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本碳中和图书目录,快速建立行业知识框架VIP专享VIP免费

74 本碳中和数据介绍 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
1、速读类 .........................................................................................................1
碳中和经济学 ............................................................................................ 1
2、趣味类 .........................................................................................................4
2.1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 4
2.2 气象经济与人来未来 ............................................................................8
2.3 我们选择的未来 .................................................................................11
2.4 碳时代:文明与毁约 ..........................................................................14
2.5 碳中和:从绿到金 ............................................................................. 16
2.6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 19
3、行业类 .......................................................................................................27
3.1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 ........................................................... 27
3.2 行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与案例 ........................................................35
3.3 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 ...............................40
3.4 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45
3.5 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视角 ..... 50
3.6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与机理 ........................................................53
3.7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 ..........................................................................55
4、能源类 .......................................................................................................59
4.1 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 ..........................................................................59
4.2 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 ........................................................... 63
4.3 能源的未来低碳转型路线图 ...............................................................66
74 本碳中和数据介绍 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
4.4 智慧能源与碳中和 ............................................................................. 69
4.5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 74
4.6 低碳发展论丛:低碳发展论 ...............................................................78
4.7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 ................................................ 83
4.8 2050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 .............. 86
5、科普类 .......................................................................................................90
5.1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2021 版) ...............................................90
5.2 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 ..................................................................... 93
5.3 元宇宙与碳中和 ...............................................................................101
5.4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 104
5.5 低碳环保科普图书: ....................................................................... 109
5.6 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问答 ......................................................... 113
6、碳足迹 .................................................................................................... 123
碳足迹分析:概念、方法、实施与案例研究 ..........................................123
7、碳资产 .................................................................................................... 133
7.1 碳金融系列丛书:碳资产定价技术与方法 ....................................... 133
7.2 碳资产管理 ......................................................................................141
8、碳评价 .................................................................................................... 147
8.1 绿色工厂 创建精益与可持续制造 ....................................................147
8.2 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 .................................................. 149
9、碳汇 ........................................................................................................ 154
9.1 林业碳汇论文精选 ........................................................................... 154
9.2 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 ................................................................ 159
9.3 林业碳汇知识读本 ........................................................................... 167
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1、速读类.........................................................................................................1碳中和经济学............................................................................................12、趣味类.........................................................................................................42.1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42.2气象经济与人来未来............................................................................82.3我们选择的未来.................................................................................112.4碳时代:文明与毁约..........................................................................142.5碳中和:从绿到金.............................................................................162.6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193、行业类.......................................................................................................273.1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273.2行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与案例........................................................353.3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403.4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453.5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视角.....503.6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与机理........................................................533.7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554、能源类.......................................................................................................594.1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594.2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634.3能源的未来低碳转型路线图...............................................................6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4.4智慧能源与碳中和.............................................................................694.5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744.6低碳发展论丛:低碳发展论...............................................................784.7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834.8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865、科普类.......................................................................................................905.1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2021版)...............................................905.2碳达峰、碳中和100问.....................................................................935.3元宇宙与碳中和...............................................................................1015.4一本书读懂碳中和...........................................................................1045.5低碳环保科普图书:.......................................................................1095.6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问答.........................................................1136、碳足迹....................................................................................................123碳足迹分析:概念、方法、实施与案例研究..........................................1237、碳资产....................................................................................................1337.1碳金融系列丛书:碳资产定价技术与方法.......................................1337.2碳资产管理......................................................................................1418、碳评价....................................................................................................1478.1绿色工厂创建精益与可持续制造....................................................1478.2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1499、碳汇........................................................................................................1549.1林业碳汇论文精选...........................................................................1549.2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1599.3林业碳汇知识读本...........................................................................16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10、碳核算..................................................................................................17310.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与减排.......................................................17310.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具..................................................................17910.3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18510.4碳排放核查员培训教材..................................................................18911、碳捕集、储存与利用.............................................................................19411.1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19411.2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20111.3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20811.4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21611.5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22212、碳市场..................................................................................................22512.1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22512.2中国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23212.3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从试点走向全国.........................................23412.4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设计原理与实践研究.....................................23813、碳交易..................................................................................................24413.1碳排放权交易概论.........................................................................24413.2碳排放交易理论与实践..................................................................24713.3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与应用....................................................25113.4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务..................................................................25614、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26314.1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26314.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理论探索(2019)..................26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14.3国际碳排放治理问题.....................................................................26815、宏观类..................................................................................................27915.1绿色低碳手册................................................................................27915.2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28315.3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28515.4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29115.5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29415.6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29515.7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29916、城市、农村、园区等区域性低碳发展....................................................30316.1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30316.2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31216.3净零碳排放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32016.4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与减排技术................................................32616.5农业低碳生产综合评价与技术采用研究:以施肥和保护性耕地为例33116.6低碳城市建设手册.........................................................................33616.7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33916.8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报告.......................................................34316.9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34616.10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报告(2018).............................................34916.11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蓝图:集成、创新与应用................................352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页共356页1、速读类碳中和经济学(1)内容简介百年不遇的疫情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气候变化问题愈加受到重视。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不仅需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协力,也需要国家间加强合作。那么,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峰值目标在什么水平?实现碳中和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投资和发展机遇?政府、企业、个人如何做才能实现双碳目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页共356页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就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和影响行了性分析。首先,量方面,2030年碳排放峰值在什么水平?本书研究认为,峰值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刚性,而更适宜设定为一个区间,2030年中国净碳排放峰值水平为99亿~108亿吨。其次,结构方面,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本书在“绿色溢价”框架下,以八大高排放行业(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为重点分析对象,提出了“碳中和之路=碳定价+技术步+社会治理”的思路,以兼顾经济增长与碳中和的目标。后,路径方面,本书对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等领域的碳中和之路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和代际利益平衡,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增长动力切换,也事关地方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事关企业生产方式升级和个人生活观念优化。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页共356页(2)目录总论篇第一章绿色溢价致中和第二章平衡效率与公平:卡尔多改?第三章碳定价的能与不能第四章金融:厘清功能与空间行业篇第五章绿色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第六章绿色能源:破茧重生第七章绿色制造:高排放领域的减排之路第八章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是治本,节能减排是辅助第九章绿色生活:开启消费与社会治理新篇章第十章绿色城市:通往低碳的规划与治理第十一章绿色科技:接棒能效管理展望篇第十二章绿色投资:新趋势、新方向第十三章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中国担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页共356页2、趣味类2.1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1)内容简介零碳社会:一个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世界经济、创建全球绿色文化的紧急计划。这本书大胆预言了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泡沫——到2028年时,价值约100万亿美元产值的化石燃料资产即将搁置,这一搁置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崩溃。作者预测了剧烈的经济动荡、气候变迁和物种大灭绝危机,深入探讨了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生态文明和全球绿色新政。它们能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页共356页够帮助结束金融危机后多年的紧缩和不安全,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扭转数十年来的环境退化。作者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向零碳社会转型,帮助人类社会渡过灾难。这本书展望了建设零碳社会的前景,为世界经济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人类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零碳时代,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球上物种的大规模灭绝。零碳社会和全球绿色新政已经在“千禧一代”中以闪电般的方式流行起来。美洲、欧洲和亚洲都不断涌现类似的呼吁。这本书可能成为将全球性灾难转变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里程碑。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部分大转型:脱钩风起,化石燃料资产遭遇搁浅第一章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式连点成线基础设施应该归谁所有?谷歌的治理与矫正方法第二章人民的动力:免费的太阳能和风能欧盟政治活动家怎样推出绿色新政信息通信技术与通信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第三章零碳生活: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物联网节点建筑与智能生态农业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交通物联网节点建筑为美国劳动力走进绿色时代做好准备智能生态农业弹性时代第四章转折点:2028年前后,化石能源文明崩溃2020年的“20-20-20”目标大转型:跨过绿色线错过警告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页共356页北美视而不见黑金的诅咒金融界敲响警钟第二部分从废墟中崛起的新政第五章唤醒巨人:养老金打破沉默颠覆马克思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革命开始第六章经济转型: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责任投资成为焦点成本几何?资金从何而来?收回基础设施能源服务公司:绿色新政的商业模式第七章动员社会:拯救地球上的生命欧洲新目标像一个物种一样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新政全球数字泛大陆超越看不见的手绿色新政的23点重要倡议代表大会制度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页共356页2.2气象经济与人来未来(1)内容简介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的支持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本书中,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关于人类未来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关于技术创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页共356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要基于创新驱动。关于投资机会“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诚如比尔·盖茨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实现零排放并非易事,但如果我们遵循他给出的计划,这个目标定会实现。无论你是政策决策者、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你都可以贡献力量,一起帮助这个世界避免气候灾难。(2)目录前言从510亿吨到零排放第一章为什么是“0”?实现“0”的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而是“净零排放”,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第二章艰难之路如果没有创新驱动,人类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第三章气候对话中的5个关键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来降低绿色溢价。第四章电力生产与存储零碳电力的10大创新举措。第五章生产和制造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页共356页创新生产材料与生产工艺,实现“零碳”制造的4个路径。第六章种植和养殖给植物施肥、饲养牲畜、减少食物浪费和改变饮食习惯的新方式。第七章交通运输利用电力驱动我们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第八章制冷和取暖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燃料,和更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第九章适应暖化的世界让适应气候变化而设的投资项目具有吸引力,同时评估金融市场中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第十章政府要扮演的角色明智的政策可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政府应全力做好的7件大事。第十一章零排放计划2030年实现减排目标的策略和实践路径。第十二章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一个公民、消费者、雇员或雇主,你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页共356页2.3后记气候变化和COVID-192.3我们选择的未来(1)内容简介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是营养不良、多种慢性病的导火索中国的极端干旱就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粮食危机这10年是气候问题后的窗口期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书中,两位作者邀请每个公民一起参与应对气候问题:我们应该构建3种思维方式、采取10项具体行动。我们在未来10年如何应对气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页共356页候危机,将决定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把这个世界遗赠给我们的后代。两位作者曾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联合国谈判。在书中,作者主张以“强乐观思维”应对气候危机。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一起行动抵御灾难。改善气候事关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2)目录前言决定性的十年第一部分两个世界第一章后的窗口期日益严重的破坏将是整个地质时代的主旋律。但我们还有机会塑造更清新的世界。第二章大崩溃—当下的世界如果各国未能控制排放,迎面而来的就是空气问题、全球变暖、极旱和极热、水之战、经济崩溃与内乱。第三章碳中和——必须创造的世界各国如果开始控制排放,迎来的将是控温行动、去化石燃料、汽车共享、智能技术、更健康的食物等。第二部分三种思维方式第四章我们选择的未来为了生存和繁荣,我们必须明白自己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页共356页系。你的选择决定了地球的未来。第五章强乐观思维只有乐观还不够,完成气候使命这一艰巨任务需要强乐观思维。家庭成员、社区领袖、首席执行官、决策者都需要强大的乐观主义来应对气候变化。第六章充裕型思维太阳、风力、水力、海浪和地热的能源是无限充裕的,人类所拥有的创造性、团结性、创新性也是无限充裕的。我们需要完成从零和观念到充裕型思维的转变。第七章再生型思维我们要将再生选定为我们生活的原则。我们能够恢复土地和社区的韧性,同时我们的心灵。第三部分十大行动第八章气候危机下的个人行动方案思维形成后,你应该专注于行动。行动1放手旧世界,与他人面对面拥抱希望行动2憧憬新世界,给孩子创造可再生的未来行动3筛选信息,谣言比病毒更可怕行动4把自己看作公民,而不是消费者行动5去化石燃料,拥抱可再生能源行动6绿化地球,选择植物性饮食和环保产品行动7关注清洁经济,这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向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页共356页行动8科技向善,技术突破是气候之路的佳盟友行动9释放女性力,让更多女性参与决策行动10参与政治,将重塑世界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结语一个崭新的故事即刻开始行动2.4碳时代:文明与毁约(1)内容简介由美国埃里克·罗斯顿所著、吴妍仪翻译的《碳时代(文明与毁灭)/新知文库》一书讲述了:面对气候异常和环境恶化的危机,大家都在呼吁节能减碳。碳足迹、碳旅程、碳消费、碳税收……为什么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页共356页谈到生态讲的都是碳?《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各国控制碳排放量,为什么是碳而非其他元素?原因不难想象,因为整个地球文明就是一个碳基文明。碳并非地球制造的元素,碳是历经数十亿年宇宙恒星的生生灭灭,才终于诞生的化学元素。从碳元素的形成到地球文明的诞生,这中间实在是经过了一段千古神秘的机缘。碳造就了地球的生命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大跃进的重要元素,从远古的普通燃料到新近的石墨烯技术,没有碳,就没有我们的文明。然而,这造就我们文明的元素,却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地球经过40亿年才形成的碳循环方式和速度,被几百年来的人类工业化进程所破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2)目录前言碳是生命中无所不在的建筑设计师说明第一篇自然界第一章新鲜出炉:宇宙大之后的碳第二章舞者与舞蹈:碳和生命起源第三章大洪水:分子化石与温室大崩溃第四章天性凶残:猎食、防御与海洋的碳循环第五章目击者:二氧化碳与生命之树第六章体内的一把火第二篇非自然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页共356页第七章风驰电掣:碳与汽车第八章物理魔术:碳科学中的艺术第九章比还快的碳防弹衣第十章钟形罩:人类与碳循环的百倍加速第十一章生物燃料的潜力第十二章大冒险:没有碳的文明?参考文献2.5碳中和:从绿到金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中,中国日益成为“领导者”。特别是2020年,最高层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有关碳中和,不只事关子孙后代的环境问题,也是关系未来竞争的产业问题。在中国,从《京都议定书》开始,一大批绿色创业者脱颖而出。本期,我们集结了部分代表性企业,它们确立了中国在光伏的领先地位,也在氢能等新兴领域展露出雄心壮志。中国碳中和的日益坚决,是对于它们最大的利好:微观上有政策的助力,宏观上也提供了稳定的预期。(2)目录一、Cover封面碳中和的竞赛隆基的财富密码协鑫负债前行通威的“渔光一体”清能闯关重塑待变天合的光能愿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页共356页阳光电源快跑阿特斯回归二、BusinessInsider商业观察终结“二选一”教育风暴来袭肿瘤治疗黑幕多?美团的星辰大海三、FirstPerson第一人称智慧芽破土智慧云柚四、Company公司台积电的甜蜜负担特斯拉走下神坛重塑阿斯利康汽车业变革的危与机五、FastCompany快公司容联驾云快跑AR眼镜占位几光照亮角落六、BusinessHistory商业史碳、工业化和温室气体七、Report报告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页共356页气候经济的五大关键问题低碳赛道的机会2.6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1)内容简介在未来四十年中,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多少?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这么多人的生存需求?下一代人是否愿意为这一代人的养老与债务买单?气候与环境会不会一直恶化下去?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决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将如何过渡给中国?乔根·兰德斯,《增长的极限》作者之一,聚合了全球的科学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页共356页经济学家与未来学研究者,就经济、能源、自然资源、气候、食品、城市化、养老金等问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趋势预测。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我们将看到深刻的进步,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人类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变化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期望的一样发生:贫穷的20亿人口仍然生活在穷困当中,失去控制的全球变暖也是可能出现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兰德斯将我们导向一条通往未来的现实之路,讨论我们可以为自己以及子孙们的更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2)目录第一部分:背景1忧虑未来为什么是现在?这种预测是可能的?为什么要预测未来四十年?有据猜测的基础用平和的心态全速前进22052年前面临的5大问题“可持续革命”关于体系变化的五个中心问题资本主义的终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页共356页瞥见2-1:黑暗的年代:特权和分化经济发展的终结?瞥见2-2:限制亚洲消费缓慢民主的末日?瞥见2-3:转向可持续代际和谐的终结?瞥见2-4:代际战争,为公平而战稳定气候的终结?瞥见2-5:2052年的天气第二部分:我的全球预测3预测背后的逻辑指南星粗略的全景简述我的预测决定性的支柱圆形迷宫的线性呈现数学公式对数据库的后一点解释4到2052年的人口与消费人口数量会到顶劳动力数量到顶时间稍早生产力会增长,但会遭遇障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页共356页生产(GDP)会增长,但速度越来越慢瞥见4-1:不经济增长的终结投资——被迫的和自发的投资——将会增加新成本将会浮现适应成本和灾难损失会呈爆炸性增长国家参与会增加瞥见4-2:稍为“绿色调”的增长消费会停滞——在一些地区还会下降5到2052年的能源和二氧化碳能源效率会继续提高能源使用会有所增长,但不会一直持续气候强度会由于可再生能源而减少瞥见5-1:通往光伏之路瞥见5-2:核能之死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会在2030年到顶气温升幅会超过2摄氏度超过2摄氏度会带来真正的难题瞥见5-3:备受困扰的北冰洋瞥见5-4:逃往城市6到2052年的粮食与生态足迹粮食生产会满足减少的需求生物燃料和白肉数量会增加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页共356页瞥见6-1:高价石油=高价食品瞥见6-2:蛋白质的限制只有受监管的渔场才能拥有商业鱼群地球生态系统将会蒙难瞥见6-3:争相成为后一名失利者尚未使用的生物承载力会大幅减少瞥见6-4:城市金属挖掘瞥见6-5:限于公园的自然7到2052年的“非物质未来”GDP总量减少:对全球承载力极限的压力减小生产力增速放缓消费减少引发的紧张态势短浅目光的普遍存在更强大的被迫的再分配超级大城市环境瞥见7-1:超级大城市生活以及思想的外化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不断减退的魅力健康状况更好瞥见7-2:公共医疗下的个人健康军队抗击新威胁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页共356页瞥见7-3:未来战争与机器人崛起瞥见7-4:以帮助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军队82052年的时代精神碎片化:对本地解决方法关注的提高瞥见8-1:苏格兰加入新欧洲瞥见8-2:地中海差异的终结瞥见8-3:非洲贫民窟的城市化新的范式:对经济增长关注的减少瞥见8-4:重视整体改良资本主义:明智扮演更强势的角色瞥见8-5:系统性的CSR,或者CSR2.0集体创造力:受启发的个人结成的网络瞥见8-6:利用群体智慧瞥见8-7:年轻人:以游戏促进公共福祉代际公平:开阔视野第三部分:分析9对未来的反思主要驱动力图表中的未来千钧一发之际我的反应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页共356页八个关于未来的直接问题无法预料的事通往2052年的道路瞥见9-1:向太阳能的突进瞥见9-2:为未来筹措资金10五个地区的未来迈向2052:美国瞥见10-1:太阳能的光明未来迈向2052:中国瞥见10-2:中国——新的超级大国迈向2052:除美国外的OECD国家迈向2052:BRISE瞥见10-3:丰富的生物燃料迈向2052:世界其他地区11和其他未来的对比与全球电脑模型之间的测试与《增长的限制》研究的对比较为详细地描述“超限和崩溃”对21世纪后半叶的看法瞥见11-1:第五个文化阶段瞥见11-2:生命之树的第三次绽放12你该做些什么?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页共356页理想状态下,全球社会应该做什么二十条个人建议学会与即将到来的灾难共存,并仍然抱有希望结语附录1.概要2.定义和数据来源3.《2052》瞥见的延伸阅读4.关于生育和生产力的补充数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页共356页3、行业类3.1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1)内容简介我国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计划仅用30年的时间减少排放,实现从达峰到中和任重道远。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变革。消费、市场、监管、投资等领域该如何应对?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需要做出哪些改变?《零碳金融》一书尝试回答这些新问题。本书聚焦碳中和实现的金融驱动力和经济分析,结合金融投资的一线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转型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尤其是后者,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将发挥关键作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页共356页用。本书还对碳金融、碳足迹、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监管等前沿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体制机制,着重发挥转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术和驱动产业“转绿”方面的作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政策、市场、技术三者合力完成。本书另外从数字化减排、有为政府以及新实体企业行动等角度,梳理绿色转型的综合路径。现代企业实施“减碳为零”战略,更多企业家抱着“重做一遍”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长期金融资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规模化绿色产品和服务,才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通途。(2)目录第一章碳中和金融分析一、双碳目标与新发展框架/003(一)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路径/003(二)减排要依靠市场机制/004二、绿色溢价/009(一)平价碳成本/010(二)绿色溢价与碳价/011三、碳产权与外部性/012(一)气候变化的外部性/012(二)碳产权/012(三)碳配额与碳信用/01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页共356页四、便利收益/017(一)便利收益与风险溢价/017(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权特性/018五、风险管理/018(一)非市场风险/019(二)市场基础、运行和滥用风险/021第二章绿色消费与碳足迹一、碳足迹与碳信息披露/027(一)碳标签/027(二)消费源头减排/029(三)碳信息披露/030二、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供给/032(一)绿色战略顶层设计/033(二)执行新型消费计划/035(三)增加创新绿色供给/036三、绿色行为与个人激励/037(一)观念机制更新/037(二)环保行为干预/041第三章零碳金融一、金融:零碳化调整/047(一)实现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047(二)发展零碳金融至关重要/05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页共356页二、气候金融/056(一)内涵与实践/057(二)气候金融体系/059三、权益与包容性金融/063(一)权益金融和投资基金/063(二)普惠与包容性金融/066四、可持续金融/067五、零碳金融应重视发展转型/069(一)完善绿色标准/069(二)披露环境信息/070(三)激励低碳投融资/070第四章碳金融一、碳排放权交易/075(一)交易标的/075(二)商品与金融属性/077二、主要规则/078(一)交易制度/078(二)市场主体/081三、碳产品/082(一)碳现货:新征程/082(二)碳期货:大未来/084(三)碳金融衍生品/08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页共356页四、碳基金投资/090第五章绿色金融一、绿色信贷/101(一)界定与概述/101(二)绿色信贷制度/105(三)银行绿色信贷管理/107二、绿色证券/109(一)界定与概述/110(二)制度与指数/113(三)ESG与信息披露/116三、绿色债券/120(一)界定与概述/120(二)标准与实践/121(三)发行条件与流程/127四、绿色保险/13(一)界定与概述/131(二)制度与实践/133(三)发展与保障/136五、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140(一)优化绿色金融标准/141(二)强化能力完善认证/142(三)创新产品鼓励披露/14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页共356页第六章转型投资一、能源清洁和可再生/147(一)清洁发电和可再生能源/149(二)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151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152(一)制造端是主要排放源/152(二)制造业升级与减排/153三、交通和居住产业/154(一)新能源汽车/154(二)节能建筑/156四、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157(一)动植物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158(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科技/161(三)农业现代化设施与信息化/161(四)林业科技与森林碳汇/165五、突破性前沿科技/165(一)碳减排技术/165(二)零碳与负碳技术/168第七章有为政府一、碳政策组合/175二、碳税与碳边境税/178(一)碳税的讨论/17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页共356页(二)碳边境税与碳泄漏/180(三)碳关税对中国的挑战/182三、碳监管/183(一)国外碳市场的监管经验/184(二)构建公平有效监管体系/185(三)强化市场监管手段/186(四)全程监管:从排放行为到配额交易/187四、完善法制体系/188(一)提高层级配套细则/189(二)完善法制内在逻辑/190五、消除非市场壁垒/193(一)规范各行业减排技术标准/193(二)构建碳排放核查体系/193第八章国际借鉴一、美国:自主碳减排交易/197二、欧盟:完备碳市场尝试/199三、日本:碳排放总量交易/202四、印度:探索碳期货和碳融资/205第九章数字化减排一、数字化浪潮:推动减碳/211二、数字化生活与居民减排/213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减排/21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页共356页(一)数字产业发展优先减排/216(二)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减排/219四、能源互联网驱动减排/220(一)释放数字化潜力提效/220(二)能源与工业互联网脱碳/221五、数字化减排的新空间/224(一)发挥大型科技公司的优势/224(二)助力城市管理和运行减碳/227第十章新实体企业:重做一遍一、实现碳中和,企业是主力军/231(一)明确双碳战略/231(二)培育低碳新模式/232(三)内部碳资产管理/233二、零碳金融:支持新实体/235(一)服务之上更应支持转型/235(二)传统金融加速“点绿成金”/237三、企业家精神:实现碳中和的关键/238四、应对气候危机:中国企业在行动/241参考文献/247后记/255附录/25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页共356页3.2行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与案例(1)内容简介行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与案例》由8章组成,分别为绪论、中国的碳排放与碳减排、行业碳减排理论与模型、节能技术综合成本估算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计量模拟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本书可作为政府、企业、各类咨询公司相关管理与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必备的参考书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6页共356页(2)目录1绪论1.1温室气体对全球生产、生活的影响1.1.1温室气体1.1.2温室气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1.3温室气体对各经济部门的影响1.2世界碳排放现状1.2.1历年排放量及累计排放量1.2.2人均排放量1.2.3世界及中国的碳排放形势1.3世界碳减排成本评估方法及政策规制1.3.1碳税1.3.2排放权交易1.3.3复合排放权交易体系1.3.4财政补贴1.3.5政府管制1.3.6其他工具1.3.7各种碳减排政策工具的比较1.3.8中国碳减排政策规制2中国的碳排放与碳减排2.1中国碳减排历程2.1.1被动但努力参与阶段(1990-1994年)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7页共356页2.1.2保守、谨慎参与阶段(1995-2001年)2.1.3活跃、开放参与阶段(2002-2009年)2.1.4灵活、全面深入参与阶段(2010-)2.2中国与各国家气候变化谈判的利益关系2.2.1中美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利益关系2.2.2中欧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利益关系2.2.3中国与巴印南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利益关系2.2.4中国与小岛国及最不发达国家气候变化谈判的利益关系2.2.5中国的国际应对2.3中国碳减排特征2.3.1中国碳排放地域分布2.3.2中国碳排放行业分析2.3.3各个高碳排放行业介绍3行业碳减排理论与模型3.1碳减排对行业绩效的影响3.2碳减排行业经济影响的分析模型3.2.1节能技术综合成本估算模型3.2.2目标规划模型3.2.3投入产出模型3.2.4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3.2.5计量模拟模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8页共356页4节能技术综合成本估算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4.1中国汽车行业节能技术模型减排估算4.1.1汽车减排技术概述4.1.2汽车C02减排技术数据统计4.1.3绘制减排成本曲线4.1.4减排成本曲线分析4.2美国钢铁行业节能技术模型减排估算4.2.1能源减排供给曲线4.2.21994年美国钢厂能源使用基线和能源使用的CO2排放趋势4.2.3减少能源使用和CO2排放的技术和措施4.2.4综合结论4.3中国电力行业节能技术模型减排估算4.3.1节能技术4.3.2使用低碳燃料发电4.3.3CO2捕获与封存技术4.3.4CO2的捕获与资源化利用技术4.3.5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4.3.6核能发电技术5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5.1中国汽车行业目标规划模型减排估算5.1.1模型假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9页共356页5.1.2模型构建5.1.3模型处理5.1.4模型分析5.2中国电力行业目标规划模型减排估算5.2.1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态5.2.2目标函数5.2.3约束条件5.2.4模型处理5.2.5模型求解与分析5.3中国能源行业目标规划模型减排估算6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6.1中国各地区钢铁行业投入产出模型减排估算6.2中国电力行业投入产出模型减排估算6.3上海市火电行业投入产出模型减排估算7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7.1中国CO2减排成本CEEPA模型估算7.2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8基于计量模拟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8.1中国工业部门计量模拟模型减排估算8.2中国工业部门CO2碳减排成本评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0页共356页3.3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1)内容简介《我国钢铁和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由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外MRV的研究进展;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能耗与排放调查研究;钢铁和水泥行业MRV方法学研究;钢铁和水泥企业的MRV报告实例研究;钢铁与水泥行业的低碳技术;前景与展望七篇构成。(2)目录第一篇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1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经济发展1.1温室气体的源与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1页共356页1.2CO2排放量与经济发展2国际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政策2.1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政策2.2排放现状2.3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第二篇外MRV的研究进展3外MRV的研究进展3.1MRV的基本内涵3.2中国的MRV发展3.3欧盟MRV研究现状4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MRV机制4.1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4.2构建我国MRV的政策建议第三篇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能耗与排放调查研究5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能耗与排放现状5.1钢铁行业能耗现状5.2水泥行业能耗现状5.3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5.4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6钢铁企业的调研数据与分析6.1参与调研的钢铁企业6.2钢铁工艺流程简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2页共356页6.3调研数据汇总和分析7水泥企业的调研数据与分析7.1参与调研的水泥企业7.2水泥工艺流程7.3水泥调研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第四篇钢铁和水泥行业MRV方法学研究8钢铁行业MRV方法学的开发8.1方法学的使用条件8.2边界的确定8.3温室气体的核算量化8.4泄露与不确定分析8.5监测与报告9水泥行业MRV方法学的开发9.1方法学的使用条件9.2边界的确定9.3温室气体的核算量化9.4泄露与不确定分析9.5监测与报告第五篇钢铁和水泥企业的MRV报告实例研究10某钢铁公司的MRV报告10.1排放主体的基本信息10.2边界描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3页共356页10.3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10.4检测与核查10.5报告的责任与目的11某水泥企业的MRV报告11.1排放主体的基本信息11.2边界描述11.3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11.4监测与核查11.5报告的责任与目的第六篇钢铁与水泥行业的低碳技术12钢铁行业的低碳技术12.1焦化工序12.2烧结球团工艺12.3炼铁工序12.4炼钢工序12.5轧钢工序13水泥行业的低碳技术13.1生料环节13.2熟料环节13.3生产管理14其他相关的低碳技术14.1ESP电能调节系统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4页共356页14.2室内即热式电热水器14.3天然气锅炉NOx排放控制14.4烟气脱硫技术14.5煤气化联合发电(IGCC)14.6烧结砖瓦相关低碳技术14.7建筑行业相关技术14.8其他新颖智能技术第七篇前景与展望15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展望16水泥发展前景展望17节能减排和碳市场发展前景展望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5页共356页3.4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1)内容简介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以低碳火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国情及目前低碳火电项目的发展趋势,对低碳火电项目的碳排放量、碳减排的成本和潜在的效益进行分析,为低碳火电项目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章为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章为研究基础理论介绍,第3章为火电项目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第4章为火电项目运营外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这两章的区别主要在于第3章研究的对象为因为生产电能而产生的碳排放,第4章研究的对象为火电项目建设及运营时建筑、设备等产生的碳排放。第5章为低碳火电技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6页共356页术路径分析,第6章为低碳火电项目成本分析,第7章为低碳火电项目效益分析。本书可为外研究火电项目碳排放、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专家学者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热能动力、工程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用来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2)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2外研究现状1.2.1火电项目碳排放量计算外研究现状1.2.2低碳火电项目技术路径外研究现状1.2.3低碳火电项目成本外研究现状1.2.4低碳火电项目效益外研究现状1.3研究思路和框架第2章低碳火电项目基础理论2.1火电项目碳排放量计算2.1.1实测法2.1.2物料平衡法2.1.3排放系数法2.1.4UNFCCC碳排放量计算方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7页共356页2.1.5CDIAC碳排放量计算方法2.1.6EIA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2.1.7WRI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2.1.8全寿命周期下碳排放量计算研究2.2低碳火电项目成本2.2.1低碳火电项目建设成本2.2.2低碳火电项目运营成本2.3低碳火电项目效益2.3.1环境价值论2.3.2碳排放权交易2.3.3实物期权2.3.4成本效益分析法第3章火电项目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3.1火电项目运营期碳排放量计算核算范围3.1.1煤炭固定燃烧产生的CO2排放3.1.2火电项目脱硫产生的CO2排放3.1.3火电项目外购电力和蒸汽产生的CO2排放3.2火电项目运营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3.2.1煤炭固定燃烧碳排放量计算方法3.2.2脱硫工艺产生的碳直接排放3.2.3外购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间接排放3.3案例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8页共356页3.4火电碳排放计算软件开发3.4.1运营产生的碳排放计算3.4.2案例分析第4章火电项目运营外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4.1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4.2设备碳排放计算方法4.3火电项目建筑及设备碳排放计算清单4.4案例分析第5章低碳火电技术发展路径5.1高效低排放发电(HELE)技术路径5.1.1亚临界技术5.1.2超临界(SC)技术5.1.3超超临界(USC)技术5.1.4高参数超超临界(AUSC)技术5.1.5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5.2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发展路径5.2.1碳捕捉及封存技术5.2.2碳运输过程技术5.2.3碳封存技术第6章低碳火电项目成本分析6.1低碳火电项目建设成本分析6.1.1火电建设成本估算方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49页共356页6.1.2火电建设成本构成及计价方法6.1.3超(超超)临界机组建设成本6.1.4IGCC电站机组建设成本6.2火电项目加装CCS系统成本分析6.2.1碳捕捉成本分析6.2.2碳管道运输成本分析6.2.3CO2地质封存成本分析6.3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案例分析6.3.1捕捉运行成本6.3.2运输成本6.3.3封存成本6.3.4案例分析第7章低碳火电项目效益分析7.1碳税7.1.1碳税理论基础7.1.2碳税的经济效应7.1.3碳税在国外发展现状7.1.4我国碳税制度设计构思7.2碳排放权交易7.2.1碳排放权理论基础7.2.2碳排放权的经济效应7.2.3碳排放权交易在国外发展现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0页共356页7.2.4碳排放权交易在发展现状7.2.5低碳火电项目效益评价体系7.2.6考虑碳排放权收益的低碳火电项目效益分析7.3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比较分析7.3.1选择碳排放权交易的优势7.3.2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劣势7.3.3选择碳税制度的优势7.3.4征收碳税的劣势7.4传统火电项目与低碳火电效益比较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3.5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视角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1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自本世纪初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作者利用投入产出法、结构分解分析等方法,构建行业能耗碳和行业责任碳等核算指标,从静态视角探讨行业碳排放的来源,从比较静态视角探讨导致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因素,以期明确导致中国行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量化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程度,从而为分解中国行业碳减排目标,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视角》是这些研究成果的深化和拓展。(2)目录第1章引言1.1背景及意义1.2方法、思路及内容1.3创新之处第2章文献综述2.1碳排放核算2.2结构分解分析及其在碳排放中的应用2.3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2.4研究评述第3章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2页共356页3.1理论基础3.2研究方法3.3数据处理第4章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及比较4.1核算框架4.2实证分析4.3小结第5章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投入产出分解5.1完全碳排放分解5.2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行业分解5.3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最终需求分解5.4小结第6章中国行业碳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6.1结构分解分析框架6.2中国行业碳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6.3实证分析6.4小结第7章结论和建议7.1主要结论7.2政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3页共356页3.6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与机理(1)内容简介《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与机理》依托低碳经济学、能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丰富建筑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研究,揭示建筑业碳排放演化机理,量化建筑行业碳减排潜力,构建建筑业碳排放研究与政策评价基本框架,为在国家碳减排总目标下科学制定与动态调整的建筑行业减排任务、有效制定建筑行业碳减排引导政策与管理办法提供可靠依据。(2)目录第1章绪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4页共356页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第2章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2.1概念界定2.2建筑业碳排放核算2.3建筑业碳排放统计性描述2.4建筑业碳排放时空特征2.5本章小结第3章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3.1建筑业碳排放与行业发展关系3.2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辨识与分析3.3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3.4本章小结第4章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4.1建筑业碳排放静态效率测评4.2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效率测评4.3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辨识与分析4.4本章小结第5章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预测与情景模拟5.1建筑业碳排放预测5.2建筑业碳排放情景模拟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5页共356页5.3本章小结第6章中国建筑业碳减排政策探讨6.1CGE模型构建6.2能源结构调整对建筑业碳减排的影响6.3本章小结第7章主要结论与思考7.1主要结论7.2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参考文献3.7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1)内容简介本书基于BCG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见和服务600余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6页共356页家企业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力,并聚焦能源、重工业、汽车、建筑、消费品、互联网高科技及金融7大行业碳中和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有力指引。借鉴国外企业碳中和先进经验,精选24个典型案例,提出中国企业的落地措施;援引自创模型与分析方法,为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提供精准指引;立足各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建言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采取的应对举措。(2)目录第一章全球碳中和治理的进程及中国碳中和路线图_001第一节碳中和的由来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进展_003第二节中国的碳减排进程、碳中和挑战及战略意义_011第三节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_024第二章企业低碳发展的通用指引:六步走_047第一节企业低碳发展的通用“六步”_049第二节碳排放基线盘查方法_060第三章能源行业:推动电力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变_067第一节整体情况:全球与中国能源行业碳中和发展实践第二节抓准能源行业的“牛鼻子”——中国电力行业碳中和第四章重工业:钢铁减排聚焦能源替换、能效提升及工艺升级第一节工业碳排放组成及减排挑战:聚焦钢铁行业_111第二节钢铁行业政策现状及碳中和举措_12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7页共356页第五章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减排第一节交通运输业减排的必要性_137第二节全球汽车行业减排目标_142第三节汽车行业减排特点及举措_148第六章建筑行业:创新发展模式,全链路打造绿色低碳建筑第一节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171第二节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趋势及领先实践_184第三节中国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四部曲”_198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引领可持续发展趋势,助力产业链碳中和第一节碳中和对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战略意义_209第二节国际消费品龙头企业的碳中和发展进程_214第三节国内消费品企业的碳中和转型之路_216第八章互联网高科技行业:推动运营减排,科技赋能生态碳中和第一节“危”“机”四伏:碳中和时代,互联网高科技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第二节国内外领先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碳中和发展实践第三节“小我”与“大我”的和谐统一:中国科技企业可用“三步走”战略引领零碳发展第九章金融行业:完善绿色金融能力,驱动全产业的碳中和转型第一节绿色金融的战略意义及发展现状_291第二节绿色金融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建议_29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8页共356页第三节金融机构所需的绿色金融能力_308第十章举全社会之力推动碳中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_323第一节个人的碳足迹和碳排放状况_325第二节个人如何实践低碳的生活方式_337第三节全民动员参与碳减排,举全社会之力推动碳中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59页共356页4、能源类4.1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1)内容简介气候变化危及地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大威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强烈的政治意愿。2016年11月4日生效的《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新的优选气候治理机制,形成了以优选控制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目标为指引、以各国自主确定减排贡献目标和行动计划为基础、以定期优选集体盘点为激励的制度框架,极大地促进了优选应对气候变化靠前合作行动,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当前世界各国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与实现优选控制温升2℃目标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0页共356页减排路径之间尚有较大缺口,到2030年这一缺口将达约150亿t二氧化碳当量。因此,各国都必须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都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碳排放空间的制约,各国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我国也将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形势。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温室气体排放的2/3,因此优选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能源消费量;同时,加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巴黎协定》中提出到21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即意味着到21世纪中叶之后,要逐渐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甚至零碳能源体系,也意味着化石能源时代的终结。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体系,以能源变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为21世纪下半叶建成近零排放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奠定基础,以适应优选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进程,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将使优选能源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也是大国间技术竞争和相互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国当前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也是顺应世界能源变革趋势、提升我国优选竞争力的战略选择。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1页共356页(2)目录总论能源革命与应对气候变化第一节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了全球能源变革,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一、推动能源变革和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对策二、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必须加大能源转型的速度和力度第二节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我国国家白主贡献减排目标一、促进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大幅度下降是统筹经济发展与减排二氧化碳的核心指标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能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三、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加速能源变革和低碳转型第三节实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强化超前部署和行动措施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立高效节能的能源消费体系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三、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第四节深度参与并积极全球气候治理,提升国家影响力和话语权一、准确判断和把握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二、努力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和软实力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2页共356页参考文献第一章中国低碳发展的形势与任务第一节中国低碳转型的努力和成效一、积极推进节能和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工作二、GDP能源强度显著下降三、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四、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第二节中国低碳转型的形势与挑战一、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呈持续增长趋势二、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和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处于较高水平三、化石能源消费是造成资源环境制约的重要原因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引起技术领域的新竞争第三节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和任务一、我国2020年后自主决定贡献(NDC)目标二、我国实现自主贡献目标将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大努力三、低碳发展必须统筹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四、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要以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参考文献第二章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3页共356页第三章加速常规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第四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第五章大力推进新型能源技术发展第六章提升先进能源技术的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第七章努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第八章确立我国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第九章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4.2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1)内容简介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方式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4页共356页在不断地进步和革新:我们用更低污染的木炭替代木材采取暖,用更易处理、更清洁的石油替代煤炭作为家用和工业燃料,用天然气发电逐步替代煤发电,在热电领域用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方式首代直接燃烧……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也许将持续数十年,期间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与组织成本,还需要全人类坚定的奉献精神和极大的耐心。(2)目录引言01能源:基本特性资源与原动机/006能源的转换及消费/016基础设施及影响/02102能源转型:通用模式过程与步调:能源转型的复杂性/033伟大的燃料序列:从生物质到煤和碳氢化合物/043新的特质:电力时代/065原动机的发展史:从肌肉到机器/077量化转型:不确定性与趋势/09603各国能源转型:共性与特性英国和法国:欧洲列强/12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5页共356页荷兰和瑞典:很不一样的经验/138美国和俄罗斯:能源大国/148日本和中国:亚洲/168不断变化的能源转型模式:共性与特例/17904脱碳:当前的进程收效缓慢:脱碳相对量/190转型不足:碳氢化合物与一次电力/193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198现代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发电与液态生物燃料/205国家轨迹:抱负和成就/21105展望未来:可能性与局限性长期预测:过去的失败和新的愿景/231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还能排放多少CO2?/238不可或缺的化石燃料:钢铁、水泥、氨和塑料/241转型的步伐:创新、惯性与意外/249现实的预期:伟大的转型/26706简要回顾附录A:一次能源消耗情况(1800~2015年)/309附录B:德国国家能源转型计划(2000~2015年)/311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6页共356页4.3能源的未来低碳转型路线图(1)内容简介在版成功的基础上,第二版做了全面的扩展和更新,添加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文字和图表,对不同种类的能源利用和其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做出了基本分析。作者利用相关案例研究方法,展现了能源科技和相关政策出台之间的重大联系,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能源安全更密切地关注,对石油长期边际成本进行了讨论,对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关于生物燃料的争论进行了论述,包含了环境文明建设(包括交通议题)纲要,探讨了人类行为和能源利用的关系。书中回顾了有关能源利用效率、低碳生活实现、热电联产和联合循环燃气涡轮的政策变迁。第二版不仅包括有关碳交易市场和氢动力经济的基本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7页共356页信息,还有关于核废料、能源储备、需求激增和微生物新材料及生物燃料的新论述,更有全新的章节反映从该书首版到再版期间在能源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2)目录本书为科普类图书,由于目录较多,此处用横向铺开。第一章不断演化的能源形势能源和国内生产总值全球能源储量能源的未来能源供应的脆弱性全球环境政策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巴厘岛路线图碳交易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战略:减轻还是适应第二章能源成本与能源前景发电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全面推广发展可再生能源对未来的意义能源的商业经营战略化石燃料核能的可行性生物质能面临的挑战国际性减排承诺外部性成本内部化政策商业性能源供应的快速变化能源情景规划影响能源情景规划的参数能源和碳减排情景规划未来能源和气候情景分析情景分析面临的局限第三章能源发展规划对现有能源体系的反思能源利用阶梯能源技术转移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障碍能源贫穷能源发展经验非洲面临的能源挑战能源和公平非洲的能源需求和木材砍伐非洲燃料木发展经验解决方案第四章能源终端使用效率能效能源发展趋势能源和建筑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零能耗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界定发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8页共356页零能耗建筑的潜在难题英国建筑非住宅建筑家用电器和照明设施欧盟的能效技术研发未来的能效改进之路电机能效能效改进的障碍交通能耗欧盟的交通政策第五章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政策背景能源供应战略热电联产碳收集存储和碳隔离碳隔离土壤森林和泥炭地海洋碳收集和存储碳存储地质储碳海洋储碳储碳政策欧盟的储碳政策第六章核能核技术概览核反应核力衰变核能核电反应堆反应堆芯反应堆类型氧化镁和高级气冷反应堆水反应堆快速增殖反应堆新裂变技术核聚变核泄漏风险核扩散风险核工业的地位欧盟和核能核能开发成本核废料核废料的长期存放核退役核燃料来源乏燃料再加工核资源新的核燃料钍第七章可再生能源阳光入射率光伏阵列太阳集热技术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施第八章能源未来氢与能源系统市场机制和去碳化的能源系统排放交易碳交易实际中的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实施机制其他减排手段演进中的能源结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69页共356页4.4智慧能源与碳中和(1)内容简介《智慧能源与碳中和》通过对现行国家政策的分析、行业现状,以及作者近年来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碳中和”背景下智慧能源发展机遇、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碳经济模式、创新技术发展、储能产业发展等,并给出了大量的案例,引导读者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智慧能源与碳中和》可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管理工程、企业管理、资源与环境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普及“碳达峰、碳中和”专业知识的参考书。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0页共356页(2)目录上篇概述第一章智慧能源发展要抓住“碳中和”机遇1.1相关概念浅释1.2智慧能源系统构成1.3智慧能源技术特征1.4智慧能源政策背景1.5智慧能源市场规模1.6“十四五”时期智慧能源发展机遇第二章“碳中和”背景下智慧能源体系建设2.1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2.2智慧能源体系建设2.3智慧能源体系建设在“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意义第三章“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3.1国内减碳目标预测3.2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减碳规划路径3.3绿色金融规模预测3.4绿色金融支持智慧能源案例3.5绿色金融政策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第四章“碳中和”催生“碳”经济4.1能源格局调整4.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1页共356页4.3碳配额制度促进碳经济发展4.4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五章“碳中和”背景下创新技术发展5.1能源大数据技术5.2智慧云平台技术5.3智能控制技术5.4区块链技术5.5碳汇区块链5.6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5.7碳中和生态系统5.8创新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第六章智慧供热是实现清洁低碳采暖的重要途径6.1清洁低碳采暖的发展现状6.2智慧供热在清洁低碳采暖中的作用6.3智慧供热是实现清洁低碳采暖的有效途径6.4智慧供热推动采暖市场高质量发展第七章智慧储热实现采暖近零排放7.1智慧储热的定义7.2国外智慧储热技术的应用7.3国内智慧储热技术的应用7.4智慧储热技术的发展潜力7.5移动式智慧储热采暖系统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2页共356页7.6智慧储热技术在高海拔极寒地区的应用7.7“碳中和”背景下智慧储热技术的发展第八章智慧能源推动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化发展8.1生态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8.2生态工业园区智慧能源技术的应用8.3智慧能源在生态工业园区的作用8.4智慧能源促进工业园区低碳化发展第九章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9.1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国外发展历程9.2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国内发展历程9.3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应用形式9.4多能互补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作用第十章“碳中和”背景下区域能源的发展10.1发展区域能源的必要性10.2国内外区域能源的发展现状10.3区域能源的适用性10.4区域能源的技术类型10.5区域能源的社会效益第十一章“碳中和”背景下储能产业的发展11.1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11.2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11.3储能产业的应用范围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3页共356页11.4空气动力储存系统的技术原理11.5空气动力储存发电系统的发展前景11.6空气动力储存发电系统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第十二章光储热泵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应用12.1西藏地区清洁采暖技术应用前景12.2光储热泵采暖技术原理及系统特征12.3几种采暖形式技术性能及经济对比分析第十三章动态控制模型在智慧能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3.1动态控制模型概述13.2动态控制模型分类13.3动态控制模型在智慧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下篇案例案例一某大型医院智慧能源系统案例二某城市综合体智慧能源系统案例三某职教城智慧能源系统案例四某大型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系统案例五某大学校区智慧能源系统案例六某国家级新区智慧能源规划案例七某工业园智慧能源规划附录“十四五”绿色能源发展规划(摘录)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4页共356页4.5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1)内容简介新时代为中国进一步深化研究能源革命提出了新背景和新要求。从世界经验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了能源转型,但不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从全球能源体系整体看,当前的全球能源转型,即向更环保的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与其他历史时期的能源转型之间也有显著区别。本书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各国促进能源转型的经验,顺应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最新趋势,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新变化,以及能源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对进一步推动中国能源革命进行深入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5页共356页(2)目录高质量能源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能源革命一、全球能源转型:历史经验与最新趋势2二、从数量增长到质量跨越: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思路11三、多措并举:推进中国能源革命的路线图20四、系统构建高质量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革命的政策建议31专题一中国能源供给革命研究一、能源供给革命的定义及其影响44二、国际能源供给革命的先例、现状和前景54三、中国能源供给革命的促进因素、实现条件及发展路径138四、中国能源供给革命之一次能源结构变化特征165五、中国能源供给革命之二次能源转换特征172六、中国能源供给革命带来的影响186七、中国能源革命之举措与政策调整197专题二中国能源消费革命研究一、从数量到质量:能源消费革命的国际经验240二、模型构建258三、能源价格机制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影响研究275四、信息化对能源消费方式的影响294五、传统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的前景与路径选择301六、能源需求电气化314专题三中国能源技术革命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6页共356页一、准确把握能源技术革命丰富内涵326二、准确把握能源技术创新发展基本规律328三、影响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变革的主要因素及其潜在走势分析四、全球能源技术变革将出现的新趋势353五、国际经验355六、一些重点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潜在影响366七、战略和政策443专题四中国能源体制机制革命一、能源体制性变革的影响因素及其新趋势453二、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现状472三、能源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6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进展、矛盾与系统设计509五、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体制改革517六、煤炭行业体制变革539七、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557八、构建统一的、充满活力的全国性碳市场588九、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型与结构性改革628专题五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与全球能源治理一、概要668二、前言672三、国际能源合作的新形势680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68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7页共356页五、国际能源合作的基石706六、全球能源治理变革方向:确保满足未来需求714七、全球能源治理变革重点之一:面向低碳、安全能源转型的投资机制723八、全球能源治理变革重点之二:面向未来能源体系的金属和矿产品供应安全736九、全球能源治理变革重点之三:“从分子到电子”转变期间的电力可靠性741十、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现状与战略752十一、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角色、责任与政策建议765缩略语对照表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8页共356页4.6低碳发展论丛:低碳发展论(1)内容简介《低碳发展论丛:低碳发展论》为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的论述,对当前全球热点问题——温室气体过多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行了分析。全书以最新的理论观点对低碳研究的诠释:即低碳的经济、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金融、物流、消费、科技、价格、财税等。(2)目录第1章引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79页共356页1.1研究意义1.2概念界定1.3理论假说1.4研究框架1.5研究方法第2章高碳危机论2.1碳排放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趋势2.2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2.3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2.4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2.5中国碳减排的现实困境第3章低碳农业论3.1低碳农业的内涵界定3.2中国农业的碳源和碳汇分析3.3中国农业低碳化的模式构建3.4中国农业低碳化的机制创新第4章低碳工业论4.1低碳工业的内涵界定4.2中国工业碳排放测算与比较分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0页共356页4.3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4.4工业低碳化的转型机理及路径分析4.5促进我国低碳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第5章低碳能源论5.1低碳能源的内涵界定5.2中国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与碳排放状况分析5.3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的机理分析5.4促进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章低碳交通论6.1低碳交通的内涵界定6.2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测算与比较分析6.3从高碳交通向低碳交通转型的机理分析6.4促进中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7章低碳建筑论7.1低碳建筑的内涵界定7.2我国建筑碳排放量测算及其特征分析7.3我国建筑碳排量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7.4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7.5促进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1页共356页第8章低碳物流论8.1低碳物流的内涵界定8.2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状况分析8.3中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案例分析8.4促进我国物流业低碳化转型的对策建议第9章低碳金融论9.1低碳金融的内涵界定9.2低碳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9.3中国低碳金融的体系构建9.4中国低碳金融发展的路径探索9.5促进中国低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0章低碳消费论10.1低碳消费的内涵界定10.2影响低碳消费的理论分析10.3低碳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10.4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0.5促进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措施第11章低碳技术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2页共356页11.1低碳技术的内涵界定11.2低碳技术创新的环境效应分析11.3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11.4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第12章低碳价格论12.1资源价格改革促进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12.2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现行资源价格政策评述12.3资源价格影响低碳发展的实证分析12.4促进我国低碳发展的资源价格改革对策第13章低碳财税论13.1低碳财税政策的内涵界定13.2我国现行环境财税政策分析13.3财税政策促进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13.4我国财税政策低碳化转型的路径分析第14章低碳对策论14.1发达国家低碳政策述评14.2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工具14.3我国实施低碳政策的SWOT分析14.4促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3页共356页4.7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1)内容简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的代价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大国。基于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控制碳排放增量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本书正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以经济增长为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绩效、减排路径及政策制定等问题。(2)目录第一章绪论/节研究背景及意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4页共356页第二节文献综述/7第三节研究设计/5第四节创新与不足/8第二章基础理论概述/2节经济增长理论/2第二节数据包络分析/28第三节环境经济政策理论/33第四节理论述评/37第三章中国碳排放演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39节方法与数据/40第二节碳排放演特征分析/43第三节碳排放驱动因素解析/48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四章碳排放内生的经济增长机制研究/58节新古典增长框架/59第二节新经济增长框架/63第三节经济结构效应/69第四节本章小结/72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势预测/74节预测模型/76第二节数据来源与参数标定/80第三节发展路径模拟/8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5页共356页第四节本章小结/90第六章中国行业碳减排绩效及减排目标分解研究/94节方法与数据/96第二节行业碳减排绩效评价/0第三节减排目标行业分解/09第四节本章小结/3第七章中国省际碳减排绩效及减排目标分解研究/7节方法与数据/8第二节省际碳减排绩效评价/22第三节减排目标省际分解/28第四节本章小结/33第八章结论与启示/36节研究结论/36第二节政策启示/39附录/4附录A历届世界气候大会/4附录B数据/43参考文献/5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6页共356页4.8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1)内容简介《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内容分为总论篇和专题篇两大部分。总论篇介绍了本研究的目标、思路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从中国到2050年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出发,勾勒出我国中长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景,进一步结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空间的约束分析,设定了实现既定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三种不同资源环境代价的情景。深入分析了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变化趋势,形成不同情景下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发展变化图,并通过比较不同情景之间节能减碳潜力的大小、构成、来源,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各主要低碳发展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7页共356页径的贡献度,以及各重点领域的主要减碳措施,形成到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专题篇分别对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路径进行专门研究,在对各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和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三个时间阶段的低碳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目录第一篇总论篇第1章绪论1.1研究目标、范围和基本思路1.2研究与分析方法1.3篇章结构第2章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2.1人口发展2.2经济增长2.3城镇化水平2.4小结第3章中长期资源环境约束分析3.1能源资源约束3.2生态环境约束3.3碳排放约束3.4情景设定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8页共356页第4章重点领域能源和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4.1产业领域4.2建筑领域4.3交通领域第5章中国中长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结果分析5.1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5.2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5.3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能源品种构成5.4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行业构成5.5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及行业构成5.6终端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5.7小结第6章节能减碳潜力分析6.1不同发展路径的减碳潜力6.2减碳潜力的路径分解6.3不同发展路径的节能潜力6.4节能潜力的路径分解6.5小结第7章2050低碳发展路线图7.12020年前7.22020-2030年7.32030-2050年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89页共356页7.4主要控制指标第8章政策建议8.1制定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8.2构建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政策体系8.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8.4加强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应用8.5持续引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8.6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第2篇专题篇附录节能减碳潜力分析公式推导主要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0页共356页5、科普类5.1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2021版)(1)内容简介一本书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助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备受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经济、社会将会被如何影响?企业、机构与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是一本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的普及读物。它阐述了低碳战略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分析了蓝图与行动路径,便于企业与机构掌握方向与趋势,制定相应规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与经济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1页共356页会的持续发展。(2)目录第一章在历史变局中世界迎来碳达峰、碳中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四大重要里程碑第二章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基础碳达峰、碳中和的思想基础碳达峰、碳中和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政策依据第三章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传统发展模式使二氧化碳排放失衡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四章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系统碳达峰、碳中和与资源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第五章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与第二产业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2页共356页碳达峰、碳中和与第三产业第六章碳达峰、碳中和与政策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财税与金融专项政策产业政策第七章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第八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清洁煤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节能技术智能监管技术第九章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能源低碳能源产业的崛起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第十章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城镇化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镇化空间布局新型城镇化要重新定位城乡的生态位城镇生态系统碳汇保护与提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3页共356页第十一章碳达峰、碳中和与公众生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培养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第十二章碳达峰、碳中和与治理生态环境的治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建设绿色低碳后记5.2碳达峰、碳中和100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4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碳达峰、碳中和100问》采用问答形式,是一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读物,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更好推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认识高度切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之后沿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么做的逻辑展开。第二章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和科学基础。读者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理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第三章介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行动,强调需要社会经济全面转型,探讨各领域各部门如何转型,这种转型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第四章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2)目录第一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1.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2.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的?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什么联系?4.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什么关系?5.如何理解中国“十四五”规划目标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5页共356页第二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内涵第一节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6.如何正确理解气候变化的范畴?7.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8.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9.有哪些气体是温室气体?10.地球上的碳是怎样循环的?11.如何测量温室气体的变化?12.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温升存在什么关系?13.云和气溶胶如何影响气候系统?14.多年冻土消融或海洋变暖会加剧气候变暖吗?15.2020-2021年冬天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极寒天气,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的吗?16.科学家如何预测未来几十年的气候及其影响?17.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21世纪末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8.如何测算碳排放空间?第二节气候变化的影响19.气候变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0.地球上哪些系统对气候变化更敏感?21.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严重吗?22.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系吗?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6页共356页23.气候变化对城市有什么影响?24.我国近40年西北地区“暖湿化”是否可以使西北变江南?25.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否存在跨境关联?26.未来气候风险将是怎样的?27.全球温升1.5℃或2℃,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有什么差别吗?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28.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是什么?29.各行业有哪些主要的减排措施?30.负排放技术有哪些?31.全球实现2℃或1.5℃c温升目标的排放路径是什么?32.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需要多大规模上应用负排放技术?33.气候变化将给国际投资带来哪些变化?34.为什么即使实现1.5℃温升目标,适应气候变化仍然很重要?35.沿海地区社区和人群如何更好适应气候变化?第三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行动第一节全球和中国碳排放现状和趋势36.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如何?37.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如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7页共356页38.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9.国际贸易对碳排放有什么影响?40.农业是碳排放源还是吸收汇?41.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全球气候变化?4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碳排放下降了多少?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有多大贡献?第二节全球气候治理及中国的贡献43.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包括哪几个阶段?44.国际气候谈判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利益集团是怎样的?4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推动国际气候进程发挥了什么作用?46.《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47.什么是国家自主贡献(NDCs)?48.各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距离20℃或15℃温升目标的排放差距有多大?49.国际上哪些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50.国际上有多少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51.欧盟绿色新政有哪些主要内容?英国在绿色新政上有什么举措?52.美国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走向如何?53.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做出了哪些贡献?54.国际合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8页共356页第三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型发展路径55.我国“十一五”以来制定了哪些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施效果如何?56.“十四五”期间我国有可能提前碳达峰吗?57.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58.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转型面临哪些严峻挑战?59.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天然气有多大发展空间?60.可再生能源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作用?61.核电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作用?62.储能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发挥什么作用?6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工业部门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转型发展?64.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部门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转型发展?65.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建筑部门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转型发展?66.需求侧管理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意义?67.不减少排放,靠植树造林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吗?68.碳达峰对就业有什么影响?69.各地区必须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吗?7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有什么特殊责任?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99页共356页71.我国低碳城市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72.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有哪些成员?各地提出了哪些达峰目标?73.哪些行业或企业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74.“新基建”对碳排放有什么影响?75.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现成技术吗?需要哪些方面的新技术突破?76.何为“氢经济”?何为“绿氢”?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发挥什么作用?77.如何减少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78.什么是碳排放交易?全球碳市场发展情况如何?79.我国碳市场建设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发挥什么作用?80.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第四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效应81.应对气候变化对减贫和消除不平等有什么意义?82气候变化公约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臭氧层公约之间如何协同增效?8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0页共356页发挥什么作用?84.为什么说降碳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牛鼻子”?85.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参与未来国际技术经济竞争有何重要意义?86.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进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第四章人人参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87.什么是地球超载日?88.社会公众可以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些什么?89.低碳生活是不是要过苦日子?90.新冠肺炎疫情为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哪些启示?91.什么是碳足迹?哪里有碳足迹计算器?92.饮食结构调整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系吗?93.每年食物损耗和浪费会导致多少碳排放?94.瓶装水对环境有什么影响?95.服装浪费导致多少碳排放?96.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对低碳社会建设有什么意义?97.哪种交通方式最绿色低碳?98.女性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发挥什么作用?99.青年人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发挥什么作用?100.传媒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发挥什么作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1页共356页5.3元宇宙与碳中和(1)内容简介本书是本将元宇宙与“碳中和”等热议话题进行深入结合并分析的经济趋势类的通俗读物。本书围绕元宇宙、碳中和等热议话题进行深入分析,碳中和的发展或将为实现元宇宙提供能源支持,而元宇宙生态也或将成为碳市场的互通不可或缺的保障。元宇宙是数字化、智能化高度发展下虚实融合的人类社会新形态,如作者所说,如今的元宇宙就像二十年前的互联网一样,是新一代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2页共356页“互联网”,而现阶段的元宇宙主要是应用于游戏和娱乐产业当中。元宇宙的实现是通过高载能、高耗能来完成数据的可信交易,这其中沉浸式的计算所需算力耗能巨大,而通过现在我们所掌握的能源系统来实现是无法做到的。未来元宇宙的需求是否能实现,需要取决于能源的支撑,取决于碳中和事业的进步,更取决于人类能否发展出低碳的、零碳的能源。本书中作者结合当下热议的碳中和战略,从碳中和的角度介绍元宇宙的融合发展及产业元宇宙的新赛道,为读者了解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多元化结合提供了思路和丰富的想象空间。(2)目录第一章元宇宙精华第一节何为元宇宙第二节元宇宙的三个世界第三节元宇宙发展的三条主线第四节元宇宙的四大应用领域第五节元宇宙BIGANT六大技术支柱第六节数字人将全面崛起于机器人之前第二章碳中和纵横第一节从柴薪时代到电力时代第二节能源演进的启示第二节推演各版图未来格局第三节前第三节碳中和的多维认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3页共356页第四节碳中和之路第五节碳中和实施路线图第三章双螺旋:元宇宙与碳中和置“科技向善”第一节人类文明进阶因子:能量与数据第二节能量与数据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演进第四节数字经济时代第五节元宇宙新人生第六节元宇宙新文明第四章元宇宙:碳中和的工程和工具第一节元宇宙是碳中和的工程第二节元宇宙是碳中和的工具第三节元宇宙绿色GDP第四节数字孪生高效节能减排第五节BIGANT全面赋能碳中和第五章碳中和:元宇宙的制约与支撑第一节高碳能源是元宇宙制约第二节绿色能源是元宇宙支撑第六章新赛道:元宇宙与碳中和融合第一节新赛道的寻宝图第二节数字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第三节公众自愿碳中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4页共356页第四节工业元宇宙第五节农业元宇宙第六节健康元宇宙第七节文旅元宇宙第八节出行元宇宙第九节消费元宇宙第十节公益元宇宙第七章更好发展:元宇宙与碳中和的高阶平衡后记5.4一本书读懂碳中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5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耗时40年之久?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到跨国贸易,小到细胞呼吸,碳排放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z大威胁,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逃避全球变暖的现实。为应对这一巨大挑战,各国正在开展一场大规模合作行动。基于此,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全球减排的战略意义重大。本书将从碳中和的提出背景开始,逐步为你讲解究竟什么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国各行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转变机遇是什么,以及政府、企业、个人该怎么做。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经济社会未来40年的发展脉络,揭开碳中和的神秘面纱!(2)目录第1章当我们说起碳中和,我们在说什么001什么是碳中和003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003《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00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6页共356页未来数十年全球共同行动指南008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体系0082021年:我国碳中和元年010各国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分别宣布净零或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碳中和,国内外领先企业这么做为什么提出碳中和015实现碳中和,不只是一种责任015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什么是现在019我国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碳上已形成良好基础019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020特高压引领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020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年增长021实现碳中和为什么难以及难在哪儿022经济发展需求与节能减排约束:一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能源转型技术面临重重挑战023碳中和目标下的社会难题023第2章实现碳中和: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025要素一:技术可行027要素二:成本可控028要素三:政策引导030要素四:多边共赢031第3章碳中和40年,各行业转变路径及机遇03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7页共356页导图:各行业转变路径导图035碳中和40年蓝图:行业行动指南037能源供给侧037电力碳中和0371.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037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0523.大力发展储能技术065非电碳中和0731.推动氢能产业发展0742.加快生物质能利用081能源需求侧084工业行业脱碳0841.钢铁行业0842.水泥行业0923.化工行业103交通行业脱碳111建筑行业脱碳123服务行业脱碳131研究碳的“负排放”技术139碳汇1391.国际认证的“绿色黄金”:林业碳汇1402.被忽视的“蓝色宝藏”:海洋碳汇14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8页共356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1421.CCUS中关于“U”的再利用1432.CCUS技术成本高昂,商业化发展受限直接空气碳捕集145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145为什么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47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148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要这样做149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的政策保障不容忽视1492.从战略调整开始适应碳市场1503.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152发展绿色金融体系152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碳中和152支持绿色金融,央行这样做154绿色金融工具如何为产业助力1551.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1562.绿色债券这样“点绿成金”1583.绿色股权投资响应广阔投资机会160绿色金融给我们带来什么163总结:碳中和“公式”描绘行业脱碳之路164第4章实现碳中和,下一步怎么走167给每个人的建议16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09页共356页给企业的建议170给金融机构的建议178给政府部门的建议179第5章碳中和的多个误区183后记1895.5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上)低碳知识手册(下)碳交易知识手册(1)内容简介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已展开二十几年的气候协定谈判,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0页共356页陆续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巴黎气候协定》等多份重要文件。各缔约国为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政策行动,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气候协定谈判缔约方,肩负着巨大的减排责任。多次强调“是金山银山”,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正在努力走一条“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中国社会主义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从事环境咨询、环保服务、水务管理、溢油应急、消防应急等业务的环保企业,在开展相关业务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并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为宣传低碳环保知识、提升人民群众低碳生活意识,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了《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上、下册)》。上册《低碳知识手册》主要阐述了低碳相关概念、低碳相关政策、低碳发展与大众关系等,下册《碳交易知识手册》主要对碳市场体系、中国碳市场建立与发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企业开展碳交易、公众参与碳市场等问题进行阐述。(2)目录《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上):低碳知识手册》:第一章低碳发展的进程一、低碳概念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1页共356页二、低碳经济三、低碳发展四、低碳发展的进程五、低碳相关概念第二章主要国家低碳政策与进展一、欧洲二、美国三、韩国四、日本五、中国低碳政策与进展第三章低碳发展与大众一、低碳生活二、低碳交通三、低碳建筑四、绿色农业参考文献《低碳环保科普图书(下):碳交易知识手册》:第一章中国建立碳市场背景第二章碳市场体系介绍一、碳市场相关基本概念二、碳市场结构三、碳市场的构成要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2页共356页四、碳市场交易的制度特征五、中国碳市场体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三章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二、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三、中国碳市场建量目标四、中国碳市场建体部署第四章主要地方碳交易试点实践一、试点碳交易运行情况二、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特点三、试点碳市场具体情况第五章企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一、碳市场参与企业的类型二、碳市场对参与企业的影响三、企业碳交易面临的风险四、企业履约和碳资产管理第六章公众如何参与全国碳市场一、公众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概念二、公众参与碳市场建设的方式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3页共356页5.6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问答(1)内容简介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对企业碳减排管理人员常见的162个典型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内容包括碳减排政策标准、中国碳排放状况、碳核算与碳核查、碳交易、企业碳减排技术。本书的“问题”主要选自作者为企业实施碳盘查、碳核查时企业人员提出,以及在万家企业范围内公开征集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为原则,实用性强。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重点排放单位、万家企业的碳减排管理人员,也可供从事低碳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4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国际碳减排1第一节国际机构及行动11-1哪些气体属于温室气体?11-2为什么要实施碳减排?11-3清洁发展机制(CDM)指的是什么?21-4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国际机构有哪些?41-5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有哪些?51-6《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1-7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量是多少?71-8主要碳排放国家2030年的减排目标是多少?8第二节主要国家和地区低碳行动101-9美国的低碳措施主要有哪些?101-10欧盟采取了哪些低碳措施?111-11英国工业低碳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131-12日本实施碳减排有哪些经验?141-13韩国工业低碳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16第二章中国碳减排政策与行动18第一节中国碳减排政策182-1中国不同时期的碳减排目标是什么?182-2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职责是什么?由哪些部门组成?1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5页共356页2-3我国政府管理碳排放的机构有哪些?192-4我国“十一五”期间制订了哪些碳减排政策?202-5我国“十二五”期间在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22-6我国“十二五”期间采取了哪些节能与提高能效的措施以减少碳排放?242-7我国“十二五”期间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8我国在控制非能源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82-9我国在增加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10我国发布的碳减排标准有哪些?292-11我国强制性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有哪些?29第二节中国碳排放状况322-12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多少?322-13我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源主要有哪些?2-14我国能源活动产生多少温室气体排放?342-15我国主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多少?362-16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CO2排放状况如何?362-17北京市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382-18河北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382-19山西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3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6页共356页2-20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02-21湖北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22-22湖南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32-23广东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42-24重庆市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52-25陕西省近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45第三节中国低碳省市试点462-26我国首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有哪些?462-27我国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有哪些?472-28我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82-29我国首批低碳城(镇)试点有哪些地方?主要任务是什么?492-30广东省低碳试点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502-31湖北省低碳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512-32湖北省低碳试点实施的七大工程是哪些?522-33贵阳市低碳城市试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32-34镇江市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有哪些?542-35低碳试点城市的特色有哪些?552-36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有哪些?562-37创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8第四节中国“十三五”碳减排目标与措施5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7页共356页2-38我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什么?592-39我国能源领域碳减排将采取哪些措施?602-40我国在低碳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602-41我国不同区域低碳发展的措施有哪些区别?612-42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中将采取哪些低碳措施?622-43在低碳技术方面,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采取哪些措施?2-44我国在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63第三章碳核算与碳核查65第一节碳排放核算依据653-1碳排放核算的国际标准有哪些?653-2我国发布了哪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663-3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有哪些?673-4排放因子是怎么确定的?753-5我国公布了哪些年的电力排放因子?763-6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是多少?77第二节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793-7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主要步骤有哪些?793-8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如何确定?813-9如何识别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种类?813-10如何选择碳核算方法?823-11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如何计算?833-12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如何核算?8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8页共356页3-13购入和输出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何核算?853-14购入和输出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何核算?863-15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873-16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883-17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893-18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13-19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33-20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43-21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53-22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63-23铝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83-24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993-25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3-26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3-27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033-28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043-29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063-30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073-31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083-32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19页共356页3-33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13-34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33-35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43-36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53-37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63-38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117第三节碳核查1183-39三方碳核查机构实施核查的工作原则是什么?1183-40三方碳核查程序有哪些?1193-41现场碳核查工作内容有哪些?1203-42碳核查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213-43碳核查机构需要保存的记录有哪些?1223-44碳核查机构需要核查哪些内容?1223-45碳核查机构需对碳排放的哪些数据进行核查?1233-46三方碳核查机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243-47三方碳核查机构如何满足公正性要求?1253-48三方碳核查人员需具备哪些条件?126第四章碳市场127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及国外碳市场1274-1清洁发展机制(CDM)与我国碳市场有什么关系?1274-2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批准、签发情况如何?1284-3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情况如何?12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0页共356页4-4国外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324-5英国碳交易制度有哪些特点?134第二节中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1354-6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范围是什么?1354-7北京市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364-8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流程如何?1374-9北京碳市场交易开户流程是什么?1384-10北京市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394-11上海市哪些企业列入碳排放交易名单?1404-12上海市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414-13上海市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424-14天津市企业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444-15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454-16重庆市碳排放配额是如何确定的?1464-17重庆市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474-18广东省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是什么标准?1484-19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494-20广东省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504-21深圳市哪些企业纳入碳交易控排企业名单?1514-22深圳市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524-23湖北省碳排放配额是如何分配的?1534-24湖北省碳交易市场行情如何?15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1页共356页4-25七省市配额市场碳交易进展如何?有哪些异同?1554-26试点七省市CCER项目市场交易政策及进展如何?有哪些异同?157第三节中国统一碳市场1594-27国家“十三五”碳市场建设方案有哪些规定?1594-28全国碳市场管理两级管理制的职责分别是什么?1604-29全国碳市场运行不同阶段的任务是什么?161第五章企业碳减排162第一节碳减排主要措施1625-1企业碳排放管理人员(或部门)应做好哪些工作?1625-2企业如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碳减排?1635-3企业碳减排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645-4碳交易如何促进企业碳减排?165第二节企业碳减排先进经验1665-5国内石油石化公司是如何实施碳资产管理的?1665-6茂名石化公司如何实施碳排放管理的?1685-7浙江巨化公司是如何实施碳资产管理的?1695-8首钢是如何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的?1705-9韩国浦项钢铁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降低碳排放?1715-10水泥生产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735-11国际水泥行业如何进行CO2排放控制及减排?1745-12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7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2页共356页5-13青岛啤酒的低碳方案包括哪些内容?1775-14航空运输企业如何实施碳减排?1785-15机场如何实施碳减排?1795-16盘江集团如何通过“卖炭”变“卖碳”“害气”变“福气”获益的?1805-17富士康科技集团如何设立专业节能公司并通过碳交易获取收益的?181第三节低碳技术1825-18煤炭燃烧适用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25-19燃气燃烧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45-20石油化工企业适用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45-21钢铁企业适用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65-22有色金属企业适用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85-23建材企业适用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895-24机械加工企业有哪些低碳技术?1915-25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的成熟技术有哪些?1925-26减少企业电力消耗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935-27减少企业热力消耗的低碳技术有哪些?1955-28低碳能源先进成熟技术有哪些?19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3页共356页6、碳足迹碳足迹分析:概念、方法、实施与案例研究(1)内容简介碳足迹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重要的科学概念。《碳足迹分析:概念、方法、实施与案例研究》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梳理了碳足迹的科学概念体系及其关联意义,介绍了多种重要的碳足迹分析方法及其操作实践,并选取建筑、制造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解剖。《碳足迹分析:概念、方法、实施与案例研究》内容翔实易懂,可供节能减排领域的学者、科技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和技术人员参阅,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4页共356页亦可作为碳足迹操作实践的指南性手册使用。(2)目录第1部分为什么要分析和减少碳足迹?1碳足迹分析定义及相关概念1.1引言1.2碳足迹分析1.3温室气体1.4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1.5生命周期评价与隐含碳1.6其他足迹:水、氮和生态足迹1.7污染预防1.8可持续性与三重底线1.9缩略语1.10单位2最大限度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益2.1引言2.2环境效益2.3经济效益2.4企业形象效益2.5个人和社会效益3环境法律与法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5页共356页3.1引言3.2美国清洁空气法3.3美国1990F污染预防法3.4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3.5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3.6美国温室气体报告强制性规则3.7京都议定书第2部分碳足迹分析方法4碳足迹分析标准4.1引言4.2基于产品的碳足迹标准4.3基于活动的碳足迹标准4.4碳管理步骤5温室气体核算体系5.1引言5.2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综述5.3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总体原则5.4温室气体5.5边界设定5.6组织边界确定5.7操作边界确定5.7.1范围1排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6页共356页5.7.2范围2排放5.7.3范围3排放5.8临时边界确定6碳足迹分析的指标及性能测量6.1引言6.2温室气体排放测量6.2.1绝对测量6.2.2产出指标测量6.2.3投入指标测量6.2.4生产能力指标测量6.2.5基于生产活动的指标测量6.3商业和财务测量6.4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测量7互联网上可用的能源和温室气体计算器7.1计算器概述和对比7.2美国森林学会7.3博纳维尔环境基金会(BEF)7.4Clearwater7.5自然保护基金会7.6绿山能源公司7.7TerraPass公司7.8美国能源部——家庭能源节约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7页共356页7.9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8一些实体的碳足迹8.1引言8.2个人、组织和国家的碳足迹8.3产品隐含碳第3部分项目实施的系统方法9引言:碳足迹分析和节能的系统方法10六西格玛系统方法10.1引言10.2定义10.3测量10.4分析10.5改进10.6控制10.7总结11部署备选方案11.1引言11.2挑选废弃物最小化的供应商或合作者11.3部署计划的基本要素12创建成功的项目启动12.1引言12.2行政领导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8页共356页12.3战略目标12.4资源12.5测量指标12.6文化12.7沟通12.8经验教训12.9总结13温室气体与能源分析的一般方法13.1系统方法框架介绍13.2建立团队和确定项目(步骤1)13.2.1高层支持13.2.2项目团队13.2.3初始培训和介绍性会议13.2.4项目目标与测量指标13.2.5团队章程13.2.6项目时间表13.2.7项目预算13.3审核已有记录(步骤2)13.4流程制图与生产分析(步骤3)13.5现场数据采集(步骤4)13.5.1现场数据采集的准备13.5.2评估指南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29页共356页13.6数据分析(步骤5)13.7识别最小化机遇(步骤6)13.8确定、评估和选择备选方案(步骤7)13.8.1生成备选方案13.8.2通用的最小化备选方案13.8.3筛选备选方案13.8.4分析和选择备选方案13.9文档和部署计划(步骤8)13.9.1部署计划概述13.9.2获取资助13.9.3文档和部署计划的内容13.10实施和执行(步骤9)13.11对照目标验证计划(步骤10)13.12监控和持续提高绩效(步骤11)14雇员培训14.1引言14.2策略14.3培训议程第4部分案例研究15碳管理高等教育15.1鼓励与支持碳足迹分析与管理的组织和项目15.2案例研究:托莱多大学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0页共356页15.2.1研究背景与致谢15.2.2使用Wiki技术促进沟通15.2.3项目进展15.2.4项目范围与原始数据15.2.5排放总结(概述)15.2.6排放量预测15.2.7范围1排放的减排策略15.2.8范围2排放的减排策略15.2.9范围3排放的减排策略15.2.10碳抵消15.2.11教育16制造业能源分析与能源最少化16.1简介16.2方法16.3数据分析16.3.1办公室16.3.2入口16.3.3厨房16.3.4生产16.3.5其他区域16.4成本节约机会或建议16.4.1办公室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1页共356页16.4.2入口16.4.3厨房16.4.4生产16.4.5其他区域16.5建议和总结17医疗卫生方面的能源分析与能源最少化17.1引言与背景17.2方法17.3照明结果17.4照明建议17.4.1停车场外部的光感应器17.4.2F40T12灯泡的LED灯管的改进17.4.3出口标志牌LED的改造17.5照明建议的经济分析17.6环境影响17.7能源减少的其他领域18建筑和制造业能源分析与能源最少化18.1背景18.2方法18.3数据分析18.3.1机械加工车间18.3.2仓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2页共356页18.3.3办公室18.4成本节约的机会18.4.1机械加工车间18.4.2仓库18.4.3办公区域18.4.4其他区域18.5建议和总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3页共356页7、碳资产7.1碳金融系列丛书:碳资产定价技术与方法(1)内容简介《碳金融系列丛书:碳资产定价技术与方法》对碳金融资产定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补充了在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空白,有助于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在碳金融领域的学习。具体内容包括:碳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碳资产定价的主要方法以及具体到每一种碳资产的定价模型,如碳现货、碳期货、碳期权以及其他结构型产品。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4页共356页(2)目录1碳金融资产定价概述1.1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研究背景1.1.2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的意义1.2碳金融资产的基本概念1.3碳金融资产定价的基本原则1.3.1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特点1.3.2碳金融资产定价的功能1.4碳金融资产定价的基本要素、类型及体系1.4.1碳金融资产定价的基本要素1.4.2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类型及体系本章小结参考文献2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2.1金融资产的价值构成理论2.1.1劳动价值论2.1.2效用价值论2.1.3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2.2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知识2.3经典资产定价理论2.3.1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5页共356页2.3.2资本资产定价理论2.3.3套利定价理论2.3.4期权定价理论2.3.5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本章小结参考文献3碳金融定价的主要方法3.1价值的概念及定价的基本步骤3.1.1价值的基本概念3.1.2定价基本步骤3.2基于成本法的碳金融资产定价3.2.1概述3.2.2成本法的影响因素与应用特点及定价程序3.3基于收益现值法的碳金融资产定价3.3.1概述3.3.2收益现值法定价原则与应用特点3.3.3定价程序3.4基于市场比较法的碳金融资产定价3.4.1概述3.4.2影响因素与应用特点3.4.3定价程序3.5三种定价方法的比较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6页共356页3.5.1三种定价方法的综合比较3.5.2三种定价方法两两之间的比较3.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定价方法的构建3.6.1综合运用三种常用资产定价方法的原则3.6.2层次分析法简介3.6.3综合定价方法的构建3.7其他定价方法在碳金融资产定价中的应用3.7.1基本原理3.7.2应用特点3.8实际运用:以股价的确定为例3.8.1层次分析法在股票价值定价的具体应用3.8.2用三种不同定价方法定价的股票价值3.8.3股票价值的综合定价本章小结参考文献4碳价格变化因素与价格行为4.1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理论分析4.1.1文献综述4.1.2碳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4.1.3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4.2碳价历史信息对当前价格波动的影响4.2.1四类分析碳价变化的方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7页共356页4.2.2碳市场历史价格信息对当前价格的影响4.2.3碳市场历史价格对碳价未来走势的影响4.3流动性对碳价格波动的影响4.3.1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构建4.3.2碳市场在险值计算和检验4.3.3实例分析4.4碳市场内部机制对碳价格波动性的影响4.4.1碳市场内部机制对碳价波动的反馈作用4.4.2碳市场内部机制对碳价波动的影响机制4.5碳排放市场价格波动率的聚集效应4.5.1实例分析4.5.2ADF检验4.5.3碳排放价格波动聚集效应4.5.4异质性环境对碳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章小结参考文献5碳信用资产的定价5.1碳信用资产概述5.1.1碳信用资产的定义5.1.2碳信用资产的特点5.2碳信贷定价5.2.1商业银行碳信贷业务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8页共356页5.2.2碳排放权贷款定价5.3碳债券估值5.3.1碳债券概述5.3.2碳债券定价本章小结参考文献6碳排放权现货定价技术6.1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6.1.1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6.1.2碳排放权常见初始分配方式6.1.3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对二级市场的影响6.2基于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的现货定价6.2.1企业碳减排路径决策分析6.2.2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6.2.3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排放权定价6.3基于动态博弈的碳排放权定价6.3.1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简述6.3.2碳排放权异质性模型6.3.3碳排放权的动态博弈均衡本章小结参考文献7碳排放权期货定价技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39页共356页7.1碳期货价格基本理论7.1.1古典期货价格理论7.1.2现代期货价格理论7.2碳期货定价技术7.2.1碳排放权作为投资性资产的期货定价7.2.2碳排放权作为消费性资产的期货定价7.2.3碳期货、现货价格关系7.3碳期货应用7.3.1碳期货套期保值7.3.2碳期货套利交易本章小结参考文献8碳排放权期权定价技术8.1期权定价的主要步骤与方法分类8.1.1期权价格的特性与证券价格变化过程8.1.2期权定价的主要步骤8.1.3期权定价方法8.1.4期权定价方法比较8.2碳排放权期权定价的B—S公式8.2.1B—S模型假设8.2.2B—S期权价值模型8.2.3B—S模型的应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0页共356页8.3碳排放权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8.3.1看涨期权价值的二叉树模型8.3.2二叉树定价模型的深入理解与应用8.4碳排放权期权定价的鞅方法8.4.1鞅8.4.2等价鞅测度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本章小结参考文献9碳排放权结构性产品定价9.1碳排放权结构性产品概述9.1.1产品构成特性9.1.2产品收益形式设计特点9.1.3结构性碳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与功能9.1.4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发展9.2碳排放权结构性产品的基本定价原理9.2.1固定收益部分的定价9.2.2衍生品部分的定价9.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碳排放权结构性产品分析9.3.1投资者风险属性与结构性理财产品9.3.2生命周期理论9.3.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分析9.4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碳排放权结构性产品分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1页共356页9.4.1蒙特卡罗模拟的基本过程9.4.2蒙特卡罗模拟的技术实现9.4.3减少方差的技巧9.4.4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优缺点9.5不确定性方法下结构性碳排放权产品的定价9.5.1流程与模型9.5.2结构性产品比较静态分析9.6结构性产品定价模型的具体应用:以KODA产品为例9.6.1KODA产品的结构9.6.2KODA产品价值的确定9.6.3KODA产品案例分析7.2碳资产管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2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市场化碳减排体系,重点逐步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航空八个行业。在此背景下,梳理碳资产及碳资产管理相关内容,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性和必要性。本书基于作者从事碳交易的十余年经验,以碳资产、碳金融及碳资产管理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碳资产管理的理论及模式,是业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科普书、工具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碳资产概述、国内配额碳资产、国内减排碳资产、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等。本书适用于大型控排企业管理者、能源行业从业者、金融界人士、出口型企业、碳资产管理行业从业者以及大学生阅读使用。(2)目录第1章碳资产概述1.1碳资产的概念与内涵1.2碳资产的属性1.2.1稀缺性1.2.2消耗性1.2.3投资性1.2.4商品属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3页共356页1.2.5金融属性1.3碳资产的分类1.3.1根据碳市场交易的客体分1.3.2根据目前的碳资产交易制度分1.4碳资产交易市场——碳市场1.4.1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基础交易行为——碳交易1.4.2全球碳排放市场的交易创新——碳金融第2章国内配额碳资产2.1国内碳交易市场总设计2.1.1背景2.1.2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2.1.3国家开展碳交易对企业的意义2.1.4国家碳交易体系的主要目标和路线图2.2试点省(市)碳交易体系建设2.2.1法律法规2.2.2总量目标与覆盖范围2.2.3MRV制度2.2.4配额分配2.2.5登记注册系统2.2.6交易制度2.2.7履约机制2.2.8惩罚机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4页共356页2.3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第3章国内减排碳资产3.1国内减排碳资产的概念和背景3.1.1国内减排碳资产的概念3.1.2国内减排碳资产的背景3.1.3项目资格3.1.4企业资格3.2国内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项目类型及相关参与机构3.2.1国内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3.2.2中国自愿减排的项目类型3.2.3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相关开发参与机构3.3国内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流程3.3.1项目设计文件编写3.3.2项目审定流程3.3.3项目备案流程3.3.4监测报告编写3.3.5项目核查流程3.3.6减排量备案3.4注册登记系统开户流程第4章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4.1碳金融市场4.1.1碳金融市场的内涵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5页共356页4.1.2碳金融市场的分类4.2碳金融工具4.2.1碳金融原生工具4.2.2碳金融基本衍生工具4.2.3碳金融创新衍生工具第5章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5.1碳资产管理的概述5.2国内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5.2.1气候变暖仍在持续,人类活动是主因5.2.2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任重道远5.2.3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5.3国内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实施体系5.3.1碳盘查5.3.2信息公开、碳披露和碳标签5.3.3企业内部减排5.3.4碳中和5.3.5参与顶层设计5.3.6碳交易5.3.7碳金融5.4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现状5.4.1国外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析5.4.2国内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6页共356页5.4.3国内非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第6章企业碳资产管理服务6.1企业碳资产管理战略的制定6.1.1企业碳资产管理战略制定三步走6.1.2行业碳管控风险和成本评估6.2企业碳资产管理服务的核心内容6.2.1基础顾问服务,保证碳资产的基础价值6.2.2高端定制服务,高回报盘活碳资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7页共356页8、碳评价8.1绿色工厂创建精益与可持续制造(1)内容简介本书将精益思想用于工厂的绿色价值流,将精益和绿色有机结合,阐述了“精益绿色商业模式”,浓缩了“地球、人和利润”的核心价值,展示了其在生产单元、工厂和延伸产品领域的应用,讲解了如何在相关领域开展持续改善活动。书中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实施指导材料,介绍了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的5大原则、相关的20个问题和答案,并给出了绿色精益的10个结论。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案例到总结,将给企业管理者、精益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8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概览模式后的概念运营管理的“输入”精益生产的影响力精益企业的四个维度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思维概念间的互联:运营、精益、绿色和可持续性精益思想和绿色思维如何结合产生一个概念性的商业模型第二章精益、绿色商业模式和运营实施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理解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的改善活动生产单元的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姐妹生产单元中的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活动价值流中的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逆向测试:在一个有不同制造环境的生产单元应用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节约物质和能量的方法第三章实施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心得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的定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49页共356页确认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识别成功的前提条件精益和绿色商业模式的20个问题及答案第四章结论第五章本书研究背后安德里亚的真实生活故事8.2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1)内容简介《“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针对我国碳减排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认证、认可、基础工具三个角度,组织、产品、项目、技术四个层面开展研究,结合我国行业产业的特点,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0页共356页认可制度,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制度,形成包括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机构和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核查与认证技术体系、基础数据库、认证标准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系在内的完整的国家认证认可体系。从组织、产品、项目和技术等四个层面选择典型对象开展碳排放认证认可示范,建立碳排放认证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国低碳发展提供支撑。(2)目录1.认证认可在碳排放和碳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1.1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的背景1.1.1气候变化谈判1.1.2国外背景1.1.3国内背景1.2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相互关系分析1.2.1核心术语和定义1.2.2相关概念关系辨析1.3认证认可在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1.3.1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1.3.2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1.3.3认证认可在我国低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1页共356页2.国际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制度、模式、经验和趋势2.1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的政策和制度背景2.1.1强制碳交易2.1.2自愿减排机制2.1.3强制报告制度2.1.4产品和服务低碳供应2.2不同层面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模式2.2.1基于组织的评价模式2.2.2基于项目的评价模式2.2.3基于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模式2.2.4基于技术的评价模式2.3国际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技术2.3.1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标准2.3.2国际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数据库2.4国际碳排放和碳减排相关的认可活动2.5国际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的经验借鉴3.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3.1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发展现状3.1.1国家和地区层面碳排放评价3.1.2其他层面碳排放评价3.1.3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认可工作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2页共356页3.1.4碳排放数据库建立情况3.1.5碳排放与碳减排认证认可标准体系3.2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的需求分析3.2.1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服务于国家总体减排战略3.2.2不同层面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需求3.2.3碳排放数据库建设需求3.2.4碳排放评价机构认可需求4.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战略4.1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4.2总体布局4.3实施路径4.4认证制度实施策略4.4.1组织层面实施路径4.4.2项目层面实施策略4.4.3产品层面实施策略4.4.4技术层面实施策略4.5认可制度实施策略5.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5.1创新认证认可理论5.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3页共356页5.3落实并出台有关政策5.4重视技术支撑5.5加强组织实施5.6有效监督管理附录1术语和定义附录2缩略词附录3中国碳排放与碳减排相关政策和法规附录4碳交易有关交易所动态附录5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比较附录6清洁发展机制指定经营实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4页共356页9、碳汇9.1林业碳汇论文精选(1)内容简介《林业碳汇论文精选/“碳汇中国”系列丛书》精心遴选了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60篇论文,按照林业碳汇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森林碳汇的基础研究、林业碳汇产权与碳汇交易等专题加以整理、汇集,编辑成书,不仅方便科技和管理人员学习林业碳汇相关知识,为从业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消除碳足迹等公益活动提供技术支撑。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5页共356页(2)目录上篇林业碳汇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碳管理之路解读“碳汇林业”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例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政策机制及对策研究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概述加快林业碳汇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中国林业碳管理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碳汇林业的实践与管理浅谈“碳中和”会议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我国林业的立场及对策建议中国林业碳汇管理现状与展望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森林碳伙伴基金运行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林业碳汇的经济属性分析中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选择与评价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汇与碳税制度设计之我见聚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回顾与前瞻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6页共356页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发展碳汇林业正当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建设关于发展碳汇林业的理性思考凝聚全球共识见证中国担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周年回眸(上、下)气候变化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展望谈判艰难德班气候大会终获新成果——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观察多哈气候大会开启通向希望之门华沙气候大会通过有关林业一揽子决定利马气候大会就新协议谈判达成相关决定林业议题继续受到普遍关注部分国家REDD+国家战略文件背景分析LuLuCF报告和核算规则现状、问题及趋势澳大利亚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篇森林碳汇的基础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7页共356页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1977~2008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的时空变化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I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北京城市园林树木碳贮量与固碳量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及其价值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REDD+对我国木材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下篇碳汇产权与碳汇交易国际、国内碳市场的发展展望中国的碳交易之路:中国碳市场建设概况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美国林业碳汇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8页共356页国际自愿碳汇市场的补偿标准森林碳汇服务市场交易成本问题研究国内外林业碳汇产权比较研究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林业碳汇交易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伐木制品相关议题国际谈判进展及各国应对策略分析基于HAsM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模拟基于社会偏好的森林生态服务产品自愿供给路径分析促进林业生态产品生产与发展对策建议——以林业碳汇为例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三期的改革及其启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59页共356页9.2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1)内容简介《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是一本研究林业碳汇的专著。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新知识和新构想,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碳汇知识的专著。《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不仅适用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者、林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研究林业碳汇时提供有益借鉴。该书的出版对构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市场进程和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0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碳汇与林业碳汇一、碳汇问题的由来二、林业碳汇活动的意义三、林业碳汇概念第二节碳汇市场与管理政策一、碳汇市场概况二、碳汇项目级的交易进展三、碳汇管理第三节碳汇问题研究一、研究的国内外背景二、碳汇技术研究三、碳汇管理政策体系的建立第二章林业碳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学基础一、生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二、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核心内容三、林业碳汇问题的生态学依据第二节经济学基础一、几个相关的经济学概念二、微观市场理论的主要机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1页共356页三、生态经济学的思想与碳汇功能的市场化选择四、碳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政策学基础一、理论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二、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的相互关系三、碳汇研究的政策架构四、克服碳汇市场失灵的政策选择第四节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的主要思想二、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三、森林的生长增加对碳的吸收和碳固定四、毁林引起碳排放的增加五、促进碳汇自然生产的政策措施第五节森林经营理论基础一、森林经营的主要思想二、保护现有森林的碳储存三、增强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固定四、发展碳替代的可能方式五、促进碳汇生产的政策措施第六节项目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一、项目管理与评价的主要思想二、项目管理的思想在碳汇活动中的应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2页共356页三、碳汇项目的评价四、碳汇生产评价的政策含义第三章国际碳汇活动与管理第一节国际林业碳汇管理一、国家主体资格二、项目相关机构三、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则四、项目运行周期五、能力建设六、我国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节国际碳市场管理一、欧盟排放贸易计划及其政策二、英国排放贸易计划及其政策三、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及其政策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削减计划及其政策五、碳市场管理模式评价第三节国际碳汇项目案例一、普朗特(Plantar)项目二、大西洋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三、案例评价第四章国内林业碳汇活动与管理政策第一节国内开展碳汇活动的必要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3页共356页一、引进林业建设的额外资金二、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三、推进林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四、积极影响林业发展的国际进程五、支持国家气候外交谈判六、促进林业经济理论的拓展第二节开展林业碳汇活动的可行性一、碳汇活动的战略环境分析二、SWOT理论的基本思想三、社会政治制度的保障四、林地资源支撑五、市场需求支持六、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七、可以消除的顾虑第三节管理政策研究一、系统论的设计思想二、优先战略三、赶超战略四、碳汇管理政策总体思路的构建第五章国内林业碳汇项目实践第一节广西碳汇项目一、项目建设目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4页共356页二、前期准备第二节内蒙古碳汇项目一、项目建设目标二、项目实施区域三、项目预期收益第三节云南、四川项目一、项目概要二、项目目标三、项目内容四、项目进展第四节辽宁项目一、项目目标二、实施过程三、预期效益第五节山西项目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三、项目预期效益四、投资预算第六节广西项目的经验第六章《京都议定书》规则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第一节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优先发展区域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5页共356页一、建立优先发展区域的意义二、建立优先发展区域的思路三、评价指标的选择四、技术路线五、1990年以来无林地信息分析七、林木生长率评价指标八、社会经济评价指标第二节综合评价指标一、数据标准化处理三、编制全国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优先区域综合评价图第三节优先发展区域第四节针对京都市场的政策设计一、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二、确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三、建立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库四、碳汇交易要获得国家行政许可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应国家归口管理六、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七、重视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八、制定配套政策第七章非京都规则下碳汇自愿市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6页共356页第一节国际碳汇自愿市场一、市场规模二、市场准入标准三、碳汇贸易的争论四、零售市场的买卖双方第二节建立中国首个碳基金一、建立绿色碳基金的目的二、绿色碳基金的建立三、绿色碳基金未来的走向四、参与绿色碳基金企业获得的收益五、民间融资第三节针对非京都市场的政策建议一、扩大捐资渠道二、碳汇基金用途三、加强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四、争取财政支持五、呼吁相关立法六、促进国内交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7页共356页9.3林业碳汇知识读本(1)内容简介《林业碳汇知识读本/“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从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的基本内容入手,对碳汇/碳源、碳汇林业、碳汇营造林方法学、碳汇交易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学习碳汇知识的很好的读本。《林业碳汇知识读本/“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为“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引起读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引导读者积参与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8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气候变化基础知识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其评估报告三、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四、京都议定书五、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六、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和毁林的定义七、气候和气候变化八、气候变化的原因九、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十、碳源和碳汇十一、全球碳循环十二、光合作用第二章森林基础知识一、森林的定义二、森林的特点三、森林生态系统四、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特征五、森林资源六、森林的功能七、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碳储量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69页共356页八、森林碳库九、森林文化十、森林医学第三章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一、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碳汇林业和碳汇造林二、我国森林资源概况三、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四、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五、应对气候变化给林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六、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七、我国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八、我国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第四章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与谈判一、联合国气候大会二、巴厘路线图三、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四、森林碳伙伴基金五、全球环境基金六、绿色气候基金七、气候谈判中的利益集团八、中国自主减排承诺九、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0页共356页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新一轮自主减排承诺目标第五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管理机构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二、相关管理机构设置第六章国内外碳市场与林业碳汇交易一、碳排放、碳排放权、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二、碳交易三、国际碳交易市场四、国内碳交易市场五、国际碳基金及其类型六、碳税与碳关税七、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流程八、国内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九、开发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林业碳汇项目的条件十、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证机构十一、开发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的适用条件十二、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适用条件十三、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十四、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林业碳汇项目第七章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项目开发与公益活动实践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简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1页共356页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志愿者工作站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公益礼品卡四、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中和项目五、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林业碳汇自愿交易试点六、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城市指标体系第八章低碳发展一、低碳、低碳生活与低碳发展二、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三、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四、低碳社区与低碳社区试点五、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六、低碳城镇化第九章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概念二、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三、生态文明的本质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经典语录第十章绿化环保知识一、世界地球日二、世界森林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2页共356页三、世界环境日四、全国低碳日五、中国植树节六、各国植树趣闻七、我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成效八、湿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九、低碳生活常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3页共356页10、碳核算10.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与减排(1)内容简介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更换能源形式,提高能源效率,优化工艺过程三个类别分析梳理出化工行业目前主要存在的一些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建立了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体系和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评估与筛选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工业园区动态、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控及减排政策推荐,开发了"化学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减排绩效评估系统",该系统集信息申报、排放核算、排放分析、技术推荐为一体,为园区管委会及各个企业优化管理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有力技术保障。最后,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4页共356页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及张家港数字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核算了两个园区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识别主要的排放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并针对分析结果,为高排放企业推荐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2)目录第1章绪论1.1温室气体概念1.2温室效应原理1.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4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形成1.4.1《1996年IPcc清单指南》1.4.2《优良做法指南》1.4.3《2006年IPcc清单指南》1.4.4IPCC温室气体排放因予数据库1.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1.5.1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编制1.5.2中国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的编制1.6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与方法1.6.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1.6.2低碳技术第2章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5页共356页2.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系统边界2.2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2.2.1能源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2.2.2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2.2.3废弃物处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第3章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评估与筛选3.1工业行业主要温室气体控制技术3.1.1更换能源形式(优化能源结构)3.1.2提高能源转换/使用效率3.1.3优化工艺过程3.2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评估与筛选指标体系3.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2.2指标体系构建方法3.2.3指标具体说明3.2.4指标权重确定3.3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评估与筛选3.3.1准则制定3.3.2专家打分3.3.3加权排序第4章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减排绩效评估软件设计4.1系统架构4.2系统工作流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6页共356页4.3用户管理4.3.1普通用户注册及管理4.3.2管理用户注册及管理4.4信息申报4.5申报信息审核4.5.1企业用户自主检验4.5.2管理员审核检验4.6排放核算4.7排放结果输出4.7.1面向管理员的结果输出4.7.2面向企业用户的结果输出4.8减排绩效评估.4.8.1基于年度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绩效评估4.8.2基于单位产值温室气体减排绩效评估4.9减排技术评估与筛选4.9.1系统架构4.9.2系统逻辑结构和组成4.9.3系统工作流程4.9.4功能模块设计第5章软件系统申报表单设计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5.2化学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7页共356页5.2.1氨气生产过程5.2.2硝酸生产过程5.2.3己二酸生产过程5.2.4电石生产过程5.2.5Ti02生产过程5.2.6纯碱生产过程5.2.7己内酰胺、乙二醛和乙醛酸生产过程5.2舟甲醇生产过程5.2.9乙烯生产过程(属于石化和黑炭生产过程)5.2.10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生1立过程(属于石化和黑炭生产过程)5.2.11环氧乙烷生产过程(属于石化和黑炭生产过程)5.2.12丙烯腈生产过程(属于石化和黑炭生产过程)5.2.13炭黑生产过程(属于石化和黑炭生产过程)5.2.14一氯二氟甲烷(HcFc一22)生产过程5.3金属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5.3.1生铁生产过程5.3.2钢铁生产过程5.3.3铁合金生产过程5.3.4铝生产过程5.3.5镁生产过程5.3.6铅生产过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8页共356页5.3.7锌生产过程5.4电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5.5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5.6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申报表单5.7能源消耗信息申报表单设计5.7.1普通能源消耗信息申报表单5.7.2能源生产企业能源信息申报表单5.8废弃物处置信息申报表单设计5.8.1同废处理信息申报表单5.8.2废水处理信息申报表单第6章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减排绩效评估软件使用指南6.1用户角色分类6.2用户角色对应任务说明6.3角色使用介绍第7章案例分析7.1工业园区简介7.1.1自然条件7.1.2社会经济概况7.1.3产业发展现状7.1.4能源消耗现状7.1.5生态环境现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79页共356页7.1.6低碳发展基础7.1.7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7.2园区碳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7.2.1园区碳排放量核算工具7.2.2核算内容及范围7.2.3核算结果7.2.4园区碳排放量预测7.3信息申报情况7.4减排技术推荐10.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具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0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本书以《京都议定书》管控温室气体为对象,主要研究介绍了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工具。内容有:热电联产中的GHG排放、已二酸生产N2O的排放、制铝过程和氨生产过程中的GHG排放、制冷与空气调节设备的GHG排放,碳管理计算工具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计算统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估等。本书可作为全国范围内有意愿参与自愿减排的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盘查、核算的指导读物,亦可供国家有关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人员参考。(2)目录导言0010.1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0020.2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0020.3全球排放的百年历史以及所形成的现状0070.4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途径0090.5本书的主要内容及所希望达到的目的0121热电联产(CHP)电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分配0151.1概论0161.2热电联产排放分配方法0191.3效率方法的使用指南0211.4内能法的使用指南0261.5工作潜能法的使用指南02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1页共356页2计算制造、安装、使用、处置制冷和空气调节设备的氢氟碳化物(HFC)、全氟碳化物(PFC)的排放量0292.1综述0302.2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选择0332.3制冷和空调的HFC排放量0332.4盘查清单质量0433己二酸生产中N2O排放量的计算工具表指南0453.1概述0463.2活动数据与排放因子的选择0463.3工具所使用的计算方法0473.4己二酸生产中N2O直接排放量0473.5与己二酸生产相关的燃料燃烧所排放的CO20484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报告0494.1铝行业对WRI/WBCSD温室气体议定书的附录0504.2铝生产及其辅助过程CO2与PFC排放的计算方法0624.3计算电解铝生产CO2当量排放总量的Excel表格与指南4.4铝行业相关定义0915氨生产中CO2排放量的计算工具表使用指南0955.1概述0965.2排放因子的选择0975.3排放量计算0975.4质量控制09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2页共356页5.5报告与文件0996氟制冷剂(HCFC—22)的生产过程中三氟甲烷(HFC—23)的逸散排放计算工具指南1016.1综述1026.2计算方法,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1026.3清单质量1047钢铁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1057.1概述1067.2组织和运营边界1077.3方法论1097.4估算燃料固定燃烧的CO2排放因子缺省值1257.5估算燃料固定燃烧排放的CH4和N2O的一级默认值1307.6单位转换比率1328石灰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计算1358.1概述1368.2方法的概述1368.3石灰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379硝酸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的计算工具指南1399.1概述1409.2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选择1409.3计算氧化亚氮的排放1409.4清单质量142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3页共356页10估算纸浆生产和造纸厂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工具14310.1执行摘要14410.2计算工具(版本1.1)14510.3硫酸盐制浆工厂石灰窑炉和煅烧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10.4热电联产系统(CHP)的温室气体排放分配:建议指南及方法回顾20610.5现有盘查议定书中估算交通车辆与机械的温室气体排放方法概述21310.6源于纸浆和造纸厂垃圾管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推荐方法和现有方法概述22110.7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23910.8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系列表格24410.9总结版本1.0的重大修订24411消耗的购买电力、热或蒸汽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24911.1概述25011.2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25111.3活动数据和排放系数的选择25311.4使用计算工作表25711.5计算的质量控制25811.6报告与记录25912全球增温潜势值26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4页共356页13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计算统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估26713.1前言26813.2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相关的不确定性26813.3统计不确定性的汇总27213.4不确定性的评估和汇总过程27213.5筹备数据评估(步骤1)27313.6在源水平上量化统计的不确定性(步骤2)27413.7结合间接测量的单一源排放的不确定性(步骤3)27613.8小计和汇总单一排放源量化的不确定性(步骤4)27713.9不确定性评估解释和文件化(步骤5)27813.10使用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提供的不确定性计算工具13.11了解更多信息28114Change碳管理计算工具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28314.1前言28414.2范围1:直接排放因子28414.3范围2:间接电力排放因子28914.4范围3:其他排放因子28914.5固体及液体衍生燃料计算及假设29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5页共356页10.3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1)内容简介《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对碳减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碳排放的数据进行核算和预测,提出一套碳排放的评价和减排研究体系。《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碳排放的智能预测、河南省碳排放峰值研究、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等。《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6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1.2.2现实意义1.3文献综述1.3.1碳会计信息披露1.3.2碳排放影响因素1.4研究内容与方法1.5创新与不足1.5.1本书创新点1.5.2本书存在的不足第2章理论基础2.1碳排放及相关理论2.1.1碳排放2.1.2灰色关联分析理论2.1.3人工神经网络理论2.1.4系统动力学理论2.2碳信息披露及相关理论2.2.1碳信息披露2.2.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7页共356页2.2.3可持续发展理论2.2.4信息不对称理论2.2.5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章中国碳排放的智能预测3.1智能预测3.1.1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3.1.2基于BP神经网络中国碳排放预测模型3.1.3基于RBF神经网络中国碳排放预测模型3.1.4基于小波神经网络中国碳排放预测模型3.1.5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3.2“十三五”期间碳排放预测及减碳对策研究3.2.1自变量情景值3.2.2“十三五”期间碳排放情景值预测3.2.3“十三五”期间减碳对策与途径第4章河南省碳排放峰值研究4.1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现状4.1.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4.1.2能源消费现状4.1.3碳排放现状4.2河南省碳排放峰值模型构建及分析4.2.1系统分析4.2.2模型构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8页共356页4.2.3模型分析4.3河南省碳排放峰值模型情景分析4.3.1情景设计4.3.2能耗和排放对比分析4.3.3综合对比分析第5章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5.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5.1.1制造业的行业特征5.1.2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5.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2.1财务特征影响因素分析5.2.2公司特征影响因素分析5.2.3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5.2.4变量定义5.2.5模型设定5.3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5.3.1描述性统计分析5.3.2相关性检验5.3.3多元回归分析5.3.4实证研究结果分析5.3.5稳健性检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89页共356页第6章结论与展望6.1结论6.1.1中国碳排放的智能预测6.1.2河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6.1.3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6.2展望10.4碳排放核查员培训教材(1)内容简介《碳排放核查员培训教材》从相关术语、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权交易、组织层次温室气体量化与报告、温室气体核查的策划与实施、排放因子计算、减排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为碳核查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建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0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术语及定义第2章应对气候变化行动2.1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1.1温室效应2.1.2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1.3气候变化对未来全球的影响2.2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2.1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2.2.2各国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2.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3.1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宏观政策与规划2.3.2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第3章碳排放权交易3.1碳排放权交易概述3.1.1交易类型3.1.2国际碳交易市场机制3.1.3碳交易发展历程3.2各国和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介绍3.2.1国际碳交易3.2.2中国的碳交易3.2.3深圳市的碳交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1页共356页3.3碳交易中的MRV制度3.3.1MRV制度介绍3.3.2主要国家和地区MRV制度3.3.3温室气体量化与核查标准规范介绍3.3.4温室气体量化及核查与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及审核的异同第4章组织层次温室气体量化与报告4.1量化与报告概述4.1.1量化与报告的原则4.1.2量化与报告的流程4.2量化与报告要点解读4.2.1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4.2.2边界设定4.2.3常见排放源识别及量化方法介绍4.2.4数据质量管理4.2.5组织温室气体清单及报告的编制要求4.2.6特殊行业量化方法简介4.3案例分析4.3.1量化与报告案例4.3.2排放源识别案例4.3.3活动数据的收集和传递案例4.3.4排放因子的计算案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2页共356页4.3.5数据质量评分案例4.3.6不确定性分析案例4.3.7特殊行业制程排放量化案例第5章温室气体核查的策划与实施5.1核查概述5.1.1核查原则5.1.2核查与审核的不同点5.1.3核查流程5.2核查要点解读5.2.1核查策划5.2.2核查程序5.2.3温室气体量化过程与量化结果评价5.2.4核查结果5.2.5技术评审5.2.6核查记录与保存5.3核查案例5.3.1体系/边界核查案例5.3.2核查思路案例5.3.3核查策划案例5.3.4现场核查案例第6章排放因子计算6.1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3页共356页6.1.1直接测量6.1.2基于燃料燃烧的计算方法6.1.3化学平衡法6.2能源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6.2.1电力排放因子6.2.2蒸汽排放因子6.2.3热电联产排放因子第7章减排措施7.1主要用能设备及其节能要求7.1.1主要用能设备节能监测7.1.2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7.1.3主要用能设备能耗分析部分参数7.1.4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要求及措施7.2主要用能设备节能减排措施7.2.1温控设备7.2.2生产设备7.2.3能源设备7.2.4其他主要耗能设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4页共356页11、碳捕集、储存与利用11.1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1)内容简介《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遵循“理论探讨一实证考察一本土分析一制度构建”的研究逻辑与路径,通过对碳捕获与封存问题的立法和实践考察,综合考量立法对碳捕获与封存的规制基础,并借助对世界各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理念、立法原则、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制度框架等领域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的研究认为,对碳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5页共356页获与封存进行立法规制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处理好项目的所有人、执行人、征管者和第三方的利益关系,需要做到各利益主体法律地位和权利归属明晰、各方利益平衡、责任分配合理。而在具体的制度建构层面,则应将碳捕获预留制度、申请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估制度、风险预防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转移制度、融资激励制度等作为主要范畴。或许,这一简短的总结和归纳仍无法勾勒出《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的全部学术思想和观点,亦无法涵盖我和所有课题组成员对《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所倾注的感情和付出的努力,但我想,“积小流方能成江海,积跬步方可至千里”,《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哪怕只有某一方面能够助力于建构碳捕获与封存的法律框架体系,能够推动碳捕获与封存项目在我国的广泛认同、观念普及和有效实施,便已是一个了不起的“一小步”。《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虽是一个偏理论性的课题成果,却也尝试尽可能地“接地气”。在课题写作和资料采集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曾集中或分次前往重庆、天津、连云港等地调研重庆合川双槐电厂、华能绿色煤电天津IGCC电厂示范工程项目、连云港清洁能源科技示范项目相关碳捕集装置的配置情况与监管状态,确保本课题的相关建议能够直接助力于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在以火电厂为代表的相关产业中的实践运行。我始终认为,在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对法律问题的研究不能故步自封,应找到法律、技术与实践问题的契合点,使得法律在对技术风险进行规制的同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6页共356页也发挥其在促进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强部门合作推广运行、强化协同监管中的作用。就此而言,让碳捕获与封存立法问题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的重视,亦是《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西政文库》想要达到的目标之一。(2)目录导论我国CCS技术的立法背景与研究现状1一、CCS技术的发展及其立法诉求3二、CCS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立法概况8三、本书的研究路径和框架16第1章对象诠释:CCS技术的概念及其机理第一节CCS技术的内涵界定及其实践发展一、CCS的内涵界定18二、CCS技术的实践与发展脉络26第二节CCS技术以及相关碳减排途径的优劣比较32一、主要的碳减排途径以及优劣分析32二、CCS技术在碳减排中的贡献度及其基本优势34三、CCS技术的缺陷及其存在的风险38四、CCS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可行性44第三节CCS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46一、与CCS技术相关的实体性问题47二、与CCS技术相关的程序性问题52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7页共356页第二章理论支撑:CCS技术法律规制的原理诠释55第一节法学视角:风险防范与利益平衡55一、CCS技术产生的风险需要法律规制:风险预防理论.二、CCS技术应用中的利益冲突需要法律制衡:利益平衡理论59第二节法视野:气候变化与合作63一、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变革的现实需求63二、碳减排的义务与合作要求加快CCS立法..65第三节环境法视角: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66一、可持续发展理念视域下平衡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的必然要求二、低碳经济理念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69三、清洁生产理念下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经之道72第四节经济法视角:协同治理与效用分析75一、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理论..75二、公共产品理论与CCS技术的运用和发展79三、外部性理论与CCS技术的运用和发展.80四、成本—收益分析理论82第三章视角:法架构下CCS技术的立法考察.86第一节公约对CCS技术法律规制的基本概述..87第二节气候变化公约对CCS技术的法律规制..90一、从理念到共识:气候变化治理框架的建立9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8页共356页二、CCS技术:治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选择97三、气候变化公约对CCS技术的法律规制.100第三节海洋公约对CCS技术的法律规制.104一、对CO2进行海底封存的可行性及其风险.104二、对CO2进行海底封存的争议..105三、海洋公约对CCS技术的界定与规范.105第四节跨境环境公约对CCS技术的法律规制114一、《巴塞尔公约》《巴马科公约》对CCS技术的规制二、《跨界国环境影响评价公约》对CCS技术的规制116第五节IEA《CCS示范法》对CCS技术的法律规制117一、封存地点的选择.119二、监督与检查机制.121三、矫正与补救措施121四、计划期间的责任归属122五、封存场址关闭的标准与授权123六、后封闭期间的责任归属.123第六节法架构下对相关公约的评析..125一、法架构下对CCS立法聚焦的几个基本问题..126二、进一步完善CCS法架构的相关建议.128第四章域外考察:国外CCS技术的立法实践..131第一节发达和地区CCS技术的立法发展及其制度评析一、欧盟CCS立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制度评析.132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199页共356页二、英国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40三、德国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45四、美国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48五、澳大利亚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57六、加拿大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63七、挪威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设计167八、日本CCS的立法发展与制度内容168第二节域外发展中CCS技术立法的现状考察及评析.169一、巴西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0二、印度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0三、印度尼西亚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1四、马来西亚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2五、墨西哥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2六、南非关于CCS的法律及制度发展173第三节CCS技术在域外和地区的立法成效评析174一、域外和地区CCS法律与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制度成效二、域外和地区CCS法律与政策的缺陷分析190第五章实践研究:我国CCS技术法律规制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196第一节我国发展CCS技术的背景与现状196一、分歧与权衡:我国发展CCS技术的观念评述19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0页共356页二、我国发展CCS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考察..199第二节我国CCS技术法律规制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214一、我国有关CCS技术的环境政策规范及其问题214二、我国参与相关的CCS公约的现状及问题219三、我国涉及CCS技术的立法现状及问题.222第三节我国发展CCS技术的监管框架及问题评析233一、我国CCS技术的监管框架概况.233二、我国CCS技术的监管框架及其问题235第六章本土与移植:我国CCS技术的立法构想.238第一节我国CCS技术立法建制的宏观路径:融入与中国国情.238一、法路径:CCS立法与相关法内容的衔接238二、法路径:契合中国语境和范式的专门CCS立法.240第二节我国CCS技术立法建构的中观路径:理念支撑与原则指引244一、CCS立法的理念支撑244二、CCS立法的程序规范.246三、CCS立法的原则指引..247四、CCS的监管体制建构..250第三节我国CCS技术立法建制的微观路径:制度建设与风险管理..253一、明确CO2的法律定性..25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1页共356页二、明确CCR作为实施CCS的预备性制度254三、完善CCS的安全管理法律制度.255四、责任追究—明确CCS的责任约束.260五、完善CCS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261六、多元化融资机制的建立.263七、加强CCS与排污权交易等法律制度的衔接.265结论及建议11.2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2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本书从世界能源结构尤其是中国的能源结构现状和未来出发,总结梳理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技术的新进展。捕集技术中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捕集技术、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捕集技术、极稀浓度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二氧化碳的利用方面,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化学固定为高分子材料和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化学固定为能源化学品等技术。本书可供化学、化工、发电、冶金等领域从事二氧化碳捕集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二氧化碳利用的研发人员、企业和政府从事碳减排管理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2)目录第1章二氧化碳的排放11.1能源结构变迁与二氧化碳排放11.1.1能源结构变迁11.1.2二氧化碳的排放31.2二氧化碳问题的纷争71.2.1二氧化碳引起的气候变化81.2.2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101.3可能的解决方案151.3.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5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3页共356页1.3.2CO2的捕集和储存161.3.3二氧化碳的利用161.3.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与工具171.4未来能源结构下二氧化碳的排放——评述与展望19参考文献20第2章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232.1二氧化碳捕集的理论基础232.1.1燃烧后脱碳242.1.2燃烧前脱碳242.1.3富氧燃烧技术252.2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262.2.1物理吸附和解析技术262.2.2物理吸收技术342.2.3化学吸收和解析技术362.2.4物理与化学联合捕集技术432.2.5膜分离技术482.3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提纯562.3.1食品级二氧化碳的主要应用领域562.3.2食品级二氧化碳提纯技术582.4二氧化碳捕集新技术632.4.1离子液体技术632.4.2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吸附技术6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4页共356页2.5本章总结与展望70参考文献70第3章极稀浓度二氧化碳的捕集773.1空气中CO2浓度及变化趋势773.2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783.3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的迫切性793.3.1生物体利用二氧化碳的局限性793.3.2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CCS)的局限性803.3.3空气中直接捕获CO2的技术813.4DAC技术的能耗分析823.5DAC吸收塔的设计843.6用于DAC的吸附剂863.6.1无机吸附剂863.6.2负载化的有机胺吸附剂903.6.3阴离子交换树脂953.7解吸的技术963.8DAC的费用以及可行性973.9总结和展望98参考文献99第4章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化学固定为小分子化合物4.1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物化性能1044.1.1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10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5页共356页4.1.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054.1.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064.2二氧化碳固定为尿素1074.2.1尿素简介1074.2.2尿素生产理论基础1074.2.3尿素工艺发展概况1084.3二氧化碳制备环状碳酸酯1094.3.1催化剂发展史1094.3.2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加成反应的机理1184.3.3新型环状碳酸酯的合成和反应性能1214.4二氧化碳固定为无机碳酸盐1254.4.1二氧化碳固定为碳酸钠1254.4.2二氧化碳固定为碳酸钙1284.5二氧化碳固定为水杨酸1324.5.1水杨酸的合成方法1324.5.2水杨酸的应用1334.6二氧化碳直接与甲醇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1344.6.1催化剂发展史1344.6.2脱水剂的使用1394.6.3CO2和甲醇反应直接制备DMC的反应机理1404.7二氧化碳制备甲基丙烯酸1424.7.1基本原理14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6页共356页4.7.2催化剂发展史1444.8评述与展望145参考文献146第5章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化学固定为高分子材料1535.1二氧化碳参与的聚合反应1535.1.1二氧化碳与炔烃/二卤代物的缩聚反应1535.1.2二氧化碳与二元胺的缩聚反应1545.1.3二氧化碳与二元醇钾盐/?,??-二卤代物的缩聚反应5.1.4二氧化碳与烯烃化合物的共聚反应1555.1.5二氧化碳与二炔类化合物的共聚反应1555.1.6二氧化碳与环硫化合物的共聚反应1565.1.7二氧化碳与环氮化合物的共聚反应1565.1.8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1565.1.9二氧化碳参与的三元共聚反应1665.2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1685.2.1非均相催化剂1695.2.2均相催化剂1835.2.3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2165.2.4二氧化碳基塑料的改性2365.3二氧化碳基聚氨酯2415.3.1二氧化碳制备聚碳酸酯醚多元醇2415.3.2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24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7页共356页5.4非光气路线制备聚碳酸酯2495.4.1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2505.4.2从碳酸二甲酯制备碳酸二苯酯的方法2555.4.3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的缩聚反应2615.5非光气路线合成聚氨酯2635.5.1非光气路线制备异氰酸酯2645.5.2非异氰酸酯路线制备聚氨酯2685.6评述与展望269参考文献270第6章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化学固定为能源化学品2806.1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2806.1.1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的理论基础2806.1.2催化剂发展史2846.1.3反应器设计及最优化2886.1.4工业化实践2896.2二氧化碳制备甲酸2896.2.1二氧化碳制备甲酸的理论基础2906.2.2催化剂发展史2906.2.3机理研究2976.3二氧化碳加氢制备一氧化碳2996.3.1催化剂3006.3.2反应器30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8页共356页6.3.3反应机理3016.4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烷3036.4.1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烷的理论基础3036.4.2催化剂发展3046.4.3反应机理3076.5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碳氢化合物3096.6评述和展望312参考文献31211.3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09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全球暖使二氧化碳成为受关注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捕集和利用技术也成为当今受关注的高新技术。本书在总结二氧化碳的捕集、物理利用和化学利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合成高分子材料,尤其是二氧化碳基塑料的技术发展史。本书首次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近十年来在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合成及其物理和化学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化实践,阐述了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并展望了其在石油开采压裂液、生物医用材料、牺牲型陶瓷胶黏剂、聚电解质、防风固沙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特殊应用前景。本书适合从事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的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作为生物降解塑料合成、改性和应用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从事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的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作为生物降解塑料合成、改性和应用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2)目录第1章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与捕集1.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的减排1.1.1温室效应1.1.2气候变化的影响1.1.3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与趋势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0页共356页1.1.4温室气体减排政策1.2CO2的分离与捕集1.2.1气候变化减缓技术1.2.2CO2分离技术1.2.3CO2的捕集1.3CO2的运输和封存1.3.1CO2的运输方法1.3.2CO2的封存1.4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2.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2二氧化碳在食品和烟草行业中的应用2.2.1二氧化碳在饮料及啤酒中的应用2.2.2二氧化碳在烟丝膨化中的应用2.2.3二氧化碳在农产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2.3二氧化碳在工业上的应用2.3.1二氧化碳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2.3.2二氧化碳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2.3.3二氧化碳在气体保护焊中的应用2.4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2.4.1二氧化碳用于超临界萃取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1页共356页2.4.2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聚合反应2.4.3二氧化碳在干洗领域的应用2.5二氧化碳在医学及动物屠宰上的使用2.5.1二氧化碳激光2.5.2二氧化碳用作动物屠宰前的麻醉剂等2.6二氧化碳的其他物理利用2.6.1二氧化碳用作高精密器件的清洗剂2.6.2二氧化碳用作农作物的肥料2.7小结参考文献第3章二氧化碳固定为小分子化合物3.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1.1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3.1.2二氧化碳的配位反应3.2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3.2.1二氧化碳合成尿素3.2.2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3.2.3二氧化碳合成水杨酸3.2.4二氧化碳合成线型碳酸酯3.2.5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3.2.6二氧化碳合成无机碳酸盐3.2.7二氧化碳合成异氰酸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2页共356页3.2.8二氧化碳合成羧酸3.2.9二氧化碳合成烃类3.2.10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制合成气3.2.11二氧化碳合成一氧化碳或碳3.3小结参考文献第4章二氧化碳固定为高分子材料4.1二氧化碳的共缩聚反应4.1.1与二元胺的缩聚反应4.1.2与双酚(烷氧基)钾/二卤代物的缩聚反应4.1.3与炔烃/二卤代物的缩聚反应4.2二氧化碳和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加成共聚4.2.1二氧化碳和烯类化合物的聚合反应4.2.2二氧化碳和二炔类化合物的聚合反应4.3二氧化碳和杂环化合物的加成共聚4.3.1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加成共聚4.3.2二氧化碳和环硫化合物的加成共聚4.3.3二氧化碳和环氮化合物的加成共聚4.4二氧化碳参加的三元共聚反应4.4.1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其他单体的三元共聚4.4.2二氧化碳和其他单体的三元共聚4.5二氧化碳合成嵌段共聚物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3页共356页4.6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5.1交替共聚反应简介5.2共聚合反应机理5.3共聚反应的基本化学问题5.3.1产物选择性(聚合物、环状碳酸酯)5.3.2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选择性5.3.3区域选择性5.3.4立体结构选择性5.4共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发展史5.4.1烷基锌多活泼氢质子化合物体系5.4.2金属羧酸盐催化体系5.4.3稀土三元催化剂5.4.4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5.4.5负载催化剂5.4.6金属卟啉类催化剂5.4.7锌酚类化合物催化剂5.4.8β二亚胺锌催化剂5.4.9脯氨醇锌催化剂5.4.10金属Salen配合物催化剂5.4.11均相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剂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4页共356页5.5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二氧化碳共聚物的链结构和性能6.1二氧化碳共聚物的链结构6.1.1PPC的分子量6.1.2PPC的主链结构6.1.3PPC的区域结构6.1.4PPC的立体结构6.1.5PPC的端基结构6.1.6PPC的交联结构6.2高分子量PPC的性能6.2.1高分子量PPC的物化性能6.2.2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流变学6.2.3PPC的阻隔性能6.2.4PPC的降解性能6.2.5PPC的改性6.3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非石油路线合成二氧化碳共聚物7.1柠檬烯环氧与二氧化碳的共聚物7.2基于动植物油脂的二氧化碳共聚物7.2.1正辛酸缩水甘油酯与二氧化碳的共聚物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5页共356页7.2.2正辛酸缩水甘油酯、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三元共聚合研究7.3基于糠醛的二氧化碳共聚物7.3.1糠基缩水甘油醚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及其共聚物的稳定化7.3.2四氢糠基缩水甘油醚与二氧化碳的共聚7.4小结参考文献第8章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应用及其工业化实践8.1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工业化实践8.1.1国内工业化状况8.1.2国外工业化状况8.2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应用8.2.1薄膜材料8.2.2聚碳酸酯聚氨酯材料和不饱和聚碳酸酯材料28.2.3阻隔材料8.2.4生物医用材料8.2.5PPC的其他应用8.3小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6页共356页11.4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1)内容简介《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还研究了CCS在乐观的能源情景中的作用,这些情景均旨在获得实质性减排成果。《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详尽地阐述了CCS在燃煤发电中的应用,估算了工业和燃料转换中二氧化碳捕集的潜力。最后,《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对处理和运输大量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评估。在CCS短期和长期发展路线图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二氧化碳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7页共356页的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实质性信息:用可持续的方式加快CCS示范和推广。未来几十年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品种,如果不采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到难以接受的水平。减少化石燃料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将有可能改□这种趋势。其中,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CCS技术从大型稳定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到地层深处,以避免二氧化碳泄漏到大气中去。2005年格伦依格斯峰会上,G8领导人要求IEA对不同的能源情景和策略给出建议,目的在于发展“清洁、灵活、具有竞争力的能源未来”,并且要加快CCS商业化和发展脚步。《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一书应G8的期望而作。《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碳减排的关键选择)》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CCS的发展问题:捕集、运输、封存技术和它们的成本封存能力估计区域CCS潜力估算法律和法规框架公共意识和推广策略财政机制和国际化机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8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引言政治背景本研究的目的及范围本书的结构第二章CCS的情景主要结论本研究中的情景结果电力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和燃料转换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CCS的地区使用二氧化碳封存第三章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主要结论二氧化碳排放和捕集机会电力和热力生产的二氧化碳捕集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化学循环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捕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19页共356页先进煤炭技术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粉状煤燃烧整体煤气化发电站(IGCC)煤粉富氧燃烧或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机组现有电厂的改造电厂的捕集和存储准备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成本评估CCS的成本:不同方法不同结果工业中的二氧化碳捕集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造纸行业化石燃料的生产和转化酸性气体重油和焦油砂精炼厂氢气(H2)生产气化与碳氢化合物合成燃料生产第四章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主要结论二氧化碳运输方案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0页共356页管道运输二氧化碳管道运输成本二氧化碳船舶运输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二氧化碳封存成本提高石油采收率和二氧化碳注入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成本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潜力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所面临的技术经济挑战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是否将腾飞?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配套的碳封存(CSEGR.)枯竭油气田的二氧化碳封存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ECBM)石灰石池第五章财政、法律法规和公众接受主要结论引言CCS融资CCS示范项目融资二氧化碳运输的融资国际机构和多边机构在CCS融资中的作用CCS和温室气体法规:长期配套框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1页共356页温室气体市场机制和CCS发展现状法律和监管问题与二氧化碳运输相关的法律问题管辖范围:分配CCS的监管责任选址、监测和核实CCS的相关风险选址监测和核实长期责任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近期发展《伦敦议定书》《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公众意识和公众支持构建公众意识和公众支持:汲取经验第六章各地区、各国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CCS)新动态主要结论概述欧盟中东和北非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波兰俄罗斯英国美国世界其他CCS项目非洲阿根廷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尼西亚爱尔兰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2页共356页欧盟新成员国和候选成员国葡萄牙罗马尼亚第七章CSS技术路线图和建议11.5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1)内容简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较系统地评估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中国CCUS技术发展的愿景和未来20年的技术发展目标,识别出各阶段应优先开展的研发与示范行动,并针对中国全流程CCUS示范部署、研发与示范技术政策和产业化政策研究等提出建议。有助于增进读者对CCUS技术的认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正确评价该技术的地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3页共356页和作用,从而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增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可供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项目管理、开发、咨询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2)目录1引言2技术现状与挑战2.1中国发展CCUS技术的基础2.2已开展的工作2.3技术现状评估3愿景与目标3.1愿景3.2CCUS技术总体发展目标3.3发展路径4优先行动及早期机会4.1加快CO2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4.2实现关键新捕集技术突破4.3开展全流程技术系统集成和大规模示范5政策建议5.1加强CCUS技术研发能力建设5.2积极有序推进早期集成示范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4页共356页5.3强化CCUS产业化政策研究5.4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附录附件1中国主要CCUS试验工程的基本情况附件2中国碳捕集、利用、输送与封存各环节技术发展路径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5页共356页12、碳市场12.1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1)内容简介《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以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为中心,分成六章进行论述,包括了全球碳市场发展概述、全球碳市场的经验分享和国际碳市场对接、碳市场条件下的行业对策等内容。全书系统分析了全球碳市场的现状、进展、对接、减排等有关问题,并附有多个外成功案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6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章全球碳市场发展概述1.1概述1.1.1碳市场1.1.2碳定价1.1.3《巴黎协定》1.2全球碳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1.2.1混合型的碳市场1.2.2自上而下的碳市场1.2.3自下而上的碳市场1.2.4解散、终止和暂停的碳市场1.2.5未来碳市场的讨论1.3《京都议定书》下的碳市场1.4林业在碳市场中的角色1.4.1加利福尼亚州的林业碳汇1.4.2中国的林业碳汇1.4.3新西兰的林业碳汇第二章全球碳市场的经验分享和国际碳市场对接2.1阻碍碳市场成功发展的因素2.1.1ETS系统设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1.2ETS规则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2国际碳市场发展的可能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7页共356页2.2.1国际碳市场对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2.2碳市场发展的国际联动2.2.3国际碳市场的合作潜力2.3国际碳市场建设的经验与建议第三章碳市场条件下的行业对策3.1碳市场对行业的影响概述3.1.1主要行业碳排放概况3.1.2碳市场对主要行业影响概况3.2碳市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3.2.1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概况3.2.2电力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2.3电力行业应对碳市场的策略3.2.4成功案例3.3碳市场对石化行业的影响3.3.1石化行业的碳排放概况3.3.2石化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3.3石化行业应对碳市场的策略3.3.4成功案例3.4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概况3.4.1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概况3.4.2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4.3钢铁行业应对碳市场的策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8页共356页3.4.4成功案例3.5碳市场对建材行业的影响3.5.1建材行业的碳排放情况3.5.2建材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5.3建材行业应对碳市场的策略3.5.4成功案例3.6碳市场对林业行业的影响3.6.1林业行业增汇减排概况3.6.2林业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6.3林业行业应对碳市场的策略3.6.4成功案例第四章碳市场条件下企业对策4.1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4.1.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4.1.2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的重要意义4.1.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4.1.4企业低碳化发展的阶段4.1.5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4.2企业的机遇与挑战4.2.1碳市场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机遇4.2.2碳市场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挑战4.3企业应对策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29页共356页4.3.1加大低碳技术研发4.3.2生产低碳产品4.3.3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活动4.3.4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4.4碳资产管理4.4.1碳资产及碳资产管理概述4.4.2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4.4.3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实施框架4.4.4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的途径4.4.5碳资产管理的企业获利模式4.5成功案例4.5.1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案例4.5.2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案例4.5.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案例第五章碳金融市场5.1碳金融市场概述5.1.1碳金融市场形成的背景5.1.2碳金融市场的理论基础5.1.3碳金融与碳金融市场定义5.1.4碳金融市场的功能与影响因素5.2国际碳金融市场与案例分析5.2.1国际碳金融市场结构分类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0页共356页5.2.2国际碳金融市场体系5.2.3全球主要碳金融市场经验借鉴5.2.4全球碳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5.3中国碳金融市场现状与案例5.3.1政策法规发展历程5.3.2CDM项目发展现状5.3.3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5.3.4碳金融市场创新实践5.3.5试点碳市场的成就与不足5.4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展望5.4.1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回顾5.4.2全国碳市场的关键问题5.4.3未来展望5.5发展中国碳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5.5.1关于一级市场建设5.5.2关于二级市场建设5.5.3关于协同监管框架的建议第六章信息技术在碳市场中的应用6.1碳市场建设对信息技术的需求6.1.1交易体系平台6.1.2信息体系平台6.1.3监管体系平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1页共356页6.2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在注册登记系统中的应用6.2.1注册登记簿系统简介6.2.2欧盟碳交易注册登记簿6.2.3中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簿6.3信息技术在碳资产管理中的应用6.3.1碳资产管理相关背景6.3.2碳排放管理系统说明6.3.3碳资产管理系统说明6.3.4账户权限管理6.3.5平台手机端6.4地理信息技术在林业碳计量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6.4.1林业碳汇相关概念6.4.2地理信息技术6.4.3地理信息技术在林业碳计量研究与实践的应用6.5决策模型在碳市场管理中的应用6.5.1企业碳交易决策模型及其应用6.5.2碳交易和碳税情景下碳减排二层规划决策模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2页共356页12.2中国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1)内容简介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采取有效的气候减缓和适应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幅度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交易制度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市场机制手段,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经济转型和破解能源环境约束的重要举措,是低成本实现我国减排目标、实现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本书作者以中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跟踪调查、碳价机制及碳金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3页共356页发展、碳交易体系核查制度建设、碳交易体系监管机制设计,以及碳排放权性质五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发展和监管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2)目录第一篇碳交易试点进展分析/第一章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启动及进展调研/第二章碳交易试点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碳交易试点运行总结与分析/第四章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评估/第二篇碳价机制与碳金融研究/第五章利用经济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碳税与碳交易对比分析/第六章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价形成机制/第七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思考/第三篇碳交易体系核查制度建设/第八章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核查制度调查研究/第九章欧盟、美国碳市场核查制度建设经验及启示/第十章全国碳交易体系下核查制度设计/第四篇碳交易体系监管机制设计/第十一章碳交易试点监管制度综述/第十二章碳市场监管经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4页共356页第十三章全国碳交易体系监管制度研究/第五篇碳排放权性质研究/第十四章碳排放权性质综述/第十五章碳排放法律确权剖析/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附录二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附录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目录/附录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目录/12.3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从试点走向全国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5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从试点走向全国》汇集了国内低碳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总结提炼国内部分省市碳交易试点制度设计与市场运行特征,以获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在分析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的推进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未来全国碳市场发展方向,以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具体而言,本研究报告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近期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的发展动态;全面比较了国内各试点市场在总量设定、部门覆盖、配额分配、交易规则、履约机制等方面的共性和特性;深入解读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思路、路径和主要措施。本研究报告尝试厘清中国碳市场制度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各省市参与全国碳市场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和必要引导。(2)目录第一章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一节北京碳交易试点概况第二节北京碳市场制度设计第三节北京碳市场试点特征第四节案例分析:北京碳价稳定机制第五节主要成效、挑战及其对全国碳市场建立的借鉴第二章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6页共356页第一节上海碳交易试点概况第二节上海碳交易市场制度介绍第三节市场交易与价格水平第四节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特征第五节案例分析:上海关于碳金融的探索与发展经验第六节上海碳交易试点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第三章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一节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概况第二节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度设计的特点第三节案例分析:重要市场力量对体系设计的影响第四节主要政策启示第四章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一节深圳碳交易试点概况第二节深圳碳交易试点制度介绍第三节深圳碳市场制度设计的特点第四节市场运行情况第五节深圳碳市场运行的主要经验第六节深圳碳交易试点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第五章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一节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概况第二节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度介绍第三节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度设计特点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7页共356页第四节案例分析第五节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第六节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第六章各地试点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第一节法律保障第二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关键制度要素第三节价格机制与流动性第四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七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第一节从试点体系到全国体系的建设路径第二节立法工作第三节全国体系的框架与特点第四节关键要素设计第五节全国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第八章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与推进现状第一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要求和日程安排第二节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和进展第三节推进全国体系的能力建设第九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体系建设第十章覆盖范围、配额分配与总量设定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8页共356页12.4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设计原理与实践研究(1)内容简介本书的理论研究部分归纳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过程、特点与发展形态,指出碳交易市场的区域化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其一般运行原理,重点对机制失灵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碳交易市场的一般化设计原理。实证研究方面采用计量工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GARCH模型)对EUETS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并以航空业为案例研究ETS的扩展问题,最后则针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多系统运行的特征提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方案和区域一级碳市场的设计方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39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和范围1.1.1研究背景1.1.2研究对象和范围1.2文献综述1.2.1气候变化经济学文献综述1.2.2碳交易市场文献综述第2章碳交易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形态2.1减排目标、成本与可控性2.1.12℃目标共识形成2.1.2碳的社会成本与行动成本2.1.3低碳经济的可控性2.2低碳经济模式定义2.2.1三种低碳经济模式2.2.2韩低碳经济增长模式案例比较2.2.3减排目标、成本及价格信号形成2.3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形态2.3.1国际碳市场2.3.2区域碳市场2.3.3配额交易与减排量交易的内在关系2.3.4全球统一碳市场的形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0页共356页第3章碳交易市场的经济学原理3.1基本原理3.1.1价格控制与数量控制3.1.2时间与空间灵活性3.2市场定价机制3.2.1市场均衡3.2.2定价模型3.3项目减排量机制的运行机理3.3.1额外性甄别系统3.3.2技术改革方案讨论3.4机制失灵理论3.4.1价格信号失灵3.4.2额外性失灵3.4.3重复计算第4章标准碳交易市场的一般化设计4.1标准碳交易市场架构4.2主要模块设计4.2.1供给管理4.2.2需求管理4.2.3价格管理4.2.4评价体系4.3结构性措施讨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1页共356页第5章结构性改革:EUETS的实践5.1阶段性能评价(2005-2007)5.1.1配额分配5.1.2排放控制5.1.3竞争力5.1.4成本估算5.1.5综合评价5.2第二阶段性能分析(22012)5.2.1碳价格驱动力分析5.2.2萨缪尔森假设检验5.3EUETS系统缺陷研究5.3.1供给过剩分析5.3.2结构性措施评价5.3.3EUETS的改革方向第6章空间灵活性:EUETS连接航空业6.1问题提出背景6.2航空业减排潜力分析6.2.1排放源6.2.2减排潜力6.3航空业加入EUETS经济性分析6.3.1航空业加入EUETS经济影响评估6.3.2锁定效应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2页共356页6.4航空公司碳管理模型6.4.1案例研究6.4.2碳管理模型6.5中国航空业情景分析及应对策略6.5.1基本现状6.5.2情景分析6.5.3立对策略第7章中国碳交易市场顶层设计7.1研究背景7.1.1户国碳交易市场设计的复杂性7.1.2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线图7.2宏观调控与市场连接7.2.1市场连接的基本原理7.2.2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7.2.3辅助调控方式7.3其他要素设计7.3.1产权系统7.3.2评估系统7.3.3连接系统第8章中国区域一级碳市场设计8.1国际区域碳市场发展研究8.1.1两种区域碳市场发展模式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3页共356页8.1.2拍卖的多重功能8.2碳排放权拍卖方法8.2.1拍卖目标8.2.2拍卖物品8.2.3拍卖方式8.2.4国际碳市场拍卖方法的应用8.3中国区域一级碳市场建设8.3.1区域碳交易市场基本特征8.3.2价格机制设计8.3.3市场调控机制8.3.4一级市场平台建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4页共356页13、碳交易13.1碳排放权交易概论(1)内容简介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亟须培养一批对碳排放权交易有系统了解的“应用型、复合型、前沿化、国际化”高级低碳经济与管理人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各个环节,包括总量设定、配额分配、MRV体系建设、碳金融、履约与抵消机制、碳会计和碳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无论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对实务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目录第一章气候变化概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5页共356页第一节气候变化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第三节减缓气候变化第二章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节外部性理论第二节产权理论第三节碳排放权交易第四节碳税第三章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节二氧化碳属性的法律解读第二节碳排放权的法律权属第三节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保障第四节中国试点碳市场的立法实践第五节碳排放权交易纠纷的法律解决第四章监测、报告与核查(MRV)节MRV体系第二节第三方核查机构第三节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第四节核查对象、范围和流程第五节核查程序第六节核查数据管理第七节核查数据的验证与偏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6页共356页第八节中国数据质量管理经验第五章配额分配节总量控制第二节覆盖范围第三节配额确定方法第四节配额分配方法第六章碳排放权的需求和供给节碳交易市场概述第二节碳排放权的需求第三节碳排放权的供给第四节碳排放权的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五节对碳价格的调控和管理第七章碳交易产品与规则节碳金融概述第二节碳金融产品的介绍第三节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第四节碳交易规则第八章履约与抵消机制节履约机制概述第二节抵消机制第三节碳泄漏第九章碳会计与碳资产管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7页共356页节碳会计概述第二节碳资产管理第十章外典型碳市场节欧盟碳市场第二节美国碳市场第三节中国碳市场13.2碳排放交易理论与实践(1)内容简介本书作为中国首批试点碳排放交易的城市,上海的十大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将有配额限制,工业企业如果超额排放,要支付罚款并且在下一阶段使用配额补足。初期应以十大工业行业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交易主体,企业自行监测,并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后,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8页共356页将每年的碳排放情况上报给管理部门。本书为明年初上海市政府出台的碳排放政策所做的基础研究,将纳入相关文件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支持。(2)目录第1章绪论1.1UNFCCC与京都议定书1.2碳排放交易的类型1.3中国所面临的形势1.4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启动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碳排放交易理论简析2.1外部性理论2.2庇古理论与碳税2.3科斯定理与碳排放交易2.4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的选择2.5环境容量的内涵2.6环境容量资源的稀缺性2.7总量设定的方法2.8碳排放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与配额拍卖本章参考文献第3章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及其对上海的借鉴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49页共356页3.1EUETS发展进程3.2EUETS市场近况分析3.3EUETS的改革与市场发展趋势3.4EUETS的法制特征3.5航空业纳入EUETS3.6EUETS对中国及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可产生的借鉴3.7本章小结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国际上其他的碳排放交易体系4.1美国东北部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4.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碳排放交易机制4.3澳大利亚碳定价机制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碳市场发展5.1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机制设计与比较5.2试点机制运行情况5.3现阶段碳排放交易试点存在的问题5.4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发展5.5中国碳排放量的相关研究5.6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本章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0页共356页第6章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剖析6.1上海市碳排放交易机制制度设计6.2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机制运行情况6.3上海市碳排放交易机制存在的问题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总量设定7.1上海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7.2总量设定情景分析法7.3结果分析7.4本章小结本章参考文献第8章配额分配设计8.1上海市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8.2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配额交易规则8.3基于夏普利值法的配额分配研究8.4配额分配方法的讨论第9章配额拍卖设计9.1实施配额拍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9.2配额拍卖方式的选择9.3拍例(数量)9.4拍卖底价9.5本章小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1页共356页本章参考文献第10章碳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10.1MRV的四个层次10.2监测10.3报告10.4基于上海市钢铁行业的MRV案例研究第11章企业碳信息披露11.1国际碳信息披露框架简介11.2中国企业碳披露项目(2013年度)13.3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与应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2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当前,全国碳交易的顶层制度设计和相关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迫切要求科研工作者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做出扎实可靠、面向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与应用》秉承学术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原则,基于复杂系统思维,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模型方法,以碳交易机制相关科学问题为导向,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期望为碳市场参与者认识国内外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我国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顺利上市、稳定运行和全面发挥碳减排作用提供决策参考。(2)目录第1章碳交易的政策背景与发展需求1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形势11.2碳交易的本质与发展状况21.3碳交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求6第2章基于Shapley值方法的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分配研究92.1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及研究诉求92.2国内外研究状况102.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122.4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分配结果分析1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3页共356页2.5主要结论与启示25第3章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的中国工业碳排放配额分配研究3.1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原则及主要问题273.2国内外研究状况283.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303.4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的中国工业碳排放配额分配结果3.5主要结论与启示47第4章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研究484.1中国发电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原则及主要特征484.2国内外研究状况514.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524.4研究结果讨论分析594.5主要结论与启示64第5章碳配额分配机制对控排企业产品定价及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5.1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碳配额分配机制665.2国内外研究状况675.3研究方法695.4优化结果分析745.5主要结论与启示78第6章欧盟碳期货市场多尺度价格关联机制研究7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4页共356页6.1欧盟碳期货市场定价机制796.2国内外研究状况806.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826.4EUA与sCER的多尺度价格关联机制研究结果856.5主要结论与启示93第7章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947.1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关联机制947.2国内外研究状况957.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977.4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实证结果分析7.5主要结论与启示109第8章中国碳交易市场效率研究1108.1中国碳市场交易状况及问题1108.2国内外研究状况1108.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1118.4基于Hurst指数的碳市场效率实证结果分析1148.5主要结论与启示121第9章欧盟碳期货市场极端风险测度研究1239.1欧盟碳期货市场的风险特征1239.2国内外研究状况1239.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1259.4基于EVT-VaR方法的欧盟碳市场极端风险测度结果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5页共356页分析9.5主要结论与启示132第10章欧盟碳期货市场动态最优套利策略研究13410.1欧盟碳市场套利环境及主要问题13410.2国内外研究状况13510.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13710.4欧盟碳期货市场最优套利策略实证结果分析14010.5主要结论与启示146第11章中国碳交易对试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研究14711.1问题的提出14711.2国内外研究状况14811.3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15111.4中国碳交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分析15611.5主要结论与启示163第12章中国碳交易对工业经济产出与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12.1问题的提出16512.2国内外研究状况16612.3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16812.4碳交易对工业经济产出与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结果分析12.5主要结论与启示18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6页共356页13.4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务(1)内容简介本书以组织机构参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全流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碳市场基本情况和我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组织机构如何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本书内容注重实操、案例翔实、数据完备,可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组织机构的低碳管理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力建设的培训教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7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碳排放权交易概述11.1碳排放权交易基本知识11.1.1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背景11.1.2碳交易基本原理31.1.3碳交易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类型41.2国际碳市场61.2.1配额市场61.2.2项目市场251.3国内碳市场311.3.1国家层面碳交易相关法律法规概述311.3.2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机制37第2章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市场472.1碳交易试点体系472.1.1政策法规体系472.1.2配额管理532.1.3报告核查622.1.4市场交易662.1.5激励处罚措施682.2碳交易试点交易及履约情况682.2.1配额交易量及价格682.2.2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量及价格7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8页共356页2.2.3履约情况712.3碳交易试点抵消机制732.3.1抵消比例要求732.3.2项目类型及地域限制742.3.3项目的时间要求75第3章温室气体排放报告773.1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定义和政策背景773.1.1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定义773.1.2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政策背景773.2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意义793.3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技术文件813.3.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813.3.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国家标准903.3.3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补充数据核算与报告993.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主要内容1023.4.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023.4.2温室气体排放量1033.4.3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033.4.4排放因子数据及其来源1043.4.5其他希望说明的情况1053.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1053.5.1燃料燃烧CO2排放(E燃烧)105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59页共356页3.5.2生产过程CO2排放(E过程)1083.5.3温室气体排放扣除量(R扣除)1093.5.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CO2排放(E电和E热)1113.6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履约流程1133.7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难点解析1143.7.1共性问题1143.7.2钢铁行业1173.7.3电力行业1193.7.4建材行业1223.7.5造纸行业1243.7.6化工行业1253.7.7有色行业1253.7.8石化行业1263.7.9航空行业127第4章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1284.1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84.2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方核查流程1294.2.1核查准备1304.2.2文件评审1314.2.3现场核查1324.2.4核查报告编制1344.3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方核查要求14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0页共356页4.3.1基本情况的核查1404.3.2核算边界的核查1414.3.3核算方法的核查1424.3.4核算数据的核查1424.3.5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的核查1454.4核查案例1464.4.1钢铁行业1464.4.2电力行业1634.4.3建材行业1744.4.4造纸行业1884.4.5化工行业2014.4.6有色行业2144.4.7石化行业2204.4.8航空行业231第5章碳资产——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2385.1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简介2385.1.1CCER及CCER项目定义2385.1.2CCER项目与一般商业性项目的异同2385.2开发CCER碳资产的意义2405.3CCER项目开发政策与技术支撑体系2415.3.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425.3.2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4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1页共356页5.3.3碳交易试点CCER抵消机制支持文件及规则2465.3.4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2475.3.5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2475.3.6CCER交易平台2485.3.7CCER审定和核证机构2505.4CCER项目资格条件及类别2525.5CCER方法学2535.5.1方法学定义及作用2535.5.2方法学构成2535.5.3备案方法学及适用领域分析2545.5.4新CCER方法学开发流程2575.6CCER主要项目类型2585.7CCER项目开发流程与周期2595.7.1项目设计2605.7.2项目审定2605.7.3项目备案2625.7.4项目实施、监测和报告2635.7.5项目减排量的核查和核证2635.7.6减排量交易2665.7.7CCER项目开发周期及各方职责2705.8CCER项目开发成本及合作模式2735.8.1CCER项目开发成本27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2页共356页5.8.2CCER项目合作模式2735.9CCER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2745.10CCER项目开发案例2765.10.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765.10.2风电场项目2775.10.3并网光伏发电项目2785.10.4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项目2795.10.5生物质能热电工程281第6章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2906.1碳资产管理2906.1.1碳资产及碳资产管理的定义2906.1.2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的驱动因素2916.1.3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的关键要素2926.1.4重点排放单位碳资产管理应对策略2936.1.5非重点排放单位碳资产管理应对策略3046.2碳金融3076.2.1碳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定义3076.2.2碳金融产品及其作用3076.2.3碳金融案例31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3页共356页14、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14.1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1)内容简介《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讲述了基于我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系统性梳理和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各领域的重要成果,提出了我国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战略思考与对策,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行动规划提供科技支撑,有助于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中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4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气候变化科学问题1.1气候系统模式及其研究进展1.2主要发现与结论1.3不确定性问题1.4IPCC有关重大问题评估参考文献第2章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2.1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工具模型与方法简介2.2重点领域的气候变化影响与脆弱性评估2.3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案例2.4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参考文献第3章减缓气候变化3.1减缓碳排放的评价方法与模型的开发与改进3.2中国碳排放的总体状况3.3中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与成本评价3.4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情景3.5地区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案例研究3.6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规则以及影响分析3.7中国减排二氧化碳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价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5页共356页第4章气候变化谈判与其他环境公约4.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问题4.2总体战略与对策建议4.3生物多样性公约4.4防治荒漠化公约4.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参考文献第5章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5.1中国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5.2中国碳排放峰值的初步研究5.3减缓、适应与可持续发展5.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与对策体系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6页共356页14.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理论探索(2019)(1)内容简介厦门大学财政学科对中国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既涉及政府环境立法、环境保护政策,同时也涵盖了中国特色发展方式的环境效应,成果丰硕。本书汇集了环境税法与税法效应、分权与税收分成、碳排放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环境规制与能源替代政策以及交通设施等五个方面的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问题。(2)目录第一部分环境保护税与税法效应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7页共356页第一章对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的五点认识第二章环境保护税征管机制:新时代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视角第三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环境税效应研究述评第四章我国环境税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个体异质性OLG模型第二部分分权、税收分成与环境污染第五章中国式分权与环境污染——基于空气质量的省级实证研究第六章财政分权对中国雾霾影响的研究第七章税收分成调整、财政压力与工业污染第三部分碳排放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第八章对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检验第九章碳排放交易制度与企业研发创新——基于三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第四部分环境规制、能源替代政策与空气污染第十章所有制、迁移成本与环境管制——来自重庆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第十一章环境规制.影子经济与雾霾污染——动态半参数分析第十二章能源替代政策能否改善空气质量——兼论能源定价机制的影响第五部分油价、交通设施与空气污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8页共356页第十三章油价变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以机动车使用为传导途径第十四章轨道交通对空气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基于RDID方法的经验研究14.3国际碳排放治理问题(1)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国际碳排放的治理问题。首先,本书说明了气候变化治理的基本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公共问题,气候治理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在气候治理方案和行动的效益评估中,经济目标并非气候治理决策的选项,我们还需要从伦理学角度探讨气候变化问题,并在气候治理的模拟研究中贯彻公平精神。其次,本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69页共356页书阐述了碳税驱动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模拟。本书构建了一个面向气候治理的多国多部门全球气候经济集成评估模型,主要包括经济模块、土地利用变化模块、简化GCM模块三个部分。基于该模型,本书预测了全球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趋势,构建了以征收碳税为驱动的全球气候治理方案,评估了将碳税收入作为一般性财政收入、用来提高区域技术水平、用作农业部门补贴时全球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最后,本书详细说明了INDC治理模式下中国和美国能源消费减排路径。本书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的混合模型,内生化能源需求,以INDC减排目标为约束,模拟化效用下中国和美国经济、能源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2)目录第一篇概论:气候变化治理第1章气候治理的基本问题1.1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的首要问题是伦理学问题1.2经济学的讨论:减缓还是适应1.3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模拟1.4关于碳税的讨论第2章全球气候治理概述2.1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公共问题2.2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要素2.2.1减缓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0页共356页2.2.2适应2.2.3财政2.2.4资金2.2.5技术2.2.6能力建设2.2.7经济治理2.3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历程2.4减缓气候变化的治理技术措施第二篇碳税驱动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模拟第3章气候变化治理碳税政策3.1碳税政策的研究进展3.1.1碳税政策的发展3.1.2碳税政策的对比分析3.2气候变化经济学模型与治理3.2.1CGE模型研究3.2.2IAM模型研究3.2.3全球气候治理系统第4章经济系统模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体系4.1概述4.1.1模型的发展4.1.2模型的总体结构4.2政府购买行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1页共356页4.2.1购买不同商品的复合4.2.2购买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复合4.3私人住户的消费行为4.3.1消费不同商品的复合4.3.2消费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复合4.4企业的生产行为4.4.1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复合4.4.2国产、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复合4.4.3要素投入的复合4.4.4中间投入与最终投入的复合4.5资产累积与投资行为4.5.1企业与区域住户的资产累积4.5.2资产和负债关系4.5.3资产收入4.5.4投资回报率4.5.5资本存量的正常增长率4.6国际贸易4.7全球运输4.7.1运输服务的需求4.7.2运输服务的供给4.8区域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行为4.8.1区域住户的税收收入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2页共356页4.8.2区域住户的总收入4.8.3区域住户的支出与效用4.9市场出清条件4.10能源与碳排放模型4.11碳税模块4.12小结第5章气候系统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简化GCM模型5.1概述5.2黏滞性要素的供给5.2.1自然资源的供给5.2.2农业生态区的供给5.3农业生态区的复合需求5.4土地利用变化模块5.4.1种植业收获面积的变化5.4.2土地利用变化5.4.3土地单位面积的地租5.4.4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5.5简化GCM模块5.6模型体系的参数取值5.7小结第6章全球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模拟6.1基准情景设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3页共356页6.2宏观经济模拟结果6.2.1区域6.2.2区域人均6.3产业结构模拟结果6.3.1美国的产业结构6.3.2欧盟的产业结构6.3.3巴西的产业结构6.3.4加拿大的产业结构6.3.5日本的产业结构6.3.6中国的产业结构6.3.7印度的产业结构6.3.8中美洲的产业结构6.3.9南美洲的产业结构6.3.10东亚的产业结构6.3.11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产业结构6.3.12东南亚的产业结构6.3.13南亚的产业结构6.3.14俄罗斯的产业结构6.3.15东欧的产业结构6.3.16其他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6.3.17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产业结构6.3.18亚撒哈拉地区的产业结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4页共356页6.3.19大洋洲的产业结构6.4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模拟结果6.4.1能源消费量6.4.2能源消费碳排放量6.4.3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6.5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碳排放量模拟6.5.1农业土地利用面积变化6.5.2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6.6总碳排放及全球温度变化6.6.1总碳排放6.6.2全球温度变化6.7小结第7章作为治理手段的碳税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减排7.1概述7.2碳税政策情景设置7.3碳税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7.4碳税对全球升温的影响7.5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7.5.1世界GDP的变化分析7.5.2区域GDP的变化分析7.6碳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7.7碳税对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影响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5页共356页7.7.1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分析7.7.2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分析7.8碳税政策对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的影响7.8.1农业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7.8.2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7.9小结第8章碳税收入补贴至农业部门的模拟分析8.1概述8.2农业部门补贴情景设置8.3补贴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8.4补贴政策对全球升温及碳浓度的影响8.5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8.5.1世界GDP的变化分析8.5.2区域GDP的变化分析8.6补贴政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8.6.1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分析8.6.2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分析8.7补贴政策对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碳排放的影响8.7.1农业土地覆被面积8.7.2农业土地利用变化面积8.7.3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8.8作为治理手段碳税政策情景模拟结果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6页共356页8.8.1碳税收入作为一般性财政收入8.8.2碳税与技术进步协同减排8.8.3碳税收入补贴至农业部门8.9关于税收驱动治理讨论与结论8.9.1讨论8.9.2关于税收驱动治理的结论第三篇INDC治理模式下中国与美国能源使用演化减排路径第9章INDC治理9.1应对气候变化合作9.1.1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9.1.2中美碳排放趋势与能源结构现状9.2研究现状9.2.1INDC评价研究现状9.2.2减排路径研究现状9.3治理需要突破的问题第10章面向治理的能源-经济-环境模型构建10.1模型构建基础10.2经济模块10.2.1效用函数10.2.2生产函数10.2.3预算约束10.2.4资本积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7页共356页10.3能源模块10.3.1能源体系10.3.2能源生产10.3.3能源成本10.4排放模块10.5模型求解方法第11章数据来源与参数估计11.1数据来源与说明11.1.1经济模块相关数据来源与说明11.1.2电力能源相关数据来源与说明11.1.3非电力能源相关数据来源与说明11.1.4排放模块相关数据来源与说明11.2参数估计11.2.1复合参数估计11.2.2电力能源参数估计第12章INDC目标下的中国减排路径12.1中国减排治理目标设定12.2经济增长路径12.3能源系统演化路径12.3.1能源供给总量和结构12.3.2化石能源总量和结构12.3.3电力能源总量和结构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8页共356页12.4碳排放路径12.5小结第13章INDC目标下的美国减排路径13.1美国减排治理目标设定13.2经济增长路径13.3能源系统演化路径13.3.1能源供给总量和结构13.3.2化石能源总量和结构13.3.3电力能源总量和结构13.4中美减排路径对比分析13.5小结第14章关于INDC治理模式的总结与讨论14.1总结14.2讨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79页共356页15、宏观类15.1绿色低碳手册(1)内容简介《绿色低碳手册》从认识、借鉴、实践和展望四个角度,比较系统介绍了绿色低碳的概念、内涵、经验做法、发展趋势等,以期帮企业员工了解“低碳”的相关知识,打开“低碳”的优视野,增强“低碳”的发展理念,进而使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真正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工作中。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0页共356页(2)目录一、认识绿色低碳问题由来基本概念温室气体碳排放碳捕集和储存碳交易低碳经济碳排放现状世界碳排放现状中国碳排放现状碳排放影响因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绿色低碳重要意义二、借鉴绿色低碳世界主要国家经验做法战略加速发展淘汰改造技术支撑跨国公司经验做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1页共356页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总结与启示中国政策与行动法规政策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节能减排低碳能源控制排放增加碳汇推动碳交易社会参与三、实践绿色低碳理念行动重要观点大事回顾整体思路发展起步天然气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2页共356页生物燃料地热电动汽车充电站碳捕集和储存其他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强化管理科技推动模式创新四、展望绿色低碳世界绿色低碳展望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全球能源结构展望全球低碳技术发展展望世界绿色低碳政策展望中国绿色低碳展望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中国能源发展展望中国低碳技术发展展望中国绿色低碳政策展望后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3页共356页15.2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1)内容简介本书将价值链研究的前沿成果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学术洞见整合在一起,利用国际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等,系统地分析了价值链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国际、国内、产业、企业以及时间层面追溯中国在价值链中的碳排放,厘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放责任,为国际碳排放核算和减排谈判以及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实证支持。(2)目录第一部分价值链与碳排放的研究方法创新第1章追溯价值链中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发生、转移和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4页共356页吸收【孟渤GlenPeters王直】/3第二章地区异质性与价值链中的产业分工、需求溢出和碳排放【裴建锁孟渤王飞薛进军赵忠秀】/21第三章企业异质性研究方法与国际贸易中碳排放的重新估算【刘宇孟渤高宇宁李晓凤】/41第二部分国内价值链、碳排放与绿色生产率第四章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家庭消费与碳排放【郭琳】/第五章中国工业行业基于投入产出的真实生产率分析【高宇宁郑云峰胡鞍钢】/91第六章考虑环境和碳排放因素的中国省级技术效率排名【郑京海胡鞍钢高宇宁张宁许海萍】/107第七章考虑环境和碳排放因素的省际生产率研究【高宇宁郑京海张宁】/13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与碳排放的政策思路第八章中国的绿色GDP与绿色生产率:政策思路研究【高宇宁郑京海胡鞍钢】/177第九章碳税与能源税的环境经济效果: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邹乐乐薛进军AlanFox孟渤】/192第十章火力发电运行管理标准的环境经济效果分析【刘宇胡晓虹孟渤】/22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5页共356页15.3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1)内容简介本书现有文献主要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角度研究生产成本的降低对中国低碳出口的促进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交易成本的降低对中国低碳出口促进作用的问题目前尚属崭新的研究课题。本课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衡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外贸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可信的研究结论,对我国贸易的可持续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从低碳出口和低碳竞争力的含义出发,构建“贸易、环境和经济增长”三者联动效应的数理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低碳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问题涉及到国际贸易学、社会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学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6页共356页科理论知识,从低碳发展的视角对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目录第1章导论1.1选题意义与背景1.1.1选题意义1.1.2选题背景1.2文献综述1.2.1低碳经济相关理论1.2.2贸易与环境关系理论1.2.3贸易、制度与环境关系理论1.3研究的框架思路1.3.1研究内容1.3.2基本思路和方法1.3.3重点与难点1.3.4创新点第2章低碳下外贸发展相关理论与规则梳理2.1外贸可持续发展综述2.1.1“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2.1.2外贸可持续发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7页共356页2.1.3WT0框架内的外贸可持续发展内涵2.2外贸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石2.2.1对外贸易与生态持续之契合2.2.2外贸理论与可持续发展2.3低碳相关机制构架2.3.1联合履约机制(JI)2.3.2清洁发展机制(CDM)2.3.3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2.4全球碳排放交易现状2.4.1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2.4.2碳交易市场规模及疑惑2.4.3我国碳交易市场概况2.5低碳经济发展的其他保障2.6本章小结第3章影响外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架构与分析3.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1.1影响外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取向3.1.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标准3.2指标体系的建立3.2.1指标体系3.2.2指标说明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8页共356页3.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实证分析3.3.1主成分分析结果3.3.2主成分相关特征阵3.3.3主成分载荷矩阵(成份矩阵a)3.3.4主成分得分3.4本章小结第4章影响我国外贸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4.1对外贸易增长4.2外贸依存度审视4.3贸易条件变动4.3.1萌芽时期(1979-1992年)4.3.2腾飞时期(1992-2001年)4.3.3全面开放时期:2001年至今4.4基于生态的外贸可持续发展审视,4.4.1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支出4.4.2环境保护条件下碳价格相关因素分析4.4.3环境成本例证分析4.5本章小结第5章我国外贸低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5.1外贸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思考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89页共356页5.1.1低碳发展的成本问题5.1.2低碳发展与环境永续发展问题5.2人口压力致使经济的低碳发展难度加大5.2.1基于实证研究的人口特征与碳排放关系5.3低碳背景下我国在外资利用方面的问题审视5.4不同产业的碳功能评价及其外贸可持续发展审视5.4.1农业的碳功能及对农产品贸易可持续性的思考5.4.2制造业的碳减排途径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可持续问题5.4.3服务业的碳功能及对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5.5本章小结第6章低碳标准下推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6.1全面培养经济发展的低碳意识6.1.1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民低碳理念培养6.1.2基于政府示范与监管角度的理念转变6.1.3关联节能技术及产业调整思路标新6.2低碳框架下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6.2.1制度推陈出新,打造区域市场6.2.2优化上下游产业,支持“碳标签”6.2.3结合人才红利与人口红利,坚持发挥劳动力优势6.3提升外资在我国低碳领域的利用率6.3.1以我国低碳区辐射中西部,积极开拓CDM领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0页共356页6.3.2低碳技术的跨国合作有待加强与深化6.3.3建立低碳园区,占据低碳产业链条高端6.3.4大力发挥吸碳优势,充分利用碳库资源6.3.5农业和服务业生态化使命重大6.4突出外贸低碳特征,扩大外贸低碳影响6.4.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外贸宏观层面的调控力度6.4.2缓和外贸与生态关系,走和谐发展之路6.4.3对接国际市场,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6.4.4强调贸易安全,降耗减排增效6.4.5培植自我优势,完成资本与技术转变6.5本章小结第7章结语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1页共356页15.4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1)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的精神,提出低碳经济发展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总结了低碳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要用环境污染治理的手段节能减排,开征碳税,全面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同时,书中继续聚焦雾霾问题,指出中国的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实施最严格的治理措施,也需要15-20年。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2页共356页(2)目录Ⅰ总报告1中国向污染宣战/001引言/002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003二中国已成为污染大国/006三再次聚焦雾霾问题/008四“向污染宣战”/015五结束语/018Ⅱ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2加快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0223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绿色治理/0334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为美丽中国提供保障/0435“基础四国”在气候谈判中的立场/051Ⅲ发展市场导向型低碳产业6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三期的改革及其启示/0647德国的工业变革与可持续能源风险分析/0788德国的电力市场发展与新市场设计/1049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12110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13411台湾推动节能减碳的成效分析/15012台湾的电力价格与可再生能源发展/16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3页共356页13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展研究/17514湖北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Ⅳ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方法15用环境治理的方法节能减排/19416日本的碳税与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20417日本的低碳节能减排行动/212Ⅴ国际贸易与碳排放18出口结构变动与碳排放:基于指数分解的分析/23119国际贸易与消费碳排放:基于WIOD数据库的分析/243Ⅵ附录20附录1中国碳排放数据/25421附录2世界碳排放数据/27422后记/28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4页共356页15.5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1)内容简介本报告重点研究低碳发展问题,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分析经济增速、新型城镇化、雾霾治理及煤炭总量控制等问题,为研究人员、政府决策人员和一般读者提供参考资料。本报告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特别参考意义。(2)目录第1章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第2章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第3章中国碳排放基本特征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5页共356页第4章居民消费与低碳发展第5章重点工业部门与低碳发展第6章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第7章交通碳排放与低碳发展第8章区域碳排放与低碳发展第9章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第10章低碳发展技术第11章低碳发展政策评估与模拟第12章碳排放权交易第13章典型城市的低碳发展:以试点城市为例第14章中国低碳发展战略思考15.6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6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中国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组编的这本《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入手,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靠前外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市场化应用、绿色低碳消费、建筑和交通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社会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和政策可支撑性,得出了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化负面影响更严重的国家,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高碳扩张型增长已没有空间,能源转型已具备条件等结论,并认为2025年前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性极大。研究采用了IPAC-CGE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碳排放峰值可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并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行动清单和政策建议。(2)目录第一章尽早(2025年)实现峰值的可行性及路径研究——经济转型与实现峰值引言一、中国经济增速进入长期趋势性放缓阶段二、中国不需要也不能继续高碳扩张发展三、中国需要探索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和道路四、创新政策清单管理推动经济转型以尽早实现峰值第二章中国尽早(2020-2022年)达峰可行性的模型系统分析引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7页共356页言一、背景二、提前达峰并力争实现2℃温升目标的经济和能源系统分析三、结论与建议第三章不同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气候化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引言一、温升对中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影响二、温升对中国水资源的可能影响三、温升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影响四、温升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五、结论与建议第四章世界低碳发展的进展和趋势引言一、低碳发展及其目标是基于科学认知的全球政治共识二、低碳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有所发展三、低碳发展的政策工具得到多方面深入应用四、低碳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夯实五、低碳发展的社会基础有待巩固六、欧盟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七、美国的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八、印度低碳发展的行动与效果九、结论与建议第五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引言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8页共356页一、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减排机遇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与碳排放现状三、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四、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第六章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消费端能源需求研究引言一、研究低碳消费的原因二、从需求侧划分社会总能耗与情景定义三、未来社会的消费与能源需求四、结论与建议第七章建筑领域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行性和路径研究引言一、中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现状二、建筑领域未来的碳排放情景分析三、促进建筑领域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战略建议第八章低碳城镇化与碳排放峰值研究报告引言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和未来趋势二、低碳城镇化是尽早实现排放峰值的关键因素三、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四、城镇化率与排放峰值的相关性分析和解读五、中国低碳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六、结论与建议第九章中国经济中长期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思考:以能源转型和效率提高支撑经济升级与持续繁荣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299页共356页一、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二、发展路径的创新:近代世界工业化史的启示与中国发展的特殊背景三、发展路径的创新:低碳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切入点和抓手四、全球低碳化和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选择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若干新课题附录1方法学附录2正负面政策清单15.7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0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本书对能源体系、生态碳汇、污染防治等碳中和相关重要专题展开了研究;总结了碳排放的时空差异,对中国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研判;对碳中和相关科技体制改革、重要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化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对碳中和相关行动、政策、法律体系进行了探讨。(2)目录Ⅰ总报告1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沙涛刘涛刘基伟毛宇挺孟香君李群/001一全球碳中和发展状况/002二中国碳中和进展情况/011三中国碳中和发展综合评价/017四中国碳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发展趋势/029五新发展阶段的对策建议/041Ⅱ指数篇22021~2022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刘涛刘基伟毛宇挺孟香君李群/044Ⅲ专题篇3“森林碳汇当量”交易模式研究姜冬梅刘庆强张孟衡/4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研究毛显强高玉冰/10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1页共356页5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研究鲁刚元博夏鹏6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的做法与模式张颖王智晨/143Ⅳ区域篇7中国五大区域碳排放梯次达峰情景研究潘家华娄伟张丽峰李萌李曼琪/8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刘贞栗梦娅/Ⅴ行业篇9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CCUS发展机遇与技术路径陆诗建马湘山/21110能源行业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典型案例及分析王璟/221Ⅵ路径篇11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碳中和的路径研究苗润莲童爱香/24212实现《巴黎协定》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研究席皛于法稳/2561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林业碳汇发展机遇、内容构成与路径选择秦国伟凌学轩/274Ⅶ政策法规篇14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研究张伟王玢徐丽萍/29515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实现碳中和目标董一鸣李欣迪邓陈超元园陈军/31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2页共356页16中国碳中和行动方案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研究张勇刘进朱文浩曾炳昕何琬/330Ⅷ借鉴篇17全球净零排放路线及对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启示刘仁厚王书华/34118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碳排放达峰经验王可山付建超王煜松/35819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政策借鉴李因果徐继昂/38420后记/40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3页共356页16、城市、农村、园区等区域性低碳发展16.1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1)内容简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碳排放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引导世界所迈出的重要一步。《BR》本书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基础和条件进行梳理,并从概念理论和技术理论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本质上探寻近零碳排放的发展方向。针对能源、建筑、交通三个主要碳排放领域提出相应的研究策略。同时也探讨了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所必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4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1.1时代背景1.2生态文明的界定、基本内涵及特征1.2.1生态文明的界定1.2.2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1.2.3生态文明的特征1.3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1.3.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1.3.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3.3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1.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与不平衡1.4.1取得的成绩1.4.2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平衡1.5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1.5.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5.2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公民生态意识1.5.3完善制度机制,健全生态立法体系1.5.4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生态治理1.6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7生态文明建设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参考文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5页共356页第2章国内外低碳和近零碳发展研究2.1近零碳排放的时代背景:温室气体减排的新承诺2.2国外低碳和近零碳发展现状2.2.1零碳国家2.2.2零碳城市2.2.3低碳和零碳社区2.2.4低碳和零碳建筑2.3国内低碳和近零碳发展现状2.3.1国内低碳试点工作情况2.3.2现阶段国家低碳城(镇)试点的成效、发展特征及问题2.3.3国内试点开展碳排放评价工作情况2.3.4国内实施近零碳排放省份的工作情况2.3.5国内各省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目标2.3.6国内外探索实践比较分析2.4国内外低碳建设融资现状2.4.1国外低碳建设融资现状2.4.2国内低碳建设融资现状参考文献第3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理论研究3.1近零碳排放区的概念与内涵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6页共356页3.1.1从低碳到近零碳3.1.2零碳与近零碳辨析3.1.3碳排放与环境保护3.1.4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3.1.5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内涵与特征3.2低碳和零碳技术发展研究3.2.1低碳经济与低碳和零碳技术创新的互动机理研究3.2.2低碳和零碳技术分类3.2.3低碳和零碳技术经济性研究3.2.4低碳和零碳技术伦理研究3.2.5低碳和零碳技术的选择原则3.3碳排放测度与评价3.3.1碳排放统计评价研究现状3.3.2区的尺度划分3.3.3碳循环机理及碳排放测算方法3.4近零碳排放区的总体规划研究3.5近零碳排放区可实现性探讨参考文献第4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能源策略4.1全球能源行业大形势4.2新兴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研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7页共356页4.2.1风电、光伏技术4.2.2其他新能源技术4.2.3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建议4.3多能互补能源利用与近零碳排放的相互关系4.3.1多能互补发展模式介绍4.3.2多能互补发展研究现状4.3.3多能互补与近零碳排放4.3.4近零碳排放区引导多能互补系统规划模型4.4基于近零碳排放区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思路4.4.1能源互联网发展必要性4.4.2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4.4.3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演化4.4.4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意义4.5基于近零碳排放区的能源互联网运营机制4.5.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机制4.5.2能源互联网的交易模式4.5.3能源互联网的监管模式4.5.4能源互联网的保障措施参考文献第5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建筑策略5.1低碳和近零碳建筑的研究和发展现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8页共356页5.2低碳和近零碳建筑的概念与内涵5.2.1低碳和近零碳建筑的概念5.2.2低碳和近零碳建筑的特征与内涵5.2.3低碳和近零碳建筑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5.3低碳和近零碳生态建筑学5.3.1生态学与建筑学的结合5.3.2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内容5.3.3基于生态建筑学的低碳和近零碳建筑设计思想5.4低碳和近零碳建筑实现的路径分析5.4.1低碳和近零碳建筑技术路线5.4.2建筑室外环境的低碳和近零碳设计5.4.3办公建筑低碳设计5.4.4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4.5既有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5.5低碳和近零碳建筑工程管理5.5.1低碳和近零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思路5.5.2低碳和近零碳建筑项目规划阶段管理策略5.5.3低碳和近零碳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策略5.5.4低碳和近零碳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管理策略5.5.5低碳和近零碳建筑项目拆除及后评价阶段管理策略5.6低碳建筑案例介绍5.6.1低层低碳建筑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09页共356页5.6.2多层低碳建筑5.6.3公共低碳建筑5.6.4低碳社区5.6.5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交通策略6.1低碳智慧交通研究现状6.2低碳交通6.2.1城市低碳交通运输影响因素6.2.2几种典型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6.2.3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测算6.2.4多物流运输方式物流网络6.2.5低碳运输的实现途径6.3智慧交通6.3.1智慧交通的基本特征6.3.2智慧交通的发展目标6.3.3智慧交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6.3.4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6.3.5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6.4共享交通6.4.1共享交通的本质及属性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0页共356页6.4.2共享交通的监督管理6.5土地利用策略6.5.1土地集约化利用6.5.2土地多功能混合利用6.5.3公共交通向导式发展的土地开发利用6.5.4人性化的土地利用6.5.5节约土地与保护当地生态资源的土地利用6.6近零碳智慧交通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规划建设策略6.6.1近零碳智慧生态交通系统及其发展策略6.6.2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交通规划建设6.7未来先进的交通方式的展望参考文献第7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7.1国内外近零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7.1.1国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7.1.2国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启示7.1.3国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7.1.4国内外指标体系对比7.2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型7.2.1从指标数量角度进行划分7.2.2从指标层次角度进行划分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1页共356页7.2.3从设计主体身份角度进行划分7.3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学7.3.1德尔菲法7.3.2比较分析法7.3.3层次分析法7.3.4模型分析法7.3.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7.3.6模糊综合评价法7.3.7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7.4建立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7.5评价指标体系内涵、目的、原则与总体思路7.5.1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7.5.2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7.5.3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7.5.4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7.5.5评建结合的评价体系7.6评价指标体系7.7评价体系指标释义参考文献第8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保障体系研究8.1国内外近零碳排放发展的激励政策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2页共356页8.1.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及零碳试点支持政策8.1.2国内近零碳排放发展的相关政策8.1.3碳市场建设政策8.2国内外近零碳排放发展的法律规范8.2.1国外低碳发展的法律规范8.2.2国内低碳和近零碳排放发展的法律规范8.3国内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制度建议8.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8.3.2健全支撑体系,加强能力建设8.3.3做好数据统计,保证信息公开16.2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3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合作的引导者,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区,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将城市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以及全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愿景。国家和地方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职能由发展改革部门调整至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要快速融于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亟须从管制政策、市场政策、信息政策三个方面,构建应有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目前,我国对地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研究以及实施总量控制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碳排放达峰及总量控制的学术研究还比较薄弱。《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架构中,探索构建城市碳排放一般分析框架,对城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碳排放峰值预测、碳排放总量控制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政府考核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4页共356页(2)目录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一、研究背景二、选题意义第二节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逻辑结构一、主要内容二、技术路线三、逻辑结构四、重要概念界定第三节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一、研究方法二、主要创新点第四节文献综述一、碳排放的产业分布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三、碳排放的峰值预测四、碳排放量控制第五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分析一、国际政策行动二、国内政策行动三、国内外新转变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5页共356页第一章城市碳排放理论建构:一个分析框架第一节城市碳排放理论推演一、碳排放二、碳排放驱动因素三、碳减排路径第二节城市发展与碳排放理论分析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二、人口集聚与碳排放三、生活方式与碳排放第三节城市碳排放:一般性分析框架的提出一、一般性分析框架的提出二、要素问关系分析三、一般性分析框架的应用第二章重庆市碳排放测度及其分析第一节重庆市人口、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情况一、人口发展情况二、经济发展情况三、资源环境情况第二节重庆市能源消费情况一、能源消体情况二、能源消费结构分析三、能源消费分行业分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6页共356页第三节重庆市碳排放核算分析一、碳排量核算方法二、碳排量数据核算第三章重庆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第一节投人产出分析基本原理一、基本模型二、基本参数第二节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及分析原理一、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二、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第三节重庆市碳排放投入产出一、重庆市碳排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二、重庆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三、分行业碳排放特性综合评价第四章重庆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一、因素分解模型二、基础数据核算三、LMDI因素分解模型四、LMDI因素分解结果第二节碳排放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分析一、人口因素与碳排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7页共356页二、人均GDP与碳排放三、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四、能源结构与碳排放五、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第五章重庆市碳排放达峰预测分析第一节城市碳排放达峰实践分析一、我国碳排放达峰面临的情况程安排二、中国碳排放达峰先锋城市峰值目标情况三、典型案例及预测模型第二节分城市达峰经验综述一、成都二、青岛三、天津四、广州五、武汉第三节峰值预测模型构建一、碳排放预测模型的选择及关联二、碳排放峰值宏观驱动因素情景分析模型解析三、能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的解析第四节重庆市分领域碳排放量的预测一、综合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二、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8页共356页三、产业活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预测第五节重庆碳排放峰值预测一、情景指标的预测二、碳排放峰值结果三、2020年碳排量预测第六章基于政府考核的碳排放控制机制第一节量控制目标分解模型设计一、分解思路二、模型构建三、指标选取四、分解计算方法第二节重庆量目标分解实证分析一量分配目标的确定二、分解指数的确定三、区县分解结果第三节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方法一、分解思路二、数据选择及分析三、碳强度目标分解结果第四节碳排放目标考核机制一、考核指标设计原则二、考核对象与内容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19页共356页三、考核方法及流程四、考核奖惩措施五、考核组织管理第七章基于市场交易的碳排放控制机制第一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一、碳交易理论基础二、国际碳市场三、国内碳交易第二节碳排放权配额无偿分配方式一、配额分配理论基础二、委托-代理人模型三、重庆碳配额无偿分配结果第三节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方式一、有偿分配的理论基础二、有偿分配的关键问题第四节重庆市碳市场运行成效一、碳市场交易情况二、碳市场经结三、碳市场建设成效第八章控制碳排放的对策建议第一节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体要求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0页共356页二、主要目标第二节对策建议一、建立低碳能源体系二、推动产业低碳转型三、统筹城乡低碳发展四、低碳试点示范五、加强低碳科技支撑六、加强低碳能力建设七、强化低碳实施保障主要结论及展望参考文献16.3净零碳排放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1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净零碳排放: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共分为7章。靠前章着重介绍净零碳排研究开展的背景、意义与总体思路。第二章从多视角描述的能源的类型,以厘清各类能源术语的范畴,同时为居民部门生活能耗评估提供丰富的视角。第三、四章研究运用丰富的统计数据、案例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从政策执行的不同空间尺度单元论证中国农村生活能源系统正在走向高碳排放的常规趋势与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五章运用资源评估模型,评估了中国农村地区可供能源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规模。第六章基于建构的碳足迹源-汇评估框架,开展碳中和能力潜力实证评估。第七章综合运用定性的各种能源消费理论、驱动力模型、相关分析等技术,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的机制。第八章对可再生能源新型燃料开发利用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第九章基于净零碳排放的中国农村能源系统的挑战与目标,分析农村生活能源政策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净零碳排放: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可供从事和关心农村能源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企业界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2)目录第1章引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碳排放总量控制势在必行1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2页共356页1.1.2净零碳排放成为目标51.1.3农村生活能源正走向高碳61.2研究思路与结论81.2.1研究思路81.2.2核心结论9第2章能源资源类型、分布与影响112.1能源资源的类型112.1.1常见一般分类112.1.2基于碳排放的分类132.2中国常规能源资源状况142.2.1常规能源的资源序列142.2.2常规能源的空间分布152.2.3常规能源的生产与消费202.3能源资源的作用与影响222.3.1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22.3.2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24第3章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多视角分析263.1全国视角的消费规模与结构分析263.1.1消费阶段划分及其宏观特征263.1.2生活消费总量估算与分析283.1.3存在的主要问题333.2省份视角的消费规模与结构分析35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3页共356页3.3典型区视角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分析463.3.1冬季取暖区463.3.2冬季非取暖区553.4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模式60第4章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分析654.1碳排放核算原则与方法654.1.1核算原则654.1.2核算方法664.2碳排放的特征与挑战684.2.1碳排放的特征684.2.2碳排放挑战72第5章中国农村零碳能源资源分析795.1生物质能源资源分析795.1.1分析方法795.1.2时间序列结果分析845.1.3空间分布分析905.2其他零碳能源资源分析965.2.1水能资源965.2.2风能资源975.2.3太阳能资源99第6章中国农村的碳中和潜力评价1006.1碳中和能力评价方法10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4页共356页6.1.1碳中和评价框架1006.1.2碳中和能力分类1026.1.3未来的可能情景1036.2中国农村的碳中和能力1036.2.1基于全国与省份尺度的分析1036.2.2基于细胞水平(行政村)的分析106第7章农村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1087.1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1087.1.1消费行为理论1087.1.2理性经济人说与行为经济人说1147.1.3意识分析说与社会影响说1187.1.4家庭能源消费行为分析框架1187.2影响机制层次模型1247.3非政策性影响机制1257.3.1收入与生计1257.3.2自然地理区位1297.3.3家庭历史与生活习惯1317.3.4燃料性能与价格1317.4政策性影响机制1327.4.1中国的农村能源政策1327.4.2节能型政策的影响机制1377.4.3洁能型政策的影响机制13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5页共356页第8章零碳燃料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1438.1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1438.1.1技术机理与工艺1438.1.2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478.2生物质气化技术1508.2.1技术机理与工艺1508.2.2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558.3生物质发电技术1598.3.1技术机理与工艺1598.3.2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678.4生物质燃油技术1728.4.1技术机理1728.4.2技术经济效果分析1768.5其他开发利用技术1778.5.1沼气生产技术1778.5.2家庭太阳能利用技术1818.5.3家庭风能利用技术184第9章净零碳排放的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发展建议1859.1被忽视的农村人均生活能源系统1859.2能源政策发展与转变的重点领域18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6页共356页16.4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与减排技术(1)内容简介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恶劣,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迫在眉睫,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减排工作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部分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从理论上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排放特征、排放潜力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茄果类设施蔬菜、叶菜类设施蔬菜、菜粮轮作及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应栽培模式下的农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及规程;并集成适用于典型农田“固碳、减排、经济、稳产、轻简”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为准确估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农业温室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7页共356页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本书不仅可供环境工程、农业、农田污染防治等行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农业等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2)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1一、温室气体的含义1二、耕作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3三、施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5四、水分管理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五、作物品种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六、轮作及间套作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第二节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8一、农田土壤CO2排放通量特征8二、稻田CH4排放通量特征9三、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9第三节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潜力与控制技术10一、农田减排方面11二、农田增汇方面13第二章山东省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研究15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8页共356页一、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界定15二、计算方法16三、山东省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20四、小结27第三章典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29第一节设施蔬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29一、材料与方法29二、结果与分析31第二节设施白菜-芹菜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41一、材料与方法41二、结果与分析43第三节菜粮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49一、材料与方法49二、结果与分析50第四节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55一、材料与方法55二、结果与分析57第四章典型农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规程63第一节设施蔬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规程63一、监测前准备工作63二、样品采集步骤66三、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N2O测定方法6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29页共356页四、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气体通量计算方法68第二节设施叶菜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规程69一、监测前准备工作69二、样品采集步骤71三、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N2O测定方法72四、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气体通量计算方法72第三节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规程74一、监测前准备工作74二、样品采集步骤77三、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N2O测定方法78四、静态箱法人工观测中的气体通量计算方法78第五章典型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81第一节茄果类设施蔬菜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81一、材料与方法81二、结果与分析83第二节叶菜类设施蔬菜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87一、材料与方法87二、结果与分析90第三节设施蔬菜废弃物堆肥减排技术研究92一、材料与方法93二、结果与分析94第四节菜粮轮作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99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0页共356页一、材料与方法99二、结果与分析100第五节蔬菜废弃物还田对露地生菜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04二、结果与分析105第六节小麦玉米轮作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111一、材料与方法111二、结果与分析113第六章典型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应用120第一节设施蔬菜“堆肥增碳控氮”减排技术120一、背景120二、已突破的关键技术121第二节大葱-小麦“增、还、减、合”固碳减排技术124一、应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24二、已突破的关键技术125三、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6四、成果展示127第三节冬小麦-夏玉米“一次性施肥”减排技术128一、应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28二、已突破的关键技术129三、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9四、成果展示13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1页共356页第七章典型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评估132一、减排量计算方法133二、不同类型农田的减排潜力计算136第八章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及建议140一、CO2减排140二、CH4减排142三、N2O减排144四、其他建议14716.5农业低碳生产综合评价与技术采用研究:以施肥和保护性耕地为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2页共356页(1)内容简介为应对因碳排放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农业的应对措施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这必须依靠微观行为主体的参与才能实现,在我国这一微观行为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小农户。《农业低碳生产综合评价与技术采用研究:以施肥和保护性耕地为例》从农户行为出发,构建农业碳排放测度体系和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体系,并对典型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程度进行评价。继而针对施肥和耕作两个碳排放主要来源,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分化背景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施肥行为差异和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采用问题,并提出减少碳排放和促进低碳技术采用的政策建议。(2)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问题的由来第二节研究目的第三节研究内容一、农业碳排放测度、低碳农业评价与碳排放决定因素二、化肥施用驱动因素与低碳施肥技术采用影响因素三、保护性耕作碳汇生态效益补偿与农机服务采用第四节研究思路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评述第一节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的基本问题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3页共356页一、农业多功能性及在碳减排中的作用研究二、农业碳排放计算与低碳农业评价研究三、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实现路径研究四、小结第二节低碳视角下的农户施肥行为研究一、农户化学要素使用及面源污染研究二、经济学视角的农业要素利用效率研究三、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四、小结第三节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补偿及农机服务采用一、保护性耕作生态价值及其补偿研究二、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研究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保护性耕作采用四、小结第三章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测度、评价及决定第一节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测度及其长期决定一、农业碳排放量测算的分析框架二、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测算、结构与效率三、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决定机制四、结论与启示第二节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综合评价一、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4页共356页二、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综合评价的方法三、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四、结论与启示第三节非农就业对农户碳排放行为的影响一、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碳排放行为的理论分析二、研究方法三、结果与分析四、结论与启示第四章化肥施用驱动因素与低碳施肥技术采用第一节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二、结果与分析三、结论与启示第二节低碳视角下不同类型农户化肥施用行为比较一、农户施肥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三、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四、结果与分析五、结论与启示第三节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农户低碳施肥技术采用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二、结果与分析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5页共356页三、结论与启示第五章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补偿与农机服务采用第一节基于碳汇功能的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保护性耕作固碳减排效应测度二、保护性耕作碳汇功能补偿标准测算三、保护性耕作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构建第二节农业生产主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一、研究方法二、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三、结果与分析四、结论与启示第三节规模分化背景下农机服务的实现方式一、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三、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四、结果与分析五、结论与启示第六章结论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6页共356页16.6低碳城市建设手册(1)内容简介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必须低碳化,一股建设低碳城市的大潮正在席卷世界各个角落。《低碳城市建设手册》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出发,按照低碳城市建设的五个步骤——编制清单、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监测结果,以低碳城市建设领先的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三个城市为案例,详细阐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步骤,对我国城市管理决策者以及正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执行者起到参考作用。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7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低碳城市建设的缘由第一节现代城市面临的风险第二节低碳城市的概念第三节低碳城市建设的推力第四节低碳城市建设的步骤第二章低碳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数和标准第一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数第二节欧洲绿色城市指数第三节亚洲绿色城市指数第四节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五节其他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第三章低碳城市建设的外政策第一节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第二节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十二五”规划)第三节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取向及发展趋势第二篇计划篇第四章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编制第一节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第二节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步骤第三节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人力资源和工具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8页共356页第四节按终用途对能源分类第五章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法则第一节清单中排放源的确定第二节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第三节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标准格式第六章美国纽约市2005基准线年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案例第一节全市清单统计使用的方法第二节全市清单统计结果第三节部门清单统计使用方法第四节部门清单统计结果第七章城市减排目标及设定第一节城市减排目标的设定第二节世界城市设定的减排目标第八章制订城市减排行动计划第一节开发可持续能源第二节建筑节能第三节交通行业减排第四节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第五节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第三篇实践篇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39页共356页16.7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1)内容简介低碳、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已不只是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个别城市的试验项目,而是国家的政策,也已开始进入我国的法定规划。要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控制气候变化,减低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我们需要科学的决策流程、方法、工具。问题是: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在哪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是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基石之一,但低碳理念实践是基于对管理决策带来的碳排放效应作出定量的评价。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家重点政策目标,碳排放清单、测算、评估与研究工作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0页共356页近年来在我国受到重视,但目前以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规划建设管理空间单元进行碳排放评估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当缺乏,影响了地方和规划师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性。作为一本指南,《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提供的方法、数据来源、运算与评估指标方面的描述是以使用者为目标的,希望可以有条理地解释评估流程。全书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的背景、绿色生态示范区碳排放数据及评估模型方法,以及碳排放评估应用的实证案例,内容包括:·《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碳排放评估方法分析:从理论到实践;·建立的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主要技术要求;·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框架;·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板块与数据梳理;·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案例;·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计算表格。(2)目录第1篇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背景与案例分析第1章本书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1.1新型城镇化的两个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与应对气候变化1.2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控制城市碳排放1.2.1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目标1.2.2低碳城市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政策背景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1页共356页1.3本书的目的与内容1.3.1本书的核心问题1.3.2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面对的局限与建议1.3.3本书的结构第2章碳排放评估方法分析:从理论到实践2.1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评估相关理论与研究发展2.1.1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1.2WRI/WBCSD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1.3ICLEI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2.1.4ISO企业碳盘查与产品碳足迹2.2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评估相关理论与实证2.2.1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方法学研究2.2.2城市规划碳排放评估方法研究2.2.3城市碳排放评估实证:上海、北京、重庆、哈尔滨、深圳、厦门、无锡、苏州2.2.4主要碳排放源头评估与研究:工业园区、居住区、建筑、交通、绿色生态空间2.2.5温室气体排放评估研究:小结2.3城市与城区碳排放评估应用案例分析2.3.1北京市温室气体清单基础研究2.3.2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3.3上海市世博园区后续发展碳排放评估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2页共356页2.3.4全国工商联低碳住宅减碳技术评价框架2.3.5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及减除核算指引2.3.6城市与城区碳排放评估应用案例比较分析2.4国外城市与城区碳排放评估应用案例分析2.4.1美国纽约市2030计划2.4.2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零碳规划2.4.3澳大利亚悉尼市南布朗加鲁项目2.4.4加拿大多伦多市唐河口项目2.4.5国外城市与城区碳排放评估应用案例比较分析第二篇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方法指南第3章建立碳排放评估方法的挑战和主要技术要求3.1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主要技术要求3.2终端消费位置为导向的碳排放评估方法3.3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的边界考虑第4章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框架第5章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板块与数据梳理第6章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指标对接第三篇城市规划碳排放评估实证案例第7章应用案例:江苏省江阴市——总体规划第8章应用案例:上海市世博城市佳实践区后续发展——详细规划第9章应用案例:北京市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东区一、二期)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3页共356页现有城区总结16.8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报告(1)内容简介本报告以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构成及其演变规律为切入点,以构建可持续的居民生活消费模式为目标,基于翔实的实地调研数据,从中国整体、城乡、区域和省会城市等维度评估了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现状及差异;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户均和人均差异;从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技术水平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机制。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4页共356页(2)目录第1章引言11.1碳排放研究背景21.2碳排放研究进展41.3居民生活碳排放科学认知与研究意义12第2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工作方案152.1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体系152.2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方法182.3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调研方案232.4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调研基本特征25第3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总体评估303.1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分析303.2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分析343.3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分析373.4居民生活碳排放指标评价39第4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城乡差异分析424.1城乡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分析434.2城乡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分析464.3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指标评价49第5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545.1西北区居民生活碳排放565.2青藏区居民生活碳排放64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5页共356页5.3晋陕内蒙古区居民生活碳排放725.4华南区居民生活碳排放795.5西南区居民生活碳排放865.6长江中下游区居民生活碳排放945.7华北区居民生活碳排放1015.8东北区居民生活碳排放109第6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省会城市差异分析1186.1省会城市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1186.2省会城市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1246.3省会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1276.4居民生活碳排放指标评价128第7章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1317.1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定性评价1327.2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第8章主要结论与不确定性分析1518.1主要结论1518.2不确定性分析156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6页共356页16.9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1)内容简介《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讨快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化低碳转型问题。《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以城市经济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碳减排成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199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IRPAT模型、“尾效”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耦合关系分析及脱钩关系分析等方法,对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置于一个复合系统中,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7页共356页模型,分析实施碳减排措施的成本与收益,进而探讨碳减排策略,并提出城镇化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及保障性措施。(2)目录第1章绪论11.1时代背景与研究意义11.2本书的相关概念51.3本书研究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71.4本书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9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22.1城镇化的相关文献综述122.2碳排放的相关文献综述212.3城镇化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研究综述292.4碳减排的相关文献综述332.5理论基础37第3章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423.1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423.2中国城镇碳排放的现状583.3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间存在的问题703.4本章小结72第4章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研究734.1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直接作用73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8页共356页4.2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间接作用774.3本章小结84第5章碳排放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865.1碳排放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865.2碳排放对城镇化发展的经济作用945.3本章小结102第6章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相互作用研究1046.1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计量经济学分析1046.2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分析1136.3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1176.4本章小结122第7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碳减排策略研究1237.1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系统分析和联立方程模型构建7.2联立方程模型的GMM实证结果分析1287.3城镇化进程中碳减排策略实施重点1367.4本章小结140第8章城镇化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及保障性措施1418.1政策建议1418.2保障性措施1438.3本章小结146第9章结论与展望1479.1研究主要结论147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49页共356页9.2研究的创新点1499.3研究不足与展望15016.10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报告(2018)(1)内容简介《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报告2018》围绕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能耗排放的关联分析、城市碳排放监测与评估引导低碳城市健康发展和数据支撑下的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等几个主题,研究新型城镇化下城市低碳发展路径和碳评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比对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数据、中国科学院全球碳收支A类先导专项形成的能源排放因子数据库,整合城市能源、建筑和交通等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0页共356页多源碳排放相关数据,形成基于多源多尺度的城市碳评估模型、指标、技术和实证的战略发展路线图,并对目前的我国300多个城市低碳发展的能耗、排放、碳浓度、空气质量、经济产业、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健康安全10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了分析。(2)目录第一章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展望1第一节低碳城市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2第二节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能耗排放的关联分析4第三节城市碳排放监测与评估引导低碳城市健康发展8第四节数据支撑下的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11第二章城市碳评估理论与模型调研14第一节城市碳评估研究理论与方法概述14第二节城市碳评估研究理论文献综述16第三节城市碳评估研究数据文献综述21第四节城市碳评估研究方法文献综述27第五节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精确性文献综述38第六节小结41第三章上海城市碳排放的现状与评估43第一节上海城市能源相关数据分析44第二节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和趋势47第三节上海市城市能耗与碳排放分析48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1页共356页第四节上海市重点行业碳排放分析51第五节上海市城市碳足迹定量分析与评估54第六节上海市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58第七节上海城市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63第四章上海城市碳排放的预测与规划评估65第一节上海市碳排放预测研究现状分析65第二节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预测及分析68第三节上海市2020年化石能源消费预测及分析71第四节上海市2030年发电部门规划预测与分析74第五节上海碳足迹及排放趋势预测与分析80第五章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现状评估与趋势预测83第一节中国各区域的能耗与排放趋势分析83第二节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流分析89第三节中国各区域的空间集聚效应与转移效应分析97第四节中国城市的碳浓度时空特征分析101第六章中国智慧低碳健康城市指数评估105第一节中国智慧低碳健康城市指数评估分析105第二节中国智慧低碳健康城市指数类型评估结果110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2页共356页16.11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蓝图:集成、创新与应用(1)内容简介《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蓝图:集成、创新与应用》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镇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编号:2011BAJ07B07)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的技术路线、城市低碳发展蓝图实现的技术选择。本书的创新点在于把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按照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的链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方法学上的学术价值,也有在三个试点城市(广元市、济源市、杭州市下城区)的实际应用案例,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3页共356页(2)目录第一部分方法篇第一章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一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进展二重要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评析三清单编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四结语引言:“三位一体”构筑城市低碳发展蓝图第二章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一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基本内涵二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设计的一般步骤三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关键内容四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三章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方法一低碳技术和低碳适用技术的内涵二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重点领域三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研究现状四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方法五推动城市推广应用低碳适用技术的一般措施本篇参考文献第二部分广元篇第四章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一基本情况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4页共356页二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第五章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广元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二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六章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一低碳发展情景分析二低碳发展情景设定三情景分析结果四低碳发展目标设定第七章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一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应用情况二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2015~2020年第八章低碳适用技术减排潜力评估及推广应用障碍一低碳适用技术减排潜力评估二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三政策建议第九章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一重点任务二保障措施本篇参考文献第三部分济源篇第十章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5页共356页一基本情况二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第十一章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济源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二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十二章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一低碳发展情景分析二低碳发展情景设定三情景分析结果四低碳发展目标设定第十三章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一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应用情况二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2015~2020年第十四章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政策建议一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二政策建议第十五章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一重点任务二保障措施本篇参考文献第四部分下城篇第十六章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74本碳中和数据介绍整理自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第356页共356页一基本情况二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第十七章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下城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二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十八章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一低碳发展情景分析二低碳发展情景设定三情景分析结果四低碳发展目标设定第十九章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一下城区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二重点领域低碳化的技术途径三低碳适用技术应用工作基础四低碳适用技术市场需求评估五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六政策建议第二十章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一重点领域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二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本篇参考文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