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又能使我们的制造业继续在世界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推进“双碳”工作,需要从三端发力
如何理解碳达峰碳中和,这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逻辑起点。丁仲礼介绍说,碳
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稳中下降;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净
零排放”,也就是说,人类可以排放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但这个排放量中的一
部分被自然过程吸收固定下来,余下部分则通过人为努力而固定。当排放量与固
碳量相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继续增高,就达到碳中和了。
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我国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每年 50 亿吨标准煤,其
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占比约为 85%,非碳能源的占比仅为 15%。二氧化碳的
终端排放源主要为工业(约占 68.1%)、建筑(约占 17.6%)和交通(约占 10.2%)。
“从以上数据可见,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
非常大,因此,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从‘三端共同发力’,即发电端用风、光、
水、核等非碳能源替代煤、油、气;能源消费端通过工艺流程再造,用绿电、绿
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固碳端用生态建设、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
等碳固存技术,将碳人为地固定在地表、产品或地层中。这就是碳中和的基本逻
辑。”丁仲礼说,概括来说,发电端之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消费端之要
在电力替代、氢能替代以及工艺重构,固碳端之要在生态建设。
在丁仲礼看来,浙江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要找准定位,立足长远,
做好系统谋划。在发电端,浙江一次能源匮乏,省外来电占比比较高,可提前谋
划,以参股投资等方式主动与外省在绿电供应上开展合作。在能源消费端,工业
是最大的排放源,为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尽可能少布置、不布置高耗能高排放产
业,加快发展低碳高效产业,着力布局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此外,交
通、建筑是另外两大排放源,交通方面或可加快电动汽车、氢能汽车的产业化替
代,建筑方面尽可能把家庭生活所用的煤气、天然气替换成电等等。在固碳端,
生态建设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固碳办法,浙江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在生态
文明建设上有很好的基础和自然条件,应坚持用长远的眼光谋划未来的生态建设
工作,比如进一步优化林木结构以增强森林固碳效果等。“通过三端发力,特别
是在能源消费端和固碳端及早谋划,浙江是可以做出特色亮点、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