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能源双碳资料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中国联通免费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中国联通_第1页
1/41
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中国联通_第2页
2/41
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中国联通_第3页
3/41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归属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内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主编单位: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武汉大学参编单位:上海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前言城市的运作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碳排放,使得大气 CO2浓度上升了 75%,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虽然城市面积仅占不到陆地面积的 3%,但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是指引我国未来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基本方向,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零碳”城市是必然要求,是落实“双碳”战略计划的基础环节,也是未来绿色发展科学规划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在“零碳能源”、“零碳建筑”、“零碳家庭”、“零碳交通”等城市功能系统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逐年增强,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碳源)。另一方面,城市本身也包含大量的植被覆盖,如城市森林、城市农田、城市草地等绿色植物,城市热岛及相对较高 CO2 浓度环境,使城市绿地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更高效率的固碳(碳汇)。“零碳”城市并非追求“零碳”排放,而是碳排放和固碳的均衡,即净“零碳”。提升城市植被固碳能力,可以抵消城市碳排放,从而实现城市的“近零碳”、“零碳”甚至“负碳”目标。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数字孪生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结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基于遥感云服务平台、城市信息模型 CIM平台,汇集并整合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数据、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及监测数据,深入分析“零碳”城市数字化建设内涵、城市碳排和固碳的评价方法、计算模型,突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降低碳排放和提升城市固碳能力,提出数据融合和因地制宜升级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为 “零碳”城市建设提供参考。通过“零碳”城市的实践建设,为全国推广“零碳”城市提供实例,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贡献中国力量。目录1. “双碳”战略,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11.1. “双碳”战略的意义 ...............................................11.2. “零碳”城市内涵 .................................................21.3. “零碳”城市发...

1、当您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声明:本站为非经营盈利性个人网站(C2C模式),即所有资料为用户上传并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所有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他用。本站所获取的赞助将用于本站服务器及运营成本,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倡导共建、共创、共享的模式分享知识!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资料或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等任何权益,请立即通知联系客服或在资料页面直接举报反馈,我们会及时妥善处理。

客服微信:pv3515客服QQ:2090330665客服邮箱:2090330665@qq.com

若无法下载、资料侵权等问题联系客服立即处理!微信:pv3515

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中国联通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