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
农业与技术
2023,Vol. 43,No. 10
2. 5 缺少完善的顶层设计
衔接好低碳乡村顶层设计的宏观调控与地方部署
间的关系,决定了乡村双碳目标能否落实到位。自中
央一号文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021 年发布后,低
碳乡村的转型取得了重大进展,宪法、碳中和法及其
相关法、地方法得到了修改完善,为今后的乡村低碳
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碳调控配套文件下的
治理存在碎片化、粗略化,甚至出现 “
九龙治水”的
现象[11],部分正在低碳转型的乡村地区无法作为一
个整体,将转型体系中的资源和制度面向一个具体问
题进行整合处理。顶层设计与地方之间的减排责任工
作机制也存在欠缺,省域主管部门只能得到粗略性指
导,因此亟需出台相关政策以增强其实效性。在执行
方面,常态化评估机制缺乏,致使碳减排标准难以落
实[12]
。《 “
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中,缺
少关于乡村双碳目标的指导性规划,涉及 “
三农”清
洁生产模 式的 要求 不明 确、低碳措施执行力度不
够[13],在执行上地方部门、行业之间协同性的缺失,
对于乡村双碳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可忽视的阻力。
2. 6 零碳城市与零碳乡村发展协同度不足
城市和乡村虽然在地域上存在着界限划分,但从
双碳目标的完成来看,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系统。在我
国对城乡融合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城乡人口流动
性大、产业融合趋势显著、机制体制趋向同一化。因
此,低碳发展成为了城乡发展内部驱动机制中新的重
要因素,在城乡耦合发展主要控制因素中
,“人碳”
关系作为与 “
人土
” “人气
” “人水”等要素关系中
同等影响的重要因素[14],对于城乡发展系统和生态
环境系统具有促进、限制、改善等多种效用,从多维
度对城乡高质量发展形成干预。因此,零碳乡村的建
设需要从生态环境改善、科技人文发展、低碳技术、
绿色金融等方面与城市建立起紧密联系,在城乡区域
一体化、协调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到城乡零碳共同
发展。
3零碳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3. 1 创新低碳技术平台打造智慧零碳乡村
根据我国目前的智慧乡村建设来看,其发展的目
的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及先进平台和工
具、信息传播技术。为达成双碳目标,低碳设施和为
低碳项目服务的技术和平台将是对碳中和碳达峰的最
大助力。
在光伏发电项目中,一体化光伏电站若实现自用
并网联营,智能农村电网加快升级改造是必要条件,
以构建多元融合高弹性绿色低碳智慧乡村电网,打造
“
光伏+储能”模式,满足乡村光伏电站 “
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
” “日间储能、夜间市电”灵活供电的需
求[15]。智慧电网的可靠、安全、高效能够全方面激
发农业生产的动力,从农产品全周期生产提高其生产
效率。生产环境的监测数据汇聚至网关后,通过配电
连接传入配变智能终端,配电网控制和无线技术也可
为实施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提供条件,电力侧边缘计
算的方法为研究产品特性和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
数据化乡村将在碳汇清单和数据的收集上系统集
成化,有助于推动乡村碳交易市场机制的构建,这种
通过大数据引导乡村碳市场的数字经济将对乡村的低
碳转型起到显著的助推作用。在未来,电网企业应当
把目光投向有相关政策聚焦下的乡村地区,通过乡村
电气化为智慧乡村的新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大
数据平台搭建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3. 2 依托绿色金融平衡乡村脱贫攻坚与零碳乡村建设
乡村脱贫攻坚的任务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涉及
领域多,存在众多长期复杂的问题。2017 年12 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绿色金融体系能够弥补
乡村现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金融体系运行的不足,在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的同时推动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绿
色金融由碳金融
、“
三农”绿色金融产品
、 “绿色+普
惠+科技”等金融创新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关联,
通过碳金融、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引进绿色金融项目,
将节能减排技术引入乡村经济活动,使碳交易额、碳
交易量、碳减排与 “三农”问题和乡村治理绩效挂
钩[16],为乡村经济绿色发展导向提供了指引。如,
在乡村退化的土地上实施 CDM 的造林再造林项
目[17],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政策的
成果,实现地块的天然更新以达到森林的标准,届时
将发挥森林的碳汇、减排、生态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
能助力于乡村双碳目标实现。绿色金融建设与乡村生
态环境、农业生产、畜牧业、林业等领域结合,开发
出了具有农业特色的优势绿色金融产品,如“
林权”
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及一系列以农业产品
为抵押的农村信贷产品
[18],但仍存在绿色金融产品
结构不均衡、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瓶颈明
显的问题。
3. 3 借助低碳技术发展新能源项目
发展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更有利于乡
村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部分乡村地区得到新能源
项目的帮扶,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沼气工程、生
物质燃料为特色,将新能源技术成果同时助力于乡村
脱贫和乡村振兴。其优势如下。
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