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21年)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乡村供电服务的现实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供电企业一定要认真分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认真落实各项要求,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能源保障。(作者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滦南县供电分公司)“零碳”数字化乡村建设实践余小毛潘超逸陈永杰一、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典范建设工作中担当作为,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近零碳”区域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太仓市东林村村级经济在农业生产、运行管理、能源管理等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实施方案,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推介新型用电产品等方式,着力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和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打造以“绿色、低碳”为突出特点的数字化乡村,开展东林村“近零碳”数字化乡村的规划建设工作。二、东林村发展现状东林村农业园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源供应与管理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同时在“双碳”背景下,推动该村通过电气化改造、能源结构优化和有效的碳效管控,实现区域“零碳”目标,打造示范样板、发挥引领作用。1.供给侧:农业园年用电量约200万kWh,供能方式主要利用电网+光伏发电,其中光伏可实现年发电量18.28kWh;大棚种植和畜牧养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占比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消费侧:农业园大部分设备已初步实现电气化和机械化,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大幅提高。还有一些用能设备如厨房设备、燃油观光火车、农业机械等未进行电气化改造,终端用能电气化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3.信息化:农业园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已建设智能感知平台、智能分析平台、智能控制平台、农业智慧大脑等智能平台系统服务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与能源管控、区域经营管理、环境(碳排放)需进一步结合,更好的支撑农业生产、乡村文旅等各项产业。4.产业化:农业园在原有“四个一”产业的基础上,计划投资4000万元再增“四个一”,暨一粒米、一颗芽、一头牛、一种菌;同时村里产业正在从生产型向多种服务型转型升级,配套建设智慧培训、智慧党建等服务型经营板块。“零碳”数字化乡村建设实践699三、“零碳”数字化建设内容及实践路径1.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的村级样板(1)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助力能源清洁化。在东林村已有分布式光伏开发的基础上,在粮食烘干中心、生态养殖场、秸秆加工中心三处负荷中心规划建设屋顶光伏,提高提供清洁能源供应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助力降低碳排放。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以本地消纳为主,供办公、观光、农业生产使用。建设配套储能系统,常规情况下可用做应急能源,也可在光伏发电富余的情况下进行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提升村内电网稳定性,大幅提升新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2)建设数字化配电网,推动运维智能化。基于现有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由综合能源公司为东林村打造智能配电运维服务体系,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供电品质、保障供电安全。实现全天候状态智能感知、故障主动抢修、运维智能高效。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多种能源供应进行管理、监测与协同控制,提供最优能源供应,对农村微电网进行管理,保障安全运行等,包括用能管理、能耗监测、能耗诊断、能效建议、控制策略(路灯、用能设备)、多能协同管理,实现新能源完全消纳,提高农村清洁电力供应自给自足比例,增强农村微电网自愈能力。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产业电气化(1)建设全国首个村级“农文旅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在东林火车站、培训中心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选址建设6座120kW直流充电桩。新增太阳能充电游览车1台,远期规划对“东林号”观光小火车实施电动化改造。同时,结合东林村“夜经济”的发展规划,提前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在村内主干道路上实现智慧路灯全覆盖,服务乡村文旅经济。(2)倡导乡村生活低碳化。在餐饮生活方面,推广应用餐饮电气化技术,推动村委会食堂、景区餐饮建设绿色低碳全电厨房,将使用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传统厨房升级改造为使用清洁电能的全电厨房,带动餐饮电气化技术在乡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公共设施方面,在村主要道路、火车站、小广场等人流较密集位置部署光伏智能环保箱8个,在小广场部署自发电健身器材2套,为公众做绿色环保节能的宣传,在日常运动中普及“双碳”知识。(3)推动村级经济产业电气化。①农机农具电动智能化,规划配置电动智能化农机农具,包括混动插秧机等。配备混动插秧机,提高了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②冷链全电化,开展冷链仓储物流建设,配置2台全电冷链物流车,进行冷链物流电气化的探索,减少CO2排放,探索冷链物流行业电能替代的关键技术和适用于农产品配送的商业模式。③大棚全电智慧化,建设全电化、智能化种植大棚,实现大棚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可远程开展大棚设备设施的自动控制。二、打造“数字化赋能”智慧乡村的国网范式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构建数字化乡村,实现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畜牧养殖、产品加工、设备设施等进行全过程、全对象,实现数字化驱动发展。1.整合优化全量平台。整合东林村现有信息化平台,新建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乡村生产全流程管理和执行能力,以大数据支撑区域能效管理、种植管理、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产业高质量发展。2.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开展智慧大棚电气化和数字化改造、智慧种植、智慧畜牧、区块700《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21年)链溯源技术等示范建设,充分融合乡村能源流和农业生产信息流,推动能源及数字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各环节的应用,一是探索构建电气设备与农业生产高效协同模式,如适应农作物健康生长的自适应光源智慧路灯、作物生长全过程智能化最优微环境智能大棚等,提高作物产量;二是基于区块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产品全过程信息可信溯源,确保产品安全;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识别管理动植物健康状态,如通过动物微表情和行为,智能识别动物健康状态,开展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三、探索“零碳乡村”区域碳效管控的实践路径1.建设碳监测子平台。依托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碳监测子平台,实现碳监测及管理,根据可定制的碳排放/减排计算规则,结合东林村实际情况及需求特点,通过对碳排放数据的测量、汇总、分析和报告,帮助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结构,应对碳交易相关政策,确定碳资产管理策略,为碳资产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提供量化决策依据及管理措施。2.开展区域碳效管控。对东林村能源系统(光伏、储能)、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经营活动、交通碳排放进行盘查和全对象、全过程碳排放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碳排放诊断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标诊断,制定对应碳排放管理和控制策略。结合乡村管理经营、农业生产、能源管理等,融合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数据,绘制区域“能碳”地图,指导乡村碳排放管理与决策。四、结论本文在梳理研究供电企业服务乡村振兴上,初步提出了提出了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近零碳”区域建设为切入点,开展“近零碳”数字化乡村的规划建设实践的行动思路和实现路径。由于乡村振兴涉及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东西南北情况差别迥异、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基于对江南农业生产典型村-太仓市东林村的供电服务实践,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及初步的思考,希望能成为下一步研究的参考。(作者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太仓市供电分公司)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的供电所一体进阶管理体系李静许光宇雷超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积极履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持续推进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被首批命名为全国一流供电企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一、工作背景供电所是公司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直接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