳澄湖水样进行检测,给自己环水保提供依据。经过分析论证,项目部提出的“双排筑坝围堰”方案,变水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方案,采用围堰进湖,利用湖底原状土筑坝。双排桩筑坝围堰是采用打入水中的两排木桩(或钢板桩、钢管桩)中间填筑粘性土形成的两道坝体来隔断水体,形成围堰。围堰合拢后,抽掉围堰内的水,使其水上作业改为陆地上作业。这样,陆地作业可最大程度减小水中施工污染,筑坝围堰用土采用湖底的原状土不仅不会对湖水产生污染,而且筑坝围堰施工结束后更有利于河床的全面彻底清理和恢复。加强施工材料管控:为了不污染湖水,还将施工营地设置得远离水体边缘,有毒有害的施工材料不得堆放在河流、沟渠等附近,保证水体不受污染。在阳澄16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湖边,竖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阳澄湖水中施工环保措施”标志牌,上边详细地规定了湖区施工的“规矩”。如湖区施工中的钢筋、模板及其他小型构件,在陆上加工完成后运至湖区使用,湖区内不设加工场地,不设营地;围堰施工前,在陆地上可能进入湖区的通道入口处采用围墙护栏,不分段落设置广告牌、文化墙,仅留入口作为施工机械人员的进出通道,配有专人对进出口进行管理,非施工机械和人员禁止入内;围堰材料只能为木桩、槽钢、钢板桩、钢管桩、彩条布、土工布、竹篱笆等,保证所有用于围堰施工材料清洁,材料统在湖区外的堆放场地进行清理;为防止外来土对湖水造成污染,修筑围堰的堰芯真土直接从湖底取土。在跨阳澄湖湖区施工中,施工单位从环水保工作入手,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多方论证、严密组织施工,并主动联系清华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权威咨询、检测机构参与阳澄湖环水保的策划、实施、监控。确保了施工期间,阳澄湖区的环境水及围堰土壤达到“环境零污染、环保零投诉”。3.2石臼湖特大桥项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在江苏省重点保护湿地石臼湖,石臼湖特大桥项目部邀请环境保护、交通工程等方面专家共同制订了“绿色施工”方案,增加环保投入1700多万元,最大限度地降低声音、光线和粉尘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为湿地的白鹭、丹顶鹤、小天鹅等候鸟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为保护施工区域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江豚,举办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员工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环保施工计划和落实措施,确保江豚不受伤害,守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3斯里兰卡CKE机场高速公路项目2010年10月18日,斯里兰卡机场高速公路(CKE)项目最大水上桥(DandugumOya)K18+890建成。该桥全长80m,是4×20m连续跨中桥。由于横跨Dandugamoyo河道,位于斯里兰卡泄湖区和印度洋相连的主要水道上,河水随潮汐涨落,两岸居民众多,原始生态植被茂盛,给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增加了一定的技术难度。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尽可能使生态坏境不受破坏,项目部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经设计部和技术部充分讨论,确定采用“平台加护筒式”水上作业方案,改变了原有“围堰式”常规做法,解除了对于改变原有生态结构、阻碍河道和阻水等问题的困扰和顾虑。CKE项目路段K22+400~K23+000和K24+100~K24+400主线路基两次横穿NEGOMBO泻湖区水深0.5-0.7m,上部的泻湖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于5m其下为残积土,基岩埋深为12-18m。该区域亦为鱼虾洄游繁衍区,因此,要考虑既经济有效地完成该段落的基底处理,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保护泻湖区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进入泄湖区的额外沉淀物的数量,项目采取了填石与填砂相结合的方法,在路基两侧用碎石块石砌筑石坝,辅以土工布,中间用海砂直接进行填筑。17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4.生态系统维护典型案例4.1青藏铁路——高原水土保持(1)青藏铁路项目概述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这里是黄河、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5大水系发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等国家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七年来,青藏铁路公司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法,大力实施“绿色天路”建设工程。目前,铁路沿线绿化长度680余公里,绿化面积570万平方米,占总里程的32%,形成了一道千里“绿色长廊”。(2)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点设计管理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贯穿整个项目管理期间。(I)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包括岗前及岗中参建职工的环保知识培训,学习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规定和条例制定环保施工手册和奖惩办法同建设单位签定《环境保护责任书》等。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坚决禁止偷猎、恐吓袭击野生动物。(II)优化施工组织。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动用的土石方数量,减少植被破坏量减少可扰动的冻土数量.优化施工便道生活营地、施工场地、砂石料场等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动物通道起讫位置设置宣传牌,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III)强化环保监控。认真落实《青藏铁路(西藏段)工程环境保护备案登记表》要求并上报地方环保局,接受第三方监理环保监理的监督和检查,在生产中加大自检力度,对施工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控制。植被修护:(I)冻土防护根据路段不同的冻土上限,采用不同的路基形式,或普通路基、或片石通风路基或热棒导热,以控制地表温度。同时通过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使之达到在设计年限内能维持基底多年冻土不下降的最小高度要求。在有草皮的地段填筑路基时不同于荒漠地带将草皮先起挖运走进行异地“假植”或栽植的方法,而是保留地表植被将填料直接填筑在草皮上,以保留冻土的天然保温层。选择寒季进行路堑开挖,避免过大面积一次性开挖并尽量缩短开挖面暴露时间,以防引起热融滑塌或导致冻胀丘、冰锥。涵洞基坑开挖后,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并进行遮挡以降低光照强度,同时缩短冻土层的暴露时间,防止产生融冻泥流。桥涵施工场地的设置也是以填代挖以减少对原地表地基土的热干扰。详细观察、研究现场,确保桥涵位置设置得当,防止局部地段积水而引起多年冻土的热融沉陷。施工场地基本上设在青藏公路两倒多年冻土区中的融区或少冻土区,对高含冰量冻土区的生活营地采用架空通风的房基础、大干最小设计高度的填土厚度,以减少对地表植被18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的破坏或基底多年冻土的热扰动。挡水埝沟槽分段开挖,并及时回填,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对冻土造成影响。在路肩埋设冻土沉降观测桩,随时掌握路堤施工对冻土层的影响。(II)场选址选择及恢复取土场选址时严禁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严禁侵占河道及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带。取土场设置在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带,并遵循集中取土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取土场数量。取土场以及路堑地段开挖取土前,将地表植被和表土分段铲除,并选择地点进行有效保存和养护,完工后将表土及植被回铺到场地中,促进植被恢复。砂石料场选择在基岩裸露地带和无植被的河滩地。生活营地,生产场地等场址选在荒地、植被稀少地带或者在公路现有废弃的道班、施工场地、取土场中,涵洞的施工不设临时营房等,以减少因征用土地而对植被造成的影响或破坏。对桥涵施工场地、生活营地以及施工便道等的界线进行围护防止人员机械活动对周围原生植被及土壤造成破坏。便道基本上不设纵向便道,利用路基及青藏公路作为路基工程填料的运输,以减少便道占地面积。横向便道的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同时选在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处,并结台工程结构物位置尽量把便道缩短施工便道直接在原地面填筑,完工后再掘除填料至原地面,以保存表层土壤,为便道的植被恢复提供基础。(III)施工细节在挡水埝和路基之问铺设隔垫物,以减轻埋设防水卷材开挖出的土方的临时堆置对植被的占压。挡水埝填料运输时,车辆尽量倒行减少车辆在施工处的掉头而对植被造成的破坏,迎水面的砼挡块在挡水埝填筑50cm高时运输进去防止挡水埝成型后运输车辆对植被造成破坏。水沟施工前,先将水沟与路基间草皮假植养护,完工后再将草皮移植回来减轻水沟麓工对植被的影响和破坏。片石方格网沙障施工时,固定物料运输车辆行走路线不得乱行,防止破坏草皮及表层土壤结构。同时对开挖出的草块进行移植保护,及时清运骨架护坡施工产生的余土,防止弃土因在路基坡脚堆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植被正常的生长与发育。野生动物保护:重视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不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及通道附近取弃土。大力保护通道及两侧50m范围内的植被,破坏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避免因地形、地貌改变而引起动物识别错误。施工营地材料场机械停放场地及临时用地等距离野生动物通道不小于1公里,避免惊扰影响动物觅食交配迁徙等活动。根据所迁徙的野生动物的种类习性及迁徙线路季节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形式的动物通道扣在通天河以桥梁形式,在通天河南及雁石坪以缓坡平文的形式,保证野生动物正常的迁徙、繁殖。合理安排动物通道地段的施工加快旋工速度,缩短旋工周期,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迁徙时期和繁殖期特别19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是繁殖交配和产仔期。野生动物因意外需要救助时应一边做好救助,一边尽快通知相关部门机构进行处理。湿地保护:为了防止施工对湿地的影响,首先界定施工范围,减少人员、机械活动对湿地的破坏。桥涵等排水工程施工时,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如埋设砼排水管或建造盲淘,保证河道畅通或地表径流,防止下游湿地的萎缩或退化。生活垃圾生产弃碴等严禁倾倒在湿地里,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案,减少对湿地的占用。4.2中老铁路——引入合适植被中老铁路在老挝乌多姆赛省和琅勃拉邦省境内,两次跨越湄公河,设计全长18.125公里,横穿老挝湄公河半岛热带无人区,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八桥六隧两车站”。沿线环境敏感点多,生态环境优美,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琅勃拉邦世界遗产保护区和万荣岩溶旅游风景区等,绿色工程、环保工程责任重、压力大。万象北站是中老铁路项目中的“绿色环保”试点站。根据老挝的实际情况,中方人员先后尝试在车站引种多种低矮灌木-灌木植物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夯实地基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铁路沿线环境的美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中国引进的福建茶和大叶草在这里长势良好,但有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4.3蒙华铁路——沙漠中的绿色铁路(1)项目概述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各类风蚀沙化土地高达94.8%,一阵微风就可能引发沙尘暴。中国交建在这种敏感、脆弱的环境下修建了一条绿色优质的生态环保铁路。(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植被保护:在一般工程中的弃土环节,在本项目中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部在施工时尽量避开表面附有植被的地区,并将施工范围内的绿植移植到就近牧区内。其次,为了更好地对待使用完的土场,降低荒漠化速度,项目部对取土场进行刷坡处理,抹平取土时挖出的棱角边缘,将高低不平的沙面处理平坦,使得整体形状与邻近沙丘保持一致,以此延缓沙丘移动的速度,保护沙漠生态环境。随着施工进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员与机械设备不断入驻现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项目部自发组成环保小分队,随时清理现场问题,让“使用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动物保护:沙漠中一次简单的驾车行驶就会给道路两侧的植被覆盖一层浮尘,严重影响动物的饮食质量。为降低浮尘对动物饮食的污染,项目设计了306座涵洞,其中有一半为动物通道,扩大了动物绿色生存空间。项目部将涵洞井点降水充分利用起来,为了防止动物喝水时不慎掉入井内,项目部主动在井边搭建隔离带,确保动物安全。项目部附近有方圆200米的天然湖泊,吸引了大量禽鸟栖息20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繁衍。刚进场时,鸟类随处可见,但随着机械设备增多,发电机的噪音打破了草原上的和谐,鸟类数量骤减。对此,项目部紧急制定解决方案,为发电机建一间专门的“减噪降音”彩钢房。几天后,成群的鸟类又飞回了湖边。4.4成兰铁路——以绿养地平均海拔3800米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以旖旎的自然风光成为世人心中的“香巴拉”。成兰铁路13标就位于松潘县境内。经过建设者的努力,一排排高山柳在铁路沿线一字排开,植被修复试验为山坡摘选出适合的“外衣”,使茫茫高原尽显绿水青山。成兰铁路沿线山势陡峻,自然环境原始、敏感又脆弱,植被生长缓慢。成川段隧道弃渣岩性主要以炭质板岩为主,基于此类岩性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和实现植被生态的有效修复,国内尚缺乏可借鉴的参考标准。试验人员选取虹桥关隧道口作为生态环境敏感区铁路边坡绿色防护及景观协调性试验区,两年来,施工单位组织开展植被调查和选型、土壤选择、试验区植培和规划。在试验区内种植土上单独播种紫花苜蓿,在炭质板岩土上单独播种老芒麦,并请育苗工对试验区进行管护。选用的优质草种和灌木出芽率较高,长势较好,适合大面积播种。成兰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沿线大范围植树措施,并采用滴灌等方式节约水资源,保证成活率。这种“以地养绿”的环保模式,得到高度评价。现在,试验成果将大面积运用至其他标段的弃渣场边坡防护中。4.5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公路项目——沿路植被设计塞内加尔捷斯-图巴收费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塞内加尔第二大城市捷斯,终于西非宗教圣城图巴,道路全长近113km,主线路宽24.6m,双向四车道。这条高速公路连接着塞内加尔几个重要城市,被塞内加尔视为“国家级工程”。通过严格实施控制措施,降低高速公路施工队当地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利用营地,沿路护坡、互通等空地合理进行植树种草培植绿地,一系列措施使得沿路环境更加优美。5.生态补偿评估典型案例5.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跨南腊河桥工程——经费补偿经费补偿:小磨高速改建工程由西向东,在勐腊县南郊老213国道南腊河大桥下游约1.4km处的炭山村附近穿过。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改建工程对南腊河保护区最主要的影响区域就在EK120+360跨南腊河保护区处,在该处将修建一跨河大桥,工程建设必然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影响,工程对保护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域和陆域临时施工便道修21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建、桥墩基坑开挖及回填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南腊河水环境造成污染、混凝土搅拌、钻孔灌注和施工机械清洗可能导致油污废水排放等环境风险;此外,两岸工区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和振动、桥梁架设是也会对鱼类活动、渔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干扰。为了使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及运营后对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根据西双版纳州交通局委托编制了《G8511小勐养至磨憨公路段对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态影响的评价报告》。2013年12月由业主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与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签订了水生生态补偿协议书。其中,明确了水生生态补偿进行一次性经费305.00万元补偿(勐腊县农业农村局,2020)。生态系统保护设计:根据工程对保护区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因素分析结果,依据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及演替规律以及保护区水域环境特殊要求,小磨公路改造工程在建设前,由建设施工单位委托有相关资质单位制定《工程影响水域水生态及渔业资源补偿措施实施方案》,并会同主管部门协商、签订具体赔偿协议,明确环保投资和措施;开展施工队伍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水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可听噪音)保护区鱼类影响监测研究,掌握工程各阶段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做到科学调度,文明施工,积极应对施工过程及建成后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风险;并通过以自然增殖方法,可以将工程建设对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通过加强施工期间环境监管、加强工程业主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繁殖季节施工避让措施、施工期及运营期监测管理措施、人工增殖放流措施、生态补偿等保护措施,达到了有效减轻工程对保护区影响的目的。5.2巴西维亚芒高架桥建设项目——植树补偿巴西国家环境保护基金会(FEPAM)已批准了在巴西维亚芒市(Viamão)RS118和RS040的交汇处建造900m长的高架桥,工程已破土动工。根据《巴西森林法典》(BrazilianForestCode),许可证的授予在法律范围内,允许在永久保护区域(APPs)进行公共工程方面的干预。该项目旨在避免都市圈和南里奥格兰德州(RioGrandedoSul)北岸之间的交通拥堵问题。EGR将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同时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基金会提供环境监管的半年度报告以及有关工程路径的信息。应在建筑工地、营地和维修车间等所处地区以及受工程影响的永久保护区域进行退化地区的恢复。现有的小溪管道也将被替换。补偿措施包括重新种植本土树种等措施。22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6.关于隧道的特殊处理典型案例6.1商合杭绿色环保高铁线——隧道污水治理全长3618m、下穿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太湖山隧道,是商合杭高铁全线最长隧道,也是地质条件最复杂、开挖工法最多的一座隧道,其斜井口就位于森林公园内,且距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关山水库仅43米,由于隧道掘进工作面多、出水量大,加之地势较低,如何妥善处理施工中产生的污水、确保水源地绝对安全就成为建设者首先要解决的课题。同样,全长3354m的新大力寺隧道也因地处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紧邻千年古刹大力寺和关山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成为“步步惊心”的环保焦点。建设者把环水保指标作为硬指标纳入项目目标责任书,在两座隧道的污水治理中,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对隧道污水来源进行了分析,主要为围岩渗水、打孔用水、降尘用水、养护用水及场地冲洗污水等。经过对污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发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明确不达标项后,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展开了靶向治理。路基绿化施工亦称得上全线标杆。该项目41号路基沿线,色彩艳丽的红叶石楠、大叶黄杨、金森女贞、红花继木、海桐等灌木品种交错分布,与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41号路基长527.79m,建设者从上场之初在人员调配、征地拆迁、优化施工组织、优选栽种植物品种等方面提前谋划,对路基边坡、骨架、护坡及后期绿化方案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该路基高边坡段为骨架护坡内置空心砖及重力式挡土墙两级,施工中,严格按照商合杭高铁绿化工程“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兼顾景观”的总体要求,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派专人考察比选了几十种景观植物,逐一分析它们的经济成本、生长习性和养护管理难易程度,最终优中选优,选取了兼具性价比与耐寒耐贫瘠、四季常青、色彩艳丽、观赏性强、易于管理等要求的品种栽种,并在边坡绿化中采用色块种植工艺,使种植色块按照拱形骨架高度带状分布,达到了层次清晰、立体美观的绿化效果。6.2湖北G209项目——隧道洞渣处理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209国道阳日至观音河段改扩建工程便位于林区深处。因为征地伐林的问题,项目施工组织方案相应的进行了四次变更,从第一次修改方案时少砍树的目标,到最后一次将成年林木移栽到驻地周围,实现不砍树的结果。为了实现绿色生态环保施工,该项目加强环保施工工艺研究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主要工程量是全长2673m的万福隧道,施工产生的洞渣如何处置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林区生态保护敏感点。经过前期走访摸排,找到一块约1.6hm2的空地,依据设计图纸修建挡碴墙,在挡墙外修建截排水沟,并进23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行表土剥离,划定区域绿网覆盖后临时储存起来,待施工完成后,将这些土用于绿化、复垦、造地等。该项目相继出台了《项目部环保工作管理办法》和《施工环保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邀请省环保局的专家,对员工进行环保、水保方面的知识培训。在项目部及各工区驻地、施工现场,“傍青山绿水,建一流工程”“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等宣传标语林立醒目,处处充满了文明、环保的氛围。7.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典型案例7.1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生物多样性保护贯穿始终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项目施工段落穿越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区域,栖息着众多珍稀甚至濒危动物。公司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和组织施工,从施工前、中和后三个阶段安排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施工前多举措奠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通过宣传教育、营地建设管理和工程设计优化,奠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营地主要建在远离地表河流、无自然植被的空地及台地上,并将营地内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化粪池进行统一处理;针对公路沿线途径的帕苏冰川景观路段、三山交汇景观路段和罕萨岩画景观路段三处自然、人文景观的地理特点,优化设计路线。施工中多角度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植物保护。按照乔木>灌木>草本>树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合理保护利用植物,并通过采用浅碟型生态边沟、排水沟的形式,保护道路沿线的部分植被。施工时严格控制噪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时,尽量采用近光灯,避免使用远光灯。防止废弃物污染,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防止摊铺料落入附近水体,集中收集处理施工中废弃的沥青混合料。施工后全方位恢复生物多样性原貌处理废料,清除污水,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妥善处理废方。恢复原貌,清理和恢复所有施工场地,清理渠道及沿河弃土避免壅塞河道,修复道路。7.2马达加斯加9号国道修复工程马达加斯加的9号国道修复工程始于马达加斯加南部城市图利亚的9号国道的K0公路,穿越20多个村庄,包括6个大型村庄和城镇,结束于附近的Analamisampy,全长107km(BRI环境大数据平台,2019)。规划阶段,项目团队进行了多次施工计划调整,以尽量避免破坏原始植被。24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随后,编制了环境保护计划,并积极采取了喷水等措施以减少粉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向员工派遣了设备,在托利亚拉收集垃圾并帮助清理垃圾站,帮助托利亚拉(Toliara)政府清理垃圾并清理场地,为建造美丽的托利亚拉做出了贡献。在项目的施工阶段,通过种草和树木恢复了堆放场,并应托利亚拉环境保护局的邀请,在9号国道42公里处建造了一个环保展览厅,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参加诸如保护稀有物种(如辐射陆龟)的活动。在项目维护期间,为进一步减少发电机产生的空气污染,停止搅拌站和碎石场的发电机,转而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非洲拥有丰富的阳光资源,因此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以帮助降低成本,还可以保护当地环境。7.3乌干达KE机场高速路项目——沼泽地项目勘探乌干达Kampala-Entebbe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乌干达KE机场高速路项目”),连接首都坎帕拉和恩德培国际机场,总造价4.76亿美元。主线全长36.85km,连接线全长12.64km。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同时参考乌干达及英国规范。从2009年9月开始,历经项目考察、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合同谈判、初步设计、技术条款谈判、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等多个阶段,全过程的勘察设计咨询服务近10年时间。2018年6月15日,KE机场高速项目竣工通车,结束了乌干达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乌干达KE机场高速路项目沿线、全年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分布有大量的季节性和永久性沼泽。沼泽的勘设是本项目最为主要的特点和难点,这一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多,全线永久性和季节性沼泽就长达13公里。整个项目施工最艰难的一段要属南璧基瓦湿地沼泽,这里水深12米左右且水呈酸性。结合实际优化设计方案,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是整个项目总体造价的控制因素和成败的关键。经过周密部署,详尽预案,在做好防虫防蛇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亲自带队,项目组成员踏着齐腰深的泥水,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拿着简易的插探设备,冒着生命危险,一步一步走向暑气蒸腾,蚊虫遍布的沼泽深处,取得了沼泽区域水深和淤泥深度的第一手资料。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高原沼泽的分布、成因、特性、勘察和处理方法,根据项目的实施经验,总结和探索了东非高原沼泽处理全套技术。25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结语: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成功经验在铁路、公路、桥梁等线性基础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进行调查和评估已经非常普遍,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案例比较集中,很多工程建设中对林地、草地、耕地、河流等景观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对原生植被进行保护,合理选择工程位置,弃碴场位置进行统一规划,作好碴体的防护工程,弃碴场竣工以后进行复垦以恢复植被或种草指数防止水土流失,对工程沿线进行绿化,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增加生物多样性。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对方法,包括建设桥涵、隧道、廊道等供当地野生动物移动迁徙,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防止对其正常生活作息造成影响,对施工引起的水源、土壤污染进行适时监督和防控,采取措施以保护任何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地方性的、受威胁或濒危物种或栖息地并考虑野生动物的福利,在施工过程中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在很多项目中负责人都提到了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原则,使生态保护工作贯穿基础设施工程的全过程,将自然栖息地、湿地、森林、野生动物走廊、保护区和农业用地的保护融入建筑和建设工程的开发过程;在规划、设计和运营的实践过程中,企业考虑土地使用决策使得造成的环境影响最小化;项目执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注重生态系统(湿地、野生动物走廊、保护区和农业用地)保护,对造成的损害给予及时修复。同时,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措施,完善施工规章规程,进行培训和宣传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升相关技术水平,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存在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专项评估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措施仍然是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水资源、土壤、植被的关注远远大于对生物多样性本身的关注,使得相关物种数据缺乏,无法科学、系统性评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要动植物物种、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等生物多样性相关要素的影响,也导致了一般对于大型哺乳动物和常见动物关注较多,如大象、长颈鹿、江豚、大闸蟹等,但是对于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物种、鸟类、爬行类、大型真菌等物种关注不足。26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参考文献[1]BRIEnvironmentalBigDataPlatform,http://eng.greenbr.org.cn/practice/project/.[2]勐腊县农业农村局官网,“G851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跨南腊河桥工程对《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https://nykjj.ynml.gov.cn/315.news.detail.dhtml?news_id=2856#_Toc530318114.[3]澎湃新闻,“野象出没!近日,野象多次造访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工地”,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850535.[4]邱艳华,张志民,柏育材.山区高速公路动物通道设置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9,38(5):208-213.[5]人民网,“铺就巴西‘电力高速公路’”,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223/c1002-29724648.html.[6]搜狐新闻,“2019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申报项目展示(三)”,https://www.sohu.com/a/349090210_444154.[7]王晓伟.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标轨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6.[8]王勇,郑进烜,杨东等.玉磨铁路建设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16,12(5):29-37.[9]英国福尔斯科特通道参考:Biodiversitynetgain.GoodpracticeprinciplesfordevelopmentCasestudies,TomButterworthWSPJuliaBakerBalfourBeattyRachelHoskinFootprintEcology,2019.https://cieem.net/resource/biodiversity-net-gain-case-studies.[10]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老铁路有新进展建成后昆明至老挝万象夕发朝至”,http://www.china-aseanbusiness.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30510.[11]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斯里兰卡机场高速公路工程(CKE)施工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AntonioBusielloWWF-US27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MartinHarvey/WWF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