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佛山市三水绿色环保项目等生物质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持续推
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综合利用,结合全市村
级工业园改造,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屋顶光伏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鼓励
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建筑加快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到 2025
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00 万千瓦。
7.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交通领域油品替代,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
用油,推广使用新能源工程机械。大力推进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积极
推进“瓶改管”工程,有序控制液化石油气增量。促进天然气利用,合理规划
布局调峰气电,“十四五”期间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200 万千瓦。
8.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强化电力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和多能互补发展,支持区域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
调节能力,加快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侧响应商业模式。探索在公共机构、商业综
合体稳步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推进冰蓄冷水蓄冷、电化学储能、光
伏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运用,开展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在工业负荷大、新
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到 2025 年,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50 万千瓦。到 2030 年,电网基本具备 5%以上的尖峰
负荷响应能力。
(三)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9.提升节能降碳管控能力。落实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
辅的制度,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探索开展用
能预算管理,依法执行节能审查制度,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
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强化监察约束力。探索建立区域降碳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碳排放在线监测机制,实现节能降碳与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相结
合。
10.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探索构
建协同控制工作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
机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污染排放。
11.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
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
城市综合能效提升。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聚集度高的园区为重点,实施园区节
能降碳改造,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实施高耗能行业和数据中心提效
达标改造工程,对拟建、在建项目力争全面达到国家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行
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
12.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数据中心和 5G 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
项目规划整体布局,推动全市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新
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 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纳入重点
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有序推动老旧基站、“老旧小
散”数据中心绿色技术改造,同时运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
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进行节能降碳改造。严禁利用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
“挖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