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下):碳交易知识手册》VIP专享VIP免费

刘铭辉 著
TANJIAOYI ZHISHI SHOUCE
DITAN HUANBAO KEPU TUSHU
碳交易知识手册
(下)
第一章 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 /01
第二章 碳市场体系介绍 /09
一、碳市场相关基本概念 /11
二、碳市场结构 /16
三、碳市场的构成要件 /18
四、碳市场交易的制度特征 /20
五、中国碳市场体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2
第三章 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 /27
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29
二、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33
三、中国碳市场建设总量目标 /38
四、中国碳市场建设总体部署 /40
第四章 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 /45
一、试点碳交易运行情况 /49
二、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特点 /49
三、试点碳市场具体情况 /53
刘铭辉著TANJIAOYIZHISHISHOUCEDITANHUANBAOKEPUTUSHU碳交易知识手册碳交易知识手册(下)目录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01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09一、碳市场相关基本概念/11二、碳市场结构/16三、碳市场的构成要件/18四、碳市场交易的制度特征/20五、中国碳市场体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2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27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29二、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33三、中国碳市场建设总量目标/38四、中国碳市场建设总体部署/40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45一、试点碳交易运行情况/49二、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特点/49三、试点碳市场具体情况/53目录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65一、碳市场参与企业的类型/68二、碳市场对参与企业的影响/69三、企业碳交易面临的风险/72四、企业履约和碳资产管理/75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83一、公众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概念/86二、公众参与碳市场建设的方式/88参考文献/92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其中气候这一因素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业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也成了全世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作为碳排放的全球公约相继诞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借助于法律制度对碳排放权的界定以及相关的计量手段的支持,这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有的市场行为的总和称为碳市场。《京都议定书》提出减排机制,为碳排放权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奠定基础,国际碳交易市场将公共的全球环境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低碳经济模式中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而采取的排放权制度以及其他的碳排放量化指标体系也再逐渐完善中。工业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相伴而生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元凶首恶,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影响。面临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促进了碳市场的发展。为了给碳交易市场提供坚实基础,发达国家获得了数量有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下排03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04限的排放配额,某些国家当无法完成减排目标而导致配额不够时,就可以从超额减排目标的机构那里购买其剩下的配额。此外,作为对投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项目的回报,这些国家将再次获得减排额度,用于抵减自身的排放量。国际上率先执行此制度的地区是欧盟,从2005年1月开始,欧盟25个成员国均被要求制定各类工业设施的排放上限。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密切关注欧盟计划,部分国家已经开始计划采取各种措施,挪威、瑞士和冰岛已经明确宣布要加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符合《京都议定书》要求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允许公司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机制购买碳信用,以认可其在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截至2006年中期,已有超过60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到碳基金中,这些资金将从这类项目中购买碳信用,以协助国家和企业完成减排目标。碳市场最初来源于碳排放的交易,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在国际决策指导下,碳市场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逐步发展成为同石油市场、煤炭市场相似的专业金融市场。自英国于200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企业间的碳交易体系以来,碳交易就已经开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5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2005年,欧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跨区域的碳市场交易体系,为全球范围内的其他碳交易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增强了其他国家开展碳市场交易的信心。自此以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内部区域碳市场交易体系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以来,碳市场的交易浪潮更加迅猛地席卷世界上的经济大国。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如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智利、巴西、韩国、中国等,也开始纷纷筹建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各国碳市场的建立正在为碳交易制度国家化和全球化铺平道路。虽然中国不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制减排国家,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作为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基本国策,并相继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提出强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即在2020年实现2005年基础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促使全世界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使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始走上负责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京都议定书》06任之路。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将继续兑现之前的控制碳排放行动目标的承诺,与全球携手共建和谐有效的气候治理体系,这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根据《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形式为碳项目交易市场,即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国占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市场供应的份额,从2004年的43%上升到2008年的84%,始终居于首位。由于中国只具有自愿性碳减排义务,因此中国在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上的发展相对缓慢。中国在国际碳排放市场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在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上的影响力非常微弱。中国成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后,碳排放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大。2009年,中国首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对国际社会承诺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巴黎协定》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7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随着中国未来减排义务的履行,在《巴黎协定》的约束下,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场。2017年12月,中国已经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由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两部分组成,基本原则:由监管部门向控排企业发放配额,同时配额逐年减少;当控排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时,就需要向有剩余配额的企业购买,这些企业可以将多余配额出售。同时为了保证清洁能源和节能项目都能够盈利,中国碳交易市场针对这些项目还构建了补充项目,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出售,获得额外收益,这就是自愿减排市场。京都议定书灵活履行机制排放贸易机制履行贸易机制框架外框架内平行存在伴随成长CDM清洁发展机制缔约国政府购CERsVER自愿减排非缔约国团体个人购VERs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08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环保小博士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最早提出“低碳经济”一词的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09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1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一碳市场相关基本概念碳市场产生的时间不长,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学术界对碳市场概念缺乏统一界定,对碳市场及碳交易的制度和框架也鲜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碳市场的相关概念做简要介绍,可为碳市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碳交易碳交易,也称碳排放权交易,是政府为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则分解,分配给控排企业,通过企业交易其碳排放配额,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碳交易过程碳交易市场企业A企业B第三方机构核查12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污权。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2.碳排放权碳排放权,是指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权和所需的碳排放权两类。比如某个用能单位,每年的碳排放限额为1万吨,如果这个单位通过技术改造减少了污染排放,即每年碳排放量为8千吨,那么多余的2千吨,就可以通过交易出售,而其他用能单位因为扩大生产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限额不够用,就可以通过交易购买,这样不仅能使整个大区域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住,而且能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节能减排。碳交易体系是排放权交易制度理论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一种实践,而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科斯1960年提出的产权理论,即通过产权的确定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避免准公共物品的“公地悲剧”。在碳交易体系诞生之前,排放权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3交易就已经在美国的酸雨计划中取得了成功,即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气候谈判在设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案时,将碳交易体系作为一种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的市场手段引入。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因全球气候变暖而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了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EmissiosTrading,ET)、联合履约机制(JointImplementation,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同时议定书第一次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行了法律约束,并制定了一系列界定温室气体排放权利的制度。2005年,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和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碳排放权开始成为国际商品,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随着基于碳交易的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掉期产品及期权产品的不断涌现,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的报告,2008年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扩张至1263亿美元。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碳市场正在吸引着更多的投资目光。3.碳市场碳市场的形成是《京都议定书》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附件国家缔约方强制要求减排的必然结果,而非附件国家缔约方并没有这种结果,因此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无形的资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14产在各国的分布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对能源的利用率非常高,被充分利用的能源释放的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减排的难度提高、工作量加大。非附件的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对能源利用率低,因此减排空间相对较大,减排成本很低。这就造成了不同国家对于减少碳排放量的支付成本的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国家间碳排放权价格的差异性。发达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碳排放能力有限,减排空间大,所以可以通过项目开发(主要是CDM项目)签发减排量,进而成为碳排放权的供给方。有需求,有供给,碳交易市场就这样在国际上形成了。4.碳金融碳金融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衍生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是运用金融资本去驱动改良环境权益,并以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使得相关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得以交易或者流通,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碳金融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经济金融创新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55.碳市场中的交易主体碳市场的供给方: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支付较低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企业;项目开发商;具备签发碳基金、碳期货等其他碳金融衍生产品资质的金融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等。碳市场需求方:履约买家,在生产经营中所需花费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较高并被要求履约完成减排目标的排放企业;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碳市场中介机构:交易所、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支撑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6.碳交易基本原则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碳排放交易市场CO216碳交易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遵守基本原则,即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碳排放权只有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被赋予交易的可能性,从而促使碳交易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法律主体的碳排放权所有者必须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公司法》和《合同法》等。排放者可以进行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允许的总量范围内。环境管理部门还要对剩余的碳排放量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二碳市场结构碳市场可以分为实体碳市场和虚拟碳市场。在实体经济方面,碳市场的本质来源于不同企业各自的减排成本与效率;依托于相应的交易规则,企业各自被分配相应的碳排放额度,而这种额度跟普通商品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可以在市场中自由买卖。其中依据交易规则和运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配额型交易市场与项目型交易市场。配额型交易是指买方所购买的排放权是由监管者在“限额与交易”架构下创造和分配的。排放权的名称在不同的市场中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在《京都议定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7中称“排放权单位”,在《欧盟排放交易计划》项下称“欧盟排放权配额”。配额型交易市场同样属于管制型市场,包括英国碳市场和日本碳市场等。自愿型碳市场包括美国芝加哥碳交易市场、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等。项目型交易就是指买方购买的减排是相应的减排项目所产生的,交易中的碳排放量必须经过审核。在碳交易中,一方向可以另一方支付费用以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以此来履行减排责任。碳市场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如图所示。碳市场的交易模式主要分为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和基于配额的碳交易两种模式,基于项目的碳交易是企业通过减排项目获得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京都议定书》中同时建立了联合履约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机制(ET)等三个碳减排机制。碳市场是否具有强制性覆盖的地理区域交易标的行业覆盖范围自愿性碳交易强制性碳交易区域性碳交易全国性碳交易基于配额碳交易基于项目碳交易多行业碳交易单行业碳交易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18在虚拟经济方面,则与普通期货市场一样,同样需要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碳市场也可以依托于自身的结构性和衍生性,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三碳市场的构成要件任何市场,不管具有怎样的表现形式都应该包含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就是市场的构成要件。一个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一般应该包含总量控制、配额分配、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JI:联合履约机制——国家及经济组织通过项目间合作,实现减排额度的互相转让CDM: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国家及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有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项目来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ET:排放贸易机制——国家及经济组织之间相互转让他们的部分碳排放配额,但这种交易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全球碳市场架构配额交易市场体系基于配额交易市场芝加哥交易所日本资源排放交易体系欧洲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基于项目的交易市场基于清洁发展机制基于联合履约机制资源交易市场体系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9总量控制:总量控制通常是由政府或者监管者设置的总的减排目标,不管参与者具体减排量的多少,只要完成总量控制目标就可以,这种设置可以让所有参与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社会总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每个参与者的效用最大化。对于中国而言,则可以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降低17%作为基准减排线设定目标,国内各省市可按照实际情况上下浮动。配额分配: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后,配额的分配将会影响监管者、参与交易的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决定他们的成本和收益,干扰他们的市场行为,进而降低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因此,总量控制的市场机制下,配额分配非常关键,任何不合理或者不恰当的分配方式都有可能破坏整个市场体系。配额分配主要分为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法,免费分配方法一般包括历史强度法和基准值法,分配依据往往基于历史排放水平的分配和产出的分配,而有偿分配一般是通过公开拍卖或者以固定价格出售两种方式进行。在现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往往前期以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碳市场碳市场构成要件总量控制配额分配交易制度监管制度风险控制20免费分配为主,后期逐渐采用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结合的形式。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和一般金融商品交易的基本流程没有实质性区别。交易制度涉及交易场所的选择、交易品种规格方式的设定、注册登记、开设账户、交易程序及交易结算等。监管制度:监管制度是保证碳交易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主要涉及资金监管、价格监管、日常交易监管、交易纠纷处理等。风险控制: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其中不乏会有危及市场健康运行的因素。因此,建立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制衡高效的系统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非常关键。四碳市场交易的制度特征制度是碳交易市场形成和运行的重要保障,与普通商品交易相比较,无论是从交易的产生还是交易标的物的特点上看,碳市场交易都具有显著的特征和复杂性,这也决定了碳交易市场制度既要具有普通商品交易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又要拥有碳交易市场特有的制度特征。制度就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说法是为人类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种制约,因此制度约束是规范个人行为的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碳排放权特性公共性全球流动性虚拟性21规则及其执行和实现。商品交易制度则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指导主体间利益和交易费用分摊的规则及其执行和实现,包含产权界定制度、商品度量制度、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保障制度等四项基本制度。碳交易市场制度则是商品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延伸,是在碳市场交易过程中指导主体间利益分配和交易费用分摊的规则及其执行和实现。和普通商品交易相比,碳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是碳排放权拥有的第三方面特性。碳排放权的本质是国家或者团队对碳排放容量空间的使用权,由于碳排放容量空间是全人类的公共品,因此国家或团队对于碳排放空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作为公共品,其使用具有负外部性。为了确保个体利益与人类社会必须控排的整体利益相协调,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主要通过征收税费和开展碳交易两种途径,强制性地把控排目标分解到各层主体,允许交易碳排放权,并通过市场发展碳排放权价值,从而降低成本,实现控排目标。与碳税相比,碳市场交易可以确保实现预期的控排目标,可以降低控排目标的成本,可以增强企业的接收度,但是制度设计比较复杂,初期建设成本偏高,受体制约束影响大。碳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均匀分布,地球任何地方的碳排放都同样占用碳排放空间。由于碳排放的全球流动性强,因此相应的碳排放权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共品,理论上碳排放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低碳环保科普图书22碳排放权是一种虚拟商品,具有虚拟性,不能被其所有者感知,只能通过数据记录实现对其的计量。碳排放在产生之后就占用了等量的空间,因此对碳排放权的度量将是碳市场交易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碳市场交易制度和商品交易制度相比具有如下的特性。五中国碳市场体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碳排放权交易作为调控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和较低的成本实现资金向低碳行业、低碳企业转移,从而促使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或企业逐步向低碳方向转化;另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层次看,发展低碳经济,最终将成为国家政治问题。由于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碳市场交易制度的特性碳市场交易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制造,市场运作”的制度碳市场交易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必须自上而下预先进行顶层系统设计碳市场交易制度需要一套严密的、科学的检测计量和登记记录机制碳市场交易制度中政府扮演特殊的角色碳市场交易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其作用存在局限性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23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在其世界主导地位受到新兴国家发展的挑战之后,将碳排放权演变为利用其领先的科技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继续控制世界的新方式。中国如果能够在碳排放权问题上守住自己的利益,建立有一定影响力的碳排放权市场,就能在全球经济新发展中抓住机遇。中国碳市场体系从2013年底开始进行试点交易,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截至2018年7月,已有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7个试点相继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福建于2016年12月启动了福建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碳市场现货体系。与欧盟“自上而下”和“期货现货同步”的跨成员国统一碳市场体系建设路径不同,中国以“自下而上”,即“先试点后推广、先区域后中国碳市场体系1.缺乏碳交易统一平台,市场分割明显,试点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展机制尚未建立2.碳市场体系的法律建设亟待完善,以立法手段进行权利责任配置3.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中介市场尚待发育4.全球碳交易的话语权缺失,碳交易国际化程度低5.碳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24全国、先现货后期货”的传统方式推进,但是这种碳排放市场模式会面临一些问题。(1)缺乏碳交易统一平台,市场分割明显,试点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展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全球的碳交易所均被发达国家主导,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缺乏全国性的碳交易场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各试点省市的核心制度设计,包括碳排放检测、报告和核证、配额注册登记系统、交易规则等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造成试点市场相互独立,缺乏实质性的链接机制,这样就容易导致市场价格信息紊乱,违背借助市场促进减排的初衷,也使市场体系的根基不牢,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市场参与度低、交易量有限、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未能形成有效的供求关系,抑制了市场价格信号功能的发挥。造成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试点初期覆盖的控排企业数量不足,企业交易意愿不强,金融机构和非控排企业参与度不高。同时,中国碳市场也缺乏为企业提供风险对冲和价格管理的基金、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此外,个别试点地区的业务主管部门未能充分贯彻碳交易制度设计的市场化理念,而是一味强调配额的分配以及通过履约达到强制减排的目的,忽视了二级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使碳市场优势得不到正常发挥。(2)碳市场体系的法律建设亟待完善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低碳环保科普图书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经验表明,以立法手段定义碳排放配额的权利属性并进行权利责任配置,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最为重要的制度前提。为了有序推进碳交易各项工作,试点省市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地方性法规(政府令)来规范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活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地方人大条例可以在国家授权范围内设立较高幅度的处罚额度,而地方政府规章只能在允许的限度内设立处罚额度。法律层级不同,碳市场运行效果也不同,因此,应抓紧时机推出国家层面上的碳市场体系上位法,对碳交易的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机制、监测、报告和核证制度以及相关惩罚机制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明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统一各试点市场运行,以高位阶产权保护法来增强市场参与者入市的积极性和碳交易的活跃性。(3)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中介市场尚待发展“碳”作为可交易的商品,其交易的规模要大、流动性要强,所以需要金融支持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宗交易衍生品种。但中国的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工具的价值、碳产品项目开发、操作模式等投入不足,国家也缺乏规范、系统的碳金融政策文件作为指导。近几年来,金融部门推行的“绿色金融”停滞在以银行信贷为主的方式,直接融资比例小,融资方式除了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外,很少有其他形式。为碳减排项目提供直接融资途径、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以及为企业CDM项目获得联合国认证提供服务等碳金融服务还处于初始状态,而且缺乏碳基金、碳期货、碳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25以及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4)碳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中国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以及项目开发等缺乏应有的碳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关碳金融业务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非常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碳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环保小博士低碳地产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对于房地产而言,低碳地产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低碳地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未来房地产发展中,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低碳也将成为制约经济的硬性约束条件,绿色低碳将成为房地产产生价值和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26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27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29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开始陆续设立碳交易机制与相关法规,并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福建开设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参考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交易的标的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该配额由政府间相关企业进行分配,而相关的具备资质的减排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则作为交易的补充,不达标的企业将受到处罚。截至2018年4月30日,8个区域碳市场已成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中,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累计成交量(6956万吨)和成交额(155806万元)均领先其他试点。累计成交额超过10亿的有广东和湖北;超过5亿的有北京和深圳;天津和重庆的成交额较小,均未超过1亿。除重庆只有公开交易外,其他7个碳市场均有公开交易和协议转让,广东、湖北、深圳和上海还有拍卖成交量。除湖北、重庆、福建外,其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的协议转让交易量均高于公开交易量。湖北试点的公开交易量最大(4443万吨),广东试点的拍卖成交量最大(1716万吨)。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30深圳碳交易成交超过38万吨,总成交额为2744万元,占全国成交额的19%。2013年,深圳碳交易体系中635家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基期(起始期)下降了370万吨,下降率约为11%,超额完成了城市“十二五”年均碳强度下降要求。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向联合国提交自主贡献目标: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到65%,其中非化石能源在使用的总能源中占比提升到20%左右,森林储蓄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中国首批进入碳排放市场的行业主要是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其中年综合能耗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必须被纳入碳交易市场,据预测,八大行业年排放总量预计达到70亿吨。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及运行,到2020年以后,碳期货等产品也会逐渐进入碳交易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600亿~4000亿元。未来碳交易市场企业纳入标准也会相应降低,年综合能源消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均可能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促使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当前碳市场建设总体进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工作安排中国各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按照要求实施方案,明确试点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及进度安排。从实施方案角度将试点工作时间分为准备阶段、试点阶段、评估总结阶段,为“十三五”时期碳交易试点的链接奠定基础。按照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31工作方案实施要求,各个试点围绕碳交易市场实施范围、配额总量、分配方法、交易规则、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市场监管、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形成了试点碳交易市场制度设计的基本方案。2.开展能力建设,提高基础支撑能力针对国家试点城市存在基础能力薄弱的现实情况,各试点开展了大量能力相关的建设工作。首先充实数据基础,针对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缺失的问题,各个试点在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特点及能源消费结构等基础上,编制各地区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对2020年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预测。对于重点企业排放数据缺失的问题,各个试点对本地区区域内的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大量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制定核算方法,各个试点进行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现状分析,同时启动第三方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核证方法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碳交易基础设施。各试点统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自愿减排交易平台等现有基础设施,开始搭建温室气体排放量报送平台、登记硬件系统、电子交易平台软硬件系统等新的平台,形成一整套支撑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基础信息系统。针对目前社会各界对碳交易缺乏认识的问题,各试点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3.开展碳交易市场立法调研,制定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规则32碳交易市场试点管理办法是保障碳市场顺利运行的关键,为使管理办法拥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各试点城市广泛开展了相关工作。由于碳交易的立法缺乏国家上位法的支撑,同时缺少相关实践经验,使得各个试点的碳交易立法面临较大困难,导致进程普遍较慢。在开展碳交易立法调研的同时,各试点政府起草了碳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对碳市场的主要运行制度要素,如碳排放报告机制,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机制,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机制,交易机制,鼓励与约束机制,监管和处罚机制等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本质上是将碳排放的外部影响内部化的手段。各种制度安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是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责任明确、交易过程透明和信息完备,因此,建设碳交易市场和保证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建设是碳交易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明确碳交易参与各方权利和义务的根本依据。目前,各地方试点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在缺乏全国上位法支撑的情况下,针对各地方具体情况分别出台了碳交易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立了碳交易制度的目的、作用、过程、管理和实施体系,并制定了惩罚措施,以确保碳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33交易市场的顺利运行。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是首个全国层面的碳市场建设政策。二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1.中国碳交易的初步建立2004年,政府颁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依据此办法对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中国的CDM项目正常运行。该办法还对CDM项目的实施许可条件、运作程序等有关安排做出了明确规定。1990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最早10个签约方之一1998年,中国成立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2002年,中国批准同意《京都议定书》,交存加入书,成为议定书中非附件国家中的一员开建初步建立后续发展2004—2007年2008—2015年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342005年10月,《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更名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并开始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中,中国政府为发展CDM项目监理三层次的工作机构:第一层次的工作机构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即主管机构,指导CDM项目活动;第二层次的工作机构的组成涵盖政府十五个部门,组成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小组,主要工作就是审议与CDM项目相关的政策;第三层次的工作机构为审核理事会,主要负责审查CDM项目建议书。2.中国碳交易的后续发展200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经过长期的对碳交易市场的考察后,批准建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由于中国不属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附件国家,因此目前还没有被强制约束减排,且不承担减排的重要责任,其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自愿性质的碳交易方面。2009年8月,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天平保险公司通过购买CERs(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ERs是CDM项目下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发达国家作为履行他们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来抵消其之前五年间(2004—2008年)产生的碳排放量。这些CERs是北京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所有绿色出行活动生产的,总量达8000余吨。此交易是中国自愿碳交易市场的第一单买卖。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家碳交易所以外,中国其他地方也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35陆续建立了碳交易所,与此同时,规范碳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续出台,进而引发了一场碳交易的巨大浪潮。在《中国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建立全国性质的碳减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基于中国目前强制性、全国性的减排制度还没能建立,也没有法律法规规范资源减排市场,从客观上讲,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没能形成有效需求,因此企业也没有动力来进行大量交易。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尽管与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却在世界各国企业自愿参与碳市场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CDM项目中所发生的CERs成交量为全球成交量之首,但与国内碳交易所成交量相比,中国的CDM项目少之又少。发达国家则看准基于低价购买CDM项目产生的CERs,然后将之变成高价的金融衍生品,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碳交易首次出现的中国官方文件是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表明碳交易正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36定》),该《决定》强调了市场机制在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而具体到低碳环保领域,该《决定》指出,中国应“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国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推动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符合中国共产党关于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内在要求。2015年9月,中美双方于华盛顿重申《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明确表示全国碳市场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全国碳市场时间表,对政府部门组织建设以及市场参与者做好准备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明确了碳排放权制度在“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工作内容。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的出台是为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峰并争取早日达峰。同时该《方案》明确指出要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期还将确定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条例及相关细则,强化基础能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37力支撑,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2017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2016及2017年度碳核查工作进行了部署,1989号文还发布了五个附件,对57号文的附件内容进行了更新及补充,分别为《覆盖行业及代码》《2016(2017)年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碳排放汇总表》《2016(2017)年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排放监测计划模板》和《排放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参考指南》。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12月18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是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和积极借鉴国外碳市场建设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并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形成的。《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的完成。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全面落实《方案》任务要求、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出动员部署。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迈进新阶段。38三中国碳市场建设总量目标目前,碳配额总量的确定取决于国家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与对外自主减排承诺。在实际确定配额总量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地区历史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增长空间、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消费结构、纳入减排企业情况等。欧盟在确定配额总量的基础上,先后实践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即由成员国主动申报减排总量,再由欧盟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审查成员国制订的国家分配计划。但在欧盟碳交易系统进行到第三交易期后,配额总量的设定方案有所变化,由分散式决策模式过度为集中式决策模式,即由欧盟委员会根据基准年排放量和线性减排率,计算出区域内统一的排放总量目标,再根据一定原则分解至各成员国,并由成员国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各自的实施措施,最终确定各成员国的减排目标和路线图。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尚未脱钩,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国的排放目标强调效率、弱化总量。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包括: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39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以上减排目标属于中长期目标,具体的、以年为单位的总量尚未被提出。因此,在国家总量目标尚未被提出的背景下,国内建设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的总量目标无法被“自上而下”地提出。从这个角度出发,即将开启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在配额总量确定方面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是现行背景下的一种折中方案,此方案具有时间阶段性特征,其中每年的配额总量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配额总量的动态调整有利于维持交易价格的稳定,为碳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强烈的价格信号。为了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转化,方案将强度目标的压力传导到交易总量目标上,并采用有限增长的“滚动”设定模式,即碳交易目标设置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空间,也要促进节能减排的约束。碳交易市场每年的配额总量绝对值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的增长趋势是逐年递减的,并受到国家级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约束。二氧化碳碳市场配额总量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结合,既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信号和保证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的平稳,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又有利于配套政策的设计与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碳总量控制和碳资产管理机制。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40四中国碳市场建设总体部署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就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建设方案》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正式启动。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以及《建设方案》的印发,主要是就下一步工作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动员,核心是明确国家碳市场的雏形及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重点工作安排和各方主要职责,而并非是实质性地启动碳市场交易。《建设方案》指出,国家碳市场的建设将分以下三个阶段稳步推进。1.基础建设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深入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碳市场专家解读该阶段主要指的是2018年,期间建设的主要任务为继续完成碳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启动市场交易做好准备。2.模拟运行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全面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完善碳市场管理制度和支撑体系。”碳市场专家解读该阶段主要指的是2019年,期间参与模拟交易的电力企业将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41在这一试运行阶段开展模拟交易活动,积累相关经验。但“模拟交易”的法律定位目前并未明确。3.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交易仅以履约(履行减排义务)为目的,履约部分的配额予以注销,剩余配额可跨履约期转让、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创造条件,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碳市场专家解读该阶段指的是2020年及以后的几年时间。在这一阶段,全国碳市场的各项政策将得到全面落实,并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同时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此前,国家对外公布的口径为全国碳市场将覆盖八大行业,即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造纸、航空。而本次的《建设方案》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以数据基础最好的电力行业为突破口,率先纳入管控和开展交易。据估计,将参与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约为1700家,总排放量为30多亿吨。随着基础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全国碳市场运行经验的积累,全国碳市场将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其他的七大行业中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预计于2020年左右将纳入更多的行业开展交易。根据《建设方案》,为启动碳市场交易,2018年国家及省级发展改革委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包括如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42(1)构建“1+3”政策法规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以及《核查机构管理办法》,形成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和市场交易三方面的主要制度。(2)推进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和数据报送系统四个支撑系统的建设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承建,交易系统由上海市牵头承建,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共同参与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有关省市签署了联合建设原则协议。(3)继续做好八大行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虽然国家已明确暂时只纳入电力行业,但其他七大行业的数据报送仍将继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12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7]1989号),要求全国八大行业的7000余家重点企业在2018年3月31日前向各省发展改革委报告其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制定排放监测计划。同时,各企业需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在2018年5月31日前完成对上述碳排放报告的第三方核查工作。在本轮的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中,国家对于数据报送的质量要求更高、要求报送的内容更多,报送规则也与之前有较大变化。尤其是为了规范企环保小博士碳足迹(CarbonFootprint)通常也被称为“碳耗用量”,指的是,一种新开发的、用于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企业和个人通过确定自己的“碳足迹”,了解“碳排量”,进而去控制和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以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来抵消。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43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核算活动,对企业提出了制定监测计划这一新的工作要求。(4)完善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开展配额分配在2017年5月公布的电力行业分配方案(讨论稿)的基础上,国家拟结合2016—2017年度的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后发布,预计发布时间为2018年下半年,随后将组织各省级主管部门开展配额分配。其他行业的配额方案也在逐步优化,待方案成熟后发布。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45第三章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低碳环保科普图书47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碳交易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机制。1997年,《京都议定书》明确自愿减排(VER)机制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国际碳市场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球碳市场的交易额达到1760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400多亿美元。虽然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在持续增长,但国际气候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南非德班会议、德国波恩会议和泰国曼谷会议均由于各国存在分歧而未达成实质性成果。虽然碳交易额持续增长,但碳市场的交易价格却持续下滑。受国际气候谈判僵局的影响,加之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碳指标(CER)交易价格持续下行。尽管目前国际碳市场低迷,但从长远来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持续推进改善全球气候、促进国际碳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变的。就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国际碳市场建设将以局部市场为主,并且交易价格近期内将持续低迷。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目前难以形成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当前阶段主要以区域性的碳市场建设为主,如欧盟碳交易市场、美国首个强制性碳交易体系(RGGI)和新西兰碳交易体系,以及正在建设的澳大利亚碳交易市场和中国碳交易市场,墨西哥与韩国也都通过了综合型气候法案,为未来的市场化机制打下了基础。48与国际碳市场的低迷状态不同,中国碳市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2月正式批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2013年到2015年,其中2013年为起步试点交易阶段,2015年进行总结和完善。现行的碳交易试点交易的推进将为建立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促进国内碳市场的建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碳市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中国规范化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推行碳交易试点49一试点碳交易运行情况从中国各试点启动碳交易开始,截至2018年4月30日,八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公开交易日成交均价基本趋于稳定。其中,北京试点价格持续较高,在50元左右波动;上海试点价格在20~30元之间波动,在履约期临近时有快速降低的趋势;广东、天津和湖北试点近期价格较接近,集中在15元左右;重庆碳市场在2017年4月中旬开始一路下行,由每吨20元跌至每吨1元,打破碳市场最低价格记录,2018年后价格强势反弹,最高涨至30元/吨。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碳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二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特点各试点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包括温室气体的种类、排放源、行业,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各试点均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排放企业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广东、湖北、天津和重庆首批纳入单位主要以重工业企业为主,纳入排放标准相对较高,纳入单位数量较少。深圳和北京碳交易试点由于自身的产业特点,排放源比较分散,纳入标准较低,纳入单位数量较多。上海由于既有工业企业,也有为数不少的非工业排放源,因此差异化地设置了两个纳入单位标准。《京都议定书》中明确规定了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硫(S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低碳环保科普图书50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就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最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湖北、福建七个碳市场仅将二氧化碳一种气体作为控排气体,而重庆碳市场纳入了上述六种温室气体。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和办法,但是目前碳市场仅仅是试点阶段,同时核算六种温室气体无疑增加了管控难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51各试点碳市场均将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作为管控对象;另外,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碳市场不仅纳入了固定排放源,还已经纳入或者拟纳入移动排放源,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航空业和水运业等。各试点碳市场均覆盖了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如电(热)力、钢铁(冶金)、石化、水泥等行业;北京、上海和深圳碳市场还纳入了服务业,而且北京试点还覆盖了高校、医院、政府机构等;深圳还纳入了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物。随着碳市场的发展,各试点覆盖的行业也逐渐增多,2016年北京市新纳入了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上海市新纳入了水运行业。根据《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广东省碳交易试点首批纳入的四个行业包括电力、钢铁(炼铁、炼钢和热冷轧)、石化(石油加工和乙烯生产)和水泥(矿石开采、熟料生产和粉磨)。这四个行业中,纳入碳交易试点企业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控排企业”,指2011、2012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另一类是“新建项目企业”,预计2013—2015年和“十三五”投产的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新建(扩建、改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2017年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航空及造纸的行业指南,将纳入行业扩大为火力发电、水泥、钢铁、石化、民航和造纸六个行业。湖北省增加了热电联产以及陶瓷行业。北京碳市场起始纳入控排企业的门槛为年排放量1万吨二氧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52化碳当量及以上;2016年从1万吨以上降低到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新增交通行业后,纳入碳市场的企业达到947家,上海市工业企业的纳入门槛为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非工业企业为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目前碳市场中的企业达到310家;天津、广东、重庆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的排放门槛为特定时期年排放量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湖北碳市场控排企业的排放门槛最高,即2010年和2011年年综合能耗在6万吨标准煤以上(排放量在1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但在2016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中,湖北省对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电力等七大行业设置的门槛为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其他行业为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耗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七个行业的纳入门槛大幅降低,从而使得湖北省的控排企业数量由169家增至236家。深圳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门槛最低,2013年设定为年排放量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公共建筑为2万平方米及以上,机关建筑为1万平方米及以上;2014年后将纳入门槛的企业降低到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公共建筑由2万平方米及以上降到1万平方米及以上。福建碳市场纳入门槛是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耗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或独立核算的单位,但同时考虑了地方特色,纳入了陶瓷企业,故第一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为化工、石化、有色、航空、钢铁、造纸、电解铝、建材、电力、陶瓷。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53三试点碳市场具体情况1.深圳市碳交易深圳市在2013年6月率先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成立了中国首个碳交易市场,并于当天成交了8笔碳配额交易。深圳碳市场管理体系包括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覆盖了全市40%的碳排放量,所涉及的行业包括以发电业为主的能源行业、供水行业、制造业和大型公共建筑,并于2014年逐渐将公共交通行业纳入到碳排放管控之中。深圳市碳市场在2013—2015年期间内的排放量约为1.32亿吨,具体包括每年约4000万吨的碳排放配额和三年合计1200万吨的碳抵消信用,设置的配额总量为1.2亿吨。深圳市较早地完成了城市碳排放清单的测算,确定和核算了企业和单位的碳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分配了试点期间连续三年的碳排放配额。深圳市政府以碳强度为管控指标,保障碳交易体系的正常运行。控排企业或单位要求首先量化并报告其在该年度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由第三方核查机构对其排放报告的数据和真实性进行核查。控排企业在保证其碳强度不高于政府所规定碳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将盈余配额转结至后续年度使用或直接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采取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形式分配配额,根据配额的作用类别,配额可以分为预分配配额、调整分配的配额、新进入者储备配额、拍卖的配额和价格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54平抑储备配额,不同用途配额的总量也有所差异。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增长的需求,有效地控制碳排放总量,防止碳交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确定固定排放总量的同时,设置了一系列独特的调整措施。自深圳市碳交易市场成立以来,各方主体均积极参与到碳交易活动之中,交易较为频繁,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活跃度,截至2018年4月30日,深圳市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3133万吨,累计成交额达9.59亿元。由于深圳市碳交易市场于2014年8月和2015年7月分别引入SZA-2014和SZA-2015,使得市场上存在多个碳交易品种,因此可以使用碳交易品种的成交均价来反映深圳市碳市场的碳交易价格。深圳市碳市场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①随着时间推移,深圳市碳市场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交易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②交易量呈现出年周期性变动的趋势,即每年6月底出现大量集中交易的情况,成交量急速上升,而7月初之后,成交量迅速下降和回落。2.上海市碳交易上海市于2012年8月开始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在做了碳排放核查等准备工作之后,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上海市碳交易市场。地方政府规章制度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的文件构成了上海市碳交易体系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法律基础、指导性文件以及碳排放报告和核算、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等领域的要求和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机制体系。虽然排放强度是国家减排的指导性指标,但通过对参与交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易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清查,上海市碳交易体系实施了排放强度框架下的总量目标控制。碳交易体系的参与主体涉及包括航空、港口、铁路在内的17个工业和非工业领域的行业,覆盖行业较多,减排难度较大。根据行业的不同排放特点,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采用历史法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采用历史法进行配额分配的主体有除电力行业外的工业以及商场、办公楼等建筑,综合考虑企业限期的减排贡献,一次性发放2013—2015年各年度的排放配额;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的主体有电力、航空、港口等行业,根据各年度的排放基准,结合2009—2011年正常经营年份的平均业务量,一次性发放2013—2015年各年度的预排放配额。本年度未使用完的配额可以留存到下一年使用,但是不允许企业从未来年度预借配额来弥补本年度所欠缺的排放配额。一次性确定和发放三年的排放配额有利于碳排放配额的管理,增强配额的市场流通,提高交易者的参与信心,但同时也会因流通配额过多而使交易市场上配额的价格降低。碳交易市场形成初期,配额将以免费的方式进行发放,然后逐步引入拍卖等有偿分配方式,但未确定实施方案的时间表。除了进行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企业还可以使用核证的中国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来抵消相应的配额量,1吨CCER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配额,作为履行配额抵消义务的补充,CCER最高的清缴比例不得超过企业该年度内分配所得可来55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配额量的5%。上海市交易市场运行平稳,碳交易价格波动较小,呈现出成交量逐步放大、活跃度稳步提升的态势,截至2018年4月30日,上海市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1783万吨,累计成交额达4.65亿元。3.北京市碳交易2011年10月,北京市正式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两年的筹划和准备,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市,标志着北京市碳交易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形成了“1+1+N”的法规政策体系。以北京市人大发布的《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和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核心,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10多项配套政策,涉及碳排放数据核算、第三方核查、配额核定、市场交易等各个环节,有效地为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为了促使碳交易的顺利进行,北京市积极探索,在多个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采取了独具特色的措施和行动,例如,率先实行双备案制度,率先进行碳排放评价工作,率先出台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和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率先探索管理体系建设。北京市将众多企业都纳入到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之中,企56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业类型覆盖电力、水泥、石化、其他工业和服务业等。此外,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结合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发布了41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并利用市场手段倒逼落后和高碳排放产业的转移和退出。北京市碳市场支持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工作,市场交易日趋活跃,规模稳步提高,并鼓励开放创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8年4月30日,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246万吨,累计成交额达7.69亿元。相比于其他地区碳交易市场,北京市碳交易呈现出碳交易价格整体水平较高,变化波动整体上较为平稳的特点,价格在50元左右波动。但伴随着履约期的截止,成交量会大幅下降,碳交易价格也逐渐下降,市场缺乏稳定性。从成交量方面看,北京市碳交易活动呈现出年度性的周期性变化,大多数交易活动集中于5月和6月,其他时间碳交易活动较少。4.广东省碳交易2013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国内第一个以省为碳管理区域的区域碳市场,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发展,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成交量稳步上升。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200多家企业纳入首批碳排放管控和交易的范围,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四个行业。2015年开始对陶瓷、有色、塑料、化工、航空等领域的企业进行碳排放历史盘查,并适时扩大碳排放交易的领域和范围。57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58根据不同的用途,碳排放权配额分为控排企业的年度配额、新建项目企业的配额和市场调节配额。对于未控排企业分配的配额,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控排企业2010—201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结合行业特点,一次性发放2013—2015年各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对于年综合能源消耗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发展改革委在对其进行碳排放评估之后,给出本年度碳排放总量目标,免费或部分有偿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市场调节配额是政府为了应对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而预留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为控排企业配额总量的5%。广东省碳市场是全国唯一采取免费发放和有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的试点地区,其中,电力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5%,钢铁、石化和水泥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7%。与大部分碳交易体系中企业自主参与拍卖、交易不同,广东的有偿分配是强制的,是进行免费分配的前提。控排企业和单位每年须按规定的有偿配额比例购买足额有偿配额,累计购买的有偿配额量没有达到规定的,其免费配额不可流通且不可用于上缴。控排企业和单位清缴后节余的上年度配额量可抵减当年度该控排企业和单位的有偿配额量。截至2018年4月30日,广东省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959万吨,累计成交额达15.58亿元。2015年5月,广东省开展碳普惠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基于碳普惠制的省内自愿减排核证机制,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参与到碳减排之中,进一步扩大减排主体的领域,是全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低碳环保科普图书59球首创的减排制度。碳普惠制度所产生的减排量在经过核证签发后,以补充机制的形式进入碳交易市场,从而推动自愿减排与市场交易相互融合。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省份,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出台了多项措施以保障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已成为重要的区域碳交易市场。截止到2018年6月12日,广东省省级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总量为50.84万吨,总成交金额达545万元,其中初次转让交易20.47万吨,协议转让成交30.37万吨。5.天津市碳交易天津市在2011年即被确定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碳排放权配额管理、碳排放检测与核查、市场交易、监管与激励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天津市政府将化工、钢铁、电力热力、石化和油气开采五大重点排放行业,以及民用建筑领域内2009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吨的企业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之中,初始启动阶段共确定了114家企业。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天津市碳交易体系仅覆盖工业企业,且纳入交易体系企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50%~60%,纳入企业的数量和所覆盖的行业均较少,表明了天津市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对集中。根据“十二五”期间的碳强度下降指标、能源消费强度控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60制指标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天津市综合考虑企业历史能源消费和排放情况、技术特点和减排潜力等因素,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向上”相结合的方式设定排放总量目标。另外,天津市还采用基准线法和历史法相结合的形式对配额进行分配,对电力热力和热电联产企业采用基准法,对其他行业的企业采用基于绩效考核的历史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调整。天津市的配额交易以免费发放排放权配额为主,以拍卖或固定价格出售的方式为辅,实施免费和有偿发放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在碳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即允许国内外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交易中,较早地开放了市场交易主体的参与程度,交易主体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纳入企业数量较少的缺陷,激发了市场的活跃度。截至2018年4月30日,天津市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交易总量达387万吨,其中公开交易量为40万吨,协议转让成交量为347万吨,累计成交额达0.53亿元。天津市碳市场的市场容量较小,累计交易量和累计交易额在全国8个碳交易试点中仅高于重庆市,排在第7位。6.湖北省碳交易2014年4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交易首日共有22家企业完成了19笔交易,成交量达51吨,总成交金额达1071万元,首日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创全国第一。湖北省碳交易市场放宽了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的门槛,引入了众多交易主体,交易体系中的账户远远领先于其他碳排放市场。在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碳交易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低碳环保科普图书61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局于2015年6月批复同意,合格境外投资者以外汇或跨境人民币参与到湖北省碳交易市场中,使湖北省碳交易市场成为首个外资主体参与交易的区域碳市场,利用合格境外投资者对欧盟市场的操作经验,可以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发现和释放价格信号,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提高节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国内最为重要的区域碳市场,湖北省碳市场的市场容量极大,截至2018年4月30日,其累计成交量达5482万吨,累计成交额达10.52亿元。7.重庆市碳交易重庆市在2011年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对主要行业以及高能耗企业进行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情况开展统计和评价之后,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标志着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全部进入正式交易阶段。重庆市采取配额总量控制制度,将2008—2012年任一年度排放量达2万吨二氧化碳的工业企业纳入到碳排放管理之中,初期共涉及200多家工业企业。在配额控制方面,以企业在2008—2012年期间的最高年度排放量作为基准配额总量,在2015年之前,按逐年下降4.13%的标准确定企业年度配额总量的控制上限,在2015年之后,根据国家对重庆市的碳排放量下降的目标确定企业的配额总量。根据《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试行)》,重庆市在2015年之前免费分配碳排放配额。初期免费发放配额的方式可62以使企业免于支付配额成本,给予市场一个过渡适应期,有助于调动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与其他区域碳排放市场不同,重庆市碳交易市场除了对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外,还包括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权,同时亦准许机构投资及个人投资者进入交易市场,以期提高交易的流动性。受地区和产业规模的影响,重庆市碳交易市场的规模最小,截至2018年4月30日,累计成交量为818万吨,累计成交额0.27亿元,市场规模在8个区域碳交易市场中排在末位。根据交易所数据显示,重庆市碳交易市场成交价在2017年4月中旬开始一路下行,由20元/吨,跌至最低1元/吨,打破碳交易市场最低价格记录,2018年后价格强势反弹,最高涨至30元/吨。但从重庆市碳交易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看,其碳交易成交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稳定状态,究其原因,并非是碳交易价格长期处于均衡状态,而是由于交易总量极为有限、碳交易市场极度不活跃造成的。8.福建省碳交易2016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办发〔2016〕58号),明确支持福建省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出台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细则,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实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福建省委、省政府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高度重视,要求积极借鉴其他先期试点省市经验,在2016年底前初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63步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6年9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76号)。2016年12月22日,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共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陶瓷等9大行业。截至2018年4月30日,福建省碳市场碳排放累计交易量375万吨,累计成交额达到1.02亿元。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64环保小博士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2019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30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005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67低碳全球化旨在以低碳技术革命为核心推动世界低碳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促进国际低碳经济整体建设。这是未来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低碳转型的重要趋势。企业作为低碳经济下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响应国家的低碳全球化政策和趋势、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做好企业转型工作、发挥企业优势方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碳市场的日益成熟、交易活动的不断增加,未来将出现多元化的国际碳市场。同时企业应把握各国碳减排政策对碳市场发展的支持,把握全球战略格局调整以及机制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68的减排目标:中国二氧化碳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早达到峰值。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战略中心发布2017年在碳排放权试点范围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中国主要排放业。在新的碳市场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积极配合,不能完成既定减排目标,就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惩罚,进而也会导致企业品牌形象遭受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将低碳技术渗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生产低碳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活动,提高应对低碳政策能力的同时加强企业碳资产、碳排查、碳预算、碳减排及碳核算等管理工作。一碳市场参与企业的类型碳市场参与企业是市场参与主体的一部分,即市场主体中除去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组织机构,具体包括控排企业、服务于碳市场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控排企业根据能耗情况还可以分为高能耗企业和相对低能耗企业两类。根据企业能耗不同,参与碳交易的表现差参与企业的类型控排企业投资者高能耗企业相对低能耗企业金融机构交易所其他第三方机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服务于碳市场的中介机构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69异也较大,即相对低能耗企业大多为市场的盈余方,该类企业对碳市场认可度较高,对于多余配额可以选择出售或者结转到下一年使用。而高能耗企业由于用能量大,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一定的配额才能履约。从整体上看,这类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效益好的国企和外企受政策法规等约束才会去买短缺的配额,个别民营企业甚至采取拒绝核查手段以排斥加入碳市场。金融机构企业一般是指银行、保险公司、风投基金等,这些企业是资金的提供者、金融类产品的开发者,也是保证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参与机构。交易所是进行碳交易的平台,为参与交易的各方提供基本的交易信息。其他机构,如第三方机构,指从事碳排放核查、认证、评估等的机构,还有部分机构主要从事碳资产管理咨询、碳交易经纪、低碳产品研发等相关技术方面的工作组织,一般具有规模小、知识密集度高、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是保障碳市场公平、高效运转的参与机构。由于配额始于一级市场控排企业的分配量,其他活跃于碳市场的组织或者个人一开始并没有配额,只能从二级市场上购买。投资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往低买高卖,且并不承担减排降耗的义务。对于碳市场而言,投资者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交易规模、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二碳市场对参与企业的影响碳排放权是由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商品,国内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影响到宏观经济以及微观主体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企业的一些内外部行为。全国1000万家企业法人单位,约10%的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其中有100万家,每年用于盘查、核证、报告等费用以及市场交易等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上亿元,拉动环保产业发展、设备升级改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上亿元。未来中国碳市场体系的设计也将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和行业差异,配额分配以基准法为主、以拍卖等多种方法为辅。此外,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发展碳金融业务,将市场影响范围从服务业辐射到设备制造、国际贸易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设以来,企业参与碳交易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由于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碳市场与碳交易持观望态度。在碳市场实践过程中,由于碳交易市场机制不够完善,70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71导致企业态度模糊不清。控排企业为碳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如果不熟悉碳交易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制度规则,只是消极被动参与,不积极主动开展碳资产管理,那么必将导致节能减排成本的上升,同时这也背离了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初衷。从全国看,不仅试点地区,非试点地区也要加强企业的控排能力建设。企业参与碳交易也面临数据问题,很多企业不清楚自身历史碳排放数据,使得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排放标准难以确定。目前中国碳排放配额分配普遍采取历史法和标杆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企业对历史碳排放水平和预期碳排放水平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由于各行业企业设备规模区别较大,即使采用同样的设备和技术,不同企业的原料利用率和碳排放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企业的历史排放水平不宜进行简单类比。碳排查工作不彻底会阻碍企业了解自身历史排放,进而影响其参与碳交易。成本也是企业参与控排的重要问题,中国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涵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对这些纳入企业而言,加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涉及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与发展方式等三个方面。不同地区配额分配、参与者准入资格、绿色债券与碳金融的结合度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由区域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过程中,不同区域的企业在过渡期参与碳排放交易时有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战略调整,这将增加相关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成本。部分企业认为,区域碳市场会导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72致其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存在区域成本差异,会导致行业不公平竞争。参与控排的企业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以会导致其技术升级成本较高。这些企业所用的生产设备多是大型、一体化设备,进行技术升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增加了技术改革的难度,使短期内企业利润降低,如果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行业激励政策,那么企业就不会有进行低碳技术升级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减碳效果大打折扣。三企业碳交易面临的风险2017年是中国碳排放市场建设的攻坚时期,政府统计拟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名单,对纳入企业的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报告与核查,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全面启动提供市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73场建设支撑。环保企业也广泛参与碳排放检测、碳资产管理以及碳处理技术支持等多个环节的碳减排工作之中。随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碳减排在国内外已成为环保投资新热点,环保清洁能源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不仅可以督促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而且有利于培养企业低碳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中国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1.政策风险碳交易本质上是政府为达到低碳减排目的而创设的环境政策工具,碳排放权市场本身就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碳市场的活跃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环境政策的积极与否。碳市场供求上首先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安排,而基于政策的不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又会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政策风险履约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74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状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方面的不确定会给碳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从碳金融业务方面来看,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往往会因为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动而调整自身的资本输出与投资,碳金融市场也将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波动,此外由于中国尚未出台专门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现有的规定也仅仅停留在部门规章层面,因此企业碳排放权的界定缺乏法律上的有力支持,在交易过程中难免会面临法律风险。2.履约风险为了使企业不再重复利用分配到的配额,在每个年度结束之后,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企业必须将分配给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上缴,并且这些上缴份额还要与其在该年度排放的份额相等,同时这些排放配额作废。上交配额的过程也即企业的履约过程。一般而言,国家或地方都会对企业上交配额的时间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上交,否则将会承担由未能按期履约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企业将会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处罚方式主要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将以碳排放权的价格为基准;另一方面,企业违约的记录将会通过一定渠道向公众公布,这不仅影响企业社会形象,也将对企业的商业信用造成打击。3.市场风险市场存在的意义在于减少交易活动成本,传统市场一般都有固定的场所,经纪人置身其中,通过协商、博弈甚至包含各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环保普图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75种政治利益的角逐而达到产权交换、获取利益的目的。现代社会经济中,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新的市场形式不断出现,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尽管碳市场本身固有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其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但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缺陷仍不可避免。4.操作风险同一般的商品市场一样,碳市场也需要一个交易平台,将卖方、买方、套期保值者、投机者高效有序地汇集在一起,这个交易平台被称为交易所。交易所通过提供买卖合约的场所,为碳交易制定规章制度和交易规则,并保证和监督这些制度、规则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规范碳交易行为。中国现有的碳交易活动仅在试点地区的交易场所进行,碳交易对于很多非试点地区的企业来说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在全国范围内碳市场格局下,企业如果不熟悉交易所的工作流程,那么就会在碳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中国的碳交易发展尚未成熟,不少企业对碳交易的流程还不太熟悉,对交易规则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国家层面上对碳交易还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操作风险不容小觑。四企业履约和碳资产管理企业履约和碳资产管理的实施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1)在开展碳资产管理之前,企业需先了解自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762)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送系统,集中化、信息化统一管理碳资产。3)通过碳盘查识别减排空间,并通过经济分析,确定是采取“实施减排项目以降低排放”还是采取“购买排放配额或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履约”等问题。4)企业根据相关政策挖掘CCER项目开发潜力,并探索新方法以拓展减排项目领域。5)结合碳资产价值属性及履约期间产生的机会,利用碳市场的现货交易、远期交易、配额托管、置换等金融手段获得碳资产收益。1.碳盘查碳盘查是政府、企业等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即对企业及下属企业历史碳排放情况进行摸排工作,了解并掌握各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碳排放盘查流程,搜集整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碳盘查评估企业整体碳排放情况,有利于企业在配额分配时获取主动,这是企业参与碳交易、合理争取碳配额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碳资产、发掘碳减排空间的基础和关键。碳盘查流程如下图所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低碳环保科普图书772.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报送系统是减少碳盘查工作量、统筹管理企业碳资产、降低履约成本的重要辅助工具。一般情况下,当纳入控排体系企业较多时,若通过核算方法一一计算,盘查工作量巨大,而如果通过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电子报送系统即可实现企业填报、排放核算、在线管理、数据存储和汇总统计等功能,实现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的多维数据集管理,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实施流程技术流程确定盘查边界识别排放源收集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核算方法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分别计算各排放源的排放量建立碳排放检测计划和管理体系汇总计算企业碳排放量编制报告报告控核报告提文准备盘查实施盘查编制报告签订碳盘查服务合同初始收集资料、文件评审制订现场访问计划启动会议查看现场现场访谈现场培训指导查阅文件总结会议现场访问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783.确定减排路径减排路径主要包括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即根据企业初期的盘查结果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选取合适的减排措施,确定合适的减排路径以实现高效减排。4.CCER开发和储备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企业,其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CER)”。自愿减排量经备案后,可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国内外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交易。碳市场中的履约主体在履约过程中,排放设施填报制订排放计划减排工作人员分配温室气体排放电子报送系统碳资产管理生产报告排放温室气体统计分析排放量与预警设置低碳环保科普图书79可使用减排信用抵消企业的碳排放。目前八大试点均有CCER抵消机制,其对CCER抵消配额的量都有规定。由于CCER价格一般低于配额价格,因此抵消机制可以减少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并刺激非碳交易机制覆盖行业中的减排,降低社会减排的总成本。5.碳资产增值增值一般有交易和金融两种方式,交易即简单的高抛低吸操作,而金融则相对多样化。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碳资产金融管理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1)碳远期交易/碳期货碳远期交易是碳期货交易的雏形,指交易双方事先将未来交易的时间、价格、数量、资产都确定下来,其履约方式必须为实物交割,交易对象、保证金由交易双方自行约定。购买者可通过在碳期货市场进行与碳现货市场相反的买卖操作来达到套期保值、锁定碳融资收益的目的。(2)借碳/配额托管交易碳托管业务是配额借入方存入按所借配额价值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后,向符合条件的配额借出方借入配额,并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待双方约定的借碳期限届满后,借入方须向借出方返还配额并支付约定收益。该业务主要通过配额与CCER的价差置换获得收益。(3)碳基金碳基金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专用基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80金,是通过购买碳信用或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获取回报的投资工具。(4)碳债券碳债券指政府、企业为筹集低碳经济项目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其核心是将低碳项目的减排量收入与债券利率水平挂钩。(5)配额质押贷款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是将碳排放配额或CCER作为质押物交付机构以实现融资,并在质押合同期满时赎回配额并支付约定利息。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81环保小博士乐活生活(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LOHAS),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生活,属于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①购买当季本地生产的蔬菜水果,可以避免过多的农药、化肥和运送成本。②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素食。③不抽烟,尽量不吸二手烟。④支持社会慈善事业,进行旧物捐赠。⑤减少制造垃圾,注意垃圾分类与回收。⑥少乘车,多运动;少吹空调,多亲近自然。⑦办一个与众不同的低碳婚礼。⑧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083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公众是建设低碳社会最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充分有效的公众参与是低碳社会建设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低碳社会是以培育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生活为基础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只有公众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低碳文化氛围;公众转变消费方式、崇尚低碳消费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需求;公众是低碳生活的主体,创建低碳生活更需要公众的支持和一点一滴的参与。因此,公众参与既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低碳社会建设的必要举措。同时,公众参与对提高环境行政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治理格局,促进低碳社会管理创新也具有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公众作为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其是否充分有效地参与低碳建设直接关系着低碳社会建设的成败。中国在低碳社会建设中重视公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公众参与取得了一定成效。公众的低碳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开始走向低碳生活;公众环境权利观念日益增强,对环境公共事类共85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较快,在环保和低碳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公众参与低碳社会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公众的低碳意识较高,但低碳行为却与低碳意识不协调;公众在低碳政策、环境行政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效果不佳;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低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管理体制、自身因素等限制;公众的环境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公众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较弱。因此,促进公众参与低碳社会建设、提高低碳意识和鼓励低碳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一公众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概念公众通常是指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共同的兴趣或关注某些共同问题的社会大众或群体。公众与公民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从法律概念上看,公民必须是拥有国籍的自然人。而公众的概念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本国公民,而且包括未取得本国国籍但在本国居住的外国人;它不仅包括自然人,还包括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等。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为表达、实现和维护礼仪诉求而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社会事务的行为。公众参与的思想在早期的古希腊政治学说中就已有所体现,而近代民主理论中的人民权利思想则为现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公86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87众参与的必要性在根本上是由公众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公众是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发展进步依靠公众并服务于公众。低碳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具体来说,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不局限在低碳社会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公共行政、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碳市场的建立和运营过程中,公众是低碳理念的传播者。通过加强低碳宣传教育、开展低碳社会活动使公众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提高其环境危机意识和低碳意识。具有低碳意识的公众在社会活动中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和带动其他公众,促进全社会范围内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低碳意识的引导下,公众逐渐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费方式,更加关注和重视低碳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产品,将低碳理念融入研发生产中,有利于拉动低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低碳化”。公众,特别是科研技术人员是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激活和整合公众技术资源有利于促进低碳技术发展,为低碳市场的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市场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参与,碳市场与公众密不可分,碳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入公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缺乏公众的碳市场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在公共行政方面,首先,公众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公众参与可以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使其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公众参与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凝聚保障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合力。公众参与还可以促进公共行政民主化和科学化。公众参与是反映民情、表达民意的过程,也是多方讨论、集思广益的过程。二公众参与碳市场建设的方式公众参与碳市场交易活动的方式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从参与主体角度,公众参与可以分为个体参与、群体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等。个体参与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参与;群体参与是以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多个公众为主题的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以社会团体、协会等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参与。从参与的发起者角度,公众参与可以分为自发参与和吸纳参与。自发参与是由公众主动发起的参与,吸纳参与则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的参与。88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低碳环保科普图书89从参与内容角度,公众参与大致分为思想参与、生活参与、行政参与、技术参与、监督参与等。思想参与是指公众了解低碳的相关知识,深化对气候变化危害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参与碳交易的意识。生活参与是指公众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化。行政参与是公众参与关于低碳的规划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产业政策等行政领域,使相关活动符合低碳社会要求。技术参与是指公众特别是科研技术人员,将低碳理念融入研究和创新,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交易活动有序进行。监督参与是指公众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促使其落实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近年来,碳普惠制在我国开展了试点工作。碳普惠制是指以识别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绿色低碳行为为基础,通过自愿参与、行为记录、核算量化、建立激励机制等,达到引导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目的。碳普惠制是碳交易机制的一种制度创新,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性,树立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有助于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社会建设新格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90局。2015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开创了我国碳普惠制的先河。2017年,广东省制定出台了《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碳普惠制的政策体系,并为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方法学的开发、管理和交易等提供了依据,并为其他省份开展碳普惠制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蚂蚁森林是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平台推出的线上个人“碳账户”。它将用户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用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计算为虚拟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虚拟树。虚拟树成长后,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地种下一棵真树,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蚂蚁森林通过利用蚂蚁金服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研究的个人碳减排算法为用户减排行为进行科学换算,进而普及公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低碳环保科普图书91环保小博士世界地球日(TheWorldEarthDay),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为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91低碳环保科普图书碳交易知识手册下92参考文献[1]薛东昌.碳市场运行机制与减排原理探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2]世界银行.世界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M].郭兆晖,朱瑾,付丽,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298.[3]戴彦德,康艳兵,熊小平,等.碳交易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4]AIDYJE,PIZERWA.IssuesinDesigningUSClimateChangePolicy[J].TheEnergyJournal,2009,30(3):179-210.[5]孙永平.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6]刘海燕,郑爽.广东省碳普惠机制实施进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23-25.[7]陈帆.创新推进低碳生活实践的思考[J].浙江经济,2017(18):60-6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