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广东省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通则(2022年修订)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3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45.1报告年份.............................................................................................................................................45.2组织边界识别.....................................................................................................................................4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4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排放设备识别.................................................................................................4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66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66.1概述.....................................................................................................................................................66.2物料平衡法.........................................................................................................................................66.3排放因子法.........................................................................................................................................76.4直接测量法.........................................................................................................................................76.5选择和收集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数据.................................................................................................76.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8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9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97.2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97.3监测频次.............................................................................................................................................97.4监测人员.............................................................................................................................................97.5记录与归档.........................................................................................................................................97.6不确定性...........................................................................................................................................10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10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10附录A........................................................................................................................................................12附录B........................................................................................................................................................14附录C........................................................................................................................................................16附录D........................................................................................................................................................19附录E........................................................................................................................................................22附录F........................................................................................................................................................23附录G........................................................................................................................................................24附录H........................................................................................................................................................27附录I...........................................................................................................................................................31附录J...........................................................................................................................................................33附录K..........................................................................................................................................................34I广东省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372规范性引用文件......................................................................................................................................373术语和定义..............................................................................................................................................374原则..........................................................................................................................................................39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395.1报告年份...........................................................................................................................................39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39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40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40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41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41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416.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436.3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446.4数据来源说明...................................................................................................................................447数据监测和质量管理..............................................................................................................................46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47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477.3监测频次...........................................................................................................................................477.4监测人员...........................................................................................................................................477.5记录与归档.......................................................................................................................................477.6不确定性...........................................................................................................................................47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48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48附录A........................................................................................................................................................50附录B........................................................................................................................................................52附录C........................................................................................................................................................54附录D..........................................................................................................................................................55附录E..........................................................................................................................................................56附录F..........................................................................................................................................................59附录G..........................................................................................................................................................63附录H..........................................................................................................................................................66附录I...........................................................................................................................................................67II广东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702规范性引用文件......................................................................................................................................703术语和定义..............................................................................................................................................704原则..........................................................................................................................................................72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735.1报告年份...........................................................................................................................................735.2组织边界识别...................................................................................................................................73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73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745.5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设备识别.......................................................................................................745.6报告层级选择...................................................................................................................................786二氧化碳排放计算..................................................................................................................................786.1概述...................................................................................................................................................786.2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786.3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816.4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826.5数据来源说明...................................................................................................................................83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86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86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867.3监测频次...........................................................................................................................................867.4监测人员...........................................................................................................................................867.5记录与归档.......................................................................................................................................867.6不确定性...........................................................................................................................................86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87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87附录A..........................................................................................................................................................89附录B..........................................................................................................................................................91附录C..........................................................................................................................................................94附录D..........................................................................................................................................................95附录E..........................................................................................................................................................96附录F........................................................................................................................................................100附录G........................................................................................................................................................105附录H........................................................................................................................................................107附录I.........................................................................................................................................................109附录J.........................................................................................................................................................110III广东省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1132规范性引用文件....................................................................................................................................1133术语和定义............................................................................................................................................1134原则........................................................................................................................................................115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1165.1报告年份.........................................................................................................................................1165.2组织边界识别.................................................................................................................................116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116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排放设备识别.............................................................................................117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119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1196.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1236.3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246.4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246.5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256.6数据来源说明.................................................................................................................................1257数据监测和质量管理............................................................................................................................1277.1监测组织结构.................................................................................................................................1277.2监测人员能力.................................................................................................................................1277.3监测设备及监测频次.....................................................................................................................1277.4监测设备的计量与校准.................................................................................................................1277.5不确定性分析.................................................................................................................................1277.6数据质量管理.................................................................................................................................127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127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128附录A......................................................................................................................................................129附录B........................................................................................................................................................131附录C........................................................................................................................................................133附录D........................................................................................................................................................134附录E........................................................................................................................................................135附录F........................................................................................................................................................136附录G........................................................................................................................................................141附录H........................................................................................................................................................146附录I.........................................................................................................................................................147附录J.........................................................................................................................................................149附录K........................................................................................................................................................150IV广东省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1532规范性引用文件....................................................................................................................................1533术语和定义............................................................................................................................................1534原则........................................................................................................................................................155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1565.1报告年份.........................................................................................................................................156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156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156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157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1576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158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1586.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1596.3数据来源说明.................................................................................................................................160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161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161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1617.3监测频次.........................................................................................................................................1617.4监测人员.........................................................................................................................................1617.5记录与归档.....................................................................................................................................1627.6不确定性分析.................................................................................................................................162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162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162附录A......................................................................................................................................................164附录B......................................................................................................................................................165附录C......................................................................................................................................................168附录D......................................................................................................................................................170附录E......................................................................................................................................................172附录F......................................................................................................................................................173附录G........................................................................................................................................................175附录H........................................................................................................................................................176V广东省造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1792规范性引用文件....................................................................................................................................1793术语和定义............................................................................................................................................1794原则........................................................................................................................................................181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1815.1报告年份.........................................................................................................................................182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182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182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重点排放设备识别.....................................................................................183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184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1846.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856.2过程排放........................................................................................................................................1866.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1866.4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1866.5实测数据来源的说明....................................................................................................................187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191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191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1927.3监测频次.......................................................................................................................................1927.4监测人员.......................................................................................................................................1927.5记录与归档...................................................................................................................................1927.6不确定性分析...............................................................................................................................1928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192附录A......................................................................................................................................................194附录B......................................................................................................................................................197附录C......................................................................................................................................................199附录D......................................................................................................................................................201附录E......................................................................................................................................................201附录F......................................................................................................................................................203附录G........................................................................................................................................................225附录H........................................................................................................................................................226附录I.........................................................................................................................................................228VI广东省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通则(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单位)进行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的通用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本指南适用于本省辖区内企业(单位)进行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并指导相关具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规范文件的制定。企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和报告工作时,优先选用具体行业方法,如无具体行业方法或行业方法中无相关规定,适用本指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DB44/T12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I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对组织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企业Enterprise企业法人,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和法规,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包括:⑴公司制企业法人;⑵非公司制企业法人;1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3.2单位Unit除企业法人外的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法人、其他法人。注:本指南中“单位”的另一个含义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比如,克(g)是质量的单位,焦耳(J)是热量的单位,请注意区分。3.3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注:按排放是否发生在企业(单位)内可分为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与间接二氧化碳排放。3.4直接二氧化碳排放directCO2emission企业(单位)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5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CO2emission企业(单位)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的生产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6二氧化碳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注:如锅炉、回转窑、常压炉、电灯等。3.7二氧化碳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注:如机组、熟料生产线、钢铁生产线、常减压装置等。3.8二氧化碳排放因子CO2emissionfactor将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涉及的计算系数。注:如外购电力的排放因子,与外购电力使用量相乘可得外购电力使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9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CO2emissionactivitydata企业(单位)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程度的测量值。注:如燃料、物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物料(产品)产量等。3.10工业生产活动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企业法人内部进行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能源加工转换、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等活动。3.11非工业生产活动non-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2企业法人内部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活动,如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企业办公室、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部门的活动。3.12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或者测量特定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13报告reporting企业(单位)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4物料material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非用作能源用途的物品。注: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等。3.15替代燃料alternativefuels具有一定热值,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直接燃烧的可燃物。3.16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上述数值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4原则4.1相关性选择可适应企业(单位)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和数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项计算可清晰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4.2一致性使用统一方法,进行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对企业(单位)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不存在系统性的错误或者人为的故意错误。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4.5真实性企业(单位)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监测计划、排放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3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年份以自然年为统计周期,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时先确定报告年份。5.2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应对组织边界内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不进行核算。单位的组织边界指单位法人的运营控制范围。单位组织边界可通过了解单位的成立时间、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状况、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5.3.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企业(单位)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a)固定源燃烧:发生在固定生产设备的固体、液体与气体燃料燃烧,或其他替代燃料、可燃物质化石碳部分的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汽油、液化石油气、煤气、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等燃烧;注:生物质能源或含有生物质能的物质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计入。b)移动源燃烧:企业(单位)运营控制的车辆、船只等交通运输工具进行交通运输活动消耗燃料的燃烧,如汽油、柴油等燃烧;注:工业企业移动源燃烧不计入。c)工业过程:含碳原料加工以及化石燃料等非能源利用释放的二氧化碳。5.3.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企业(单位)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外购电力、热力的消耗。5.3.3特殊排放说明当企业(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非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是作为纯物质、产品的一部分或作为原料输出企业(单位)之外,如供给其他企业(单位)制作碳酸饮料、干冰、灭火剂、制冷剂、实验气体、食品溶剂、化工溶剂、化工原料、造纸工业原料等二氧化碳转移活动。企业(单位)对此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报告时,不必报告具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活动数据、相关计算系数。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排放设备识别企业(单位)在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后,可根据企业(单位)计量仪器配备情况、客观条件,识别和划分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应包括所有与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相关的固定或移动单元,居民生活用能等非生产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不作统计。4企业(单位)可参照表1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识别清单,并在监测计划中进行记录。表1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排放设备的识别示例二氧化碳排放范活动示例二氧化碳排放单二氧化碳排放设报告要求围(排放活动)元示例备示例发生在固定生产设备的固根据企业(单位)固定源体、液体与气体燃料燃烧,水泥企业:熟料煅水泥企业:分解自身情况,选择燃烧(生或其他替代燃料、可燃物质烧工序炉,回转窑企业(单位)整物质能化石碳部分的燃烧,如煤、电力企业:机组电力企业:锅炉体或分二氧化碳不计入)石油、天然气以及汽油、液石化企业:常减压石化企业:常压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石油气、煤气、固体废弃装置炉、减压炉化碳排放设备报直接移动源物、液体废弃物等燃烧告活动数据、排排放燃烧运输工具汽车、船只放因子及相关数企业(单位)运营控制的车据工业过辆、船只等交通运输工具进水泥企业:熟料煅水泥企业:分解此部分可以选择程行交通运输活动的燃料燃烧工序炉,回转窑报告企业整体的烧,如汽油、柴油等燃烧钢铁企业:石灰烧钢铁企业:石灰分燃料活动数间接外购电制窑据、排放因子及排放力、热力含碳原料加工、化石燃料非石化企业:制氢装石化企业:转化相关数据。工业消耗能源利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置炉企业移动源燃烧如水泥、陶瓷、石灰生产过不计入特殊转移二程(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水泥企业:生料制水泥企业:喂料根据企业(单位)排放氧化碳碳)、钢铁生产过程(炼铁备、水泥粉磨工序机,生料粉磨系自身情况,选择熔剂分解和炼钢降碳产生二等统,空压机,破企业(单位)整氧化碳)等碎机,水泥粉磨体或分二氧化碳以企业(单位)整系统,锅炉,再排放单元或二氧企业(单位)运营过程中所体为单位生器化碳排放设备报导致的外购电力、热力消耗告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及相关数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之一制作据碳酸饮料、干冰、灭火剂、报告企业(单位)制冷剂、实验气体、食品溶整体的总用电剂或化工溶剂以及化工原料量、外购电力量、或造纸工业热力量、自产电力量(若有)、外输电力量和热力量(若有);选择性报告分工序的用电量报告转移二氧化碳的量,不必报告具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活动数据、相关计算系数5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层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单位)可选择精细程度不同的范围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参照GB17167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的划分方式将报告层级分为“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三个层级。宜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报告质量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注:当选择企业(单位)层级时,使用燃料、物料进出企业(单位)时测定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计算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时,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分别计算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累加得到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6.1概述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计算法和直接测量法:a)计算法——物料平衡法;——排放因子法。b)直接测量法——连续性测量;——间歇性测量。6.2物料平衡法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宜使用物料平衡法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a)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涉及的工艺原理复杂;b)投入或产出的物质种类多样、碳含量不稳定;c)投入或产出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不确定;d)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不易于分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数据报告;e)没有供参考的排放因子及其相关数据。物料平衡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某系统(企业(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输入碳量、输出碳量和库存碳量进行平衡计算的方法。当计算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应考虑系统所有输入、产品、其他非二氧化碳的输出及库存的碳含量而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如公式(1):AEAD输入C输入AD期初库存C期初库存-ADC非CO2输出其他非CO2输出-AD期末库存C期末库存1424............(1)式中:AE——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碳含量,吨碳/吨燃料(t-C/t)或吨碳/万立方米(t-C/104m3);44/12——CO2和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注1:活动数据指公式(1)中的期初库存物质的实物量、输入物质的实物量、输出物质的实物量等。6注2:碳含量指燃料或物料含有的元素碳的质量或质量分数。可以通过实测手段或热值法获取碳含量数值。热值法是指使用能源低位发热量实测值和引用附录B提供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获取碳含量数值。若燃料未做检测,可通过热值法采用附录B中低位发热量数据与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计算获得碳含量数值。6.3排放因子法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宜使用排放因子法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a)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涉及的工艺原理简单;b)投入或产出的物质种类较单一、碳含量较恒定;c)投入或产出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较确定;d)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之间关系明晰,易于分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数据报告。排放因子法是对企业(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投入、产出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作简化,在计算上可看作物料平衡法的简化方法。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与排放因子等系数的乘积。如公式(2):AEADEF(2)式中:AE——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EF——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t-CO2/t)或吨二氧化碳/万立方米(t-CO2/104m3)。注:排放因子是通过燃料或物料碳含量计算而得,可以通过实测手段或引用附录B提供的参考值获取排放因子。6.4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系统连续或间歇监测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和流速,如在排气管安装过滤器,包括红外光谱法、气敏电极法、气相色谱法等。6.5选择和收集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数据企业(单位)可根据所选定计算方法的要求来选择和收集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数据,结合自身的数据统计基础,按照表2的要求选择优先级更高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企业选择了优先级更高的数据收集方式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为优先级较低的其他数据收集方式。即若企业监测计划中某种数据类型收集方式为实际测量值,后因特殊情况检测条件不满足各行业指南规定的测定要求,则当年数据选用企业前三年实测数据的最保守值(具体取值按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待检测条件达到要求后按原监测计划继续使用实际测量值。企业(单位)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说明详见附录C及附录D表格。数据类型来源表2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数据的优先级优先级活动数据实际测量高参考值解释使用计量器具(衡器、流量计等)实测,记录整理形成台帐低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提供的参考值高低二次数据使用估算值或经验数据,须提供合理性证明低位发热量实际测量对能源的低位发热量进行测定,如进行工业分析参考值附录B中提供的参考值7数据类型来源解释优先级实际测量对燃料、物料或产品进行成分分析,如元素分析高碳含量参考值附录B中提供的参考值二次数据使用估算值或经验数据,须提供合理性证明低根据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提供的方法进行企业(单高其他排放因实际测量位)自身排放因子的测量子参考值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附录中提供的参考值低注1:活动数据的实测值应由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测量,必要时需要提供这些计量器具的检测合格证书;若使用低位发热量、碳含量、排放因子等的实测值应保留检测实验报告以备核查。注2: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附录B提供的参考值时,:燃煤的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湿基的消耗量。注3:当企业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燃煤掺烧,且检测混合燃料低位发热量,但无检测单位热值碳含量时,其能源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的数据来源按下列顺序依次选用:①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及其中一种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可推算得出另一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煤种填报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参考值);②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但未知两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填报使用量及碳含量(参考值),热值填混合热值;③两种燃煤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均未知,按混合燃料填报使用量和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选用配比较大的燃煤碳含量(参考值)。6.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6.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固定源、移动源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见附录C)和工业过程物理或者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在报告期内,企业(单位)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按公式(3)计算:EdAEdi,j(3)式中:Ed——报告期内企业(单位)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di,j——报告期内i类型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涉及的企业(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j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或(2)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6.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企业(单位)使用外购电力、热力时导致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见附录D)。在报告期内,企业(单位)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按公式(4)计算:EAEindindi,j(4)式中:Eind——报告期内企业(单位)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indi,j——报告期内i类型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涉及的企业(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j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2)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86.6.3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在报告期内,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按公式(5)计算:EEdEind(5)式中,E——报告期内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单位)应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a)建立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b)建立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c)建立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一览表,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d)建立健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e)建立健全的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单位),对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定期实施监测。f)建立企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g)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如有)等资料。h)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二氧化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7.2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管理体系是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能源使用量、物料使用量/产量、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企业(单位)应按GB17167及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配备测量设备,监测设备应进行校准,企业(单位)应保留所有报告年份内的检测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应按DB44/T1212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明确碳二氧化排放计量管理职责,加强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管理,确保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真实准确。7.3监测频次本指南覆盖的燃料、物料相关参数应按附录C表C.1和附录D表D.1要求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分析。7.4监测人员企业(单位)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计量和管理工作,包括测量设备、工业分析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保证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相关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7.5记录与归档企业(单位)应同时保留月度监测数据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应与监测计划配合使用。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及其证明文件在报告期结束后至少保存十五年。97.6不确定性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单位)宜对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计算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b)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c)数据缺乏代表性;d)测量误差。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企业(单位)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编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的相关信息。监测计划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单位)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单位)组织边界信息描述,包括企业(单位)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E),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d)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描述,包括报告期、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等信息;e)监测数据的说明:说明各报告对象对应的监测数据来源选择,即选用参考值或实测值;f)实测数据获取方法的说明,包括数据实测的方法描述、依据的标准和监测频次;g)活动数据计量设备信息,包括活动数据计量有关的设备类型、型号、安装位置描述;h)数据收集、数据质量管理、记录与归档措施的描述;i)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当企业(单位)有关a)~f)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编制新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J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单位)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参见附录G。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企业(单位)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企业(单位)基本信息;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单位)组织边界信息;d)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概况;e)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信息;f)燃烧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燃料种类、使用量、低位发热量、碳含量等信息,以确定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燃料种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0g)工业过程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物料种类、使用量、相关成分分析等信息,以确定各物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工艺过程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h)间接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单位)外购电力、热力的使用量;i)使用物料平衡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应报告企业(单位)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涉及的能源和物料的输出量、输入量、库存变化量和相应能源、物料的含碳信息;j)其他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k)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K的要求进行报告;l)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m)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参见附录H。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J中的相关要求。11附录A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方式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⑴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⑵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⑶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⑷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及时修改监测计划、明确报告义务并征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e)企业因生产品种、经营服务项目改变、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停产停业的,应在年度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企业停产的原因和具体日期以及预期复产的日期,并将停产证明文件上传至排放报告中。若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下一年度企业处于停产期,应在排放报告中对最新停产情况予以说明。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企业,存在设备检修/技改的,应在排放报告中说明设备检修/技改导致碳排放量异常的详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每次检修/技改范围,检修/技改的具体原因,检修/技改工作每次进行的具体起始日期、持续时间及为何持续该段时间、导致碳排放异常的具体原因,技改备案、合同相关证据。若不说明,原则上不视为因为设备检修/技改而导致碳排放异常。f)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新增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新建、扩建、合并、收购等方式增加的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且有单独计量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计划新增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新增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增加生产设施,企业须提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增排放源信息的填报,包括排放源产能、投产运营情况、涉及的设施设备、能源物料情况、碳排放信息监测情况等,并将相应的核准批复/备案文件上传至监测计划。(4).企业须在新增排放源的当年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部分注明新增排放源及其年度产品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中对新增排放源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同时,若该新增排放源采用历史排12放法分配配额,自当年度起须连续三年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汇总数据。(5)若新增排放源是新建/扩建项目,其投产日期处于企业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上一年7月1日(含)至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12月31日(含)的,其排放量数值仍应计入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不计入配额登记注册系统中的需企业履约的年度实际排放量。(6)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电力及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计算与原排放源一致,间接排放对电力、热力来源不作区分,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热力×电力/热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但同时应对电力和热力的来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进行报告。g)企业减少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减少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卖出、外包、租赁、拆除、永久停用等方式减少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未来计划减少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减少排放源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减少了排放源,企业须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申请。(4)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排放需要计入企业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注明该部分排放源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对减少的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5)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排放源,还需要在脱离企业边界当年度(t)的排放报告中补报所减少的排放源在t-1、t-2年度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明和汇总方式参照本段第(4)款规定。(6)减少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新增排放源进行。13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以下排放因子数据将根据具体工作需求适时更新。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排放因子h(克二氧化碳/兆焦范围(兆焦耳/单位燃量料)耳)直接无烟煤吨(克碳/兆焦排放炼焦烟煤吨27631b耳)100.47一般烟煤吨28200d95.70褐煤吨23736m27.40e95.70煤制品吨15250m26.10e102.67#:型煤吨17460m26.10e123.20吨20515c28.00e123.20水煤浆吨20905c33.60e123.20焦炭吨28446m33.60e108.17其他焦化产品吨43961c33.60e108.17航空汽油吨44300d29.50e70.03航空煤油吨44100d29.50e71.50原油吨42620m19.10d73.70汽油吨44800m19.50d69.30煤油吨44750m20.10e71.87柴油吨43330m18.90e74.07燃料油吨41816a19.60e77.37煤焦油吨33453a20.20e95.33液化石油气(LPG)吨50179a21.10e63.07液化天然气(LNG)吨51498c26.00g56.10天然气液体(NGL)吨46900d17.20e63.07炼厂干气吨46055a15.30e66.73石脑油吨45010m17.20e73.33润滑油吨41449b18.20e73.33石蜡吨39998b20.00e74.43石油沥青吨38999b20.00e80.67石油焦吨32500d20.30g100.83石化原料油吨46400d22.00e73.33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41030b27.50e73.33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0a20.00e56.10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167260a20.00e56.10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9810a15.30e49.7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7630a15.30e308.00转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13.58f201.67其他煤气万立方米20221884.00g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55.00g44.73吨104540a12.20i44.73水煤气吨41816a12.20j83.23粗苯吨8373b12.20k97.59l煤矸石吨7954b22.70i33.00l城市固体垃圾12558b26.61l128.70l工业废料9.00l35.10l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14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续)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范围(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废油吨(兆焦耳/单位燃料)(克碳/兆焦耳)直接废轮胎吨40200n20.18n73.99排放塑料吨31400n4.64n17.01废溶剂吨50800n20.45n74.98废皮革吨51500n16.15n59.22废玻璃钢吨29000n6.00n22.00油页岩吨32600n22.64n83.0111100d34.00g124.67间接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6.379o排放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pa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b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B.1计算而得:HViCFi,tce29271……………………………………(B.1)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c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B.1计算而得。d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e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f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g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h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i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j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k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l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表B.16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得到。m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n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o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p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15附录C燃烧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C.1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C.1.1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本方法适用于涉及燃烧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监测、报告、核查工作,包括固定源燃烧、移动源燃烧等活动。C.1.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企业(单位)应识别组织边界内所有存在固定源和移动源燃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划分可以以企业(单位)的计量条件或工序为标准,当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计量条件比企业(单位)层级计量更完善时,可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活动数据、实测排放因子等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报告。否则,使用企业(单位)层级数据进行计算与报告。C.1.3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企业(单位)可在排放活动与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的基础上,识别具体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在不导致其他数据质量问题的前提下,优先采用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数据进行报告。企业(单位)应明确所有使用燃料的种类、用量,在不导致其他数据质量问题的前提下,燃料的性质(低位发热量、碳含量等)优先采用企业(单位)的实际测量值。C.2燃烧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C.2.1概述企业(单位)可根据自身是否有测定燃料的元素碳含量从以下两种方法选取一种方法计算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C.2.2热值法当企业(单位)没有实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时,按公式(C.1)计算:AEcom∑(ADj,lQj,lEFj,l10-6)…………………………………(C.1)式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活动数据,即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AEcom——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耳/吨燃料(MJ/t)或兆焦耳/万立方米燃气(MJ/104m3);AD——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兆焦耳(g-CO2/MJ);Q——质量单位克与吨的转换系数;EF10-616j——表示企业(单位)整体或者不同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与排放范围识别结果相关;l——表示燃料的种类。C.2.3实测碳含量法当企业(单位)有实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或者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时,按公式(C.2)计算:AEcomADC44…………………………………(C.2)j,lMj,l12式中:AEcom——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活动数据,即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M——单位质量或体积燃料的碳含量,单位为吨碳/吨燃料(t-C/t)或吨碳/万立方米燃气(t-C/104m3);44/12——CO2和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j——表示企业(单位)整体或者不同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与排放范围识别结果相关;l——表示燃料的种类。C.3注意事项C.3.1煤数据对应问题煤的使用量计量点应与热值测量取样点一致;如不一致,需进行使用量数据的转换(见附录H表H.2)。C.3.2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单位)须在监测计划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C.4数据来源说明数据来源说明见表C.1。表C.1数据来源说明范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要求证明监测项目全部统计文件衡器、流量计GB17167全部统计并台帐、结围等记录算凭证燃燃料使用量烧17范证明监测项目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要求围文件排企业(单位)整体:采样:GB475,每批次、每班放每批次检测一次;GB/T19494.1次检测数据二氧化碳排放单实测燃料低位制样:GB474进行加权月元、二氧化碳排放工业分析、发检测:平均、加权年检测发热量(热值设备:每班次在相热量分析GB/T212平均计算(如报告法)应的二氧化碳排放GB/T213不能进行加单元、二氧化碳排GB/T384权,可以使用放设备上抽样检测GB/T22723算术平均)一次采样:GB475,每批次检测一次;实测燃料碳含元素分析(单GB/T19494.1(若条件允许)鼓每批次检测量(实测碳含位质量或体积制样:GB474量法)碳含量);(燃检测:励企业(单位)每数据进行加气)成分分析GB/T476检测SH/T0656班次在相应的二氧权月平均、加报告化碳排放单元、二权年平均计氧化碳排放设备上算GB/T13610抽样检测一次18附录D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D.1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D.1.1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本方法适用于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相关监测、报告、核查工作,包括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D.1.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企业(单位)可识别使用电力、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当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的计量比企业(单位)层级计量更完备时,可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的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计算。D.1.3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企业(单位)可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使用电力、热力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设备,鼓励企业(单位)对间接排放量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电力、热力的单独计量。当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的计量比企业(单位)层级、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计量更完备时,可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的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计算。D.2外购电力、热力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D.2.1外购电力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外购电力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使用公式(D.1):式中:AEeADeEFe……………………………………………(D.1)AEeADe——净外购电力导致的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e——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电力的使用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t-CO2/104kWh)。净外购电力量按照公式(D.2)进行计算:ADeIPADeOPADe………………………………………(D.2)式中:ADe——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IPADe——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电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的电力量;19OPADe——外输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输电力量包括自身发电上网外调、输电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输电量,不包括企业(单位)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提供的电力量。企业(单位)可扣除的外输电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单位)缴费通知单(下网电)、结算单(直供电)或发票(直供电)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单位)生产用电、外输电力量;b)外输电力量有单独的计量电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电力量。若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企业(单位)使用该部分电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单位)整体排放量。D.2.2外购热力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外购热力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使用公式(D.3)AEhADhEFh…………………………………………(D.3)式中:AEh——净外购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h——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h——外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净外购热力量按照公式(D.4)进行计算:ADhIPADhOPADh………………………………………(D.4)式中:ADh——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IPADh——活动数据,即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购热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的热力量;OPADh——活动数据,即外输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输热力量包括外输至企业(单位)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企业(单位)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提供的热力量。企业(单位)可扣除的外输热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单位)缴费通知单、结算单或发票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单位)生产用热力量、外输热力量;b)外输热力量有单独的计量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热力量。若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的设施,企业(单位)使用该部分热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供热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单位)整体排放量。D.3数据来源说明数据来源说明见表D.1。20表D.1数据来源相关规定范围数据名称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要求证明文件--按结算周电力缴费通知单,电力使外购电力使电力缴费--期全部统报告企业(单位)使用电表数据交用量用量(下网通知单整体的用电量GB17167计叉校验活动电)按结算周报告企业(单位)结算单、发票,使数据--期全部统整体的用电量用电表数据交叉外购电力使结算单、热力使用量(直供发票GB17167计报告企业(单位)校验用量电、专供电)--整体的自产电力量电表记录,上网供全部统计电量可同时使用排放因子自产电力量GB17167(如有)。上网结算单交叉(发电量、电表按结算周--期全部统报告企业(单位)校验供电量)外输至自身非厂区GB17167计结算单、发票,同外输电力量结算单、—生活建筑或设施时使用电表数据发票—全部统计(宿舍等)以及外销电力至附近其他交叉校验分排放单按结算周企业使用的电力量期全部统报告企业(单位)电表记录,上网供元、设备或分排放单元、设备电量可同时使用电表计或工序的电力使用上网结算单交叉全部统计工序电力使量(如有)。校验按结算周结算单、发票,使用量期全部统报告企业(单位)用热力计量表数整体的用电量外购热力使结算单、计据交叉校验用量发票报告企业(单位)全部统计整体的自产热力量热力计量记录自产热力量热力计量表—(如有)。结算单、发票,同—报告企业(单位)时使用热力计量外输热力量结算单、外输至自身非厂区发票数据交叉校验生活建筑或设施分排放单热力计量(宿舍等)以及外热力计量记录元、设备或表销电力至附近其他工序热力使企业使用的热力量—附录B报告企业(单位)用量附录B分排放单元、设备—外购电力排或工序的热力使用放因子量(如有)。外购热力排—放因子—21附录E企业产量、产能报告要求E.1产量报告要求产量为企业在报告期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按各行业的主要产品进行报告。企业产品产量数据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生产报表(包含逐月的数据)、部门内部统计记录或台账、产品入库单、上报统计部门数据、财务凭证等。企业需提供相关产量的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E.2产能报告要求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企业产能首先依据国家或省政府部门相关核准文件确定的产能数据进行确定。企业须提供国家或省政府部门出具(或其官方网站公示)的项目备案/核准文件、节能专项设计审查批复、环评批复、竣工验收等与产能相关的全部文件,若多个文件均具有产能数据,原则上按照最小值确定其年产能。22附录F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指标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时,须严格按照使用的燃煤种类报告其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煤炭具体分类标准参考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执行,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按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划分,其中褐煤和烟煤的划分,采用透光率作为主要指标,并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企业优先按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分类报告确认并报告煤种(各煤种鉴定指标的监测频次应为每批次一次),若无明确证据证明煤种,则应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特征选择尽量贴近的煤种(参见附录B),仍无法确定则按照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选取煤种。无烟煤、烟煤及褐煤分类表类别代号编码分类指标PMb/%Vdafa/%无烟煤WY01,02,03≤10.0%--11.12.13.14.15.16>10.0~20.0烟煤YM21,22,23,24,25,26>20.0~28。0--31,32,33,34,45,36>28.0~37.041,42,43,44,45,46>37.0褐煤HM51,52>37.0c≤50da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以质量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12;bPM——低煤介煤透光率,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566;c凡Vdaf/%>37.0%,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d凡Vdaf/%>37.0%,PM>50%者为烟煤;30%<PM≤50%的煤,如果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划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的计算方法见下式:式中:Qgr,maf——煤样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Qgr,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3;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MHC——煤样最高内在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4632;Aad——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23附录G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提交日期:年月日版本号:企业(单位)基本信息所属地区单位类型所属行业单位编号单位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地址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务二氧化碳管理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地址负责人/联系人监测计划制定/更新年份企业(单位)组织边界信息描述(1)企业(单位)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单位)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单位)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外包业务信息等):(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和3,选填)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填写方法详见注解4)源与含碳物料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24附录G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监测数据来源说明涉及的排放活动□燃料燃烧直接排放□工业过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方法1:热值法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号、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能源□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使用量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低位□自行实测值发热量□委托实测值□参考值排放因子参考值————————监测数据数据来源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能源使用量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号、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实测□自行实测值碳含量□委托实测值报告层级工业过程直接排放物料类型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注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活动数据□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物料产据核算量/使用□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量)际计量□其他排放因子□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经验估算值□其他25附录G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单位)报告对象及编号(R)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备注电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电力供电量自行实测值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外购电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电力量自行实测值电力排放因子参考值————————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备注热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自产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热力量自行实测值热力排放因子参考值————————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外部认证?(是/否,如有,填写认证标准相关信息)数据质量管理措施描述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企业(单位)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单位)代表签字:企业(单位)盖章:日期:年月日注1:灰色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单位)”的,此栏选填。注3: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指设备功率在100kW(参见GB17167确定)的电机、泵,或7MW以上的锅炉、加热炉。注4: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单位)”,此栏显示“企业(单位)”;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5:监测计划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监测要求示例,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26附录H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提交时间:年月日版本号:企业(单位)基本信息所属地区单位类型所属行业单位编号单位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地址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二氧化碳管理姓名职务负责人/联系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人报告年份企业(单位)组织边界信息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工业总产值(万元)单位产品能耗单位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吨标准煤/万元)主要产品名称(1)企业(单位)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单位)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情况等)(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单位)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概况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间接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吨)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27附录H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选填)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编号(D)(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填写方法详见注解3)源与含碳物料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排放因子法)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燃料名称方法填报项目方法1:热值法(默认方法)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排放因子——排放量吨(t)备注填报项目兆焦耳/吨(MJ/t)备注使用量克二氧化碳/兆焦指南附录——实测碳含量耳(g-CO2/MJ)排放量吨(t)碳排放量小计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具体活动报告层级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物料名称填报项目吨(t)或万立方米(104m3)吨碳/吨燃料(t-C/t)或吨碳/万立方米燃气(t-C/104m3)吨(t)吨(t)工业过程直接排放(排放因子法)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碳排放量小计吨(t)28附录H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单位)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填报项目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电力使用量(万千瓦时)6.379自产电力供电量(万千瓦时)外购电力量(万千瓦时)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净外购(+)/净外输(-)电力合计(万千瓦时)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净外购(+)/净外输(-)电力间接排放量(吨)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单位)报告对象及编号填报项目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自产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购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净外购(+)/净外输(-)热力合计(百万千焦)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净外购(+)/净外输(-)热力间接排放量(吨)物料平衡法涉及的排放活动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能源/物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备注料名称活动数据备注低位发热量吨(t)部门备注期初兆焦耳/吨(MJ/t)库存碳含量克碳/兆焦耳碳量(g-C/MJ)或%输入碳量小计吨(t)吨(t)能源/物填报项目数据证据类型保存料名称单位部门吨(t)活动数据兆焦耳/吨(MJ/t)输入低位发热量克碳/兆焦耳(g-C/MJ)或%碳含量吨(t)碳量吨(t)输入碳量小计单位能源/物料填报项目吨(t)数据证据类保存名称兆焦耳/吨(MJ/t)型部门克碳/兆焦耳活动数据(g-C/MJ)或%低位发热量吨(t)输出吨(t)碳含量碳量输入碳量小计29附录H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能源/物料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保存备注名称型部门活动数据吨(t)期末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MJ/t)库存碳含量克碳/兆焦耳(g-C/MJ)或%碳量吨(t)输出碳量小计吨(t)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计吨(t)其他需报送的信息企业(单位)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经济危机、停产检修等,或者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停产的应说明相应的起止日期)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单位)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例如增加生产装置、统计期内外包原有的业务等)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单位)代表签字:单位盖章:日期:年月日注1:灰色底纹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单位)”的,该板块内容选填。注3: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单位)”,此栏显示“企业(单位)”;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4:证据类型包括:发票、财务凭证(入库单)、财务ERP系统、收费通知单(电力、天然气、热力等)、生产报表(日、月、季等)、部门内部统计记录、公里数和油耗统计表、外部实验室检测报告、内部实验室检测报告、标准推荐值或者企业(单位)能出示的其他证明材料。注5:保存部门一栏填写企业(单位)保存数据证明材料的相应负责部门;备注栏可说明数据缺失等情况。注6:排放报告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填报表格,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30附录I关于煤炭数据报告的说明I.1煤炭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公式由于煤中含有水分,而且在用煤企业(单位)的生产流程中,煤的水分可能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热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需要确定所用的煤使用量是否与热值对应。总的来说,在进行关于煤的数据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关键问题:a)确认煤热值数据是否是低位热值(而非高位热值);b)热值的基的种类以及使用量与热值是否对应。企业(单位)可参照表I.1,确认所报告的煤的使用量数据与热值是否满足对应关系,满足的话则可以直接报告数据,如不满足,企业(单位)可参照表I.2进行数据转换。表I.1煤使用量与热值的对应关系所处工艺流煤的使用量水分状态对应热值注意事项情况盘库消耗量(收到未烘干进厂时测定的收到——程基)(使用进厂煤量、基低位热值1进厂库存煤量计算出的相比进厂时已有部分水2煤磨消耗量)入磨时测定的收到分损失,质量和热值相3煤磨-煤粉库基低位热值比进厂时有差异入磨煤量未烘干此出磨煤量不能直接4燃煤设备(收到基)出磨时测定的收到用,要结合煤粉库的盘基低位热值库数出磨煤量已经过烘注意入炉煤量的数据是(收到基)干处理入炉时测定的收到否是经过烘干处理的数基低位热值据,有些企业(单位)入炉煤量已经过烘会根据水分将烘干的入(收到基)干处理炉煤量折回情况1的数,使其与盘库消耗量相等表I.2煤使用量转换公式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空气干燥基收到基PadPar110000MMarad干燥基PdPar10010M0ar干燥无灰基PdafPar100M10a0rAar注1:字母说明:P使用量,M水分,A灰分,其中水分和灰分计算时不带%。注2:下标说明:ar收到基,ad空干基,d干燥基,daf干燥无灰基。注3:在企业(单位)提供的是空干基热值的情况下,需要把收到基使用量转换成空干基,空干基所含水份可能企业(单位)没有,如果煤使用量(各种基均适用)对应的水份<3%,则可使用空干基热值代替收到基热值。31I.2常见问题解决思路I.2.1企业(单位)仅提供盘库消耗量(收到基)与入炉空干基热值使用表I.2公式,把盘库消耗量(收到基)转换成入炉煤量(空干基),计算时代入进厂煤的平均水分和空干基水分。I.2.2企业(单位)仅提供入炉煤量(收到基)与进厂收到基热值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转换成盘库消耗量,使用表I.2中第一条公式,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设为已知使用量,把盘库消耗量设为目标使用量,计算时分子中的Mar代入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分母中的Mad代入进厂煤(收到基)平均水分。32附录J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J.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J.1、表J.2。表J.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1(t年度)2022(t+1年度)2023(t+2年度)核查时间2021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2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J.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2021202220232024…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3202420252026…J.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33附录K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K.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K.1。K.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K.2,包括对应表K.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数据表K.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记录分类记录项目类型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计量设备相关记录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活动数活动数据记录据(产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量、使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用量、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输入/准有效期等);输出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量)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8.其他情况记录。管理记录1.结算单;2.发票;热值、企业自有设备相3.台账;碳含量实验室检关记录4.生产报表;等实测5.出入库单;测6.其他财务凭证;值7.其他记录。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3.其他情况记录。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8.其他情况记录。34数据记录项目记录分类类型抽样采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样记录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7.运输条件;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10.其他情况记录。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检测记5.检测项目;录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录人)(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管理记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录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第三方实资质证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验室(含明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供应商)提供检测相关记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录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结果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35项目(按照表L.1对应描述表K.2文件清单模板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记录项目填写)文件的名纸质版存电子版存放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部门人及纸质版存电子版存放称联系放位置路径放位置路径方式示计量设备校准计XX企业生产李XX企业厂区企业厂区1号企业厂区企业厂区2例划和结果记录2020年度部123121号办公办公楼202室2号办公号办公楼301计量设备34567楼202室2号电脑(D:\楼301室室1号电脑校准计划8计量设备\校(E:\计量设和结果记准\)备\2020年校录准\)……36广东省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水泥企业进行二氧化碳(CO2)排放信息报告的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本指南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水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报告二氧化碳排放信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HJ251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GB16780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I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对组织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373.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3.3二氧化碳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3.4直接二氧化碳排放directCO2emission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5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CO2emission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的生产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6物料materials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非用作能源用途的物品。注: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等。3.7协同处置废物wasteco-processing将废物或经过预处理的废物投入水泥窑炉总进行焚烧处理,以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综合利用。3.8替代原料alternativerawmaterials具有适宜化学组分、可在水泥生产中替代部分天然矿石原料的废弃物。3.9替代燃料alternativefuels具有一定热值、经简单加工后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直接燃烧的可燃物。3.10二氧化碳排放因子CO2emissionfactor将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涉及的计算系数。3.11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CO2emissionactivitydata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程度的测量值。注:如燃料、物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等。3.12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或者测量特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83.13报告reporting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4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上述数值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4原则4.1相关性选择可适应企业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和数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项计算可清晰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2一致性使用统一方法,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对企业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4.5真实性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监测计划、排放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年份以自然年为统计周期,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时可先确定报告年份。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应对组织边界内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不进行核算。单位的组织边界指单位法人的运营控制范围。单位组织边界可通过了解单位的成立时间、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状况、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39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5.3.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水泥企业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a)生产中原料、窑炉粉尘中含有的碳酸盐类分解;b)石灰岩、粘土、工业废料等原料中的有机碳类燃烧;c)熟料生产中窑炉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d)熟料生产中窑炉消耗的替代化石燃料燃烧;e)非窑炉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5.3.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水泥企业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5.3.3特殊排放说明5.3.3.1使用生物质能源导致的排放当企业使用生物质能源或含有生物质能的物质作为燃料时,生物质部分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计入。5.3.3.2余热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使用熟料煅烧工艺过程的余热生产的电力,如作为企业自供电使用,则已体现为企业外购电力的减少,不再作为二氧化碳减排计算。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水泥企业可参照表1对企业组织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识别清单,并在监测计划中进行记录。表1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排放设备示例二氧化碳排放范围(排放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生料分解装置(包括预热器&分解生料碳酸盐矿物分解、有机碳燃烧熟料煅烧炉、回转窑等)分解炉(预热器)、回转窑等直接排放破碎机等各工艺过程实物煤、燃油、替代燃熟料煅烧料燃烧矿山开采生料制备喂料机、生料粉磨系统、空压机等间接排放外购电力的消耗熟料煅烧回转窑、篦冷机等水泥粉磨破碎机、水泥粉磨系统等辅助生产和管理照明、包装、办公用电设备等外购热力的消耗使用外购热力的设施使用外购热力的设备40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层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可选择精细程度不同的范围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参照GB17167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的划分方式将报告层级分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三个层级。宜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报告质量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指南中,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单元选择排放单元层级进行报告;矿山开采、外购电力等单元选择企业层级进行报告。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6.1.1熟料生产中生料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6.1.1.1生料中碳酸盐类矿物煅烧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料碳酸盐矿物煅烧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考虑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计算:(1)未采用替代原料若生料中未采用替代原料(如电石渣等),则按熟料中CaO、MgO含量进行计算,生产单位熟料,由生料中碳酸盐矿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EF(C44C44)1(1)c56m40式中:EF1——熟料煅烧排放因子,即生产单位熟料由生料中碳酸盐矿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熟料(t-CO2/t);Cc——水泥熟料中CaO的含量,%;Cm——水泥熟料中MgO的含量,%;44/56——CO2与CaO之间的分子量比值;44/40——CO2与MgO之间的分子量比值。(2)含替代原料若生料中采用电石渣等替代原料进行配料,应按生料中实际碳酸盐矿物含量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单位熟料,由生料中碳酸盐矿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2)计算:EFCd(2)2(1L)Fc式中:EF2——熟料煅烧排放因子,即生产单位熟料由生料中碳酸盐矿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熟料(t-CO2/t);Cd——水泥生料中CO2的质量分数,%;L——生料烧失量,%;Fc——熟料中燃煤灰分掺入量换算因子,取值为1.04。注:燃煤灰分掺入量换算因子1.04引自《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附录A第A.5.1.1条。则生料中碳酸盐类矿物煅烧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公式(3)计算:AErADcEF1或EF2(3)式中:——生料中碳酸盐类矿物煅烧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熟料的总产量,单位为吨(t)。AErADc416.1.1.2水泥窑炉排气筒排放烟气中粉尘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水泥窑炉窑尾排气筒排放烟气中的粉尘性质与生料相似,基本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故不考虑其二氧化碳排放。水泥窑炉窑头排气筒烟气中的粉尘与熟料组成相同,其排放因子与熟料煅烧排放因子一致,由粉尘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小,且数据无法测量,故此部分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予统计。6.1.1.3有机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生料中有机碳含量较少,由有机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予统计。6.1.2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6.1.2.1各生产工艺过程中实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a)热值法若缺少实物煤中碳的质量分数实测值,应按公式(4)计算实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AEcADciQnciEFnci106(4)式中:AEc——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实物煤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ci——统计期内,各实物煤用量,单位为吨(t);Qnci——统计期内,各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每吨(MJ/t),若无对应的实物煤低位发热量,则按标准煤低位发热量取值;EFnci——实物煤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兆焦(g-CO2/MJ),具体数据见附录B;i——表示各生产工艺过程或不同种类的燃料,可取代号为1、2、3等。(b)实测碳含量法若企业有实测实物煤的碳元素含量或者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实物煤的含碳质量分数时,应按公式(5)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AEcADciCci1424(5)式中:AEc——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实物煤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ci——统计期内,各实物煤用量,单位为吨(t);Cci——统计期内,不同实物煤的含碳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44/12——CO2与C之间的分子量换算;i——表示各生产工艺过程或不同种类的实物煤,可取代号为1、2、3等。6.1.2.2各生产工艺过程中替代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水泥企业采用替代燃料,应单独统计替代燃料消耗量。用作替代燃料的废弃物种类见《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12)中的规定。6.1.2.3各生产工艺过程中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各生产工艺过程燃油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AEoADoiQnoiEFoi106(6)42式中:AEo——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燃油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oi——统计期内,各燃油用量,单位为吨(t);Qnoi——各种燃油的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每吨(MJ/t);EFoi——各种燃油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兆焦(g-CO2/MJ),具体数据见附录B;i——表示不同种类的燃油,可取代号为1、2、3等。若企业有实测燃油的碳元素含量或者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燃油的含碳质量分数时,应按公式(7)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AEoADoiCoi1424(7)式中:AEo——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燃油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oi——统计期内,各燃油用量,单位为吨(t);Coi——统计期内,不同燃油的含碳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44/12——CO2与C之间的分子量换算;i——表示各生产工艺过程或不同种类的实物煤,可取代号为1、2、3等。6.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6.2.1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净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8)进行计算:AEeADeEFe(8)式中:AEe——统计期内,企业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e——统计期内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EFe——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t-CO2/104kWh),具体数据见附录B。净外购电力量按照公式(9)进行计算:ADeIPADeOPADe(9)式中:ADe——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IPADe——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电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的电力量;OPADe——外输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输电力量包括自身发电上网外调、输电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组织边界外的输电量,不包括企业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提供的电力量。企业可扣除的外输电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水泥企业缴费通知单(下网电)、结算单(直供电)或发票(直供电)等证据文件证明水泥企业生产用电、外输电力量;b)外输电力量有单独的计量电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用电力量。若水泥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企业使用该部分电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水泥企业整体排放量。436.2.2热力二氧化碳排放净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10)进行计算:AEhADhEFh(10)式中:AEh——统计期内,企业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h——统计期内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h——外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具体数据见附录B。净外购热力量按照公式(11)进行计算:ADhIPADhOPADh(11)式中:ADh——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IPADh——活动数据,即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购热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的热力量;OPADh——活动数据,即外输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输热力量包括外输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组织边界外的供热量,不包括企业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提供的热力量。企业可扣除的外输热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缴费通知单、结算单或发票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生产用热力量、外输热力量;b)外输热力量有单独的计量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热力量。若水泥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的设施,企业使用该部分热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供热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水泥企业整体排放量。6.3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照公式(12)计算:AE总AErAEcAEoAEeAEh(12)式中:AE总——统计期内,水泥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r——统计期内,生料中碳酸盐盐类矿物煅烧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c——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实物煤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o——统计期内,各生产工艺过程燃油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e——统计期内,企业净外购电力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h——统计期内,企业净外购热力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4数据来源说明水泥企业应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包括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采样频次、分析频次、测量精度等,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同时,按照要求保留数据获取的相关证明文件,如燃料采购发票、技术机构化验报告等。44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须在监测计划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对于碳排放报告中的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相关的证明材料、保存部门,当存在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中说明。各种实物煤、燃油、替代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的碳含量按表2的规定测定,如果企业无法直接测定,参见附录B取值。表2水泥企业所需的监测数据来源说明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号熟料CaO水泥化学每日的检测数据进行加权1和MgO质分析GB/T176每日检测一次月平均、加权年平均;有检测报告能力的企业应按不同配比检测报告量分数每月检测一次熟料分别进行统计检测报告每月的检测数据进行加权生产报表生料中每日检测一次年平均计算;有能力的企水泥组分按生产周期(班、日、业应对不同配比生料分别周)记录进行统计2CO2质量定量测定GB/T12960每日的检测数据进行加权分数月平均、加权年平均;有能力的企业应对不同配比生料烧失水泥化学生料分别进行统计。3量分析GB/T176由不同生料配比生产出来的不同种类熟料分别按月4熟料产量衡器GB17167汇总5水泥产量衡器GB17167按生产周期(班、日、生产报表、出入按月汇总库统计台账周)记录煤、燃油、若数据来源采用“收入对每一生产周期的分燃料台账、结算凭证。量、库存量等原料物使用数据进行月汇总;有以台账为准,使替代燃衡器、流流数据核算”,收入量能力的企业应按二氧化碳用结算凭证交叉5料、燃气量计GB17167须每批次计量,库存排放设备或二氧化碳排放检验量须至少每月一次;单元对使用的燃料分别进使用量若数据来源采用“皮带行统计。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须实时监测采样:GB475、煤的低位工业分GB/T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6发热量析、发热制样:GB474检测报告(班、日、周、月)均、加权年平均计算量分析检测:GB/T212、GB/T2137煤的水分煤中水分GB/T211、GB/T212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全部统计并记录台帐的测定(班、日、周、月)煤中碳的采样:GB475、8质量分数煤中碳和GB/T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检测报告(即碳含氢的测定制样:GB474(班、日、周、月)均、加权年平均计算量)检测:GB/T47645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号燃气、燃油中碳的9质量分数燃油元素GB/T13610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检测报告分析SH/T0656(班、日、周、月)均、加权年平均计算(即碳含量)燃气、燃10油的低位燃油发热GB/T22723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检测报告量测定GB/T384(班、日、周、月)均、加权年平均计算发热量外购电力按结算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电力量电力缴费通知单使用量、(下网电)、结11外输电力结算凭证--月等)记录进行月汇总算单或发票(直量供电、专供电、外输电),同时使用电表记录数据交叉校验自产电电表GB17167按生产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电力量电表记录,上网量、分排结算凭证--供电量可同时使放单元、计量仪表GB17167月等)记录进行月汇总用上网结算单交12设备或工叉校验序电力使用量按结算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热力量缴费通知单、结外购热力算单、发票等使用量、月等)记录进行月汇总13外输热力量按生产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热力量热力计量记录自产热力量、分排月等)记录进行月汇总放单元、14设备或工序热力使用量注:a)若企业监测计划中某种数据类型收集方式为实际测量值,后因特殊情况检测条件不满足各行业指南规定的测定要求,则当年数据选用企业前三年实测数据的最保守值(具体取值按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待检测条件达到要求后按原监测计划继续使用实际测量值。b)当企业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燃煤掺烧,且检测混合燃料低位发热量,但无检测单位热值碳含量时,其能源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的数据来源按下列顺序依次选用:①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及其中一种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可推算得出另一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煤种填报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参考值);②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但未知两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填报使用量及碳含量(参考值),热值填混合热值;③两种燃煤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均未知,按混合燃料填报使用量和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选用配比较大的燃煤碳含量(参考值)。467数据监测和质量管理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a)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b)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c)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一览表,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d)建立健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e)建立健全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定期实施监测。f)建立企业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g)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备查,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如有)等资料。h)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二氧化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管理体系是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能源使用量、物料使用量/产量、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企业应按GB17167及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配备测量设备,监测设备应进行校准,企业应保留所有报告年份内的检测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应按DB44/T1212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明确碳二氧化排放计量管理职责,加强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管理,确保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真实准确。7.3监测频次监测应在水泥企业正常生产的工况下进行,本指南覆盖的燃料、物料相关参数应按表2要求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分析。7.4监测人员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计量和管理工作,包括测量设备、工业分析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保证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相关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7.5记录与归档企业应同时保留月度监测数据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应与监测计划配合使用。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及其证明文件在报告期结束后至少保存十五年。7.6不确定性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宜对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计算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47b)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c)数据缺乏代表性;d)测量误差。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企业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编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的相关信息。监测计划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a)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b)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描述,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股权情况、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C),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c)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描述,包括报告期、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等信息;d)监测数据的说明:说明各报告对象对应的监测数据来源选择,即选用参考值或实测值;e)实测数据获取方法的说明,包括数据实测的方法描述、依据的标准和监测频次;f)活动数据计量设备信息,包括活动数据计量有关的设备类型、型号、安装位置描述;g)数据收集、数据质量管理、记录与归档措施的描述;h)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当企业有关a)~f)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编制新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H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证机构进行核证。水泥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参见附录E。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企业应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报告年份;d)企业组织边界信息,包括工业总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企业经营范围中纳入报告的部分、工艺基本介绍、股权情况、资产状况、地理位置等信息,产品信息(有熟料生产的企业需填报熟料产能、产量等信息)、生产设施情况等,可附上企业组织结构图、平面分布图等图表;e)二氧化碳排放概况;f)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g)固定源燃烧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燃料种类、使用量、低位发热量等信息,以确定各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燃料种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h)生料碳酸盐分解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物料种类、使用量、相关成分分析等信息,以确定各物料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工艺过程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i)外购电力间接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外购或外输电力的使用量等(有熟料及水泥生产的48企业需分开填报熟料、粉磨所耗电量);j)其他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在报告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在报告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k)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I的要求进行报告;l)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并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m)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水泥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参见附录F。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H中的相关要求。49附录A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方式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⑴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⑵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⑶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⑷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及时修改监测计划、明确报告义务并征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e)企业因生产品种、经营服务项目改变、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停产停业的,应在年度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企业停产的原因和具体日期以及预期复产的日期,并将停产证明文件上传至排放报告中。若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下一年度企业处于停产期,应在排放报告中对最新停产情况予以说明。f)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新增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新建、扩建、合并、收购等方式增加的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且有单独计量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计划新增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新增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增加生产设施,企业须提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增排放源信息的填报,包括排放源产能、投产运营情况、涉及的设施设备、能源物料情况、碳排放信息监测情况等,并将相应的核准批复/备案文件上传至监测计划。(4).企业须在新增排放源的当年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部分注明新增排放源及其年度产品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中对新增排放源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同时,若该新增排放源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自当年度起须连续三年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汇总数据。(5)若新增排放源是新建/扩建项目,其投产日期处于企业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上一年7月1日(含)至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12月31日(含)的,其排放量数值仍应计入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不计入配额登记注册系统中的需企业履约的年度实际排放量。(6)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50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电力及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计算与原排放源一致,间接排放对电力、热力来源不作区分,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热力×电力/热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但同时应对电力和热力的来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进行报告。g)企业减少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减少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卖出、外包、租赁、拆除、永久停用等方式减少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未来计划减少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减少排放源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减少了排放源,企业须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申请。(4)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排放需要计入企业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注明该部分排放源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对减少的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5)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排放源,还需要在脱离企业边界当年度(t)的排放报告中补报所减少的排放源在t-1、t-2年度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明和汇总方式参照本段第(4)款规定。(6)减少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新增排放源进行。51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以下排放因子数据将根据具体工作需求适时更新。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排放因子h(克二氧化碳/兆焦范围(兆焦耳/单位燃量料)耳)直接无烟煤吨(克碳/兆焦排放炼焦烟煤吨27631b耳)100.47一般烟煤吨28200d95.70褐煤吨23736m27.40e95.70煤制品吨15250m26.10e102.67#:型煤吨17460m26.10e123.20吨20515c28.00e123.20水煤浆吨20905c33.60e123.20焦炭吨28446m33.60e108.17其他焦化产品吨43961c33.60e108.17原油吨42620m29.50e73.70汽油吨44800m29.50e69.30煤油吨44750m20.10e71.87柴油吨43330m18.90e74.07燃料油吨41816a19.60e77.37煤焦油吨33453a20.20e95.33液化石油气(LPG)吨50179a21.10e63.07液化天然气(LNG)吨51498c26.00g56.10天然气液体(NGL)吨46900d17.20e63.07炼厂干气吨46055a15.30e66.73石脑油吨45010m17.20e73.33润滑油吨41449b18.20e73.33石蜡吨39998b20.00e74.43石油沥青吨38999b20.00e80.67石油焦吨32500d20.30g100.83石化原料油吨46400d22.00e73.33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41030b27.50e73.33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0a20.00e56.10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167260a20.00e56.10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9810a15.30e49.7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7630a15.30e308.00转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13.58f201.67其他煤气万立方米20221884.00g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55.00g44.73吨104540a12.20i44.73水煤气吨41816a12.20j83.23粗苯吨8373b12.20k97.59l煤矸石吨7954b22.70i33.00l城市固体垃圾12558b26.61l128.70l工业废料9.00l35.10l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52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续)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范围(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废油吨(兆焦耳/单位燃料)(克碳/兆焦耳)直接废轮胎吨40200n20.18n73.99排放塑料吨31400n4.64n17.01废溶剂吨50800n20.45n74.98废皮革吨51500n16.15n59.22废玻璃钢吨29000n6.00n22.00油页岩吨32600n22.64n83.0111100d34.00g124.67间接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6.379o排放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pa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b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B.1计算而得:HViCFi,tce29271……………………………………(B.1)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c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B.1计算而得。d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e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f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g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h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i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j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k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l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表B.16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得到。m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n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o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p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53附录C企业产量、产能报告要求C.1产量报告要求水泥企业报告报告期内熟料、普通水泥、白水泥、微粉等产品的产量,其中熟料产量以产出量为准,普通水泥、白水泥、微粉产量以入库量为准。企业产品产量数据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生产报表(包含逐月的数据)、部门内部统计记录或台账、产品入库单、上报统计部门数据、财务凭证等。企业需提供相关产量的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C.2产能报告要求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熟料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依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最新版本《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中企业设计日产能计算(生产天数按300天计算)。54附录D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指标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时,须严格按照使用的燃煤种类报告其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煤炭具体分类标准参考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执行,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按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划分,其中褐煤和烟煤的划分,采用透光率作为主要指标,并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企业优先按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分类报告确认并报告煤种(各煤种鉴定指标的监测频次应为每批次一次),若无明确证据证明煤种,则应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特征选择尽量贴近的煤种(参见附录B),并按照计算结果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选取煤种。无烟煤、烟煤及褐煤分类表类别代号编码分类指标PMb/%Vdafa/%无烟煤WY01,02,03≤10.0%--11.12.13.14.15.16>10.0~20.0烟煤YM21,22,23,24,25,26>20.0~28。0--31,32,33,34,45,36>28.0~37.041,42,43,44,45,46>37.0褐煤HM51,52>37.0c≤50da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以质量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12;bPM——低煤介煤透光率,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566;c凡Vdaf/%>37.0%,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d凡Vdaf/%>37.0%,PM>50%者为烟煤;30%<PM≤50%的煤,如果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划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的计算方法见下式:式中:Qgr,maf——煤样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Qgr,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3;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MHC——煤样最高内在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4632;Aad——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55附录E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提交日期:年月日版本号:企业基本信息所属地区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水泥企业编号企业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企业地址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务二氧化碳管理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地址负责人/联系人监测计划制定/更新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描述(可附图)(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和3,选填)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企业/二氧化碳排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计算涉及的能源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R)与含碳物料(填写方法详见注解4)56附录E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监测数据来源说明涉及的排放活动□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生料碳酸盐矿物分解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方法1:热值法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频次依据标准备注能源使用量性能和安装位置低位□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据核算发热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排放因子□其他□自行实测值监测数据□委托实测值□参考值能源使用量参考值————————实测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碳含量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频次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生料碳酸盐矿物分解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分类□无替代原料□含替代原料无替代原料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注熟料产量频次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CaO□收入量、库存量等原料物流数据核算含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MgO□自行实测值含量□委托实测值监测数据含替代原料熟料产量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频次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收入量、库存量等原料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生料中CO2□自行实测值含量□委托实测值生料烧失量□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熟料中燃煤灰分掺入量参考值57附录E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数据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电力使用量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自行实测值自产电力供电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电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电力量自行实测值电力排放因子指南参考值————————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热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热力量自行实测值热力排放因子指南参考值————————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外部认证?(是/否,如有,填写认证标准相关信息)数据质量管理措施描述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企业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监管机构意见日期:注1:灰色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此栏选填。注3: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指设备功率在100kW(参见GB17167确定)的电机、泵,或7MW以上的锅炉、加热炉。注4: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5: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6:监测计划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监测要求示例,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58提交时间:附录F版本号: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邮箱年月日企业基本信息所属地区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水泥企业编号企业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区号)企业地址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能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报告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工业总产值(万元)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吨标准煤/万元)主要产品名称(1)企业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59附录F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二氧化碳排放概况碳排放活动直接/间接排放碳排放量(吨)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直接排放生料碳酸盐矿物分解直接排放直接排放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间接排放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间接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选填)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编号(D)(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源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含碳物料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方法方法1:热值法(默认方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使用量吨(t)备注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MJ/t)60排放因子克CO2/兆焦耳(g-CO2/MJ)指南默认值——排放量吨(t)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方法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填报项目使用量吨(t)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排放量吨(t)CO2排放量小计吨(t)附录F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生料碳酸盐矿物分解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原料情况1.无替代原料(默认情况)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备注熟料产量吨(t)——熟料中CaO质量分数(%)备注质量分数质量分数(%)熟料中MgO吨CO2/吨熟料质量分数(t-CO2/t)吨(t)排放因子排放量原料情况2.含替代原料证据类型填报项目单位数据保存部门熟料产量吨(t)生料中CO2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生料烧失量%生料/熟料比——熟料中燃煤灰1.04指南默认值——分掺入量因子——排放因子kg-CO2/吨熟料(kg-CO2/t)排放量吨(t)碳排放量小计吨(t)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填报项目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电力使用量合计(万千瓦时)其中:自有的矿山开采所耗电力量(万千瓦时)生产熟料所耗电力量(万千瓦时)水泥粉磨所耗电力量(万千瓦时)自产电力供电量(万千瓦时)外购电力量(万千瓦时)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净外购(+)/净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电力排放因子(吨CO2/万千瓦时)6.379净外购(+)/净外输(-)电力间接排放量(吨)61附录F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热力使用量合计(百万千焦)其中:自有的矿山开采所耗热力量(百万千焦)生产熟料所耗热力量(百万千焦)水泥粉磨所耗热力量(百万千焦)自产热力供热量(百万千焦)外购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净外购(+)/净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热力排放因子(吨CO2/百万千焦)0.10净外购(+)/净外输(-)热力间接排放量(吨)其他信息说明特殊排放说明(例如转移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作为纯物质、产品的一部分或作为原料输出企业之外)企业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经济危机、停产检修等,或者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停产的应说明相应的起止日期)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例如增加生产装置、统计期内外包原有的业务等)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62附录F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注1:灰色底纹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该板块内容选填。注3: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4:证据类型包括:发票、财务凭证(入库单)、财务ERP系统、收费通知单(电力、天然气、热力等)、生产报表(日、月、季等)、部门内部统计记录、公里数和油耗统计表、外部实验室检测报告、内部实验室检测报告、标准推荐值或者企业能出示的其他证明材料。注5:保存部门一栏填写企业保存数据证明材料的相应负责部门;备注栏可说明数据缺失等情况。注6:排放报告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填报表格,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63附录G关于煤炭数据报告的说明G.1煤炭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公式由于煤中含有水分,而且在用煤企业的生产流程中,煤的水分可能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热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需要确定所用的煤使用量是否与热值对应。总的来说,在进行关于煤的数据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关键问题:a)确认煤热值数据是否是低位热值(而非高位热值);b)热值的基的种类以及使用量与热值是否对应。企业可参照表G.1,确认所报告的煤的使用量数据与热值是否满足对应关系,满足的话则可以直接报告数据,如不满足,企业可参照表G.2进行数据转换。表G.1煤使用量与热值的对应关系情况所处工艺流程煤的使用量水分状态对应热值注意事项1进厂盘库消耗量(收2煤磨到基)(使用进未烘干进厂时测定的收到——3煤磨-煤粉库厂煤量、库存煤基低位热值量计算出的消耗未烘干相比进厂时已有部分水4燃煤设备量)已经过烘入磨时测定的收到分损失,质量和热值相入磨煤量干处理基低位热值比进厂时有差异(收到基)出磨时测定的收到此出磨煤量不能直接已经过烘基低位热值用,要结合煤粉库的盘出磨煤量干处理库数(收到基)入炉时测定的收到注意入炉煤量的数据是基低位热值否是经过烘干处理的数入炉煤量据,有些企业会根据水(收到基)分将烘干的入炉煤量折回情况1的数,使其与盘库消耗量相等表G.2煤使用量转换公式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收到基空气干燥基PadPar110000MMar干燥基ad干燥无灰基PdPar10010M0arPdafPar100M10a0rAar注1:字母说明:P使用量,M水分,A灰分,其中水分和灰分计算时不带%。注2:下标说明:ar收到基,ad空干基,d干燥基,daf干燥无灰基。注3:在企业提供的是空干基热值的情况下,需要把收到基使用量转换成空干基,空干基所含水份可能企业没有,如果煤使用量(各种基均适用)对应的水份<3%,则可使用空干基热值代替收到基热值。64G.2常见问题解决思路G.2.1企业仅提供盘库消耗量(收到基)与入炉空干基热值使用表G.2公式,把盘库消耗量(收到基)转换成入炉煤量(空干基),计算时代入进厂煤的平均水分和空干基水分。G.2.2企业仅提供入炉煤量(收到基)与进厂收到基热值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转换成盘库消耗量,使用表G.2中第一条公式,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设为已知使用量,把盘库消耗量设为目标使用量,计算时分子中的Mar代入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分母中的Mad代入进厂煤(收到基)平均水分。65附录H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H.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H.1、表H.2。表H.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1(t年度)2022(t+1年度)2023(t+2年度)核查时间2021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2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H.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2021202220232024…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3202420252026…H.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66附录I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I.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I.1。I.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I.2,包括对应表I.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表I.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计量设备相关记录记录项目活动数据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产量、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使用量、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输入/输出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量)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活动数据记录录、校准有效期等);管理记录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设备相8.其他情况记录。关记录1.结算单;2.发票;热值、碳企业自有3.台账;含量等实实验室检4.生产报表;5.出入库单;测值测6.其他财务凭证;7.其他记录。抽样采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样记录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3.其他情况记录。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8.其他情况记录。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67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记录项目检测记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录7.运输条件;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管理记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录10.其他情况记录。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第三方实资质证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验室(含明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供应商)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提供检测相关记5.检测项目;录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录人)结果(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68项目(按照表对应描述表I.2文件清单模板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J.1记录项目填文件的名部门人及纸质版电子版存放纸质版电子版存放写)称联系存放位路径存放位路径方式置置示计量设备校XX企业生产李企业厂企业厂区1企业厂企业厂区2例准计划和结2020年部XX区1号号办公楼区2号号办公楼果记录度计量设1231办公楼202室2号办公楼301室1号备校准计2345202室电脑(D:\301室电脑(E:\划和结果678计量设备\计量设备记录校准\)\2020年校准\)……69广东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钢铁企业进行二氧化碳(CO2)排放信息报告的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本指南适用于钢铁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报告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本指南不包括钢铁企业的矿石采选和后勤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223.6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200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GB/T4333.10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GB/T4699.4铬铁和硅铬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重量法GB/T7731.10钨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GB/T8704.1钒铁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及气体容量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YB/T5339磷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YB/T5340磷铁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703.1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注:按排放是否发生在企业内可分为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与间接二氧化碳排放。3.2直接二氧化碳排放directCO2emission企业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3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CO2emission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的生产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4二氧化碳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注:如锅炉、回转窑、常压炉、电灯等。3.5二氧化碳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注:如机组、熟料生产线、钢铁生产线、常减压装置等。3.6长流程钢铁企业longprocessironandsteelenterprise以金属矿石为原料采用铁矿粉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钢材轧制生产的钢铁企业。3.7短流程钢铁企业shortprocessironandsteelenterprise以废钢铁为原料采用电炉炼钢、轧(锻)机轧(锻)制生产的钢铁企业。3.8其它钢铁企业otherironandsteelenterprise直接采用原料钢铁进行轧(锻)机轧(锻)制生产的钢铁企业。3.9二氧化碳排放因子CO2emissionfactor将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涉及的计算系数。注:如外购电力的排放因子,与外购电力使用量相乘可得外购电力使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10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CO2emissionsactivitydata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程度的测量值。注:如燃料、物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等。713.11工业生产活动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企业法人内部进行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能源加工转换、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等活动。3.12非工业生产活动non-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企业法人内部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活动,如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企业办公室、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部门的活动。3.13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特定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14报告reporting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5含碳熔剂carbonaceous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可与矿物中的杂质结合成渣而与金属分离,以达到熔炼或精炼的目的的添加物称为熔剂,部分熔剂由碳酸盐构成,可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分解排放二氧化碳。注:如白云石、石灰石等。3.16物料material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非用作能源用途的物品。注:如原材料、辅助用品、半成品、成品等。3.17替代燃料alternativefuels具有一定热值,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直接燃烧的可燃物。3.18不确定性uncertainty表征计算结果偏差的参数。4原则4.1相关性选择可适应企业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和数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项计算可清晰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724.2一致性使用统一方法,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对企业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不存在系统性的错误或者人为的故意错误。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4.5真实性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监测计划、排放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年份以自然年为统计周期,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时先确定报告年份。5.2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应对组织边界内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不进行核算。单位的组织边界指单位法人的运营控制范围。单位组织边界可通过了解单位的成立时间、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状况、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与当年度配额发放边界不一致时,原则上取当年度配额发放边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计算与报告。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5.3.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钢铁企业的主要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a)燃料燃烧;b)碳酸盐分解;c)炼焦煤分解和吸附二氧化碳析出;d)炼铁过程还原铁矿石;e)炼钢氧化反应。注:生物质能源或含有生物质能的物质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计入。735.3.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钢铁企业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外购电力、热力消耗。5.3.3特殊排放说明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非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是作为纯物质、产品的一部分或作为原料输出企业之外,如供给其他企业制作碳酸饮料、干冰、灭火剂、制冷剂、实验气体、食品溶剂、化工溶剂、化工原料、造纸工业原料等。企业对此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报告时,不必报告具体的排放单元、排放设备及活动数据、相关计算系数。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5.4.1概述根据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纳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包括以下二氧化碳排放单元。5.4.2石灰烧制烧石灰工艺包括石灰烧制排放单元,即将石灰石和/或白云石烧制成炼钢造渣材料的过程。5.4.3钢铁生产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包括以下排放工序:炼焦:一定配比的煤在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转化为焦炭、焦炉煤气和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烧结:将铁矿粉、煤粉、焦粉和石灰按一定配比混匀烧结成有足够强度和粒度的烧结矿的工艺;球团:将精矿粉和熔剂(有时还有粘结剂和燃料)的混合物,在造球机中滚成生球,再干燥、焙烧、固结成型,成为具有良好冶金性质的含铁原料的工艺过程;炼铁:用还原剂将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的工艺过程;炼钢:把原料(铁水和废钢等)里过多的碳及硫、磷等杂质去掉并加入适量合金成分的工艺过程(包括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等);钢压延与加工:依靠压力加工使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特定形状和尺寸钢材的工艺过程。熔剂焙烧: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为使矿物中的杂质与金属分离而加熔剂,熔剂焙烧分解与杂质结合成渣的工艺过程。其它用电工序。5.4.4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本指南中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是指外购化石燃料专用于发电且混烧自产二次能源热量年均占比超过10%的发电活动。5.5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设备识别钢铁企业可参考表1对企业组织边界内的排放单元及设备进行识别。74表1钢铁企业排放单元、活动及排放设备识别二氧化碳排放范围涉及物料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示例)(排放活动)石灰烧制(1)生产系统:磨煤、破碎、洗石、筛分、预热、石灰炉窑、造球(压球)等设施;(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水循环系统、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氧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炼焦设备(1)生产系统:粉碎机、配料、筛分、焦炉本体、煤炭预热、熄焦、煤气处理、回收车间(冷凝鼓风、氨回收、粗苯回收等)等设施;(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氧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煤炭、焦炭、球团设备(1)生产系统:从配料、原料供给、造球、焙烧、筛分等到成品球团矿皮带机离开球团工序为止燃油、高炉的各生产环节;直接排放燃料燃烧煤气、焦炉(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煤气、转炉除尘等)、海水淡化、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煤气、天然钢铁生产气等(长流程)(1)生产系统:从溶剂、燃料破碎开始,经配料、原料运输、工艺过程混料、烧结机、烧结矿破碎、筛分等到成品烧结矿皮带机离开烧结工序为止的各生产环节;烧结设备(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炼铁设备(1)生产系统:原燃料供给、热风炉、煤粉干燥及喷吹、高炉本体、铸铁、煤气处理、渣铁和炉渣处理等系统;(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氧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75二氧化碳排放范围涉及物料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示例)(排放活动)炼钢(转炉)(1)生产系统:铁水预处理、转炉本体、连铸(或浇铸)、渣处理、钢包烘烤、炉外精炼、煤气碳酸盐设备处理等设施;分解(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和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氧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钢压延与加(1)生产系统:均热炉、加热炉、塑性成形设备(含轧制、锻造、挤压、拉拔和冲压设备等)、工设备精整设备、焊接加工、镀涂层加工等设施;(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循环水系统、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氧气站、氢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炼钢(电炉)(1)生产系统:电炉、容器加热、原料干燥和预热、连铸机、炉外精炼、冷却等设施;设备(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氧气站、氢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钢铁生产钢压延与加(1)生产系统:均热炉、加热炉、塑性成形设备(含轧制、锻造、挤压、拉拔和冲压设备)、精(短流程)工设备整设备、焊接加工、镀涂层加工等设施;(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循环水系统、环外购化石燃料掺烧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氧气站、氢气站、余能发电、供热锅炉等设施。发电(1)生产系统:破碎、磨煤、预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设施;(2)辅助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各类风机、循环水系统、环保(水处理及除尘等)、海水淡化等设施。石灰石、白石灰烧制石灰窑、烧结设备、球团设备、炼铁设备、炼钢设备云石钢铁生产76二氧化碳排放范围涉及物料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示例)(排放活动)所有涉及外购电力使用外购电力电力所有涉及使用外购电力的设备使用外购热力使用的排放单元间接排放所有涉及外购热力热力所有涉及使用外购热力的设备使用的排放单元注:氧气站含氧气、氮气和氩气供应。775.6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层级选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可选择收集企业层级、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的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宜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进行热值、碳含量检测和数据报告。本标准中,统一规定石灰烧制、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钢铁生产均按排放单元层级报告,其中,外购能源直接用于钢铁生产单元中的钢压延与加工设备的,需在排放报告的钢铁生产单元中单设报告对象对钢压延与加工设备的外购能源使用进行报告;外购电力活动选择企业层级报告。注:当选择企业层级时,使用燃料、物料进出企业时测定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计算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时,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分别计算各个排放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累加形成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6.1概述钢铁企业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识别结果使用整体物料平衡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6.2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6.2.1石灰烧制烧石灰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1)~(3)进行计算。……......(1)……......(2)……......(3)式中:AESH——报告期内石灰烧制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SH——活动数据,报告期内石灰烧制所消耗石灰石的量,单位为吨(t);ADBY——活动数据,报告期内石灰烧制所消耗白云石的量,单位为吨(t);EFSH——石灰石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tCO2/t);EFBY——白云石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tCO2/t);CSHCa——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CBYCa——白云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CBYMg——白云石中碳酸镁(MgCO3)的含量,%;——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分解率,%;——白云石中碳酸钙的分解率,%;——白云石中碳酸镁的分解率,%;44/100——二氧化碳和CaCO3之间的分子量比值;44/84——二氧化碳和MgCO3之间的分子量比值;ADRLi——报告期内消耗的外购燃料i的量(指煤、油、天然气等),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78CRLi——使用外购燃料i的碳含量,%或吨碳/万立方米(t-C/104m3);44/12——二氧化碳(CO2)和碳(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注:报告期内石灰烧制的过程中消耗的外购燃料数量,指煤、油、天然气等,不计算使用本企业自产的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量。6.2.2钢铁生产6.2.2.1长流程钢铁生产使用物料平衡法,即不考虑单元内具体的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所有输入的碳和输出的碳计算钢铁生产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输入”指消耗,如外购燃料,不包括自产自用的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输出”指产出,如供销售的产品,不包括自产自用的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长流程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4)进行计算。AEgt(ADMiCMi)(ADNiCNi)ii(ADRJiCRJi)ADPCCPCADFGCFGADZCCZC..................(4)i(ADOBiCOBi)4412ADSCSADIPCIPADPSCPSADOGCOGi式中:AEgt——报告期内长流程钢铁生产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Mi——即报告期内钢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煤种i的质量,单位为吨(t);CMi——煤种i的碳含量,%;ADNi——报告期内钢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其它外购能源i的质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Ni——其它外购能源i的碳含量,%或t-C/104m3;ADRJi——报告期内钢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含碳熔剂i(指白云石等)的质量,单位为吨(t);CRJi——含碳熔剂i的碳含量,%;ADPC——报告期内钢铁生产过程中外购焦炭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CPC——外购焦炭的碳含量,%;ADFG——报告期内外购的废钢、废铁或生铁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CFG——废钢、废铁或生铁的碳含量,%;ADZC——报告期内钢铁生产过程中加入增碳剂的质量,单位为吨(t);CZC——增碳剂的碳含量,%;ADS——报告期内生产的粗钢量,单位为吨(t);CS——报告期内生产的粗钢的碳含量,%;ADIP——报告期内外卖生铁量,单位为吨(t);CIP——报告期内外卖生铁的碳含量,%;ADPS——报告期内焦炭外售的量,单位为吨(t);CPS——外售焦炭的碳含量,%;ADOG——报告期内产钢过程中外供燃气的量(包括供民用的焦炉煤气),单位为万立方米(104m3);COG——外供燃气的碳含量,%或t-C/104m3;ADObi——报告期内产钢过程中炼焦副产品i(指煤焦油、粗苯等)的量,单位为吨(t);79CObi——炼焦副产品i的碳含量,%;44/12——二氧化碳(CO2)和碳(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6.2.2.2短流程钢铁生产使用物料平衡法,即不考虑单元内具体的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所有输入的碳和输出的碳计算钢铁生产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短流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5)进行计算。AEdl(ADDMiCDMi)ADSCSADMiC44........................(5)iMi12式中:AEdl——报告期内短流程钢铁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DMi——报告期内在短流程炼钢生产中消耗的含碳物料(包括添加的含碳物废钢、废铁、生铁、添加的含碳物等)的质量或燃料(煤、油、气等)i的质量/体积,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DMi——在短流程炼钢生产中消耗的含碳物料或燃料i的碳含量,%或t-C/104m3;ADs——报告期内短流程炼钢的产钢量,单位为吨(t);Cs——短流程炼钢所产钢的碳含量,%;ADMi——报告期内其他输出的含碳物料的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Mi——外输含碳物料(包括副产物煤焦油等)的碳含量,%或t-C/104m3;44/12——二氧化碳(CO2)和碳(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注:直接采用钢坯(钢锭)进行轧(锻)机轧(锻)制生产的钢铁企业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仅需考虑燃料消耗产生的排放)6.2.3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中,使用外购燃料燃烧产生排放按公式(6)进行计算。AEADC44....................................................(6)dcRLiRLi12i式中:AEdc——报告期内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中,使用外购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RLi——报告期内消耗的外购燃料i的量(指煤、油、天然气等),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RLi——使用外购燃料i碳含量,%或t-C/104m3;44/12——二氧化碳(CO2)和碳(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6.2.4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公式(7)计算:AEdAESHAEgt(AEdl)AEdc..........................................(7)80式中:AEd——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SH——报告期内烧石灰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gt——报告期内长流程钢铁生产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dl——报告期内短流程钢铁单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dc——报告期内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中,使用外购发电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3间接二氧化碳排放计算6.3.1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净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8)进行计算:AEeADeEFe(8)式中:AEe——报告期内企业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e——报告期内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EFe——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二氧化碳/万千瓦时(t-CO2/104kWh),具体数据附录B。净外购电力量按照公式(9)进行计算:ADeIPADeOPADe(9)式中:ADe——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IPADe——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电力量,以及使用外购化石燃料掺烧供电量(分摊至化石燃料发电的部分,按附录G计算),不包括来自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的电力量;OPADe——外输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输电力量包括自身发电上网外调、输电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组织边界外的输电量,不包括企业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提供的电力量。企业可扣除的外输电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钢铁企业缴费通知单(下网电)、结算单(直供电)或发票(直供电)等证据文件证明钢铁企业生产用电、外输电力量;b)外输电力量有单独的计量电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电力量。钢铁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燃烧发电)、余能发电的设施,企业使用该部分电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钢铁企业整体排放量。6.3.2热力二氧化碳排放净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10)进行计算:AEhADhEFh(10)式中:81AEh——报告期内企业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h——报告期内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h——外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具体数据见附录B。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按照公式(11)进行计算:ADhIPADhOPADh(11)式中:ADh——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IPADh——活动数据,即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购热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的热力量;OPADh——活动数据,即外输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输热力量包括外输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企业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提供的热力量。企业可扣除的外输热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缴费通知单、结算单或发票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生产用热力量、外输热力量;b)外输热力量有单独的计量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热力量。若钢铁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的设施,企业使用该部分热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钢铁企业整体排放量。6.3.3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公式(12)计算:AEind=AEe+AEh(12)式中:AEind——报告期内企业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e——报告期内企业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h——报告期内企业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4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照公式(13)计算:AE总=AEd+AEind(13)式中:AE总——报告期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d——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ind——报告期内企业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826.5数据来源说明钢铁企业应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包括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采样频次、分析频次、测量精度等,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同时,按照要求保留数据获取的相关证明文件,如燃料采购发票、技术机构化验报告等。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须在监测计划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对于碳排放报告中的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相关的证明材料、保存部门,当存在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中说明。表2钢铁企业所需的监测数据来源说明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号若数据来源采用“收入量、库存量等原料物流数据燃油、燃气、衡器、流量核算”,收入量须对数据进行生产报表、统计台每批次计量,库日汇总帐、A煤炭、替代燃计等GB17167存量须至少每月一次;若数据来发票、财务凭证(入料使用量库单)、收费通知源采用“皮带秤、单等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须实时监测采样:GB475、GB/T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煤的实测低工业分析制样:周、月),至少平均检测报告每月一次B位发热量GB474检测:GB/T212、GB/T213C煤的水分煤中水分GB/T211、每批次/每生产全部统计并台帐的测定GB/T212周期(班、日、记录周、月),至少每月一次采样:GB475、GB/T每批次/每生产煤中碳的质19494.1周期(班、日、对检测数据D量分数(即实元素分析制样:周、月),至少进行加权月检测报告测碳含量)GB474每月一次平均检测:GB/T47683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SH/T0656号GB/T13610燃油、燃气的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检测报告E实测元素碳元素分析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周、月),至少平均检测报告含量每月一次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电力缴费通知单燃油、燃气的GB/T384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下网电)、结算发热量分GB/T22723周、月),至少平均单、发票(直供电、每月一次专供电、外输电),F实测低位发同时使用电表记录析数据交叉校验电表记录,上网供热量电量可同时使用上网结算单交叉校验外购电力使对每一生产按结算周期(日、周期的电力缴费通知单、结算G用量、外输电结算凭证/周、月等)记录量进行月汇单、发票等力量总热力计量记录自产电力量、对每一生产生产报表、统计台帐、分排放单元、电表按生产周期(日、周期的电力发票、财务凭证(出入库单)等H设备或工序GB17167周、月等)记录量进行月汇--检测报告电力使用量GB17167总外购热力使对每一生产I用量、外输热结算凭证按结算周期(日、周期的热力力量周、月等)记录量进行月汇总自产热力量、对每一生产分排放单元、计量仪表按生产周期(日、周期的热力J设备或工序周、月等)记录量进行月汇热力使用量总若数据来源采用“收入量、库存量等原料物流数据石灰石、白云GB17167核算”,收入量须对数据进行石、含碳物衡器、流量每批次计量,库日汇总K存量须至少每月料、产品产量计等一次;若数据来等使用量源采用“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须实时监测石灰石、白云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L石中碳酸钙、化学分析GB/T3286.9周、月),至少平均每月一次碳酸镁的含量84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号M含碳物料的元素分析GB/T223.6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检测报告GB/T223.86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碳含量GB/T4699.4周、月),至少平均检测报告GB/T4333.10每月一次生产报表、统计台GB/T7731.10帐、入库单等N焦炭的碳含元素分析GB/T8704.1每批次/每生产对检测数据YB/T5339周期(班、日、进行加权月量YB/T5340周、月),至少平均每月一次GB/T2001O产品产量衡器按生产周期(班、对数据进行GB17167日、周)记录月汇总说明:a)上表中的能源及物料排放因子,若未进行实际检测,则采用附录B中的参考值;b)石灰烧制单元,碳酸钙、碳酸镁的分解率若未做检测,则按100%计算;c)石灰烧制单元,石灰石、白云石中的碳酸钙、碳酸镁的含量若未做检测或无有效证明文件,则其排放根据附录B中的排放因子参考值进行计算;d)对购买的废钢没有购入量统计数据的,按成品钢材收得率90%进行估算;e)本标准有提及但企业实际没有涉及到的燃料或含碳物料其消耗量按“0”处理;f)本标准中没有提及的含碳物料,其消耗量按“0”处理(如:碳电极、硅锰合金和炉渣不需要报告)。钢铁生产单元在试点期间输入主要考虑化石能源、焦炭、石灰石、白云石、增碳剂、废钢、废铁、生铁,输出只考虑外输可燃气体、焦炭及炼焦副产品、甲醇、生铁和粗钢,适时公布加入其它物料和产品。g)若企业监测计划中某种数据类型收集方式为实际测量值,后因特殊情况检测条件不满足各行业指南规定的测定要求,则当年数据选用企业前三年实测数据的最保守值(具体取值按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待检测条件达到要求后按原监测计划继续使用实际测量值。h)当企业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燃煤掺烧,且检测混合燃料低位发热量,但无检测单位热值碳含量时,其能源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的数据来源按下列顺序依次选用:①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及其中一种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可推算得出另一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煤种填报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参考值);②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但未知两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填报使用量及碳含量(参考值),热值填混合热值;③两种燃煤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均未知,按混合燃料填报使用量和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选用配比较大的燃煤碳含量(参考值)。85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a)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b)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c)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一览表,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d)建立健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e)建立健全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定期实施监测。f)建立企业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g)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备查,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如有)等资料。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二氧化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管理体系是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能源使用量、物料使用量/产量、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企业应按GB17167及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配备测量设备,监测设备应进行校准,企业应保留所有报告年份内的检测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应按DB44/T1212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明确碳二氧化排放计量管理职责,加强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管理,确保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真实准确。7.3监测频次监测应在钢铁企业正常生产的工况下进行,本指南覆盖的燃料、物料相关参数应按表2要求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分析。7.4监测人员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计量和管理工作,包括测量设备、工业分析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保证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相关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7.5记录与归档企业应同时保留月度监测数据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应与监测计划配合使用。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及其证明文件在报告期结束后至少保存十五年。7.6不确定性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排放主体应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计算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86b)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c)数据缺乏代表性;d)测量误差。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企业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编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的相关信息。监测计划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组织边界信息的描述,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C),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d)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描述,包括报告期、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输入/输出属性等信息;e)监测数据的说明:说明各报告对象对应监测数据来源选择,即选用参考值或实测值;f)实测数据获取方法的说明,包括数据实测的方法描述、依据的标准和监测频次;g)活动数据计量设备信息,包括活动数据计量有关的设备类型、型号、安装位置描述;h)数据收集、数据质量管理、记录与归档措施的描述;i)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当企业有关a)~f)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编制新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I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证机构进行核证。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范本参见附录E。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组织边界信息的描述,如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信息(存在焦炭生产工序的企业需报告焦炭的相关产能、产量信息)等;d)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概况,包括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e)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信息,包括报告期、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等信息;f)钢铁生产、石灰烧制、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报告层级、燃料种类、物料种类、输入量、输出量、低位发热量、碳含量、物料相关成分分析等信息;g)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企业净外购电力、电力使用量、自产电力供电量等信息;87h)其它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在报告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在报告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i)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J的要求进行报告;j)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并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k)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参见附录F。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I中的相关要求。88附录A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方式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⑴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⑵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⑶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⑷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及时修改监测计划、明确报告义务并征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e)企业因生产品种、经营服务项目改变、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停产停业的,应在年度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企业停产的原因和具体日期以及预期复产的日期,并将停产证明文件上传至排放报告中。若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下一年度企业处于停产期,应在排放报告中对最新停产情况予以说明。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企业,存在设备检修/技改的,应在排放报告中说明设备检修/技改导致碳排放量异常的详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每次检修/技改范围,检修/技改的具体原因,检修/技改工作每次进行的具体起始日期、持续时间及为何持续该段时间、导致碳排放异常的具体原因,技改备案、合同相关证据。若不说明,原则上不视为因为设备检修/技改而导致碳排放异常。f)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新增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新建、扩建、合并、收购等方式增加的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且有单独计量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计划新增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新增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增加生产设施,企业须提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增排放源信息的填报,包括排放源产能、投产运营情况、涉及的设施设备、能源物料情况、碳排放信息监测情况等,并将相应的核准批复/备案文件上传至监测计划。(4).企业须在新增排放源的当年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部分注明新增排放源及其年度产品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中对新增排放源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同时,若该新增排放源采用89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自当年度起须连续三年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汇总数据。(5)若新增排放源是新建/扩建项目,其投产日期处于企业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上一年7月1日(含)至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12月31日(含)的,其排放量数值仍应计入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不计入配额登记注册系统中的需企业履约的年度实际排放量。(6)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电力及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计算与原排放源一致,间接排放对电力、热力来源不作区分,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热力×电力/热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但同时应对电力和热力的来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进行报告。g)企业减少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减少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卖出、外包、租赁、拆除、永久停用等方式减少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未来计划减少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减少排放源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减少了排放源,企业须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申请。(4)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排放需要计入企业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注明该部分排放源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对减少的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5)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排放源,还需要在脱离企业边界当年度(t)的排放报告中补报所减少的排放源在t-1、t-2年度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明和汇总方式参照本段第(4)款规定。(6)减少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新增排放源进行。90附录B钢铁企业能源及物料排放因子参考值排放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g名称(兆焦耳/单位燃(克碳/兆焦耳)(克CO2/兆焦耳)范围料)直接#:无烟煤吨27631b27.40e100.47排放炼焦烟煤吨28200d26.10e95.70一般烟煤吨23736m26.10e95.70褐煤吨15250m28.00e102.67吨17460m33.60e123.20煤制品吨20515c33.60e123.20#:型煤吨20905c33.60e123.20吨28446m29.50e108.17水煤浆吨43961c29.50e108.17焦炭吨42620m20.10e73.70其他焦化产品吨44800m18.90e69.30原油吨44750m19.60e71.87汽油吨43330m20.20e74.07煤油吨41816a21.10e77.37柴油吨33453a26.00g95.33燃料油煤焦油吨41816a22.70i83.23粗苯吨50179a17.20e63.07吨51498c15.30e56.10液化石油气(LPG)吨46900d17.20e63.07液化天然气(LNG)吨46055a18.20e66.73天然气液体(NGL)吨45010m20.00e73.33炼厂干气吨41449b20.00e73.33石脑油吨39998b20.30g74.43润滑油吨38999b22.00e80.67石蜡吨32500d27.50e100.83石油沥青吨46400d20.00e73.33石油焦吨41030b20.00e73.33石化原料油389310a15.30e56.10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167260a15.30e56.10天然气万立方米179810a13.58f49.79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37630a84.00g308.00焦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55.00g201.67高炉煤气万立方米20221812.20i44.73转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12.20j44.73其他煤气万立方米104540a12.20k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8373b26.61l97.59l7954b9.00l33.00l水煤气吨12558b35.10l128.70l煤矸石吨40200m20.18m73.99城市固体垃圾吨工业废料吨废油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91附录B钢铁企业能源及物料排放因子参考值(续)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g排放范围名称单位吨(兆焦耳/单位燃料)(克碳/兆焦耳)(克CO2/兆焦耳)吨废轮胎吨31400n4.64n17.01塑料吨50800n20.45n74.98废溶剂吨51500n16.15n59.22废皮革吨29000n6.00n22.00废玻璃钢吨CO2/吨32600n22.64n83.01油页岩11100d34.00g124.67石灰石排放因子:0.440s(石灰烧制单元填报)白云石吨CO2/吨排放因子:0.471s(石灰烧制单元填报)石灰石吨碳含量:12%(钢铁生产单元填报)白云石直接排放吨碳含量:12.85%(钢铁生产单元填报)废钢吨碳含量:0.248%o废铁吨碳含量:4.1%o粗钢吨碳含量:0.248%o煤焦油吨碳含量:86.9778%i粗苯吨碳含量:94.9223%i甲醇吨碳含量:37.5%r生铁吨碳含量:4.1%o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6.379p间接排放千瓦时)热力排放因子0.10q(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a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b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A.1计算而得:HViCFi,tce29271……………………………………(A.1)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c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A.1计算而得。d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e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f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g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h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i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j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k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l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92附录B钢铁企业能源及物料排放因子参考值(续)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m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n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o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二章表2.6中的值。p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q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r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2中的产品碳含量缺省值。s采用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2中的排放因子缺省值。注:上述排放因子数据将根据具体工作需求适时更新。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93附录C企业产量、产能报告要求C.1产量报告要求钢铁企业应按照下表要求报告产品产量。企业产品产量数据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生产报表(包含逐月的数据)、部门内部统计记录或台账、产品入库单、上报统计部门数据、财务凭证等。企业需提供相关产量的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产品报告要求焦炭炼焦工序合格焦炭产量(湿基)生石灰球团矿石灰烧制工序合格产品产量烧结矿球团工序合格球团矿产量生铁烧结工序合格烧结矿产量粗钢(转炉)粗钢(电炉)炼铁工序合格铁水产量转炉炼钢工序合格钢产量钢材电炉炼钢工序合格钢产量钢压延与加工工序合格钢材产品产量(需剔除重复加工的钢材,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量应注明钢材产品类别,如“螺纹钢”、“冷轧钢板”等)指企业外购的、专用于发电的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电量,应根据外购及自产能源所含能量占比计算出外购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电量C.2产能报告要求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企业产能首先依据国家或省政府部门相关核准文件确定的产能数据进行确定。企业须提供国家或省政府部门出具(或其官方网站公示)的项目备案/核准文件、节能专项设计审查批复、环评批复、竣工验收等与产能相关的全部文件,若多个文件均具有产能数据,原则上按照最小值确定其年产能。其中,生铁、粗钢产能依据国家或省政府部门相关核准文件上的年产能数据进行确定,若没有年产能数据,则依据《广东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粤府〔2016〕37号)中的产能数据。若相关文件有更新则以最新颁文件为准。94附录D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指标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时,须严格按照使用的燃煤种类报告其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煤炭具体分类标准参考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执行,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按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划分,其中褐煤和烟煤的划分,采用透光率作为主要指标,并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企业优先按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分类报告确认并报告煤种(各煤种鉴定指标的监测频次应为每批次一次),若无明确证据证明煤种,则应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特征选择尽量贴近的煤种(参见附录B),并按照计算结果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选取煤种。无烟煤、烟煤及褐煤分类表类别代号编码分类指标PMb/%Vdafa/%无烟煤WY01,02,03≤10.0%--11.12.13.14.15.16>10.0~20.0烟煤YM21,22,23,24,25,26>20.0~28。0--31,32,33,34,45,36>28.0~37.041,42,43,44,45,46>37.0褐煤HM51,52>37.0c≤50da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以质量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12;bPM——低煤介煤透光率,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566;c凡Vdaf/%>37.0%,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d凡Vdaf/%>37.0%,PM>50%者为烟煤;30%<PM≤50%的煤,如果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划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的计算方法见下式:QQ100(100MHC)gr,mafgd,ad100(100Mad)Aad(100MHC)式中:Qgr,maf——煤样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Qgr,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3;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MHC——煤样最高内在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4632;Aad——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95附录E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提交日期:年月日版本号:企业基本信息所属地区企业类型所属行业钢铁企业编号企业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企业地址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务二氧化碳排放管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地址理负责人/联系人监测计划制定/更新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描述(可附图)(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和3,选填)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填写方法详见注解4)物料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涉及的排放活动监测数据来源说明□石灰烧制直接CO2排放□钢铁生产(长流程)直接CO2排放□钢铁生产(短流程)直接CO2排放□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直接CO2排放□间接CO2排放96附录E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石灰烧制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监测数据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外购能源使用量数据来源方法1:热值法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监测频次依据标准型号、性能和安备注装位置□收入量、库存量等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外购能源低位发□自行实测值热量□委托实测值□参考值单位热值碳含量指南参考值————————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依据标准型号、性能和安备注装位置外购能源使用量□收入量、库存量等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外购能源碳含量□自行实测值物料类型□委托实测值石灰石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依据标准型号、性能和安备注装位置石灰石使用量□收入量、库存量等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石灰石CaCO3□自行实测值含量□委托实测值□参考值石灰石分解率□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参考值97附录E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钢铁生产(长流程或短流程)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数据方法1:热值法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收入量、库存量、外售量等物流数据核算活动数据□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低位发热量□输入单位热值□其他□输出碳含量□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参考值指南参考值————————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收入量、库存量、外售量等物流数据核算□输入活动数据□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输出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实测碳含量□自行实测值物料类型□委托实测值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收入量、库存量、外售量等物流数据核算□输入活动数据□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输出实测碳含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参考值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数据方法1:热值法数据来源监测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频次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收入量、库存量等物流数据核算外购能源使用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外购能源低位发热量□自行实测值单位热值碳含量□委托实测值□参考值指南参考值————————98附录E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监测数据数据来源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监测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收入量、库存量等物流数据核算外购能源使用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外购能源碳含量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间接二氧化碳排放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监测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电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电力供电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电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电力量自行实测值电力排放因子指南参考值————————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备监测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注热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热力量自行实测值热力排放因子指南参考值————————企业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注1:灰色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此栏选填。注3: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指设备功率在100kW(参见GB17167确定)的电机、泵,或7MW以上的锅炉、加热炉。注4: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注5:监测计划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类型的监测要求示例,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99附录F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提交时间:年月日版本号:所属地区企业基本信息邮箱地址所属行业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类型法定代表人姓名企业地址钢铁企业编号组织机构代码联系电话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务二氧化碳排放管理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负责人/联系人报告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工业总产值(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吨标准煤/万元)主要产品名称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单位产品单位能耗粗钢焦炭(存在焦炭生产工序的企业必须报告)……(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情况等)(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100附录F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二氧化碳排放概况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直接/间接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吨)石灰烧制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钢铁生产(长流程)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钢铁生产(短流程)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和3,选填)排放单元及编号(U)(除注解2情况外,选填)描述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除注解2情况外,选填)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企业/排放单元/排放设(填写方法详见注解4)碳物料备)石灰烧制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方法1:热值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外购能源使用量吨或万立方米外购能源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克碳/兆焦耳——指南参考值————排放量吨二氧化碳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外购能源使用量吨或万立方米外购能源碳含量%或吨碳/万立方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101附录F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物料类型石灰石填报项目石灰石使用量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石灰石CaCO3的含量CaCO3分解率吨石灰石排放因子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计%吨二氧化碳/吨吨二氧化碳报告层级吨二氧化碳能源类型钢铁生产(长流程或短流程)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方法1:热值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活动数据吨或万立方米□输入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输出焦耳/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克碳/兆焦耳指南参考值碳量吨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活动数据吨或万立方米□输入碳含量%或吨碳/万立□输出碳量方米吨物料类型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活动数据吨或万立方米□输入碳含量%或吨碳/万立□输出碳量方米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计吨二氧化碳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方法1:热值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外购能源使用量外购能源低位发热量吨或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或吨碳/万立方米克碳/兆焦耳指南参考值————排放量吨二氧化碳102附录F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外购能源使用量备注吨或万立方米外购能源碳含量备注%或吨碳/万立排放量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计吨二氧化碳吨二氧化碳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企业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填报项目电力使用量(万千瓦时)其中:炼焦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石灰烧制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球团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烧结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炼铁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炼钢(转炉)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炼钢(电炉)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钢压延与加工工序用电量(万千瓦时)自产电力供电量(万千瓦时)外购电力量(万千瓦时)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6.379净外购(+)/净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净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量(吨)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企业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填报项目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其中:炼焦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石灰烧制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球团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烧结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炼铁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炼钢(转炉)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炼钢(电炉)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钢压延与加工工序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自产热力供热量(百万千焦)外购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净外购(+)/净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净外购(+)/净外输(-)热力间接排放量(吨)103附录F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其他需报送的信息企业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经济危机、停产检修等,或者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停产的应说明相应的起止日期)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例如增加生产装置、统计期内外包原有的业务等)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注1:灰色底纹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此栏选填。注3:重点排放设备指设备功率在100kW(参见GB17167确定)的电机、泵,或7MW以上的锅炉、加热炉等。注4: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注5:对于钢铁生产(长流程)直接排放报告栏和钢铁生产(短流程)直接排放报告栏,能源/物料的活动数据填写输入或输出量。注6:证据类型包括:发票、财务凭证(入库单)、财务ERP系统、收费通知单(电力、天然气等)、生产报表(日、月、季等)、部门内部统计记录、公里数和油耗统计表、外部实验室检测报告、内部实验室检测报告、标准推荐值或者企业能出示的其他证明材料。保存部门一栏填写企业保存数据证明材料的相应负责部门;备注栏可说明数据缺失等情况。注7:保存部门一栏填写企业保存数据证明材料的相应负责部门;备注栏可说明数据缺失等情况。注8:排放报告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填报表格,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104附录G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相关信息报告方式说明G.1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的定义及排放计算钢铁企业的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是指外购化石燃料专用于发电且混烧自产二次能源热量年均占比超过10%的发电活动。钢铁企业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外购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纳入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核算;钢铁企业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所生产的电力,视为优先用于企业自身生产活动,且等同于使用外购电力(如图G.1所示),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相应的间接排放。图G.1钢铁企业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排放示例钢铁企业的电力间接排放为企业净外购电量(ADe)乘以电力排放因子而得,净外购电量(ADe)按公式G.1计算:钢铁企业净外购电力量=外购电力量-外输电力量+外购化石燃料供电量(G.1)其中,外购化石燃料供电量即钢铁企业使用外购化石燃料发电,向企业自身或附近企业供给的电量,为外购化石燃料发电量和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设施综合厂用电之差。G.2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中的外购化石燃料供电量分摊(仅适用于存在外购燃料与余能混合发电情况)当钢铁企业存在外购燃料和余能混合发电情况时(如图G.2),外购化石燃料供电量应按外购化石燃料对应的能量占比进行分摊,具体根据摊分公式G.2计算得出: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中的外购化石燃料供电量=AEiNCVi×混合发电供电量(G.2)Etotal其中,AEi表示第i种外购化石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吨(t);NCVi为第i种外购化石燃料对应的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耳每吨(MJ/t);Etotal表示企业外购化石燃料掺烧发电外购燃料和余能混合发电的所所使用的能源总量,单位为兆焦耳(MJ);混合发电供电量是钢铁企业使用外购化石燃料和余能混合发电,向企业自身或附近企业供给的电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5图G.2钢铁企业余能与外购化石燃料混合发电示例106附录H关于煤炭数据报告的说明H.1煤炭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公式由于煤中含有水分,而且在用煤企业的生产流程中,煤的水分可能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热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需要确定所用的煤使用量是否与热值对应。总的来说,在进行关于煤的数据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关键问题:a)确认煤热值数据是否是低位热值(而非高位热值);b)热值的基的种类以及使用量与热值是否对应。企业可参照表H.1,确认所报告的煤的使用量数据与热值是否满足对应关系,满足的话则可以直接报告数据,如不满足,企业可参照表H.2进行数据转换。表H.1煤使用量与热值的对应关系所处工煤的使用量水分状对应热值注意事项情况态艺流程1进厂盘库消耗量(收到基)未烘干进厂时测定的收到(使用进厂煤量、库存基低位热值——煤量计算出的消耗量)2煤磨入磨煤量未烘干入磨时测定的收到相比进厂时已有部分水分损(收到基)基低位热值失,质量和热值相比进厂时有差异3煤磨-煤出磨煤量已经过出磨时测定的收到此出磨煤量不能直接用,要烘干处基低位热值结合煤粉库的盘库数粉库(收到基)理注意入炉煤量的数据是否是燃煤设入炉煤量已经过入炉时测定的收到经过烘干处理的数据,有些4备烘干处基低位热值企业会根据水分将烘干的入(收到基)理炉煤量折回情况1的数,使其与盘库消耗量相等表H.2煤使用量转换公式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收到基空气干燥基PadPar110000MMar干燥基ad干燥无灰基PdPar10010M0arPdafPar100M10a0rAar注1:字母说明:P使用量,M水分,A灰分,其中水分和灰分计算时不带%。注2:下标说明:ar收到基,ad空干基,d干燥基,daf干燥无灰基。注3:在企业提供的是空干基热值的情况下,需要把收到基使用量转换成空干基,空干基所含水份可能企业没有,如果煤使用量(各种基均适用)对应的水份<3%,则可使用空干基热值代替收到基热值。107H.2常见问题解决思路H.2.1企业仅提供盘库消耗量(收到基)与入炉空干基热值使用表H.2公式,把盘库消耗量(收到基)转换成入炉煤量(空干基),计算时代入进厂煤的平均水分和空干基水分。H.2.2企业仅提供入炉煤量(收到基)与进厂收到基热值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转换成盘库消耗量,使用表H.2中第一条公式,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设为已知使用量,把盘库消耗量设为目标使用量,计算时分子中的Mar代入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分母中的Mad代入进厂煤(收到基)平均水分。108附录I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I.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I.1、表I.2。表I.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1(t年度)2022(t+1年度)2023(t+2年度)核查时间2021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2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I.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2021202220232024…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3202420252026…I.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109附录J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J.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J.1。J.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2,包括对应表J.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数据类记录分类表J.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型记录项目计量设备相关记录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活动数活动数据记录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据(产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量、使用量、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输入/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输出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量)录、校准有效期等);管理记录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热值、企业自有设备相8.其他情况记录。碳含量实验室检关记录1.结算单;等实测2.发票;测3.台账;值4.生产报表;5.出入库单;抽样采6.其他财务凭证;样记录7.其他记录。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3.其他情况记录。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8.其他情况记录。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110数据类记录分类记录项目型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检测记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录7.运输条件;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管理记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录10.其他情况记录。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第三方实资质证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验室(含明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供应商)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提供检测相关记5.检测项目;录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录人)结果(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111项目(按照表对应描表J.2文件清单模板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K.1记录项目填述文件部门人及纸质版电子版存放纸质版电子版存放联系存放位路径存放位路径写)的名称方式置置示计量设备校准计XX企业生产李企业厂企业厂区1企业厂企业厂区2区1号办号办公楼区2号办号办公楼例划和结果记录2020年部XX公楼202202室2号电公楼301301室1号室脑(D:\计量室电脑(E:\计度计量1231设备\校准\)量设备\2020年校准\)设备校2345准计划678和结果记录……112广东省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的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适用于石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企业全过程或部分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的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2624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20727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热式质量流量计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090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SH/T0614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5000石油化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计算方法I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对组织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企业Enterprise企业法人,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和法规,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包括:⑴公司制企业法人;⑵非公司制企业法人;113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3.2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注:按排放是否发生在企业内可分为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3.3二氧化碳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3.4二氧化碳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3.5直接二氧化碳排放directCO2emission企业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6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CO2emission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的生产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7二氧化碳排放因子CO2emissionfactor将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涉及的计算系数。注:如外购电力的排放因子,与外购电力使用量相乘可得外购电力使用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8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CO2emissionactivitydata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程度的测量值。注:如燃料、物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物料(产品)产量等。3.9工业生产活动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企业法人内部进行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能源加工转换、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等活动。1143.10非工业生产活动non-industrialproductionactivity企业法人内部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活动,如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企业办公室、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部门的活动。3.11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或者测量特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12报告reporting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3物料material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非用作能源用途的物品。注: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等。3.14替代燃料alternativefuels具有一定热值,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直接燃烧的可燃物。3.15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上述数值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4原则4.1相关性选择可适应企业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和数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项计算可清晰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4.2一致性使用统一方法,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对企业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不存在系统性的错115误或者人为的故意错误。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4.5真实性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监测计划、排放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以自然年为统计期,在进行碳排放报告时应先确定报告年份。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应对组织边界内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不进行核算。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对于组织边界内存在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机组的石化企业,该发电机组的排放量应从企业整体排放量中扣除,同时在监测计划与排放报告中的“其它信息说明—生产情况及生产计划说明”进行说明。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机组的排放量计算要求参见附录D。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企业应在组织边界内,识别统计期内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和特殊排放。5.3.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工业过程排放以及各种设备部件泄露导致的逃逸排放。因逃逸排放具有不确定性、排放数量很小,所以本指南暂不予以考虑。5.3.1.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石化企业中发生在固有生产装置的固体、液体与气体燃料燃烧,包括炼油工序、制乙烯工序,以及企业经营的后续产品生产工序的燃料直接燃烧消耗,如燃料气、燃料油燃烧。注:生物质能源或含有生物质能的物质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计入。5.3.1.2工业过程排放活动石化企业含碳原料加工或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等非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1165.3.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本指南涉及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包括外购电力、热力的消耗。5.3.3特殊排放说明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非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是作为纯物质、产品的一部分或作为原料输出企业之外,如供给其他企业制作碳酸饮料、干冰、灭火剂、制冷剂、实验气体、食品溶剂、化工溶剂、化工原料、造纸工业原料等二氧化碳转移活动。企业对此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报告时,不必报告具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活动数据、相关计算系数。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排放设备识别企业在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后,可根据企业计量仪器配备情况、客观条件,识别和划分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应包括所有与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相关的固定或移动单元,居民生活用能等非生产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不作统计。石油加工企业主要排放单元包括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延迟焦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制氢装置、加氢裂化装置、加氢脱硫装置、硫磺装置、氧化沥青装置、其他装置工序、公用及配套工程等。乙烯生产企业主要排放单元包括乙烯装置、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环氧丙烷/乙二醇装置、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丁二烯/MTBE装置、苯酚丙酮装置、公用及配套工程等。排放设备主要包括:常压炉、减压炉、催化裂化等反应器(烧焦过程)、开工炉、转化炉(工艺过程)、裂解炉、环氧乙烷反应器、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火炬、自有车辆及蒸馏塔、汽提塔、压缩机、电泵、风机、照明采暖设施等。企业可参照图1对企业组织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识别清单,并在监测计划中进行记录。117图1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排放设备识别118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层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可选择精细程度不同的范围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参照GB17167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的划分方式将报告层级分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三个层级。宜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报告质量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注:当选择企业层级时,使用燃料、物料进出企业时测定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计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时,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分别计算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累加得到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21年度起,对于煤制氢装置,应在《石化行业基础数据汇总表》中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来进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净外购电热间接排放以及装置氢气产量的折纯量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具体示例参照附录D。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典型的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项目分类如表2所示。表2典型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项目列表碳排放分类核算项目CO2排放量代碳排放量核算化石号公式燃料燃烧各单元中常压炉、减压炉、火炬、裂解炉、蒸汽直接锅炉、其他工业窑炉等燃料燃烧排放AEc(1)或(2)排放催化重整过程烧焦排放AEcm(3)工业生产过催化裂化、裂解汽油加氢、乙烯裂解炉过程催化程AEcc或AEcf(4)或(5)剂烧焦排放间接排放环氧乙烷过程排放AEhy(6)硫磺回收过程排放AES(7)AEH(8)或(9)制氢过程排放AECaCO3(10)CFB锅炉石灰石排放AEe(11)和(12)AEh(13)和(14)外购电力外购热力生物质能使用生物质能的装置仅报告不计算特殊企业整体报告转移二氧化碳量排放转移二氧化碳119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6.1.1固定源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石油加工、乙烯生产等工艺流程的燃料燃烧加热,自发电力和自产蒸汽涉及的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均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企业可根据自身是否有测定燃料的元素碳含量从以下两种方法选取一种方法计算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热值法当企业没有实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时,按公式(1)计算:AEc∑(ADj,lQj,lEFj,l10-6)…………………………………(1)式中:AEc——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活动数据,即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Q——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耳/吨燃料(MJ/t)或兆焦耳/万立方米燃气(MJ/104m3);EF——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兆焦耳(g-CO2/MJ);10-6——质量单位克与吨的转换系数;j——表示企业整体或者不同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与排放范围识别结果相关;l——表示燃料的种类。(2)实测碳含量法当企业有实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或者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时,按公式(2)计算:AEe(ADj,iCmj,i44)……………………………………(2)12式中:AEc——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活动数据,即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吨(t)或万立方米(104m3);CM——单位质量或体积燃料的碳含量,单位为吨碳/吨燃料(t-C/t)或吨碳/万立方米燃气(t-C/104m3);44/12——CO2和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j——表示企业整体或者不同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与排放范围识别结果相关;l——表示燃料的种类。6.1.2工艺过程直接排放6.1.2.1催化剂过程烧焦CO2排放催化裂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汽油加氢装置、乙烯裂解、碳二碳三加氢等装置反应过程中,由于小分子烃类还原或不饱和烃类聚合、缩合产生结焦,沉积在催化剂上,堵塞催化剂毛孔,导致催化剂失活。生产过程中,一般采取烧焦的方式使催化剂恢复活性。企业催化剂烧焦再生有两种形式:一是将催化剂返回厂家进行再生;二是催化剂在装置中在线再生。第一种不计入本企业的碳排放;第二种根据各装置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其中,部分装置(如催化重整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其催化剂可以精确称量,则根据再生前后催化剂的重量变化计算碳排放量;部分装置(如催化裂化装置)为流化床反应器,其催化剂不可精确称量,120则根据再生烟气中COx体积含量计算碳排放量。(1)称量催化剂方法可精确称量催化剂的装置,其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AEcm(ADc1Cc1ADc2Cc2)44…………………………(3)12式中:AEcm——催化剂烧焦产生的碳排放量,t;ADc1——烧焦过程再生前催化剂的质量,t;Cc1——烧焦过程再生前催化剂的含碳率,%;ADc2——烧焦过程再生后催化剂的质量,t;Cc2——烧焦过程再生后催化剂的含碳率,%。(2)烟气排量倒推法催化裂化、裂解汽油加氢、碳二碳三加氢催化、乙烯裂解装置催化剂再生过程为流化床烧焦。其中不可精确称量催化剂的质量,烧焦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以排出口风量和废气浓度为基础进行计算,其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AEccADcCc4410-3……………………………(4)22.4式中:——催化剂烧焦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t;——催化剂烧焦过程的烟气排放量,单位为标准立方米(Nm3)。AEcc——烧焦排放烟气中CO2和CO的体积含量,出口废气中的CO2和CO浓度(体积分ADcCc——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标立方米/千摩尔(Nm3/kmol)。数),%;22.4注:如对烧焦过程的排放风量有质量流量表监测,则推荐采用公式(4)计算,否则采用物质质量平衡法(5)推算。(3)装置碳平衡法如对工艺过程排放的催化剂烧焦量质量不可测试或装置出口排风量无测试时,可采用装置物质质量平衡法,计算催化剂烧焦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iAD2iCMj,l44AEcfADCi1i………………(5)nMj,ln12式中:——催化剂烧焦产生的碳排放量,t;AEcf——烧焦装置过程输入端各种物料的质量,t;AD1i——烧焦装置过程输入端各种物料的碳含量,%(质量分数);CMj,l——烧焦装置过程输出端各种物料的质量,t;——烧焦装置过程输出端各种物料的碳含量,%(质量分数)。6.1.2.2环氧乙烷/乙二醇过程CO2排放计算环氧乙烷的工艺生产过程中,采用乙烯和氧气为原料,经环化反应后生产环氧乙烷,同时发生氧化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二氧化碳经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回收生产液态CO2产品,部分排入大气。计算公式为:121AEhy(ADB1CB1nADB2,iCB2)44………………(6)i112式中:——环氧乙烷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t;——环氧乙烷装置原料消费量,t;——环氧乙烷装置原料的含碳率,%(质量分数);——环氧乙烷装置第i种产品(或副产品)产量,t;——环氧乙烷装置第i种产品(或副产品)的含碳率,%(质量分数)。6.1.2.3硫磺回收过程CO2排放计算对于以酸性气为原料的硫磺回收工艺,制程排放来源主要是酸性原料气中含有的CO2,排放的CO2以酸性气的量和酸性气中CO2的含量为基础进行计算,硫磺回收装置中焚烧炉的燃料气造成的CO2排放,已列入固定排放源中,因此不计入制程排放,硫磺回收过程CO2排放计算公式如下:AESADSFCO24410-3………………………(7)22.4式中:——硫磺装置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t;——硫磺装置酸性气的气量,Nm3;FCO2——硫磺装置酸性气中CO2的体积含量,%;22.4——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标立方米/千摩尔(Nm3/kmol)。6.1.2.4制氢反应CO2直接排放制氢装置采用煤、天然气、石脑油等原料,在转化炉内与水蒸汽发生反应,生成H2、CO和CO2,低压解析后,含CO和CO2的脱附气最后进入转化炉作燃料,燃烧尾气中主要是CO2,部分回收用于生产液态CO2产品,部分排入大气。对于有煤制氢装置的石化企业,应根据公式(8)和(9)计算该装置的工艺过程排放,并在《石化行业基础数据汇总表》中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层级来进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净外购电热间接排放以及装置氢气产量的折纯量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具体要求见附录D。(1)脱附气测量法计算制氢过程CO2排放以脱附气的量和脱附气中CO2的含量为基础计算CO2的排放,计算公式如下:AEHADCFCO24410-3…………………………(8)22.4式中:FCO2——制氢装置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t;——制氢装置脱附气的气量,Nm3;22.4——制氢装置脱附气中CO2的体积含量,%;——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标立方米/千摩尔(Nm3/kmol)。注:避免在燃烧排放和制氢过程中重复计算制氢装置尾气排放。(2)制氢装置碳平衡方法计算CO2排放企业对制氢装置的脱附气流量及CO2的浓度无测试数据时,可通过装置的碳平衡方法计算制氢装置的二氧化碳排放。122ADCinADB2,iCB2)44………………(9)AEH(1inMj,li112式中:——制氢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t;AD1i——制氢原料如煤炭、天然气、石脑油、炼厂干气的质量,t;——对应的各原料的碳含量,%(质量分数);——输出产品的质量,t;——输出产品的碳含量,%(质量分数)。6.1.2.5其它工业过程直接排放计算对于企业的CFB锅炉使用的石灰石产生的排放,其计算公式如下:AECaCOADC44……………………(10)3CaCO3CaCO312式中:AECaCO3——CFB锅炉使用石灰石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CaCO3——活动数据,CFB锅炉使用石灰石消耗量(折纯),单位为吨(t);CCaCO3——单位质量石灰石的碳含量,单位为吨碳/吨石灰石(t-C/t),如无实测,取值12%;44/12——CO2和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6.2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6.2.1净外购电力排放量净外购电力量所对应的间接排放使用排放因子法进行计算。…………………………(11)式中:AEe——报告年份内,净外购电力量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ADe——报告年份内企业的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每万千瓦时(t-CO2/104kW•h),排放因子参考值见附录B。净外购电力量按照公式(12)进行计算:ADeIPADeOPADe…………………………(12)式中:ADe——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IPADe——外购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购电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组织边界外的电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的电力量;OPADe——外输电力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外输电量包括自身发电上网外调、输电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组织边界外的输电量,不包括对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提供的电力量。企业可扣除的外输电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石化企业缴费通知单(下网电)、结算单(直供电)或发票(直供电)等证据文件证明石化企业生产用电、非生产用电量、外输电力量;b)非生产用电量、外输电力量有单独的计量电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用电量。123若石化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企业使用该部分电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石化企业整体排放量。6.2.2净外购热力排放量净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13)进行计算:AEhADhEFh…………………………(13)式中:AEh——统计期内,企业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h——统计期内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h——外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具体数据见附录B。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按照公式(14)进行计算:ADhIPADhOPADh…………………………(14)式中:ADh——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IPADh——活动数据,即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购热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的热力量;OPADh——活动数据,即外输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输热力量包括外输至企业(单位)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企业(单位)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提供的热力量。企业(单位)可扣除的外输热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单位)缴费通知单、结算单或发票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单位)生产用热力量、外输热力量;b)外输热力量有单独的计量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热力量。若石化企业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的设施,企业(单位)使用该部分热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供热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单位)整体排放量。6.3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报告年份内,企业直接排放量可按公式(15)计算:……(15)AEdrAEcAEccAEcmAEcfAEsAEhyAEHAECaCO3式中:——报告期内企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6.4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报告年份内,企业间接排放量可按公式(16)计算:……………………………(16)AEindAEeAEh式中:124——报告期内企业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6.5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7)式中:——报告期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6.6数据来源说明石化企业应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包括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采样频次、分析频次、测量精度等,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同时,按照要求保留数据获取的相关证明文件,如燃料采购发票、技术机构化验报告等。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碳排放基础数据收集参考附录H的一览表。企业须在监测计划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对于碳排放报告中的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相关的证明材料、保存部门,当存在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中说明。表3石化企业所需的监测数据来源说明序号监测项目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至少)监测要求证明文件若数据来源采用燃油、燃“收入量、库存量等对数据发票、财务原料物流数据核进行月凭证(入库A气替、代煤燃炭料、衡量器计、等流GGBB/1T72106970、1汇总单)、收费等使用量算”,收入量须每批通知单、生次计量,库存量须产报表等至少每月一次;若数据来源采用“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须实时监测B煤的水分煤的中测水定分GGBB//TT221112每批次/每生产周全部统检测报告、期(班、日、周、计并记台帐录月)采样:煤的碳质GB475、GB/T对检测量分数(即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周数据进C实测碳含元素分析制样:期(班、日、周、行加权检测报告GB474月)量)月平均检测:GB/T476采样:GB475、GB/T对检测煤的实测工业分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周数据进D低位发热析、发热制样:GB474期(班、日、周、行加权检测报告量量分析检测:月)月平均GB/T212、GB/T213125序号监测项目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至少)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燃油、燃气每批次/每生产周对检测期(班、日、周、数据进的中的实行加权E测元素碳元素分析GB/T13610月)月平均检测报告含量SH/T0656燃油、燃气GB/T384每批次/每生产周对检测期(班、日、周、数据进F的位发实热测量低工业分析GB/T22723行加权检测报告月)月平均外购电力每批次/每生产周对数据电力缴费期(班、日、周、进行月通知单(下G量、外输电结算凭证--汇总网电)、结力量月)算单、发票(直供电、外购热力每批次/每生产周对数据专供电、外期(班、日、周、进行月输电)等H量、外输热结算凭证--汇总结算单、发力量月)票等自产电力按生产周期(班、对数据生产报表、日、周、月等)记进行月台帐等I量、自产热计量仪表GB17167录汇总力量生产报表、台账等各物料的衡器、孔GB/T2624、按生产周期(班、对数据J质量、体积板或流质量量计流GGBB/1T7126077、27检测报告日、周、月等)记进行月生产报表、流量量计GB/T20901录汇总台帐等各物料的质量分数SH/T0614每批次/每生产周对检测生产报表、数据进台帐等K含分碳数质、体量积/数体分积析分仪Q/SH010.1001期(班、日、周、行加权1998月)质量分数器月平均原油加工衡器、流按生产周期(班、对数据L量量计等--日、周、月)记录进行月汇总M产量衡器、流按生产周期(班、对数据量计等--日、周、月)记录进行月汇总注1:当企业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燃煤掺烧,且检测混合燃料低位发热量,但无检测单位热值碳含量时,其能源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的数据来源按下列顺序依次选用:①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及其中一种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可推算得出另一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煤种填报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参考值);②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但未知两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填报使用量及碳含量(参考值),热值填混合热值;③两种燃煤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均未知,按混合燃料填报使用量和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选用配比较大的燃煤碳含量(参考值)。注2:企业选择了优先级更高的数据收集方式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为优先级较低的其他数据收集方式。即若企业监测计划中某种数据类型收集方式为实际测量值,后因特殊情况检测条件不满足各行业指南规定的测定要求,则当年数据选用企业前三年实测数据的最保守值(具体取值按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待检126测条件达到要求后按原监测计划继续使用实际测量值。注3:催化烧焦过程因各企业相关的数据统计和计算方法无法统一,应在监测计划中明确选择的计算方法,并描述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过程。7数据监测和质量管理监测是计算企业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步骤,为保证企业能够上报真实的、可测量的和长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监测计划。7.1监测组织结构监测单位应成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小组,负责本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监测与报告事宜,分工如下:一级:企业主管领导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核查与内核;二级: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由生产、设备、能源、财务、仓储、统计等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对报告进行核查与内核;三级: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负责相关数据的测量、记录,以及报告编制。7.2监测人员能力为使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参与二氧化碳排放监测和报告编制的人员应应进行相关技能培训。7.3监测设备及监测频次监测应在企业正常生产的代表性工况下进行,企业整体/排放单元/排放设备必须有满足本指南要求的监测设备或监测手段。物料/燃料应按取样方法、分析方法选择相应的监测频率。7.4监测设备的计量与校准为保证监测设备的准确性,监测设备应每年进行检测和校准。相关监测设备的校准和测量如有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如电量测量仪表装置等的校准和测量),未有国家标准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企业应保留所有的校准和测量记录以供二氧化碳排放核证时检查。7.5不确定性分析企业应对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包括活动水平数据与排放因子以及相关计算因子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获得计算结果的置信区间和误差范围。企业应重点分析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企业应使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及企业排放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置于合理的置信区间和误差范围内。7.6数据质量管理每月末把监测数据进行电子归档,电子文件使用光盘备份,并保存打印的书面文件。书面形式的文件应与监测计划配合使用,以便核对信息的真实性。为了方便二氧化碳排放核查人员有效核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企业应提供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报告、监测结果报告的索引。企业应保存购买原料、燃料等的票据,以便核查。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应在统计期结束后继续保存五年。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备查,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如有)等资料。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127企业应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编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明确碳监测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在接下来的监测过程按照正确的监测方式进行。监测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边界信息的描述,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股权情况、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C),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d)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描述,包括监测计划对象年份、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等信息;e)监测数据的说明:分燃烧直接排放、工业过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使用物料平衡法四方面说明各报告对象对应的监测数据来源选择,即选用参考值或实测值;f)实测数据获取方法的说明,包括数据实测的方法描述、依据的标准和监测频次;g)活动数据计量设备信息,包括活动数据计量有关的计量设备类型、型号、不确定性、安装位置描述;h)数据收集、数据质量管理、记录与归档措施的描述;i)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当企业有关a)~f)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编制新的监测计划并报送至省应对气候变化部门审批。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J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单位)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参见附录F。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企业应根据省应对气候变化部门认可的监测计划,认真细致地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概况;d)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信息,产品产量信息包括炼油加工量、原料油加工量、乙烯、丙烯产量等必填项。e)固定源和移动源燃料燃烧、催化剂烧焦、制氢反应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燃料/物料种类、使用量、低位发热量、碳含量、氧化率、相关成分分析等信息;f)间接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净外购电力和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g)其它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h)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i)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K的要求进行报告;j)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并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k)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参见附录G。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J中的相关要求。128附录A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方式如下: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1)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2)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3)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4)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及时修改监测计划、明确报告义务并征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e)企业因生产品种、经营服务项目改变、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停产停业的,应在年度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企业停产的原因和具体日期以及预期复产的日期,并将停产证明文件上传至排放报告中。若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下一年度企业处于停产期,应在排放报告中对最新停产情况予以说明。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企业,存在设备检修/技改的,应在排放报告中说明设备检修/技改导致碳排放量异常的详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每次检修/技改范围,检修/技改的具体原因,检修/技改工作每次进行的具体起始日期、持续时间及为何持续该段时间、导致碳排放异常的具体原因,技改备案、合同相关证据。若不说明,原则上不视为因为设备检修/技改而导致碳排放异常f)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新增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新建、扩建、合并、收购等方式增加的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且有单独计量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计划新增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新增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增加生产设施,企业须提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增排放源信息的填报,包括排放源产能、投产运营情况、涉及的设施设备、能源物料情况、碳排放信息监测情况等,并将相应的核准批复/备案文件上传至监测计划。(4).企业须在新增排放源的当年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部分注明新增排放源及其年度产品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中对新增排放源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同时,若该新增排放源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自当年度起须连续三年在《基础数据汇总表》的129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汇总数据。在进行t年度报告时,除了报告t年度新建项目排放信息外,若企业在t-1、t-2年度存在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新建项目,且t-1、t-2年度的历史报告中未单独报告这些项目的排放信息,应进行补报(具体示例见表A.1)。(5)若新增排放源是新建/扩建项目,其投产日期处于企业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上一年7月1日(含)至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12月31日(含)的,其排放量数值仍应计入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不计入配额登记注册系统中的需企业履约的年度实际排放量。(6)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的电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计算与原排放源一致,电力间接排放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电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表A.1新建项目排放信息报告要求示例(报告年度t为2021年度)序号类别需在基础数据表中单列报告排放信息的年份12019年度新建项目(分配方法采22019202020213用历史排放法的项目)/202020212020年度新建项目//2021(分配方法采用历史排放法的项目)2021年度新建项目g)企业减少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减少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卖出、外包、租赁、拆除、永久停用等方式减少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未来计划减少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减少排放源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减少了排放源,企业须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申请。(4)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排放需要计入企业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注明该部分排放源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对减少的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5)对于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的排放源,还需要在脱离企业边界当年度(t)的排放报告中补报所减少的排放源在t-1、t-2年度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明和汇总方式参照本段第(4)款规定。(6)减少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新增排放源进行。130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排放因子h范围(兆焦耳/单位燃量(克二氧化碳/兆焦直接料)(克碳/兆焦耳)排放耳)无烟煤吨27631b27.40e100.47炼焦烟煤吨28200d26.10e95.70一般烟煤吨23736m26.10e95.70褐煤吨15250m28.00e102.67煤制品吨17460m33.60e123.20#:型煤吨20515c33.60e123.20吨20905c33.60e123.20水煤浆吨28446m29.50e108.17焦炭吨43961c29.50e108.17其他焦化产品吨42620m20.10e73.70原油吨44800m18.90e69.30汽油吨44750m19.60e71.87煤油吨43330m20.20e74.07柴油吨41816a21.10e77.37燃料油吨33453a26.00g95.33煤焦油吨50179a17.20e63.07液化石油气(LPG)吨51498c15.30e56.10液化天然气(LNG)吨46900d17.20e63.07天然气液体(NGL)吨46055a66.73炼厂干气吨45010m18.20e73.33石脑油吨41449b20.00e73.33润滑油吨39998b20.00e74.43石蜡吨38999b20.30g80.67石油沥青吨32500d22.00e100.83石油焦吨46400d27.50e73.33石化原料油吨41030b20.00e73.33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389310a20.00e56.10天然气万立方米167260a15.30e56.10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179810a15.30e49.79焦炉煤气万立方米37630a13.58f308.00高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84.00g201.67转炉煤气万立方米55.00g44.73其他煤气万立方米20221812.20i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12.20j44.73吨104540a12.20k83.23水煤气吨41816a22.70i97.59l粗苯吨8373b26.61l33.00l煤矸石吨7954b9.00l128.70l城市固体垃圾12558b35.10l工业废料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131附录B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续)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范围(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兆焦耳/单位燃料)(克碳/兆焦耳)直接排放废油吨40200n20.18n73.99间接废轮胎吨31400n4.64n17.01排放塑料吨50800n20.45n74.98废溶剂吨51500n16.15n59.22废皮革吨29000n6.00n22.00废玻璃钢吨32600n22.64n83.01油页岩吨11100d34.00g124.67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6.379o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pa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b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B.1计算而得:HViCFi,tce29271……………………………………(B.1)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c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B.1计算而得。d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e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f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g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h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i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j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k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l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表B.16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得到。m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n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o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p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132附录C企业产量、产能报告要求C.1产量报告要求石化企业主要报告报告期内原油加工量及汽油(分国III、Ⅳ、Ⅴ、VI)、柴油(分国III、Ⅳ、Ⅴ、VI)、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产品的产量。企业产品产量数据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生产报表(包含逐月的数据)、部门内部统计记录或台账、产品入库单、上报统计部门数据、财务凭证等。企业需提供相关产量的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C.2产能报告要求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企业产能以企业核准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审查意见、节能评估报告和审查意见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封口版)为准,优先采用核准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审查意见次之、节能评估报告和审查意见再次之,最后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封口版)。133附录D石化企业煤制氢装置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机组报告要求石化企业如在其核算边界内存在有正在生产运行的煤制氢装置或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机组,须在当年度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部分注明煤制氢装置或发电机组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D.1石化企业中煤制氢装置的报告要求石化企业在其核算边界内有正常生产运行的煤制氢装置的,应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填写“煤制氢装置排放量计算”表格,在表格中按月汇总该装置的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情况(化石燃料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工艺过程排放情况、净外购电力与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情况,装置的氢气折纯产量以及该装置每月运行天数。根据以上数据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计算得出石化企业煤制氢装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度首次单独核算该装置的排放量,企业除填报2021年度数据外,同时应补充历史年份(2018-2020年)的数据。D.2石化企业中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机组的报告要求石化企业的动力站或自备电厂中如存在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机组,则应在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填写“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机组的CO2排放量”表格。在表格中区根据发电机组所使用的的化石燃料种类,按月汇总发电机组的化石燃料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参照附录B填写相应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并计算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此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扣除。企业除填报2021年度数据外,同时应补充历史年份(2018-2020年)的数据。134附录E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指标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时,须严格按照使用的燃煤种类报告其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煤炭具体分类标准参考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执行,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按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划分,其中褐煤和烟煤的划分,采用透光率作为主要指标,并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企业优先按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分类报告确认并报告煤种(各煤种鉴定指标的监测频次应为每批次一次),若无明确证据证明煤种,则应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特征选择尽量贴近的煤种(参见附录B),仍无法确定则按照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选取煤种。无烟煤、烟煤及褐煤分类表类别代号编码分类指标PMb/%Vdafa/%无烟煤WY01,02,03≤10.0%--11.12.13.14.15.16>10.0~20.0烟煤YM21,22,23,24,25,26>20.0~28。0--31,32,33,34,45,36>28.0~37.041,42,43,44,45,46>37.0褐煤HM51,52>37.0c≤50da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以质量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12;bPM——低煤介煤透光率,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566;c凡Vdaf/%>37.0%,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d凡Vdaf/%>37.0%,PM>50%者为烟煤;30%<PM≤50%的煤,如果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划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的计算方法见下式:式中:Qgr,maf——煤样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Qgr,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3;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MHC——煤样最高内在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4632;Aad——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135附录F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提交日期:年月日版本号:所属地区企业基本信息所属行业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类型法定代表人姓名企业地址石化企业编号组织机构代码联系电话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姓名职务二氧化碳管理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地址负责人/联系人监测计划制定/更新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描述(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外包业务信息等):(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和3,选填)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填写方法详见注解4)源与含碳物料二氧化碳排放设备)136涉及的排放活动附录F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监测数据来源说明□燃料燃烧直接排放□催化剂烧焦直接排放□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过程直接排放□硫磺回收过程直接排放□制氢反应过程直接排放□CFB锅炉石灰石分解过程直接排放□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热值法□实测碳含量法监测数据方法1:热值法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能源□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使用量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低位□自行实测值发热量□委托实测值排放因子□参考值监测数据参考值————————数据来源能源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使用量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据核算□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实测□自行实测值碳含量□委托实测值催化剂烧焦过程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方法□称量催化剂方法□烟气排量倒推法□装置碳平衡法监测数据方法1:称量催化剂方法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备注性能和安装位置催化剂烧焦前□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质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烧焦前碳含量□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催化剂烧焦后质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烧焦后碳含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137附录F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方法2:烟气排量倒推法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注烧焦过程的烟气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备注备注排放量□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注备实际计量备注排出口CO2浓度□其他物料类型□自行实测值监测数据□委托实测值□其他活动数据方法3:装置碳平衡法□输入□输出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实测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碳含量□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流数据核算报告层级物料类型□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监测数据备实际计量活动□其他数据□自行实测值□输入□委托实测值□输出□其他实测碳含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过程直接排放量报告对象及编号(R)报告层级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硫磺装置酸性气□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物的气量流数据核算酸性气中CO2的□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体积含量备实际计量报告层级□其他方法□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监测数据□其他制氢装置脱附气硫磺回收过程直接排放的气量脱附气中CO2的报告对象及编号(R)体积含量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其他制氢反应直接排放报告对象及编号(R)□脱附气测量法计算□制氢装置碳平衡方法方法1:脱附气测量法计算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设备实际计量□其他□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其他138附录F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方法2:制氢装置碳平衡方法物料类型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依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注活动□收入量、库存量等燃料数据物流数据核算□输入□皮带秤、流量计等计量□输出设备实际计量□其他实测□自行实测值碳含□委托实测值□其他量CFB锅炉石灰石分解过程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备注依据标准型号、性能和安石灰石消耗量(折□皮带秤、流量计等计纯)量设备实际计量装位置单位质量石灰石碳□其他含量□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其他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R)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监测数据数据来源备注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电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电力供电量自行实测值自行实测值外购电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电力量参考值电力排放因子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监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名称、型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编号(R)备注监测频次依据标准号、性能和安装位置热力使用量自行实测值自产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购热力量自行实测值外输热力量自行实测值热力排放因子参考值————————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外部认证?(是/否,如有,填写认证标准相关信息)数据质量管理措施描述139附录F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企业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代表签字:(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盖章:日期:监管机构意见日期:注1:灰色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此栏选填。注3: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指设备功率在100kW(参见GB17167确定)的电机、泵,或7MW以上的锅炉、加热炉。注4: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5:监测计划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监测要求示例,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140附录G版本号: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提交时间:年月日企业基本信息所属地区企业类型所属行业企业编号企业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企业地址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二氧化碳管理姓名职务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负责人/联系人报告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工业总产值(万元)单位产品能耗单位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吨标准煤/万元)主要产品名称(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情况等)(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二氧化碳排放概况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间接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吨)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直接排放催化剂烧焦直接排放直接排放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过程直接排放直接排放硫磺回收过程直接排放直接排放制氢反应过程直接排放直接排放CFB锅炉石灰石分解过程直接排放直接排放外购/外输电力间接排放间接排放外购/外输热力间接排放间接排放141附录G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见注解2,选填)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计算涉及的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填写方法详见注解3)源与含碳物料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能源类型方法填报项目方法1:热值法(默认方法)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排放因子——排放量吨(t)备注填报项目兆焦耳/吨(MJ/t)备注使用量实测碳含量克二氧化碳/兆焦指南附录——耳(g-CO2/MJ)排放量吨(t)碳排放量小计方法2:实测碳含量法报告层级物料名称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方法吨(t)填报项目吨(t)或万立方催化剂烧焦前质量米(104m3)吨碳/吨燃料烧焦前碳含量催化剂烧焦后质量(t-C/t)或吨碳/万立方米燃气烧焦后碳含量(t-C/104m3)排放量吨(t)催化剂烧焦过程直接排放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称量催化剂方法□烟气排量倒推法□装置碳平衡法方法1:称量催化剂方法(催化重整过程)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吨(t)质量分数(%)吨(t)质量分数(%)吨(t)142附录G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方法2:烟气排量倒推法(催化裂化、汽油加氢、乙烯裂解、碳二碳三加氢装置过程)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烧焦过程的烟气排放量标准立方米(Nm3)排出口CO2浓度体积含量(%)排放量吨(t)方法3:装置碳平衡法物料类型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输入活动数据吨(t)□输出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碳量吨(t)排放量吨(t)碳排放量小计吨(t)报告层级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过程直接排放物料类型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输入活动数据吨(t)□输出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碳量吨(t)吨(t)碳排放量小计硫磺回收过程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填报项目硫磺装置酸性气的气量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酸性气中CO2的体积含量标准立方米(Nm3)排放量碳排放量小计%吨(t)吨(t)制氢反应直接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方法□脱附气计算方法□装置碳平衡法填报项目方法1:脱附气计算方法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制氢装置脱附气的气量标准立方米(Nm3)脱附气中CO2的体积含量%排放量吨(t)方法2:装置碳平衡法物料类型填报项目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输入活动数据吨(t)□输出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143碳量附录G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排放量吨(t)吨(t)碳排放量小计吨(t)报告层级CFB锅炉石灰石分解过程直接排放填报项目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单位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石灰石消耗量(折纯)吨(t)单位质量石灰石碳含量%排放量吨(t)碳排放量小计吨(t)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填报项目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电力使用量(万千瓦时)自产电力供电量(万千瓦时)外购电力量(万千瓦时)外输电力量(万千瓦时)净外购电力量(万千瓦时)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6.379净外购电力间接排放量(吨)净外购热力报告层级企业报告对象及编号填报项目活动数据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备注热力使用量(百万千焦)自产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购热力量(百万千焦)外输热力量(百万千焦)净外购热力量(百万千焦)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净外购热力间接排放量(吨)其他需报送的信息企业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余热发电等)生产情况说明:(例如生产规模信息、经济危机、停产检修等,或者是搬迁计划等未来预测,停产的应说明相应的起止日期)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例如增加生产装置、统计期内外包原有的业务等)144附录G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续)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年月日注1:灰色底纹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该板块内容选填。注3: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4:证据类型包括:发票、财务凭证(入库单)、财务ERP系统、收费通知单(电力、天然气、热力等)、生产报表(日、月、季等)、部门内部统计记录、公里数和油耗统计表、外部实验室检测报告、内部实验室检测报告、标准推荐值或者企业能出示的其他证明材料。注5:保存部门一栏填写企业保存数据证明材料的相应负责部门;备注栏可说明数据缺失等情况。注6:排放报告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填报表格,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145附录H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基础数据收集一览表(参考)序号排放活动排放单元计算方法计算参数燃料使用量热值法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低位发热量1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燃料使用量装置等实测碳含量法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再生前催化剂质量催化重整过程烧焦装称量催化剂方再生前催化剂含碳率置(炼油)法再生后催化剂质量再生后催化剂含碳率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排放量(烟气排放倒推法)(炼油)催化剂烧焦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出口废气中的CO2和CO体积含量过程排放(乙烯)(烟气排放倒推法)乙烯裂解炉过程催化烟气排量倒推输入端各种物料的质量剂烧焦装置(乙烯)法(装置平衡法)或碳二碳三加氢装置装置碳平衡法输入端各种物料的碳含量(炼油)(装置平衡法)其他烧焦……输出端各产品的质量(装置平衡法)工艺过程输出端各产品的碳含量2直接排放(装置平衡法)脱附气的气量脱附气测量法脱附气中CO2的体积含量制氢过程排放输入端各种物料的质量制氢装置输入端各种物料的碳含量(炼油)装置碳平衡法输出端各产品的质量输出端各产品的碳含量硫磺回收过程酸性气的气量硫磺装置酸性气中CO2的体积含量输入端原料的质量排放(炼油)输入端原料的碳含量环氧乙烷过程输出端各产品的质量排放(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输出端各产品的碳含量CFB锅炉用石电力、热力动力站石灰石消耗量灰石排放实测碳含量(质量分数)电力间接净外购电力量所有外购非可再生能源电力量排放外购可再生能源专供电力量自产电力供电量3间接排放外输电力量电力使用量净外购热力量热力间接外购热力量所有自产热力供热量外输热力量排放热力使用量146附录I关于煤炭数据报告的说明I.1煤炭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公式由于煤中含有水分,而且在用煤企业的生产流程中,煤的水分可能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热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需要确定所用的煤使用量是否与热值对应。总的来说,在进行关于煤的数据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关键问题:a)确认煤热值数据是否是低位热值(而非高位热值);b)热值的基的种类以及使用量与热值是否对应。企业可参照表I.1,确认所报告的煤的使用量数据与热值是否满足对应关系,满足的话则可以直接报告数据,如不满足,企业可参照表I.2进行数据转换。表I.1煤使用量与热值的对应关系所处工艺流煤的使用量水分状态对应热值注意事项情况盘库消耗量(收到进厂时测定的收到——程基低位热值1进厂基)(使用进厂煤量、相比进厂时已有部分未烘干入磨时测定的收到水分损失,质量和热值2煤磨基低位热值相比进厂时有差异3煤磨-煤粉库库存煤量计算出的出磨时测定的收到此出磨煤量不能直接基低位热值用,要结合煤粉库的盘4燃煤设备消耗量)库数入炉时测定的收到注意入炉煤量的数据入磨煤量未烘干基低位热值是否是经过烘干处理(收到基)的数据,有些企业会根据水分将烘干的入炉出磨煤量已经过烘煤量折回情况1的数,(收到基)干处理使其与盘库消耗量相等入炉煤量已经过烘(收到基)干处理目标使用量表I.2煤使用量转换公式空气干燥基已知使用量收到基PadPar110000MMarad147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收到基干燥基PdPar10010M0ar干燥无灰基PdafPar100M10a0rAar注1:字母说明:P使用量,M水分,A灰分,其中水分和灰分计算时不带%。注2:下标说明:ar收到基,ad空干基,d干燥基,daf干燥无灰基。注3:在企业提供的是空干基热值的情况下,需要把收到基使用量转换成空干基,空干基所含水份可能企业没有,如果煤使用量(各种基均适用)对应的水份<3%,则可使用空干基热值代替收到基热值。I.2常见问题解决思路I.2.1企业仅提供盘库消耗量(收到基)与入炉空干基热值使用表I.2公式,把盘库消耗量(收到基)转换成入炉煤量(空干基),计算时代入进厂煤的平均水分和空干基水分。I.2.2企业仅提供入炉煤量(收到基)与进厂收到基热值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转换成盘库消耗量,使用表I.2中第一条公式,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设为已知使用量,把盘库消耗量设为目标使用量,计算时分子中的Mar代入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分母中的Mad代入进厂煤(收到基)平均水分。148附录J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J.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J.1、表J.2。表J.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2(t年度)2023(t+1年度)2024(t+2年度)核查时间2022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3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J.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2022202320242025…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4202520262027…J.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149附录K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K.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K.1。K.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K.2,包括对应表K.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表K.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活动数据记录项目(产量、使用量、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输入/输格证;出量)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热值、碳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含量等实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测值计量设备相关记录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8.其他情况记录。活动数据记录1.结算单;2.发票;3.台账;4.生产报表;5.出入库单;6.其他财务凭证;7.其他记录。管理记录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3.其他情况记录。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企业自有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设备相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实验室检关记录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测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150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记录项目8.其他情况记录。抽样采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样记录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检测记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录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管理记7.运输条件;录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资质证10.其他情况记录。明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第三方实相关记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验室(含录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供应商)5.检测项目;提供检测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结果录人)(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151项目(按照表对应描表K.2文件清单模板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K.1记录项目填述文件部门人及纸质版电子版存放纸质版电子版存放联系存放位路径存放位路径写)的名称方式置置示计量设备校准计XX企业生产李企业厂企业厂区1企业厂企业厂区2区1号办号办公楼区2号办号办公楼例划和结果记录2020年部XX公楼202202室2号电公楼301301室1号室脑(D:\计量室电脑(E:\计度计量1231设备\校准\)量设备\2020年校准\)设备校2345准计划678和结果记录……152广东省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民用航空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相关工作时的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注册地在广东省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可参照本标准提供的流程、方法对企业的二氧化碳将进行计算。本指南的核算边界为航空旅客运输企业所属航空器执行的所有国内定期航班(含国际航班的国内航段,下同)商业飞行及航空货物运输企业所属航空器执行的所有国内商业飞行的航空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所属航空器是指企业投入实际运营的飞机,包括自有及租赁的飞机。注:国际航班国内段计入国内航班,如广州-武汉-旧金山这条国际航线,广州-武汉段的油耗计入国内航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CCAR-241中国民用航空统计管理办法I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对组织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共航空运输企业publicairtransportationenterprise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民用航空器运送旅客、行李、邮件或者货物的企业法人。3.2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于民航企业,即为特定时段内运营飞机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3.3直接二氧化碳排放directCO2emission企业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4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CO2emission企业所消耗的净外购电力、热力的生产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1533.5二氧化碳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对于民航企业,排放单元一般指ICAO机型子型号。3.6二氧化碳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对于民航企业,一般指单个航空器,以民用航空器标志(又称注册号、机尾号)加以区分。3.7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CO2emissionactivitydata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程度的测量值。注:如燃料、物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物料(产品)产量等。3.8二氧化碳排放因子CO2emissionfactor将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数据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涉及的计算系数。3.9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特定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10报告reporting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1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上述数值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3.12定期航班scheduledflight指按向社会公布的班期和时刻运营的航班,包括:正班、加班和补班。3.13航空燃料aviationfuel指航空器飞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符合我国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燃料。3.14旅客周转量revenuepassengerkilometer反映旅客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企业所完成的旅客运输工作。计算单位为人公里(或称“客公里”)和吨公里。154旅客周转量〔人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人〕航段距离〔公里〕旅客周转量〔吨公里〕=航段运输旅客重量〔吨〕航段距离〔公里〕旅客重量,每成人按0.09吨计算,儿童和婴儿分别按成人1/2和1/10计算。注:航段距离统一采用民航局规定的收费距离。3.15货物周转量freighttonkilometer反映航空货物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工作量。计算单位为吨公里。货物周转量〔吨公里〕=航段货物运输量〔吨〕航段距离〔公里〕注:航段距离统一采用民航局规定的收费距离。3.16邮件周转量mailtonkilometer反映航空邮件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企业所完成的邮件运输工作量。计算单位为吨公里。邮件周转量〔吨公里〕=航段邮件运输量〔吨〕航段距离〔公里〕注:航段距离统一采用民航局规定的收费距离。3.17运输总周转量revenuetonkilometer反映旅客、货物、邮件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综合体现航空运输工作量。计算单位为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吨公里〕+邮件周转量+货物周转量4原则4.1相关性选择适应企业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和方法,保证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清单真实反映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并且满足企业管理、报告、制定减排计划等各项要求。1554.2一致性统一方法,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民用航空企业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以自然年为统计周期,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时应先确定报告年份。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基地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机队信息及运营情况,主要业务量,以及基地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民航公共运输企业,航空旅客运输企业应对旅客运输的所有国内定期航班商业飞行活动及货物运输的所有商业飞行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航空货物运输企业应对所有国内商业飞行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国际及地区航班商业飞行、地面活动、非运输活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报告,但不核算成企业碳排放量。纳入核算范围的飞机为排放主体实际运营的飞机,包括自有及租赁的飞机。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合并航线、代飞航班、借调飞行、代码共享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5.3.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民用航空企业燃料燃烧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指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输飞行中移动源航空器消耗的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和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5.3.2特殊排放说明a)航空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民用航空企业航空器消耗净购入电力、热力时导致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如廊桥供电使用量。企业需对此部分能源消耗量实物量、实测热值(如有)进行报告,但暂不核算成碳排放。b)地面活动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地面活动涉及的固定源(锅炉、指挥中心等)、其他移动源(气源车、电源车、运输车辆等)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净购156入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企业需对此部分能源消耗量实物量、实测热值(如有)进行报告,但暂不核算成碳排放。c)非运输能源消耗:企业进行非运输活动的能源消耗(燃料、电力、热力等),企业需对此部分燃料消耗量实物量、实测热值(如有)进行报告,但暂不折算成碳排放。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民航企业可参照表1对企业组织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识别清单,并在监测计划中进行记录。表1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排放设备示例二氧化碳排放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直接排放国内航班航空器燃料燃烧机型,如:宽体客机(A380-800)、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航空器(即机尾号)窄体客机(B737-800、A320-200)报告层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可选择精细程度不同的范围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参考GB17167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的划分方式将报告层级分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三个层级。宜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本指南中,统一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器燃料燃烧按照排放单元层级报告,排放单元按照机型大类进行划分,机型大类定义见表2;其他排放活动按企业层级报告。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报告质量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表2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排放设备示例机型大类定义包含的机型(例)包含的机型子类(例)符合《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B787B787-800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A330A330-200宽体客机A330A330-300(CCAR-121-R4,下同)运行规B777B777-200B范的双通道客机。B777B777-200AB777B777-300ER窄体客机符合CCAR-121-R4运行规范的A380A380-800100座及以上的单通道客机。B737B737-700A319A319-100B737B737-800B737B737-300A320-200A320A320neoA321-200A321B757-200B757157机型大类定义包含的机型(例)包含的机型子类(例)EMB145-LR支线客机符合CCAR-121-R4运行规范的EM4100座以下的单通道客机。ERJ190-100LREM9B777-200FB747-400F全货机符合CCAR-121-R4运行规范的B777货机。B7476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6.1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6.1.1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6.1.1.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输飞行中航空器消耗的航空汽油、航空煤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公式如下:(a)热值法若缺少化石燃料中碳的质量分数实测值,应按公式(1)计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式中:AEfossil——统计期内,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fossil,i——统计期内,各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即燃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Qfossil,i——各化石燃料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耳每吨(MJ/t);EFfossil,i——各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兆焦耳(g-CO2/MJ),具体数据见附录D;i——表示化石燃料的种类,可取代号1、2、3等。(b)实测碳含量法若企业有化石燃料的碳元素含量或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化石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时,应按公式(2)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AEfossil(ADC44)……(2)fossil,ifossil,i12i式中:AEfossil——统计期内,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fossil,i——统计期内,各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即燃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Cfossil,i——统计期内,不同化石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吨碳/吨(t-C/t);44/12——CO2与C之间的分子量换算;i——表示化石燃料的种类,可取代号1、2、3等;1586.1.1.2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输飞行中航空器消耗的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公式如下:(a)热值法若缺少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中碳的质量分数实测值,应按公式(3)计算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式中,AEbio——统计期内,各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bio,j——统计期内,各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活动水平,即燃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Qfossil,j——各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兆焦耳每吨(MJ/t);BFbio,j——各生物质混合燃料中生物质含量,%;EFfossil,j——各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兆焦耳(g-CO2/MJ),具体数据见附录D;i——表示化石燃料的种类,可取代号1、2、3等。(b)实测碳含量法若企业有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的碳元素含量或通过测定燃料成分而计算获得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时,应按公式(4)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式中,AEbio——统计期内,各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bio,j——统计期内,各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活动水平,即燃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Cfossil,j——各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的含碳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吨碳/吨(t-C/t);BFbio,j——各生物质混合燃料中生物质含量,%;44/12——CO2与C之间的分子量换算;6.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民用航空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输飞行中航空器消耗的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及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5)计算。AEtotalAEfossilAEbio……(5)式中:——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total——航空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Efossil159AEbio——航空器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3数据来源说明民航企业应根据本指南的要求(见表3),包括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采样频次、分析频次、测量精度等,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同时,按照要求保留数据获取的相关证明文件,如燃料采购发票、技术机构化验报告等。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须在监测计划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对于碳排放报告中的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相关的证明材料、保存部门,当存在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中说明。表3民航企业所需的监测数据来源说明序监测项目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至少)监测要求证明文件号航空燃料、生衡器、流量按航班飞行任务航班飞行任11物质混合燃计、购买记GB17167、按每次航班记录书统计的数据进务书、发票、GB/T20901财务凭证(入料使用量录等行汇总库单)等2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分析GB/T384每批次检测一次每批次检测数据检测报告或采用参考值进行加权月平均企业生产统3旅客周转量计系统CCAR-241每航班统计一次每一特定航班航班飞行任4货物周转量(TPS)等CCAR-241每航班统计一次(同一航班)的务书、机票销5邮件周转量企业生产统CCAR-241每航班统计一次每一旅客/货物/售记录等,必计系统邮件只应计算一要时可与民(TPS)等次,不能按航段航局记录进企业生产统行交叉检验计系统重复计算;(TPS)等注: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及邮件周转量其他监测要求:对同一航班上的既经过国内航段、又经过国际航段的旅客/货物/邮件,应同时统计为一个/件国内旅客/货物/邮件和一个/件国际旅客/货物/邮件;不定期航班运送的旅客/货物/邮件则每一特定航班只计算一次;统计时,旅客以万人为单位;货物、邮件以吨为单位。6.3.1航空器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来源民用航空企业用于公共航空运输飞行的航空燃油消耗量应包括企业运营的所有飞机(包括企业所有与租赁的飞机)的燃油消耗,统计方法如下:方法一:按航班飞行任务书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每班次飞行的航空燃料消耗量(吨)=此次飞行前油箱内的原存燃油量+为此次飞行加注的燃油量-此次飞行后油箱内的留存油量;方法二:每班次飞行的航空燃料消耗量(吨)=飞机起飞前发动机启动时机载信息系统显示的燃油量-飞行结束后发动机关闭时机载信息系统显示的燃油量。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及地区航班的航空燃油消耗量,并在监测计划中选择统计方法并说明理由。1606.3.2航空器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来源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及地区航班。燃料消耗量具体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生物质混合燃料的低位发热值以及混合燃料中生物质含量通过燃料购买记录确定,企业应按照国内航班和国际及地区航班分别进行统计。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a)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b)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c)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碳排放设备一览表,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d)建立健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e)建立健全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定期实施监测。f)建立企业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g)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二氧化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h)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备查,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如有)等资料。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管理体系是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能源使用量、物料使用量/产量、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企业应按GB17167及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配备测量设备,监测设备应进行校准,企业应保留所有报告年份内的检测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应按DB44/T1212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明确碳二氧化排放计量管理职责,加强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管理,确保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真实准确。7.3监测频次监测应在企业正常运行时进行,燃料、物料相关参数应按表3要求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分析。7.4监测人员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计量和管理工作,包括测量设备、工业分析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保证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相关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1617.5记录与归档企业应同时保留月度监测数据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应与监测计划配合使用。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及其证明文件在报告期结束后至少保存十五年。7.6不确定性分析在获取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应对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量化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b)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c)数据缺乏代表性:例如已有的排放数据是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获得的,而缺少机组启动和负荷变化时的数据;d)测量误差:如测量仪器、仪器校准或测量标准不精确等。企业应对量化中使用的每项数据是否存在因上述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和说明,同时说明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8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企业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编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的相关信息。监测计划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描述,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E),机队结构及运行情况等;d)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描述,包括报告期、报告层级、报告对象,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物料等信息;e)监测数据的说明:说明各报告对象对应的监测数据来源选择,即选用参考值或实测值;f)实测数据获取方法的说明,包括数据实测的方法描述、依据的标准和监测频次;g)活动数据计量设备信息,包括活动数据计量有关的设备类型、型号、安装位置描述;h)数据收集、数据质量管理、记录与归档措施的描述;i)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当企业有关a)~f)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编制新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H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参见附录B。1629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企业根据编制的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组织边界信息;d)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概况;e)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信息;f)燃烧直接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报告的活动、层级、燃料种类、使用量、低位发热量、碳含量等信息,以确定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燃料种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间接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外购电力、热力的使用量;h)其他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在报告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在报告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i)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j)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H的要求进行报告;k)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l)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参见附录C。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G中的相关要求。163附录A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方式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1)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2)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3)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4)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及时修改监测计划、明确报告义务并征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e)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⑴若企业计划引进新机型,须在年度排放报告“下一年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引进的时间、机型大类、包含的机型及机型子类等信息。⑵若企业当年度引进新机型:A.监测计划,如未填报新机型的情况,企业须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机型信息的填报,包括机型大类、包含的机型及机型子类、能源物料等信息。B.排放报告,新机型的排放与企业原排放源信息一同报告。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电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计算与原排放源一致,间接排放对电力来源不作区分,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电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A.2民航企业特殊情况统计规则a)合并航线:碳排放量计入实际飞行班次所属公司;b)代飞航班:碳排放量计入实际执飞公司;c)借调飞行:碳排放量计入实际使用飞机的公司;d)代码共享:碳排放量计入实际运输旅客的公司;e)航空货物运输企业与航空旅客运输企业共用飞机时,两家排放主体在该班次的消耗量按其分摊协议处理。如没有分摊协议的,则计入飞机拥有方的消耗量。164附录B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提交时间:年月日版本号:所属地区企业基本信息(选其一)定期航班/所属行业企业类型非定期航班/定期航班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编号及非定期航班基地机场组织机构代码IATA代码涉及航班性质法定代表人姓名ICAO代码企业地址企业联系电话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二氧化碳姓名职务管理负责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人/联系人监测计划制定/更新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情况、运营现状等)(2)生产设施信息(包括机队及航班信息、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组织架构图、飞行任务书、数据汇总表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排放设备识别(选填)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ICAO飞机子型号165附录B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重点排放设备及编号(D)对应排放单元及编号(U)描述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自动生成)报告层级选择(企业/计算涉及的能源与含碳二氧化碳排放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氧化碳排放设备)物料监测数据来源说明涉及的排放活动□国内航班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国内航班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及编号(R)燃料名称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措施监测频次备注能源使用量□方法一(见注4)□方法二低位发热量□自行实测值□委托实测值□参考值排放因子参考值——————生物质含量数据质量管理(生物质混合□自行实测值燃料填报)□委托实测值□参考值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外部认证?(是/否,如有,填写认证标准相关信息)数据质量管理措施描述166附录B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范本(续)企业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发动机改造、加装翼尖小翼等)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计划引进或淘汰的机队信息及时间)数据汇总的流程:(例如从哪些部门收集数据,如何统一汇总形成最终的数据)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注1:灰色底纹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若碳排放报告范围中,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的,则对应活动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必须完整识别并填写在识别栏中;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则对应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必须完整识别,其中,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单独识别,非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可合成一项“其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的,该板块内容选填。注3:报告对象与报告层级的选择相关,若报告层级选择“企业”,此栏显示“企业”;若报告层级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若报告层级选择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则报告对象须分条列出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及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并以横线相连,如“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注4:航空器燃料燃烧消耗量数据来源:方法一:每班次飞行的航空燃料消耗量(吨)=此次飞行前油箱内的原存燃油量+为此次飞行加注的燃油量-此次飞行后油箱内的留存油量;方法二:每班次飞行的航空燃料消耗量(吨)=飞机起飞前发动机启动时机载信息系统显示的燃油量-飞行结束后发动机关闭时机载信息系统显示的燃油量。注5:监测计划范本中各排放活动仅给出一种能源/物料类型的监测要求示例,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能源/物料类型,可参照示例添加相应表格。167附录C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排放报告范本提交时间:年月日版本号:所属地区企业基本信息所属行业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类型基地机场企业编号IATA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涉及航班性质(选其一)定期航班/企业地址非定期航班/定期航班及非定期航班ICAO代码企业联系电话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二氧化碳姓名职务管理负责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人/联系人报告年份企业组织边界信息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总产值(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标准煤)每万元收入能耗(当量值)(吨标准煤/万元)(1)企业概况信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所有权结构、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情况、运营现状等))(2)生产设施信息(包括机队及航班信息、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4)相关附件(如数据汇总表、生产情况变化证据文件等)1、民用航空企业碳排放信息数据表168附录C民用航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排放报告范本(续)二氧化碳排放概况机型运输总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宽体客机(万吨公里)(吨二氧化碳)窄体客机支线客机全货机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吨二氧化碳)各机型运营飞机数量(架)详见附表(附录F)各机型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详见附表(附录F)各机型航油消耗量(吨)详见附表(附录F)各机型载运率(%)详见附表(附录F)各机型客座率(%)详见附表(附录F)特殊排放说明(国际及地区航段、地面源活动耗、航空器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情况)企业在统计期内计划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例如发动机改造、加装翼尖小翼等)下一年生产计划情况说明:(例如实际运营(包括租赁)的机队信息、所有权状态等;及非定期航班情况信息)企业在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例如报告期内引进或淘汰(包括租赁)的机队信息及时间及燃料种类变化情况等)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注1:灰色部分为非填写部分。注2:“企业编号”为主管部门给予每个企业唯一的编号。169附录D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以下排放因子数据将根据具体工作需求适时更新。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排放因子h(克二氧化碳/兆焦范围(兆焦耳/单位燃量料)耳)直接无烟煤吨(克碳/兆焦排放炼焦烟煤吨27631b耳)100.47一般烟煤吨28200d95.70褐煤吨23736m27.40e95.70煤制品吨15250m26.10e102.67#:型煤吨17460m26.10e123.20吨20515c28.00e123.20水煤浆吨20905c33.60e123.20焦炭吨28446m33.60e108.17其他焦化产品吨43961c33.60e108.17航空汽油吨44300d29.50e70.03航空煤油吨44100d29.50e71.50原油吨42620m19.10d73.70汽油吨44800m19.50d69.30煤油吨44750m20.10e71.87柴油吨43330m18.90e74.07燃料油吨41816a19.60e77.37煤焦油吨33453a20.20e95.33液化石油气(LPG)吨50179a21.10e63.07液化天然气(LNG)吨51498c26.00g56.10天然气液体(NGL)吨46900d17.20e63.07炼厂干气吨46055a15.30e66.73石脑油吨45010m17.20e73.33润滑油吨41449b18.20e73.33石蜡吨39998b20.00e74.43石油沥青吨38999b20.00e80.67石油焦吨32500d20.30g100.83石化原料油吨46400d22.00e73.33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41030b27.50e73.33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0a20.00e56.10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167260a20.00e56.10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9810a15.30e49.7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7630a15.30e308.00转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13.58f201.67其他煤气万立方米20221884.00g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55.00g44.73吨104540a12.20i44.73水煤气吨41816a12.20j83.23粗苯吨8373b12.20k97.59l煤矸石吨7954b22.70i33.00l城市固体垃圾12558b26.61l128.70l工业废料9.00l35.10l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170附录D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参考值(续)排放能源名称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范围(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废油吨(兆焦耳/单位燃料)(克碳/兆焦耳)直接废轮胎吨40200n20.18n73.99排放塑料吨31400n4.64n17.01废溶剂吨50800n20.45n74.98间接废皮革吨51500n16.15n59.22排放废玻璃钢吨29000n6.00n22.00油页岩吨32600n22.64n83.01a11100d34.00g124.67b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6.379ocd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0.10pef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gh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ij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B.1计算而得:klHViCFi,tce29271……………………………………(B.1)m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n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o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p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B.1计算而得。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表B.16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得到。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171附录E企业产量、产能报告要求E.1产量报告要求民航企业应区分ICAO机型子类报告在报告期间内的周转量、载运率、客座率及吨公里油耗。172附录F民用航空企业碳排放信息数据表XXXX有限公司20XX年碳排放信息数据表航班类型机型大类机型子类运输总周转量表F-1:碳排放基本信息数据表吨公里油耗(吨/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吨二(万吨公里)万吨公里)氧化碳)载运率客座率燃油种类航油消耗量(吨)(默认值)(吨(%)(%)CO2/吨航油)国内航班宽体客机A380-8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宽体客机B777-300ER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宽体客机A330-3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宽体客机A330-2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宽体客机B787-800航空煤油3.15宽体客机合计——————————国内航班窄体客机A321-2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窄体客机B737-8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窄体客机A320neo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窄体客机A320-2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窄体客机A319-100航空煤油3.15国内航班窄体客机B737-700航空煤油3.15窄体客机合计——————————国内航班支线客机ERJ190-100LR航空煤油3.15支线客机合计——————————国内航班全货机B777-200F航空煤油3.15全货机机合计——————————国内航班总计——————————————数据来源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说明。例如:1、航油消耗量来自飞行任务书,飞机数量来自统计年鉴,机型载运率按照该机型所有飞机业载之和除以额定载重之和计算得出;2、运输总周转量来自生产统计系统。173表F-2:运营飞机信息表机型大类机型子类运营飞机数量(架)平均机龄(年)报告期内新增报告期内淘汰飞机数量(架)飞机数量(架)宽体客机A380-800宽体客机B777-300ER————宽体客机宽体客机A330-300宽体客机A330-200宽体客机合计B787-800窄体客机窄体客机——窄体客机A321-200窄体客机B737-800窄体客机A320neo窄体客机A320-200窄体客机合计A319-100支线客机B737-700支线客机合计——全货机ERJ190-100LR全货机机合计总计——数据来源说明:B777-200F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说明。————174附录G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G.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G.1、表G.2。表G.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1(t年度)2022(t+1年度)2023(t+2年度)核查时间2021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2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G.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2021202220232024…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3202420252026…G.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175附录H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H.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H.1。H.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H.2,包括对应表H.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表H.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记录项目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计量设备相关记录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活动数据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产量、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8.其他情况记录。使用量、1.结算单;输入/输2.发票;出量)3.台账;4.生产报表;活动数据记录5.出入库单;管理记录6.其他财务凭证;7.其他记录。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热值、碳企业自设备相3.其他情况记录。含量等实有实验关记录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室检测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测值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8.其他情况记录。176数据类型记录分类记录项目抽样采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样记录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检测记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录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管理记7.运输条件;录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第三方资质证10.其他情况记录。实验室明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含供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应商)相关记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提供检录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测结果5.检测项目;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录人)(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177项目(按照表H.1对应描述表H.2文件清单模板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记录项目填写)文件的名纸质版存电子版存放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部门人及纸质版存电子版存称联系放位置放路径放位置路径方式示计量设备校准计XX企业生产李XX企业厂区企业厂区企业厂区企业厂区2例划和结果记录2020年度部123121号办公1号办公2号办公号办公楼计量设备34567楼202室楼202室楼301室301室1号电校准计划82号电脑脑(E:\计量和结果记(D:\计设备\2020年录量设备\校准\)校准\)……178广东省造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2022年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造纸企业进行二氧化碳(CO2)排放报告相关工作时的流程、方法和报告规范。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内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以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的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DL/T567.8燃油发热量的测定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企业Enterprise企业法人,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和法规,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包括:(1)公司制企业法人;(2)非公司制企业法人;(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3.2179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3.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combustion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4过程排放CO2emissionsfromindustiralprocess在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部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外购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作为生产原料或脱硫剂,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3.5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CO2emissionsfrompurchasedelectricity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6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CO2emissionsfrompurchasedheat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3.7排放单元CO2emissionunit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组合,一般指单个工序、工段、系统。注:如造纸企业的自备(热)电厂、纸浆制造生产线、机制纸和纸板制造生产线、纸制品制造生产线。3.8排放设备CO2emissiondevice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注:如锅炉、黑液回收锅炉、石灰窑和煅烧窑、化石燃料干燥器(红外线干燥器)等。3.9自备电厂self-ownedpowerplant企业自备电厂是指使用化石燃料用于向企业自身或附近企业提供能源(电力或电力及蒸汽)的动力设施。3.10普通锅炉boiler指生产的蒸汽直接供给生产工序使用,而非用于发电的热力锅炉。3.11活动水平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热量等。3.12排放因子emissioni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180注:例如每百万千焦的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石灰石分解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3.13监测monitoring为了计算特定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数据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3.14报告reporting企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汇总和披露。3.15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上述数值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4原则4.1相关性选择适应造纸企业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和方法,保证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清单真实反映造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并且满足企业管理、报告、制定减排计划等各项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项计算应清晰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4.2一致性使用统一方法,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的确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报告,使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信息能够进行比较。4.3准确性对造纸企业及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准确的计算,不存在系统性的错误或者人为的故意错误。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应改进监测条件,提高报告的数据质量。4.4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4.5真实性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1815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5.1报告年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年份以自然年为统计周期,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时先确定报告年份。5.2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企业的组织边界指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组织边界可以通过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进行辅助识别。企业组织边界识别结果原则上应与本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应对组织边界内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测、核算与报告,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不进行核算。企业外输至组织边界外的电力及热力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计入企业排放量。组织边界识别时集团法人、跨省分支机构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边界变化的处理方式和存在业务外包情况的处理方式参见附录A。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企业组织边界由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边界与该企业的造纸边界构成。自备电厂的边界为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边界,造纸边界为企业组织边界剥离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边界后企业组织边界内的其他边界。造纸边界内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热力和电力视为造纸边界的外购电力和热力,用于该企业造纸边界内配额履约系数的计算。5.3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5.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活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1:回收的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计算。注2:《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涉及化石燃料填报的项目,同时应选择该化石燃料燃烧设备是否纳入全国碳市场。《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信息报告》中化石燃料燃烧应按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锅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分别填报。5.3.2过程排放活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主要是部分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5.3.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活动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3.4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企业消费的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注:明确企业从边界外购买热力且在合约中规定回收冷凝水(热水)的,可作为外输热力进行扣减,否则不予扣除。1825.3.5造纸边界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造纸边界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视为造纸边界外购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注1:造纸边界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用于计算造纸边界碳排放配额履约系数,并不纳入实际配额分配。注2:造纸边界内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电力和热力数据的填报分别对应《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电力--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使用量”及“热力--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使用量”相应表格及《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信息报告》中“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使用量”及“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造纸边界内来自纳入全国自备电厂的热力量”相应表格。5.3.6特殊排放说明5.3.6.1使用生物质能源导致的排放生物质能源或含有生物质能的物质作为燃料燃烧的,不计生物质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但需要在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中报告生物质能源的使用情况(如生物质使用量、燃料中的生物质占比等)。化石燃料部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仍需计入。5.3.6.2造纸污水和废弃物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造纸企业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厌氧污水处理或污泥发酵操作和垃圾填埋方式处理造纸企业工业废弃物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发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不包括在本指南的报告范围。5.3.6.3移动源燃烧企业运营控制的车辆、船只等交通运输工具进行交通运输活动消耗燃料的燃烧,如汽油、柴油等燃烧,企业需对此部分燃料消耗量实物量、实测热值(如有)在排放报告其他信息说明中进行报告,但暂不核算成碳排放。5.4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与重点排放设备识别企业在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后,可根据企业计量仪器配备情况、客观条件,识别和划分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应包括所有与二氧化碳排放活动直接相关的固定或移动单元,居民生活用能等非生产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不作统计。造纸企业可参照表1对企业组织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进行识别,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识别清单,并在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中进行记录。表1造纸企业二氧化碳核算边界排放单元示例排放单元排放设备制浆碎浆机、提浆泵、浓缩机、漂洗机、磨浆机、压力箱等纸和纸板加工纸机、印刷机、切机、钉箱机、涂胶机、贴面机等纸制品加工复卷机、切纸机、封口机等自备电厂锅炉、汽机、除尘器、脱硫装置等183排放单元排放设备普通锅炉锅炉、窑炉等碱回收锅炉锅炉其他5.5数据报告层级选择报告层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每一排放活动,企业可选择不同的范围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范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计算和汇总,参照GB17167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的划分方式将报告层级分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三两个层级。企业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数据准确、监测设备不确定性低的层级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在本指南中,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工序用电、用热量原则上选择排放单元层级进行报告;净外购电力和热力可选择企业层级进行报告。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计量与检测条件,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上,报告质量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表2造纸企业数据报告层级示例排放单元填报数据类型制浆电力和热力使用量纸和纸板生产电力和热力使用量纸制品加工电力和热力使用量自备电厂普通锅炉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碱回收锅炉电力和热力使用量其他企业层级净外购电力和热力注:当选择企业层级时,使用燃料、物料进出企业时测定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计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选择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层级时,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活动数据、热值、碳含量等数据分别计算各二氧化碳排放单元或二氧化碳排放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累加得到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企业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报告层级;b)识别排放源;c)收集活动水平数据;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f)汇总计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企业组织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燃烧+E过程+E电+E热(1)式中:184E——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燃烧——企业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电——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热——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其履约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参照附录I。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二氧化碳排放量。6.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nE燃烧=ADiEFi(2)i=1式中: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6.1.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ADi=NCViFCi(3)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企业可采用本指南附录C所提供的参考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具体实测要求见表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6.1.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EFi=CCi×44/12(4)式中: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C所提供的参考值;44/12——二氧化碳(CO2)和碳(C)之间的分子量比值。1856.2过程排放过程排放量是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过程=LEF石灰石(5)式中:E过程——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L——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石灰石消耗量,单位为吨(t);EF石灰石——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t-CO2/t石灰石),采用本指南附录C所提供的参考值。6.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净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采用排放因子法,按公式(6)计算:E电=AD电EF电(6)式中:E电——净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具体数据见附录C。净外购电力量按照公式(6.1)进行计算:(6.1)AD电=IPAD电-OPAD电式中:AD电——净外购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IPAD电——外购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外购电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电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的电力量。OPAD电——外输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外输电力量包括自身发电上网外调、输电至企业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输电量,不包括企业(单位)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设施提供的电力量。企业(单位)可扣除的外输电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单位)缴费通知单(下网电)、结算单(直供电)或发票(直供电)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单位)生产用电、外输电力量;b)外输电力量有单独的计量电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电力量。若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发电的设施,企业(单位)使用该部分电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发电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单位)整体排放量。1866.4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E热=AD热EF热(7)式中:E热——净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热——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具体数据见附录C。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按照公式(7.1)进行计算:AD热=IPAD热-OPAD热(7.1)式中:AD热——活动数据,即净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IPAD热——活动数据,即外购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购热力量指购买来自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来自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的热力量;OPAD热——活动数据,即外输热力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外输热力量包括外输至企业(单位)自身非工业生产活动、对企业(单位)组织边界外的热力量,不包括企业(单位)向其厂界区域内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设施提供的热力量。企业(单位)可扣除的外输热力量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企业(单位)缴费通知单、结算单或发票等证据文件证明企业(单位)生产用热力量、外输热力量;b)外输热力量有单独的计量表,否则不可扣减该部分热力量。若企业(单位)在其厂界区域内经营或委托经营(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可再生能源、余能供热的设施,企业(单位)使用该部分热力视为不产生间接排放,但此类供热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单位)整体排放量。6.5实测数据来源的说明6.5.1通用要求造纸企业应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包括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采样频次、分析频次、测量精度等,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同时,按照要求保留数据获取的相关证明文件,如燃料采购发票、技术机构化验报告等。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原则上应分燃料种类进行,如分燃料种类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不可行,则将不能分燃料种类的部分综合各燃料的效应测定综合系数。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测定的系数和不可行的理由。对于碳排放报告中的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相关的证明材料、保存部门,当存在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中说明情况及其处理原则。本指南有提及但企业实际没有涉及到的燃料或含碳物料其消耗量按“0”处理。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企业实测数据来源说明如下。187表3造纸企业所需监测数据来源说明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号若数据来源采用“收对每一生产周期的入量、库存量等原料分燃料使用数据进物流数据核算”,收行月汇总;有能力的煤、燃油、入量须每批次计量,台账、结算凭证。衡器、流量企业应按二氧化碳1燃气、替代GB17167库存量须至少每月以台账为准,使用计排放设备或二氧化燃料使用量一次;若数据来源采结算凭证交叉检验碳排放单元对使用用“皮带秤、流量计的燃料分别进行统等计量设备实际计计。量”,须实时监测。2煤的水分煤中水分的GB/T211、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台帐测定GB/T212全部统计并记录采样:(班、日、周、月)GB475、煤中碳的质GB/T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均、加权年平3量分数(即煤中碳和氢19494.1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均计算检测报告(班、日、周、月)的测定制样:碳含量)GB474检测:GB/T476采样:GB475,GB/T19494.1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权月平均、加权年平煤的低位发工业分析、制样: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均计算(班、日、周、月)4检测报告热量发热量分析GB474检测:GB/T212GB/T213燃油中碳的5质量分数燃油元素分DL/T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检测报告(班、日、周、月)权月平均、加权年平(即碳含析567.9均计算量)6燃油的低位燃油发热量DL/T每批次/每生产周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检测报告(班、日、周、月)权月平均、加权年平发热量测定567.8均计算天然气使用7流量计GB17167实时监测全部统计并记录台帐量188序数据来源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最低)监测要求证明文件监测项目GB13610号GB11062天然气组分8分析及密度实验测定每月一次对检测数据进行加检测报告计算权年平均外购电力使按结算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电力缴费通知单9用量、外输结算凭证--(下网电)、结算月等)记录电力量进行月汇总单、发票(直供电、电力量专供电、外输电),同时使用电表记录数据交叉校验自产电力量、分排放电表记录,上网供电量可同时使用上按生产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网结算单交叉校验10单元、设备电表GB17167月等)记录电力量进行月汇总或工序电力使用量外购热力使结算单、发票,同时使用热力计量表按结算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记录数据交叉校验11用量、外输结算凭证--月等)记录热力量进行月汇总热力量自产热力量、分排放按生产周期(日、周、对每一生产周期的12单元、设备电表GB17167热力计量记录或工序热力月等)记录热力量进行月汇总使用量13产量衡器、流量按生产周期(班、日、生产报表、台帐计等对数据进行日汇总周)记录原则上外购电力量采用电费发票或电费通知单/清单的数;如果发票与通知单/清单上的电力量差异较大,例如由于电价不同而发票上以单一价格给出电力量,则尽量采用电费通知单/清单。若企业发票或电费通知单等证据文件没有单独反映企业生产用电和非生产用电的量,如果非生产用电有单独计量电表的,企业用电量可扣减非生产用电部分的排放,否则不可扣减。注1: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附录C提供的参考值时,燃煤的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湿基的消耗量。注2:若企业监测计划中某种数据类型收集方式为实际测量值,后因特殊情况检测条件不满足各行业指南规定的测定要求,则当年数据选用企业前三年实测数据的最保守值(具体取值按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待检测条件达到要求后按原监测计划继续使用实际测量值。注3:当企业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燃煤掺烧,且检测混合燃料低位发热量,但无检测单位热值碳含量时,其能源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的数据来源按下列顺序依次选用:①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及其中一种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可推算得出另一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煤种填报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及碳含量(参考值);②已知两种燃煤使用量,但未知两种燃煤低位发热量,分开填报使用量及碳含量(参考值),热值填混合热值;③两种燃煤使用量、低位发热量均未知,按混合燃料填报使用量和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选用配比较大的燃煤碳含量(参考值)。1896.5.2燃料使用量造纸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分燃料种类、分工序分别填写燃料使用量及数据来源,同时应对燃料燃烧设备是否纳入国家碳市场进行选择,并保持与监测计划一致。6.5.3实测燃料低位发热量造纸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分燃料种类、分工序分别填写低位发热量。对于不能获得分燃料种类低位发热量的企业,则填写综合燃料的加权低位发热量。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中说明不能分燃料种类填写低位发热量的理由。6.5.4石灰石消耗量造纸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填写实际使用的用来脱硫的石灰石消耗量及数据来源,并保持与监测计划一致。6.5.5电力造纸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分别填写外购电力量、外输电力量、自产电力发电量、自产电力供电量、纸浆制造工序用电总量、纸浆制造工序用电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电力量、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序用电总量、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序用电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电力量、纸制品制造工序用电总量、纸制品制造工序用电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电力量、其他工序用电总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使用量,应填写数据来源并保持与监测计划一致。注1:“工序总用电量”填写该工序生产用电总量(包括来自自备电厂或外购),“其中的来自自备(热)电厂部分电力量”仅供配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填写,指该工序用电量中来自自备(热)电厂部分,若企业无法分开计量该部分用电量,可按各工序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分摊;若企业无自备电厂,则仅需填写“工序总用电量”;注2:“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使用量”仅指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对造纸边界的供电量,不包括该企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对造纸边界的供电量。其他工序包括蒸汽锅炉、自备(热)电厂、备用发电机等其他生产相关活动。6.5.6热力造纸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分别填写外购热力量、外输热力量、自产热力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热力量、自产热力量中来自普通锅炉的热力量、自产热力量中来自碱回收锅炉的热力量、纸浆制造工序用热力总量、纸浆制造工序用热力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热力量、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序用热总量、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序用热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热力量、纸制品制造工序用热总量、纸制品制造工序用热量中来自自备电厂的热力量、其他工序用热总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使用量,应填写数据来源并保持与监测计划一致。注1:“工序总用热量”填写该工序生产用热总量(包括来自自备电厂、锅炉或外购),“其中的来自自备(热)电厂部分热力量”仅供配有自备电厂企业填写,指该工序耗用热力中来自备(热)电厂部分,若企业无法分开计量该部分用热量,可按各工序用热量占总用热量的比例分摊;若企业无自备电厂,则仅需填写“工序总用热量”;190注2:“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使用量”仅指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对造纸边界的供热量,不包括该企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对造纸边界的供热量。其他工序包括蒸汽锅炉、自备(热)电厂、备用发电机等其他生产相关活动。6.5.7分产品年度单位产品碳排放数据生产混合产品的造纸企业应按产品种类填写年度的电力使用量及热力使用量,填写方法原则上应与上一年保持一致。E产品iEECP产品iE产品i——第i种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企业产品总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CP产品i——第i种单位产品能耗占比。其中,单位产品能耗占比=单位产品能耗量/各产品能耗量之和。ECP产品iEC产品i/EC产品iECP产品i——第i种单位产品能耗占比。EC产品i∑EC产品i——第i种单位产品能耗量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产品(t-CO2/t产品);——企业所有产品能耗量之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产品(t-CO2/t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量=产品电力使用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产品热力使用量×热量折标煤系数EC产品iAD电产品i0.1229AD热产品i0.0341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产品电力使用量,单位为兆瓦时(MWh);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产品热力使用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0.1229——为电量折标煤系数(当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兆瓦时,根据最新数据进行更新;0.0341——为热量折标煤系数(当量),单位为吨标准煤/百万千焦,根据最新数据进行更新;注:混合产品生产企业是指核算年度内同时生产纸浆、包装用纸及,纸板原纸(未涂布)、包装用纸及纸板原纸(涂布)、文化用纸(未涂布)、卫生用纸原纸、卫生用纸制品、一次性纸制品、纸板中,或者特殊机制纸和纸板、特殊纸制品中2种或2种以上产品的企业。6.5.8产品信息造纸企业应分产品种类分别填写产品产量,对有条件的企业应细分到生产线进行产品产量的填报。应填写数据来源并与监测计划保持一致。7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7.1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a)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b)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c)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二氧化碳排放设备一览表,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d)建立健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191e)建立健全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定期实施监测。f)建立企业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g)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二氧化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h)对于节能减排有关证据应妥善保存备查,包括有关技术改造、设备的合同、节能量审核报告等资料。7.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管理体系是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能源使用量、物料使用量/产量、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监测,企业应按GB17167及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配备测量设备,监测设备应进行校准,企业应保留所有报告年份内的检测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应按DB44/T1212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明确碳二氧化排放计量管理职责,加强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管理,确保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真实准确。7.3监测频次监测应在企业正常生产的代表性工况下进行,燃料、物料相关参数应按表3要求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分析。7.4监测人员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计量和管理工作,包括测量设备、工业分析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保证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相关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7.5记录与归档企业应同时保留月度监测数据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应与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配合使用。所有数据记录和校准维护记录及其证明文件在报告期结束后至少保存十五年。7.6不确定性分析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宜对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计算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b)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c)数据缺乏代表性;测量误差。1928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企业应在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量化和报告前,应明确碳监测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在接下来的监测过程按照正确的监测方式进行。按监测计划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管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汇总和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等;b)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信息;c)企业组织边界信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经营范围、股权情况、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种类、产量和产能(产量、产能填报参见附录A),主要生产装置、工序及其数量和运行情况,以及厂区平面分布图和组织架构图等;d)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汇总、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汇总;e)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信息,包括识别排放单元、重点排放设备、涉及的排放活动;f)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核算边界、燃料种类、使用量、低位发热量、碳含量等信息,以确定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燃料种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过程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核算边界、物料种类、使用量等信息,以确定各物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相应工艺过程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h)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净外购电力的使用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使用量;i)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相关信息,报告企业净外购热力的使用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使用量;j)其他需报送的信息,如企业在报告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说明、数据汇总的流程、企业在报告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特殊排放等;k)填入的数据,需要列出证据类型、保存部门、对应的监测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据标准、监测频次、测量仪器名称、型号、性能和安装位置,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在备注中说明;l)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的数据来源信息,需按附录H的要求进行报告;m)企业须签署排放报告真实性负责声明;n)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为实测值的所有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样式详见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作为附件上传至碳排放报告系统。监测计划的修改不得降低监测要求。其中,碳含量、热值等参数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需符合附录G中的相关要求。当其他信息发生变化时,企业应保留完整内部记录,以供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模板参见附录F。193附录A组织边界描述相关说明A.1.组织边界识别特殊情况处理a)含有多个企业法人的多法人联合体,其中在广东省内的每个企业法人应分别独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不能将多个企业法人作为一个企业法人进行报告。b)企业法人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可视同法人处理:1)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的场所;2)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3)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4)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报告的需要提供能耗和物料资料。在广东省外的企业法人在广东省内存在视同法人的分支机构,该分支结构应独立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在广东省内的企业法人,其省外分支机构可视同法人的,不报告该分支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数据,且应在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中适当说明该省外分支机构情况。c)企业法人发生合并、分立、关停、迁出、租赁或经营范围改变等重大变更情况的,须根据变化后的厂界区域和运营控制范围进行组织边界的确定并报告省生态环境厅认可。d)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生产经营业务外包时,外包业务导致的排放不计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相关产品产量等也不计入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企业须在监测计划及排放报告中进行明确记录外包业务的相关情况,并提供外包合同供检验。e)企业因生产品种、经营服务项目改变、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停产停业的,应在年度监测计划及信息报告“其它信息说明—生产情况及生产计划说明”中报告企业停产的原因和具体日期以及预期复产的日期,并将停产证明文件上传至系统年度排放报告中。若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下一年度企业处于停产期,应在排放报告中对最新停产情况予以适当说明。f)企业新增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新增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新建、扩建、合并、收购等方式增加的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且有单独计量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计划新增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新增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增加生产设施,企业须提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备案申请,监测计划中需增加新增排放源信息的填报,包括排放源产能、投产运营情况、涉及的设施设备、能源物料情况、碳排放信息监测情况等,并将相应的核准批复/备案文件上传至监测计划。g)企业须在新增排放源的当年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部分注明新增排放源及其年度产品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的新增排放源数据选项卡中对新增排放源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5)若新增排放源是新建/扩建项目,其投产日期处于企业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上一年7月1日(含)至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的12月31日(含)的,其排放量数值仍应计入排放报告所属年度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不计入配额登记注册系统中的需企业履约的年度实际排放量。(6)新增排放源的排放量包含直接排放和消耗电力及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其中间接排放对电力、热力来源不作区分,按照新增排放源耗电量/热力×电力/热力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但同时应对电力和热力的来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进行报告。194h)企业减少排放源的报告方式:(1)减少排放源是指企业组织边界中通过卖出、外包、租赁、拆除、永久停用等方式减少的排放设施。(2)若企业未来计划减少排放源,须在年度排放报告的“其他信息说明—生产情况说明”中报告计划减少排放源的时间、项目/设备/设施的情况等信息;(3)若企业减少了排放源,企业须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监测计划变更申请。(4)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排放需要计入企业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排放报告中“其它信息说明—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注明该部分排放源在排放报告所属年度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对减少的排放源脱离企业组织边界前的数据进行单独汇总(具体填写方式参照《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产品信息”表单的备注)。(5)减少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参照新增排放源进行。A.2.产量报告要求产量为造纸企业在报告期间内每一生产工序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即以入库量为准(不包括回抄量),以生产线为单位按以下产品类别对每条生产线的产量进行报告,某个生产工序内部企业自用的中间产品不应报告,避免重复计算。例如某企业覆盖纸浆制造、机制纸和纸板制造、纸制品制造三个工序,则需分别报告纸浆制造、机制纸和纸板制造、纸制品制造工序分产品类别的产品产量,但各工序内部产品产量按生产流程仅核算及报告一次。纸浆制造指生产木浆、竹浆、竹木混合浆等纸浆的制造工序,不包括废纸制浆工序;机制纸和纸板制造指使用外购浆板或自产自用浆为原料,经过造纸机或其他设备成型,抄造成纸及纸板的生产活动;纸制品制造指用原纸及纸板为原料,进一步加工制成纸制品生产活动。如果企业存在同一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该生产线产能仅填写在其中一种产品(环评批复中认定的产品)中,但产量需分开多种产品填报,同时须在备注中注明相关情况;表2产品分类示例生产工序产品类别备注(详细类别)纸浆制造(不包括废纸制浆)纸浆纸浆制造指生产木浆、竹浆、竹木混合浆等纸浆的制造工序。包括商品浆和自用浆。包装用纸及纸板原纸箱纸板、瓦楞芯(原)纸、白纸板、牛皮纸、纱(未涂布)管纸、灰纸板等。机制纸和纸板制造(包括废包装用纸及纸板原纸涂布白卡纸、涂布白板纸、涂布牛卡纸等。纸制浆)(涂布)新闻纸、书写纸、复印原纸、道林纸(胶版纸)、文化用纸(未涂布)冷固纸、淋膜纸原纸、防粘纸、双胶纸、试卷纸、一体机纸等。卫生用纸原纸卫生用纸制品指卫生纸、餐巾纸、纸手帕、面巾纸、纸台布等纸制品。纸制品制造(后加工)一次性纸制品纸尿片等其他纸板由外购包装用纸及纸板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纸制品。不包括企业自产原纸后加工部分。特殊机制纸和纸板、特殊纸制品非以上列举的产品,请分类列出,如纸袋纸、高档双灰纤维特种纸板、鞋用中底板纸、一次性环保纸模餐具等。195生产低定量产品的企业,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按产品种类分生产线填写低定量产品克重及每月的产品产量。企业产品产量数据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生产报表(包含逐月的数据)、部门内部统计记录或台账、产品入库单、上报统计部门数据、财务凭证等。企业需提供相关产量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A.3.特殊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主营产品的确定特殊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应将产品按工序分为机制纸和纸板、纸制品两大类(参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不属于机制纸和纸板的纸品统一归入纸制品)。同时涉及两个工序产品生产的,优先按机制纸和纸板作为主营产品。工序内部的各产品应按该工序最终产品产量进行累加,工序内部企业自用的中间产品不应报告,避免重复计算。A.4.产能报告要求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企业产能以企业核准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审查意见、节能评估报告和审查意见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封口版)为准,优先采用核准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审查意见次之、节能评估报告和审查意见再次之,最后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封口版)。其中,机制纸和纸板制造工序各类产品产能优先依据企业项目相关核准(备案)文件或国家和省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年产能证明文件;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则采用技改后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年产能证明文件;若没有相关政府部门文件,则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认定企业生产能力。196附录B关于煤炭数据报告的说明B.1.煤炭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公式由于煤中含有水分,而且在用煤企业的生产流程中,煤的水分可能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热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需要确定所用的煤使用量是否与热值对应。总的来说,在进行关于煤的数据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关键问题:a)确认煤热值数据是否为低位热值(而非高位热值);b)确认热值的基的种类以及使用量与热值是否对应。企业可参照表B.1,确认所报告的煤的使用量数据与热值是否满足对应关系,满足的话则可以直接报告数据,如不满足,企业可参照表B-2进行数据转换。表B.1煤使用量与热值的对应关系情况所处工艺煤的使用量水分状对应热值注意事项1流程态2——3进厂盘库消耗量(收4相比进厂时已有部分水分煤磨到基)(使用进进厂时测定损失,质量和热值相比进煤磨-煤粉厂时有差异库厂煤量、库存煤未烘干的收到基低此出磨煤量不能直接用,要结合煤粉库的盘库数燃煤设备量计算出的消耗位热值注意入炉煤量的数据是否量)是经过烘干处理的数据,有些企业会根据水分将烘入磨煤量未烘干入磨时测定干的入炉煤量折回情况1(收到基)的收到基低的数,使其与盘库消耗量位热值相等出磨煤量已经过出磨时测定(收到基)烘干处的收到基低理位热值入炉煤量已经过入炉时测定(收到基)烘干处的收到基低理位热值表B.2煤使用量转换公式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空气干燥基收到基干燥基PadPar110000MMaradPdPar10010M0ar197目标使用量已知使用量收到基干燥无灰基PdafPar100M10a0rAar注1:字母说明:P使用量,M水分,A灰分,其中水分和灰分计算时不带%。注2:下标说明:ar收到基,ad空干基,d干燥基,daf干燥无灰基。注3:在企业提供的是空干基热值的情况下,需要把收到基使用量转换成空干基,空干基所含水份可能企业没有,如果煤使用量(各种基均适用)对应的水份<3%,则可使用空干基热值代替收到基热值。B.2.常见问题解决思路a)企业仅提供盘库消耗量(收到基)与入炉空干基热值使用表B.2公式,把盘库消耗量(收到基)转换成入炉煤量(空干基),计算时代入进厂煤的平均水分和空干基水分。b)企业仅提供入炉煤量(收到基)与进厂收到基热值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转换成盘库消耗量,使用表B-2中第一条公式,把入炉煤量(收到基)设为已知使用量,把盘库消耗量设为目标使用量,计算时分子中的Mar代入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分母中的Mad代入进厂煤(收到基)平均水分。198附录C造纸企业能源及物料排放因子参考值以下排放因子数据将根据具体工作需求适时更新。排放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能源名称(克二氧化碳/兆焦单位(兆焦耳/单位燃(克碳/兆焦耳)范围耳)料)27.40e26.10e100.47直接无烟煤吨27631b26.10e95.70排放炼焦烟煤吨28200d28.00e95.70一般烟煤吨23736m33.60e102.67褐煤吨15250m33.60e123.20煤制品吨17460m33.60e123.20#:型煤吨20515c29.50e123.20吨20905c29.50e108.17水煤浆吨28446m20.10e108.17焦炭吨43961c18.90e73.70其他焦化产品吨42620m19.60e69.30原油吨44800m20.20e71.87汽油吨44750m21.10e74.07煤油吨43330m26.00g77.37柴油吨41816a17.20e95.33燃料油吨33453a15.30e63.07煤焦油吨50179a17.20e56.10液化石油气(LPG)吨51498c18.20e63.07液化天然气(LNG)吨46900d20.00e66.73天然气液体(NGL)吨46055a20.00e73.33炼厂干气吨45010m20.30g73.33石脑油吨41449b22.00e74.43润滑油吨39998b27.50e80.67石蜡吨38999b20.00e100.83石油沥青吨32500d20.00e73.33石油焦吨46400d15.30e73.33石化原料油吨41030b15.30e56.10其他石油制品万立方米389310a13.58f56.10天然气万立方米167260a84.00g49.79煤矿瓦斯气万立方米179810a55.00g308.00焦炉煤气万立方米37630a12.20i201.67高炉煤气万立方米79539b12.20j44.73转炉煤气万立方米12.20k44.73其他煤气万立方米20221822.70i44.73#: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a26.61l83.23吨104540a9.00l97.59l水煤气吨41816a35.10l33.00l粗苯吨8373b20.18m128.70l煤矸石吨7954b4.64m73.99城市固体垃圾吨12558b20.45m17.01工业废料吨40200m20.18n74.98废油吨31400m4.64n73.99废轮胎吨50800m20.45n17.01塑料吨40200n16.15n74.98废油吨31400n59.22废轮胎吨50800n塑料51500n199废溶剂排放单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排放因子h能源名称(兆焦耳/单位燃(克碳/兆焦耳)(克二氧化碳/兆焦范围料)耳)废皮革吨29000n6.00n22.0032600n22.64n83.01废玻璃钢吨11100d34.00g124.67油页岩吨6.379o0.10p间接电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排放0.44过程热力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排放石灰石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a采用《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数值区间给出的数据取上限值。b采用《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参考折标系数,并采用公式B.1计算而得:HViCFi,tce29271……………………………………(B.1)HVi——燃料i基于重量或体积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吨或兆焦耳/万立方米);CFi,tce——《2012年广东省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为燃料提供的参考折标因子;29271——每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兆焦耳),1千卡(大卡)=4.1816千焦。c按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中的参考折标系数或者参考折标系数值域上限值,参照公式B.1计算而得。d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第二卷第一章表1.2的上限值。e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7中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煤矿瓦斯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天然气的值代替。f采用国家发改委2011年5月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能源活动表1.5的单位热值碳含量,其中原煤的单位热值碳含量采用表1.5标注的数据。g采用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第一章表1.3的上限值;其中高炉煤气采用“BlastFurnaceGas鼓风炉煤气”的上限值。h排放因子参考值采用“排放因子参考值(克二氧化碳/兆焦耳)=单位热值碳含量参考值(克碳/兆焦耳)×44/12”计算得出。i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相关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j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1中的发生炉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k采用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表2.1中的水煤气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缺省值。l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因子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版)》附录B表B.16中的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除以29271,再进行单位转换得到。煤矸石、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的单位热值碳含量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乘以12/44折算得到。m采用《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第二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表格数据,其中烟煤、褐煤采用各部门不同煤种低位发热量最高值。n采用《HJ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泥》表A.3的数据,单位热值碳含量数据仅计算化石碳部分(表中数值已考虑化石碳的比例,分别按废油100%、废轮胎20%、塑料100%、废溶剂80%、废皮革20%、废玻璃钢100%的比例计算化石碳)。o电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表3中广东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p热力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世界资源研究所2011年9月发布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0》附录B表B.15中广东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注:当燃煤低位发热量引用以上参考值时,其活动数据应当为收到基的消耗量。200附录D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报告要求D.1来源于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的报告要求造纸企业在其核算边界内自营或委托经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燃烧发电/供热),并将所得电力/热力供其自身使用,该部分电力/热力用量产生的间接排放不计入,但项目发电/供热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计入企业整体排放量。201附录E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指标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时,须严格按照使用的燃煤种类报告其使用量及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煤炭具体分类标准参考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执行,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按煤化程度参数(主要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划分,其中褐煤和烟煤的划分,采用透光率作为主要指标,并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企业优先按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分类报告确认并报告煤种(各煤种鉴定指标的监测频次应为每批次一次),若无明确证据证明煤种,则应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特征选择尽量贴近的煤种(参见附录B),仍无法确定则按照计算所得排放量最大的保守原则选取煤种。无烟煤、烟煤及褐煤分类表类别代号编码分类指标PMb/%Vdafa/%无烟煤WY01,02,03≤10.0%--11.12.13.14.15.16>10.0~20.0烟煤YM21,22,23,24,25,26>20.0~28。0--31,32,33,34,45,36>28.0~37.041,42,43,44,45,46>37.0褐煤HM51,52>37.0c≤50da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以质量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12;bPM——低煤介煤透光率,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见GB/T2566;c凡Vdaf/%>37.0%,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d凡Vdaf/%>37.0%,PM>50%者为烟煤;30%<PM≤50%的煤,如果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划为长焰煤,否则为褐煤。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的计算方法见下式:式中:Qgr,maf——煤样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Qgr,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3;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MHC——煤样最高内在水分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4632;Aad——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其测试方法参见GB/T212。202附录F造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排放信息报告范本广东省造纸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信息报告提交日期2022年月日版本号2022年月日第版企业名称(盖章)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姓名企业地址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负责人与联系人联系人二氧化碳管负责人姓名职务理负责人/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邮箱203联系人填报年份20221.企业组织边界描述指标名称本期值上年同期值变化率(%)#DIV/0!工业总产值(万元)#DIV/0!(按可比价计算)#DIV/0!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请选择—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请选择—生产线序产品类别产品名称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单位产品单位所属工序产能证明备注号能耗类别文件1—请选择—吨吨吨标准煤/—请选择吨纸—2—请选择—吨吨吨标准煤/—请选择吨纸—2043—请选择—吨吨吨标准煤/—请选择吨纸—4—请选择—吨吨吨标准煤/—请选择吨纸—5—请选择—吨吨吨标准煤/—请选择吨纸—主营产品信息(特殊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填写)主营产品所属工序类别—请选择—主营产品名称(1)企业概况信息(可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股权情况、资产状况、所有权状况):(可参考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或广东省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填写)(2)生产设施信息(可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工序、耗能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205(可参考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或广东省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填写)(3)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其它补充信息(外包业务信息等)(可参考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或广东省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填写)(4)相关附件:(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厂区平面分布图、组织架构图、工艺流程图、产能证明文件、数据汇总表等):(可参考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或广东省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填写)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汇总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吨)0.0000206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0.0000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0.0000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0.00000.0000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汇总造纸边界碳排放量(吨)(计算履约系数用)0.0000履约系数#DIV/0!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碳排放量(吨)0.0000造纸边界参与配额分配的碳排放量(吨)0.0000说明:以生产线为单位填报每条生产线的产量及产能,若生产线多于5条,请自行更改或添加表格。“造纸边界碳排放量、造纸边界内参与配额分配的碳排放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及说明详见指南附录I公式(I.1)~(I.3)。对于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若该企业没有新建项目,则其履约排放量为该表格第44行与第45行的和。若有新建项目,履约排放量为扣减新建项目排放量后的数值。207排放单元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范围重点排放设备2.1二氧化碳排放单元及重点二氧化碳排放设备识别描述(对核算边界的规模、重要识别信息等进行简要的说明。)对应排放单元描述(可对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进行简要说明)2.3排放活动识别涉及的排放活动208能源类型/物料-13各排放活动数据收集3.1锅炉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值————————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209能源类型/物料-2—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准装位置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值————————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能源类型/物料-3—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210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准装位置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值————————(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二氧化碳排放量小0.0000计说明:1有3种以上燃料,请自行添加表格,并更改“二氧化碳排放小计”单元格中公式;2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及碳氧化率选择指南参考值,请按燃料是否用于自备(热)电厂采用对应的参考值,具体取值请见报告指南附录C;3若企业同时有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和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两种情况,应分燃料种类且按照是否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分别填报。如:选择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锅炉以此类推。211能源类型/物料-13各排放活动数据收集3.2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值212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能源类型/物料-2—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排放量(吨二氧化碳)值0.0000能源类型/物料-3—请选择—213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小0.0000计0.0000说明:1有3种以上燃料,请自行添加表格,并更改“二氧化碳排放小计”单元格中公式;2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及碳氧化率选择指南参考值,请按燃料是否用于自备(热)电厂采用对应的参考值,具体取值请见报告指南附录C;3若企业同时有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和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两种情况,应分燃料种类且按照是否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分别填报。如:选择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锅炉以此类推。214能源类型/物料-13各排放活动数据收集3.3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值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215能源类型/物料-2—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排放量(吨二氧化碳)值0.0000能源类型/物料-3—请选择—报告层级—请选择—报告对象名称—请选择—216监测方法测量仪器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和依据标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净消耗量(吨,万立方米)准装位置—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万立方米)——单位热值碳含量(吨碳/百万千焦)指南参考值——指南参考————————(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小0.0000计0.0000说明:1有3种以上燃料,请自行添加表格,并更改“二氧化碳排放小计”单元格中公式;2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碳含量及碳氧化率选择指南参考值,请按燃料是否用于自备(热)电厂采用对应的参考值,具体取值请见报告指南附录C;3若企业同时有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和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两种情况,应分燃料种类且按照是否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分别填报。如:选择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未纳入国家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燃料种类为褐煤和烟煤分开填报。锅炉以此类推。217能源类型/物料-13.4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报告层级报告对象名称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数据来源监测频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注门次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石灰石消耗量吨石灰石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0.44排放量(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计(吨二氧化碳)3.5电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报告层级企业填报项目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2.3.1自产电力量2.3.2自产电力供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据标准型号、性能和安备注兆瓦时电量兆瓦时装位置2.3.4外购电力量兆瓦时—请选择自行实测值实时监测——请选择自行实测值实时监测——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2182.3.5外输电力量兆瓦时—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电力使用量兆瓦时—0净外购电力量兆瓦时0电网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兆瓦0.6379时净外购电力排放量吨二氧化碳0.0000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造纸企业需额外填写如下数据表2.3.7纳入全国碳市兆瓦时—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场的自备电厂供造吨二氧化碳—纸边界的电力使用吨二氧化碳量0.0000企业外购电力排放0.0000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排放量3.6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报告层级企业填报项目单位数值证据类型保存部门数据来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依测量仪器名称、型号、备注据标准性能和安装位置2.3.1自产百万千焦0热力量219—百万千焦—请选择—自行实测值实时监测请百万千焦选百万千焦—请选择—自行实测值实时监测择——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来源—请选择—2.3.2外购热力量2.3.3外输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热力量02.3.5热力百万千焦使用量2.3.6净外百万千焦0购热力合计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0.10/百万千焦0.0000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造纸企业需额外填写如下数据表排放量吨二氧化碳2202.3.7纳入百万千焦—请选择——请选择——请选择—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使用量外购热力排0吨二氧化碳放量纳入全国碳吨二氧化碳0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热力排放量报告层级3.7分产品年度单位产品碳排放数据汇总单位:兆瓦时/企业百万千焦产品1产品名称电力使用量热力使用量产品能耗产品能耗占比产品碳排放产品2221产品3产品4产品5产品6产品74数据质量管理产品8认证标准相关信息是否有外部认证(1)特殊排放说明5其他信息说明(2)企业在统计期内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3)生产情况及生产计划说明(4)数据汇总流程(5)企业统计期内组织边界、报告范围的变更说明(6)代理填报机构名称(如有,且需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上传签订的服务合同):222(7)消耗的能源(电力及蒸汽)来自企业自备(热)电厂占比(8)真实性负责声明本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碳排放信息报告填报负责人保证本企业填报的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相关数据证据文件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企业代表签字:企业盖章:日期:223新建项目数据汇总来源:产品产量电力使用量热力使用量产品能耗产品能耗占比产品碳排放产品名称单位:兆瓦时/百万千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如果企业新建项目存在多于1种以上产品,请自行添加表格进行填写;224附录G热值、碳含量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相关要求G.1.若企业能源、物料的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变更申请。待监测计划变更经过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需要收集2个完整年度的实测数据后才可以开始采用实测值。即,监测计划于t年经核查通过,在t+2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对于此次变更的参数方可使用实测值,在t、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仍需使用参考值。同时,企业需要在t+1年度的排放报告中在对应的热值、碳含量的备注填报格中填写经核查的实测值。相关示例见表G.1、表G.2。表G.1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实测值变更流程示例排放报告年度-2021(t年度)2022(t+1年度)2023(t+2年度)核查时间2021年4月(t年)---监测计划变更经核-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第二个完整年度实流程参考值测测查通过参考值实测值示(同时备注2022例排放报告计算-年度实测值)采用的参数表G.2监测计划核查通过时间和实测值采用的报告年份的对应关系示例行为年份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参考值改为实2021202220232024…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经核查通过的时间对应参数开始采用实测值计算排放的报告年份2023202420252026…G.2采用历史排放法及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的企业(或生产线),其热值、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数据来源由指南参考值改为实测值的监测计划变更在t年经核查机构核查通过后,在核定实测值开始采用的年度(t+2年度)的历史法配额时,其用于核定配额的t+1年的历史排放量所采用的热值、碳含量等参数需按排放报告中备注的实测值计算(不影响企业已提交的历史排放报告)。225附录H活动数据、实测参数(热值、碳含量等)需提供的证据文件类型及报告要求H.1企业须准备数据监测相关记录作为证据文件备查,具体所需提供记录项目详见表H.1。H.2企业须在碳排放报告系统中的排放报告附件上传证据文件的清单(格式参见表H.2,包括对应表H.1的项目,对应描述文件的名称,负责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存位置),模板可于碳排放报告系统公告栏下载。数据类记录分类表H.1需提供的相关证据记录型记录项目计量设备相关记录1.计量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活动数活动数据记录2.计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据(产3.计量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量、使用量、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输入/4.计量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输出量)准有效期等);6.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管理记录7.计量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和细节;8.其他情况记录。设备相1.结算单;关记录2.发票;3.台账;热值、企业自有4.生产报表;碳含量实验室检5.出入库单;等实测6.其他财务凭证;测7.其他记录。值1.活动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对应负责人、计量负责人;2.本报告年度人员计量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抽样采样记录员、培训主题);3.其他情况记录。检测记1.检测设备的编号、品牌、制造商、型号、精度、出厂日期、合格证;录2.检测设备所用软件的版本;3.检测设备所用软件和硬件的本报告年度升级记录,升级操作人员,软件升级包和硬件升级配件的来源和供应商;4.检测设备所处位置(建筑、楼层、门牌或门号);5.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校准计划和结果记录(包括校准机构、人员记录、校准有效期等);6.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定期的维护计划和记录;7.检测设备本报告年度损坏、故障和维修相关记录;8.其他情况记录。1.本报告年度抽样计划(频率、计划日期、数量和负责人员等);2.抽样方法;3.采样和制样地点和所处工序;4.采样和制样操作和设备;5.采样和制样日期时间、人员和环境记录;6.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尺寸、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7.运输条件;8.样品后续需检测的项目;9.检测前储存条件(容器,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条件);10.其他情况记录。1.样品描述(名称、数量、唯一识别序号、供应商等);2.检测日期时间、地点和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226数据类记录分类记录项目型3.检测人员、其负责岗位;4.检测设备、设备校准有效期;5.检测项目;6.检测原始结果(原始读数纸质版或仪器直接导出的电子版、记录人)(若纸质原始读数因材质问题(如热敏纸)无法长期保存,应以清晰的扫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若结果经计算得出,要同时出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依据;8.其他情况记录。1.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名单、对应岗位、资历(学历、化验检测相关工作年资等);管理记2.实验室能力证明文件(相关资质等);录3.本报告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形式、主持人员、参与人员、培训主题);4.其他情况记录。第三方实资质证1.第三方实验室营业执照;验室(含明2.第三方实验室有效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或CMA)(含供应商)提供检测相关记对应检测领域能力证明的附件/附表);录3.企业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相关合同。结果1.企业负责核验第三方实验室/供应商提供结果的负责人及其岗位;2.第三方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相关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设备相关记录要求);3.抽样采样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抽样采样记录要求);4.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检测记录要求);5.第三方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参照企业自有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记录要求)。表H.2文件清单模板项目(按照表H.1对应描述负责联系主版本储存位置备份储存位置(如有)记录项目填写)文件的名纸质版存电子版存放称部门人及纸质版存电子版存放路放位置路径联系放位置径方式示计量设备校准计XX企业生产李XX企业厂区企业厂区1号企业厂区企业厂区2号例划和结果记录2020年度部123121号办公办公楼202室2号办公办公楼301室计量设备34567楼202室2号电脑(D:\楼301室1号电脑(E:\校准计划8计量设备\校计量设备和结果记准\)\2020年校准录\)……227附录I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对于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若该企业没有新建项目,则其履约排放量为公式(I.2)与(I.3)的和。若有新建项目,则履约排放量为扣减新建项目排放量后的数值。对于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且采用历史强度法进行配额分配的造纸企业,在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当年,应在《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中补充填写近三年用于配额分配的相关数据。注:以2021年度填报为例,近三年指的是2018-2020年。I.1造纸边界碳排放量(计算履约系数用)造纸边界碳排放量(计算履约系数用)等于造纸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造纸边界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之和。(其中造纸边界电力和热力消费量包括企业外购电力、热力以及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造纸边界的电力和热力量)。E造纸边界=E造纸边界燃烧+E过程+E+造纸边界用电E造纸边界用热(I.1)E造纸边界——造纸边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包括锅炉、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造纸边界电力和热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和)。E造纸边界燃烧——造纸边界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包括锅炉、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不包括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E过程——造纸边界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造纸边界用电——造纸边界输入的电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造纸边界输入的电力包括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电力量及企业边界外购电力量;E造纸边界用热——造纸边界输入的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造纸边界输入的热力包括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热力量及企业边界外购热力量;I.2造纸边界参与配额分配的碳排放量造纸边界参与配额分配的碳排放量等于造纸边界碳排放量减去造纸边界内来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供给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E参与配额分配=E造纸边界燃烧+E过程+E+企业外购电E企业外购热(I.2)E参与配额分配——造纸边界参与配额分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包括锅炉、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企业外购电力和热力产生的碳排放)。E造纸边界燃烧——造纸边界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造纸边界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企业外购电——企业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企业外购热——企业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I.3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碳排放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碳排放量为该自备电厂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E自备电厂=E自备电厂燃烧(I.3)注: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自备电厂的碳排放量计算使用广东的排放因子,相关化石燃料等数据的填报按照《造纸基础数据汇总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及信息报告》中涉及化石燃料填报项目的相关要求进行填报。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