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篇部级领导碳中和讲话汇编VIP专享VIP免费

碳中和资料库
碳中从业者的必备工具区整理分享双碳相关资料内容超过万
10 业、
专家、工具、招标等,力于建成碳中和综合服平台,已近 5000
多位业人士加入,是从事双碳工作的必备工具
五十篇部级领导碳中和讲话汇编由碳中和资料库知识星球
社区编,已2023 年 3 月 17 碳中和资料库公众号发
布,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我们已经发布了《总书记碳达峰碳中
历次讲话汇总》《113个国内外经典零碳项目案例》《1+N政策
系汇总》等多篇双碳实用工具。
开通年度会员获取全年内容。扫描下方年度码加入星球下载全部资
料,支持搜索、收藏、聊天、提问等功能,与两千位专业人士共同
探索碳中和时代机遇,加入后可获得星球社区成立以来和未来一年
的全内容
久会大优惠。扫描下方星主码加星
申请通或升级为永久会员,可获得更多福利权益,年度会员升级为
永久需补交差价。
年度会员码 星主码(永久会员)
碳中和资料库
1.重磅!总书记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历次讲话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3hpszDjPU9fNruT_6pZdRA
2.碳中和十大秘籍,2023 必备工具:
https://mp.weixin.qq.com/s/srIWKpP2CVhkbDGyK-j4NQ
3.欧阳明高院士碳中和深度思考汇编
https://mp.weixin.qq.com/s/4YoMpcqbI9CmuyXTHWHTrg
4.113个国内外经典零碳项目案例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jbWTjW4q9cOqSRjGWhih9Q
5.梅德文碳中和深度思考汇编
https://mp.weixin.qq.com/s/TAXwMWVEE34m2iE79sHXfQ
6.20位著名投资人如何看待碳中和
https://mp.weixin.qq.com/s/9E9ZttanP5ug3FzcJzfUMQ
7.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产业链全景图谱
https://mp.weixin.qq.com/s/8vN9tollFSj7H_8YWKUS9A
8.14家央企双碳行动方案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bT5rM4OqynjCST_BBB-gcA
9.60位上市公司大佬聊碳中和
https://mp.weixin.qq.com/s/pMNWEZm8HzwKmrwbuelGfg
10.近300项!CCER方法学超强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a2Nf55XSEpdfAAOmOwhCSQ
11. 中国完成碳中和的技术需求清单
https://mp.weixin.qq.com/s/CzPhTOQnOOmRUohFqzR7Qw
碳中和资料库
碳中和资料库碳中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社区整理分享双碳相关资料内容超过万条,建立了10个板块,包括资料、培训、数据、文章、政策、问答、企业、专家、工具、招标等,致力于建成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已有近5000多位专业人士加入,是从事双碳工作的必备工具《五十篇部级领导碳中和讲话汇编》,由碳中和资料库知识星球社区编制完成,已于2023年3月17日在碳中和资料库公众号发布,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我们已经发布了《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历次讲话汇总》《113个国内外经典零碳项目案例》《1+N政策体系汇总》等多篇双碳实用工具。。开通年度会员获取全年内容。扫描下方年度码加入星球下载全部资料,支持搜索、收藏、聊天、提问等功能,与两千位专业人士共同探索碳中和时代机遇,加入后可获得星球社区成立以来和未来一年的全部内容。开通永久会员享受更大优惠。扫描下方星主码,添加星主开颜微信,申请开通或升级为永久会员,可获得更多福利权益,年度会员升级为永久只需补交差价。年度会员码星主码(永久会员)碳中和资料库1.重磅!总书记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历次讲话汇总https://mp.weixin.qq.com/s/3hpszDjPU9fNruT_6pZdRA2.碳中和十大秘籍,2023必备工具:https://mp.weixin.qq.com/s/srIWKpP2CVhkbDGyK-j4NQ3.欧阳明高院士碳中和深度思考汇编https://mp.weixin.qq.com/s/4YoMpcqbI9CmuyXTHWHTrg4.113个国内外经典零碳项目案例汇总https://mp.weixin.qq.com/s/jbWTjW4q9cOqSRjGWhih9Q5.梅德文碳中和深度思考汇编https://mp.weixin.qq.com/s/TAXwMWVEE34m2iE79sHXfQ6.20位著名投资人如何看待碳中和https://mp.weixin.qq.com/s/9E9ZttanP5ug3FzcJzfUMQ7.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产业链全景图谱https://mp.weixin.qq.com/s/8vN9tollFSj7H_8YWKUS9A8.14家央企双碳行动方案汇总https://mp.weixin.qq.com/s/bT5rM4OqynjCST_BBB-gcA9.60位上市公司大佬聊碳中和https://mp.weixin.qq.com/s/pMNWEZm8HzwKmrwbuelGfg10.近300项!CCER方法学超强汇总!https://mp.weixin.qq.com/s/a2Nf55XSEpdfAAOmOwhCSQ11.中国完成碳中和的技术需求清单https://mp.weixin.qq.com/s/CzPhTOQnOOmRUohFqzR7Qw碳中和资料库I目录国务院.............................................................................................................................1郑栅洁主持召开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1郑栅洁主持召开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2郑栅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3工信部.............................................................................................................................6金壮龙:2023年新能源、5G、工业碳达峰怎么做....................................................6金壮龙: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8民政部...........................................................................................................................10唐登杰:大力推动节能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0唐登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14中国人民银行................................................................................................................16易纲: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16易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的讲话.........................17易纲:将多措并举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19易纲:支持北京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21易纲: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22易纲:用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23易纲: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27自然资源部....................................................................................................................30王广华:我国将坚守耕地红线促进绿色发展............................................................30王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31碳中和资料库II王广华:守耕地红线、保能源安全、促绿色发展.....................................................35教育部...........................................................................................................................37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37科技部...........................................................................................................................43王志刚:正在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43王志刚: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44王志刚: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结构性重塑........................................................45财政部...........................................................................................................................48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48刘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实现“双碳”目标.....................................48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担当.......................................49刘昆:准确把握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原则..........................................50刘昆:积极推进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52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担当.......................................54刘昆: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56刘昆:加大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56生态环境部....................................................................................................................57黄润秋:统筹做好“双碳”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57黄润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61黄润秋: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64黄润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65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65碳中和资料库III黄润秋: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目标分解到地方并落实......................................66黄润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言必信、行必果..............................................68黄润秋:谈生态环保热点问题.................................................................................69黄润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近期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71黄润秋:对生态敏感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把关........................................................71黄润秋: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72国家能源局....................................................................................................................74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74章建华: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78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79章建华:持之以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83章建华:三方面举措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89章建华:推进能源转型目标任务有力有效落实........................................................94章建华: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98章建华: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新答卷.....................100交通运输部..................................................................................................................108李小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取得实效...............................................108李小鹏:全面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109外交部.........................................................................................................................111秦刚:携手扭转“政治小气候”协力应对“全球大气候”...................................111碳中和资料库第1页共115页国务院郑栅洁主持召开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郑栅洁在讲话中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次难得战略机遇。要坚持先立后破,在能源综合平衡和结构调整中持续降碳,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适度扩大油气供应,大力发展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加快外电入皖进度。要坚持抓主抓重,在产业优化升级中全面降碳,工业领域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城乡建设领域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交通运输领域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农业农村领域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做到在经济总量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要坚持需求导向,在科技创新支撑中推动降碳,加快“双碳”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应用和人才团队培养,组织力量开碳中和资料库第2页共115页展课题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对“双碳”近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支撑。要坚持系统治理,在夯实生态本底中有效固碳,抓好林地增绿、耕地提升和湿地修复等工作,千方百计做好精耕细作的文章。要坚持统筹协调,在完善政策体系中有序控碳,制定出台务实管用的良法良规,加快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必须树牢“一盘棋”思想。郑栅洁强调,省“双碳”工作领导小组要抓好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协调督促,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双碳”管理平台,做好方案实施评估工作。各工作专班要各尽其责,建立清单化、闭环式推进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各省辖市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郑栅洁主持召开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郑栅洁在讲话中指出,去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认识、排查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要站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清当前严峻形势,真正紧起来、动起来,增强紧迫感,打好主动仗,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郑栅洁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见底清零。要加大调度频次,严把整改质量关,达标一个、销号一个,不得搞变通、降标准。要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整改、激励和惩戒机制,加大媒体曝光力度,经常性开展问题“大起底”。要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尽快启动第三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碳中和资料库第3页共115页郑栅洁指出,要硬化举措,敢于碰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夏季臭氧防治攻坚、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严查超标准、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要坚持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治源,抓好长江保护修复、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巢湖综合治理,建立入河入湖排口整改清单,加快城市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水更清、岸更绿、环境更优美。郑栅洁强调,要突出系统治理修复,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以更多“含绿量”来提高“含金量”。郑栅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硬任务,硬任务就要有硬担当。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相关部门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严格监管执法,加强跟踪问效,对恶意排污、违法倾倒、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不整改、虚假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绝不放过、严肃问责。郑栅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郑栅洁代表表示,安徽省委坚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准确把握“双碳”的内在逻辑,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必须充分考虑客观实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安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碳中和资料库第4页共115页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二是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安徽着眼各地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用能结构、资源禀赋、碳排放现状等差异性,重点围绕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居民生活以及科技创新等“6+1”领域,逐一制订专项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碳达峰路线图。三是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安徽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9.8%,必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布局建设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不断提升电网消纳调控能力,逐步推动煤电由主体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四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全省碳排放“一张图”,丰富多跨场景应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准确把握“双碳”的本质要求,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绿色江淮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美丽安徽。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制定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蓝天保卫战等8项行动和重污染天气消除等7个标志性战役。突出效果导向,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拉高生态治理修复标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快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实施巢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合肥骆岗中央公园建设等工程,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突出长远导向,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大力推进“数字江淮—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建碳中和资料库第5页共115页设,持续完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巢湖等重点湖泊预警监测体系,推动“常治”走向“长治”。准确把握“双碳”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安徽立足发展实际,深入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升级“存量”,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把能效水平纳入“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做优“增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制定绿色低碳产业参考目录,提高增量项目准入门槛,提升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碳中和资料库第6页共115页工信部金壮龙:2023年新能源、5G、工业碳达峰怎么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金壮龙表示,前期,工信部组织开展了一些调研,组织召开了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的意见。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情况来看,行业企业对今年产业发展的信心都是非常足的。金壮龙表示,今年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推进产业。一是要加强统筹,围绕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持续发力;二是要支持创新突破。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三是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印发了通知,进一步提升公务用车、出租车、邮政快递、环卫等领域车辆的电动化水平。碳中和资料库第7页共115页四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快国内资源的开发,稳定国际合作供应,做好关键原材料的保供稳价。五是促进开放发展。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化产业,将支持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在贸易投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根据本次发布会提供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对于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金壮龙表示,将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泛,并且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制造业深入融合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了全国的“市市通千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金壮龙表示,后续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加强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同时,中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要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的协调均衡发展,推进“宽带边疆”、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使现代信息技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施工业碳达峰方案工信部2023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案。金壮龙表示,第一,将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第二,实施工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深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2023年全年目标要完成对3000家工业企业的节能监察,完成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节能诊断服务。第三,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溯源管理全覆盖,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另外,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碳中和资料库第8页共115页第四,着力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航空器,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升级,全面提升光伏、锂电供给能力,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金壮龙: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任务艰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制造业中长期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增强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电力装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名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的关键支撑作用,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推进大飞机、“两机”重大专项,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先进农机等专用装备。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巩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碳中和资料库第9页共115页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行“揭榜挂帅”等新机制,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标准体系,强化产业标准系统化、国际化布局,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事关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完善产业安全发展环境,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建立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碳中和资料库第10页共115页民政部唐登杰:大力推动节能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提高能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从全过程、各领域坚持和强化节能工作,从源头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碳中和资料库第11页共115页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能源资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工作任务偏重,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节能降碳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节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坚定不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节能的源头把控作用,以较低峰值水平实现碳达峰,推动我国能效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节能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效率偏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点所在。要进一步发挥节能提高能效的倒逼引领作用,严格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节能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从供给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能源粗放利用现象突出,能源安全保障仍承受很大压力。从需求看,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56%,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面对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亟须把节能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途径。节能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我国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新动能,也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二、扎实推动“十四五”节能降碳重点工作“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碳中和资料库第12页共115页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统筹做好“十四五”节能降碳总体设计。研究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工程、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印发加强全社会节约用能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将“十四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压紧压实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5%的目标。严格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能耗双控管理措施,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强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政策的有效衔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摆在节能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业领域,深入推进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工艺革新,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交通运输领域,打造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建筑领域,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建材,加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公共机构领域,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提升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碳中和资料库第13页共115页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研发推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节能降碳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布局一批节能降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全民行动。加强节能低碳全民教育,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发挥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作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形成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加强国际能效合作。积极宣传中国节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南南合作等机制,带动先进节能技术产品、标准、业态模式走出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效提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三、不断强化节能降碳工作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强政策协同、健全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动节能管理、服务、监管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节能目标责任。严格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全国和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形势监测预警,定期发布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对高预警等级地区实施窗口指导,对能耗双控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督促其控制“两高”项目投产建设节奏。健全节能法规标准。加快修订节约能源法、节能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加强基础制度建设。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从源头严控新上项目能效水平。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监察,强化节能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地方实行用能预算管理。碳中和资料库第14页共115页完善节能经济政策。健全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以节能为重要导向完善绿色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建设。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快推进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夯实节能基础能力。健全能源计量、统计、监测制度体系,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逐步推动节能降碳领域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分析应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唐登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唐登杰在论坛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加快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碳中和资料库第15页共115页业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尽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强与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衔接协调。大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能源、钢铁、有色、化工石化、建筑材料等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将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发利用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财税、价格、绿色金融等政策体系,研究建立碳定价机制,建设全国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碳中和资料库第16页共115页中国人民银行易纲: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国新办就“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3060目标。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减少碳排放,我们知道碳排放有一个负外部性,也就是排碳的企业或者单位没有为他排出的碳付出成本,所以他排这个碳对社会有负的影响。我们金融能做的事儿,就是要减少这个负外部性,逐步降低绿色溢价。怎么做这个事?就是要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能够使社会知道是谁在排碳、排了多少,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排碳的成本,这样就可以降低绿色溢价,使我们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更便宜,企业和家庭更愿意用绿色产品。易纲说,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碳中和资料库第17页共115页排技术等领域提供优惠贷款。金融机构做这件事,接受人民银行的低息再贷款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承诺对外披露碳排放的贷款余额利率和相应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信息。这个披露要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绿色理念。碳达峰碳中和得让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树立绿色生活、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理念。怎么树立?我们在推动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易纲指出,到现在为止,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发放了3000多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了5000多亿贷款,2022年带动减少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去年我们还将2家外资银行也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我们还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并且去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G20领导人峰会上,我们牵头制定的这个框架得到了G20的通过,成为各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同时,我们还与欧盟共同发布了两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根据这个分类目录新版,中国和欧盟涉及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趋同率达到了80%。易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助力我们整个经济绿色转型,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易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尹力书记、黄润秋部长、殷勇市长、周亮副主席,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通州参加今天的活动。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祝贺北京城市碳中和资料库第18页共115页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正式启动!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色金融和我国绿色转型的思考。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并向国际社会作出“30/60”目标承诺。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转向绿色低碳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减少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绿色交易所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排碳具有外部性,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为排出的碳付出应有成本,所以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单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实现盈利,但对整个社会和公众造成了负的外部性。未来绿交所就是要逐步把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同时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稳步降低绿色溢价。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成本降得很快,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要比传统能源要高一点,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等就要逐步把绿色溢价给降下来,使企业、家庭愿意选择用绿色能源,从成本方面让大家觉得物美价廉,愿意自觉地使用。所以,我们启动绿交所推动绿色转型,虽然工作很复杂,但意义重大。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比如,人民银行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期限合理,利率也有优惠。但接受央行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要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这对于引导绿色理念,转变经济主体行为,推动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具有积极意义。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们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并在去年11月的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通过,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转型的指引。我们还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碳中和资料库第19页共115页门共同发布绿色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协商,逐步提升绿色目录趋同性。近两年多来,我们和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推进绿色目录趋同工作。去年,我们发布最新一版的绿色目录与欧洲的趋同率达到80%。人民银行一直支持北京市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北京市绿色金融、绿色转型多项指标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1900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我们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推动降低绿色溢价,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谢谢大家!易纲:将多措并举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10日在上海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易纲指出,今年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去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稳妥应对疫情冲击,为经济快速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中国利率水平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各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易纲说,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口结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由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碳中和资料库第20页共115页面,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低碳模式的绿色转型会使物价走势有所上升。易纲判断,来自不同方向的价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冲,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稳定物价。但在外部疫情形势、经济回升和宏观政策等都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易纲指出,货币政策要与新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前提下,货币信贷政策主要强调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两大结构性方面。首先是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2020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易纲指出,绿色转型的任务就是对碳排放加以限制,使碳排放的成本显性化,即要求排放者对增量的碳排放付出成本,同时对存量的碳排放权通过定价实现可交易,使减排者获得收益,也使得排放者付出适当成本,从而鼓励生产和消费向低碳方式转型。易纲表示,这一过程客观上会导致和碳排放有关的成本上升,进而带来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工具,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较早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同时与欧盟有关部门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二是建立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将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三是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四是引导金融机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要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碳中和资料库第21页共115页的投入成本、预期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实际情况,稳妥设计转轨参数和动态风险权重,努力实现在绿色转型过渡期平稳转轨。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部门政策合力,引导银行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与企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贷款风险防范。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广随借随还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易纲透露,目前,中国普惠小微贷款已支持3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保就业保民生,实现增收入促消费,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贡献。易纲:支持北京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央行行长易纲来到通州,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表示,央行一直支持北京市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下一步,央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易纲指出,在减少碳排放过程中,绿色交易所能发挥什么作用?他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排碳具有外部性,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为排出的碳付出应有成本,所以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单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实现盈利,但对整个社会和公众造成了负的外部性。未来绿交所就是要逐步把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同时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稳步降低绿色溢价。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成本降得很快,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要比传统能源要高一点,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等就要逐步把绿色溢价给降下来,使企业、家庭愿意选择用绿色能源,从成本方面让大家觉得物美价廉,愿意自觉地使用。易纲称,2021年,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碳中和资料库第22页共115页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比如,央行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期限合理,利率也有优惠。但接受央行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要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这对于引导绿色理念,转变经济主体行为,推动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具有积极意义。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易纲表示,我们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发布绿色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协商,逐步提升绿色目录趋同性。近两年多来,我们和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推进绿色目录趋同工作。去年,我们发布最新一版的绿色目录与欧洲的趋同率达到80%。易纲表示,央行一直支持北京市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北京市绿色金融、绿色转型多项指标全国领先。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1900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下一步,央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我们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推动降低绿色溢价,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易纲: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发挥巨大作用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表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发挥巨大作用。碳中和资料库第23页共115页易纲表示,人民银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易纲认为,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为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绿色分类标准。今年,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近期,计划与欧盟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同时,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在国际组织层面积极推动各国的分类标准更加协调一致。二是加强气候信息披露。近期,人民银行结合有关国际经验和共同标准,制定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披露碳排放等信息。三是管理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金融机构也应积极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主动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四是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目前我国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最大化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可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此外,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强化我们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易纲表示,今后,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框架,维护好金融稳定。我们也期待中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共同建立气候友好的愿景目标,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易纲:用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碳中和资料库第24页共115页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20日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参加年会时称,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很高兴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首先我要感谢卢迈秘书长的邀请,感谢他在过去二十年来对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主要就中国货币政策和绿色金融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和看法。首先我来讲讲近年来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第一,我们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第二,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民银行实施了多项措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维护就业稳定。第三,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抑制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第四,货币政策需要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适宜的环境。总体看,当前,我们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绿色金融方面,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约合2万亿美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约合1200亿碳中和资料库第25页共115页美元),居世界第二,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认为,在碳中和约束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格外紧迫。第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第二,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应对。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一方面,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这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空间和传导渠道,扰动经济增速、生产率等变量,导致评估货币政策立场更为复杂。这是在维护金融稳定、实施货币政策上面临的新课题。围绕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我想重点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标准是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引导资金准确投向绿色项目的基础。人民银行在2015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同时,我们正在与欧方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在G20下也将讨论这一问题。二是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目前,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已经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报送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碳中和资料库第26页共115页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三是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金融稳定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外汇储备投资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四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中国金融机构在积极行动。工商银行把环境与社会风险合规要求纳入投融资全流程管理。中国银行正在研究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此外,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等项目。人民银行已经指导试点金融机构测算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的气候、环境风险;已按季评价银行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评价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业绩。五是深化国际合作。2016年,人民银行在我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发起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并担任联合主席,为凝聚绿色金融国际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G20主席国意大利重启研究小组,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共同担任联合主席。我们将与意大利、美国和其他G20成员加强协调,讨论制定推进可持续金融的总体路线图,推动各方就信息报告和披露、绿色分类标准等需要加强国际协调的重点议题进行讨论。同时,人民银行将继续在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多边机制下深化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总体看,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谢谢大家!碳中和资料库第27页共115页易纲: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2021年4月20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共促绿色金融发展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很高兴今天以视频方式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组织的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会。我今天主要想谈三方面内容,一是如何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二是如何管理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三是国际协调与合作,特别是G20等平台可发挥重要作用。一、动员各方资金,支持经济可持续转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首先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人民银行在2015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其次是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金融机构目前需要披露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报告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未来我们还将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三是构建激励机制。我们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碳中和资料库第28页共115页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一方面,我们将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目前,我们正与欧盟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供国际投资者参考,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我们将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二、管理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目前中国宣布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较欧美发达地区要短得多,碳中和曲线斜率更陡峭,因此我们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提前做好应对,也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转型。在央行层面,我们将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正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我们还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在金融机构层面,我们将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人民银行已经指导试点金融机构测算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的气候、环境风险,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已按季评价银行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业绩评价体系。当然,我们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资产的价格未充分体现环境的负外部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环境信息还没有有效披露,另一方面是许多行业还没有纳入碳定价。我们将要求金融机构做好有序、渐进绿色转轨。在转型过程中,安全第一,节能优先,在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设计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前提下,加快绿色转型。三、加强国际协调,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碳中和资料库第29页共115页亚洲区内对经济绿色转型有广泛共识。主要经济体已积极行动,韩国政府于去年推出“绿色新政”,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均提出了减排目标,日本已颁布《绿色债券指引》。区域层面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在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下,各方正探讨通过亚洲债券基金投资本地区绿色债券。在东盟与中日韩财金合作机制下,各方正研究绿色和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近期,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决定设立绿色分类标准委员会,制定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分类体系。可见,亚洲经济体对绿色转型有需求,合作潜力巨大。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共促亚洲绿色金融发展。今年,在G20主席国意大利的积极推动下,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得以重启并升级为工作组。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我认为有两项重要工作要持续推进。一是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2018年底提出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做好环境信息披露、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等,已有39家中外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深化落实,特别是要评估环境和气候风险,加强信息披露。二是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们也支持多边开发机构发挥专长,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金融相关能力建设。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亚洲国家普遍重视绿色金融与经济转型,我们可以一道积极作为,同世界各国加强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博鳌智慧”,共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谢谢大家!碳中和资料库第30页共115页自然资源部王广华:我国将坚守耕地红线促进绿色发展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12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回应热点话题时表示,我国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王广华说,坚守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同时要优化布局,通过奖惩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优质耕地,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势头;严控增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盘活存量,“增存挂钩”,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压实责任,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对违法占地零容忍。王广华说,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较高,新能源、新材料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必须加强国内矿产勘查开发。今年将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实现增储上产;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政策,吸引更多矿碳中和资料库第31页共115页业企业,找好矿、找大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王广华表示,在已设立三江源等五个国家公园基础上,今年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设立。同时推进国家公园法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再部署一批“中国山水工程”;继续实施海岸线、海岸带保护修复,解决滨海湿地退化、海岸线退缩、外来物种入侵等重大问题。王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请问,自然资源部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谢谢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中午好。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重构性组建的部门,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一直都非常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前几天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耕地面积和产量不能再减少了。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今年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稳住总量。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这个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我们在接下来的审核、审批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将上碳中和资料库第32页共115页述目标逐级分解下达,落实到图斑和地块。第二要优化布局。今年我们将通过采取耕地经济奖惩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进一步加剧。第三要压实责任。在耕地保护上,各级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按照党中央要求,每年进行考核,突破耕地红线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要做好这三件事,我们还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严控增量。不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我们都必须严格管控。确实需要占用的,建设占用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的要做到“进出平衡”。第二个环节是盘活存量。要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增存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大幅度提升。第三个环节是严格执法。要敢于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冻结违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让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补充,这样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耕地面积不能再减少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配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立法,用严密的法治来促进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但这个基础还不是很稳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界的支持监督,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能够守住,中国人的饭碗也一定能够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谢谢。谈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东方卫视记者:我们都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矿产是工业的粮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请问,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自然资源部接下来有哪些部署和安排?谢谢。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碳中和资料库第33页共115页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水平。当前,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国内矿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今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希望能够巩固和新增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从而真正实现增储上产。二是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探开发相关政策。我们将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或者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比如,我们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就是要适应我国共生矿、伴生矿比较多的特点,进一步取消探矿权矿种限制。同时,要放开探矿权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中,找好矿、找大矿。我们在政策制订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方式。过去采矿权出让时一次性征收出让收益,我们希望调整为按照矿山生产的真正销售收入按年收取。这样既能保证国家资源资产权益不受损失,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有效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矿业市场繁荣。三是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探的科技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向地球深部进军,加快启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找矿理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二是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能够突破“卡脖子”问题,推动高精尖勘探开发装备国产化,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内找矿。谢谢。谈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光明日报记者:今天是植树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曾经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通过哪些重大的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谢谢。碳中和资料库第34页共115页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今天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这也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要的法定节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坚定决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过去几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作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工作。比如,我们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重要流域和重点区域组织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方面,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双缩减”。应该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家都知道,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去年已经正式设立。我们将根据国家公园的布局方案,今年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同时,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的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让我们的自然保护地能够有更好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二是要坚持系统治理,继续部署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去年,“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同时也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再部署一批山水工程,也就是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这是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实施好海岸线、海岸带的保护和修复,重点解决滨海湿地退化、海岸线退缩、外来物种入侵等重大问题。此外,我们还将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保护碳中和资料库第35页共115页修复示范工程。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谢谢大家。王广华:守耕地红线、保能源安全、促绿色发展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面对2022年以来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加快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规划依据,不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王广华:全面完成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三条控制线划定,编制完成并印发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强用地计划安排的针对性;采取超常规举措,组合使用先行用地、承诺制、容缺受理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王广华指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王广华: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今年将加快耕地保护立法进程并推动尽快出台,以更加严密的法治体系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王广华: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将突出我国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推动增储上产;同时,积极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碳中和资料库第36页共115页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新征程上,绿色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王广华: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国家公园立法,逐步新建一批国家公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持降碳和增汇并举。碳中和资料库第37页共115页教育部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的特殊历史时刻,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树起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深情、激荡人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全党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因和密码,充分彰显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有力指引我们更好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碳中和资料库第38页共115页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到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不断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一是坚定不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百年党史表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起到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纳入党组工作顶层设计,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健全对标对表、校准偏差、狠抓落实长效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碳中和资料库第39页共115页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高职院校、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工作格局。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扛好“两个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二是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积极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将“五育并举”要求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各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各方面,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快形成。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按照“六个下功夫”的要求,谋划实施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5册读本,建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统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用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健全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对照《决议》,出台《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抓紧启动相关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深化体教融合,毫不松懈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碳中和资料库第40页共115页三是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人民至上,是全会总结的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有近2.9亿在校学生,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人民满意作为重要检验标尺,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把“双减”作为“一号工程”,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确保党中央决策落地见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义务教育结构,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大倾斜力度,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以“互联网+”教育更好实现教育有效均衡。围绕促进共同富裕,在“有学上”基础上加快构建满足人民“上好学”愿望的教育体系,努力让教育资源全程伴随每个人、让教育成果平等面向每个人、让教育过程全面发展每个人、让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个人,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四是坚定不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中全会强调,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强调“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坚持“四个服务”,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碳中和资料库第41页共115页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两个大局”中考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推进不同阶段教育差异化发展、分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要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急需、冷门学科专业的支持力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把绿色低碳要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探索教育大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快高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深化依法治教,强化督导权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大先生”,培养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五是坚定不移传承弘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鼓起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积累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这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密钥”,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与时俱进、传承弘扬。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险阻。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丰富内容、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将其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的指南指针,作为攻坚克难、战胜风险的借鉴启示,保持宏大历史视野,引导广大干部用历史观照现实、指引未来,分析洞察第二个百年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目标愿景、政策举措,使落实的过程成为提升政治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谋划能力的过程。要始终铭记生碳中和资料库第42页共115页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教育系统安全和谐稳定。要用历史经验,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品格,始终把办好教育作为使命召唤、作为理想信念、作为永无止境的高尚事业,砥砺初心、淬炼灵魂,鼓起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踏上新征程,教育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巡视整改相结合,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碳中和资料库第43页共115页科技部王志刚:正在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王志刚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确实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我们过去在科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在已经推广到产业,在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比如,新能源汽车已经广泛应用。“当然,新能源汽车研发还需要解决全过程绿色运行的问题,还需要解决电的来源清洁化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王志刚说,核电也是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式,运行的清洁性肯定是有保障的,但同时安全性也十分重要,我国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此外,在建筑节能方面等,我们都有一些科技成果,支撑双碳工作。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真正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方方面面去努力,科技解决方案肯定是其中一个关键。“比如太阳光伏发电,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解决了科技问题,所以今天可以用光伏原理来发电。刚才讲的高温气冷堆,王大中先生用了60年时间,使它今天成为实际可用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且安全等级在全球最高。”碳中和资料库第44页共115页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正在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并且进行部署。解决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和过去200多年一样,都是从科学开始,带动经济社会的改变。“今天我们还是要面向科学,看看科学原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在研发上我们应该怎么系统布局,怎么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这方面,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王志刚强调,要针对需求列出一些重大研发课题,这样才能真正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有时候非传统的一些路线,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科技创新往往能够起到颠覆性的效果。”王志刚表示,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探索更好的方法,更多的路径,出更多的成果,为减少碳排放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新能源包括太阳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这样我们就有多种选择,能够在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变得更绿色。“过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双碳的任务还很重,今后的路还很长,科技责任很大,我们努力做好。”王志刚: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一边是碳达峰碳中和,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日前表示,科技是保障二者同时实现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将检验并催生一系列科学结论、科学方法以及技术创新成果。在近日召开的“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香山科学会议上,王志刚说,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希望科研工作者立足中国国情,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支撑我国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碳中和资料库第45页共115页王志刚表示,未来要系统设计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体系结构,形成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蓝图和“四梁八柱”;要坚持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导向,做好科技需求分析,明确科技创新的思路和重点。此外,还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实现未来40年碳中和目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支撑。按照规划,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内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碳减排和生态碳汇方面近百位院士和高层专家参会,就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进行研讨提出相关建议。王志刚: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结构性重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结构性重塑。”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王志刚称,“我国化石能源将逐步从主体能源向补充和备用能源转变。”传统化石能源面临挑战“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正面临较大挑战。”王志刚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时代的要求,如滔滔东流,石油石化央企便是这江流上的一艘巨轮,只有积极地融入“双碳”时代,才能在滔滔江流中顺势而行,繁荣兴旺。从国际上看,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版,欧洲煤炭消费量已经从2010年的15.34艾焦耳下降至2020年的9.4艾焦耳,年均降幅2.7%;石油消费量从2010年的1565.9万桶/日下降至2020年的1322.1万桶/日,年均降幅0.3%;天然气消费量从2010年的6229亿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5411亿立方米,年均降幅0.4%。而可再生能源过去10年年均增幅超过10%,在欧洲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达20%左右,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区域电力结构中占比将超过80%。从国内情况看,2021年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以上。碳中和资料库第46页共115页“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王志刚由此认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结构性重塑,化石能源将逐步从主体能源向补充和备用能源转变。“三油一网”率先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王志刚表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三油一网”等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率先行动,开展绿色转型。王志刚说,2021年5月,“三油一网”集团共同成立了“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将甲烷控排纳入碳减排发展规划,全方位提升甲烷排放管控水平,力争实现2025年天然气生产过程甲烷平均排放强度降到0.25%以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油气企业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的影响力,彰显中央骨干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这其中,中国石油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实施绿色产业布局,打造石化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加快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中国石化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正朝着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阔步前行;中国海油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力争下降10%-18%,力争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超过传统油气产量占比,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国家管网积极部署管网运行提效行动、清洁替代低碳行动和节能提效减排行动,深化余热、余压、冷能等综合利用,推进气电一体化和分布式能源发展,以“管网橙”守护“山河绿”,打造绿色生态管网亮丽名片。石油石化企业全面转型碳中和资料库第47页共115页王志刚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包括“三油一网”在内的全行业企业全面推动绿色转型。需要石油石化企业携手同行,做“低碳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发展的领军者、共享发展的践行者”。一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起民之所望、行之所向的能源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和绿色储运体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二要坚定不移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当前我国油气消费占比仍偏小,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保证国家油气供给安全仍是石油石化央企的重要任务。从国内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看,当前我国海洋油气仍处于储量增长高峰前期,未来开发潜力较大,同时需进一步加大陆上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实现从浅层到深层、从浅水到深水、从常规到非常规的跨越。三要全面推进油气结构调整。当前推进能源转型最现实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天然气产业和新能源业务,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建设海上大气区,全力增加天然气供应;探索风光气水综合能源外送模式,规模化发展地热、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风光气电融合等业务;加强氢能、新材料、CCUS、新能源服务支持战略布局,探索建立天然气发电与新能源电力协同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提升我国电力系统供应的稳定性,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四要加快推进减排降碳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将广泛动员行业院士、专家、学者,汇聚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智慧与力量,围绕减排降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强绿色低碳科普教育,推动绿色理念转化为百万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落实绿色企业文化和责任;积极构建开放型、多元化的行业生态圈,努力推进“绿色油田”“绿色工厂”“绿色炼厂”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生产运营的净零排放。碳中和资料库第48页共115页财政部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经济日报刊文,其中在准确把握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中提到,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要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有序推进工作,既不能支持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也不能踩“急刹车”、搞运动式降碳。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禀赋、发展阶段、碳排放水平、财政收支等客观情况,实施既符合自身需求又满足总体要求的财政政策措施,推动安全平稳降碳。坚持站在全局谋一域,从整体上谋划、从更高层次协调和督促落实,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解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并加强政策措施间的衔接统筹,防止系统目标碎片化、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导致负面效应。刘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实现“双碳”碳中和资料库第49页共115页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的总体部署,财政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责无旁贷。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近期财政部出台《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财政工作全局,坚决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地见效。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担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息息相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不仅是部分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财政部门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履行党中央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能职责,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信心,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举措,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碳中和资料库第50页共115页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财政部门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落实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引导市场主体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用绿色倒逼升级,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昆:准确把握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对财政部门来说,这也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这4碳中和资料库第51页共115页对关系。在推进工作中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立足当下,充分意识到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通过攻坚战完成短期任务;又要放眼长远,通过持久战实现远期目标。要合理规划财政支持政策和支出规模,始终注重统筹需要与可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准确把握每一阶段重点工作,分清主次、有保有压,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支持政策要明确阶段性目标,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要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有序推进工作,既不能支持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也不能踩“急刹车”、搞运动式降碳。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禀赋、发展阶段、碳排放水平、财政收支等客观情况,实施既符合自身需求又满足总体要求的财政政策措施,推动安全平稳降碳。坚持站在全局谋一域,从整体上谋划、从更高层次协调和督促落实,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解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并加强政策措施间的衔接统筹,防止系统目标碎片化、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导致负面效应。三是提升效能,奖优罚劣。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是使用财政资金的基本要求。相关财政资金要优化支出结构,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确保钱花在刀刃上。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资金分配体现奖优罚劣,中央财政对推进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支持,对推进相关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地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运用好审计、财政监督成果,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责,并举一反三,作为改进预算、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交流,内外畅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碳中和资料库第52页共115页原则,维护我国发展权益。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国思维和全球视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以对外财经务实合作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资源,推广交流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用好G20、APEC等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深化拓展与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经济组织交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营造于我国有利的外部环境。刘昆:积极推进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政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财政支出突出精准施策和稳妥有序。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精准是要义,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精准滴灌”、定向调结构的优势,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资金安排聚焦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加大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引导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智慧储能等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支持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草原、湿地保护修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自身财力有限的地区,在制定政策、安排支出、举借债务时,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确保财政安全、可持续运行。二是落实税收政策,建立健全推进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和完善税收政策组合,既要注重对生态保护、创新发展的激励,又要强化对破坏生态、粗放发展碳中和资料库第53页共115页的约束,还要积极推进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将成品油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促进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消费。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减免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深度脱碳技术和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支持促进绿色低碳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持续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模式。按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优化关税结构。三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坚持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聚集。通过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金融手段加快培育绿色发展领域的市场主体。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激发市场主体调整产品结构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作用,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统一监督管理的支出责任,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提升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四是持续跟踪问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在当前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资金投入和实际需求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财政部门要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推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全覆盖,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完善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储备制度,推动地方提前谋划项目,做好准备论证工作,夯实项目实施基础,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盯紧预算支出进度,对执行偏慢的地方及时督促指导,从根本上解决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慢、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实施好碳中和资料库第54页共115页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政策效果,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为地方落实工作任务提供及时有力的财力保障。五是压实落实责任,推动财政系统由上至下抓好政策实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明确的政治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加快梳理和完善现有政策,将符合规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支持范围,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扎实推进重点行动、重大工程,形成工作合力。省级财政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区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市县财政部门的督促指导。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将有关内容作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部分,切实增强工作本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刘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的总体部署,财政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责无旁贷。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近期财政部出台《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财政工作全局,坚决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地见效。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碳中和资料库第55页共115页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息息相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不仅是部分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财政部门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履行党中央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能职责,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信心,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举措,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财政部门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落实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引导市场主体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用绿色倒逼升级,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碳中和资料库第56页共115页刘昆: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财政》发布《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讲话提到,2023年要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部门协同,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专项债券项目要确保融资和收益平衡。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并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做好衔接。政府投资要讲究绩效,向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倾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要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在推动稳定就业、依靠就业创造收入的同时,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刘昆:加大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工作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经济日报刊文,其中在积极推进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中提到,强化资金保障,财政支出突出精准施策和稳妥有序。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加大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引导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智慧储能等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支持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草原、湿地保护修复。碳中和资料库第57页共115页生态环境部黄润秋:统筹做好“双碳”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6月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作主旨发言,并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辽宁论坛上讲话。黄润秋表示,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扩绿可以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黄润秋指出,要统筹做好“双碳”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碳中和资料库第58页共115页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黄润秋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一方面,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光伏和风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表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黄润秋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不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碳中和资料库第59页共115页黄润秋指出,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黄润秋:立足富煤、贫油、少气基本国情,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先立后破6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并作开幕讲话。黄润秋指出,自1992年成立以来,特别是第六届国合会以来,国合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相关成果直接服务于中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决策和战略。境外举办会议,交流传播成效进一步提升。增设特邀顾问,多方参与格局进一步拓宽。黄润秋表示,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1年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了30微克每立方米。连续两年实现了PM2.5和臭氧的双下降,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两年实现了二类及以上的优良水体。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了劣五类。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建成了首批国家公园。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增多,为2030年可持续目标作出了中国贡献。黄润秋说,这十年中国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中国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开展应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宣布并坚定的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并且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的会议,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碳中和资料库第60页共115页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黄润秋表示,当前新冠肺炎持续蔓延,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挑战,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趋势,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他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一是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动力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先组合,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更多用经济、科技手段减污降碳。二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将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实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和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以高水平的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的生活。三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各方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COP15主席国义务,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碳中和资料库第61页共115页样性框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继续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黄润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上下功夫,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近日,在“绿色低碳新动能推动构建新格局”为主题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黄润秋表示,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功夫,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上下功夫,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该年会上,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编制的《美丽中国在行动2022》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跟踪、梳理、总结了我国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进展和地方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主要情况。“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把关注的重心转到创新型减碳,转向进取型战略,建立相互依存的三支柱体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碳中和资料库第62页共115页原副主任刘世锦在该年会上表示,“中国的能源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刘世锦作了题为“中国能源和经济转型之路与进取型减碳战略三支柱体系”的主旨发言,他分析说,现实中,有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通过提高碳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或者同样的产出使用了较少的碳排放;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刘世锦进而提出三支柱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加快碳核算、碳帐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具体而言,三支柱体系的第一支柱是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这个市场基于技术创新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可以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以及森林碳汇和其他负碳技术产品。在起步阶段建立地方性市场,形成增长型碳汇池。开始由地方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对进入增长型碳汇市场的产品按照一定价格进行初次购买,然后转入市场流通,条件成熟后逐步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为第二支柱。刘世锦进一步介绍,可借鉴《巴黎协议》原则鼓励地方主动性,提出兼具实际性与挑战性的减排目标,配合国家“1+N”政策,形成各层面的区域减排计划和可追溯的减排责任要求。责任体系建设起来后,区域和企业可以从各自实际出发,减碳、增长、降本、提效协同推进,一方面实现总体减碳目标,另一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协同。最后,加快碳核算、碳帐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是第三支柱。在碳核算起步阶段要普遍建立企业、机构甚至个人碳账户,把更多融资活动融入绿色金融轨道,借助增长型碳汇开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进而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持。碳中和资料库第63页共115页关于三支柱体系的具体落实,刘世锦指出,可以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内容打包进一个完整的数据运行体系进行操作运转,大幅度扩展该体系的应用场景。建设绿色低碳美丽中国”进行主旨发言。王金南提到,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即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增进人类和自然可持续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关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要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尤其是生态空间规划,第二是要培育壮大生态产品的消费基础。第三,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的交易体系,探索哪些是可以交易的,如何交易;第四就是要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产业的利益分配体系。”王金南表示。“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文明形态背后都有一个产业形态来支持。生态文明时代也需要有一个产业形态来支持,即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王金南在讲话中提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就是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增进人类和自然可持续福祉提供产品和服务。王金南表示,按照人类参与的程度,生态产品可以分为初级生态产品和衍生性生态产品,按照产品的市场属性可分成公共型、准公共型、经营型三类。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函数除了传统的土地、劳动、资源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生态资源,它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第一生产力,也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最主要的生产函数变量。相比于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生态产品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现状,王金南介绍道,“我们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做了范围界定和产业分类,分成4大类25小类。在对2015年到2021年全国的生态产品总值及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进行核算时,我们发现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产品总值、经济生态生产总值都处于增加态势。”基于交易产品的三大属性,王金南提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模式四个要点,第一,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生态空间的规划。第二,培育壮大生态产品的消费基础。第三,加快建立生态产品的交易体系,探索交易范围及交易碳中和资料库第64页共115页办法。第四,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产业的利益分配体系。黄润秋: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6月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辽宁论坛上表示,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黄润秋指出,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一方面,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光伏和风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在谈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黄润秋表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黄润秋指出,要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不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黄润秋表示,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碳中和资料库第65页共115页黄润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为落实好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要求,建议: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出的最大力度承诺,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增进能源安全。有利于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维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二、注重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是要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一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手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二是要统筹做好增量、存量两篇文章,促进低碳领域的新经济、新能源、新技术发展,推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三、强化全国一盘棋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各地区各行业的“双碳”路线图。二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下,加快出台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做好衔接协调。三是进一步强化督促指导,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四是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五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黄润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实碳中和资料库第66页共115页现碳达峰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1日晚表示,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稳步推行碳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黄润秋在当晚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作出上述表述。他指出,我国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他表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提前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他强调,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黄润秋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广泛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建设清洁美丽世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各方要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担当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黄润秋: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目标分解到地方并碳中和资料库第67页共115页落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今天(25日)表示,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排放强度与总量双控,将“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分解到地方并加以落实。在北京市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等今天联合举办的“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黄润秋在致辞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变革,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加强考核评估,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同时,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等开展规划环评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区域削减措施,重点区域新建耗煤项目严格按规定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施,推进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能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他说,降低碳排放是一举多得的事,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减污协同增效。黄润秋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按照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碳中和资料库第68页共115页“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问题。”黄润秋说,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与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双赢的必然选择。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系统谋划减污降碳路径,加快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强化区域协同、任务协同、机制协同,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工作格局。黄润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夏天,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欧洲、巴基斯坦等很多国家今年也都遇到了高温天气、干旱、洪水这样一些灾害性的天气。这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在身边,也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据黄润秋介绍,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年来,我国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去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达到了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2.1倍,突破了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是稳居世界第一的。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持续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碳中和资料库第69页共115页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并大力推进全国的碳市场建设,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态度是坚定的。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黄润秋说。黄润秋:谈生态环保热点问题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对生态环保领域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黄润秋表示,我国是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约束性强。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黄润秋说,十年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他表示,在理念上,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道路和路径选择上,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方法上,我国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资料库第70页共115页“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黄润秋说,下一步,要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黄润秋说,近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持续大幅度降低。实践表明,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他表示,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也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生态环境部本级审批180个重大项目,涉及投资1.9万亿元;指导地方审批12.3万个项目,涉及投资23.3万亿元,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了贡献。黄润秋说,要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守住“三条底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依法依规的底线,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同时,把好“四道关口”,即环评审批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督察问责关。他表示,要重点关注“五类项目”,即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中西部地区承接排放比较高的产业转移项目、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严格审批管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中国烙印黄润秋表示,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特别关注。2021年10月,我国在云南昆明召开COP15第一阶段会议。去年12月,我国领导和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碳中和资料库第71页共115页他介绍,第二阶段会议最具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就是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机制,即明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资金,还包括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落地的机制。他表示,这些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也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黄润秋说。在谈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供全球借鉴的经验时,黄润秋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同时,我国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黄润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近期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近期,我们将以发电行业为首批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打法,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黄润秋:对生态敏感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把关碳中和资料库第72页共115页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介绍,这十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国地表水I到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些年,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前形势下,生态环境部将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就此问题,黄润秋表示,近十年来,我们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5%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在持续大幅度降低。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超过了90%。所有这些情况表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一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同时,还要守住“三条底线”:一条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总要求。二是依法依规,对一些重大的、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三是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还要把好“四道关口”:一是环评审批准入关,包括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包括前期的“三线一单”区域准入。二是排污许可关。第三道关、第四道关是加强监督执法关和督察问责关,为生态环保兜底。此外还将重点关注“五类项目”,如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排放比较高的产业项目、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项目,都要严格审批、严格把关。黄润秋: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碳中和资料库第73页共115页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当前形势下,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近10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5%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在持续大幅度降低。在污染物减排方面,这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分别超过84%、58%,北京二氧化硫的浓度以个位数的微克来计。PM2.5连续9年下降,累计降低57%,重污染天气比例只占1%左右。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超过了90%。“所有这些情况表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黄润秋说。而从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来看,去年一年,生态环境部本级审批180个重大项目,涉及投资1.9万亿元。指导地方审批12.3万个项目,涉及投资23.3万亿元,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的一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同时,还要强调守住“三条底线”、把好“四道关口”、重点关注“五类项目”,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中和资料库第74页共115页国家能源局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能源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坚决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牢牢保持战略定力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碳中和资料库第75页共115页担当。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增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举措。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能源活动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能源发展一头连着物质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跨越能源转型变革这个关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高质量保障这一需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水平,坚决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高耗能高碳排放老路,切实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以能源行业深刻变革支撑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突飞猛进,到“十三五”末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历史性降至56.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15.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9.8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一,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体量大,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在基本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后,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成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走好这条路,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能源事业,更好把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低碳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努力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积极推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选择。随着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发展清碳中和资料库第76页共115页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120多个国家提出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自顾倾向明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交往受限,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履约践诺成效低于预期,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勇于担当、勠力同心。我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提振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士气,促进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得到有效落实,有助于寻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各国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大力加强科学谋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强化战略思维、拓宽战略视野、做好战略设计,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统筹处理好三大关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衔接,努力保持科学合理、协调一致的工作力度。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更好运用改革发展办法一体推进生产供应和减碳降污,着力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减排进程,以减排约束倒逼行业创新,推动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把发展和减排的目标关系统一于保障能源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要求。统筹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自觉把局部利益放在整体利益中把握考量,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落实行业任务的根本遵循,以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保障,更好发挥走在前、作表率的带头作用,努力作出更多行业贡献,切实把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关系统一于全国一盘棋。统筹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统筹谋划进度安排,既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又要从务实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问题入手,聚焦用力打好歼灭战,努力积小胜为大胜,切实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时序关系统一于实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资料库第77页共115页明确能源碳达峰思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稳步推动能源碳达峰。科学设置战略目标,紧紧围绕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能源碳排放、消费、效率等行业指标进行深入论证测算,主动认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努力做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树立起科学合理的目标指引。明确聚焦战略任务,坚持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两大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严控煤电项目,严控煤炭消费,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不断扩大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大力压减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费,以高质量的供需互动促进任务有效落实。加强政策措施保障,结合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制订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储能、政策体系等分领域措施,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窗口期。奋发有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坚持节约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切实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加快煤炭减量步伐,严控煤电项目,积极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减煤限煤,大幅压减散煤。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增速,科学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全面实施油气绿色生产行动,大力推进油气输送降碳提效,积极推动油气加工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碳捕集技术研发应用。要确保“十四五”时期化石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较“十三五”进一步降低,实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5%的目标。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迭代发展,稳步加快替代力度和节奏,切实让绿色低碳发展的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碳中和资料库第78页共115页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产业,优先推进东中南部地区风电光伏就近开发消纳,积极推动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和“三北”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化开发,“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要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主力。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战略作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发展安全高效储能技术,扎实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建设智能电网。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和政策支撑保障,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强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站建设,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全国电网格局,完善区域主网架,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用户投资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双向调节作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完善电价和电力调度交易机制,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完善符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配套机制和市场模式。章建华: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27日在北京说,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章建华在会上作如上表述。“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能源是碳达峰的重要领域。在当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能源碳达峰工作能否如期实现?对此,章建华指出,国家能源局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碳中和资料库第79页共115页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在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方面,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章建华说,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15.9%提高到16.6%,提高了0.7个百分点,保持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他说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为新碳中和资料库第80页共115页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初心、担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左)和6号机组(2021年12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必须始终把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变革进程中,时刻牢记并践行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职责使命。深刻把握保障能源供应底线要求。推进“双碳”工作,必须把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不能丢了“饭碗”谈转型,必须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面对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能源供应紧张等严峻形势,坚持把增产增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增加生产供应,多措并举平抑市场波动,坚决有力纠治不合理涨价现象,确保在用能高峰季到来之前做好煤电油气供应和储备。打好煤炭增产增供“组合拳”,充分发掘煤电顶峰出力潜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油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1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2076亿方,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方,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精准把握推进低碳转型节奏力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既充分认识能源转型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也实事求是地从务实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问题入手,聚焦用力打好攻坚战。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碳中和资料库第81页共115页能源结构中的比重。2025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分别提高到20%和25%左右。积极把握“十四五”关键窗口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们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当前面临降碳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十四五”时期是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用好这个关键窗口期,组织实施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分领域、区域、省级能源规划,加大力度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行业自身深刻变革带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助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必经之路。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体量大,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发展面临着许多硬性约束。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能源生产环节持续降碳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显著增加,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提高到25.5%。顺利开工启动装机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加快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白鹤滩水电站6台机组建成投产。核电项目积极安全有序推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田湾6号、红沿河5号等3台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363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中和资料库第82页共115页碳化,新增电能替代电量约1700亿千瓦时。坚持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优化升级。引导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在供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在消费侧,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减煤限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和电气化水平。推动出台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继续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巩固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装备优势,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考核评价,组织开展了两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工作,扎实推动了核电、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燃气轮机等领域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全球首个商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并网发电,国核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这一科学分析高屋建瓴,充满辩证思维,使目标实现的脉络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需统筹各方力量、付出艰苦努力,坚持全国一盘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研究论证,主动认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强化政治引领。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工作部署实施以来,国家能源局党组始终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碳中和资料库第83页共115页落实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做好“双碳”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检验,作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大契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与党中央部署要求对标对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树立系统观念,以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保障“双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加强政策衔接。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落实能源行业任务的根本遵循,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实施方案,不搞齐步走,协同推进如期实现全国2030年前碳达峰整体目标。统筹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规划政策落实情况监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大力度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提出煤油气电行业降碳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协同推进各能源品种碳排放梯次达峰。推动体制创新。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适应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油气管网改革。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能源品种协同互济、源网荷储集成优化的体制机制,强化财税、金融、环保、国土等政策协同。推动制定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组织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提升行动。研究制定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政策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国家能源局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能源行业光荣传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章建华:持之以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中和资料库第84页共115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双碳”任务部署以来,能源行业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全力加强工作计划和组织落实,以制定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牵引,以编制“十四五”时期行业规划为契机,瞄准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主攻方向,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下降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进一步提高至25.5%、上升1.2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水电、核电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战略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全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地方对“双碳”目标的认识还有偏差,出现了“一刀切”、运动式“降碳”、“碳冲锋”等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切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要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把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转型变革统筹兼顾起来,紧紧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用好“十四五”关键期窗口期,扎实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抓好煤电“三改联动”、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推广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确保如期完成双碳目标任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阐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等有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安排部署关于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等新思路新举措,强调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能源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家能源局党组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碳中和资料库第85页共115页传达学习、深入研究落实,并通过制定印发年度党组工作要点、年度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形式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决策部署细化分解落地,全力以赴抓好贯彻执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是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功应对了来自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重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全面小康,引领14亿多中国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饮水思源、鉴往知来,从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我们深刻感到,要把亿万人民的信心意志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进,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号令指引前进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始终牢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工作,主动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能源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党的号令指挥到哪里、能源就服务保障到哪里。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用心用情奉献更加美好的用能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等等。碳中和资料库第86页共115页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百年来的一切奋斗牺牲和创新创造,归根结底都是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想,在党领导能源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一以贯之,无论是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还是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著称的煤炭行业优良作风,还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电力行业光荣传统,其精神源头无不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源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历史性解决,光伏扶贫工程惠及415万贫困户,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超过70%,油品质量标准世界领先,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地震、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有力保障了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发点和落脚点至关重要,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永远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扎实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网巩固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提升、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民生工程,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用心用情为人民奉献更加美好的用能服务,努力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能源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2020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我国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订单增长远超预期,对能源消费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据统计,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2.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其中,电碳中和资料库第87页共115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10.3%,用电量达到8.3万亿千瓦时;年度用电增量约为“十三五”时期五年增量的一半。经济发展能源先行,保能源安全就是保生产力、就是保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对能源的需求就越旺盛,保供的责任压力就越大,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安全方面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永远牢记我们的工作责任首先是对能源安全负责,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牢牢立足基本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和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持续加强安全运行预测预警,安全稳妥推进煤改电等改造工作,坚决杜绝拉闸限电等问题发生,决不因能源供应不及时不到位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双碳”任务部署以来,能源行业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全力加强工作计划和组织落实,以制定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牵引,以编制“十四五”时期行业规划为契机,瞄准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主攻方向,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下降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进一步提高至25.5%、上升1.2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水电、核电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战略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全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地方对“双碳”目标的认识还有偏差,出现了“一刀切”、运动式“降碳”、“碳冲锋”等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切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要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先立后破、碳中和资料库第88页共115页通盘谋划,把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转型变革统筹兼顾起来,紧紧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用好“十四五”关键期窗口期,扎实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抓好煤电“三改联动”、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推广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确保如期完成双碳目标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以往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动能日趋衰弱,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内视自顾倾向明显,国际经济往来受限,以“缺芯”“缺柜”等为代表的新矛盾新问题冲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能源行业不仅要素规模体量庞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度密集,国家间的能源科技竞争与合作一直非常活跃,尤其是随着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能否在科技变革大潮中站稳脚跟、抢占先机,对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推动科技创新既是补短板强弱项、提高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发展转型变革的必然选择,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事实也一再证明,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大国重器必须也只能由自己来掌握。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潮流。要始终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落实“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制度,依托国内大市场和人才资源,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装备瓶颈,大力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应用,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催生一批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切实把能源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自立自强上。碳中和资料库第89页共115页章建华:三方面举措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能源行业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贡献了坚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利基础。支撑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能源行业贡献了怎样的坚实之力?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双碳目标对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能源领域在思想理念和方法思路上应如何把握?对此,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六大方面成就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有利基础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章建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利基础。清洁低碳转型更快。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较2012年提高6.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8%,较2012年下降11.7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供给能力质量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到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碳中和资料库第90页共115页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科技创新动力更足。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安全可靠的电网,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基本力量。市场发展活力更高。深化重点能源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有序放开,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逐步构建起了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辅助服务市场为“稳定器”、现货试点为“试验田”的电力市场体系。国际合作全面开展。我国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29个国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多边机制下的能源国际合作。惠民利民保障更实。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国农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全部通动力电,农村电气化率达到18%;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取得明显进展,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5%以上。记者: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我国在实现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收获了哪些经验?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章建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我国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及时把握了能源转型方向,及时顺应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历史潮流,及早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创新。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广泛参与。我国可再生能源从成长之初就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社会化的行业,市场主体多,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活跃,市场竞争充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碳中和资料库第91页共115页另一方面,我们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了固定电价制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税费优惠制度等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法律保障、规划引导、财政支持等措施,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快速发展、规模化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突出贡献。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成本快速下降,经济性显著提升,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加快成为新增主力能源。记者: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您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章建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能源工作,必须及时准确研判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放眼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呈现新局面,推动世界更快进入低碳化、智能化的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看向国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能源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化成为能源发展的硬约束,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这对我国合理谋划能源转型路径,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辩证看待当前能源保障发展遇到的多重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决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全局与区域、碳中和资料库第92页共115页开发与节约、当前与长远等重要关系,实现“十四五”能源发展的良好开局。记者: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章建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与变革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才能实现我国能源本质安全。从近期看,减污降碳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49.8亿吨标准煤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节能降耗的空间很大。以更大力度实施节能降耗,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减污降碳,不仅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避免透支未来的战略资源、环境空间和发展潜力。从长远看,减污降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初步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记者:“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国家能源局拟采取哪些举措,推动碳达峰目标稳步实现?章建华:现在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两个五年,共十年。“十四五”是第一个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动碳达峰工作能够成势见效。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完成。我们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碳中和资料库第93页共115页同时要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发展核电,同时要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电源建设,增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二是大力推行绿色用能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在重点领域乃至全社会推行绿色用能模式至关重要。我们将采取更加严格的能耗标准,支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用能方式的改变。推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也要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较2020年降低18%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在“十四五”规划里已经体现了。三是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任务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同时抓好国家和省级“十四五”能源规划衔接工作,把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等目标落实到规划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压实各级各地碳减排责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这项工作现在就要开始干。记者:国家能源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引领能源行业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章建华:能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行业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能源供应的基础保障作用。一要发挥能源行业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布局建设一批能源重大工程,带动发展支柱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指导地方抓好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管理和设备运维,确保持续发挥增收作用。二要加快乡村能源变革,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结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先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打造县域低碳能源产业,碳中和资料库第94页共115页提高电气化水平,转变乡村用能方式,建设美丽新乡村。三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具有技术、资金优势的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探索农村能源投资、服务新模式,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乡村能源加快发展。章建华:推进能源转型目标任务有力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做好“双碳”工作,能源行业如何把握好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怎样实现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中能传媒:“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效与经验?章建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十四五”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领域落实碳达峰工作取得良好开局。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我们以5.2%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支撑8.1%的GDP增速。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5.5%,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0%,较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等一批重大水电项目投产运行,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碳中和资料库第95页共115页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成投产。2021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能源转型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全球首个投入商用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稳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发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科学把握降碳节奏,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安全降碳。另一方面,要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充分发挥消费侧转型对减碳的引领作用,加大供给侧清洁能源供应对减碳的支撑作用。此外,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加强能源转型政策制度供给。目前,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印发实施。我们将继续推进能源转型目标任务有力有效落实,统筹做好碳达峰相关工作,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中能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能源工作将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把握好能源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章建华: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今年的能源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支撑作用。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落实工作。一是全力保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能源局的首要责任和使命。2022年的工作重点是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弹性。增强煤炭供应能力,强化煤电支撑作用,发挥好煤炭、煤电在能源供应体系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加快储油储气设施建设。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和余缺互济,提升电力系统弹性,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能。碳中和资料库第96页共115页二是有序推转型。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一方面,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第一批1亿千瓦规模基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成白鹤滩水电站、福清6号等一批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统筹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发挥煤电调节性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三是大力促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锻造可再生能源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长板,推动5G、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清洁化水平,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中能传媒:改革创新是做好能源工作的根本动力。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章建华:当前,能源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统筹能源低碳转型和安全保障机制,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促进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力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各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交易,培育多元化电力市场主体,深化配售电改革,研究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油气体制改革方面,要增强国内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发挥好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保供稳价主力军作用,深化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明确新进入主体保供责任。引导和推进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健全油气行业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合同化、市场化保供机制。统筹能源低碳转型和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要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完善能源预测预警机制,健全清洁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中能传媒: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碳中和资料库第97页共115页章建华: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十四五”是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将从健全创新协同机制、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成果示范应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优化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科技国际合作6个方面发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紧扣科技创新抓好“两个关键”。一是突出机制建设,依托能源领域优势企业布局设立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健全激励措施,以打通创新链和价值链为导向,构建开放合作、共创共享创新生态圈。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发挥能源央企技术装备短板攻关主力军、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支持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发起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能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对接融通。面向市场打通“两个通道”。一是打通成果示范应用通道,完善能源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鼓励地方制定细化支持政策,研究建立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推广指导目录,向市场推广经过示范验证的先进能源技术装备。二是打通一体化创新通道,坚持能源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工程示范一体化,大力推进能源标准国际化,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交流合作和中外标准互认,支持能源企业及标准化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中能传媒: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国家能源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确保农村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章建华:当前我国城乡用能水平仍存在差距,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推进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用能质量和用能水平,推动新能源成为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脱贫地区,持续推进农村碳中和资料库第98页共115页电网建设及改造,加快补齐局部地区电网薄弱短板,在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需要。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打造农村清洁能源支柱产业,继续在北方重点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探索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支持农村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项目,在农业产业园、有条件的村镇建设风、光、生物质、储能等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微电网、微能网,提高用能效率和综合收益。实施“户用光伏+储能”试点项目,推动农户低碳零碳用电,实现用电自给自主。章建华: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在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我国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未来,要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能源消费体系的升级换代,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进展显著,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增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2年增长4.8亿吨标准煤,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度超过4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十八大”以来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结构碳中和资料库第99页共115页优化最快的时期。章建华表示,“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有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其中,北方清洁取暖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30%。”“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紧张警示我们,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章建华强调,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到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章建华指出,未来,要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能源消费体系的升级换代,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9月18日,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分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保守估计,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约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徐春明表示,氢能有助于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动力转型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是实现各种能源之间高效转化的理想媒介,以及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韩布兴表示,碳中和涉及多学科领域,最核心的科学问题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氢为物质与能量转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其有效应用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资料库第100页共115页章建华: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新答卷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能源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发展目标和方针路径。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至建议提案主题,成为会场内外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此次以全国政协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委员身份参会。全国两会期间,章建华委员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阐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方案。加快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中能传媒:您今年的提案关注点有哪些?所提建议包括哪些方面?章建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充分发挥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的牵引作用,与供给侧双向发力,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键。为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我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能源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立足新时代十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利用清洁化低碳化等方面的转型成效,对标对表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要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提案》重点梳理了消费侧绿色转型需关注和解决的3方面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有关建议。一是关于能源节约。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用能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有待挖潜,如,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终端用能比重达到碳中和资料库第101页共115页65%~70%,公路货运量比重超过70%,城镇民用建筑中30%左右有待实施节能改造,能源节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建议:深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牢固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实施重点用能产业升级再造工程,提高新建产能准入门槛,提升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水平等。二是关于用能清洁替代。目前主要用能领域清洁替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工业领域相对容易实现电气化的环节已基本完成替代,余下领域清洁替代技术的经济性不足;交通电气化率仅为4%左右;建筑领域用能的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氢能冶炼等突破性技术仍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建议:加快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深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电能替代,大力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组织实施工业园区用能系统再造专项行动,开展一体化供用能方案设计,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网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等。三是关于消费侧转型政策机制。加快消费侧绿色转型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如,用能阶梯价差引导不够,集中供暖按面积计费,用户主动节能的动力不强;中小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替代投入不足,转型进度相对滞后;电能替代相关财税政策有待完善;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用户主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愿不强。建议:健全完善有利于消费侧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制定实施重点用能行业企业和园区绿色能源消费导向目标,加强共性节能降碳技术集中攻关,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对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用能清洁替代技术以及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等的政策支持,完善节能政策法规和用能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对用能行为的引导和激励等。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定位中能传媒: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新时代能源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如何认识能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章建华: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指出,“要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碳中和资料库第102页共115页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能源发展规律,清晰指明了能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中的坐标和定位。能源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做好能源供应保障意义重大。持续稳定、价格可承受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源行业必须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能源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从产业特征看,能源产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创新活跃、带动效应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从发展态势看,我国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新的竞争优势,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能源行业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国家发展和安全的“牛鼻子”。纵览全球,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倾向明显,能源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左右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资源;极端天气等影响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因素增多,冲击着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面对新的能源安全复杂形势,能源行业必须做到基础设施、能源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源生产、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是推动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行业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用能方式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碳中和资料库第103页共115页中能传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您看来,新型能源体系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能源发展图景?当前,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何基础?章建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我们要建设的新型能源体系有三方面核心要义,可以由此理解未来的能源发展图景。一是能源安全可靠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有力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创新引领能源发展,技术主导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构筑形成,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三是能源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能源结构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清洁化开发利用和综合效率达到先进水平,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时代十年,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已为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一是新型能源体系的绿色底色基本形成,去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与增量稳居世界第一,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二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安全基础有力夯实,建立了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新时代十年来能源生产总量增长30%左右、稳居世界首位,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三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已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四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完善,逐步破除体制机制制约,现代能源市场日趋完善,已基本建立了能源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不断释放和增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动力和活力。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的有关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党中央文件已为我们指明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等构成的“1+6”能源规划稳步实施,能源碳达峰方案等绿色低碳发展系列政策深入落实,后续还将研究出台有关新型能源体系的系列碳中和资料库第104页共115页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工作落实落细。以能源安全新格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传媒: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国家能源局将有哪些着力点?章建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要“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调自主保障是能源安全的重要前提。新时代十年,我国能源发展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不断强化能源供给能力建设,不断推进能源资源进口多元化,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种超预期、难预料的因素相互叠加激荡,保障能源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以能源安全新格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必须坚持自主开放发展。一方面,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坚强可靠的能源供应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完善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持续增强国内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力争实现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要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推进煤炭储备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要提升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管控能力,健全能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强化能源供需衔接,合理引导能源消费预期。另一方面,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要稳步推进能源资源深度合作。深入推进与重点能源资源国互利合作,加强与能源生产国、过境国、消费国协同合作,增强海陆能源运输保障能力,维护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安全与稳定。要加强能源投资贸易全方位合作。降低能源贸易和投资壁垒,拓展能源进口新渠道,畅通国际能源产供连,实现能源品种和能源碳中和资料库第105页共115页来源多元化。要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共同建设开放、透明、高效的国际能源市场。要维护能源领域海外利益安全。加强境外重大能源项目动态监测和风险预研预判,规范各类企业境外经营行为,全力保障境外能源资产和人员安全。以“两个加强”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能传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当前,能源行业“先立”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是什么?章建华:双碳工作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背景下的能源发展,必须把保障供应安全与推进转型变革统筹兼顾起来,稳中求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绿色低碳变革。新时代的十年,从能源结构、利用效率、环保指标的巨大变化来看,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稳扎稳打、步履坚实: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煤炭消费比重年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7%,降幅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建成全球清洁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煤电体系,煤电超低排放使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90%。经过10年发展,我国走出了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道路,能源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各能源品种,不可能一蹴而就。从需求端看,未来我国经济将长期向好,能源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从供给端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能源转型必须坚持系统全面、通盘谋划,具体做好两个“加强”:一是加强能源消费和生产协同转型。以主要用能行业消费结构转型为牵引,加快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以能源行业清洁供应碳中和资料库第106页共115页保障为支撑,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二是加强多能互补协调,充分发挥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实现新旧能源互为支撑、有序替代。坚决打赢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能传媒:开局之年,国家能源局将采取哪些举措,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章建华: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领域要着力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以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近期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健全协同体系。以坚决打赢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重点,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引导作用,研究健全能源重大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能源重大需求集聚。强化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重大能源科技项目为牵引,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联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引导产业链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和产学研深度协作,完善创新生态。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以落实“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重点,建立健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监测和服务机制,完善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科技创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规划、任务、项目、政策、资源、资金一体化融通衔接,有效引导全行业科技工作。三是做强平台体系。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和急需领域,探索“赛马”“挂帅”等新型组织模式,做强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完善现有创新平台的进入退出和运行管理机制。四是打造标准体系。一要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围绕支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目碳中和资料库第107页共115页标任务,加快推动重点亟需标准制修订。二要优化完善标准化组织体系,持续推动能源行业标准公开,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三要深化能源标准国际化合作,支持能源领域标准化机构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助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碳中和资料库第108页共115页交通运输部李小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取得实效3月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中央有关精神,审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海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交通运输部2022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等。会议要求,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厌战情绪、松劲心态,高度重视、高度警醒、高度负责,坚决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切实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指导做好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严格落实公路水运口岸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碳中和资料库第109页共115页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议强调,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进交通运输“双碳”工作,正确处理好各类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立足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以交通运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为基础,以优化交通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为关键,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确保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抓好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发挥综合交通的组合优势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二是抓好节能低碳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三是抓好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四是抓好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会议指出,各司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海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支持海南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部省合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取得一批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李小鹏:全面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2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进行部署。领导小组组长、部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并强调,要认真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完成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李小鹏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碳中和资料库第110页共115页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扎实落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李小鹏强调,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迫切要求,是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迫切要求,是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迫切要求,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迫切要求。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强化大局意识、履行行业职责,强化系统谋划、做好统筹部署,强化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强化改革创新、推动双轮驱动,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李小鹏要求,以交通运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为基础,以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为关键,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一是抓好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构建完善、合理、便捷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运输业态融合发展。二是抓好节能低碳装备推广应用。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加强交通电气化替代,加快老旧运输工具更新改造,推动前沿技术攻关。三是抓好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四是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鼓励不同方式、不同等级的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共用通道,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材料、工艺工法。五是切实做好组织保障。守土有责,主动认领,创造性开展工作。碳中和资料库第111页共115页外交部秦刚:携手扭转“政治小气候”协力应对“全球大气候”我们期待中美以格拉斯哥气变大会为契机,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携手扭转当前阻碍两国合作的“政治小气候”,引领世界协力应对日益变暖的“全球大气候”,共同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球行动倡议2021——气候变化”气候周特别活动当天开幕。秦刚线上出席开幕式,与中美青年对话时作上述表示。在回答关于“在气变领域,中美共同的责任和有所区别的责任是什么?中方有何计划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时,秦刚表示,中美两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方,都应首先立足自身,完成好国家自主贡献。美国是个实力很强的学生,但中间曾“逃过课”、退出过《巴黎协定》,今后要想按时高分交碳中和资料库第112页共115页卷,就不能再逃课了,也不能推迟提交作业。秦刚指出,中国碳排放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为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比美国付出更大的牺牲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密切合作。中美共同发表了《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合作。双方正在协力推动COP26取得成功。两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值得深入挖掘。中美还可以携手帮助易受气候影响的脆弱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秦刚说,中国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坚持绿色出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发展,总量达600万辆。中国政府还鼓励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秦刚表示,青年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更应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希望全球青年人都能参与到应对气变的努力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做起,倡导和塑造绿色生活方式,让大家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分享者。碳中和资料库碳中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社区整理分享双碳相关资料内容超过万条,建立了10个板块,包括资料、培训、数据、文章、政策、问答、企业、专家、工具、招标等,致力于建成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已有近5000多位专业人士加入,是从事双碳工作的必备工具《五十篇部级领导碳中和讲话汇编》,由碳中和资料库知识星球社区编制完成,已于2023年3月17日在碳中和资料库公众号发布,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我们已经发布了《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历次讲话汇总》《113个国内外经典零碳项目案例》《1+N政策体系汇总》等多篇双碳实用工具。。开通年度会员获取全年内容。扫描下方年度码加入星球下载全部资料,支持搜索、收藏、聊天、提问等功能,与两千位专业人士共同探索碳中和时代机遇,加入后可获得星球社区成立以来和未来一年的全部内容。开通永久会员享受更大优惠。扫描下方星主码,添加星主开颜微信,申请开通或升级为永久会员,可获得更多福利权益,年度会员升级为永久只需补交差价。年度会员码星主码(永久会员)碳中和资料库碳中和资料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