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_高睿VIP专享VIP免费

28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 “国宝”红树林
THE CURRENT PLANNING
“国宝”红树林
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的功能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红树林生态资源变现,有力地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温
州市,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有“海岸线绿色卫士”之称的红树
林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中
国红树林生态系》一书提出我国红树林
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
“三高”特性,证明了红树林固碳和储
碳的优势。
为什么红树林有如此高的固碳能
力?一方面,红树林大多分布在沉积型
的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
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而
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另一方面,红树
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
厌氧状态,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
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研究发现
有些地区的红树林泥炭甚至可达十几米
深。因此,高沉积速率和高生产力使红
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储量,也成
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地区。
生态变现助力“蓝碳试点”
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
例,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
海南省东北部,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
镇,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
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
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 28 公里,是中
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因陆陷
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弯,泻
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
浅滩上。保护区内的红树林被誉为“海
上森林公园”,且具有世界地质奇观的
“海底村庄”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研究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包括生物固碳、土壤
固碳两部分,生物固碳中的植物固碳根
据生物量进行计算,红树植物群落地上
生物量为 4.06 万吨、总地下生物量为
1.99 万吨,凋落物总生物量为 1.72 万
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植物固碳总量为
12.59 万吨 ;按照 1 米平均值计算,东
寨港红树林湿地土壤固碳总量为 26.90
万吨。在没有计算动物固碳、水体固碳、
深层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东寨港红树林
湿地固碳总量为 39.50 万吨,单位面积
固碳量为 250.6 吨 / 公顷。据了解,目
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
联合海南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蓝
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
推进蓝碳试点工作。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寨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导入生态产业,延
伸和拓宽生态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引
导周边居民转产安置,走生态致富道
路。同时加强对保护区资源的监测和管
护,确保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持续健康
发展,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与生物多样性,并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
良好的停歇、越冬栖息地和食物补给等。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碳中和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
放总量,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
《小康》·中国小康网 高睿
29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
“国宝”红树林 THE CURRENT PLANNING
“国宝”红树林
吸收掉,最终达到“零碳排放”的目的。
在陆地森林中,应用绿色碳汇概念,实
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进而达
到造林减排。然而,由于蓝碳评估机制
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或标准,迄今各国尚
未将滨海蓝碳纳入其减缓气候变化或海
岸带管理政策和行动中。随着人们对滨
海湿地蓝碳减缓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
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
家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财政机制中。应
用红树林作为碳汇林或者进行“碳中和”
的尝试也随之出现。
“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
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与海草床、珊瑚
礁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
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其中红树林是这
些生态系统中固碳效率最高的,每天每
平方米的红树林冠层能吸收 11.79 克碳,
可谓“王者”般的存在。
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2022 下半
年,温州市陆续印发《温州市科技兴海
暨蓝碳创新行动方案》《温州市低(零)
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
开展各类海洋蓝碳方法学研究,建立标
准统一的调查评估规范化流程和信息共
享机制,推进红树林碳汇试点建设。据
介绍,温州并非红树林生长的天然北界,
但在我国红树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
。自 1957 年乐清西门岛引种红树林
以来,温州的红树林种植历史已超过 60
。当前,温州造林保存率超过 80%
温州市共划定涉及红树林的生态保护红
线 49.7 平 方 公 里, 面 积 约 363 公 顷,
约占全省红树林面积 75%。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沿浦镇地处浙
闽交界,近年来,沿浦镇加大生态修复
力度,积极改善沿浦湾湿地生态环境
打造我国最北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
地,开启了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
蓝色生态海湾新篇章。据悉,沿浦湾红
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 9000 吨,按照
市场交易每吨约 80 到 100 元的价格
蓝碳市场充满潜力。数据显示,温州市
红树林每年固碳约 760 吨,每年产生生
态经济总价值约 11.9 亿元。与此同时
温州正通过推动红树林区逐步开发碳汇
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蓝碳基金
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树林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永久埋
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是地球上最密
集的碳汇之一。海岸带蓝碳潜力的挖掘、
维持和提升有助于使其成为未来最经
济、最高效的固碳方式。但中国红树林
蓝碳研究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譬如,
支持当前排放和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数
据存在较大的空白。其次,红树林退化
的现状影响了碳汇功能的有效发挥。此
外,红树林宜林地有限、滨海养殖塘面
积大,须考虑兼具蓝碳功能和可持续生
计的修复模式。
编辑 / 胡妍
图为苍南沿浦湾的滩涂 温州市治水办供图
28小康INSIGHTCHINA本期策划“国宝”红树林THECURRENTPLANNING“国宝”红树林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的功能。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红树林生态资源变现,有力地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有“海岸线绿色卫士”之称的红树林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中国红树林生态系》一书提出我国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证明了红树林固碳和储碳的优势。为什么红树林有如此高的固碳能力?一方面,红树林大多分布在沉积型的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而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另一方面,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厌氧状态,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研究发现,有些地区的红树林泥炭甚至可达十几米深。因此,高沉积速率和高生产力使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储量,也成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地区。生态变现助力“蓝碳试点”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东北部,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28公里,是中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弯,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浅滩上。保护区内的红树林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且具有世界地质奇观的“海底村庄”。海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研究表明,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包括生物固碳、土壤固碳两部分,生物固碳中的植物固碳根据生物量进行计算,红树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4.06万吨、总地下生物量为1.99万吨,凋落物总生物量为1.72万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植物固碳总量为12.59万吨;按照1米平均值计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土壤固碳总量为26.90万吨。在没有计算动物固碳、水体固碳、深层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固碳总量为39.50万吨,单位面积固碳量为250.6吨/公顷。据了解,目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联合海南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蓝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推进蓝碳试点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导入生态产业,延伸和拓宽生态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引导周边居民转产安置,走生态致富道路。同时加强对保护区资源的监测和管护,确保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持续健康发展,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并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良好的停歇、越冬栖息地和食物补给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碳中和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小康》·中国小康网高睿29小康INSIGHTCHINA本期策划“国宝”红树林THECURRENTPLANNING“国宝”红树林吸收掉,最终达到“零碳排放”的目的。在陆地森林中,应用绿色碳汇概念,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进而达到造林减排。然而,由于蓝碳评估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或标准,迄今各国尚未将滨海蓝碳纳入其减缓气候变化或海岸带管理政策和行动中。随着人们对滨海湿地蓝碳减缓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家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财政机制中。应用红树林作为碳汇林或者进行“碳中和”的尝试也随之出现。“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与海草床、珊瑚礁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其中红树林是这些生态系统中固碳效率最高的,每天每平方米的红树林冠层能吸收11.79克碳,可谓“王者”般的存在。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2022下半年,温州市陆续印发《温州市科技兴海暨蓝碳创新行动方案》《温州市低(零)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开展各类海洋蓝碳方法学研究,建立标准统一的调查评估规范化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红树林碳汇试点建设。据介绍,温州并非红树林生长的天然北界,但在我国红树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自1957年乐清西门岛引种红树林以来,温州的红树林种植历史已超过60年。当前,温州造林保存率超过80%,温州市共划定涉及红树林的生态保护红线49.7平方公里,面积约363公顷,约占全省红树林面积75%。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沿浦镇地处浙闽交界,近年来,沿浦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改善沿浦湾湿地生态环境,打造我国最北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开启了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新篇章。据悉,沿浦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9000吨,按照市场交易每吨约80到100元的价格,蓝碳市场充满潜力。数据显示,温州市红树林每年固碳约760吨,每年产生生态经济总价值约11.9亿元。与此同时,温州正通过推动红树林区逐步开发碳汇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蓝碳基金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红树林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汇之一。海岸带蓝碳潜力的挖掘、维持和提升有助于使其成为未来最经济、最高效的固碳方式。但中国红树林蓝碳研究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譬如,支持当前排放和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数据存在较大的空白。其次,红树林退化的现状影响了碳汇功能的有效发挥。此外,红树林宜林地有限、滨海养殖塘面积大,须考虑兼具蓝碳功能和可持续生计的修复模式。编辑/胡妍图为苍南沿浦湾的滩涂温州市治水办供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