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 省电碳市场协同发展优势分析
从地理位置来看,A 碳交中心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
点,也是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牵头建设运维单位;
A 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东之一电网企业,处于全国电网互联
的中心位置,承担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重要任务。从行
为经验来看,A 碳交中心深耕于企业碳资产管理,在全国
首创了诸多碳金融产品,碳交易机制相对成熟,减污降碳
经验丰富。A 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东之一电网企业,是打造
全国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的重要支点,在实现电力资源
大范围优化配置上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综上所述,A 省
具备推动电碳协同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
4. 存在问题
当前,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分别由能源和环保部门主
管,相关政策缺乏协同、体系相对独立、凭证无法互认,
既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又增加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减排
的成本,惟有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两个市场互信、互认和
互通机制,方能于改革中破局,推动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三、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创新实践
一是深入研究,探索内在关联。组建电碳市场协同发
展研究专班,引入经研院、知名高校等部门单位“智脑”,
深入研究政策文件精神,针对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机制、
适应 A 省省情的绿电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
制等积极开展研究,挖掘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是调研走访,奠定合作基础。促请股东单位主要负
责人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带队赴碳交中心调研走访、座
谈交流。双方一致约定积极探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深层
关联,加强电力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并就促进数
据共享、交易结果互认、技术贯通等方面达成共识,为推
动电—碳市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度交流,议定合作内容。积极主动向 A 省政
府相关部门沟通汇报,赢得高度关注与悉心指导,明晰积
极开展试点,探索符合 A 省实际的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实施路径的目标任务。保持与碳交中心密切沟通,围绕战
略合作事项进行深度交流,针对电—碳市场合作协议的具
体内容,数次磋商,凝聚“协同进取、共创共赢”价值共识。
四是积极汇报,推动合作签约。2022 年 3 月,在 A
省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成功签署全国首份《电—碳市场协
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明确在机制衔接、产品研发、
碳平台建设、碳资产管理、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
扎实开展碳价与电价联动传导等关键问题研究,联合组织
省内专场“绿电 +”交易试点,以“电碳合作”创新模式
为清洁能源消纳拓宽渠道,为促进产业低碳转型、气候与
能源协同治理贡献智慧。
五是迅速行动,试点绿电交易。2022 年 4 月,在 A
省能源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A 电力交易中心顺利完成省
内首场绿电交易试点,参与交易的电力用户获颁由电力交
易中心、碳交中心联合认证的全国首批“电—碳双认证”
绿电交易凭证。该凭证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用户信息、
交易信息、等效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绿色属性所有权的清晰
和唯一,并有效实现交易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可存证,
标志着电—碳协同迈出关键一步。
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未来规划
回顾过去,A 省电力交易中心创新探索实践,推动同
属碳减排主战场的能源电力行业和碳市场交易行业携手迈
出一大步,但距离打造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
升级的精品示范工程尚有差距。展望未来,电碳协同长路
修远、大有可为,A 省电力交易中心深入研究,绘制电碳
市场协同发展“三大目标”“五条路径”规划图。
1. 紧盯“三大目标”
(1)加强顶层设计
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实现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方
向,组织能源、气候、经济、法律、金融等领域力量,规
划“电—碳市场”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明确市场建设边
界条件,设计市场总体架构、参与主体与交易内容,开发
多元交易产品,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形成系统性市场建设
方案。
(2)完善市场规则
建立健全“电—碳市场”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制定
市场管理规则、交易规则、监管规则、配套保障制度等,
明确市场参与主体相关法律职责和行为准则,协调财政、
税收、投资等政策,保障碳减排、清洁消纳等与之协调兼
容。根据市场建设目标及市场发展阶段,动态优化“电—
碳市场”管理规则,明确市场主体范围、职能与行为边界,
强化市场约束监督,为市场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3)推动市场融合
构建电价与碳价相融合价格体系,对电能和碳排放权
实施综合定价。组建市场交易监管机构,组织电能及碳排
放权的市场交易,开发电碳交易及金融产品,提供结算依
83
10 月刊 2023
Shanghai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