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厦门大学VIP专享VIP免费

福建省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V01
厦门大学编
2022 10
编制说明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
成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陆交错带上独特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碳汇的
重要贡献者,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的、可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汇
类型。
福建省地处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区的最北缘,也是人工营造红树林历史最悠久的
省份。由于围填海、围塘养殖、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等原因,福建省红树林面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红树林的保护和
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福建省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兼顾植被修复、
入侵植物控制、退塘还林和鸟类栖息地恢复的海陆一体化红树林生态修复模式。目前,
福建省红树林面积恢复20 世纪 50 年代的近两倍,省内 64.4% 的红树林已被纳入
了保护范围
福建省是我国碳交易试行地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福建省在全国创新推
了福建林业核证减排量(FFCER),涵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人
工碳汇造林项目等不同类型碳汇项目。自福建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成交量和
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市场活跃度保持全国前列,成为福建省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红树林是具有强大固碳增汇能力的滨海湿地森林,其生态修复活动将贡献可观的碳汇
资源,推动碳汇交易实施。
据福建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全省现有红树林 1,212 公顷,年均碳汇量约 8.7
CO22020 12 月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林业局印发《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修
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科学
有序推进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2022 9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
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对全省 136,620 9,108 公顷)互花米草进行除治、
修复、提升及管护。生态修复的红树林将获得可观的碳汇,促进福建省林业碳汇发展,
有望成为福建省绿色经济的新增长点。
根据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 [2012] 1668 号)
和《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214 号)的有关规定,为推动
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红树林修复活动,规范福建省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以下简称“项
目”)的设计、减排量计量与监测工作,确保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达到可监测、可报
告、可核查的要求,促进福建省碳市场机制下的 FFCER 碳汇交易,特编制《福建省
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 V01)。
本方法学参考了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CCER)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退化红树林生境的造林和再造林方
AR-AM0014VCS)的《滨海湿地和海草恢复方法学》
VM0033),并结合《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红树林控制米草属植物技术规程》
等行业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充分考虑了福建省红树林的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本方法学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光滩造林、退塘还林和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清除后再
造林等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减排量的监测和评估。对于基线碳汇量的计量,本
方法学考虑了乔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和灌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而由于互花米草为入
侵物种,其生物质碳库不计入基线碳汇量。此外,在基线碳汇量中,计入互花米草和
养殖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项目碳汇量的计算中,本方法学考虑了乔木生物质碳库、
灌木生物质碳库、枯死木生物质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采用基于储量
差分原理的地表高程监测法来监测土壤有机质碳库的碳储量变化,这一方法通过单位
时间的地表高程变量 SEC 和表层沉积物碳密度,即可获得年际尺度的沉积物碳埋藏速
率。通过多次重复测定,可准确计算项目区域土壤碳库的增量。
在退塘还林、清除互花米草的项目活动中,由于整地、填土以及运输苗木、劳力
和人员等使用车辆和机械产生的化石燃料燃烧等,已经计入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成本
中。这些过程中可能发生温室气体排放转移,但在本方法学中不计入泄漏。根据国家
红树林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实施不会引起农业活动的转移以及薪材的采集,故在本
方法学中,由泄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计为零
在第 7章和附录中,针对福建省分布的主要红树物种,本方法学给出了红树植物
生物量含碳率、枯死木碳储量/林木碳储量比值以及木材密度等参数的缺省值,提供了
可供参考的生物量方程,使之更加精确地核算出福建省红树林修复项目的碳汇量。因
此,本方法学具有可操作性和成本有效性,可指导红树林碳汇交易的实施和应用
本方法学牵头编制单位为厦门大学,主要编写人员如下:
序 号
人员姓名
单位名称
专 业
职 称
1
陈鹭真
厦门大学
生态学
教 授
2
陈长平
厦门大学
水生生物学
副教授
3
孟 越
厦门大学
生态学
科研助理
4
乔沛阳
厦门大学
生态学
博士研究生
5
林 昕
厦门大学
海洋生物学
副教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