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022202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每日经济新闻主编王遥刘学东(闻达)2023年7月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022202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每日经济新闻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每日经济新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包婕王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金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李雪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邓洁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程心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李梦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冯明每日经济新闻执行总经理何强每日经济新闻执行总编辑刘林鹏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郭荣村每日经济新闻编委付克友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宗彦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研究员黄博文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研究员刘学东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闻达)序言一ESG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推进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长期协同发展、共促经济社会和谐已成为国际共识,ESG理念逐步深入人心。ESG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人类社会共同繁荣的有效路径。虽然各国在资本市场成熟度、经济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背景与习俗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的ESG各具特色,但ESG的核心逻辑使其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国际通用语言和沟通合作的桥梁。在我国,虽然ESG整体发展起步相对晚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各方重视并正式进入快车道。以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探索与起步,ESG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受到关注。随着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力、“十四五”重点任务的稳步落实、“双碳”目标实践路径及体系建设的逐渐明确、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推进,普及深化ESG理念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ESG发展也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其ESG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有助于我国总体ESG市场的行稳致远。作为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践行责任投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落脚点,2022年以来,在监管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上市公司参与ESG实践的进程持续加速。政策监管方面,随着2022年4月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5月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6月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一系列指引文件的出台,我国ESG发展的政策基础逐渐规范及完善,对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设及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升到新高度。市场投资方面,截至2022年10月末,我国累计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的机构家数已达119家,较2021年底的83家增长了约43.4%。各类头部机构对ESG投资的意识正逐步深化,各类ESG相关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类别持续多元,为上市公司践行ESG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实践层面,发布独立ESG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覆盖度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对ESG监管政策和自身ESG管理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秉承助力我国ESG高质量发展的初衷与使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完成《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立足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的发展实际,对我国ESG发展历程、ESG投资市场,上市公司ESG表现与实践、机遇与挑战开展了阐述与总结,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ESG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展望。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深化ESG理念、提高ESG能力建设,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势在必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及发展路径的行业ESG框架更需要各方市场主体通力合作,为形成良好的ESG生态圈贡献各自力量。序言二ESG是时代命题,也是媒体责任当下,ESG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日益成为重构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新逻辑、新风口、新路径。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很大程度上,绿色发展就是ESG可持续发展。在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双碳”战略、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只有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作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和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上市公司当然是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践行ESG是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责任,也是它们要面对的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同时,ESG也是上市公司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在全球2000多项关于ESG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有大约90%的研究发现,ESG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非负的,而且大多数为正。ESG风险较低的公司有更好的机会来提供可持续的财务表现;ESG绩效好的投资收益率明显较高,而且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闻达)在较长区间内持续上升。ESG评价,就是给一个上市公司的责任感和良心打分,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良心的企业,也是可持续能力更强的企业,在长远来看,能收获更高的财务收益和更可观的投资回报。随着ESG理念的不断推广以及ESG监管的不断加强,中国上市公司对ESG也越来越重视,ESG报告披露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当然,ESG研究和传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媒体特别是财经媒体在推进中国ESG实践的过程中的机遇和责任所在。特别是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财经媒体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积极开发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参与ESG等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赋能新闻内容生产,持续拓展影响力。每日经济新闻作为一家全国主流财经智媒体,希望以“媒体+智库”方式,搭建起一个汇聚各方ESG资源的平台,沟通政府和市场,链接学界、机构和上市公司,推动企业ESG研究与实践,促进ESG与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公司发展相融合,积极回答企业ESG“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干”的问题,助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资本市场的ESG实践,财经媒体可以承担四种角色定位,并发挥四种功能:一是承担整合者角色,发挥平台化功能;二是承担评价者角色,发挥数据化功能;三是承担服务者角色,发挥产品化功能,四是承担传播者角色,发挥智媒化功能,从形成具有媒体特色、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的运作模式。有鉴于此,2022年5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中国ESG领先智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合作推出了“ESG行动派”品牌,打造了包括全国领先的“ESG行动派”数据平台、全国首创的“ESG行动派”产品服务包,以及独具特色的“ESG行动派”系列沙龙。在此基础上,双方计划联合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可谓水到渠成。在2022-2023年度的报告中,我们回顾了中国ESG发展的历程,评价了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表现,盘点了中国ESG投资市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展望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的趋势和未来。ESG是时代命题,也是媒体责任。财经媒体相较于专业机构而言,拥有更为强大的传播力,相较于一般媒体而言,拥有财经领域的专业素养,在推动ESG这一新理念、新实践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将和中财大绿金院这样的专业机构一起,更好地整合资源、明确定位、发挥功能,推动自身的媒体转型,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ESG实践,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改革与新生:中国ESG发展历程0102一、基本理念:ESG的起源与内涵(一)ESG理论和应用概况02(二)ESG体系的重要意义0405二、政策体系:中国ESG政策发展历程(一)萌芽期:以环境治理为抓手(20世纪末-2016年)06(二)探索期:以绿色金融为土壤(2016年-2020年)07(三)加速推进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2020年10月-至今)0810三、因地制宜:中国特色“1+1”ESG框架逐步成型(一)“1”:以国际ESG指标中的共性指标作为普适性基础框架10(二)“+1”:基于中国国情与战略布局形成特色ESG指标11第三部分实践与现状: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分析2526一、整体表现: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有待提高(一)ESG信息披露表现26(二)ESG评级表现3033二、维度表现:中国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表现分析(一)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34(二)不同分析视角下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3739三、行业分析:重点行业ESG动态及关键要素(一)金融行业40(二)医疗保健行业43(三)房地产行业46(四)交通运输行业50(五)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行业53(六)日常消费行业57(七)新能源行业60第二部分创新与突破:ESG投资热潮激发市场活力1314一、整体发展:中国ESG投资市场热潮兴起15二、投资创新:ESG产品与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一)国内ESG公募基金发展现状15(二)国内ESG指数发展现状17(三)国内ESG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21(四)国内ESG金融产品创新案例23第四部分机遇与挑战: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466一、优势与机遇(一)全球经济下行,ESG或成上市公司破局而出的关键66(二)ESG为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通用语言,是上市公司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拓展业务版图的重点66(三)ESG投资的主流化发展和向绿发展,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充裕的资本支撑67(四)中国“双碳”战略深化,上市公司ESG发展土壤已基本形成6869二、问题与挑战(一)ESG发展至今尚缺乏统一ESG披露标准,上市公司ESG披露及市场评价有一定局限性69(二)国际ESG市场“漂绿”舆论或对中国上市公司提出更高ESG执行要求69(三)ESG具有跨行业研究和非结构化数据特性,对上市公司的专业人才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提出挑战70参考文献7974二、聚力发展——加强市场投资引导合力共促ESG发展(一)持续加大ESG投资引导,形成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75(二)加强ESG数据与方法研究,为开展ESG投资提供有效基础支持75(三)发挥第三方ESG评级作用,缓解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7576三、深化理念——推动上市公司ESG实践与发展(一)培育上市公司ESG发展理念,以ESG为抓手强化发展能力建设77(二)将ESG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健全内部ESG管理架构和机制77(三)加强ESG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上市公司ESG外部评价表现78(四)增强外部交流合作,推动ESG品牌形象打造ESG发展生态圈78第五部分未来与展望: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趋势及建议7172一、统一思路——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建设(一)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方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ESG信息披露框架73(二)构建本土化ESG指标体系,开展行业与地方ESG评价标准制定工作73(三)加快制定ESG投资产品标准,推进ESG投资的有序高质量发展7301改革与新生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部分PART一、基本理念:ESG的起源与内涵(一)ESG理论和应用概况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是三个基于价值的评估因素,通过获取非财务信息以衡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能力和实绩,向外界反映传统财务报表难以传递的如企业声誉、品牌价值、可持续战略规划、人权平等等企业内在长效价值,能够有效填补市场评判标准的局限性,更全面评估企业的信用品质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ESG理念体系起源于社会责任意识,早期西方国家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社会和环境负面效应逐步显现,环保及社会责任主题的公众运动盛行一时。在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下,社会和环保因素逐渐渗透到商业活动中,成为多数利益相关者最为重视的企业发展要素之一。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FI)颁布《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声明》,提出企业应“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运营和战略”的建议;2004年,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lobalCompact)发布的《有心者胜——将金融市场与变化的世界连结起来(WhoCaresWins——ConnectingFinancialMarketstoaChangingWorld)》报告中,“ESG”概念被首次正式提出;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起成立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nciplesforResponsibleInvestment,thePRI)正式将ESG责任投资领域纳入基本行为准则,鼓励投资机构在决策中纳入ESG指标。在此背景下,高盛、贝莱德等金融机构和组织相继开展ESG投资实践,推出一系列ESG投资组合和ESG指数等新型产品;同时,以MSCI、FTSERussell等为首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和国际公益组织持续开展方法学研究,推动ESG理论体系的量化应用和信息披露标准。ESG从E、S和G三个维度出发,代表了一系列的指标,可从国家/城市、行业、企业和项目等层面形成评价体系,通过提供多维度的评价方法,用以反映不同层级的活动对外产生的环境、社会效益,对内的治理机制水平。如图1-1所示,经过多年发展,ESG体系逐步形成,并通过ESG信息披露、ESG评级和指数开发以及ESG投资三大代表性应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可持续时代下的重要工具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2首先是ESG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企业及发债主体通过对外披露财务信息以外的绩效表现,包括ESG维度下相关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帮助利益相关方了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市场整体ESG信息质量与透明度,具体包含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种形式。其中,强制披露是指在政府或者监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披露框架下,企业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ESG信息;自愿披露则指企业自主采纳其他组织和机构所制定的框架,主动向社会公众披露ESG信息。其次是ESG评级,主要是指第三方评级机构在国际通用政策及标准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自研的ESG指标方法学,设置较为规范和统一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并根据公开来源信息,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打分评级,为ESG投资提供参考。此外,部分评级机构会选择ESG表现较好的企业编制形成ESG相关指数,并根据固定周期内的企业ESG表现进行标的池的更新。当前,国际市场上较为主流的ESG评价体系来源于明晟(MSCI)、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路孚特(Refinitiv)、富时罗素(FTSERussell)、道琼斯(S&PDJI)、晨星(Morningstar-Sustainalytics)等机构。最后是ESG投资,主要是指将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因素整合,实现整体风险降低,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实践方式。作为与可持续理念高度相似的国际化表达公式,ESG能够科学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对市场中黑天鹅事件的外部冲击时,其相关主题指数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在长期维度下获取超额收益。因此,ESG投资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能够将标的公司的ESG表现以及可持续治理方式以量化手段纳入常规的标准化金融产品中,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科学的ESG应用渠道,将资本与可持续实践进行了有机融合。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阿奇·卡罗尔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ESG理论体系商业推动ESG工具库(Pyramid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环境√ESG信息披露√ESG评级√ESG投资社会治理国际共识———图1-1ESG理论与应用发展一览———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3(二)ESG体系的重要意义ESG体系及其工具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监管部门而言,ESG信息披露作为科学有效的企业监管措施,其正外部性能够提升披露主体的经营管理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下市场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缓解新兴行业扩张下日益加重的监管压力;同时从监管角度推动ESG投资和ESG风险管理能够助力绿色金融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向可持续、高质量转型。二是对企业而言,良好践行ESG理念可以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为企业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ESG评级体系、ESG信息披露等能够帮助改进微观层面的风险治理,优化经营和战略发展,通过绿色运营、节能改造等评估和信息披露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推动绿色低碳化转型,助力企业构建良好利益相关者关系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进而在可持续领域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三是对投资者而言,ESG信息披露和ESG投资能够同步满足投资端在全球环境危机下的“维稳”需求与可持续领域高速发展下的“进取”需求,前者帮助投资者了解标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现状的窗口,强化对于风险的把控,为建立稳健的利益生态圈提供信息参考;后者则通过融合前沿可持续标准和方法学,从长效、价值投资的角度优化资源配置,助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向绿”企业提供良好信用品质和优质融资渠道的挂钩,提升企业发展上限。ESG强调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效益,以及治理体系的完善。作为新经济发展时代下有效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前沿理念,ESG理论及其应用体系能够为企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践行责任投资、推动低碳转型提供框架和路径参照,同时也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背景下,ESG理论体系能够将可持续和“双碳”目标显性化、定量化,进而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沉稳应对多元目标挑战。因此,践行ESG理念是人类建设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企业在时代变局中体现负责任担当的重要使命与必然趋势。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4———图1-2ESG理论体系与工具的实践意义———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ESG实践意义01对于监管部门减少市场违规概率,缓解监管压力防控金融风险,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及转型03对于投资者提供可持续能力观察窗口,提高决策准确度与科学性助推国际前沿成果迭代,实现可持续资本与优质标的高效挂钩02对于企业优化可持续之路规划,助力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拓宽资源渠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5二、政策体系:中国ESG政策发展历程相较于全球成熟资本市场ESG发展情况,中国ESG起步相对较晚,但在监管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当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国内ESG发展呈现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到支持ESG信息披露再到推动ESG投资活动开展的发展线路,多维度地为ESG理念在中国落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服务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从监管政策发展视角来看,目前中国ESG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环境治理为抓手的萌芽期,主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进行布局;二是以绿色金融为土壤的探索期,主要从绿色金融出发开展实践探索;三是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加速推进期,主要在低碳转型战略下完善ESG体系建设。———图1-3中国ESG相关政策发展历程———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逐步设立试验区20世纪末20162020萌芽期:以环境治理为抓手√构建以“环境”为导向的信息披露政策布局√完善环保法规探索期:以绿色金融为土壤√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延续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则√市场层面持续推动ESG信息披露的落地成熟期√ESG理论体系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加速推进器:以“双碳”目标为引领√“30·60”承诺√中央进一步提升ESG相关政策的定向性√市场层面持续深化政策实践与行业研究√逐步设立试验区(一)萌芽期:以环境治理为抓手(20世纪末—2016年)20世纪末,社会责任运动与ESG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并经由经济活动传导至中国,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理论参考之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ESG理论工具在全球各国的落地有所不同,中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因而在萌芽阶段,ESG相关政策在中国主要体现为以“环境”为导向的信息披露政策布局。由于国内区域性环境气候交易所、能源交易所的交易范围有限,缺乏市场号召力及行业主导地位,该时期下ESG信息披露主要受到证监会、《环境保护法》相关责任条例以及证券交易所披露指引的影响,在实际的ESG政策进度上,如表1-1所示,证监会、深交所、上交所为首的市场监管及平台显著早于中央层面。一方面,以环境保护部为首的环境治理部门主导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进展,逐步提升企业在相关信息披露上的规范化、精细化要求,同时,全国人大、国务院等在环保法律上不断修订,为环境层面的ESG实践提升奠定强有力的法理基础。另一方面,深交所、上交所和联交所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2年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和《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指引》,从市场运作的角度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作出了较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其中,联交所将ESG管治框架、汇报原则及汇报范围提升为“强制披露规定”,并对香港管上市公司的ESG管治工作和ESG鉴证等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6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1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对上市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2003.9要求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公司应公布环保信息,包括环保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和环境管理五类信息,未列入名单的企业可选择自愿公开。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1要求有条件的企业需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措施和规划,及时完善其对话机制,积极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5要求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的通知》2008.5要求上市公司加强社会责任承担工作,并及时披露公司在员工安全、产品责任、环境保护等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和成绩,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具体要求。环境保护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2010.9首次将突发环境事件纳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范围,要求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并提供环境报告编写大纲,同时鼓励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积极披露环境信息。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法》修订版2014.4规定重点排污企业应如实向社会披露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2鼓励企业自愿通过媒体、互联网或者企业年度环境报告的方式公开相关环境信息。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指引》2012.8首次发布《ESG指引》,规定发行人每年发布ESG报告,定期向利益相关方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9公司应按照指引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深证100指数”的公司必须同年报一起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其他公司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鼓励企业聘请独立第三方对报告进行鉴证。———表1-1萌芽期国内ESG相关政策梳理———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7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3上市公司出现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时,应当及时披露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公司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修订2015.12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同时将部分指标分阶段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9要求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完善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二)探索期:以绿色金融为土壤(2016年—2020年)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三步走”策略,并全面部署绿色金融的改革方向,标志着我国ESG实践正式步入以“绿色金融”为基底的探索期,基本形成“中央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市场ESG理论应用”的发展模式。如表1-2所示,一方面,中央层面延续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划,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化强调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提升绿色金融的全局规划,由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力引导金融端参与绿色投资、加强ESG风险管理,进而敦促上市企业乃至更广范围的市场主体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另一方面,以证监会和各大证券交易所为首的部门及交易平台陆续推动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的进程,并结合本土化的绿色金融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8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提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三步走”策略,要求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全面部署了绿色金融的改革方向,并由我国首次倡导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委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6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绿色投资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对投资机构进行绿色投资作出规范性要求。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绿色投资指引(试行)》2018.11确定了绿色投资的内涵,明确了绿色投资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再次强调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投资机构进行绿色投资作出规范性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19.3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档。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2018.7鼓励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对ESG信息进行核查、鉴定、鉴证以及评价。证监会2017.12要求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要强制披露排污信息等,其他公司执行“不披露就解释”原则,鼓励公司自愿披露有利于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的环境信息。环境保护部、证监会《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2017.6定期报告环境信息披露定期通报机制、临时报告环境信息披露定期通报机制、信息共享和失信惩戒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共同推动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表1-2探索期国内ESG相关政策梳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8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2020.9要求有条件的企业需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措施和规划,及时完善其对话机制,积极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自愿信息披露》2020.9从四个方面规范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行为:一是把握自愿披露的范围;二是遵循自愿披露的基本要求,不应进行选择性披露;三是关注常见自愿披露的公告要点;四是明确标识“自愿披露”公告类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0.3要求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2019.12将ESG管治框架、汇报原则及汇报范围提升为“强制披露规定”,对香港管上市公司的ESG管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董事会的参与程度。鼓励上市公司对ESG报告开展独立鉴证。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三)加速推进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2020年10月-至今)随着2020年9月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如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目标协同推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ESG作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监管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进入加速推进期。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ESG相关政策,与市场监管及其他行业自律性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双向配合。如表1-3所示,国内关于ESG的顶层设计仍主要集中于ESG信息披露方面,部分政策在ESG投资及ESG评级上有所体现。一方面,政府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ESG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机制的持续构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尽管目前在ESG信息披露上仍未形成统一、强制化要求和体系化的披露标准,但在环境治理维度,已对重点排污单位提出了细致化的信息强制披露的要求,并鼓励更多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参考各类ESG相关通用标准进行自主披露。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针对央企、银行业、保险业等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业,在ESG投资、ESG绩效提升等方面制定了引导政策。例如,银保监会在《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文件中强调要全面引导银行保险业将ESG理念融入机构各维度发展,鼓励将ESG纳入授信全流程;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完善ESG机制建设和ESG能力提升提出要求。其次,市场层面,以联交所为首的交易平台已将ESG实践应用指引扩展到了更多维度,并在具体的信息披露框架、ESG产品规则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文件说明。例如,2021年11月,联交所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明确要求相关企业参照TCFD标准进行强制披露;并在同年12月进行了《企业管治守则》及《上市规则》的条文修订,重点修订ESG中的管治议题部分。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09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香港联合交易所《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修订2021.4本次修订的重点为ESG中的“G”管治议题部分,涉及了董事会独立性、多元化及公司反贪污等多个内容。此次更新的内容将对港股已上市企业及2022年后预备上市的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香港证监会《致证监会认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的管理公司的通函——ESG基金》2021.6要求ESG基金在发行文件中披露基金的ESG重点、ESG指标清单、ESG投资策略、ESG标准的审议过程、参考基准、与基金ESG重点和ESG投资策略相关的风险和局限等内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2021.7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频次、应披露的定性及定量信息等方面提出要求,并根据各金融机构实际运营特点,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等金融子行业定量信息测算及依据提出指导意见。香港联合交易所《气候信息披露指引》2021.11作为对《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新增“气候变化”议题的强化指南。《气候指引》指出,2025年将强制实施“符合TCFD的气候相关披露”,现阶段建议并鼓励企业按照TCFD框架来编制气候变化议题。香港联合交易所《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修订2021.12本次修订的重点为ESG中的“G”管治议题部分,涉及了董事会独立性、多元化及公司反贪污等多个内容。此次更新的内容将对港股已上市企业及2022年后预备上市的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2022.4提出要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对排放单位弄虚作假、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2022.5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统筹推动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为中国ESG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2021.5主要从明确披露主体、确定披露内容、及时披露信息、完善披露形式、强化企业管理等5个方面,明确了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规范要求的工作任务。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2021.6要求银行披露“执行国家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情况、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等”信息。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2021.2将ESG信息纳入沟通内容: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ESG)信息。———表1-3高速推进期国内ESG相关政策梳理———证监会2021.6相较于证监会2017年发布的年报格式准则,进一步明确了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香港证监会《致持牌法团的通函——基金经理对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及披露》2021.8提出相关基金经理应遵守的“基本规定”和“进阶标准”。生态环境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021.12规定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主体、内容和时限、监督管理、罚则等内容。生态环境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2021.12进一步细化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规范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4在沟通内容中新增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0时间发布方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国资委《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2022.8第三章第十九条提出,中央企业应自觉履行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方式和时限如实规范披露环境信息。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2022.6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三、因地制宜:中国特色“1+1”ESG框架逐步成型(一)“1”:以国际ESG指标中的共性指标作为普适性基础框架虽然受可持续议题的国别及ESG应用范围的影响,国际社会对于ESG指标体系的标准框架设置尚未形成统一口径,不同组织或机构在ESG相关实践中会结合自身需求和国情发展进行有选择的解读和改良,但整体上,全球ESG理论体系在内涵和三大维度(E、S和G)下的通用性框架基本保持了一致(如表1-4所示),均聚焦在对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具体议题的考量。中国的ESG框架建设充分考虑了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契合度、国际投资者与利益相关方的主要诉求,以国际通用指标在国内的适用性为基础,提炼了其中的共性指标作为中国ESG框架的初步逻辑与内涵,以保证中国ESG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与关联性。例如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就是在综合参照诸如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标准、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等国际主流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地区战略发展特性和需求构建的ESG指标指引和规范。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1维度重要议题示例●气候变化●能源效率●能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空气、土壤和水质污染●废弃物管理●自然灾害环境(Environmental)●劳工标准●人权●当地社区关系●人力资本发展●员工关系,多元化和包容性,无歧视●产品质量与生命周期管理●隐私和数据安全社会(Social)●商业道德与管理●董事会组成及责任制●股东权利●审计实践●合规政策制定●双重股权结构●可持续监督●高管薪酬●透明度和披露惯例●反贿赂●税收公平与透明治理(Governance)———表1-4ESG理念涵盖重要议题示例———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图1-4中国ESG指标体系发展的差异点———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二)“+1”:基于中国国情与战略布局形成特色ESG指标中国的ESG体系发展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特色,如图1-4所示,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地区的ESG指标构建显现出较为高效的“政策重心引导+市场需求变化”的双向推动特征。同时,由于国情差异,中国在ESG政策布局方向上,有显著的时代战略特色。目前,中国虽尚未正式形成统一的ESG指标体系,但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机构、专业智库等国内主要市场参与方均在探索推进本土化的ESG指标构建。环境维度●议题设置出发不同●评价依据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社会维度●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需求回应方向不同新发展阶段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治理维度●既有国情与市场机制不同●整体企业构成和重点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偏重于宏观调控国有企业、党建等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2在环境维度,欧美国家的环境议题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在指标设置上更关注企业的气候责任行为,中国的ESG议题发展则源于早期国家粗放式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因而在指标设置上多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议题出发。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主导的绿色金融体系基础上,以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建为目的进行指标设计,重点衡量企业的绿色转型、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表现,并基于现阶段ESG政策在环境信息披露上的侧重,逐步纳入气候风险管理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指标。此外,国际主流ESG评级体系的绿色收入认定多以“欧盟可持续分类法案”等为依据,而中国的本土化绿色识别和认定主要基于政策引导,如参照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等文件,与其他国家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新版《绿债目录》已领先国际标准,将“清洁煤”技术等高碳项目予以剔除,重点关注“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大领域。1.中国特色环境维度议题在社会维度,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国际ESG指标体系无法准确衡量中国的社会需求和本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主动性、执行路径和绩效等信息。相较于欧美企业浓厚的社区文化、人权关注,中国的社会维度指标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宏观战略的执行,包括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农业发展、灾害救助、公共卫生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内容,并将人权和平等这一常见社会议题放宽到企业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回应,弥补了国际ESG指标体系中的国别映射缺失。2.中国特色社会维度议题在治理维度,国际ESG市场的发展历程更多地体现了市场选择机制,强调企业的自愿行为,因而在指标设置上强制性较弱。考虑到中国ESG市场的成熟度、市场特点以及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差异,中国的治理维度指标参照国企央企等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企业主体现状将国际通用议题与既有国情制度进行了融合。例如,在国家政策的推进和引导下,国有企业结构通过民营化、混合化等多重形式不断深化改革,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具备强大的社会引导力量,因而为充分发挥其“尽职管理”的优势,在组织架构、独立董事、盈余质量、现金分红等关键指标设置上,本土指标体系融合了“党建”内容,以保证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特性和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特点进行科学的可持续表现解释。3.中国特色治理维度议题02创新与突破ESG投资热潮激发市场活力第二部分PART一、整体发展:中国ESG投资市场热潮兴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经济社会变革。资本市场作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积极落实“双碳”战略部署,推动资本流向低碳经济行业,并已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在ESG投资领域,近年来,金融机构深入践行ESG理念,以ESG框架开展投融资活动,逐步形成以资本倾斜引导和支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一方面,在绿色金融和ESG相关投资政策引导下,国内ESG产品逐渐丰富。我国最早的ESG相关投资可以追溯到2002年,青云创投发起成立中国环境基金,是国内第一支致力于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的海外系列创业投资基金,也是全球最早的清洁技术基金之一。与此同时,境内资产管理机构也开始了ESG投资的初期探索。2008年,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国内首只社会责任主题的基金产品。随后,基于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发展,投资者对于ESG金融产品的认可度也不断增强,各类头部金融机构对ESG投资的意识正逐步深化,以银行业和资管业为表率的ESG相关产品规模不断提高,已创新开发ESG指数、ESG理财产品、ESG投资基金、ESGETF等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机构ESG投资意识觉醒,更多机构积极开展ESG实践。自2017年以来,我国资管机构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UNPRI)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4月9日,累计加入的UNPRI的中国机构家数已达132家,较2021年底的83家增长了约59%。从机构分布类型来看,95家机构为资产管理者,占比72%;33家机构为服务供应商,占比25%;还有4家为资产所有者,占比3%。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4———图2-1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UNPRI)的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数量———数据来源:UNPRI资产管理者95服务供应商33资产所有者425%72%3%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5二、投资创新:ESG产品与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一)国内ESG公募基金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在官方层面暂时没有对ESG公募基金进行统一的明确定义。本报告将“ESG公募基金”定义为在投资策略中包含了ESG整合、公司参与和股东行动、标准化筛选、负面筛选、正面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或影响力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投资策略的公募基金产品。在报告数据的选取上,首先通过关键词筛选的方式确定ESG公募基金,关键词包括绿色、ESG、碳中和、新能源、低碳、光伏、清洁能源、环保、生态、社会责任、资源、气候变化、美丽中国、新动能、责任、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海洋等。报告将含有以上关键词且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以及明确指出使用的ESG策略的公募基金纳入统计范围,剔除未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其他相关基金。根据进行筛选后的Wind口径,截至2022年12月31日,ESG公募基金共有624只,总规模合计约5182亿元。相较于全市场公募基金约26万亿元的总规模,ESG公募基金比例仅占约2%,总体市场规模仍然较小。1.ESG公募基金数量及产品规模从数量上来看,2001年至2010年ESG公募基金成立数量较少,维持在个位数。2011年至2015年呈缓慢增长的态势,2016至2020年新增数量略有波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以及ESG理念的深入发展,2021年ESG公募基金成立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统计,2021年新成立的ESG公募基金达到162只,同比增长205.6%,增速创历史新高;2022年新增ESG公募基金成立数据达到172只,同比增长6.17%,表明资管机构仍持续不断提高对ESG产品的重视程度。1992年22000年12001年12002年02003年02004年12005年32007年32008年62013年62009年122010年112011年132012年142014年232016年282017年172018年192019年182020年532021年1622022年1722015年542006年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图2-2我国ESG公募基金每年新成立数量(单位:个)(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11此数据及以下ESG基金数量统计包含同一基金不同份额类别的基金。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6从规模上来看,2004年开始ESG公募基金成立规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ESG公募基金成立规模约803.60亿元,规模较大。具体来看,2015年,由于新成立的基金数量大幅增加以及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和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共计约358.76亿元,对当年总规模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从2015年至2019年,总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至2021年总规模触底反弹,呈倍数增长,2021年ESG公募基金年成立规模达到约932.24亿元,同比增长40.2%,创历史新高。2022年新成立的ESG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435.55亿元。1992年19.292000年5.52001年14.642002年0.002003年0.002004年3.482005年34.632007年40.412008年2013年2009年204.992010年107.702011年269.39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45.832018年262.302019年21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15年803.602006年72.1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图2-3我国ESG公募基金年成立规模(单位: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71.4654.6440.28303.46386.11664.92932.24435.55基金绩效方面,通过ESG公募基金成立日期至2022年12月底的年化收益率数据观察到大部分ESG公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率,表明将ESG投资理念纳入产品创新中的基金在市场中获得了较高的回报。总体来看,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底区间收益率为-19%,略高于沪深300同期收益(-21.63%),ESG主题公募基金表现较为领先。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对ESG主题基金的关注,ESG公募基金后续将有较为强劲的发展潜力。鉴于数据可得性,选取发行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ESG投资基金,并统计基金成立日至2022年12月底的年化收益率,如下图所示,收益率最高的ESG公募基金为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收益率达28.20%。然而,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底的ESG公募基金区间收益率大多为负值,与市场宏观行情有较大关联。2.ESG公募基金收益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7———图2-4资产规模50亿元以上的ESG投资基金产品收益情况(基金成立日–2022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年化收益率(%)证券简称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A华安创新汇添富社会责任A银河现代服务主题交银蓝筹建信环保产业交银180治理ETF联接鹏华优质治理广发中债农发债总指数A平安低碳经济A银华1-3年农发债中银上海清算所0-5年农发行嘉实长三角ESG纯债中欧责任投资A民生加银新动能一年定开A28.2012.3111.1810.379.987.686.265.385.253.293.073.002.971.84-9.10-11.972包含绿色、环保、碳中和、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指数。(二)国内ESG指数发展现状中国的ESG体系发展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特色,如图1-4所示,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地区的ESG指标构建显现出较为高效的“政策重心引导+市场需求变化”的双向推动特征。同时,由于国情差异,中国在ESG政策布局方向上,有显著的时代战略特色。目前,中国虽尚未正式形成统一的ESG指标体系,但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机构、专业智库等国内主要市场参与方均在探索推进本土化的ESG指标构建。1.ESG指数数量及产品规模我国ESG主题指数发展起步较晚,初期发行数量较小,但近年来增长趋势明显。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全市场共存有356只ESG主题指数。从全市场来看,伴随着“双碳”目标提出以及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至2021年,ESG指数发展迅猛。2021年,我国全市场发行109条ESG指数,同比增长230.3%。2022年初至12月底,累计发布84条ESG指数,相比2021年,指数增长速度变缓,但随着市场ESG信息的不断完善,ESG主题指数数量有望实现持续增长。总体来看,市场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ESG主题指数的布局,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于ESG概念资产价格的关注。2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8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40-200204060801001201305486611791613113033109842022指数发布数量同期增加数———图2-52001年至2022年12月底我国全市场ESG指数发行数量———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图2-62005—2022年12月底ESG主题股票指数发行数———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我国发行最早的ESG主题股票指数是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在2005年发布的国证治理指数,目前全市场ESG股票指数共计249条。2022年,新发行的ESG主题股票指数数量为64只,创单年发行数量新高。2.ESG股票指数3包含绿色、环保、碳中和、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主题指数,包含交易所下属指数公司及其他机构发行的指数。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5010015020025030092610172862642022新增发布累计发布1134491321273344516062687895123185249054866117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19从发行主题来看,ESG股票指数以E主题为主,其次为ESG全主题,以环境为主题的投资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2005年至2022年12月底,E主题的股票指数发行数量达到142条,占比57%;其次是ESG全主题,达到95条,占比38%;其他主题例如G和S占比较小,分别为3.6%及1.4%。此外,从收益率来看,自当年成立至2022年12月底,249只股票指数中有142只实现了正收益率,占比超过50%。从发行机构来看,ESG股票指数发行机构较为集中。截至2022年12月底,共有17家机构发行了ESG股票指数,其中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计发行了89只ESG股票指数,占比全市场发行量的35.7%,位居第一。其次是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分别发行了40只和28只,占比分别为16%,11%。在2022年度,中诚信指数服务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等机构陆续参与到ESG主题股票指数的发行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关注ESG投资,并且深化自身在ESG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申银万国指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指数服务(北京)有限公司MSCI指数新华财经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光大信托36%16%11%8%5%5%4%3%———图2-7ESG股票指数发行机构———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0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图2-9ESG主题债券指数的发行机构分布——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从发行机构上看,截至2022年12月底,共有6家机构发布了共107条ESG债券指数,发行机构分布较为集中。其中,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ESG主题债券指数数量最多,达到76只。2021年3月,上海清算所发布我国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反映碳中和债券整体价格走势和市场发展情况,为境内外金融市场提供优质的碳中和债券指数化投资标的。可以看出,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对ESG债券指数的关注,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低碳产业投资,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国第一条ESG债券指数发行于2016年,相较于ESG股票指数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在2016年之前,我国绿色债券的存量市场规模较小,导致指数编制过程中对于成分券的选取产生了较大难度。2021年,我国ESG债券指数发布达47条,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而到了2022年,新发行的ESG债券数量为20只,数量又较上一年有所减少。由此可见,每年新增债券ESG指数数量起伏较大。随着绿色债券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资本市场对以绿色债券为主的标的关注度也将不断提高,未来ESG主题债券指数的体量预计进一步扩大。3.ESG债券指数中债指数中证指数国证指数上交所深交所中诚信指数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图2-82016-2022ESG主题债券指数发行数———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051015202530354045501471135472071%22%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1从平均收益率上来看,107只ESG债券指数中共有103只实现了正收益率,年化平均收益率均值为4.02%,整体收益情况较好。具体来看,共有82条ESG债券指数累计收益率分布在0%到5%的区间,说明ESG债券指数收益率表现较为稳定。>5%<0%0%-5%010203040506070809021824———图2-10ESG主题债券指数收益率比较———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图2-11ESG银行理财产品历年发行数量(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三)国内ESG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1.ESG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及产品规模随着国内市场对于ESG投资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银行开始布局ESG理财产品旨在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2019年,华夏银行发行了我国首支ESG主题理财产品:固收ESG理念01号,之后几年,发行的数量呈现向好趋势。从发行数量上来看,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9年至2022年,我国ESG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12月底,国内市场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累计共219只,ESG理念逐渐受到国内资管机构的认可。201920202021202202040608010012014073460118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2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从发行机构上看,发行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的机构主要为理财子公司。截至2022年12月底,发行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机构有兴银理财、农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共18家理财子公司。其中,兴银理财发行数量最多,共60只,农银理财发行46只、华夏理财发行35只,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大多数ESG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处于中低级和中级风险水平,涉及低风险及中高风险的ESG银行理财产品较少,目前还没有发行高风险产品。219只理财产品中,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的有1只,为工银理财发行的“鑫悦ESG优选私银尊享固收增强封闭式”;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的有141只,占比达到64%;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的为76只,占比约35%;风险等级是中高风险的有1只,是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理财产品。———图2-12ESG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发行数量(截至2022年12月31日)———010203040506070兴银理财农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青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恒丰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南银理财中邮银行信银理财广银理财上银理财杭银理财光大理财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图2-13ESG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截至2022年12月31日)———020406080100120140160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11417610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3主要投资方向方面,ESG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资产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所有混合类ESG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品种中都包含了债券,可以看出针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理财市场呈现出“固收+”的特性。截至2022年12月底,在发行的219只ESG银行理财产品中,仅以债券资产作为投资方向的数量达到62只,占比约28%。除此以外,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等混合类ESG银行理财产品有140只,占比约64%。——图2-14ESG主题债券指数收益率比较——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2.ESG银行理财产品策略分析从投资策略上看,根据相关ESG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主要采取ESG投资策略,通过负面筛选、正面筛选、ESG整合、企业参与与股东行动、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等方式筛选标的资产。以工银理财“鑫悦ESG优选私银尊享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为例,从产品说明书中可以看出此产品采用正面筛选的方式,“充分挖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优异的行业和公司的投资机会”,并且结合主体投资策略,“优先投资于应对气候变化、防治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重点考虑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民企纾困、国企改革等高质量发展领域”。但目前仍有部分ESG主题理财产品尚未对其投资策略进行明确说明,仅对资金投向进行了界定,导致其产品的市场定位不清晰。从产品特点来看,今年发行的ESG主题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多在1年以上、10年以下,风险等级以中级和中低级为主,业绩比较基准在3.5%-5.00%之间为主,相较于同期限的非ESG主题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率略高。例如“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动”90天ESG主题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投资期限最低持有90天,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业绩比较基准为3.25%,相较于“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动”9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3.2%)略高。64%28%8%债券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其他及未知(四)国内ESG金融产品创新案例金融机构积极推进ESG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可推动实现风险“向质量转移”,提升机构收益的同时提高投资者及利益相关方信任度,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绿色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ESG指数的投资领域和资产类别将逐步完善和扩展;现处于发展中期的ESG基金,后续也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金融机构将在创新开发并丰富ESG相关产品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刺激上市公司进行相关领域的投资。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4中国建设银行依托多年来深耕绿色金融的经验,与中财大绿金院、万得资讯联合,于2021年5月20日创新推出“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该指数通过将建行一级市场发行定价经验和中财大绿金院ESG领域专利方法学有机结合,对样本券绘制指数点位与加权计算,形成总指数和中国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ESG债券三条一级市场收益率曲线,成为市场上首只融合了ESG以及碳中和概念的绿债发行指数。此外,该指数还在卢森堡交易所同步上市,名称为“CCB-Wind-CUFEGreenESGBondIssuanceIndex”。该指数填补了我国绿色债券一级市场定价参考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绿色债券价格发现机制,能够追踪绿色投资长期价值,是健全中国绿债市场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其综合了国内国际绿色标准,为国际投资机构提供更直观、更精准、可量化、可比较的有效工具,从而增进国际市场对中国绿色债券以及优质ESG发行企业的了解,引导国际资金更加积极配置中国绿色资产,加快绿色资本市场国际合作的步伐。该指数从中国债券市场每周新增发行的债券中,以国内标准体系为主、国际标准体系为辅,筛选实际具有绿色、碳中和效应以及符合一定ESG评级标准的样本券,形成总指数样本池。指数样本券综合了对债券项目和主体的考量,项目和主体均具备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属性。在项目上,该指数依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对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进行识别,形成绿色债券样本池及碳中和债券样本池;在主体上,该指数采用中财大绿金院自主研发的ESG评估方法学进行评价,将ESG评级和E评级等级均在A级及以上的发债主体所发行的债券筛选组成ESG债券池。2.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2022年3月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联合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及旗下指数公司Qontigo发布STOXX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股ESG指数(STOXXPSBCChinaAESG,以下简称“STOXX邮银ESG指数”)。在指数编制方法上,该指数使用了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的ESG数据并进行负面筛选,是全球首个兼具国际标准与中国本土化特色指标体系的A股ESG指数,为全球投资者在中国品牌的投融资上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ESG决策参考,助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STOXX邮银ESG指数的底层数据指标设置基于全球契约组织十项原则,考量了中国特色化双碳政策和金融体系建设政策、增设了“扶贫”“乡村建设”等指标并关注了中国特有的企业机制与社会管理模式,对于中国企业的评价更为客观合理,有助于提升中国本土ESG评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ESG品牌。1.STOXX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股ESG指数4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支持“STOXX邮银ESG指数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OKfR7zIExKEvCPO9Jk-J2A403实践与现状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分析第三部分PART1.整体披露情况一、整体表现: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有待提高(一)ESG信息披露表现ESG信息披露既是上市公司面向各类投资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其中包括监管机构、社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媒体等)进行全方位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上市公司系统性披露其履行ESG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的有效路径。现阶段,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而言,披露ESG报告并非一项强制性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内外ESG发展渐趋主流,以及监管机构相关政策的逐渐强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ESG信息披露活动中,通过参照有关监管部门相关政策,上市交易所、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指引,以及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组织机构所发布的相关原则来披露ESG信息;从形式或命名方式上看,则多以“社会责任报告(CSR)”“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书”等披露信息。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6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07年2008年2009年上交所披露数上市公司总数深交所披露数发布ESG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图3-1全A股上市公司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2007年—2022年)———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7更多上市公司主动提前披露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北交所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开始起步。从最新的披露表现上看,如图3-2所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有1738家独立披露了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披露企业数量上涨了22.14%;上交所上市公司中有971家独立披露了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披露企业数量上涨了14.78%;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有764家独立披露了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披露企业数量上涨了32.41%;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3家独立披露了ESG/社会责任报告,对ESG信息的披露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发布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市公司对ESG监管政策和自身ESG管理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主动选择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企业在全体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以近十五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图3-1所示,从2007年至2022年的数值上看,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例均值波动基本维持在20%—25%左右,即表明目前市场上仅有约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能够自愿主动披露ESG相关信息。2022年,A股一共有1455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为28.65%。从上市地点看,上交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整体意识较强,截至2022年底,上交所中有约40%的上市公司选择披露ESG信息,相比之下,同期深交所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比例仅为21.4%,整体ESG信息披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图3-2全A股上市公司新一年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23年6月)———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120014001600180020001000800600400200040.00%50.00%45.00%30.00%25.00%35.00%20.00%15.00%10.00%5.00%0.00%全部A股上市公司上交所上市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数量披露率7643971173833.28%43.72%27.31%1.47%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82.行业披露情况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有所区别,部分行业内的上市公司需要提升对ESG理念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根据证监会门类行业划分标准,如图3-3所示,从各行业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ESG/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率中可以看出,在19类行业中,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较好的前5类行业分别为金融业(87.5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5.56%),采矿业(54.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3.79%),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89%)。其中,金融业由于自身行业特性与业务经营特点,资产规模庞大,营业收入较高,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在所有行业中遥遥领先;其余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经营范围主要涵盖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等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领域,各行业中有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披露ESG相关信息。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11%)、综合(14.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64%)这四类行业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在所有行业中处于末位水平,每一行业中均有不足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主动披露ESG相关信息。具体来看,这四类细分行业大多生产经营范围有限,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较于其他行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力度较小,未来需要进一步树立ESG信息披露意识,同时强化信息披露能力建设,提升自身ESG实践水平。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图3-3各行业A股上市公司2022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情况———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5各行业A股上市公司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各行业发布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同期各行业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29多数行业主动提前披露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金融业披露情况较为领先。从最新的披露表现上看,如表3-1所示,截至2023年6月底,依据证监会门类行业划分,已有7类行业中的上市公司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在50%以上,其中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披露率已超90%。此外,与去年同期披露企业数量相比,所有行业均实现了披露企业数量的提升,部分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实现了新的突破,企业披露数量显著增长。———表3-1各行业A股上市公司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情况(截至2023年6月)———所属证监会门类行业采矿业披露数量披露率同比增长率5061.73%21.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757.89%10.00%房地产业5954.13%11.32%建筑业4136.94%36.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456.64%14.29%金融业11691.34%4.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824.56%86.67%农、林、牧、渔业1735.42%13.33%批发和零售业6735.08%21.8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626.00%8.33%卫生和社会工作1168.75%37.5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58.73%5.7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526.50%21.05%制造业100528.86%26.73%综合321.43%50.0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27.27%20.00%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3.各类型企业披露情况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公众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图3-4各类型A股上市公司2022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6各类型A股上市公司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各类型发布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同期各全类型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6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0在企业属性层面,国有企业的ESG/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率显著领先,民营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透明度。如图3-4所示,从各类型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ESG/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率中可以看出,中央国有企业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高达62.13%,显著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随后为地方国有企业(41.66%)和公众企业(41.34%);外资企业,其他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处于末位水平。整体而言,由于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因此更为注重自身ESG发展能力和信息披露基础建设,其ESG信息披露情况较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较为出色;其余类型的上市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类型企业主动提前披露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中央国有企业披露情况较为领先。从最新的披露表现上看,如表3-2所示,截至2023年6月底,已有2种类型的上市公司新一年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在50%以上,其中中央国有企业的披露率已超70%。此外,与去年同期披露企业数量相比,除集体企业外,其余类型的企业均实现了披露数量的提升。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表3-2各类型A股上市公司新一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情况(截至2023年3月)———企业属性中央国有企业披露数量披露率同比增长率33073.50%24.06%地方国有企业46750.32%24.87%公众企业12541.95%6.84%其他企业933.33%50.00%集体企业730.43%0.00%外资企业5329.28%3.92%民营企业74722.52%24.09%(二)ESG评级表现随着ESG投资浪潮的兴起,企业ESG信息逐渐受到广泛的投资者关注,国内外多家评级机构相继成立对公司的ESG表现进行评级,以满足市场对于ESG信息的需求,企业ESG评级数据正在成为参与负责任投资市场的投资者所信赖的关键信息。当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估体系,其中以明晟(MSCI)、富时罗素(FTSE)、道琼斯(S&PDJI)、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和Sustainalytics等为代表。近年来,国内的ESG评级机构发展也逐渐步入快车道,智库机构、数据科技公司、咨询公司、指数公司、金融机构等多类机构开发了适应中国企业本土特征的ESG评级方法学,并基于此搭建了中国企业ESG数据库,其中以中财大绿金院、中证指数公司、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为代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ESG评级数据市场供给。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11.ESG评级覆盖情况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逐步被纳入MSCI、FTSE等国际指数公司和评级机构的筛选范围内。2018年6月,MSCI将233支中国A股的成分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MSCIEmergingMarketsIndex)、所有国家世界指数(MSCIACWIIndex)与中国指数(MSCIChina),并对所有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ESG评级;同年9月,FTSE正式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评级体系;2020年6月,FTSE完成了对中国A股扩容的第一阶段。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而言,这既是参与国际ESG投资市场的一大机遇,同时也为公司自身的ESG能力建设和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覆盖度不断扩大。如图3-5所示,2019年至2022年10月期间,FTSE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分数据覆盖率整体高于MSCI,基本维持在17%至18%之间,MSCI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数据覆盖率则是持续上升,当前已达12.63%。从具体公司数量上看,通过截取MSCI和FTSE最新的时间截面可知,截至2022年10月,FTSE的ESG评级及数据模型已覆盖了843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MSCI则是在公开数据中显示了628家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数据。部分国内评级机构已实现中国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全覆盖,并持续拓展上市公司覆盖面。随着我国ESG投资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数据需求持续提升,与MSCI、FTSE相比,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的ESG数据覆盖范围更广。当前,已有部分国内评级机构实现了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全覆盖,例如中财大绿金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证指数公司等,并连续三年保持高覆盖率。此外在2022年,部分评级机构还探索开展对港股、中概股的ESG评级,如中财大绿金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数据覆盖面。0.00%20.00%18.11%10.40%11.41%10.67%17.41%17.40%16.95%12.63%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0月MSCIFTSE——图3-5近四年MSCI和FTSE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得分覆盖率(2019年—2022年10月)——数据来源:MSCI、FTSE官网7由于各评级机构更新当年度上市公司评级数据的时间有所区别,为保证分析数据处于一致时间区间,本报告选择2022年10月为时点进行对比分析。7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2基于国际ESG评价框架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整体偏低,国际市场参与面临一定挑战。如图3-6所示,截至2022年10月,在获得MSCIESG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中,无一企业达到AAA级,评级等级为AA级的企业占比仅0.80%(5家),评级等级为B级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3.92%(213家),评级等级为CCC级的公司占比25.48%(160家)。此外,如图3-7所示,截至2022年10月,在FTSEESG评分体系下,843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得分均值约为1.36(满分为5),其中得分在1.3以下的公司有436家(占比51.72%),整体ESG得分偏低。由此可见,当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MSCI和FTSE的评级体系下ESG评级表现处于领先及平均水平的企业数量较少,处于落后水平的企业数量较多。2.ESG评级表现情况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0100150200250CCCBBBBBBAAAAAA4.3-5.03.3-4.32.3-3.31.3-2.30.3-1.3160213152742450———图3-6MSCI公开数据中最新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0月)———数据来源:MSCI官网———图3-7FTSEESG评价体系下最新A股上市公司ESG得分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0月)———数据来源:FTSE官网0661340436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3———图3-8IIGF2022年全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情况———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分布更加合理。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国内评级机构无论是在本土化方法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还是信息来源渠道整合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从ESG评级数据结果上看也呈现出更为合理的分布情况。以中财大绿金院(IIGF)最新一年的全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为例,为保证评价口径一致,将中财大绿金院的ESG评分结果进行正态转化和七级标准划分,得到2022年全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分布如下图所示。由图3-8可知,在中财大绿金院的评级体系下,所有企业的ESG评级呈现更为正态的分布,符合该样本规模下的分布规律。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AAAAAABBBBBBCCC二、维度表现:中国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表现分析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在开展ESG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内部ESG整合与外部ESG影响力打造,还是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各维度关键性议题上的表现,都受到政策环境和市场驱动影响,此外基于行业类型、企业属性和地域分布等因素,不同分析视角下上市公司的ESG实践表现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该部分将采用中财大绿金院最新一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ESG评分数据,并对近三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同时从上市板块、所属行业、公司类型等多个维度出发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进而全面展现我国上市公司ESG实践现状。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41.整体披露情况(一)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关注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展ESG实践,能够较好建立ESG相关管理机制并主动披露ESG信息。基于中财大绿金院的ESG评估方法学,如图3-9所示,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ESG平均得分及E、S和G各维度平均得分表现均呈现大幅提升。A股上市公司在ESG综合维度及各维度上的得分表现均实现提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开始关注ESG理念,并着手开展ESG相关实践,提升自身ESG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了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有效性。2.环境维度表现上市公司在环境维度方面的实践投入逐渐提升,环境责任绩效数据的核算与披露有待完善。如图3-10所示,A股上市公司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表现得分均实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定量指标的信息披露仍与定性指标的信息披露存在较大差距。当前,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和绿色低碳转型趋势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制定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并从绿色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入手逐步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程度,一些不属于“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业也逐渐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追求产业多样化投资的可能。但不可忽略的是,现阶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ESG平均得分E平均得分S平均得分G平均得分2020年2021年2022年———图3-9全部A股上市公司ESG平均得分表现(2020年—2022年)———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5段上市公司在环境定性和定量指标上的信息披露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逐步推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深入落实,未来上市公司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绿色建设,需要在定量指标上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通过污染物排放量、用水量、用电量以及绿色收入占比等数据,来真实衡量并展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通过实际举措迎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上市公司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绩效数据的核算和披露有待加强。如图3-11所示,近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在定性方面的社会信息披露表现得分实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定量方面的社会信息披露表现得分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基本持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步伐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加深对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与认知,积极探索实践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发现,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仍缺少有效定量数据的充分支持。未来企业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使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念落到实处。现阶段,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在政府资金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让市场中的企业主体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从而进一步助力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3.社会维度表现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定性与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性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2020年2021年2022年———图3-10全部A股上市公司环境维度定性与定量披露平均得分表现(2020年—2022年)———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64.治理维度表现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图3-12所示,近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治理信息披露得分表现得分与往年相比均略有下降。上市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推进证券市场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实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公司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也需要外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相关机构、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此外,未来上市公司需要更加关注治理维度的定量评价指标和相关信息披露。从世界各国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财务会计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权结构及其变动、现金流量等,主要被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二是非财务会计信息,包括公司经营状况、公司政策、风险预测、公司治理结构及原则、高层管理人员薪金等,主要被用来评价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审计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监事会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等,主要被用于评价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及公司治理制衡状况。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定性与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性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2020年2021年2022年———图3-11全部A股上市公司社会维度定性与定量披露平均得分表现(2020年—2022年)———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定性与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性指标披露平均得分定量指标披露平均得分2020年2021年2022年———图3-12全部A股上市公司治理维度定性与定量披露平均得分表现(2020年—2022年)———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7(二)不同分析视角下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1.各板块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主板及科创板上市公司的ESG实践表现较为突出。如图3-13所示,2022年,主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ESG整体平均得分和各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领先于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北证)上市公司,ESG实践表现较为出色。整体而言,由于主板中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水平较高、组织结构更为完善,更为重视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ESG整体表现较好。此外,作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的示范性板块,在年报新版ESG信息披露要求引导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提高,同时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具备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较为重视通过提升ESG实践水平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较而言,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中的上市公司由于自身业务发展和组织建设的规范性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当前整体ESG表现不佳,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ESG信息披露,同时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2.各行业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不同行业之间的ESG平均得分表现存在一定差距,且在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层面上的表现参差不齐。如图3-14所示,在中证一级行业划分标准下,ESG整体得分表现最为突出的三类行业分别为公用事业、房地产和金融,整体表现处于末位水平的三类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和原材料。具体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ESG平均得分E平均得分S平均得分G平均得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图3-132022年各板块A股上市公司ESG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83.各类型上市公司ESG得分表现到E、S和G三个维度,由于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业务覆盖的范围领域不同,各行业在环境维度上的实践表现差距较大,在社会和治理维度上的实践表现差距较小,保持在相对稳定一致的水平。具体而言,由于金融、房地产、通信服务和公用事业等行业的主营业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更为注重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而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和原材料等行业则在环境和社会维度面临较多的潜在风险,但当前的相关实践投入有限,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01020304050607080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工业能源医药卫生主要消费通信服务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原材料ESG平均得分E平均得分S平均得分G平均得分———图3-142022年各中证一级行业全A股上市公司ESG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8企业实控人为大学,其他,职工持股会(工会)时,企业所有制属性归类为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的ESG实践表现较为突出。如图3-15所示,ESG平均得分排名前三的企业类型分别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排名后三位的企业类型分别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具体到E、S和G三个维度,由于国有企业更为注重环境风险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回应利益相关方关切,例如为员工设置良好的职工福利、大力参与慈善扶贫事业与提供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等,同时注重组织架构的完善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升,因此国有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的平均得分较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均较为突出。整体而言,各类型企业在环境层面的表现差距较小,保持在相对稳定一致的水平;在社会和公司治理层面的表现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提升。8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39010.0020.0030.0040.0050.0070.0060.00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公众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ESG平均得分E平均得分S平均得分G平均得分———图3-152022年各类型A股上市公司ESG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三、行业分析:重点行业ESG动态及关键要素ESG的应用需要结合政治体系、地域差异、行业特定等因素因地制宜。由于不同行业生产运作的差异较大,虽然在践行ESG理念时均聚焦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下的具体议题,但不同行业对三个维度的侧重程度均不一样,且所需要重点考量的关键ESG议题也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当前国内外对ESG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统一口径,在行业层面更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ESG指标设置,本小节筛选了我国金融、医疗保健、房地产、交通运输、互联网、日常消费和新能源七大重点行业,基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了各行业当前ESG表现情况;将充分考量现阶段各个行业在进行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时面临的关键因素及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诉求,基于各行业企业所披露的ESG报告与实践重点,结合国内外现有政策和标准中的相关规范要求,识别出各个行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下的关键ESG议题;并进一步提出行业ESG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0(一)金融行业1.金融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根据万得一级行业划分标准,金融行业(涵盖银行、保险、多元金融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123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图3-16所示。从总体来看,金融行业内上市公司ESG综合表现较好,约34.15%的上市金融企业ESG评级在A级区间(包含A+、A、A-,同下),其中评级为A+的企业占比为18.7%;约46.34%的企业评级分布在B级(包含B+、B、B-,同下)与C级(包含C+、C、C-,同下)区间内;约19.51%的企业评级分布在D级区间(包含D+、D、D-,同下),相对落后。可见ESG理念在金融行业内普及情况较好,部分企业对于ESG的理解与实践较为深刻及领先。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17),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环境维度与社会维度的评级分布均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评级主要集中在A级与D级;治理维度的评级分布情况较好,77.24%的上市金融企业评级保持C级以上水平。可见不同企业对ESG的认知仍有差距,部分金融企业在环境与社会维度的能力有待提升。18.70%10.57%23家13家4.88%6家8.94%11家5.69%7家7.32%9家4.88%6家10.57%13家8.94%11家6.50%8家7.32%9家5.69%7家———图3-16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A+———图3-17金融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AA-B+BB-C+CC-D+DD-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33.33%24.39%10.57%31.71%社会维度(S)评级33.33%26.02%12.20%28.46%治理维度(G)评级18.70%31.71%26.83%22.76%A级B级C级D级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金融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人力资本、隐私和数据安全以及投融资的环境影响等方面。例如,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AccountingStandardsBoard,SASB)在其ESG信息披露标准之上,针对全球11个领域共77个行业制定了行业特色标准。根据SASB的实质性地图(MaterialityMap),ESG三个维度被细分为五个领域,金融行业作为一级行业领域被进一步划分为7个子行业。汇总各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总体来看,金融行业的关键ESG议题如下图所示。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1———图3-18SASB金融行业(Financials)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在参照国际主流ESG标准的同时,分析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头部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进一步识别形成中国金融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国内金融行业的关键ESG议题可以从绿色运营及绿色投融资两个方面划分。其中,在我国《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顶层框架体系指导下,绿色金融实践和可持续投融资既是我国政策及监管推进的重点方向,也是金融行业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维度,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是金融行业响应我国战略号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金融产品质量及服务、金融信息安全保护是金融行业业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治理维度,金融科技与数字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行业实现稳健运行的切实手段。E环境环境:/S社会社会资本:销售实践和产品标签;数据安全;渠道和能力建设;客户隐私;人力资本:员工参与度、多样性和包容性;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领导与治理:商业道德;系统性风险管理;9SASB,https://www.sasb.org/standards/materiality-finder/find/?lang=en-us9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2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宏观视角下,金融端的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金融行业作为金融端转型的主力军,需要及时调整思路,将高质量发展目标与ESG理论框架有机融入到日常运营中,积极响应国家和地区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区域经济。行业视角下,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金融行业指导文件的出台,金融行业需加速绿色金融与ESG理念贯通融合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行业内产品、服务、技术的数字转型与创新应用。企业视角下,一方面金融企业需重点关注包括气候与环境风险、新兴社会风险等在内的ESG风险对其业务及运营所带来的影响,强化ESG风险分析应对能力及相关工具的开发应用。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社会服务属性也将持续强化,通过提升ESG理念在社会责任框架中的应用度,将责任意识经由金融服务传导至公众,以量变促质变,扩大社会责任的传递效应。———图3-19中国金融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实践可持续投融资绿色运营环境(E)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品安全与质量信息安全及隐私员工发展与培训社会(S)金融科技与数字转型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信息公开及披露治理(G)案例一:工商银行不断加强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工商银行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自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气候风险管理的治理架构与职责分工,提出气候风险管理体系组成与要求。数据治理上,工商银行完成气候风险数据库搭建,整合碳排放、压力情景、信息披露、ESG评级等八大类气候风险数据入库,定期开展更新维护,对气候风险管理与分析工作进行支持。工具应用上,工商银行借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技术框架,参考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压力情景,建立转型风险、物理风险传导模型,积极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工商银行积极建设开发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系统,支持压力测试情景收集与扩展,实现气候风险压力传导的系统化、流程化管理,为全面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打下基础。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3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中国平安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案例二:中国平安持续完善可持续业务体系负责任投资方面,中国平安制定了《平安集团责任投资政策声明》,包括ESG纳入原则、积极股东原则、主题投资原则、审慎原则和信息透明原则;并构建了负责任投资体系,多方式多渠道地推进投融资流程中的ESG整合,监督并积极参与被投公司的ESG管理。可持续保险方面,平安制定了《平安集团可持续保险政策声明》,提出可持续保险四项原则,将多元保险业务与ESG理念进行融合,从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产业、服务小微企业、保障特殊人群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属性,通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持续丰富以绿色、社会、普惠为三大支柱的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二)医疗保健行业1.医疗保健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根据万得一级行业划分标准,医疗保健行业(涵盖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483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总体来看(图3-20),医疗保健行业内上市公司ESG评级情况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企业(约53.21%)的评级集中在B级与C级,综合表现中等,其中30.43%的企业评级在B级区间内;23.81%的企业评级在A级,但仅有4.35%企业评级为A+;22.98%的企业ESG评级较为落后。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21),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分布情况较为平均。总体而言,医疗保健行业内ESG领军企业仍较少,企业ESG能力与发展水平可进一步提升。———图3-20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4.35%9.11%21家44家10.35%50家10.35%50家8.90%43家11.18%54家9.73%47家7.04%34家6.00%29家7.66%37家8.28%40家7.04%34家A+AA-B+BB-C+CC-D+DD-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4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医疗保健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产品安全与质量、人力资本、碳排放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例如,根据SASB的实质性地图,作为一级行业领域之一的医疗保健行业(HealthCare)主要涵盖了6个子行业,汇总各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其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图3-21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社会维度(S)评级治理维度(G)评级A级B级C级D级23.81%30.43%22.77%22.98%28.99%24.64%21.33%25.05%23.40%24.84%26.71%25.05%———图3-22SASB医疗保健行业(HealthCare)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E环境S社会社会资本:产品质量和安全;销售实践和产品标签;渠道和能力建设;数据安全;客户福利;人权和社区关系;环境: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废物和危险材料管理;人力资本:员工参与度、多样性和包容性;员工健康与安全;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领导与治理:商业道德;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5同时,分析国内部分头部医疗保健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结合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可进一步识别形成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包括医疗废弃物在内的各类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有毒及危险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是相关企业主要关注方向。在社会维度,医疗保险行业的关键议题主要集中在相关的医药产品质量及服务保障领域,如产品安全及质量、健康可及性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在治理维度,相关科技创新与研发、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是其重点治理方向。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从宏观角度,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针对医疗保健领域的“十四五”顶层规划,医疗保健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逐渐清晰。从全产业链角度,未来需进一步通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规模化、体系化建设,在细分领域中培育形成产业主导重点企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可控,健全医疗保健储备体系,确保医疗药品与设备的稳定供应保障能力。此外未来可以通过加速在生命科学、数字医疗等新兴领域布局,同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激活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端转移。从企业角度,未来需要通过制造水平的革新与科技创新,强化药品、保健品、医疗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提高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水平,有效控制生产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及危害品的处置,严格把控绿色安全生产风险水平。而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导下,企业可以通过打造“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进一步在基层下沉医疗市场,提高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的普及性。———图3-23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有毒及危险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包装材料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环境(E)产品安全及质量健康可及性公共卫生安全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及权益职业健康与安全员工权益保障社会(S)科技创新与研发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治理(G)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6案例一:迈瑞医疗深入基层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迈瑞医疗始终关注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医疗发展,多年来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捐赠医疗设备,履行社会责任拓宽优质医疗资源可及边界,惠及更多患者。迈瑞医疗通过黑龙江省慈善总会向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定向捐赠医疗物资,从检验医学、远程诊疗、精准医疗、院前急救四个方面,补强了黑龙江省医疗设备的需求,并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形式,为黑龙江省提供专属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黑龙江省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提升其医疗设备水平、远程医疗服务能力、边境地区和基层的医疗服务质量,助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黑龙江全域。此外,迈瑞医疗通过组织义诊、加入救助行动等形式对国内各偏远地区进行医疗技术、设备、知识理念等方面的援助;还通过与当地医院、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与培训的形式与非洲部分地区实现资源技术的共享,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普及性。案例二:片仔癀夯实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片仔癀形成了覆盖采购、生产、检测、储存与销售的质量管理全链条,全力保障产品安全。原辅料采购方面,片仔癀通过开展供应商质量审计与动态管理,通过风险分级、资质审核、样品检验、生产验证等多元评估方式,确保原辅料供应质量;布局上游产业链,加强药材基地建设,保障药材供应稳定与质量提升。生产全过程方面,片仔癀制定了详实的工艺规程及岗位操作标准文件,加强生产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落实产前检查、生产工艺参数复核、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系列举措;设置了现场质管员及车间管理员,形成闭环管理,监督全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成品检验与放行方面,片仔癀加强公司检测中心能力建设,对所有成品开展质量检测,结果经质量、生产等各责任部门审核无误后方可放行。产品上市后监督方面,片仔癀建立了药品警戒体系,完善不良反应信息收集系统,保证不良反应信息得到及时分析与反馈;制定了《药品召回管理制度》,规范针对存在质量问题、安全隐患或其他风险的上市产品的召回流程,明确召回应急小组构成、相关部门职责、响应时间、问题分析与改善方案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并组织开展模拟召回演练。资料来源:《迈瑞医疗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片仔癀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三)房地产行业1.房地产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根据万得一级行业划分标准,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14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7从总体来看(图3-24),行业内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分布主要集中在A级和B级,分别占比36.84%和35.96%,其中评级为A+的企业约占7.89%。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25),行业内上市公司在环境维度评级表现优异,仅2.63%的企业评级处于D级区间内;社会与治理维度评级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中上水平等级区间。总体而言,房地产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表现较好,表现相对落后的企业较少。———图3-24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7.89%14.04%9家16家14.91%17家15.79%18家7.02%8家13.16%15家7.89%9家7.02%8家7.02%8家2.63%3家2.63%3家0.00%0家A+AA-B+BB-C+CC-D+DD-———图3-25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社会维度(S)评级治理维度(G)评级A级B级C级D级35.96%30.70%30.70%2.63%39.47%24.56%21.93%14.04%30.70%37.72%20.18%11.40%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8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房地产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绿色建筑、人力资本和能源管理等方面。例如,根据SASB的实质性地图,房地产(RealEstate)及房地产服务(RealEstateServices)作为一级行业领域基础设施行业(Infrastructure)下的两个子行业,汇总两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图3-26SASB房地产行业(RealEstate)及房地产服务行业(RealEstateServices)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E环境S社会社会资本:/环境:能源管理;水和废水管理;人力资本:/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领导与治理:商业道德;进一步分析国内部分头部房地产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结合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识别形成中国房地产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绿色工程及建筑、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是相关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方向。在社会维度,房地产行业的关键议题分别为产品安全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社区的影响、供应链管理,体现了客户、员工、社区及供应链等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关键诉求。在治理维度,信息公开及披露是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治理议题。———图3-27中国房地产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工程及建筑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水资源及废水管理环境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环境(E)产品安全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社区的影响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及权益员工权益保障社会(S)信息公开及披露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治理(G)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房地产能够带动就业和商业,房地产领域高质量发展很大一部分便是绿色低碳,ESG将是房地产行业高质量转型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和工具。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一些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对生态建设的示范作用,因此绿色建筑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部门也从投资规模、业务创新、机制完善等多个角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转型已是必然,而房地产企业的ESG发展是判断企业是否进行可持续转型的重要依据。据我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近百年来我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摄氏度,近15年来处于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由此可以推测,未来我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极端天气的频次和强度将不断增加,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气候变化的风险,如极端高温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或涨潮等事件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刻不容缓,但是传统的房地产或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绿色建筑由于从设计到建造全生命阶段均充分参考地理因素、气候环境、人文因素等多方面要素,因此具有适应气候变化和风险韧性的属性,ESG将助力房地产行业应对来自自然不可预测和回避的挑战。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49案例一:万科深耕绿色设计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万科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基础,制定《万科集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引》,建立以关注“人”本身为主的绿色技术体系,为客户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万科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等特点,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对建筑设计做出明确性能要求和落地策略。此外,万科持续推进技术和材料创新,开展以粉煤灰、矿渣、脱硫石膏等为代表的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研发多种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碳排放较传统产品可降低23.6%至75.3%。公司高度重视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于1999年成立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在2007年及2017年分别设立东莞建筑研究中心及雄安建筑研究中心,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持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工业化建造体系、绿色建筑、智慧运维、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以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促进人居、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二:招商蛇口践行绿色运营理念在绿色租赁方面,2022年,招商蛇口制定了《集中商业设备设施能耗管控与维保工作指引》,对商业设备的能耗及维修标准做出规范要求,并通过建立推广能耗能效管理平台监测各租户各阶段的能耗情况,以便及时对租户能耗使用情况提出优化改进策略。在绿色物业方面,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约定遵守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租赁期间严格遵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所在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0物业管理区域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约定,并按照规定时间自行进行垃圾投放。在绿色建造方面,我们将绿色生态开发理念与绿色健康实践融入建筑项目,持续探索人、建筑,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方式,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人的人居环境。我们积极参与低碳可持续建筑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2022年新参编7个地标、团标等各级标准,其中受邀参编地方标准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团标《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低碳办公建筑技术规程》等。截至2022年,招商蛇口获得绿色低碳相关专利34个。资料来源:《万科A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招商蛇口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1.交通运输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四)交通运输行业根据万得二级行业划分标准,交通运输行业(涵盖航空、海运、公路与铁路运输、货运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121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总体来看(图3-28),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主要分布在A级(约占38.02%)和B级(约占28.93%)。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29),环境维度交通运输上市公司评级表现优秀,30.58%的企业评级分布在A级,66.12%的企业评级分布在B级与C级,仅3.31%企业评级为D级;社会维度,33.06%的企业评级为A级,同时21.49%的企业评级为D级,差距较大;治理维度,40.50%的企业评级为D级,表现领先。总体而言,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情况良好,其中环境维度整体表现优秀,治理维度表现领先企业集中。———图3-28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10.74%16.53%13家20家10.74%13家7.44%9家5.79%7家15.70%19家9.09%11家4.96%6家4.13%5家7.44%9家6.61%8家0.83%1家A+AA-B+BB-C+CC-D+DD-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1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交通运输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劳工实践、碳排放、有毒排放和废弃物等方面。以SASB为例,作为11个一级行业领域之一的交通运输行业(Transportation)主要涵盖9个子行业,汇总各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其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分析国内部分头部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结合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进一步识别形成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绿色交通、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关键领域。在社会维度,运输安全及应急管理、产品安全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是其利益相关方主要诉求。在治理维度,公平竞争及反垄断、违禁品管理及反走私是其首要关注领域。———图3-29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社会维度(S)评级治理维度(G)评级A级B级C级D级30.58%35.54%30.58%3.31%33.06%24.79%20.66%21.49%25.62%40.50%15.70%18.18%———图3-30SASB交通运输行业(Transportation)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E环境S社会社会资本:产品质量和安全;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空气质量;能源管理;废物和危险材料管理;生态影响;人力资本:劳动实践;员工健康与安全;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材料采购和效率;领导与治理:重大事件风险管理;竞争行为;商业道德;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2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快速扩张的发展过程中,其由于碳排放量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将ESG理念与自身发展深度融合将促进交通运输业实现绿色转型。在政策层面,早前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就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表示,建立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发展建设投入机制,推动研究绿色金融支持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在环境维度,交通运输业正逐步引进相关新能源及新技术,未来交通网与能源网将更加协同联动,绿色、智能、数字化发展必将作为重要方向,以此系统化可持续性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维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安全运输,其中交通运输业如何合理规避灾害性的恶劣气象及海陆空突发状况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交通运输业需要加强ESG议题的实践有助于识别各类风险,抓住低碳转型带来的机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图3-31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交通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有毒及危险物管理环境(E)运输安全及道路管理产品安全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信息安全及隐私客户服务及权益能源管理社会(S)公平竞争及反垄断违禁品管理及反走私应急管理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治理(G)案例一:中远海控建立并持续健全环境管理体系中远海控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进实现绿色航运,旗下中远海运集运以及中远海运港口86%的控股码头获得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1)。基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框架,建立了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架构,将气候相关风险管理纳入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且在高管薪酬中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指标。董事会对中远海控的ESG策略及表现负责,由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议气候变化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管理方针。中远海控持续监控并定期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重视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制定了环境目标方针并通过开展绿色船舶、节能减碳、排放管理等举措向目标有序迈进,从而最终实现资料来源:《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22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3碳中和目标。此外,中远海运集运与东方海外国际于2010年推出了碳排放计算器,为全球客户提供了先进的动态碳排量计算工具,用以协助客户计算其供应链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更好地帮助客户推动供应链实现减排目标。同时,通过管控船舶燃油、优化航行路线、升级港口岸电、创新节能技术等多渠道措施,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案例二:中国国航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发展国航坚持专项和常态化安全工作两手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动态分析行业安全形势和公司实际运行特点,完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提高安全风险防范与隐患排查能力。一方面,国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将公司安全指标按照职能分工分解到各单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健全党委议安全制度,通过季度专题党委会、月度安全生产讲评会、公司领导周例会等会议,及时研究安全生产重要工作、重点问题,并实施会议督办工作机制,督促监管会议要求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国航依据《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和《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CCAR-398)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由安全运行系统和安全监督系统共同构成。公司定期接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运行安全审计(IOSA审计)。(五)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行业1.互联网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根据万得二级行业划分标准,互联网行业(涵盖互联网软件与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软件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331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总体来看(图3-32),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B级(约占29.31%)与C级(32.63%),评级为A级的企业仅占15.41%。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33),环境维度互联网上市企业表现中等,主要集中在C级(约占52.57%),同时表现落后的企业也较少(约占4.53%);社会维度,互联网企业表现较落后,30.82%的企业评级处于D级区间内;治理维度,行业内企业评级分布情况相对均衡。总体而言,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在ESG三个维度表现差异较大,环境维度表现较好,社会维度表现较差。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4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互联网行业的ESG发展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人力资本、隐私和数据安全维度。根据SASB的实质性地图,互联网媒体和服务行业(InternetMedia&Services)———图3-32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4.23%4.53%14家15家6.65%22家8.76%29家10.27%34家10.27%34家10.57%35家12.99%43家9.06%30家11.78%39家8.16%27家2.72%9家A+AA-B+BB-C+CC-D+DD-———图3-33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社会维度(S)评级治理维度(G)评级A级B级C级D级14.50%28.40%52.57%4.53%15.71%26.28%27.19%30.82%22.66%22.66%26.59%28.10%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5作为一级行业领域技术和通信行业(Technology&Communications)下的子行业,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图3-34SASB互联网媒体和服务行业(InternetMedia&Services)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E环境S社会社会资本:客户隐私;数据安全环境:能源管理;人力资本:员工参与度、多样性和包容性;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领导与治理:竞争行为;在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部分头部互联网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进一步识别形成中国互联网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绿色运营是互联网行业企业需重点关注的议题。在社会维度,信息安全及隐私、未成年人保护及防沉迷及客户服务及权益是互联网行业企业高度关注议题。在治理维度,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网络安全管理、内容规范管理、公平竞争及反垄断、科技创新与研发是互联网行业企业关键治理议题。———图3-35中国互联网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绿色运营环境(E)信息安全及隐私未成年人保护及防沉迷客户服务及权益员工发展与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产品安全及质量社会(S)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网络安全管理内容规范管理公平竞争及反垄断科技创新与研发合规经营应急管理治理(G)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6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近年来,加强社会责任、提升ESG能力已成为互联网行业价值成长、获取社会认同、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逻辑及有效路径。在政策层面,基于互联网行业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我国已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互联网企业提升信息披露和运营透明度,并鼓励互联网行业搭建社会公众、第三方专业机构、媒体机构等诸多相关方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层面,一方面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各类市场机构对ESG议题持续提升的关注度对互联网企业的ESG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ESG能力以持续拓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潜在市场资金。在社会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社会监督,探索公众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推动提升平台企业合规经营情况的公开度和透明度”。随着互联网行业体量的持续增长,来自社会公众的关注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开展ESG实践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越来越多的客户、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互联网企业的ESG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科技伦理也将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案例一:蚂蚁集团打造ESG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战略层面,蚂蚁集团将ESG作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框架,系统性地审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深入的内部研讨、广泛的外部调研,并参考国内外领先实践,确定了“数字普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开发生态”四位一体的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了这四大方向是蚂蚁面向未来、担当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课题,是蚂蚁核心战略的一部分。同时,蚂蚁的数字支付开放平台、服务业数字化经营开放平台、数字金融开发平台、数字科技服务、国际跨境支付服务在发展时将充分全面地思考其社会价值,将蚂蚁的社会价值更可持续;此外,ESG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引领的社会价值实现也会进一步夯实公司的业务发展,让商业价值更可持续。案例二:腾讯加强数字化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腾讯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及产品影响力,助力用户、产业和社会低碳转型,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腾讯通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减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于2021年启动了覆盖供应链的碳中和规划。另一方面腾讯开展气候情景分析,应用相关数据库和模型全面评估气候风险与机遇,制定适应措施,并按照TCFD框架进行信息披露。其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气候策略,腾讯于2022年应用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和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7Agency,IEA)发布的5个情景,更完整地量化分析了潜在的气候风险与机遇,通过相关数据库对潜在的气候风险与机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区分不同时间段的影响程度,其中基线期间的物理风险结果跟实际运营进行核对。资料来源:《蚂蚁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腾讯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日常消费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六)日常消费行业根据万得一级行业划分标准,日常消费行业(涵盖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食品饮料与烟草、家庭与个人用品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267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总体情况(图3-36)和具体维度(图3-37)来看,日常消费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情况均较为平均,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区间,行业内ESG领先企业较少。———图3-36日常消费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5.24%8.24%14家22家9.74%26家11.99%32家9.36%25家8.24%22家8.99%24家8.61%23家7.87%21家7.49%20家5.24%14家8.99%24家A+AA-B+BB-C+CC-D+DD-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8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日常消费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产品安全与质量、人力资本、碳排放和废弃物管理等维度。以SASB的实质性地图为例,作为11个一级行业领域之一的食品饮料行业(Food&Beverage)主要涵盖8个子行业,汇总各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其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图3-38SASB食品饮料行业(Food&Beverage)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S社会社会资本:产品质量和安全;销售实践和产品标签;数据安全;客户福利;E环境环境: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废物和危险材料管理;水和废水管理;人力资本:劳动实践;员工健康与安全;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材料采购和效率;领导与治理:/———图3-37日常消费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21.35%34.46%22.85%21.35%社会维度(S)评级31.84%27.72%19.48%20.97%治理维度(G)评级23.22%25.84%28.84%22.10%A级B级C级D级进一步分析国内部分头部消费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结合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中国消费行业关键ESG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和社会维度。在环境维度,包装材料及供应链层面的绿色减碳选择是消费行业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关注方向。在社会维度,涉及产品、营销、客户责任相关的议题如产品安全及质量、负责任营销、客户服务及权益、供应链管理等是其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治理维度,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是日常消费行业重要的治理议题。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59———图3-39中国消费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包装材料绿色供应链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水资源及废水管理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环境(E)产品安全及质量负责任营销客户服务及权益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员工权益保障社会(S)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与反腐败治理(G)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对于日常消费行业而言,ESG已成为行业企业在未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日常消费行业的产业链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食品质量与安全、供应链管理、循环经济、绿色包装等ESG相关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内部ESG管理,同时打造外部负责任形象。当前,我国监管部门已通过法律法规、标准认证、行业规范等政策工具,对日常消费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出严格要求。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修订)对食品行业从生产加工、材料包装到储存和运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准则进行了规定,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对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同时,在市场层面,日常消费行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负责任投资者推动,企业需要持续健全ESG管理,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展资金融通渠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0案例一:光明乳业积极打造绿色牧场和动物福利体系2022年,光明乳业通过新建牧场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包括智能挤奶、智能饲喂、物联网信息技术、光伏等,推行数字智慧化养殖,探索科学循环农业,打造新的循环产业链。另外,新建牧场坚持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以现代绿色环保技术为支持,以资源投入最少的“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和污染排放量最小的“无害化”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截至2022年底,光明乳业已有10家牧场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2家牧场通过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GAP。同时,光明乳业还打造了动物福利体系,根据《奶牛舒适度专项评估检查表》,每月定期对全场各阶段牛群卧床舒适度、粪道及赶牛通道清洁度、水槽清洁度、牛舍通风、噪音、灯光、饲喂道管理、躺卧率等全方位进行评估及时整改,奶牛舒适度状况继续提高。案例二:牧原股份持续优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2022年,牧原股份完善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架构、保障体系、全产业链溯源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精益求精,坚持“预防原则、风险评估原则、透明性原则”的管理原则,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实行精准化管理,保障产品品质。在管理架构层面,牧原股份构建了“大品质”管理组织架构,涵盖生产、种猪、兽医、品控和销售五大部门,从食品安全、胴体品质、生猪品质和交付管理四个方面统筹开展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工作,打造全链条食品安全与质量追溯体系。资料来源:《光明乳业2022年度社会责任暨可持续发展报告》《牧原股份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七)新能源行业1.新能源行业2022年ESG评级分布情况根据万得热门概念划分,新能源行业(涵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上市公司共有117家,其ESG评级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总体来看(图3-50),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优秀,67.52%的企业评级处于A级区间内,其中评级为A+的企业高达42.74%。从具体维度来看(图3-51),行业内企业在各维度的评级表现分布情况都较领先,在环境、社会、治理维度下A级企业占比分别为68.38%、46.15%和40.17%;同时,各维度下D级企业占比均低于10%。总体而言,新能源行业因其行业特性和政策环境等影响,ESG理念在企业间普及程度高,且行业整体ESG实践表现较为优秀。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1———图3-40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表现分布情况———42.74%13.68%50家16家11.11%13家6.84%8家3.42%4家3.42%4家3.42%4家5.98%7家3.42%4家1.71%2家2.56%3家1.71%2家A+AA-B+BB-C+CC-D+DD-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图3-41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ESG各维度评级表现分布情况———0%20%10%30%40%50%60%70%80%90%100%环境维度(E)评级社会维度(S)评级治理维度(G)评级A级B级C级D级68.38%12.82%9.40%9.40%46.15%25.64%18.80%30.82%28.21%40.17%21.37%10.26%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22.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分析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对新能源行业的ESG发展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人力资本、能源管理和生态影响等维度。根据SASB的实质性地图,可再生资源和替代能源行业(RenewableResources&AlternativeEnergy)作为一级行业领域主要涵盖了6个子行业,汇总各个子行业的核心议题,实质性ESG议题如下图所示。——图3-42SASB可再生资源和替代能源行业(RenewableResources&AlternativeEnergy)实质性议题——资料来源:SASB官网S社会社会资本:/E环境环境:空气质量;能源管理;废物和危险材料管理;水和废水管理;生态影响;人力资本:员工健康与安全;G治理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材料采购和效率;领导与治理:法律法规环境的管理;重大事件风险管理;基于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分析国内部分头部新能源行业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识别形成中国新能源行业关键ESG议题。在环境维度,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清洁技术、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新能源行业企业高度关注的议题。在社会维度,产品安全及质量、供应链管理是社会责任的主要体现。在治理维度,科技创新与研发、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是新能源行业的重点治理方向。———图3-43中国新能源行业实质性议题(部分)———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清洁技术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能源管理水资源及废水管理环境(E)产品安全及质量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员工权益保障客户服务及权益社会(S)科技创新与研发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合规经营治理(G)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33.行业ESG发展趋势及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实,新能源行业被赋予了新旧动能切换、能源结构优化、技术革新、产业链升级等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使命,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与ESG理念内涵相契合。在政策层面,我国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在市场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负责任投资者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新能源企业需要提升ESG表现,以获取更多优质资金支持。此外,技术的创新进步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推动新能源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我国企业需要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升级。整体而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需要持续提升ESG能力,助力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案例一:国家电网构建新型电网数字化平台国家电网始终高度重视,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顺应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趋势,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互联网发展水平。一是提升配电网智慧化水平,在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灵活互动、经济高效的智慧配电网。二是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加快国网云平台建设,推广网上电网,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三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推动新能源云成为国家级能源云,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能源工业云网。案例二:比亚迪持续开展绿色产品与技术创新现阶段,比亚迪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闭环,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服务,用电动车治理空气污染,用云轨云巴治理交通拥堵,为全球城市提供立体化绿色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比亚迪建立了10大技术研究院,覆盖材料研究、电子、电池、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半导体等各个领域,全面支撑集团四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涵盖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等七大常规领域和仓储、港口、机场、矿山专用车辆等四大特殊领域,实现全市场布局。2022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180.2万辆、同比增长149.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78.8万辆、同比增长217.6%,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资料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新能源发展报告2022》《比亚迪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04机遇与挑战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四部分PART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5———图4-1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全球经济下行,ESG或成上市公司破局而出的关键ESG理论体系中对经济、环境、社会维度提出全面且平衡的发展需求,在“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将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业务迭代、人员技能转型与提升、社区改造等“公正转型”带入视野,上市公司可以全链条的可持续发展共成长模式作为应对传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关键。ESG凭借包容“通用性+地区特色化”指标设计及行业中性评价特点,是现今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逆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动、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议题下的经济结构转化下“应对变化中的世界新秩序”形成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执行和推动的重要工具。实体经济角度资金缺口据测算在2.6万亿至4.2万亿人民币不等,以ESG投资为可持续发展资本倾斜的实践路径在数十年的市场引导下已呈主流化发展,上市公司通过践行ESG实务吸引国内外资本市场资本入场、定制化金融产品已渐成常态。相较于我国ESG理念发展早期,国际ESG框架刚刚引入国内尚存一定的水土不服和指标数据鸿沟。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修复到如今的双碳目标的提出,从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到全国碳市场开放,均为上市公司ESG从发展到实践动力提供了充足的配套建设。ESG披露数据指标项和要求不同,将另ESG披露内容缺乏跨市场可比性;差异化的披露渠道、ESG评级数据要求和评级方法学导致的评级结果大相径庭,也将给不可逆的市场ESG执行需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如何融通多种披露和评级需求带来挑战。随着ESG主流化发展,从企业信息披露到金融机构投资组合在标准框架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以负面事件发生督促机制建设完善的事件在所难免,金融市场ESG投资开始冷静自省,更为严苛的ESG投向管理和审查也将对上市公司ESG实践提出新要求,迈入高质量执行阶段。上市企业的ESG发展需建立在一定研究和技术成熟度基础上,包含但不限于如何设定企业ESG指标框架、如何统计和追踪、如何考核和评估等应用层面实际需求,以及数字化动态监测、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化应用等技术突破支持。ESG为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通用语言,是上市公司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拓展业务版图的重点ESG投资的主流化发展和向绿发展,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充裕的资本支撑中国“双碳”战略深化,上市公司ESG发展土壤已基本形成ESG发展至今尚缺乏统一ESG披露标准,上市公司ESG披露及市场评价有一定局限性国际ESG市场“漂绿”舆论或对中国上市公司提出更高ESG执行要求ESG具有跨行业研究和非结构化数据特性,对上市公司的专业人才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提出挑战机遇挑战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6一、优势与机遇(一)全球经济下行,ESG或成上市公司破局而出的关键当前,气候与环境因素已逐渐成为挑战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愈渐突显,全球范围内均逐步以减排降碳、实现碳中和为导向,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市场资源向气候和环境维度倾斜,上市公司传统商业模式也将受到来自政策、人口结构、资本和自然资源、消费理念等多维度变迁后的下行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将同时面临传统市场的“内耗”和“双碳”目标下高强度的转型压力。ESG理论体系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提出了全面且平衡的发展需求,在“绿色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业务迭代、人员技能转型与提升、社区改造等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公正转型”因素带入视野,上市公司可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应对传统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关键。2022年8月,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发布的《投资实现公正转型:对中国制定公正转型披露框架的建议》中赋予“公正转型”中国背景,强调稳妥有序推动低碳转型兼顾社会公平的重要性,提出投资者需与公司联合行动,制定并执行“公正转型计划”,明确绿色、就业、员工技能提升、供应链调整等发展方向。同年11月,由中美共同主持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起草的《G20转型金融框架》中同样提出在经济结构转型活动和投资标准设定时需考虑“公正转型”要求,以公司有序转型、高质量转型减少对就业、社区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可见,作为就业、社区文化建设、能源消耗和经济流转的中流砥柱,上市公司以ESG为指导识别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和机遇是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尤其是高碳密集型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关键。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综合各国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如何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如何识别各行业差异化转型路径、如何控制逐渐多元化的各类风险已成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二)ESG作为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通用语言,是上市公司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拓展业务版图的重点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和国有企业特色因此也更需要具有高包容度的“翻译工具”,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深化双方理解。ESG凭借其包容“通用性+地区特色化”指标设计和行业中性评价的特点,已成为当前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逆全球化国际贸易格局变动、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议题中“应对变化中的世界新秩序”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执行和推动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端而言,优秀的ESG实务企业不仅可以凭借ESG框架赋能于自身内部体系完善和人才成长,更将向利益相关方及市场展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由内而外全面打造企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同时,上市公司在认真研究并践行ESG转型过程中势必发现产业革命带来的潜在市场转型红利,以“问题发现-聚焦-解决方案-实施-普及”为参考流程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对于投资端(含上市金融企业)而言,基于ESG框架开展的项目投资、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活动时一方面可以优化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可以为投融资项目扩充及对接国际资本市场合作打开新通道、获取新契机。以ESG为主题的合作交流通道将在未来持续拓宽,ESG也将成为上市公司业务开展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自2016年世界银行发布首份《环境和社会框架》并对项目评估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严格考核和管理需求以来,国际组织、多双边金融机构和各国监管积极跟进,推动ESG相关标准的落地,对上市公司提出更明确的披露要求;亚投行于2021年8月声明ESG适用于亚投行所有项目;包含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及金砖五国(BRICKS)合作均已将ESG纳入阶段性执行规划。可见上市公司可以把ESG的国际影响力作为桥梁,通过将ESG理念与自身业务发展相融合,积极执行ESG绩效标准,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窗口为契机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打下坚实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前导的经济转型亟需大量资金支持,据测算实体经济视角下的资金缺口在2.6万亿至4.2万亿人民币不等,如何调动社会资本,高效调配有限的市场资源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至关重要。从国际整体趋势来看,以ESG投资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本倾斜的实践路径已逐步呈主流化发展,上市公司通过践行ESG吸引国内外资本入场已渐成常态。据GSIA2020统计,全球六大发达资本市场可持续投资规模已达35.3万亿美元;黑石于2021年1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没有采取积极措施的企业将被剔除出投资组合”;在全球迈向碳中和这一大背景下,以石油作为经济支柱的沙特阿拉伯,其证券交易所也与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合作推出一系列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数以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沙特市场。从国内最新动态来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纷纷从信息披露、标准制定、委员会管理等方面推进责任投资,强化资产端的ESG风险控制,充裕实体经济市场的转型资金需求;2022年11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也开始鼎力推进ESG投资建设,首次公开招募ESG投资组合,其涉及的可持续投资产(三)ESG投资的主流化发展和向绿发展,为上市公司可持续转型提供充裕的资本支撑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8品和战略新兴产品将投向ESG领域。因此,无论是顺应国际投资市场趋势,还是响应国内政策规划,ESG不仅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转型阶段吸引国内外资本的关键融资通道,也将是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战略布局和资产结构优化的重点方向。在我国ESG理念发展的初期,国际ESG框架由于刚刚引入国内尚存一定的水土不服和指标数据的鸿沟。但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均已为上市公司ESG从理念发展到落地实践提供了充足的配套机制。从监管层面支持政策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早于“双碳”目标提出前便配套绿色金融体系发布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披露要求,以金融资本倾斜为引导与企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广和早期环境数据的管制。2022年4月和6月,证监会与银保监会分别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将引导行业向ESG投资发展,将ESG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方交流,从金融端切入向企业传递ESG发展信号。同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中央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央企国企健全ESG工作打头阵,从企业端向市场传递深化ESG发展的信号。从ESG市场和数据应用层面来看,一方面以沪深交易所为市场监督代表,以上市公司ESG相关披露数据为要求,推进企业ESG认知,并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为工具致力于缩小市场ESG数据差距。另一方面以研究和评级机构为发展支持为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ESG方法引导和披露框架,例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本土化“1+1”ESG指标体系兼具国际通用可比指标和中国特色化指标,已得到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基于此,从国内政策引导支持、国内外资本市场资金倾斜到市场研究机构配套ESG研究和咨询服务,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土壤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肩负着通过中国特色ESG发展向国际资本市场发声的责任,展现中国特色企业高质量、可持续行为。(四)中国“双碳”战略深化,上市公司ESG发展土壤已基本形成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69二、问题与挑战当前,尚未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披露数据需求(定性/量)、披露执行深度以及市场ESG评级主体评价差异均将对上市公司ESG实务和信息披露带来挑战。ESG披露数据指标项和要求不同,将令ESG披露内容缺乏跨市场可比性;差异化的披露渠道、ESG评级数据要求和评级方法学导致了市场上各类评级结果大相径庭,也将给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如何融通多种披露和评级需求带来挑战。从ESG信息披露框架来看,截至目前,据CDSB(气候公告标准理事会)统计,全球在近25年间,由国际倡议组织、国家、交易所等陆续推出1000多种报告要求、指引和支持文件,上市公司面临的披露标准多而杂。尽管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发布披露准则征求意见稿,试归集市场披露指标要求形成一套统一披露框架,但现阶段来看其指标项执行难度较大,且缺乏对地区特色的差异化考量。从差异化的披露渠道和评级方法学来看,各机构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如特斯拉虽在2022年5月被标普500ESG指数顺位剔除,但仍在明晟,富士罗素、晨星ESG选股范围;同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教授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披露“AggregateConfusionProject”研究也表明,ESG评级在衡量公司属性时存在数据来源、转化与翻译、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和“噪音(Noise)”。因此,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尤其是跨国经营的上市公司而言,在缺乏统一ESG标准框架的当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回应不同市场ESG信息披露需求,并提升多样化ESG评级表现,是其应该思考与探索的一大方向。(一)ESG发展至今尚缺乏统一ESG披露标准,上市公司ESG披露及市场评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ESG主流化发展,在企业信息披露和金融机构投资标准框架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以负面事件督(二)国际ESG市场“漂绿”舆论或对中国上市公司提出更高ESG执行要求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0促机制建设完善的情况在所难免,上市公司作为ESG发展进程主角之一自然也无法回避。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20年和2022分别对德意志银行旗下资产管理公司DWS和高盛旗下的ESG基金投资漂绿展开调查,引起国际资本市场治理对ESG的重点关注;2022年3月,马斯克的“ESG骗局说”将ESG从具有一定的专业壁垒领域带入越来越多公众的视野中。在“漂绿”事件的影响下,金融市场ESG投资开始冷静自省,更为严苛的ESG投向管理和审查也将对上市公司ESG实践提出新要求,迈入高质量执行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及金融上市企业亟需在逐渐趋严的ESG执行要求下抓住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改革的机遇,实现在国际市场“行走自如”。因此如何在ESG高速发展的当下,探索出高效实现ESG“内外兼修”的路径,如何在新高度竞争市场体现出中国特色,将是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上市公司的ESG发展需建立在一定研究和技术成熟度基础上,包含但不限于如何设定企业ESG指标框架、如何统计和追踪、如何考核和评估等应用层面实际需求,以及如何实现数字化动态监测、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化应用等技术突破。当前,ESG作为可持续发展前沿工具,其指标设计、数据收集和应用分析横跨金融与经济、生态与环境、行业技术、减排降碳突破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如何形成单一或组合指标的影响链条也正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上市公司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想积极跟随ESG市场发展和成长,但同样面临着内外ESG领域人才缺失的境况。另一方面,ESG较传统财务数据追踪具有更为多元化、跨部门和非结构化特点,“数字化+可持续”的双轨转型路径已基本明确,但上市公司在推进ESG实践时或面临ESG数据责任部门真空、数据统计链条繁杂、数据收集和评判需进一步转化分析等难题,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角色认知、组织管理效率、数据化应用深度、行业减排降碳研究与技术突破均有着不小的挑战。(三)ESG具有跨行业研究和非结构化数据特性,对上市公司的专业人才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提出挑战05未来与展望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趋势及建议第五部分PART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2一、统一思路——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建设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确“自上而下”政策导向性特点,由金融机构和企业为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ESG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尽管当前我国在各领域都陆续开展了ESG标准的相关研究工作,但各部门在标准研究上缺乏统一的顶层框架参考,因此需加快顶层ESG框架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以推动各领域ESG标准的完善。未来我国ESG发展仍需统一发展思路,基于初步形成的本土化ESG特色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指引,逐步形成多部门合力整合ESG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更为积极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诚然,国际通用ESG标准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但与之相对应的地域不可比性也不容小觑。采用通用标准来评价中国企业的ESG水平,无法做到客观全面。因此,鉴于中国企业ESG评级发展现状,应在借鉴国际实践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本土化特色,构建既满足国际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构建中国ESG信息披露、评估评价、投资标准等话语体系。初步构建既满足国际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话语体系逐步形成合力多部门推动ESG发展规范ESG信息披露标准,形成企业披露框架制定ESG投资产品标准,推进ESG投资发展构建本土ESG评价标准,开展行业与地方评价工作———图5-1推动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建设路径———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3(一)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方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ESG信息披露框架首先,在国际通用ESG标准的大框架下,立足于中国企业自身发展视角,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资本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土化特色指标设置,将在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与深化的背景下为中国企业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项目合作与交流提供更为客观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方法,加强信息披露内容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以更好指导中国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其次,有序推进ESG披露标准的完善和落地,从鼓励引导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的半强制性披露,再逐步过渡到强制性披露,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ESG信息披露标准的落地。此外,推进ESG信息披露配套奖惩机制,例如,在负面预警机制方面,对ESG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上市公司采取警告、罚款等相应负面机制,通过强化ESG披露政策,引导企业趋利避害,提高ESG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二)构建本土化ESG指标体系,开展行业与地方ESG评价标准制定工作作为可以均衡地方经济产业、社会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法,ESG以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实时追踪与评估修正,有助于持续深化我国新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中国特色ESG标准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战略目标以及重要政策的推动重点和文化、环境与社会的软性要求。针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建议从产业转型、能源结构以及绿色行业清单等方面,对市场主体ESG发展明确重点方向,使得ESG市场参与者能够明晰本土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中国市场主体提供更客观、更可理解、可操作性的ESG标准,从而实现ESG国际与国内特色体系的接轨和改良。(三)加快制定ESG投资产品标准,推进ESG投资的有序高质量发展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快制定ESG公募基金、ESG指数和ESG理财产品等各类ESG金融产品的标准体系和投资规范指引,更好引导相关资金流入高ESG质量的领域,更好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同时,完善ESG金融产品的运行机制也十分重要。建议针对ESG金融产品的成立及运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相关产品的政策目标、治理结构、决策程序、资金投向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大对市场“漂绿”行为的监管和防范,进而推进ESG投资的市场化进程。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4二、聚力发展——加强市场投资引导合力共促ESG发展ESG的主流化发展需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投资者等各市场参与主体的共同发力,以推动ESG在我国政策体系中的不断融合与强化,促进我国ESG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通过加大对ESG投资的支持力度,强化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市场参与主体的ESG理念,建立健全ESG投资机制,能够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我国上市公司ESG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协调与平衡各方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强化ESG投资意识,打通ESG投资开展渠道,提升市场主体参与ESG实践的积极性,有助于从资金资产端助力提升企业ESG发展。———图5-2多方参与主体共同发力推动ESG市场百花齐放———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生态圈——相关方政府及监管行业自律组织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加强市场投资引导合力共促ESG发展持续加大ESG投资引导,形成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ESG数据与方法研究,为开展ESG投资提供有效基础支持发挥第三方ESG评级作用,缓解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5随着投资领域加大对ESG投资的关注,对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加速提升ESG发展能力和披露水平。在机构引导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绿色投资、ESG投资准则等,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响应并加入相关投资原则,推动机构投资者由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投资,全面提高金融机构的ESG责任投资意识。同时,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发布相关行业性研究报告等形式加深金融机构对ESG理念的深入了解与认可,助力金融机构提高ESG投资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培育ESG投资相关专业人才,积极开展ESG相关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此外,进一步完善ESG相关专业知识、方法工具与算法模型,助力ESG领域的研究和业界实践,优化整合资源,强化多方合作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ESG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政策为引导、以ESG体系建设为影响,进一步强化市场ESG投资意识,利用ESG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对冲非系统性风险,以缓解项目的资金压力。譬如可以通过设立以“政府引导、企业管理、市场运作”为原则的ESG投资基金,围绕项目所在地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产业、新能源等进行项目建设,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优化整合资源,强化多方合作,提高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持续运营管理能力,做到项目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一)持续加大ESG投资引导,形成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学是开展ESG投资实践的核心。建议鼓励更多市场机构、第三方机构、研究智库等建立中国本土化的ESG数据库,加强对ESG信息的整合,加强ESG相关数据获取、处理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开发和运用,以解决当前投资者缺乏可靠的价值投资依据、研究人员缺乏完整的本土ESG数据等问题。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赋能ESG信息整合,以提高ESG数据搜集的效率及完整性。此外,建议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构建ESG数据库,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公开和定期更新,加强ESG数据收集效率和完整性为ESG投资形成有效数据支持,同时也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形成倒逼作用,进一步考验企业的信息质量。(二)加强ESG数据与方法研究,为开展ESG投资提供有效基础支持首先,ESG第三方评级机构通过建设符合充分考量国际准则要求与中国本土特色的ESG评级体系,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ESG投资参考依据,保证ESG投资的顺利开展,同时有助于推动加快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建设,助力ESG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其次,ESG评级机构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赋能ESG信息整合,提升ESG数据搜集的效率及可追溯性,建立真实、完整且有效的本土化ESG数据库,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和基础数据的充分性,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改进ESG投资策略和企业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提供支持。(三)发挥第三方ESG评级作用,缓解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6三、深化理念——推动上市公司ESG实践与发展在形成以标准体系和市场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上市公司强化ESG信息披露的引导路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自愿进行ESG信息披露的路径建设。从ESG视角来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将ESG发展理念融入战略和管理体系之中,未能建立覆盖企业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的ESG管理机制,缺少激发企业内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指引,加强对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设的指导,对开展自愿信息披露的公司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践行ESG的积极性。培育上市公司ESG发展理念·进行ESG能力建设指导;·对ESG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将ESG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构;·形成ESG发展战略,分析实质性议题;·设立常态化ESG管理机制。加强ESG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性开展ESG信息披露工作;·提升公司的国内外ESG评级。增强外部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ESG主题论坛、展会及相关交流活动;·动构建“产、学、研”跨领域的ESG发展体系。———图5-3上市公司ESG发展推动路径———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7在新形势下,传统增长动力萎缩,新的增长动力要依靠新动能发展,然而新业态、新商业、新产业对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各类高端要素投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深厚知识素养、具有专业性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越来越多。从ESG视角来看,ESG理念的认知不足和ESG发展能力的缺失是当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ESG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理念宣传,提升企业对ESG的深层认知。从监管维度,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能力建设指导,提高上市公司对ESG理念的认识,帮助其了解ESG整合的有用性和必要性。具体来看,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协会及地方相关协会等可积极组织上市公司开展ESG相关培训工作,将ESG相关培训课程及信息披露要求纳入每年的董监高培训,并设立专门的ESG培训课程,邀请主管部门及业内专家进行讲解答疑,提高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对ESG发展理念的认知,辅导更多上市公司了解ESG信息披露的普适指标内容和行业特色指标内容。从上市公司维度,可以对ESG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加强ESG人才储备,提高自身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关业务人员要了解ESG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方法学及流程,以更好帮助企业提高ESG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可加强与评级机构、咨询顾问服务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并且有意识的储备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各监管部门、学术科研机构组织的ESG培训会,提高自身ESG信息披露能力,以适应未来的ESG投资生态。(一)培育上市公司ESG发展理念,以ESG为抓手强化发展能力建设首先,上市公司应从董事会层面加强对ESG议题的关注,自上而下推动公司内部的ESG发展。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构,成立ESG专门委员会或赋予相关委员会ESG职责,负责研究、制订、落实ESG工作目标、策略,审视ESG主要趋势并评估有关风险和机遇;并配备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及执行人员负责ESG各维度下相关工作的管理与执行,完成ESG管理在公司各项业务的转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为ESG信息对外披露奠定基础。其次,形成ESG发展战略,并在制定ESG发展战略时基于自身发展现状明确其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议题,形成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并通过制定明确路径图,定期进行实质性分析,及时更新与识别企业重大ESG议题的变化情况以推动企业关键ESG绩效目标的实现。同时,设立常态化ESG管理机制,参照国内外ESG自愿披露标准,制定符合公司及行业特色的指标体系,形成常态化的ESG内部信息搜集和数据管理机制,对各维度的ESG目标的执行和达成进行实时跟踪,定期披露ESG报告,吸引ESG资本流入。(二)将ESG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健全内部ESG管理架构和机制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8上市公司可积极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标准(SAS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TCFD)等国际标准,并遵循证监会、交易所发布的现有ESG相关政策,建立公司内部ESG信息披露框架,持续性开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同时,随着外部ESG评级结果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融资和评价的影响不断加大,ESG信息披露质量的不足有可能会对公司股票及融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可根据国内外ESG评级机构的最新评级要求,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披露,通过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助力提升公司的国内外ESG评级。(三)加强ESG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上市公司ESG外部评价表现上市公司ESG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内部能力提升,也离不开与外部多方主体的联动,以进一步推动公司可持续品牌形象的打造更好构建公司ESG发展生态圈。具体来看,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国内ESG主题论坛、展会及相关交流活动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参考行业领先的ESG实践经验及案例,并与ESG领域的专家、同业、媒体等进行交流,助力提升公司在ESG方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关合作的形式,对ESG议题下的相关关键环节进行能力提升,借助外部资源的引入加深公司对ESG实践的探索,推动构建“产、学、研”跨领域的ESG发展体系,推动相关ESG理念的实践落地,更好帮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四)增强外部交流合作,推动ESG品牌形象打造ESG发展生态圈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79参考文献[1]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OL].https://www.unpri.org/[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https://www.un.org/zh/70001/page/180631[3]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OL].https://www.globalreporting.org/[4]可持续发展会计委员会(SASB).《可持续会计准则》[OL].https://www.sasb.org/standards/down-load/[5]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意见征求稿)》[OL].https://www.ifrs.org/content/dam/ifrs/project/gener-al-sustainability-related-disclosures/exposure-draft-ifrs-s1-general-requirements-for-disclosure-of-sustainability-related-financial-information.pdf[6]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CDSB框架:环境和社会报告信息(CDSBFrameworkforReportingEnvironmentalandSocialInformation)》[OL].https://www.ifrs.org/content/dam/i-frs/groups/cdsb/cdsb-framework-2022.pdf[7]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报告》[OL].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0/2021/10/FINAL-2017-TCFD-Report.pdf[8]MSCIORG.ESGRatings[OL].https://www.msci.com/our-solutions/esg-investing/esg-ratings[9]FTSERussellORG.FTSEESGRatings:IntegratingESGintoInvestmentsandStewardship[OL].https://research.ftserussell.com/products/downloads/F-TSE-ESG-Methodology-and-Usage-Summary-Full.pdf[10]MORNINGSTARSustainalytics.CompanyESGRiskRatings[OL].https://www.sustainalyt-ics.com/esg-ratings[11]RefinitivORG.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ScoresfromRefinitiv[OL].https://ww-w.refinitiv.com/content/dam/marketing/en_us/do-cuments/methodology/refinitiv-esg-scores-methodology.pdf#:~:text=Refinitiv%20ESG%20scores%20reflect%20the%20underlying%20ESG%20data,discounts%20the%20ESG%20score%20for%20news%20controversies%20that[12]S&PDowJonesIndices.FAQ:S&PDJIESGScores[OL].https://www.spglobal.com/spdji/en/ed-ucation/article/faq-sp-dji-esg-scores/[1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财绿金院ESG数据库[OL].https://iigf.cufe.edu.cn/in-fo/1007/3085.htm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0[14]世界银行(WorldBank).《环境和社会框架(EnvironmentalandSocialFramework)》[OL].https://projects.shihang.org/zh/projects-operations/environmental-and-social-framework[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FI).1997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声明》[R].[16]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lobalCompact).2004年.《有心者胜——将金融市场与变化的世界连结起来(WhoCaresWins——ConnectingFinancialMarketstoaChangingWorld)》[R].[17]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R].[18]中国平安集团.2023年.《中国平安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R].[19]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迈瑞医疗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R].[20]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片仔癀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R].[2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万科A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R].[22]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招商蛇口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R].[23]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R].[24]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22社会责任报告》[R].[25]蚂蚁集团.2022年.《蚂蚁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R].[26]腾讯公司.2023年.《腾讯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R].[27]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光明乳业2022年度社会责任暨可持续发展报告》[R].[28]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牧原股份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R].[29]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新能源发展报告2022》[R].[30]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比亚迪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R].参考文献出品方简介INTRODUCTION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2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中财大绿金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9月,研究方向包括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和健康金融。中财大绿金院依循“绿色共赢、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智库,在绿色金融领域已具备相当的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中财大绿金院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投融资专委会秘书处单位,全国绿色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工作组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标准技术组组长单位,国际市场资本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及社会债券原则执行委员会咨询理事会成员、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准则(GreenBondPrincipal,GBP)中国观察员机构,卢森堡绿色交易所的全球咨询顾问单位,全球可持续金融高校联盟发起单位。近年来,中财大绿金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除产出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外,积极服务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为各项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开展了前期研究或咨询建议,多项标准、政策研究、建议和内参被采纳;服务于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压力测试等工作;服务于企业,推进绿色债券评估、ESG管理咨询、环境信息披露等工作。同时,与UNDP、UNEP、UNPRI等国际组织,世行、亚行、欧投行、GIZ等多边和双边机构,牛津、斯坦福等知名高校,能源基金会、彭博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等组织,以及WWF、NRDC、CPI、CBI等NGO展开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32020年11月15日,中财大绿金院提报的“环境与社会治理(ESG)绿色投资指南服务工具”,荣获国际金融论坛(IFF)“2020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2021年9月,由中财大绿金院牵头的《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深圳绿金协环境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指南》两项课题,荣获深圳绿金协颁发的“卓越贡献奖”。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是全面覆盖绿色金融投资咨询等各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依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强大的科研能力,致力于打造绿色金融“数智”工厂,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主要涵盖绿色金融战略咨询、ESG创新服务、碳中和咨询、培训及影响力提升四个服务维度,同时开发运用软件工具,将数据和绿色金融标准化研究成果结合,不断降低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工具的认知和使用门槛。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4每日经济新闻(NBD)《每日经济新闻》创刊于2004年,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权威性、公信力财经智媒,财经媒体微博第一大V。经过18年发展,每经已形成拥有1亿用户的传媒集群,全媒体年阅读总量360亿,美誉度/影响力稳居国内财经传媒第一阵容!以内容树影响,以科技促转型,以跨界合作赋能行业发展,近年来,每经不断聚合优势资源,向内求变,向外破局,形成传媒+技术+智研+产业“四轮驱动”的智媒发展新格局。2019年,每经率先启动“AI战略”,以技术引领结构转型,加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广泛应用。4年蓄力,每经Al产品矩阵已实现AI中/英快讯、AI音/视频全流程智能化生产,AI电视全天候新闻播报。2021年,每经官方网站、APP、微博、微信入选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每经AI产品与每经“专业、深度、故事、传播”为指引的原创内容体系形成合力,塑造了全生态、全媒介的财经内容生产和传播体系。每经智研矩阵TOB/TOG/TOC三线发展,布局全球。每经智库已在纽约、洛杉矶、东京、香港建立分中心;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助力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管理和升级,打造ESG可持续发展能力,连续6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2022年5月10日,于沪深两市上线“中证每经上市公司品牌价值100指数”(代码:931852),以品牌价值引领投资价值;每经投资研究院、每经商学院服务C端,护航用户投资,培育财经菁英。“每经荟”财经活动平台蓄积10年+办会经验和圈层能量,沉淀有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中国影视资本峰会、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峰会等十余项高端会议品牌,年度策划、筹办、执行各类国家级盛会、行业峰会/论坛、主题沙龙近百场,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发展链接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为用户提供全球前沿视角和智慧。++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5致力于塑造鲜活多元的财媒产业新生态,每经持续拓展业务板块:2018年组建成立“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投出多只子基金和知名项目;2020年发起成立“成都天府文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文创、数字经济行业领域,着力构建文创金融生态圈;2022整合成立“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聚焦AI技术产品研发与创新。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86ESG行动派2022年5月,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国ESG领先智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合作,强强联手,整合资源,推出“ESG行动派”品牌,包括:“ESG行动派”数据平台,“ESG行动派”系列沙龙,“ESG行动派”产品服务包。ESG行动派数据平台基于每日经济新闻对中国上市公司ESG需求的长期报道和准确把握,以及中财大绿金院在ESG领域多年研究的数据沉淀和丰硕成果,构建起适应中国国情和本土化的ESG评估体系,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上市公司ESG数据,是目前国内公开查询的覆盖度最广、评级数据量最丰富、评级维度最多元的ESG数据平台之一。“ESG行动派”系列沙龙邀请各行各业领军企业代表与ESG专家,共同探讨ESG中国趋势与企业实践路径。“ESG行动派”产品服务包基于“媒体+智库”的合作,针对市场主体ESG核心需求,以产品化思维,先后推出了“ESG行动派”企业产品服务包和“ESG行动派”绿色金融一站通,为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ESG一站式解决方案。其内容包括战略规划、管理体系、评级分析、评级提升、报告编制、报告鉴证、ESG白皮书等专业服务,以及线上发布、案例开发、全案推广、活动举办、专题搭建、ESG课堂等传播服务,全方位打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ESG可持续发展能力。ESG行动派数据平台ESG行动派产品服务包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中国上市公司行动报告ESG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